好久没写影评了,被这破片子给逼出来想写几句吐槽,完全是控制不了自己,发多少条豆瓣和朋友圈都难以平息我看完本片之后的愤怒,尤其在今年国产烂片如此之多的情况下,本片还是凭借一己之力脱颖而出,稳坐年度最烂华语片的宝座。
《二哥来了怎么办》是一部各方面都非常胡闹和随意的电影,一开始,你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快把我哥带走》的续集,毕竟片子本来叫《快把我二哥带走》,但是影片又经历了更名,一点点的,就感觉着破玩意儿已经和导演前作彻底没关系了,就是一群十年脑血栓的创作者一拍脑门整出来恶心人的。
《二哥来了怎么办》作为一个商业片项目最尴尬的地方就是它既吃不到导演前作的红利,也没有延续前作的卡司,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影片从剧本、演员表演、剪辑、叙事、美术等等方面都全方位的崩坏,情节的完整性和故事主题的传达甚至都不如《逐梦演艺圈》来得清晰和有条理。
作为一部讲述两个离异家庭重组,亲兄妹逐渐接收外来的二哥的亲情故事,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这些角色是一家人,也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故事,即使在故事极其简单的情况下,影片情节的混乱、跳跃、分裂以及脱节都让人感觉导演是不是疯了,她是不是一个“困在时间里的白痴”。
看了这么多年的国产烂片,有装逼的,做作的,无病呻吟的,自说自话的,但是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全员都是二傻子的电影。
大哥,一个大学生,天天和小学生一下各种玩耍,二哥,天天被欺负,但是很享受,超级资深抖M,三妹,喜欢大吵大嚷,严重躁郁症,然后一对父母,也不知道是哪儿租来的,看起来对孩子们和对彼此都不是很熟,爸爸念台词都感觉可以yue出一串葡萄,再加上这儿一个前妻,那儿一个前夫,走走过场,戏都没演完就杀青走人,这群人凑在一起你觉得能讲出什么有逻辑的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不断去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要什么,他们能不能闭嘴?
每一个角色的行为都可以完全避开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导演真有你的。
当然影片荒谬的地方数不胜数,这么一个家庭,在胡同巷子里面住着一个loft,里面还装着烟雾报警洒水器,然后影片高潮部分,一家人在洒水器开启之后淋着雨在家里跳舞。
额。。。。。。。
真他妈的有病。
三个孩子在影片中都是18岁左右的的孩子,然后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是,玩什么“小猪猪我爱你”,假扮海盗对打,然后在家里面玩蹦床。
额。。。。。。。
他们就没有做过任何幼儿园以上学历的人会干的事儿!
父母号称好爱好爱自己的孩子,然后呢,要出门一起出门,孩子在家也不来个电话,就当没有孩子一样,回来之后装贤妻良父的,算了,编剧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个啥。
最后,这片子是真的吵,吵得好像满是小屁孩的高铁车厢,影院里孩子叫嚷都比不过胡先煦和邓恩熙的大吵大嚷,这一对兄妹,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吵架,扯着嗓子嘶吼,阿伦索金都没有写过这么密集的吵架,非常服气。
原本觉得今年什么《人潮汹涌》、《超级的我》、《中国医生》、《1921》已经很难看,创作思维很不正常了,结果本片出现再次拉低了中国烂片的平均水平,真有你的。
电影呀,毁灭得了。
《二哥来了怎么办》这部电影怎么说呢,要认真来看的话,其实很难达到豆瓣的及格线,几乎每一个点都不对豆瓣的胃口。
而演技这玩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因为看过男主主演的《棋魂》,所以对他格外关注。
看得出来男主胡先煦对自己饰演的角色还是很负责任。
但在一部电影里,说实话演员的影响也只是占一小部分。
2020年1月这影开机,因为疫情关系停拍,整个剧组一度面临解散。
等7月复拍时,貌似剧本人设已经被改了,原本的剧本反应了中国式家长和重组家庭的很多现实问题,改了之后的剧本试图走喜剧路子,却又没走对,导致电影有些悬浮。
让我觉得好笑的是这部电影在点映之前,导演甚至连成片都没看过。
当然宣发也是烂的可以,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7.16上映。
在角色宣传侧重点上,感觉有些忽略男主,偏向于男二,把男主在某音上点赞100多万主挨耳光的那段戏都删掉了,让我觉得这电影真的是矢智。
但还好胡先煦对自己的角色很负责任,为自己的电影,自己的角色写了一首歌,小孩还是挺害怕观众不能从喜剧电影看懂一个工具人哥哥的感情和行为,所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替他写了一首歌,有些打动我。
说多说少也就那么回事,演员能做的也都做了,这部电影虽然没那么出彩,但也算闹腾又温情,是一部合家欢电影,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找个乐子也行。
无脑黑真不值当,毕竟小成本电影而已,也挡不了别人吃饭的路。
男主胡先煦采访中提到剧本人设被改,疫情停拍
男主胡先煦采访中提到剧本人设被改,疫情停拍
男主胡先煦采访中提到剧本人设被改,疫情停拍
电影《二哥来了怎么办》是一部讲述二婚家庭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一开始会认识是一部讲述青春期生活的青春片,看到中间则又变成了一部讲述二婚家庭融合的家庭伦理片,看到最后呢,则会恍然大悟,这TM不是二哥来了怎么办,而是大哥大哥你好吗!
这就是一部大哥的赞歌!
同样是写二婚家庭,写家庭的故事,群众是爱看《家有人女》的,而这个《二哥来了怎么办》我敢说,群众是不大喜欢的。
这部电影看起来总觉得是怪怪的,你要说电影中是不是包含了些感情?
确实是的。
但是情节上看又感觉实在是有些尬。
特别是女方的兄妹两人,感觉有些“傻不拉几”的,特别是妹妹,浮夸的演技更明显一些。
其实这部电影如果一直坚持初心,就讲述二婚家庭孩子间的融合故事,或许会更好一些。
结果呢?
中间急转直下,来了一大段的二婚父母间的融合的矛盾。
然后当你感觉哦,这是家庭伦理片的时候,又咔嚓一下来几个侧面故事展现出家庭孩子中老大的大智若愚,谱写了一曲大哥的赞歌。
就是因为故事主线的相对模糊,所以对这部电影的观感不太好。
电影中有些情节也显得莫名想笑。
例如二婚的女方这边,竟然问男方来带的孩子,你妈妈呢?
你都跟他爸爸在一起了,你难道没问过你现在的丈夫他前妻的基本情况?
还有,这位二哥,也就是男方带来的孩子,说起自己的亲生母亲,说她爱自己,但是她也爱她每一次的男朋友!
听到这样的台词,我大概只能笑。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部打着二哥幌子的,讲二婚家庭的,讲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的大哥的故事。
个人评分6分。
这部影片中演员在饰演时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表演方式,通过在家里星球大战等等方式放大了大哥和三妹的调皮捣蛋的性格,虽然让身为观众的我很出戏,但也能很轻易的抓住两人的整体印象。
这是一个重组家庭,剧中通过父母的前妻前夫来闹事、三妹执着的想赶二哥走等等情节,较为强烈的展现出一个重组家庭该有的磨合融洽阶段。
幸运的是,剧中的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是心地善良的,真挚的,会努力尝试理解他人的人,现实中很多重组家庭都会因误解或者其他的干扰而始终存在隔阂,无法完全接纳对方,而最终导致家庭的不美满。
只能说剧中的这个家是幸福也是幸运的了。
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也很简单。
就是家人之间难免存在误解,存在误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方想着尝试去理解另一方。
在家的外面无论遭受多少委屈,都可以在家这个温暖的港湾得到治愈,家人永永远远都是你对抗生活中一切困难而无所畏惧的后盾!
二哥来了怎么办 (2021)4.22021 / 中国大陆 / 喜剧 / 郑芬芬 / 胡先煦 邓恩熙
1.把听风听雨看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就好了,或者最多十二岁,就没啥违和感。
(俩大傻子。
不过挺可爱的)2.上映前的片花放出太多了,好多片段已经看过很多遍,有点影响观感。
3.感情线非常没必要。
4.过于夸张了,《快把我哥带走》有奇幻成分有漫画基础受众,二哥没有,所以感觉不那么适合漫改的夸张风格。
5.搞笑与煽情非常割裂,笑着笑着突然来一个让你哭的戏,虽然每个哭戏我都跟着哭了,但不代表它安排得合理。
6.插曲里说到兄妹俩去查叔叔,电影里完全没有,不知道是不是改之前的剧情。
7.据说导演疫情中有了新的感悟,所以改了很多情节,不知道改之前是啥样的,改之后我只想说,稀碎。
8.代金券(quan),不是代金卷(juan),妹妹高考注意。
9.传说中的打耳光戏在哪里……这也是导演有了新感悟之后删掉的吗?
10.凑个整,不后悔买票去看,二刷也可以接受。
首先电影整体的立意并不是很清楚,没有把重组家庭中的不公平的爱体现出来,而且整体的节奏也有点乱,很多情节的转折很突兀,人物行为逻辑思维变化也不明朗。
背景音乐本该是辅助,结果也并没有烘托得那么好。
还有看预告片时有一个特别期待的情节,就是大哥因为没带弟弟吃饭被扇耳光那场戏,预告里剪的看起来吸引人,结果压根没放进正片里!
花絮里胡先煦可是挨了二十几次耳光,结果却没有出现,而且这个情节应该是重组家庭子女冲突爆发的重头戏,删了这段,整个电影都显得有些不真实了。
第一次写影评,居然是给这部电影写的,我是真没想到。
凌晨3:51,刚看完电影,迫不及待就想写影评吐槽了,第一次写,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大家看个乐就行。
给我整ex了这电影,之前在抖音看的别人剪辑的宣传还挺期待的,结果看我我真的吐了。
这三个孩子我就觉得二哥演技还行,大哥和妹妹尬死我了,三个孩子人设也是真不行,不知道编剧咋想的,大哥和妹妹俩人跟rz一样,那么大人了像个小孩打打闹闹,你要说兄妹俩打闹是可以的,但是这玩的是啥啊,刚上幼儿园?
你俩没有手机?
从开头我就一脸迷惑,我以为兄妹俩跳床垫会有什么伏笔呢。
然后就是妹妹联合大哥计划着怎么把二哥赶出门,看着看着我就来气,总归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和少爷啊,从小娇生惯养,啥也不会做,连个饭都不会做,还挺没素质的,人给你做饭没有个谢谢吗,明明答应给别人买炸鸡结果自己把炸鸡吃完了,然后去买新的,买到新的路上又这吃一点那吃一点,不会想到别人?
越看越生气,认为别人没有朋友是别人的把柄,这不应该是同情的对象吗,为什么在你那会是把柄呢,然后大哥因为喜欢莉莉生气,玩游戏弹二哥耳朵,还弹这么用力,大哥不会真相信妹妹说会抢朋友吧,而且后面也说了大哥二哥认识,下手这么很,都大学生了不会悠着点?
妹妹说莉莉是赶走二哥的王牌,所以到底有什么用,做了什么?
各种行为就好像小学生一样。
还有二哥,看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带入二哥这个角色里,按我的性格,既然我是外来者,大哥妹妹也都不喜欢我我是不会跟他们说话的,除了必要的时候,妹妹制定的什么公约,明明都发现是不公平的,不会反抗?
就疑惑了一句,好就当是你喜欢做家务,那你做家务的时候大哥妹妹在客厅打闹,不会影响你拖地吗?
俩人滋水到你身上你不会生气啊,你抖m?
一家人出去玩了没带上你,我觉的可能是人家四口人习惯性的就以为有四个人,然后爸爸回来接,你不开车你还下车你跑回去?
回到家二哥坐在沙发上挺落寞的,我以为他会问为什么没带上他,结果就笑笑跟着走了?
到海边,二哥大哥打乒乓球,然后二哥输了在车上夸二哥,你给我整个突然煽情,尬不尬啊,你说的大哥像啥啥啥的,我真的一点没看出来,这段往前拍的全是哥妹打闹的,或者怎么样的,反正一点没拍出当哥的样子,一点没责任就是和妹妹玩。
而且之前也没说仨兄妹感情升温啊,就盖个衣服,大哥妹妹还不一定知道是二哥盖的。
然后二哥亲妈来了,就吵架,二哥不会制止一下吗?
然后兄妹俩亲爸来了,从一进门就盯着手机一秒没眼神没离过,这什么啊,就算一个人在爱玩手机借钱这么大的事都不会好好说?
这么没礼貌还是怎么的,就走个过场?
接着妹妹被打,哥哥们帮妹妹出气被教育,然后二哥亲爸突然吼一句,你吼完也不在bb两句?
看的我是一脸懵逼。
然后就是二哥亲爸和兄妹妈妈吵架了,一场吵架就直接谈离婚?
玻璃心啊,就这还怎么组成家庭啊?
然后妹妹翻了二哥盒子,发现二哥大哥认识,这有什么好瞒的啊,有什么不能告诉妹妹的真的想不通,还有明明是妹妹动了别人隐私,不应该是二哥先生气吗,妹妹还气上了。
总结:人设没立好,剧情划水,一个梦游没头没尾的;一个背景都没有,双方家庭怎么离婚的,二哥一个人在家又怎么过的,整个回忆杀啊。
看过B站一视频,说的好,整部电影就像是在刷短视频,各种段子拼在一起,主要我觉得还没啥连接。
本来看到七十几分钟一颗星都不想给,后来慢慢的,剧情拉起一点分,想给半星给不了,只能给一星。
4:54纠结一个小时写完了,艹!
合理怀疑这就是个大型三胎宣传片,重组家庭凑够三娃其乐无穷。
大概除了电影还有个电视剧版本,第一部分摄制组负责拍剧,第二部分摄制组负责把本来十八集的剧剪吧剪吧攒出来个电影。
感觉编剧是没见过当代高中生大学生啥样,按着自家上小学的娃写的剧本,尬到头皮发麻,尬到抠出别墅,看完感觉《快把我哥带走》清新的像夏天吹来秋天的风。
别问我都这样了为啥不提前离场,我是到车站太早了没地儿去,在附近找个电影院坐会儿吹空调。
又不想看主旋律,怕哭。
就想着随便找个爆米花电影,并没有什么期待,结果。。。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问题,旁边坐的大姐就能精准追随编剧每一个生硬的小转折,在影院里又哭又笑又叹气。
真情实感到让我怀疑自己之前带母上看的电影都选错了,就该带妈妈看这种自己欣赏不了的电影?
PS:有被种草妹妹房间的小帐篷,我也想心情不好的时候把头钻进去躺着按变色灯为小帐篷加一星最后,不是粉不是黑硬要说的话算胡先煦弟弟路人粉,带着棋魂滤镜看的!
不知道该片是不是导演上一部导演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的系列第二部哈,但绝对可以说没有上一部好看。
这部片和《快把我哥带走》一样,讲述的是兄妹关系的故事。
从片中能够感受到杨听风杨听雨兄妹俩相互间打打闹闹,哥哥却永远爱护照顾着妹妹,非常羡慕他们最初的生活。
然而影片最后的情节大反转也有些让观众猝不及防,之前的情节完全没有为之后的剧情反转做铺垫。
另外部分故事比较老套,且片中角色的很多行为都显得挺幼稚,完全不像个高中生的模样。
拧巴的点在于,明明兄妹三人演的也没啥问题,但就是别扭……好吧,这剧本其实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二哥》这部电影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电影保留了前作《快把我哥带走》欢快活泼的主基调,甚至偶尔还会显得有点低幼聒噪,也保留了和前作一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内核,其实我个人不反对这种夸张的剧情设定和表现手法。
但是,他恰恰发生在了重组家庭当中……前作彭昱畅的时分和张子枫的时秒虽然也无厘头,但胜在亲兄妹设定,哥哥虽然经常捉弄妹妹,但兄妹二人的嬉笑打闹不会让人觉得出戏。
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哥哥虽然咋咋唬唬的,存在感很强,但是戏点全都在妹妹身上,妹妹受气包的反应才是撑起整部戏的骨架,没有妹妹的反应,哥哥的耍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二哥》的设定是亲兄妹之间插入一个半路兄弟/兄妹。
所以,尽管郑伟很好的把二哥的敏感、谨慎以及对新环境的小心试探演出来了,但呈现出来的效果依然不够好。
哥哥杨听风和妹妹杨听雨对于二哥的排斥、兄妹之间的争吵就都显得滑稽了……甚至,你很难想象一个上了大学的哥哥和上了高中的妹妹还会像两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一样一门心思想把二哥从这个家赶走,很难想象这么大的两个人还会在家里没人的时候在床垫上蹦跶,很难想象这两个人还会因为馋把本应该给二哥的炸鸡一路边走边吃直到吃的一点不剩……角色的行为和他们的年龄真的一点都不搭……
这部电影,除了兄妹三人,就没有一个立体人物了……爸爸妈妈的设定就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各自的前妻前夫就是一味地反对这样的坏人形象……前作《快把我哥带走》之所以成功,配角形象丰满,有血有肉也是很大的一部分。
赵今麦赋予了角色追星的特色,周翊然的万岁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富二代,时分时秒的爸爸是个虽然爱孩子但是酗酒成性的酒鬼。
这些角色都非常立体,所以哪怕绝大部分的戏都集中在主角兄妹二人身上,也不会觉得头重脚轻。
反观《二哥》,除了兄妹三人,没有一个配角有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甚至连妹妹听雨这个角色都只有“无理取闹”和“心疼哥哥”两面性格。
而这样的剧本也耽误了三位能力和潜力都属于上乘的年轻演员……选择胡先煦来演杨听风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有《小别离》里的“混世小少爷”张小宇,《老男孩》的萧晗这样的珠玉在前,杨听风这种活泼可爱的大男孩的确很贴合胡先煦的气质。
而小胡同学也真的兢兢业业地呈现了杨听风应该有的感觉。
妹妹杨听雨也适合时代峰骏一姐邓恩熙这种清新灵动的风格,所以听雨在剧里无论是无理取闹还是黯然神伤都可以把观众代入角色。
而郑伟的二哥李圣更是非常成功。
就像我刚才说的,二哥李圣心思敏感,一边任劳任怨,一边小心翼翼地融入这个新家,这些特点都让郑伟拿捏的很准。
而且更让我高兴的是,这块我从小看到大的璞玉,一直都在发光发热,不管是《蓝多多》的蔡小豆、《大宋少年志》的薛映,还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林小乙,郑伟把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都能诠释得栩栩如生,这已经说明弟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了。
可能郑伟离彻底红起来就差一部《家有儿女》这样的国民度超高的大剧了!
可以说,这么好的一个主创班底,彻底被毁在了拉垮的剧本上了……诚然,《二哥》在拍摄期间遇到了各种可控或不可控的问题,但这不是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应该被呈现出来的样子。
这种让观众产生的巨大落差感,才是最失败的原因。
豆瓣4.2虽然有点残忍,但也客观反映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愤怒。
而让我给了三颗星的原因,恐怕就是我对《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情怀,以及不舍得看着这对儿从童年开始就一起成长的好演员被这个烂剧本拖累的同情吧……
辛苦
推荐观影人群:小学生
演员的演技啊在线 本子啊 8岁小孩嘛
二哥果然很二
看过之后好想有个哥哥,看看人家一下子俩。羡慕
本以为铁盒是个催泪麦格芬,没想到这么扯,第二次梦游妈妈出来和大哥讲话那场戏全片最佳,年轻演员都太嫩没灵气,前夫前妻们又太老练,放在一起很割裂。
实在忍不到散场了。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煞笔。这片名侮辱了“二”这个字。
下次我爸妈吵架我也要把水管剪爆
看了隔壁燃野胖胖的彭彭,来看看年轻貌美的胡先煦!胡先煦是真好看,演技说相声般的台词逗乐拯救了很多尴尬的台词!!二哥将对亲人的渴望演得很好,爸爸台词有点尴尬,缺少感情!!妹妹人设不讨好,人家爸爸在这里怎么就不能让人家住了,还一直要赶人家走,都不替自己妈妈想想,人爸爸对你那么好,你就这么对人家孩子?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深刻在骨子里的。
二哥来了怎么办?当然是遇见烂片快跑啦!电影真的让人尴尬癌都犯了,只想对女主说一句:还我张子枫啊啊啊啊啊啊啊
五分吧,烂归烂,也确实有两处戳到我了!
就真的很尴尬啊~场景情节转折之清奇…说是疫情原因分两部分拍的,但这跟这烂剧本,和这夸张过火的表演也没啥关系吧…
李圣的演员演得好,但是逻辑有问题,叙事非常乱。
但凡片方标注一下12岁以上不建议观看我都不至于给一星,也怪自己闲不住花钱找罪受...
也不能说电影不真诚,不过剧本和人物设定真的有点毛病。剧情有些地方悬浮,兄妹人设有点吵吵的,观影途中感觉耳朵快要聋了。还有,优惠券quan,又被读成juan了。最后,给三颗星是看在恩熙妹妹,给个及格分吧。
很合家欢的一部电影,但是我看的很开心。扣分的点在于剧本,小演员都不错,弟弟妹妹们未来可期。
居然变成胡先煦颜粉。。。
由《快把我哥带走》原班主创团队打造,异父异母亲兄妹,重组家庭的故事,一起在《二哥来了怎么办》里感受中二三兄妹间欢乐温暖的青春物语吧,经历生活变动、相互磨合相互理解,终于达成共情和解,一家团聚整整齐齐更显亲情羁绊,留下了独特又温暖的记忆,令人深刻感受到这一家人的深厚羁绊,传递最纯粹的兄妹情谊。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