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敬礼引发的血案。
铺垫过于冗长且沉闷。
将军过去的事迹和在狱中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他当老大,看到最后都忘了他到底干了啥才能聚起一帮人,凭什么能以他为领导核心让犯人紧密的团结在他周围?后半段的高潮简直是一场手撕鬼子大戏。
立意过于肉麻,你以为他要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他给你来一段美式主旋律演讲,你以为他要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了,他要升国旗。
一个官逼贼反的题材生拉硬拽成爱国主义题材,一个小领导和他手下小吏作恶但大领导是好的,犯人都是爱国者,男主做事点到为止,只要求典狱长下台,折腾这么大动静只为引起重视,多么精妙的设计。
典狱长是《黑道家族》男主,两个阴狠角色相比,他在此片中的表现明显比《黑道家族》中差远了,这里面有角色被强行降智的原因吧。
告诉你们的士兵这就是我们的旗帜告诉他们没有人可以夺走我们的旗帜让旗帜高高飘扬吧让所有人都可以看见现在,你拥有了一座城堡是这么说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旗帜为这旗帜 拥有力量 拥有一座城堡
个人观点:第一,翻盖监狱这个工程俩人都有份,是工程就有油水。
第二,将军出了事儿,上校心里不会不跟着打哆嗦,同时手里可能还有多关将军几年的小辫子,所以必然对他软硬兼施第三,上校暂时太平无事,手握整倒上校猛料的将军心里肯定也不会爽第四,身份颠倒了,过去的上级成了自己板上的肉,也许正是因为这上级作祟自己还没当上将军第五,水太深,说不清了。
以前看过,但那时还没习惯看完电影就写个影评写点短评什么的,看过就看过,然后忘掉了。
前两天重新看了一遍,心想,这么好的影片,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若是有感怎么没写点什么?
电影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介绍背景酝酿情绪,后半部分则是实施战术攻占监狱。
关于监狱的电影,一般讲的都是越狱。
挖地道,做钥匙,翻墙跳海,假扮警卫,制造混乱调虎离山等等。
这部电影不一样。
其一,这是座专门关押犯罪军人的监狱;其二,囚犯们占领监狱的目的不是为了越狱。
哪怕是扯下了军服,剥夺了头衔,军人身份也被取消了,但是有以往的军事训练,作战素养,经验经历等等,犯人们依然还保持着作为一名军人所具备的精神和礼仪。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服从监狱的管理?
军人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么?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典狱长专横跋扈,阴险伪善,还指使放任虐待犯人,这些却反而成了他在管理监狱方面优秀的履历表:没有出现过一例越狱,没有出现过袭击狱警,没有出现过暴动。
压抑的怨恨总有一天会爆发,积累起来的愤怒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释放点。
囚犯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一天天累积,终于在厄温将军服刑期间被激怒了。
电影主要描述了一件事:下士阿奎拉行军礼被惩罚,后来又因阻挡铲车被橡皮子弹射中头部身亡。
整座监狱,不论是囚犯还是狱警,连典狱长也都是军人出身,所以哪怕不能以军队中的上下级关系来维持,但仍然应当尊重对方的军人精神,其中一点便是行军礼。
可典狱长为了维护自身和警卫的威望,不允许囚犯行军礼,还额外加重惩罚了行军礼的阿奎拉。
这非常打压军人自尊心,让厄温和其它士兵非常受挫恼怒。
不过在厄温来之前,囚犯们一直默默忍受着。
厄温来到后,并非一开始要反抗,他想着老老实实服完刑然后回家养老,不准备在监狱里搞什么暴动。
他的想法我认为从来没变过,他只想让自己和囚犯们在监狱里有尊严,保持军人的自尊。
行军礼便是保持自尊之一。
后来,典狱长又惩罚厄温,罚他不停地搬运石块。
不过完了,厄温也没想着要做些什么来反抗。
在与厄温交流过程中,阿奎拉不仅懂得作为军人必须要有自尊,还让他获得了囚犯同僚的尊重。
因为他父亲是石匠,监狱里砌墙时阿奎拉凭借这方面的知识,让他迅速收获了信心。
此后逻辑就十分通顺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阿奎拉会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也要站在砌好的围墙前阻挡铲车,甚至瞭望塔上向他举枪射击的警卫都不能叫他移动半步。
这个时刻不仅时阿奎拉自己的转折点,也是所有囚犯们情绪的转折点。
电影里厄温将军让囚犯们用投石机朝典狱长办公室扔了块石头,说:“这就是那一块了!
”典狱长看了看这块烧着火的石头,上面刻着两行字:“阿奎拉/美国海军陆战队”。
从此刻开始,典狱长温特就一改之前冷静沉稳的心态,放水坦克,出直升机,最后情绪失控亲自拔枪射杀了厄温。
监狱长温特是一个笑里藏刀十分暴戾的人。
他的房间有许多战争时期的收藏品,厄温第一次看到后便说:只有没上过战场的人才会收集这些东西。
无意的嘲讽瞬间让温特觉得热脸贴了冷屁股,前一秒还毕恭毕敬,后一秒就随手扔了想要找厄温签名的书,胡诌了句没找到。
温特心胸狭窄可见一斑。
然而,温特还是个品味高端的艺术品欣赏家。
电影开头,得知厄温将军即将被送往监狱前,典狱长温特听着萨列里的音乐(唱片盒上写着萨列里)。
前一阵子刚看了《莫扎特传》,初初了解了一些萨列里。
萨列里本是位宫廷乐师,成就非凡,与之交往的都是达官显贵,而他的学生有贝多芬舒伯特等等。
《莫扎特传》里的萨列里是个乐理一流但创作平庸心胸狭窄的人,电影里莫扎特就是间接被萨列里的妒嫉害死的。
不过这只是电影剧情创作,并不是历史真相。
可能《最后的城堡》导演想表达的也是说,监狱长温特假清高真小人,还小小预示了最后厄温将军最后的命运,如同《莫传》里的莫扎特。
看到电影最后,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设计另外一个结局,让厄温不死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总觉得不把他拍死,对整部电影的评价并不会有太多影响。
厄温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告诉了观众,最后这一死是有什么其它解读呢?
让典狱长温特更显得小人一些?
让厄温的形象更加高大?
也许是悲剧的本质问题,我还需要时间启发。
另外,关于“主旋律”一词。
我就呵呵了。
如果真有什么主旋律,中国的主旋律就是不能让军人警察抹黑,监狱长可以做错决定,但绝不能拍成一个坏人。
而且,哪些人嘴边常常挂着“主旋律”一词?
对我来说,什么旋律都可以,不在乎主不主旋律,而在于旋律好不好听,结合作曲者有没有什么深刻含义,想表达什么。
最后的城堡是由环球影业公司于2001年10月19日的一部动作剧情类电影,该片该片由罗德·拉里执导,格雷厄姆·约斯特担任编剧,罗伯特·雷德福、詹姆斯·甘多菲尼、马克·鲁法洛等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陆军上将埃尔文因一次行动导致八人牺牲被判入了军事监狱,本想要安心服刑,但由于典狱长的残酷统治,决定同多为战犯一起发生暴乱来推翻典狱长的统治,而埃尔文上将最后也用自己的生命来升起国旗并推翻了典狱长的统治。
该电影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电影中典狱长与上将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中的典狱长是一个小肚鸡肠且总认为上将是在挑战自己权威的小人,而上将是一个大肚且爱国,并且一次次与典狱长做对不是显示自己的声望,而是帮助战犯们找到自己属于军人的自尊,这让我明白了何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2025年1月27日19:19:37(一)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其实就是对荣誉的追求。
将军的到来唤醒了这些军人的对荣誉的追求,使得他们从囚犯又变成了军人。
(二)每个人都要在心中构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才行。
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里,都不能轻易放弃,我们要拿出斗志和对荣誉的追求出来。
我们应该树立目标,重视荣誉,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来重新的实现自身价值。
失败不是终点,我们不能沉浸在失败消极情绪中裹足不前。
失败的意义由我们来定义,并不是失败了就一定得消极沮丧,我们可以唱歌来纪念这次行为,为下一次的前进来做好准备。
(三)总结:25年开年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使得消极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平复,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对荣誉的追求才行,都要在心底里构建出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
(四)想到工作中的某些事情,有些人就是像那个典狱长一样想把你驯化变成一个和他同样卑劣的人,因此我感到有些不开心。
现在想想,完全不需要同流合污变成讨厌的样子,只需要在内心深处筑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原则城堡就行。
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无所谓,但在涉及根本的事情上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不能说坏话、干坏事、害别人。
片子还是蛮震撼的,欧文将军倒下的瞬间,众人一起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显然,国旗是正着挂上去的,这一瞬间,我眼前闪现的不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力,不是捍卫荣誉的尊严与抗争,甚至也不是民主与独裁的对决,而是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决心,不知为什么,竟然想起几句广告词“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没人能阻挡你,如果你知道为什么,不愁没人跟随你”
一部发生在监狱里关于军人尊严和智慧的电影。
这么好看的电影怎么以前一直都没听过大名。
强烈推荐一下。
很多人在评论本片的时候都说毫无逻辑,在下仅提供自己的一些见解:其实相比较剧情逻辑来说我反而觉得暴动的过程才是不合乎逻辑的。
(主角这里简称Chief)首先,为什么要暴动?
因为要通过暴动使得监狱失去控制,从而撤换监狱长?
(剧中Chief在食堂宣读的军事审判法里有写)为什么不通过其他方法?
Wheeler 将军探访时提到过,监狱长曾经遭到多次调查却都安然无恙。
为什么会安然无恙?
因为他“出色”的管理能力与效率,而美国政府只关注效率却并不关心这些军人罪犯们的荣誉感与尊严。
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了剧中一个很突出的点:监狱长禁止犯人们行军礼——剥夺他们的军人荣誉感与对军人身份的自知,进一步强调他们只是犯人。
暴动只是为了撤换监狱长吗?
剧中在暴动之前,Chief在食堂里演讲时就提到:they can not take away from who we are, and we are soldiers,他们不能剥夺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我们是军人。
同样的,在Chief劝说Yates的时候,对他说:我不认为你是个军人,但我依然希望你能展现你最好的一面。
这里一提,之前的很多细节,包括Yates嘲讽Chief说他底下的士兵们都是棋子,包括监狱长说为什么Yates这种人都能进西点军校,Yates回答说因为他父亲曾受过国会表彰,包括Yates档案里对他的评价是毫无道德感,甚至是他亲自引诱作证与他一起走私的手下犯罪从而换取自己的减刑(军队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出卖自己人,甚至这里是出卖自己的手下),包括Yates其实并不喜欢甚至理解自己的父亲。
显然,之前Yates毫无军人荣誉感可言,但在片中的最后,Yates对着国旗敬礼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军人的认知,而这也是Chief发动暴动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能忘记自己军人的身份。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Chief曾经在狱中对Yates说到,当年他越战被俘的时候十分希望死去,但是是Yates的父亲以及其他战友在其他牢房里的言语支持着他,让他坚守住军人的信念;时过境迁,当再一次身陷牢狱,周围的“战友”们逐渐放弃了军人的自知时,Chief通过这场暴动来唤回他们军人的自知。
本片其实与美国情怀没太大关系,关注落脚点应该是在于对军人身份和荣誉感的认同与呼唤。
最后,经常能看到各种影评底下有人留言说,真能编或者什么的,我觉得,只要按照剧情,线索和细节,能够合理解释一部片子的话,我不觉得这是编。
或许是强迫症的原因,在看片的时候一直在找将军行为的合理解释。
一名将军,由于失误进入城堡监狱,策划了一场不以越狱为目的的暴动。
将军并非无期或死刑,有吉姆的请求在要出狱也不无希望,一个怎样的解释可以合理化这一切?
回到片头,刚入狱便有人说明这所监狱的管理问题。
我觉得是将军的观察中证实了这一反馈,因此原本只打算好好打发这段时间然后回去见孙子的将军没有道理策划这场占领运动。
又或者是军人的骄傲?
觉得暂时想不出一个完美的解释来合理化这一切。
在找到合理的解释前,我无法赞美这一行为,无论它多么英勇无畏多么激动人心,毕竟这是踏着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尸体完成的攻占。
请指教。
老片了,也不出名,课堂上老师放的,有些地方稍显刻意,但是整体很感人,和《肖申克的救赎》异曲同工
倒是蛮像《肖申克的救赎》的。
隐晦的主旋律电影
本质是一部展现组织力的片子,如何管理团队凝聚人心并通过组织力和策略战胜对手的优势暴力。在暴力占下风时,组织力可以弥补这种差距,这也是gcd在革命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相当扯淡
不让敬礼也没什么错,干嘛还要"我给你讲讲敬礼的由来"示范个没完...
巨难看
你可以失去自由,但是没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精神。
无聊
好假的“正能量”
不一样的越狱片,升起的旗帜,建起的城堡。
看不懂意义所在。。。
剧情难绷,三观更是答辩
前面好,大高潮戏破绽好多,撑不起一个英雄偶像啊,如果不是塔楼上的守卫关键时刻枪法都不准了,不是一堆莫名其妙而来的兵器(包括防暴盾牌!),rr的暴动该早早结束了
值得一看的电影,最后的尊严,用死去捍卫,没啥好说的了
索然无味
一开始就闷到结束
当年的鲁弗洛还是一枚小鲜肉,在监狱暴动后他因为在直升机上蓄意谋杀三名狱警被判死刑,行刑前一个神秘人找到他,让他用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为国家做一次重大贡献-暴露在伽马射线下尝试制造超级士兵。
实在🐕血 无语
3.5 理想主义的堡垒所以他并不是想用第七条,而是第三条来驱逐这位监狱长。监狱长穷极一生希望获得的掌控欲却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忽略了服从之前需要尊重。最喜欢的反而是将军的女儿来探视的那段,一个再强大的人都会有脆弱的地方,一个看起来获得一切的人也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