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观看。
小猪妖角色取自《中国奇谭》里《小妖怪的夏天》,但影片故事进行了重新编写和扩展。
笑点不少,观影过程轻松。
送他们袈裟的那个老和尚应该是孙悟空变的,老和尚的庙和以前版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变的庙几乎一样。
而且,孙悟空一行知道前面有人冒充他们之后,凭孙悟空的神通,追上他们轻而易举。
草台班子取经人都是底层小妖,他们的遭遇容易被广大打工人代入,被瞧不起,为人生出路发愁。
他们尝试取经,凑齐队伍之后,也能打败一些小妖,收获百姓的赞扬,因此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但遇到黄眉怪这样的大妖,他们就面临新的选择了。
是加入黄眉怪,看着黄眉怪吃童男童女,还是救出童男童女,与黄眉怪一战。
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选择了后者,虽然到不了灵山,但他们已经践行了取经精神。
合体使用大招之后,打败黄眉怪,他们也都变回了原形,已有的修为全都没了。
最后村民们祭祀他们的石雕,大圣送他们的救命毫毛,都肯定了他们的选择。
被铭记,被庇护,未尝不是好的结果。
令观众唏嘘的是,他们没来得及说出名字,变回原形后,或许都不认识彼此了。
国漫又给我惊喜了!
《浪浪山小妖怪》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带来的2D动画电影,水墨山云晕染留白,用独特的中式美学和工笔细节,描绘了一个荒诞又扎心的现代寓言。
作为暑期档口碑黑马,本片延续了前作《中国奇谭·小妖怪的夏天》的世界观,从小妖怪的视角重新讲述西天取经的故事,用黑色幽默解构《西游记》的精英叙事,最终落点在“普通人如何活出自己的意义”上。
深山老林 邂逅黄鼠狼电影前半段是职场讽刺喜剧,小猪妖和蛤蟆精因得罪大王被逐出浪浪山,决定拉上社恐猩猩和话痨黄鼠狼,假扮唐僧师徒截胡真经。
乙方画手通宵改稿,改了N版方案还被骂,最终“为几斗米折腰”;大王山里的等级制度类比职场,找二舅托关系才能混口饭吃;黄鼠狼为扮演沙僧压抑话痨本性,口吃大猩猩硬撑“大圣”人设,一句台词都说不利索演到崩溃大哭…每个片段都像一则职场寓言,拼出一副社畜浮世绘。
集齐装备 越扮越像后半段转向现实寓言,假师徒一路打怪升级降妖除魔,闯入小雷音寺和黄眉怪豹子精对峙。
真实身份被揭穿,小妖怪们有各自的生存智慧,蛤蟆精是我们身边最会变通的那类人,表忠心扮演新角色,再怎么跑路都不舍得丢下那块象征身份的大王山令牌;小猪妖一开始只想混口饭吃,一路念叨着,虽然犹豫但也换上了面具;大猩猩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却受尽惩罚;黄鼠狼犹犹豫豫最终卸下伪装打算回家。
豹子精拆穿了西天取经的残酷真相,“取经是给有背景的人镀金的,孙悟空认识如来五百年,唐僧是唐王兄弟,你们算什么东西?
”影片从此升级为对社会规则的尖锐质问,没有好的出身和资源,小妖连给主角当经验包都不配。
笑点不低俗,泪点不刻意,看得很开心,没有低俗屎尿屁也能引人发笑 (此处拉踩所有把低俗当幽默的电影,欢迎对号入座)。
小猪妖回家,妈妈只关心他一天有没有喝够4壶水。
变回原形的小猪妖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没来的及留下姓名的四个小妖怪能在下一世相遇吗?
四人从“扮演唐僧师徒”到“取自己的经”,意味着他们选择摘下面具,不再去满足他人的期待,选择做自己,完成了内心的自洽。
取经有意义吗?
成佛有意义吗?
导演的野心不在于批判,而是提供了另一种活法,另一个视角。
解构后的西天取经没有爽文式的逆袭套路,没有强行热血的终极之战,只有凡“妖”之躯的奋力一搏。
“恩从善念起,德自好心来”,结局小妖怪们为救童男童女放弃成佛,修为尽失现回原形,却受人间香火供奉,被奉为无名英雄。
无需神仙佛祖加冠封号,善举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电影的英文名nobody,无名小妖像芸芸众生,不是佛祖的旧相识,也不是天神转世,没有名字,没有身份,只是浪浪山的一只小妖怪,只是宏大世界观下的小炮灰。
但心存善念,人人皆可成佛,没背景的小妖也能走出自己的朝圣路。
不用装英雄,不用学圆滑,原来我们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以选择重新出发,可以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
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只是逃离浪浪山的勇气。
国之栋梁。
非常好看,就是结构差一点点就完美了,前半部分轻松明晰的多,后半部分的降速多少不适应。
本质上的公路片,抛开了杂念,就一心一意地模仿西游记,不温不火地从头打拼到尾,反而有很大的表现空间。
画风非常质朴,很难见得将“国产元素”写得这么自如而不做作的院线电影,许多水墨画元素和古乐音效,这完全符合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上美影的作风。
很诡异的彩蛋是对“你行你上”的行业喊话,对关系户和身世背景的隐喻也是不是提点一下。
其次就是大量的现代喜剧效果,个人认为比隔壁罗小黑的制作要精明一大截,“现代人的抽象”融进了这样简单的“小寓言”,比那种脑洞爆开,元素紊乱的动漫要好很多。
导演更是重在打造故事本身,而不是投身往话里塞意识形态,电影必须兼备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平凡”“无名”“雅俗”,这不能算高尚的诉求,而是必须的原则。
西游记的故事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其中“四人组都是关系户”的挑衅,以幽默风趣而不具攻击性的方式讲“经典故事”侧面,拆解人们以往的单一思维和心理,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新的机遇和思考空间,也享受这种新的再创作形式。
这是极具解构精神的,也为我们当下茫然的观众提供了思辨的视点。
我们如何在“精英模式”和“内卷形势”下端正我们的态度,那就是找回初心,“我只是想要取经,没想要吃唐僧肉,你当初不是这么跟我说的”,进入了体制就变得争相逐鹿了,可如果断送了那一丝“正念”,再努力也是白忙活,相信猪爸爸说的那句“你在大王山混得再好那就那样”,选择正确意味着我们不再是“灵魂服从肉体”,而是“肉体服从灵魂”。
就这些意义上而言,它完成了“艺术电影的商业化”,而不是“商业电影的艺术化”,在影片最后的白热化阶段,它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比起所有人合体为一,更重要的是由合体化形为无数个体,“我想要活成我想要的样子”,面对社会形态的不断变迁,“铁头”才是永不过时的技能。
(8/10)又是一部超出预期的电影。
尽管已有短片珠玉在前,我认为这部长片还是以更完整的结构和更深刻的内核略胜一筹。
《浪浪山小妖怪》对现今社会的价值在于,它试图点燃所有默默无闻、被社会规训的小人物心中的梦想之火,而这些人应该是社会中的大多数。
你如果也是其中一员,必然会被影片的呈现所感动,并且思考审视当下的人生选择。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个曾经闪亮的中国动画金字招牌,带着这部全新的作品重回电影院。
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上美影,剧本和美术上的打磨都可圈可点。
我本来有些担心本片会变成一个情节略显低幼的、只是影射职场的作品,没想到它各方面的水平都超出预期,甚至可以说如果不从纯技术层面来考虑,或者说不从制作成本上来考虑,这部电影的价值应该已经超越了《哪吒2》。
相比《哪吒2》的表层、里层的意识形态输出,《浪浪山小妖怪》输出的是更普世的价值观,给传统名著《西游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角度。
“连唐僧肉都不想吃,你算什么妖怪?
”“我不是妖怪。
我是齐,天,大,圣!
”实在是太帅啦!
整个暑期档看下来,目前最喜欢的就是《浪浪山的小妖怪》。
英文名《Nobody》也取得好,无名之辈咋啦?
无名之辈也可以成大英雄!
能真正定义你的,从不是出身、种类、功名利禄等一切外在,而是你的内在,你的选择,你的所作所为!
所以四个小妖怪有没有名字不重要,有没有被人记住更不重要,因为就在他们心怀慈悲、光明坦荡、惩奸除恶、救死扶伤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真真正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认识真正的自己,追随内心的光明,大胆迈出脚步,勇敢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来,无论这一时这一世,还是生生世世!
这,就是最开心的事,最重要的事,最有意义的事。
这,就是我要走的取经之路!
我们不需要齐天大圣,我们就是自己的齐天大圣!
愿每个人都能勇敢做自己,勇猛无畏地拯救自己和他人,千千万万次!
人进入电影院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一种比生活更重要的体验,他们想获得的体验,比起同样2个小时在家里刷牙洗脸吃早饭所获得的收获,要大得多。
我们会把自己放在了超人的肩膀上,随着他飞翔天际。
进入终局之战里,跟钢铁侠一起对抗灭霸。
我们会目睹太阳的熄灭、地球的流浪。
我们憧憬英雄、庆幸躲避末日、羡慕王子公主。
这些人事物是我们理想中的人事物。
但是观众们也是矛盾的。
那些买不起药的患者让观众们动容,农村里的苦命鸳鸯也让大家泪如雨下,缅北园区的惨状让他们心惊肉跳。
我们有对理想的畅想,也有对现实的共情。
而好的电影,是能够让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共存的。
在《浪浪山小妖怪》最后一幕里,被打回原形的猪妖终于和孙悟空同框了。
没有煽情的音乐,甚至是没有音乐,没有对话。
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野猪和一位盖世英雄对视了一眼。
这一刻,小妖怪和大英雄的身影在我眼中重合。
这部电影成了。
影片视角选择的小妖怪有多丑,它们最后绽放的光芒就有多大《浪浪山小妖怪》有映射现实的共情,也有浪漫和热血兼顾的英雄主义。
优秀的电影里,现实主义走到头,就是理想主义。
看完本片,我第一个想到的竞品,是白蛇系列。
这个在我心目中的国漫动画天花板(对不起,不是哪吒)。
本片可以算与白蛇系列并驾齐驱,虽然这两个ip展现的故事架构,情感表达主题(白蛇更多的是讲爱,而浪浪山更多的是讲善恶),美术风格,技术形式截然不同,但是给我的感动却都是相同的。
这种感动,都源于两个作品都能在最后爆发出浓烈的情感输送。
《白蛇浮生》里,柔弱的许仙最后站了出来,用生命守护了自己的爱人,是爱情的绽放。
白蛇浮生里体现的美学和传统艺术水平,是国内天花板《浪浪山小妖怪》里,弱小的小妖怪最后战胜了大妖怪,用自己的未来守护了村子里的孩子,是正义小人物的奋力一击。
当然,从美学层次看,它没干过白蛇系列,白蛇系列的最后决战,总是绚丽而浩大的,3D模型和电脑CG此时此刻,比国画水墨更能够展现神奇和特效。
但是,浪浪山里,四个小妖怪的奋力一击,虽然不算华丽,但是却让我想起一个典故: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这是白蛇系列所没有的,是侠气。
猪妖的侠气,想必也是作者的侠气吧。
本片的导演这是透着一股子年轻气盛的劲儿。
该玩梗的时候玩梗,该共情的时候共情,该热血时候热血,算是每一步都做对了。
剧情方面蛮有讲究的,相当于从两个视角讲了两个故事。
表层逻辑是一群小妖怪弃恶从善,以弱小之躯对抗大妖怪。
本片的笑点和热血就是从这种前期邯郸学步的幼稚表现和后期大卫大战歌利亚式的差异里创造的。
底层逻辑是这样的——在大公司出头无望,满腔热血跳出来,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从满怀斗志到遭遇挫折,然后面对一个更大公司的诱惑,团队分崩离析,但是最后大家又团结在一起,跟这个大公司斗,守住自己的底线。
这么看,其实有点像《胜券在握》。
剧情上因此兼顾了职场片和神话传说的优点。
影片前半段更贴近现实社会和职场,最具代表性的片段是小怪物们回家探亲,会让很多漂泊在外的打工人共情,影片里猪妖妈妈的一言一行,每一句话,几乎都能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多喝水,每天四壶;红薯干别都分了,给自己都留点儿;我儿子进了大王洞了,比你们儿子都强!
进去后半部分,电影便开始往英雄主义和热血战斗方面倾斜,虽然真正的打斗重头戏只有最后高潮部分。
唯一遗憾的是,这种手工绘画风的打斗虽然也很精彩,但是比起3dCG,还是在绚丽程度上差了一点,不过本片最后用英雄主义的人物立传式的画风把这一点不足补齐了——前半段人物的卑微、弱小、贪念、小聪明、胆怯,在此刻都成为了炸药的导火线,都是为了展现这一刻的燃料。
水墨画的渲染风此刻开始发挥作用,小妖精变成了四个大英雄。
然后是仿佛核弹爆炸一样的胜利!
而胜利之后是什么样呢?
作者非常巧妙的展现了一个更现实的结局——勇敢是需要代价的。
影片对英雄们陨落的那一刻,刻画得非常让人动容。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哀。
而是风轻云淡的谈笑,微笑着面对自己的终局。
这一刻,主角团完成了最终的成长。
此外本片的彩蛋蛮多的——影片开头,有一个镜头,导演几乎是把之前文艺作品里的唐僧师徒四人人物设计都拿出来了,央视版,上美版,甚至还有万氏兄弟版的;
中间一段陕西琴书也是致敬了去年大火的《黑神话:悟空》;最后决斗战场用了充满西部风的配乐和画面。
《浪浪山小妖怪》虽然优秀,但也不是完美,在很多感情爆点,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就够到的感觉,可能还是跟人物造型和绘画风格有关。
还有就是,弱化了西游记主题的灵魂孙悟空。
其实在最后决战时,可以给予这些凡人英雄一个令人惋惜的失败,此时孙悟空如救世主般出现,这一刻,理想中的英雄和现实中的英雄同时共处一个画面之中,要比实际里最后一个落魄的小野猪和孙大圣相遇更有商业性。
全片结束时,唐僧师徒四人还是走在取经路上,黄眉怪依旧在小雷音寺等待,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似的。
只是世间少了一个想出人头地的野猪、随风倒没主见的蛤蟆、话痨的黄鼠狼和内向的猩猩。
还有十个回到家的娃娃们。
还是改变了点儿啥。
世界上压根没有公平。
这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最大的感受。
在我看来影片最难得的是,作为一部动画,不仅故事易懂让孩子看得乐呵,又意味深长让成人看得心生感触。
老少皆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浪浪山》做到了。
先说它易懂的故事。
几个小妖怪假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为什么要取经?
有的妖求成佛,有的妖惦记长生不老,还有妖是被胁迫着去的,因为妖数不够,拉着他凑数。
既然扮了取经人,便得有模有样:肉不吃了,劫不抢了,学着化缘,试着给村民除害。
起初是破衣烂衫,走着走着,被老和尚错认成真玄奘,得了袈裟,被犬妖以为是真大圣,献上凤翅紫金冠。
“沙僧”担的全是村民的谢礼,连“白龙马”的两旁,都插满了百姓给送上的“降妖除魔”“为民除害”“盖世英雄”等锦旗。
你说,此刻的他们,和真正的取经人,还有何区别?
有区别,大区别,天壤之别。
他们与唐僧师徒的区别,恰恰是《浪浪山小妖怪》最戳人的地方。
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浪浪山小妖怪”,而不是唐僧师徒。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在说废话。
其实不然。
影片偏要把这废话揉碎了给观众看。
这几个小妖怪,自始至终,观众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在电影的最后时刻,几个妖还专门提起这茬,说彼此还不知道对方姓名,可就在即将说出口的刹那,戛然而止。
这显然是导演的刻意为之,想让观众明白,不必知道他们是谁,因为他们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可以是浪浪山里随便哪个小妖,更可以是银幕外每一个观看电影的人。
瞧瞧这几个小妖怪的人生,想考大王洞的编制,考上了就可以衣食无忧,一辈子不愁。
可小猪妖一连考了三年都没成。
他哀怨说,怪自己没门路,没关系。
因为他的朋友蛤蟆精正是在其二舅的帮助下,入了大王洞的编制,哪怕他的二舅只是个后厨的小卡拉米。
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自古至今,从人到妖,不外如是。
蛤蟆精相当看重自己的编制,哪怕死到临头逃命的功夫,也不忘紧紧攥住他的“身份铭牌”。
对所有浪浪山小妖怪来说,考上大王洞的编制,这辈子就算是有着落了。
这是浪浪山小妖怪的奔头。
机缘巧合之下,小妖怪们发现原来还有“长生不老”的法子,那就是吃唐僧肉。
比起吃饱喝足度过一生,这是怎样的诱惑?
不过这是大妖的奔头,是大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他们这些底层小妖怪可以染指的。
之后阴差阳错,小妖怪们竟然窥得天宫一角,发现了大人物们求长生,还另有法子,那就是取经成佛。
成了佛,所有人都会高看你一眼。
小妖怪们觉得自己人生有望,他们可以取经成佛,我们凭什么不能?
你们还真不能。
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不能。
豹子精的那句台词,点明了影片主旨:“孙悟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就和如来认识,猪八戒和沙僧都是天神转世,唐僧更是金蝉子转世、皇帝的哥们,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去取经?
”原来取经、成佛的资格,早已被内定。
甭说他们这些小妖怪了,就是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的本事一般无二,可就是没有门路、没有关系,他结局如何?
彼时看到豹子精说出这句话时,我突然就想到一句玩笑话。
“你想当外交官?
那外交官的孩子怎么办”。
再说黄眉怪,他是弥勒佛座下弟子,干的是吃童男童女的勾当。
几个小妖怪,拼着一生修为,将其打回童子身,被弥勒佛救起还给了他两法宝,撂下轻飘飘的一句“先记下过错,回去再惩戒”就结束了。
《浪浪山小妖怪》是如此,《西游记》原著亦是如此,碰上的妖怪,上头有关系的被领走,没关系的就被猴子一棍子打死。
会有人在乎这几个小妖怪吗?
没有。
一如此前所说,他们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孙悟空最后掏出的四根毫毛,说要守护这四个小家伙,看似是浪漫化的处理,可在我看来,却是最深的悲哀。
我看见的不只是,大人物一根毛就可护他们一生无忧的命运不公。
更看见了那毛能保他们活命,却抹不掉他们小妖怪的出身,能让他们活下去,却不能让他们真正走上取经路。
几个小妖怪临了,到化为原形成了牲畜,也没资格见唐僧师徒一眼。
最幸运的猪妖,也不过是逆着光的功夫,匆匆瞥了眼大圣的轮廓。
多像我们与理想的距离,拼尽全力追赶,却连它的全貌都看不清。
他们也修炼,也为民除害,也降妖除魔,也去取经,可到头来,还是落了一场空。
你看他们一路上模仿得多认真。
猪妖变着法帮大伙如何更像取经人,蛤蟆精学着唐僧双手合十化缘,猩猩从结结巴巴到掷地有声说出“我是齐天大圣”,黄鼠狼为演好沙僧,愣是把自己从话痨憋成了寡言少语。
他们模仿的是取经人的样子,更是在模仿“被认可”的可能。
就像现实里,有人对着鸡汤文逐字抄录,有人把精英穿搭存满相册,有人在酒桌上学着前辈的腔调敬酒,以为学得像成功人士就能被认可。
努力朝着更好前进,总归是件好事,但《浪浪山小妖怪》偏要撕开这层温情的伪装。
那句“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去取经” 时,像不像生活里那些个让人苦笑的真相?
辛苦备战考编,结果碰到萝卜坑。
攒了几年的首付,赶不上别人父母一句“我给你全款买了”。
练了十年的手艺,不如人家躺在家里就有的“祖传招牌”来得响亮。
不是你不够好,是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没把你算进去。
他们以为进了大王洞就有了归宿,以为取了经就能成佛,直到最后才发现像他们这样的小妖怪,连个名字都不配留下。
“这辈子啥也没成”“下辈子投个好胎吧”。
这是一种自嘲。
更是一种无奈。
当这句台词出来的时候,影片的落寞感像潮水般涌过来,淹没了所有声响。
当然,也不必太过悲观。
影片其实还藏着另一种打开方式,尽管那更像安慰。
想想他们在路上帮过的人,那些村民送的锦旗,这算不算另一种“真经”?
的确不是谁都能取经,但不是谁都不能做好事。
小妖怪们或许成不了佛,成不了正统里真正的盖世英雄,但在那些收过他们吃食的难民眼里,那些被他们救过的孩子心里,他们已经是了。
就像他们所想的那般,“活成我喜欢的样子”,就够了。
他们没取到经,没成了佛,却在浪浪山到西天的路上,被村民们所供奉,活成了自己的英雄。
只能这么安慰了。
不然呢?
他们毕竟只是浪浪山小妖怪,而已。
像是影片的英文名《Nobody》,一群无足轻重的人罢了。
2023年新年,一部8.7分的国产动画《中国奇潭》出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有几集烂尾了,但也有几集神作,被称为国产之光。
比如《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小满》《王孩与神仙》
当时这几集引起网络热议,我也认真写了分析,在某瓣和某乎最高赞的那一个就是我写的那篇。
说实话,对这几集我是真心喜欢的,觉得还得是中国风的动画意境深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果然还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如今一晃两年半过去了,最出圈的那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也被制作成了大电影。
昨天我已经看了点映,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浪浪山小妖怪
首先,这部大电影完全脱胎于《小妖怪的夏天》所以,就必须拿来对比。
如果说《小妖怪的夏天》表现的是丧,是灰暗,是被动,那么,《浪浪山小妖怪》则多了许多热血。
主角同样是猪妖,在《夏天》里,他是被大妖怪抓住,用鬃毛擦锅。
但在《浪浪山》里,则是他主动刷锅,把自己刷秃了,他变得主观了,主动了,太想进步了。
想进步,成为了大电影最强烈的动机。
但是,成功和进步,都是留给关系户的。
猪妖和蛤蟆精,想假扮取经四人组,却连孩子都骗不了。
一打听才知道,孙悟空早就认识如来,猪八戒是天神下凡,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连黄眉都是弥勒安排去的童子。
许多人小时候,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拿着孙悟空的剧本。
走上社会才发现,你以为人人都配取真经啊?
你配钥匙吗?
配几把?
你是个什么东西。
电影的前面大部分剧情,都是四只小妖的胡闹和搞笑,总体来说是轻松的,娱乐的,当然,喜剧片来讲,每个人笑点不一样,自行判断。
我个人觉得,这是暑假档最适合父母带孩子去看的一部。
电影进入结局,开始变得沉重——主角四人热血沸腾,氪命打败了黄眉,但是取经的戏还得演下去,九九八十一难的流程还得过,所以,弥勒不仅没有惩罚吃人的黄眉,反而又给了他人种袋和金铙。
在大能下棋的格局里,四只小妖啥也不是。
当然,多亏了互联网宣传,现在很多00后甚至10后,还没毕业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规则——贫富差距,阶级对立,机会资源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和自己毫无关系。
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下场,那就是被打回原形。
但如此,难道四只小妖就不配活着了吗??虽然我拿不到主角的剧本,但这依然不妨碍我成为我,活成我喜欢的样子。
取经成佛,是世俗定义的成功。
但是,如果你活出真我,那么完全可以不在乎他者的凝视。
最终,猪妖说,不甘心啊,一辈子啥也没干成。
但其实,他们已经成功了。
是不被世俗功绩定义,但是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他们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这还不够吗?
从一开始的笑话,最终变成了神话,你已经是奇迹般的蜕变。
存在还是占有?
这辈子,帮过许多人,真诚的、踏实的向自己的理想努力,足够善良,足够认真,足够充实,我喜欢我自己,欣赏我自己,这就够了。
本来标题是为什么我最喜欢黄鼠狼,但感觉有拉踩的嫌疑,于是修改一下。
浪浪山里的四个小妖怪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勇有谋的野猪,能屈能伸的癞蛤蟆,关键时刻能扛事的猩猩,还有黄鼠狼。
可我最喜欢黄鼠狼了。
除了它对别人很好之外,有别的原因。
看到很多人用职场的角度来解读黄鼠狼。
比如说打工人初入职场从e变i,在工作中话越来越少,被生活打磨得无话可说。
是,是很像我们的生活。
尽管这部电影里隐喻了很多现实的生活,从整体来说它也是一部寓言。
可通篇看下来,我觉得黄鼠狼并不是这样的妖怪。
从一开始假装神仙讨贡品开始,它说它想吃烧鸡,到其他人劝它加入取经队伍里,再到取经这一路,黄鼠狼的心其实一直是坚定的。
无论是野猪让它用磨刀石克制自己的言语,还是扛整个队伍的担子(甚至一开始还是假石头),它刚开始还会抱怨,到后来它已经默认自己的责任了。
这个默认,不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沉默(它大可以撂挑子不干),也不是一种盲目的归顺,对角色定位的准确。
而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的沉默。
也就是取经。
于是它挑担、磨刀。
到小雷音寺分别一刻,它表达了自己的坚定:我从没有说过我要吃唐僧肉,我只是想取经而已。
尽管它的历程我们很多人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一样,可能都有相似的地方。
但最大的不一样,就在于它是心有所持,温柔而坚定地面对这趟旅程的。
所以当它发现必须要作出抉择之时,它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回浪浪山。
”因为那是它最初的地方,初心所在。
既无意于其它,又何必苟留呢?
于是世界线仿佛收束了,它拿走了那块磨刀石。
这趟旅程里它的象征和见证。
后面返回到队伍,一起打败黄眉怪,意义已经不是取经了,它知道自己很难再取到真经,成为佛,成为比神仙还厉害的。
可它依旧做了,因为它自己知道想要什么。
所以我很喜欢黄鼠狼,它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妖怪,不是我们人类遭遇的投射。
我总觉得将社会里的事情放在它的身上进行解构并不公平,黄鼠狼它在这趟旅程里也挺开心的。
我相信它是它自己,它也相信它是它自己。
并且心有所持,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当然,这也是个人的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
总而言之,我们的小妖怪都特别特别好,希望票房大卖。
我们中国的动画电影里能有越来越优秀的作品,我们在浪浪山继续再见!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全力以赴,把自己都刷秃噜毛儿了还努力刷锅,刷得锃亮很骄傲,结果刷锅反成背锅。
失业后和好友一起创业,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最后灵光一现最后一搏,随手拉来身边歪瓜裂枣的小伙伴组队,各种误打误撞居然慢慢成了像模像样的小团队。
遇上一个巨难搞的客户黄眉怪把大家打得头破血流,他说:要么死,要么当我的四大天(zou)王(gou)。
团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大家都想要放弃,投靠大山被吞并虽然不能再走自己想走的取经之路,但总好过小命不保。
然而团队中有一个伙伴誓死不从,一声怒吼被听见,大家重拾信心团结一致,每一个伙伴都拼尽了全力,即使用光十年的积蓄百年的修行也在所不辞。
终于这个不起眼的小团队打败了黄眉怪搞定了一个大客户,电影上映了产品上线了,而这个小团队因为元气大伤资金无法周转,解散了。
熬过了无数个大战之夜,伙伴们一起迎来最美的曙光,而大家也终于耗尽最后一丝元气,各作鸟兽散去,不留下一个名字。
打工马喽的心酸历程。
“这么拼到底想要什么?
”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小猪妖艰难地抬起头回答:想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致敬宫崎老爷子——动画人的情怀。
我们不过是一群像牲口一样活着的打工族,癞蛤蟆、野猪、猩猩、黄鼠狼,各有各苟活的小本事,于这大千世界而言我们都是不值一提的无名小卒。
『无名的人啊 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 和每一声怒吼,敬你弯着腰 上山往高处走。
头顶 苍穹 努力地生活。
』(——《雄狮少年》主题曲《无名的人》)泪目。
大战戏很燃,观感不得不令人想起六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很难说这部会像《哪吒》一样大爆。
两部片目前我能想到的不同点:1.哪吒叙述着力点在一个主角身上,最多带配角敖丙。
而小妖怪有四个,分散了火力。
2.哪吒笑点频繁,小妖怪这部可能孩子们看得挺开心,作为打工人我是真笑不出来,有的都是苦笑吧。
3.哪吒的角色塑造非常深入人心,人物性格和造型、举止动作都是独特的:黑眼圈、龇牙咧嘴、爱作臭屁打油诗、巨调皮、不修边幅、力量强大到令人惊讶。
从玩世不恭的太子爷到拯救陈塘关的英雄,他完成了近乎逆天的人物弧光。
而小妖怪四个人也各有特点,野猪精明有家庭背景、癞蛤蟆有长舌头有后台、猩猩超内向身形大只、黄鼠狼话痨,看完一遍我能记住的就这些。
从死宅到怒吼,猩猩完成了他的弧光。
从话痨到话少,黄鼠狼只能说改掉了一个习惯。
野猪和癞蛤蟆从胆小怕事的小员工成了公司创始人勇敢对战大boss,也勉强算有些成长。
但,都不深刻。
这四个角色在长长的中国电影史上或许也会成为nobody ,无名之人。
但,哪吒不会。
但是,小妖怪有比哪吒厉害的一点:结局。
大家拼尽全力,最后经没取成,团队散了,每个人还都倾家荡产被打回原形。
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从此不过是一只普通的癞蛤蟆、只会嗷嗷乱叫的猩猩、在山林里瞎窜的野猪、饿得冒死去偷鸡吃的黄鼠狼,没有人会知道他们曾经打败过黄眉怪,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被当作东土大唐而来的高僧,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斩妖除魔还获得了“盖世英雄”的锦旗…你不会知道眼前刚呱呱跳过去的癞蛤蟆曾经经历过什么,就像你不知道刚从你身旁走过的这个人经历过什么一样——这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这个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结局,我给满分。
最后,从短片到电影一路走来肯定经历了很多不容易,为坚持到现在的每一位动画人鼓掌。
支离破碎的烂剧本,跟哪吒2坐一桌都稍嫌高攀了,就这还能广受好评,我真是不明白国动观众到底想要什么...唯一可取的是配音的台词功底,但这是上美本就应该做到的。
吃点好的吧。原作里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置身事外的轻盈气质没了。想起斯科塞斯说的:这就是现代系列电影的本质,市场调查、观众测试、审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们可以被消费。当然完成度是有的,仅此而已。
故事隐喻有点牛。新国产动画的神级公路冒险职场片
這到底是英雄主義敘事還是反英雄主義 真看不得說教味這麼香醇濃厚的好片子了
风格迥异的《中国奇谭》里,《小妖怪的夏天》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短篇佳作,而当短篇动画衍生为了时长近两个小时的《浪浪山小妖怪》,底层小妖的生存困境被包装成 “草根逆袭”也能放大招,职场隐喻被简化为套路化的热血战斗,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反而失去了它最动人的魅力。
似乎想出“李鬼遇上李鬼”的核心创意,以及考编专业户和在编小科员、话痨和社恐这两对互为对照的人设,外加一点点“人人生而不平等”的价值高度,就已经耗光了主创们的全部心力。铺垫了一整部电影、吊足了观众胃口的神秘“大招”竟是个不可燃垃圾,这契诃夫之枪还不如不响;为了迎合观众“善有善报”的朴素道德观,结尾非得让大圣赏赐四根毫毛来证明小人物的努力付出终有回报(谁信啊);花了两个小时控诉“唐僧师徒宁有种乎”,最后却要把“得到天龙人的认可/庇护/怜悯”作为给底层人的终极奖励,价值取向前后矛盾左右横跳……如果换作真人来演,这剧本的毛病之多是放在喜综里都要快进的糟糕程度,但得益于动画这种表现形式,还是让坐我旁边的小孩哥全程看得聚精会神连零食都顾不上吃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拯救中国电影还得靠大龄二次元。
永远不要相信因为一部短片很火,而去扩写拍成的电影会好看,永远。
我不理解国内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包容这么强,影版的小妖怪真还不如哪吒。好评的都是没看过短片的,短片用轻于鸿毛的形式,拍出了重于泰山的力量,影版彻底沦落到低幼中二了,想看大圣的小孩子也不爱看,大人看了更是无聊透顶
把笑话活成神话。应该是我在影院里看过的最搞笑且最催泪的国产动画。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搞笑设计,有真实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乏正义和热血,为目标舍弃一切的浪漫追求。蛤蟆精一直带着他”玖玖捌壹”(九九八一)的腰牌不舍得丢,一开始可能是舍不得自己的过去,舍不得这么一条后路,就像他们的出发点是唐僧肉,即使换成取经,也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当他们历经磨难和快乐,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救出那十个童男童女,他们好像真就踏上了取经路。虽然一切就结束在了这里,没有抵达灵山,没有普度众生,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取经是为了渡世人,也就是救人,他们渡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不喜欢最后一幕的处理,所谓的“大招”是不顾其他只管调动单一情绪的燃,燃尽的不仅是小妖怪的人形,也是一切可以走向现实表达的途径。前面倒是一直维持着商业性和现实性的平衡,漫画式的笑点戳得全场观众乐乐呵呵,关于命格是否注定的讨论也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渐浮现。
大事业留给有背景的人去做吧,普通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
看的我快困死了,故事老套毫无新意,天真而又愚蠢,只能不断的感动自己,却浑然不顾其他,这种东西吧还是小孩子看看乐呵乐呵得了
浪浪山小妖怪。4分。挺糟糕的。说是给成人看的吧,吐槽职场这一套,从年会不能停火了之后,大鹏长安的荔枝,然后小妖怪全是一样的套路。真正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我非常同意。底层人大部分从出生就决定了你是个耗材,和什么主角配角都没关系,连配角都算不上,就是NPC。周星驰的电影变成中国人的国民记忆后,好像随便哪个电影都能来喊一句,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好像小人物都要有梦想。有梦想有个屁用。大部分人从出生那一瞬间起,就已经被各种制度和规则筛选了,太多事已经与你无关,你不配。谈什么热血和梦想。我不喜欢这个电影的是,作为大人,我对这些职场吐槽以及小人物热血早就看麻木了,但是我儿子作为小孩,也不喜欢,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给小孩看的。小孩只想在影院看真正的孙悟空大杀四方。
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这四个小妖叫什么名字,真是应了片名 Nobody。
原来跟黑马楼是一窝的啊
好尴,大失所望!
最精彩的是最后不是真的齐天大圣来救场。恩从善念起,德自好心来,无名之辈的一句“不甘心”,让本片超越许多打工文学。
6.7,不喜欢最后佛相官僚化的“厚黑现实”设计,因为这只会让我感慨原来人类对“万物之灵”的自我意识过剩到居然敢妄想一群历经磨难的无名小妖们都需要付出一生的修为去救赎这帮被神明遗弃的“非我族类”,就为了向世人证明“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若天下大同的理想已然崩坏,又谈的什么取真经呢?PS:所幸片尾选择了继续捍卫齐天大圣的正面形象,好评。
真心不理解,为啥评分这么高。剧情一塌糊涂,画风好一些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真心不推荐,不好看,为了共情而共情的电影,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这不甩哪吒十八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