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
刘邦相关:1、刘邦不是文盲,他读过书,年轻时崇拜信陵君,特地去魏国寻访信陵君,等他到的时候信陵君已死,他就投到信陵君门客张耳手下做了几年门客,后来秦灭魏才回去。
2、刘邦西进咸阳,不是捡项羽的漏,大小打过很多场仗,具体可以看图(转载自知乎)。
3、彭城之战逃命的时候,不是吕雉带着孩子逃的,而是刘邦踹孩子的,孩子最终被车夫夏侯婴所救,吕雉没和他们一起。
吕雉相关:1、嫁刘邦是吕公的主意,不是她的。
*本剧对吕雉的改动很大,很多很明显是原创的剧情我就不赘述了,我觉得改得挺精彩的。
项羽相关:1、项羽和英布的决裂改动很大,历史上英布想做骑墙派,两边获利,刘邦派了随何劝反英布(过程有点复杂我就不详细写了但是很精彩)。
2、范增之死。
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赶走了范增,范增在回乡途中病死。
韩信相关:1、韩信后期几乎是个原创人物了😂不过大方向还是符合史实的,即刘邦在正面战场上顶住项羽的攻势,韩信北伐,英布彭越不断骚扰项羽,令其疲于奔命。
2、历史上的确有刘邦只身进帅帐夺了帅印一事,但彭城之战那段被收兵权回乡不存在。
张良相关:1、历史上张良是在留地巧遇刘邦(就是这么巧),二人一见如故,张良本来要投奔景驹的,于是就留在刘邦身边做了厩将,直到一起投奔项梁后才离开辅佐韩王。
剧中的“借良”出自《西汉演义》。
2、历史上韩王成是被项羽所杀,剧中用“韩王已经大薨”一笔带过了。
3、刘邦称帝后张良没有归隐(事实上他从来没走过),但确实是淡出政治舞台了,后来汉初也能见到他干活,比如傅太子、从上击代、计封雍齿等。
4、刘邦称呼张良为“子房”,非剧中的张司徒/张侯爷。
5、历史上刘邦西进咸阳张良是跟着一起的,并没有所谓的阻止刘邦入关。
龙且相关:1、龙且之死有较大改动。
以下复制自百度百科:楚汉战争中,刘邦派遣韩信攻取齐地,龙且奉项羽之命前往救援,与韩信军隔着潍水对阵。
韩信用沙袋堵塞潍水上游,引兵入河,龙且率军出击,到达河中,韩信命军队速退,同时在上游决堤放水,尽淹楚军,最终龙且在败阵中被杀。
—————————————先写这些,想到了再更新。
楚汉骄雄:刘邦:泗水亭长 贪财好色 不学无术 市井流氓 粗鄙不文 假仁假义 萧何 曹参 吕雉:追求项羽被拒绝 不惜财力扶植刘邦萧何:萧公曹项羽:龙且ju 反间计英布投靠刘邦范增:精通天文 亚父陈平:项羽手下说客 家乡勾引过大嫂 归顺刘邦郦食其:liyiji 说客 章邯 宋义 雍齿刘邦看见项羽杀人 刘邦买酒买肉求饶 项羽收服响马龙且ju 英布 项羽说刘邦十浊一清 一直扶植支持刘邦 刘邦芒砀山结识娶了戚姬 打了沛县称为沛公 韩信与舞女香姬相恋 香姬赞助韩信投军 韩信得不到赏识 项羽扶植楚怀王 项羽杀全城男丁杀了虞姬家人得到天子剑 虞姬刻刀记录项羽罪行 宋义设计陷害导致项梁战死 刘邦管韩王借张良 吕雉与虞姬交换发钗 刘邦被封汉王 张良派人烧掉栈道韩信投刘邦 蜀中问路杀指路村民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陷咸阳 睢sui水之战大败项羽 吕后专权姬是对女子的美称
我就是个历史文盲也不感兴趣,纯粹是喜欢看TVB连续,此片一如既往的TVB风格,节凑紧凑、道具简陋,但是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要得特别到位,尤其是蒋志光和黎耀祥,张良和韩信演的太到位了,而且每集片头还有小知识点科普,有意思,我要买本书熟读那段历史!
原来那么多著名成语也是出现在那段历史,郑少秋的刘邦真的比张丰毅力刘邦演的更接地气!
无疑看到TVB版的楚汉骄雄意外的还挺好看,在古装剧里算是大场面了!
每一集开头都解释一句成语,而且成语或者谚语也是由相关的演员出镜,原来有那么多成语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秋官的刘邦是一个有缺点的正常人,爱占小便宜喜欢美人但是却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追随,也有命运的眷顾让他成就大业。
江华的霸王真的霸气十足,勇猛无比但是也十分自负,他和虞姬的爱情着墨颇多,最后悲剧收场让人唏嘘可盈的吕雉塑造的十分精彩,从刚开始向霸王推荐自己,到后来独具慧眼看中刘邦都十分果敢,刘邦虽然伤了她的心,但是实际上吕雉最后也只是为了自己!
如果补剧可以看看,尤其还可以看到祥仔,演技是真好,韩信真的又怜又恨!
宿命论的味道很重,刘邦项羽的成败在这里都成为天意所致,项羽相信事在人为,他不信命,结果失败。
事实上很多客观因素导致项羽这个一代豪杰的悲惨结局,单单归咎于天上星辰之说,实在有些荒谬。
所以这也确实只能叫纯属虚构。
每集开头都引出一个相关的成语典故,这很有新意,而且也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很不错。
极几位演员的演技都很见功力。
郑少秋把刘邦刻画成本无野心全是被吕雉推着走心地善良的人,虽和历史有所出入,但也符合这部剧里对刘邦形象的需要,而且表演比较真实。
张可颐和江华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他们在多部剧里塑造的多种形象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可惜之后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少,令人甚为遗憾。
还有黎耀祥,如今的两届视帝,在当年的韩信一角里已可见其锋芒。
不过这里的韩信形象有些负面,貌似小时看的张丰毅演的韩信没有这里这么心胸狭隘。
《楚汉骄雄》是我大学里就一直想看的,因种种原因没看,时隔七年才看,仍觉不错。
而且对比现在和那时各位演员的状况,也只觉得时过境迁,造化弄人。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沛公刘邦,市井无赖,嗜酒贪色,臭名昭著,市妓不屑,好交豪杰,善聚民心,重情重义,仁者无敌,乐观豁达,善假人力,鸿鹄之志,藏于心底,女中豪杰,吕氏下嫁,鞭笞夫君,斩白蛇,举义旗,聚天下英豪,收大贤张良,所向披靡,先入关中,易取玉玺,赴鸿门宴,历生死劫,萧何月下,夜追韩信,张良举荐,韩信起用,兵马统帅,吕氏野心,威迫沛公,楚汉之约,背信弃义,时势造英雄矣。
赢取天下,何等气概,开疆封土,终成帝业。
可叹,吕氏专权,汉家天下,名存实亡。
齐王韩信,出身卑微,胸怀大才,壮志未酬,胯下之辱,凌妾之耻,尊严扫地,投奔霸王,欲展宏图,大失所望,英雄无用武之地,惊世之才,定国安邦,悉属幻影,子房举荐,施展抱负,英雄气概,心狠果断,大败霸王,功高盖主,一世扬名,可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建功立业,更待何时,虚怀若谷,仁义天下,善假天时、地理、人和,英雄美人,佳人鼎助,他日邦定天下,逐鹿中原,立千秋之功,扬万世之名,此余之志也。
虽然是历史剧,但并没有全部遵循历史。
毕竟是电视剧,不改编得戏剧性一点,根本就不必拍成电视剧,直接翻看史书即可。
本剧至于我,最大的作用是吸引了我去翻看楚汉相争真实的历史,令我对那个短暂的时代有了大概笼统的认识,还被里面各色性格鲜明的人物吸引着。
本剧虽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以下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1、吕后在刘邦雎水战败落荒而逃之时的舍身相救,抱着儿女跳下马车引开追兵。
剧中刻画吕后是一个虽爱权位,但也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
当时马车上吕后为夫牺牲,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我就很佩服她,被她的勇敢感动着。
我觉着这个场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得挺成功,把吕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入。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而狠心把儿女推下马车。
2、韩信与香姬的故事。
韩信与小香花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剧中结合了韩信微时忍辱负重、漂母之恩、怀才不遇的相关际遇,为观众分享了一段真挚深切的爱情故事。
现在想回来,也许正是因为香姬的衬托之下,剧中前半部分的韩信表现出来的是正面形象,而到后半部分,因为剧情过渡处理不好,韩信突然的黑化令人无法适从。
不过好在剧情慢慢推进,端倪渐渐显现,我们也明白了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可惜心胸太过狭窄,就如剧中项羽对韩信所言。
作为观众,刚开始是很喜欢韩信的,但后来的黑化令我不愿接受。
看到他的下场,想起了他的当初,顿时唏嘘不已。
3、霸王别姬。
这场戏还是挺能感染人的,或许说已经感染了我。
虞姬绝美精致的妆容,翩翩的剑舞,霸王脸上那抹惨淡的浅浅微笑……(虽然诗念得不怎么样- -)穷途末路里的霸气柔情,深刻感动着屏幕外的每一个人。
虽说吴美衍的虞姬离原型相去甚远,平日也没有历史上记载所谓虞姬的风韵与侠气,但我认为这场戏拍得真是可圈可点。
眼神流离,似悲似喜的神情,十分到位渲染了气氛,令我们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了绝路中霸王的悲伤。
……另外还有许多场景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记性不好的我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要说这部电视剧拍得有多好,其实也没多好,不过我就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剧中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真实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看完一集,就去搜索他们的百科,研究真实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电视剧改得些许无稽,但对于初高中对于历史厌恶至极的我而言主动查阅史实实在难得,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说是胜于科教的。
就算没有查证真实与否,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大概了解了楚汉相争两方阵营有哪些关键性的人物。
对于刘邦与项羽这两位也是老生常谈了。
剧中的刘邦形象让我有点接受不能,历史上的刘邦虽也无赖但绝没有这么无能;而项羽,由江华饰演刚开始令我很难适应,虽然我觉得他曾演的唐玄宗、乾隆雍正都非他莫属,但霸王的豪气怎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呢。
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霸王虽英勇无人能敌、英雄气概无人能匹,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印在了历史的道路上。
即使你钦佩霸王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否认刘邦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刘邦的胜利,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汉族,就没有现在的汉文化……
虽然剧本有些小不足,但瑕不掩瑜,去年春节初看,回味N久,荡气回肠、冷静戏谑...楚汉绝对是历史中一个大猫腻,中国古代史最喜欢东周,因为由汉朝开始文化就逐渐进入了衰退期。
剧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独立的性格命运,他们聚到一起,聚到一个终结东周文化大爆炸的时代,创造了时势和许多奇迹,还有许多荒谬;如果历史里面的刘邦真如郑少秋演的那样我觉得会少好多遗憾,很欣赏这样的刘邦,一个人可以这么凑合着走一条历史中相对伟大的路,以奔五的年纪和满嘴跑火车的习性用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失败堆积了一个庞大的成功......再看项羽,绝对是上帝创造刘邦这个生命体的绝对反物质,既聪明又固执,不屑使用手段来黑对手,不屑亲近身份低微之人,不用韩信,不杀刘邦,非抱着一把天子剑去挑战一个强大的自我...渐渐地成为了一个被自己天才、过分的自信、自我意识膨胀抛进了孤独的高高在上者---忽略了形势变化的微妙... 怪只怪上天給了他一个太过强大的自我…他败給的不是刘邦,不是强大的诸侯联军,而是自己。
西楚霸王的成功,就是一种自我毁灭!也很喜欢江华的项羽,尤其是喜欢钜鹿之战以后的大胡子形象,看到他每次和刘邦交锋的时候,都像是給一个没用的准汉高祖执行末日审判一样,特别是著名的彭城之战,上演得如此这般恐怖、滑稽。
只可惜,到最后得到天下的永远都不是西楚霸王,而成为现今世界上人数最多民族教父的永远都是刘邦……突然想到一句话:“小人因小人得天下,英雄因英雄失天下”。
《楚汉骄雄》总算是我第二喜欢的TVB剧集,一年之内看了2遍,壮丽的简直令人模糊了与历的矛盾……嚴重以为项羽一生都在【卷土重来】,当年王离的爷爷打败了项羽的爷爷,项羽尚有项梁待己如父如师,最终教会了项羽,搞垮了王离,此乃卷土之一;再说定陶一役,项梁被宋义弄死了,项羽虽说失去了叔父却还剩下个亚父,于是再重整旗鼓,终究“阴谋”了宋义,此乃卷土之二;直到亚父的离去是项羽失去的最后一个可以失去的“至亲至贤”,这时宵小们看准了时机纷纷跳出来跟项羽集体打游击,荥阳占了又丢了,来回三次,玩丢了英布,也玩死了龙且...好在尚有虞姬;此乃卷土之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这时连虞姬都disappear了...感觉每次“东山再起”都应该是最后一次,岂料全tm是骗人的...所以项老弟累了倦了,不想再重来一次... 此乃卷土之四。
我觉得吧,由古至今,谁说项羽赢得起输不起呢……由衷喜欢第28集的情节,刘邦理直气壮地在小酒馆跟项羽Excel,搞得项老弟心里巨不好意思,可就因为刘邦能流露出真情,便原谅了他所有的无赖和罪恶…还有项羽的乌江自刎,这一幕成为了我挚爱着的历史年代一个句号,复杂的感觉就像剧中背景音乐一样沉重……忘不了那些辉煌一时的惊叹号们,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就连刘邦也躲不过之后吕氏篡权的一场风波……仿佛是一个轮回的埃舍尔结构,又回到开头---得到者为何?
除此之外,演技俱佳,除刘项,还有韩信、张良、吕雉;这是一部带给我太多感受与回忆的剧,拍出了最接近心目中楚汉的感觉,太多难一言而尽,数不清的感受,说不清的楚汉……旧时MV剪辑,三生楚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7dZvUVVVhM/
第1集 项羽密谋反秦第2集 刘邦和吕雉成婚第3集 刘邦和项羽起兵造反第4集 刘邦与戚姬有染第5集 刘邦成沛公起兵反秦第6集 项羽找到虞姬和天子剑第7集 韩信受胯下之辱第8集 项羽对刘邦另眼相看第9集 刘邦欲招揽张良第10集 项梁战死沙场第11集 吕雉和虞姬结义金兰第12集 项羽破釜沉舟第13集 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灭亡第14集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第15集 项羽自号西楚霸王第16集 张良明烧栈道第17集 韩信投靠刘邦遭冷落第18集 项羽公开迎娶虞姬第19集 韩信用兵如神攻陷三秦第20集 刘邦成反楚盟主第21集 韩信交出兵权及帅印第22集 刘邦在睢水一役惨败第23集 韩信衣锦还乡,香姬病逝第24集 韩信击败项羽第25集 范增病逝项羽失依靠第26集 项羽烹杀吕雉等人第27集 项羽和刘邦议和第28集 楚汉以鸿沟为界第29集 项羽四面楚歌第30集 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现在再看看那些云,云依然是云,没什么特别。
最后一集,刘邦看着天上的云,对刘盈这么讲,语气平淡,像是看穿了世间人和事。
佛说,人有三境,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谋而合。
想来也是自然的,我不过一普通人,二十多年都没什么可以一提的大事,都会觉得看破了很多;何况一代开国皇帝,历经风雨,七十不惑,必然是明白了一切。
曾经思考了很久,为什么项羽败了?
为什么刘邦就胜了?
是偶然还是必然?
那一刻忽然就觉得,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这一切不过就是发生了。
即使都言刘邦流氓,无才,我相信,能从一介布衣,在这乱世,终成开国皇帝,必有其过人之处;或许计不如张良,兵不如韩信,但他成了老大,我猜他懂攻心,而且从起义开始就懂,所以才能聚拢张良、韩信、萧何等人。
懂攻心,便是不世之材,何况是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
西楚霸王,即使小时候不识秦汉历史,也模糊听说项羽是个勇武的大英雄,最后英雄末路,乌江自刎。
少年心性,年少轻狂,大概总会幻想屹立山巅,指点沙场,勇往无前;一如项羽,英姿勃发,壮志凌云,百战百胜,俯视万民,即使最后战败自刎,又如何?
辉煌过,值了!
如今依然年少轻狂,愿以颠沛流离,看看这世间繁华。
儒家言仁爱,法家言刑罚;后世评论,皆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作为一个冷血的理科生,我觉得军事实力才是王道;那君王该仁爱还是冷血呢?
多少年,大家都说项羽不听亚父之言,放任刘邦,导致兵败,知乎有个用户说,范增枉为谋士,不默默为项羽除去刘邦,反而建议在鸿门宴杀功臣,陷其不义,豁然惊醒,深以为然 。
吕雉说,我帮你杀韩信,背万古骂名,终于明白。
同时也隐含了另一层道理,所有的事都有代价;仁爱可能会被坏人利用,严苛可能会被百姓反,这个代价,必须承担,虽然可能不是你承担。
刘邦说我用你韩信夺得天下,代价是多次被你屈辱,等的就是今日杀你。
从小看电视剧、电影长大,主角总是在坚守原则,千钧一发时刻救出所有人;也可能是小时做的事,代价总有父母老师给担着,那时总以为,所有的事,都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不会损失任何,不会伤及何人;后来,发现这是错的,得到了就有失去,失去了才能学到道理,然后终于能慢慢平静的对待很多问题,不再妄想。
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我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有人告诉过我们,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闻香识女人》最近过的不是很好,可是深刻明白了代价这个道理。
张良献计于刘邦,其中一计是仁义要做出来,要让大家看到感动到;前段时间看《大秦帝国》,商鞅说,秦法不诛心,感叹那时法律竟然如此先进;从小不善言辞,总以为我是善良的,你总会明白的;吃了很多亏,才知道重要的不是你想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别人如何会知道你的想法。
关心就要说出来,感谢也要说出来,善于沟通,善于表达,不是虚伪,而是表达。
最近看历史剧,可是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历史?
是因为一个人?
两个人?
是长大后的必然?
反正就是觉得看看历史挺好的,就是这样吧。
港剧格局还是小了,没见过这么傻白甜的刘邦,这跟白莲花武大头有啥区别,我自己单纯善良不争不抢,都是别人把我推到皇帝宝座上去的😣😣😣
不好看!~
看的张可颐剪辑版。她的吕雉确实英气而有力道,但我很不喜欢剧中的价值观。而且是越看越不舒服。是我心软,难成大业,实在无法喜欢她与刘邦。世人皆是推崇刘邦吕雉的成王之道,但我宁可投向自刎落败的项羽虞姬。
TVB拍的古装片,里面人物服装都是花里胡哨的,影楼廉价风,没有质感。。。。
因为在看《楚汉双雄》的书,也想看这个电视。tvb的剧情还是很狗血,但是有些重点的剧情却又很神奇的都对的上~白面书生类的江华演西楚霸王居然一点都不违和,比郑少秋演的窝囊的刘邦感觉更好。每集前面的介绍给好评,学到好多成语。
香港最好不要拍跟历史相关的电视剧,看着是真的恶心啊。这是什么项羽、刘邦、韩信?
黎耀祥部分很好看,郑少秋部分实在是太煽情了,满嘴仁义道德,好人好事全是他的,吐了
TVB最厉害之处,在于有一套自己的剧本内核方法论。如楚汉争霸这样磅礴史诗的题材,也能拍成金庸武侠+英雄本色的风韵。郑少秋的刘邦偏儒雅,张良萧何樊哙曹参夏侯婴等人形象演技也薄弱;反倒江华的扮相极佳,把项羽力拔山兮、刚愎自负的形象也展现了出来。整部剧本紧凑有趣,又不失苍凉大气,颇有话本演义的余绪。
魔改历史的垃圾之作
小时候没看完,去年翻出来再看时居然还这么有吸引力,虽然化妆和制作有些粗糙,但靠剧情和演技完全弥补了这一点,对刘邦美化的太厉害,毕竟是一部历史演义剧。
只记得江华快瞪出来的眼珠子和我再怎么洗脑也不觉得美的虞姬,以及非常讨厌的刘邦,不,我不是针对演员,我的意思是演员和角色我都讨厌
原来刘邦是如此这般软弱好色之人秋官演还蛮合适 张可颐的吕雉简直了霸气十足啊 九五至尊剧组都在了吧 项羽虞姬在其中甚至是可歌可泣 每集演员说一个典故出处好有意思啊学习到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子婴戏份有点感慨。
很难忘这部TVB版的楚汉,比十年后大陆拍的楚汉有意思得多。郑少秋的刘邦戴着皇冠却像个痞子,陈道明的刘邦穿着布衣也掩饰不了王气。江华的项羽有勇无谋而深情,何润东的项羽无勇无谋也无情。
刘邦傻白甜,嘤嘤嘤人家不想当皇帝都是夫人和张良他们逼我的;项羽狂躁症,动不动就大吼大叫,虞姬跟了他这么久没聋吗?韩信自大狂,十世情商换一世才华,编剧的笔也太黑了。
这剧是看了寻秦记后看的。就yy,嫪毐穿成项少龙儿子项羽,推翻秦始皇。
读小学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吕雉,聪慧坚定果敢、有勇有谋充满野心的女性形象,到现在还能记得,三星全给张可颐☺️爱死Maggie
几乎是靠这部剧学习那段历史的
算是TVB为数不多值得看到尾的历史剧吧/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可以看 很连贯 剧情紧凑 细节很少 很TVB
吕雉真英雄,刘邦真小人!可惜项羽,错信刘邦,而且一时心软让他暗度陈仓,最终落下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