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四川人,实在无法了解那种麻将的玩法,导演很想在黑色幽默与人物内涵中找到一种平衡...所以他用了《Taxi Driver》的片段,和场景只是Robert De Niro在出租车中看着肮脏的美国,吴镇宇在电摩托上看着鸡鸣狗跳的成都,除了模仿以外看不出一点思想了,王光利不是马汀.斯科塞斯,看来他无法掌握那种懦弱人物的内心,所以在发现自己的无能以后,把本片定义为都市黑色喜剧......那句“are you talking to me”个人觉得导演在以致敬为幌子侮辱了一部片子,另一个导演和一名演员。
吴镇宇身上确实可以看出一点德尼罗的神经气质,可惜在这样一部不伦不类的电影中,导演就是败笔,剧本就是败笔,其他的多说无意了。
goson 发表于 2006-5-4 22:36:41吴镇宇拍的一部内地电影。
之前看到片名《血战到底》,首先想到的是《爱.作战》那种类型。
看了介绍,才知道是黑色幽默的片子。
里面的三个香港演员吴镇宇、应采儿、秦沛都是自己讲国语对白。
要说和《爱.作战》也有共同点,全片都在逃避、追逐、紧张的气氛中推进,不同的是由于其黑色幽默的主调,观众不会太担心最后的结局。
前四分之三可看性算是不错,从高潮到结尾就有点让人失望。
不过不以苛刻的眼光去挑刺,这样的片子应该说是不妨一看的。
PS:超女的评委黑楠在片中客串演一个卖黑枪的人,吴镇宇去找他买枪。
黑:“有了这玩意儿,想杀就杀!
”吴:“very very good!
”看来超女的后遗症还不浅。
在BT上没有看剧情介绍,还以为是警匪片之类的,下载之后,才发现是言情剧,为了避免浪费下载700M的时间,也冲着吴镇宇裸奔的牺牲,就看看咯!
昨晚看完,还不错,拍摄手法,我喜欢!
最有印象的是:吴镇宇追着胖子,然后播的那个插曲,先前我就在电视上看过,很有印象;胖子也因为误打误撞,成为英雄,也就此改变了人生。
还有就是,吴镇宇在苹果里注射毒药那场戏,铺垫作得很好,幻想中,他老婆是穿着白衣服,可是她在打麻将的是另外一套衣服,回到现实的时候,就知道前因后果。
影片中多次出现吴镇宇裸跑的镜头,可能是导演在处理床上戏的另一种尝试吧,哈哈……
极端的人爱极端的电影,看上去有点矫情,其实挺纯粹。
就我个人而言,喜欢的只是城市电影和底层电影。
我喜欢这种与电影之间的纯粹关系。
在电影被商业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和底层电影必将在以后成为人们的观影主流,就像以前我们觉得糖精是甜美的,现在因为发现它的甜通常应用于工业且是有害的之后,就不那么喜欢糖精了。
我们遭遇了太多的大片的谎言,《无极》?
《黄金甲》?
《夜宴》?
《见龙卸甲》?
……太多的欺骗了!
所谓大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全明星的阵容?
还是号称几个亿的制作投资?
也许我们的概念仅止于此吧,当年好莱坞大片引进市场的时候所打着的也是这样的旗号,如今华语电影重操故技,惹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的不幸名声,水土不服?
还是根本没有能力去操作这样的作业?
回顾中国导演的历程,根本无法找出他们能够操作大片的任何痕迹,当他们拍出了那些在国际上风光无限的电影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也就是他们对细节的完美把握,当然,我们会承认他们的才华,但是我们却坚信他们的长处也只是做一些情调的刻画,而不是恢弘的气势,这在《无极》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某些细节方面导演饿良苦用心,然而,我们却不是在看MV,基本的故事都没吸引观众,基本的表演都没达到及格,或者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当一部电影被拍的无聊之极,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吹捧这部电影?
中国缺乏好的城市电影,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勉强算一部,之所以说勉强算,是因为张艺谋的这个作品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也能拍好城市片”的愿望,虽然影片有着城市的外衣,但还脱离不了乡巴佬的气质,整部电影除了姜文和李保田扭曲的面部表情和声嘶力竭的吼叫外,没有别的了。
2005年的《独自等待》可以算上是一部很不错的,这部电影几乎囊括了我对城市电影所有的认识:熟悉的场景,快节奏,流行音乐,繁华背后的真实与虚伪,直白与隐喻的交织……回到电影上来,片名《血战到底》,原本是来源于一种四川麻将游戏的名字,却意外地成为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寓言。
只要肯坚持,不绝望,你就一定会有翻身的机会,做一手大牌,赢下那骑在你头上近乎整夜的庄家,那么你才是最终那令人刮目相看的胜利者。
这是一个充满了黑色幽默的现代城市电影,从影片第一组镜头里妻子对吴宇川的追逐霍地一下子跳跃到夫妻二人的床戏来看,电影的大方向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游走于梦与现实之间的两段式猜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跳跃的节奏背后给人的遐想空间往往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吴宇川是个事业平平、霉运连连的一个小人物,自卑而怯懦,怯懦到连自己老婆的冷言冷语都无法再承受。
一次倒霉的买卖,几乎把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逼到了人生的绝境,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逼迫着自己“宿命”上一把,找个大师指点迷津,找到背后那骑在自己头上压得自己无法翻身的小人。
过程似乎很宿命,吴宇川得到了必须杀掉小人的启示,却迟迟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懦弱与个性上的迟钝。
在他精心谋划好一次又一次暗杀事件,又接连遭遇失败。
他的宿命猜想,最终被自己一直怀疑并痛恨,甚至想杀之而后快的老婆给点破,原来是在他认为自己老婆即将抛弃自己而企图杀掉她时,他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一切都错了,老婆正在为了帮他还债而被迫与人组了72小时的车马连环局,拼着性命与人“ 血战到底”。
夫妻两个人,面对即将坍塌下来的生存压力,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与方式面对。
一个是在城市里满街游走盲目地寻找刺杀对象,而另一个则是冷静而若无其事般下来利用自己的最强势的捞钱手段与人“血战到底”。
两个人物的性格、与处事态度有着天差地别的出入,一个是自卑、懦弱、任由人家摆布;另一个则是对自己充满着自信,意志力坚定得超忽我们的想象,无论是对手里的麻将牌,还是对自己选择的男人。
这样的对比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矛盾一鲜明起来,似乎更能让两个看似极端对立的人变得真实,相互衬托彼此清晰的个性。
这符合电影所采取的黑色幽默的表现方法,追求两种极端的表现力所反映出来的戏剧落差,造成戏剧化的冲击。
事实上这样的对比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就连采取的叙事节奏都以极端跳跃与温情款款两种方式相互穿插,一半的影像激化了人们对整个事件的疯狂猜想而陪伴着主人公走进了一个疯狂的人生竞技场,而另一半影像则把你从疯狂的呓想中拉回到现实世界中,让一股温情冲淡了黑色的边缘情绪。
以电影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具有想象力的表达手段,具有相当强烈的实践色彩。
喜中有乐,哀而不伤的调子自始至终都在贯穿着影片的始末,虽然我们即将面对的原本是一个联想起来都显得很残酷的故事,但是事实上你会发现事件完全不象你想象中那么沉重,导演王光利在利用一种全新的情绪引导你去接受这个全新的电影方式。
现在是商业大片风行的年代,但人们早晚会厌倦电脑特技和空洞无物的炫技式电影。
中国的城市化范围正在迅速扩大,一批批的人开始进入城市生活,他们需要贴近自己生存和精神状态的电影作品。
城市电影并非小众电影,起码它是可以看得懂的,《疯狂的石头》、《鸡犬不宁》、《好奇害死猫》、《我叫刘跃进》等等带给我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追星般的雀跃!
http://hi.baidu.com/kentzhu/blog/item/5c22bac724e59bd9d00060af.html
还好去电影院时没挑这部电影。
王小帅和贾樟柯客串,胡戈作MV,黑楠客串枪贩,和超女叶一茜延长主题曲,噱头多多,电影却是花边在外,败絮其中。
有个玩笑说法,不嫁四川的老公,因为四川男人只会两件事,喝茶,打麻将。
吴镇宇,普通话还是不行,一会演好男人一会演神经病,还要光着裸奔,不知道片酬怎样,要是低的话实在说不过去,电影中的人物就属他卖力。
梁静,看着眼熟,好像是电视演员出身吧,“性感演出”,床戏穿吊带也算是中国特色了(或者暗示,我们有穿胸挡哦)。
应采儿,算我比较喜欢的MM,听她骂TMD,有趣。
刘仪伟,普通话练的不错了嘛,记着,当演员要绷住。
算命的摸胳膊靠闻的,新鲜。
那威啊,您在电视上够已经够讨人厌的了,电影就放过我们观众吧。
秦沛,普通话说的真好啊,听不出跟内地人有什么区别。
香港演员说普通话很有意思,还刻意模仿北京腔。
替剧组解释一下,电影中的所有的人物都住在一片,所以经常碰面-_-
豆瓣对于这部电影的打分比较低,看了这么多影评,也大多都从各个技术角度说明该片如何如何不好,结果因为我辨识电影等级的神经还没达到那个高度,往往先期就被灌输了一些固定思维模式和错觉,带着他人的有色眼光去看一部电影。
就像小马过河中的那匹饕小马,哇!
原来这条河水是这样的哦我是一懒人,而且又没文采,更不懂这个那个技术专评,初期做一所谓影评,为了不让大家感到太恶心,只短短几句话而已。
开门就见山啊!
这电影说到幽默,我倒是觉得全片最让我好笑的是那威对某吴用普通话说:“你能雄起的了?
”普通话表现出的“雄起”味道跟某吴在电影里的阳痿角色搭配的还真不是一丁半点儿的合适想当年跟老爹看假A全兴队比赛,全场四川味十足的“雄起!
”那个还真是比较有气势(汗一个!
思维跳跃)关于演员,俺就不说啥了。
本来就是冲着某人去的,表现依然卖力又完美。
看他裸奔的戏,口水跟着流,难得他演了这么一个傻得可爱的角色不过忍痛批评一下哈,国语确实该好好练练,好在我习惯了第一次发现梁静挺美丽的,原来没觉得哈。
应采儿一直就喜欢啊,可爱的小模样儿,掐掐这俩女人在这戏中表现平分秋色,都还不错。
秦沛的国语流利的不过一看见他我就老是跟赌魔联系到一起刘仪伟,那威我就不表了,最近两年疯狂走穴各大卫视,哪儿有钱往哪儿钻,不过据说那威那胖子智商很高,五子棋下好几段来着关于故事情节,我最烦写这个,最好自己去看看,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嘛。
我最喜欢的除了吴光溜溜裸奔的玉背就是他用极其不标准的发音说“人要有信仰!
”信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TMD重要,吴宇川的信仰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好好和他老婆生活在一起。
这信仰从头到尾一直支撑他干了那么多荒谬可笑又可爱的事儿,却也让他得到最后的“性福”。
哇哈哈,关于这点,我倒是突然觉得吴宇川的某个地方有那么一点儿像阿甘终于写完了,扔砖头的就扔砖头,无所谓,本来就不怎么会写这东西上床,养我的扁桃体去
在无聊荒闷的五一节 一个人呆在屋里 无所事事 不是不想出去走走 而是明天开始的加班让我打破了出行的计划 我又是一个不善于安排时间的人 所以唯一的一天休假 就这样无聊的度过了 在这样的心情下 本想找些幽默的娱乐大众的片子看看以解烦闷 到豆瓣上来看看了《血战到底》的简介 没太仔细 但tag之 黑色幽默、应采儿、港片让我决定就看这部开场的裸奔 成都的茶馆 麻将倒饶有特点 想来轻松愉悦 那死胖子居然还念着什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初中时就熟背的经典名言 以为全是搞笑之谈....可是 当整部影片快结束时 那“好”胖子又念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保尔·科察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我真的感受到了本片的教育意义---人,要有信仰!
没有了信仰,吴宇川治不好他的阳萎没有了信仰,佳佳要不回她的孩子没有了信仰,刘瞎子便成了神没有了信仰,他们都变态当然,本片确实包含着诸多幽默元素 大家可以轻松的欣赏情节上呢 不免有些差强人意 毕竟是导演安排的 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顺祝大家五一快乐
知道这片子,一是因为麻将名字,二是因为宣传有激情戏,三是因为胡戈。
据说胡大侠应邀为本片E搞了一次,可惜偶对这种E搞方式不感冒,连天下皆知的“馒头”偶都无缘得见。
前几天看了CCTV6张艺谋导演和Spielberg导演的对话,说电影将会越来越个人化,将来电影将会按照个人意愿而显现。
其实,现在“胡戈们”所谓的“E搞”不就是如此嘛,只不过他们无法自己创造素材,而拿现成的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已。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无法知道,至少,我知道我还是喜欢看电影的。
“血战到底是一种麻将规则,3至6人都可以组成牌局,每局牌中先和牌者胜出,余者继续游戏,直到剩下最后一人。
传统麻将只有一个赢家,血战到底只有一个输家。
”如片名一样,全片充满了四川特色,但说实在话,我有点看不懂。
主要是影片的定位,应该是都市黑色轻喜剧,可是情节安排过于幼稚,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如果不是搭上了四川风味,我会以为这是一部港式喜剧。
而所谓的黑色幽默,安排的也过于生硬。
总之本片喜剧不像喜剧,正剧不像正剧。
可能四川味儿太重了,我这个外地人不能接受吧。
那威,讲五子棋发迹的胖男人,刘仪伟,炒菜出名的猥琐男,这两个人如今都主持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谈话节目。
再加上一直演BT男的吴镇宇,这片子的演员整容还是非常“实力派”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吴镇宇裸奔(梁静倒没露,宣传误导哦),贾樟柯客串演个劫匪,王小帅客串演个警察,黑楠客串演个卖黑枪的。
不过说实在话,拍四川戏,为什么不用四川演员呢,为什么不用四川方言呢?
也许吴演戏很好,也许他很有票房号召,可是一把港式普通话就把全片的风格给搞砸了,一大败笔。
倒是本片的插歌是用四川方言唱的,就很有味道嘛。
这种都市轻喜剧正是中国电影目前所缺损的一块,相似的还有《独自等待》的成功。
《血战到底》以四川成都以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黑色喜剧,川味浓厚,贴近日常生活去表现普通人物生存状态不能不说是一种可喜的尝试。
但《血战到底》其实可以拍得更好,至少比我现在看过的好上不少,它的剧本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可惜用力不均,故弄玄虚的情节太多导致我们的主角没有衣物遮蔽一直在持续“裸奔”。
坏人不够坏、倒霉的不够霉,就是《血战到底》留下的松垮印象。
事实上影片里的人为痕迹实在太重,比如瞎子算命,比如踩西瓜皮,刻意制造着矛盾冲突,而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打着“黑色喜剧”宣传口号的影片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黑色成分,累赘无谓的情节着实太多,剧情始终没有连贯紧凑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结尾设置的几个悬念轻松被点开,缺乏张力,低估了观众的理解能力。
这个故事停留在荒诞上面而没有一定深度的揭示,实在是种遗憾。
比如结尾夸张的追杀始终感觉是儿戏般随意,一点都没有紧张氛围,连自己都在想这人怎么会傻到这份上。
突兀的地方还有追杀小人、投毒杀人,几乎每一场冲突都无法真正表现出那种走向绝望的内心,而是一次又一次无力。
如果以片头所说“剩下一个输家”,那么应该是指秦龙生,可这并没有任何力度;如果是瞎子,那也是他活该,还要拖上吴宇川来旁观。
这个故事没有讲好,怎么想怎么不自然,它有再多移动长镜(黑夜裸奔、街头追杀),再多虚实交错(梦境反复、投毒杀人),再多的友情客串(贾樟柯、王小帅)也缺乏观众的共鸣。
别扭的地方还有吴镇宇为什么就不配音呢,港腔普通话已经给观众一种角色代入感,时刻提醒着他们这眼前人是香港明星吴镇宇,而不是外强中干的吴宇川。
于是,吴宇川这个角色始终流于形式上的表现,一直在黑夜中裸奔。
《血戰到底》這部電影,剛剛才第一次看完。
看過後覺得挺有感觸的,不知道是因為心境的原因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總之如果拋開拍攝技巧以及不成熟的風格來說,這部電影的情節或者說是構思還是挺有意思的!
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但是本人實在是第一次寫這種影評類的文字,並且是做技術工作出身的,所以如果有寫的不清楚或者意思表達不明確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一、 本片的主線以及所想體現的思想我認為本片的主線分為一明兩暗三條線。
明線其實很簡單,但又很複雜。
說簡單是因為這條線主要是圍繞著吳這個陽痿男想要改運換命而展開的。
情節大致為:劉因為那的慫恿而做起了走私汽車改裝,卻發生意外。
不但導致車爆炸了,還欠那20萬。
之後因為聽從了算命先生劉所說,而鬼迷心竅的放棄了工作,轉為一門心思的要殺小人。
最終,卻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小人,包括自己也是一個對不起老婆的小人。
隨後那因為良心發現不但舉報了秦,還走了正行——做了一名花店司機。
而吳則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做一名汽車修理工。
最後的結局就是,算命先生劉晚上出門去給罐子封土,卻陰差陽錯的被送車去花店的吳給撞死了。
而吳當晚則因為殺了劉後,恢復了男人的雄風而不再陽痿。
這就切合了標題《血戰到底》,最後大家都贏了,就一個死了。
說複雜就是,這個簡單的主線情節怎麼看都覺得有些彆扭。
好像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東西,甚至有很多的地方都會感覺莫名奇妙,看得雲裡來霧裡去的。
而且這個主線情節讓我們看著覺得平淡、乏味,甚至覺得非常的簡陋……這就是我說他複雜的地方。
其實本片的設計應該是非常精巧的,甚至說是精巧到過了頭了。
導演以小眾的眼光來拍攝大眾的片子,自然是精妙過頭了。
其實,本片應該說在結構上明線只是相當於一個事情的交代而已,就像旁白一樣。
而真正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全在兩條的暗線裡面。
所以,儘管明線中也有很多的經典台詞或者是嘲諷現實之類的地方,可是旁白就是旁白,這點是無法改變的。
單單只是去看旁白,誰都會看不懂,會覺得枯燥乏味,甚至會覺得沒什麼價值……本來嘛,那就只是旁白而已。
要配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也就是暗線必須要理解,再結合明線才能看明白本片,才能理解本片導演的創作主題和思想。
而暗線,我認為分為兩條,分別代表導演想要表達的兩種主要思想。
其一,想要表達出導演對於現今社會的物質文明在高速發展與精神文明的緩慢倒退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擔憂。
以及對於現實社會這個不公平、不公正社會的強烈控訴與感召那些作為弱勢群體的我們,讓我們明白雖然我們無能為力去反抗這種不公平不公正,但是我們只要仍舊保持着自己內心最美好的信仰與追求,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墮落成為金錢的奴隸,墮落成為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的螻蟻一樣麻木的人……在金錢成為了唯一的價值衡量標準的前提下,人們變成了把金錢當作是信仰與追求,卻失去了本身真正的信仰與追求……世人的精神都得了病,得了一種因為缺少了信仰而渾渾噩噩的像螻蟻一樣生活的病,從而失去了血性、失去了思想、失去了夢、失去了信仰與追求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
成為了一群螻蟻一樣的生物,再也沒有與命運、與天地抗爭的勇氣。
只是周而復始的重複着每天的生活,只是純粹的為了活着而活着而已。
這是悲哀的人生,這是對人性的扭曲。
我們貧瘠的思想讓我們每日只知道上學讀書、畢業工作、取個老婆、生個小孩、繼續工作、賺錢養家……直至死亡。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富二代,我們沒有多大的機會在當今的這個病態的社會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與追求,或者說是信仰……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信仰與自己之間的路究竟是什麼……而這一切也許從我們出生就已經注定了,注定了我們這一輩子的命運,那麼掙扎與抗爭也只是徒勞與無力的。
不如現實點,能賺到多少錢就賺多少錢,能撈到多少就老多少,只有有了錢才是最實在的……而這條暗線無時無刻的都在命運與抗爭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中延伸與發展開來。
以算命瞎子劉作為一個貫穿本片的人物來時時刻刻的體現與強調着這條暗線。
記得片中劉曾說了一句話“命由天定,運由己生;不知命者樂得糊塗,知命者徒添煩惱;這命算得着,算不着又有什麼關係;就像麻將,牌局未動,勝負已定,這是命;贏者如何贏的輕巧,輸者如何輸個痛快,這是運”這句話其實就已經解釋了很多我們從明線上所看不明白的東西,或者說闡述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即:現實社會對於我們來說有太多的不公正與不公平,別人有個好父親就能少奮鬥幾十年,我們依靠自己拼了命的努力可能也終身碌碌無為……這就是命,我們還沒出生就注定了。
可即便是命已定,但是我們仍舊還有運,這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控制的。
金錢並不是快樂與幸福的基礎,儘管這輩子財富與地位也許離我們很遠。
可我們只要擁有信仰與追求,我們一樣可以過得幸福與快樂。
我們一樣可以有有能陪著自己一起哭一起鬧的兄弟,有與自己相愛的妻子,有聰明伶俐的子女……只要我們有信仰並堅持著,我們的人生才有價值,才不會只是平庸到該上學的時候上學,該結婚的時候找個差不多過日子的人就結婚了,該要小孩子的時候就生個,該送她上學了,也就送她上學……此外,“血戰到底”這個片名的含義,也在這條暗線中做了一個詮釋。
我不會打麻將,通過百度我了解這種玩法指的是算牌局的累計點數,只要你的累計點數達到一個標準則你就算是安全了,直到最後只剩下4人中的1人。
而這個人就是輸家,他輸給其他的三家。
劉的那段話以及這條暗線不就正好的詮釋了這個遊戲的規則麼?
所以本片採用這個名字作為片名,我倒是覺得很貼切。
只是唯一的不足在於,如果不通過百度或者不注意本片中的幾句對白,那一般人都理解不了它隱含的意義。
其二,主要是以吳與梁之間的愛情為主要加工素材的暗線,它同樣是貫穿本片始終的。
我認為導演想要通過這條暗線來闡述這樣的思想:當今的中國普遍快速增長的離婚率、輟學率、小三群體數量以及夜場從業群體的數量等,都已經趕上了歐美發達國家,甚至部分地區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它們。
這對於一個有着5000年傳統保守文化的國家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事。
如果讓它們在繼續的增長下去,終究有一天會動盪到這個國家的根本。
而引發這一切的原因除了由於人們普遍的捨棄了自己的信仰轉而堅持以金錢最為自己的信仰外,更重要的是在闡述在如今這個已經開放化的社會環境中,愛情需要雙方更加的信仰與堅定。
並擴展成為廣義的愛,如片中母子的愛也是一樣。
愛是一個神聖的東西,它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必須品,任何的金錢或者物質其實都是換不來的。
因此,不要讓忙碌的工作成為你的藉口去忽略你身邊愛你的人所為你做的一切,不要讓金錢成為衡量愛的價值體現,不要當你身處於愛的幸福中時卻習以為常的不去珍惜,不要以金錢或物質來交換你的愛,不要等到自己後悔時候才去想辦法挽回你自己的愛,不要讓愛你的人為你付出太多、為你等待太久,更不要讓自己的自以為是毀了她與你自己的愛情……愛需要付出,但是更多是的需要理解;愛需要你去真心的做,但更需要說——告訴他你有多愛她;愛並不能代表幸福,可是幸福的生活一定有愛的存在;愛的產生是因為一種感覺或衝動,但是愛的維繫卻是因為生活或習慣;愛是需要無私的付出,但並不是你付出了一切就是愛——關鍵的是你愛她,那麼你就應該給她她想要的,而不是你的全部,那樣不是愛而是壓力……吴镇宇其实也没有阳痿,只是他太爱他老婆了,所以太在乎她老婆说的话了。
他把自己能够给予他老婆的一切都给了他老婆,但是他不知道他老婆真正需要的是吴镇宇像个男人一样从新给自己树立信心,从新具有男人气概。
所以无论吴镇宇做再多的事情,在关心她照顾她,她仍旧是觉得吴镇宇不行,但是因为爱所以仍在等待,等待吴镇宇能恢复正常。
而梁作為一個擁有眾多追求者的無業、無孩子,甚至無性生活的年輕漂亮女人,如果她不用和一堆女朋友打牌來消磨時間與打發寂寞,那麼她出軌的可能性應該非常高。
況且女人一旦閒下來,天天呆在家裡,那很快就成了黃臉婆。
那時如果吳的病好了,她擔心吳不要她了。
而天天不着家的跟朋友出去玩,則又很容易“變質”,或者很容易有“是非”。
而且隨着朋友圈的擴大,面對的誘惑也會增多,到時候她能控制住自己麼?
我想她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梁選擇每天不停的打牌,可打牌時那落寞的表情與充滿想念與擔心的眼神、別人輸錢時那羨慕的眼神、自己輸錢時那高興的樣子……這些也是她對於吳愛的體現。
盡量的等待吳恢復正常,盡量的陪著吳,盡量的讓他們愛的保質期能延長,盡量的減少外界誘惑對於自己的考驗。
我想這些盡量就是梁愛着吳的證據。
其实吴镇宇只要重新的树立信心就能正常。
他只是觉得自己的事业做得不好,让自己深爱着的老婆受了委屈,跟着自己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
所以面对那么美丽的老婆,面对老婆众多的追求者,特别是老婆每次对他阳痿的冷嘲热讽让他更加的自卑,更加的没有男人的气概。
只是他也深爱着他老婆,所以我尽力的想要从其他的方面去补偿他老婆。
可是这一切她老婆却并不知情,她老婆不知道他需要的是老婆对他的鼓励以及支持。
他需要的是老婆每天跟他说我爱你,无论你什么样,我都爱你。
我不会喜欢其他人的……可是这一切他老婆不知道,所以她才不不停的用讥讽与嘲笑来刺激吴镇宇,希望通过刺激能让他能拿出点男人气概来。
直到最后,吴镇宇明白了老婆为了自己而晕倒。
他老婆明白了吴镇宇为了改命为了能够提供给她更好的生活,而宁愿做杀手去杀人……于是,两个人幸福了!
這就是第二條暗線,走的感情路線。
是在講述一個非常具有現實代表意義的愛情故事——現在的社會並不是不存在相濡以沫的愛情,只是我們都沒有珍惜而讓它悄悄的從我們的身邊溜走了。
而本人的經歷就太類似太類似這部影片了,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寫本文的原因。
我剛剛經歷着片中男主人公類似的遭遇。
而這部影片我看後,才突然的發現自己的很多方面想錯了、做錯了……所以,我感謝這部影片。
是他讓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問題,明白了很多很多。
所以,我才想通過本文能讓大家都仔細的去看看這部電影,去感受一下導演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與價值。
二、 本片對於現實的嘲諷與無奈說道對於現實的嘲諷與無奈,其實我認為在這部影片內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至少從劇本上來說的確是這樣,只是導演的黑色喜劇功力不夠,所以有點畫虎不成,反類貓的感覺,讓觀眾給看得雲裡來與霧裡去的。
具體說來,對於現實的嘲諷主要存在於四個方面:1、 金錢。
影片中的明線就是圍繞着金錢來展開的,金錢成為了世人的價值信仰與標準。
這是悲哀的體現,因為金錢並不能代表一切美好的東西,金錢並不能讓人類的文明進步。
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忽略了精神文明的發展。
所以,導致出現了現在這麼一個畸形的社會與意識形態。
而且,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階層之間距離的擴大,最終會導致矛盾的不停激化……這我相信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而本片所控訴的或者嘲諷的第一類就是拜金主義以及國家的不正確引導與不重視。
想想看愛情、親情、友情都在金錢信仰下變成了什麼東西?
變成了可以交易的東西?
那麼我們還能算做人麼?
2、 愛。
愛自古以來被看作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最神聖的東西。
可是在現今的社會裡愛又有多少是純潔的,又有多少愛是無私的?
又有多少愛是長久的?
我們失去了太多了,連最美好的愛都失去了。
層出不窮的負面新聞,家庭暴力、亂倫、校園暴力、未成年犯罪、離婚率上升、農民工強姦、富二代犯法,還有這個門那個門,這個死那個死……看看吧現在的犯罪率多高,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多少還未成年就犯罪了?
看看大街上行凶,周圍的冷漠的看客又有多少?
中國人的愛不存在了,血性與親情自然也就消失了。
那麼這個國家不是僅僅的屏蔽掉互聯網,不是僅僅的控制好輿論就可以解決的。
那隻是治標而不是治本……治本就需要我們從上而下的去推行我們的愛——愛國家愛周圍人的大愛,與愛家人、愛老婆、愛親人的小愛……這些在影片裡面多個情節都有,體現的淋漓盡致……最明顯的就是那陰差陽錯當了英雄那一段,警察說出的話以及隨後那的一系列舉動就是最好的說明。
愛需要引導,需要榜樣,而不是限制不接受壞的東西就可以起作用的。
3、 社會現狀。
社會現狀就多了去了,我們就拿最明顯的來說吧。。。
劉儀偉一直再說人都是講命運的,命由天定,運由己生。
這個命其實就含有諷刺現實的含義存在。
現在的社會,我們如果在只是憑藉我們個人的能力、品德、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麼?
不,不會……我們在一出生我們的命就被定下來了。
上學,比不過那些有錢有勢的特權階層,即便我們學習再好。
工作,更是很難能爬上去。
即便你再有能力,你也很難……因為那麼多的富二代,那麼多的特權階層的人存在。
所以當今不是流傳一句話麼?
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結婚找一般的就好,孩子健康就好,工作無所謂只要自己能多賺錢就好,自己生活無所謂,只要努力爭取讓自己的子女做富二代就好……這是否是當今社會的悲哀?
是否是統治階層的悲哀?
人民失去了奮鬥的信仰,因為無論怎麼奮鬥都沒有希望。
男人們變得更加愛美女了,因為美女不是自己能長期消費的起的,所以玩玩就好了,否則總有一天會傷心。
女人則什麼能賺錢做什麼,學習有什麼用?
去夜場做小姐賺得多得多得多,何必浪費那麼多年呢?
也許到了那時候,我錢也賺夠了,找個有錢人結婚不更好?
一步到位,否則自己奮鬥遙遙無期……而我們的孩子們呢?
則把一切的問題推到了父母身上,吧自己的不幸也轉嫁到了無辜的父母身上與這個社會的身上。
而公務員呢?
當手中擁有那麼大的權利,可是卻信仰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而是金錢的利益……那麼,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
這個社會已經亂了,已經快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們需要的不是限制,不是跟你說NO!而是引導,自傷而下的去引導,去重新建立起人們的信仰,去重新的讓人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這不是學校的工作,這是社會與國家的工作!!!
4、媒體。
這個方面就有意思了,媒體是幹什麼的?
我們都知道具有引導輿論、灌輸思想以及宣傳的作用。
那麼出現了這麼多一系列的問題,媒體絕對“功不可沒”,因為缺少道德觀的媒體就應該是這些現實問題產生最直接的推動者。
原因,不必多說,大家都清楚。
想想看,國家出現為難的時候。
歷史上那些革命者都是選擇一開始就創辦報紙、廣播……為什麼?
因為要引導輿論、要改變大家的思想、要讓大家建立起新的信仰……魯迅已經不在了,甚至教科書上都把魯迅的文章刪除了。
那麼我們媒體要留給我們子孫什麼東西呢?
芙蓉姐姐還是鳳姐呢?????
韓國——這群高麗棒子的確無恥,可是他們寧願無恥也要給子孫後代留有文化遺產。
讓他們子孫後代精神上不會空虛,讓他們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信仰他們的民族並為之崛起而付出努力。
可我們的媒體呢?
除了去取消人家,你們還幹了些什麼!!!!!!!!
你們也有子女,也要取老婆!!!
難道為了利益,這些都不要么?
要的話,你們也會一樣的遭受我們所遇到的一切打擊。。。。。
清醒吧!!!!
記得看過與我同為暢享專欄作者的白先生的一片文章,寫的是他在北京國際機場遇到一位香港某國際知名企業的副CEXO(首席體驗官)的事情。
裡面那位香港人就說他這個職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要能感覺到客戶的情緒,感覺到使用者內心的感受。
而這對他們來說比任何的市調數據都有用。
但是,僅僅在北京——我們的首都。
他就深深的感覺到了國人內心的粗糙。
他說:“当人心越来越粗糙的时候,这个社会就越来越渴望温柔和温暖,而一颗柔软的心能为你提供无与伦比的觉察力。
”這代表什麼?
我想答案顯而易見。
三、 本片構思的精巧之處這個問題其實挺讓人捉摸的,或者挺讓人蛋疼的。
那就是本片的主角是誰?
難道不是吳宇川麼?
我覺得不是,我覺得真正的主角其實是算命瞎子劉。
因為整部影片看下來無論是明線是暗線基本上都有他,而且都是他所操縱的,甚至是他引導的。
應該說他與吳宇川一樣都是本片從頭到尾始終出現的人物。
只是不同是,他的價值更大。
在影片內通過他映射出了非常多的東西,非常多的思想與含義,也就是說他才是真正具有靈魂的人物。
而其他的人物則不具備靈魂。
所以,主角不應該是他麼?
四、 思想與用意都給隱藏在了細節之處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看了本片後,我閉上眼睛仔細的去回想。
發現這部影片我沒看懂……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可是當我回憶到影片的很多細節部分的時候卻又感覺好想抓住了什麼東西一樣。
於是我把所有的細節都在腦子裡回放了一遍,之後我就清晰的認識到了這個影片所想要講述的故事以及體現的思想及隱含的意義。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做法是否太業餘了,下面的分析是否也太幼稚了。
畢竟我從來沒有寫過類似的東西,甚至連正式的影評我都很少看。
只是我覺得有必要寫一點出來,讓大家明白導演其實並不是亂拍,而只是把他所想表達的東西給隱藏入了細節的地方而已。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影片開頭的幾幕,相信大家就能有了直觀的印象了。
1、本片一開始第一幕,我們看下其中的幾個細節部分:A、一開始吳差點撞到劉那段,劉前面其實就聽到了車來,那應該早就躲掉了才對,可是結果卻吳來的時候才堪堪避過,然後他說了句:人找死容易,關鍵是找能成全自己死的人不容易。
想想看,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代表劉已經知道自己的壽命將近,只是希望選擇一個好的死法??
B、同樣那幕裡面,劉對吳說:脖子好醫,但是心病難治。
那是否說明劉已經知道吳的心病了呢?
C、同樣也是那一幕中最後幾個鏡頭,吳對劉說:“你看,你是一個瞎子,你用什麼看?
”而劉說:“你遲早會知道我用什麼看的!
”這是否又再次的說明劉已經知道了吳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
D、還是那一幕的最後一個鏡頭,吳對劉說了一句話:“我出事,我出事肯定是撞死你!
”而對於這句話,劉卻沒有任何的反駁。
反而出奇的沉默了下去,可縱觀全片,每次無論任何事情或者言語,他要么反駁,要么就是自言自語的說幾句……這難道不奇怪麼?
這又說明了什麼?
他看到自己的命運了?
所以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所以沒必要反駁?
也沒有話反駁?
還是就像我們提前知道了考核的結果,那時候會替自己開脫,或者反思,又或者自我批評,又或者……但是,等到我們正式拿到考核通知單的時候,卻心態平靜如常——因為早就不平靜過了,這時候拿通知單只是一個過場而已,沒必要在重複一次。
現在,縱觀這影片的第一幕,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細節發現:劉其實早已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也算出來了他的命運的應劫之人與相關之人。
2、本片第二幕劉到了茶館後的幾個鏡頭我們也回放一下A、梁剛打完電話,說了句吳宇川你是有毛病啊。
緊接著劉進門然後說:“毛病?
我看毛病還不小呢”我們想想看,從之後的對話中我們發現梁跟劉不熟,甚至這一次可能還是第一次見面。
那麼劉對於梁的老公吳的評價如何而來?
除非他預知了,或者說是算出來了,否則沒有任何的解釋。
B、老闆娘緊接著對劉說:“劉老師,您總算來了啊,你看把這些妹妹們給等的安逸嘍。。。
一直三缺一,你咋才來呢?
”這裡我們能發現兩點問題,首先是也許這場牌局的包括梁在內的3個女孩跟劉之前都不熟悉,甚至不認識。
而這場牌局是劉托茶館老闆娘給特意安排的,所以老闆娘才一開口就那樣對劉說話。
其次,在接著後面的劉摸梁的胳膊還越摸越往上,卻沒有動其他人,說明了什麼?
因為對於一個瞎子來說,他並不知道三個牌友的美醜,那為何偏偏選擇梁呢?
只能說他的目標就是梁。
C、老闆娘問劉是否給什麼大老闆算命以至於來晚,而劉回答:“算什麼命啊,外面遇到一個有眼無珠的小人,差點把我給撞了”請注意這裡有兩個細節,有眼無珠以及小人。
有眼無珠可以理解為指吳不清命理,整天渾渾噩噩的,不知如何上進,或者說沒有信仰,只是為了吃飯而工作。
也可以說是指吳整天以為自己的老婆出去鬼混,是因為嫌棄自己陽痿。
而從沒有發現其實他老婆多愛他,對他的感情有多深。
以及他老婆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或者又可以說是指吳對於他生活的這個牢籠從沒有從自己本身去找逃脫的方法,只是怪罪於自己陽痿,怪罪於老婆的不體諒與不支持,只是怪罪於這個社會,而從沒有跳出這個圈子去看自己,去客觀的看下自己。
至於小人這個細節,是否又說明了劉自身的命運與吳是息息相關的,而吳就是克制劉的小人呢?
D、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細節,劉聞梁身上的味道,然後說:“你身上有很濃的桃花味,你命犯桃花!
”隨後梁怒而走,這時劉一變說如果梁什麼時候想被他摸就去找她,一遍露出了一個笑容。
而這個笑容,怎麼看怎麼都像是一種譏笑、嘲笑,或者說是目的達到的笑容。
這裡就值得深思了,為什麼這時候劉要說梁命犯桃花呢?
又為何最後露出那個笑容,並提醒梁可以隨時去找她呢?
是否可以當作是暗示梁其實男人緣很好,有很多男性追求者?
從而再次的暗示我們梁對於劉的愛與包容?
又或者這裡的這句話只是為了種下一棵種子?
而最後那個高深莫測的笑容又是否可以理解為這一切都是劉導演的,而這一步棋他已經落子了,並且很滿意?
又或者理解為嘲諷,對於自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嘲諷?
對於吳“有眼無珠”的嘲諷?
又或者對於梁“痴心、專一”的嘲諷?
現在,我們縱觀一下這一幕。
我們可以發現劉其實應該是策劃了這一切的人,這個局或者說這盤棋就是劉自己下,而他的對手就是命運。
其他人都只是他這盤棋上的棋子而已,因為他們還在局中,還沒有跳出自己的局限性去看自己,因此層次還太低。
只有當他們也懂得站的高一些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自己與周圍的人的時候,劉的對手才是他們。
而他們的對手也從周邊的人,轉為了命運,或者可以說轉為了操縱他們命運的劉?
而第一步的棋子,劉已經很滿意的落子了。
可吳以及梁仍舊是還未開化,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周圍的人,甚至看不清自己的愛。
這裡其實已經點明了劉其實是作為貫穿本片的兩條暗線的引導者。
第一條暗線主要是人與命運,或者說是人與人自身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命運需要信仰”。
而另一條暗線就是以吳與梁之間的愛情為主的愛情觀與價值觀的衝突——“珍惜愛”。
3、第三幕與接下來一幕算是過渡情節上面兩幕用來交代這個故事的背景以及點名了人物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是情節的發展、高潮與尾聲。
而這一幕作為中間的過渡來說,它需要為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做必要的鋪墊,交代情節發展所必需的一些資料或者背景關係之類的。
它需要做到能推動接下來情節的發展。
我們繼續看這些裡面的細節:A、畫面是在修車廠,其他人都是穿著工作服而只有吳是便裝。
這時有一名修車工拿電話給吳說“老大,你的電話”而吳接了電話後便直接離開了。
這說明了什麼?
結合本片接下去的故事發展,我們發現吳不只是一個修車工,他至少是這個修車廠的主管,甚至有可能是老闆。
這一點在接下來在修車廠由其他的穿工作服的修車工來改裝車,最後他檢查。
之後他打電話給那,卻說他的技術絕對沒問題。
還有當出事後並沒有表現對他的開除啊或者處分啊之類的,以及最後他仍舊在那個修車廠上班等細節地方都能暗示我們:吳很大可能性就是修車廠的老闆,這個修車廠就是他自己的。
B、接下來的鏡頭轉到了在游泳館內,那那時候又開始對劉說《鋼鐵》裡面的經典台詞了“人的一生應該這樣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並且還接著說“所以你不趁著現在年輕有技術有力量,大把的賺錢,到老了肯定會後悔的。
”然後吳就說技術上沒問題,但是那他們手續是否齊全?
最後那除了回答了吳的問題外,還說了句“有錢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我們看看這裡面又有幾個細節的部分:首先那為什麼說那段經典台詞,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是否可以理解為暗示我們劉其實本應過得很好,只是他從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問題,只是抱怨外因而已,所以盲目的一直碌碌無為,一直在虛度年華?
如果是這樣理解,那麼就能和本片所提及的人要有信仰,特別是最後那說的那段經典台詞首尾呼應,暗示劉還有那,甚至我們每個人都像螻蟻一般的活著,是因為我們都缺乏信仰???
其次,那接著說劉有技術有力量,而這裡的力量很明顯的並不是指身體的力量,而是指劉有人有自己的修車廠,這才是力量。
這就和上文中的契合了,加上緊接著劉所關心的那幾個問題,再次的腔調了劉其實是這家修車廠的老闆。
最後,為什麼那要說那句話呢?
是否嘲諷現實社會那以金錢來對人進行衡量的價值標準?
還是在嘲諷現實社會的很多人已經瘋了,腦子裡面只有錢,為了錢什麼事情都肯做,但是卻忘記了自己的信仰?
是否嘲諷現實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而精神文明卻貧瘠的可憐?
這一幕其實非常短,但是作用與影響確實深遠的,在這裡正式的引出了貫穿本片的明線,並對另兩條條暗線的正式引出做了鋪墊。
明線顯而易見,就是交代了清楚了故事的起因——那拉攏吳做走私高檔車改裝的買賣,並因此而引發出後續的一系列情節。
而暗線則相對來說比較晦澀,這一幕主要是為了做相應的鋪墊,對上一幕中最關鍵的沒有解釋的一點進行解釋,以便於接下去的情節能比較自然的發展下去。
這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暗示劉並不是一個修車工,而是擁有修車廠的企業主。
可只是很多地方暗示出修車廠屬於他,而本片卻自始至終都沒有明面上體現。
我想本片應該是通過這種安排來為了推動接下去的暗線情節,是之後兩條暗線的情節發展所必須的背景。
即為什麼劉作為老闆卻沒錢?
為什麼劉作為老闆卻甘願做本應他夫人梁做的家務?
為什麼劉只是陽痿而已卻不去治療、不去積極主動的想辦法解決?
等等的之後情節中出現的矛盾與衝突都與這個背景息息相關。
至此,算是故事的開端已經交代完了。
4、這一幕也是過度情節與上一幕作用一樣都是在情節沒有正式發展之前來交代一些必要的資料與背景,以下我們還是通過具體的細節來分析:A、畫面轉換到了吳的家裡,並且用鏡頭切換的方式來對下班後再家裡煮飯的吳與在茶館打牌的梁做不停的對比。
這裡面同樣有非常多的細節來說明問題,但是請一定要結合這這時候的背景音樂的歌詞來看。
首先,當吳主菜而梁打牌的時候,背景音樂開始,在這段所持續的時間中,鏡頭反复的在家裡與牌場來回切換。
從畫面中我們能看到:吳做飯的專注和當牌友勸寧“賭場失意,肯定情場得意”時梁看向寧羨慕的眼神與“也許在等一分鐘,心就不會這樣痛;也許在點一盞燈,夜就不會顯得這樣重”;一桌子的菜裡本應放在中間位置的魚卻放在了梁的碗邊和梁不停的在玩,贏了很多的籌碼與那句“也許不是你不懂,只是我們忘記了去感動”;吳端着一碗飯看了日曆許久,然後默默的只吃白飯和梁那不停的一把接一把的麻將牌 與“也許不是你不懂,只是我們忘了去感動;也許緣分沒有用,習慣了寂寞忘了還有夢;生活總要去過,錯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沒人真的明白,被愛遺忘的難過”;吳光吃乾飯吃不下去了,也要硬塞進去,甚至不浪費一粒米和梁那牽掛卻又落寞的眼神以及當最後輸了後開心的樣子與“不要忘記回憶,過去的甜蜜;讓溫暖去繼續,讓我去愛你;不要害怕靠近,你依然美麗;不要放棄,讓我去愛你”結合着歌詞,是否能暗示我們諸如:其實劉與梁都是深愛對方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或者如何的去愛對方;他們只是一味的等待,希望等待對方的改變,希望能等到對方去理解自己;卻忘記了自己要是先付出,要是先給對方一點愛,先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去理解與體諒對方,也許他們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互相的理解與信任;他們只是自私的期望對方的改變,只是期望對方能給他們自己想要的愛,或者想要的東西……可是卻忽略了感動,忽略了儘管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但仍舊是對方全心全意的為自己而付出的感動與接受;不是他們不懂得對方的心,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珍惜或者說沒有去看到對方為自己所全心全意付出的一切……從吳做菜的認真態度、有那滿滿的一桌菜、凝望日曆許久在算梁多久沒有回來吃完飯過了以及那吃不下硬要塞進去的樣子都可以看出劉覺得自己陽痿,覺得自己委屈了梁,因而盡力的去從生活上去關心、去愛梁。
而梁作為一個擁有眾多追求者的無業、無孩子,甚至無性生活的年輕漂亮女人,如果她不用和一堆女朋友打牌來消磨時間與打發寂寞,那麼她出軌的可能性應該非常高。
況且女人一旦閒下來,天天呆在家裡,那很快就成了黃臉婆。
天天不着家的跟朋友出去玩,則又很容易“變質”,或者很容易有“是非”。
而且隨着朋友圈的擴大,面對的誘惑也會增多,到時候她能控制住自己麼?
我想她自己也不知道。
梁而每天不停的打牌,可打牌時那落寞的表情與充滿想念與擔心的眼神、別人輸錢時那羨慕的眼神、自己輸錢時那高興的樣子……這些也是她對於吳愛的體現。
盡量的等待吳恢復正常,盡量的陪著吳,盡量的讓他們愛的保質期能延長,盡量的減少外界誘惑對於自己的考驗。
我想這些盡量就是梁愛着吳的證據。
B、“you talking to me”吳反复的聽這句台詞,甚至自己不停的練習。
“你在跟我說話麼?
”為什麼這裡會安排一個這樣的情節?
包括後續的故事中又出現過?
以及當吳練習時,梁說“你在說什麼鳥語?
”是否都可以證明兩個人是非常缺乏溝通的人,而這句“you talking to me”暗示著劉的內心其實非常渴望與梁能進行溝通,能兩個人都說說心裡話,能把陽痿這個心結給解開,能多鼓勵鼓勵他……而梁的“你說什麼鳥語”是否也暗示着梁本身也不是一個善於溝通的人?
儘管她非常愛劉,但是她不知道怎麼把她對劉的愛表現出來或者說告訴劉,讓劉知道她愛他,她可以等他,甚至只要劉願意她可以幫他一起恢復……可是關鍵就是她說不出口,或者不知道怎麼說,要等劉開口要求了,她才會馬上做,因為她顧及到劉的自尊心。
只是人往往就是因為這樣才產生誤會,而誤會又因為不解釋而越積越深、越積越多,最後導致兩人形同陌路。
“愛不光要做,還要說”應該是這一幕最好的詮釋。
C、梁看到很多菜問是否劉發財了,搞這麼多菜出來。
而劉的回答卻是他現在沒有,但很快就會有,並告訴梁她現在在外鬼混沒關係,但是肯定以後會讓她後悔以及“有錢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這句話”。
當然,聽過後梁就找了一個魚刺很多這樣蹩腳的理由不吃了,並且還對吳說了一些刺激他的話。
通過這個片段,我們能發現兩個人之間,不但溝通確實存在着很大的問題,而且對於愛情的理解也少的可憐。
梁說劉搞得菜多,也許只是想表達她認為劉太辛苦了,她心疼。
而劉引起梁不快的回答,初衷也只是告訴劉他在努力,他有能力讓梁過的更好,以及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雖然他陽痿,但是他可以用錢來彌補梁,他愛梁。
而最後梁所說的那些刺激劉的話,也許其用意也只是告訴劉,她不愛錢而是愛他。
她需要他能為了他恢復身體,而不是需要他掙錢給她……兩個人都對愛情忠貞,都深愛着對方,只是兩個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卻是蒼白的。
這裡是否可以說是暗示我們愛情不簡單,它不僅僅只是你把你所有能做的、能付出的都付出了就可以。
而是需要去理解、去包容、去體諒、去呵護對方,去享受愛情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去發現我們平時所忽略的那些簡單的與渺小的感動。
而接下來的一幕,故事才開始進入了發展階段。
從這裡開始一明兩暗的三條主線不但正式的全部提出,並開始一步一步的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 本片的不足之處本片的不足之處,這一點其實我說不好,因為我並不專業。
因此,我知道的就是三點:1、 本片導演缺乏拍攝黑色喜劇的經驗,有很多的笑料與可以發揮的地方,但是導演卻沒有抓住。
是因為沒經驗?
還是不敢拍的太露骨?
還是有其他的顧慮?
這我不知道,總之我覺得劇本不錯,出發點不錯,現實意義也不錯……只是都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而已。
2、 演員水平問題,我看了雖然只有一遍而已。
不,準確的說前面13分鐘我之後又看了一遍。
可就這兩遍,就讓我這個超級業餘人士覺得裡面的大部分演員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楚這部電影究竟是想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思想。
不了解這個,我詳細他們的表演是不可能到位的。
這裡面反而我覺得梁的眼神以及劉的表演倒是有些到位的感覺。
能準確的給我傳遞一個導演或者說影片的思想。
也許這只是因為他們的戲都比較簡單,比較少而已。
3、 沒有抓住受眾群體的共性特徵。
劇本和導演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具有反諷的意味,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感,那麼就不要拍的這麼專業,這麼有藝術的感覺。
這應該是小眾電影那種,需要欣賞與品位的電影吧?
大眾娛樂,大眾是衝著娛樂去看的。
那麼應該娛樂性為主,在中間在去凸顯一點你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你想要諷刺的東西。
那麼我相信大家更容易接受,有些東西本身就是具有群眾基礎的,那麼點一下大家都明白了,而根本不用你搞得那麼複雜。
看看韓國的喜劇,都是凸顯愛與家庭。
每部喜劇總是非常搞笑,但是最後的十幾二十分鐘,就一定要把你搞哭為止!
咱們也別老說人家棒子怎麼剽竊了,怎麼無恥了之類的。
想想人家剽竊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他們民族的下一代!
而我們政府呢?
我們這些媒體工作者呢?
我們這些電影人呢?
六、 結語本人做了多年的IT業,從技術走到了管理運營。
去年才轉行做起了新媒體,可是到現在為止,也只能說是一個媒體新人而已。
畢竟缺少積累,而這需要大量的時間。
所以,我也就無恥的稱自己做半吊子媒體人好了。
可是就我這樣一個半吊子的媒體人,都會覺得這部片子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各位專業的影評人為何就感受不到呢?
你們可是輿論的引導者啊!!!!
你們的職業道德到什麼地方去了?
進入這個圈子後,認識了很多圈子內的朋友。
他們對我的幫助非常大,給我普及了很多這個圈子的知識。
我記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寫什麼沒人管你,但是你必須要知道你的受眾他們愛看什麼東西!
也只有知道這一點後,你才能知道自己要寫什麼!
很可悲啊,我們的影評成了圍繞著美女、演技以及投資方意志的工具。
除了吸引了眼球與裝滿了自己的口袋外,讓這些觀眾得到了什麼?
很可悲啊,我們的娛樂圈成為了美女、帥哥與骯髒的金錢交易的集散地。
看看英國達人比賽,在反觀國內的超女、非誠勿擾……可惜啊,可悲啊。。。。
這樣的引導下,我們的下一代還不天天盼著美國打過來,解放全中國?
很可悲啊,我們的電視綜藝節目與娛樂節目慢慢的被小日本的那種變態文化所佔領,卻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
這是文化節的悲哀,也是國人的悲哀!
很可悲啊,就像片中警察說的“英雄你們不拍,拍這個幹什麼”,再這樣的媒體氛圍下,真的會變成假的,壞的會變成好的……國人越來越悲哀的像似螻蟻一樣,媒體的作用功不可沒!
我們的下一代越來越多的淪為犯罪分子、妓女與受害者,媒體也出了太大的力了!!!
真、善、美不去報到,卻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芙蓉與鳳姐……中國人有那麼醜與不要臉麼????
他們的老師竟然沒有羞愧死?
包裝他們的公司竟然沒有感覺到一點點的良心不安?????
很可悲啊,“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泣,也不願意騎在單車上笑”說實話,網絡如果沒有網媒的添油加醋和刻意引導,電視節目如果只是電影與電視劇。
鬧不好我們的女人就不會離開,鬧不好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學壞,鬧不好我們的家庭就不會破碎!
政府不干實事,是因為手中權力太大。
你們媒體不干實事,是不是也是因為你們掌握著話語權與引導輿論的權利,而自我膨脹的太厲害了????
國家顧慮新媒體的發展,也許就是某位真正明白局勢多惡劣的領導不得已而為之的吧!
“做人要厚道”請記住,您也有後代,請對得起您的祖先,並給您的後代留條活路!
搞笑的片子,个人觉得比《疯狂的石头》好看,不过奇怪的是,今年为什么总是出现这样荒诞的片子,呵呵。这是在去北戴河的车上看的。
看完所有老吴的片子是个艰巨的任务啊!
就是来看吴镇宇的,而看来镇宇哥在片中的国语还不是配音的,也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失望。不难看出导演是有想法的,他试图讲出一些哲学寓意,无奈叙事过于故弄玄虚,且节奏松垮,毫无张力,有好的核心没有好的载体,核心刻画又太浅浮,最终沦入平庸,可惜。有趣的是几个导演的客串,可我好像没有看到贾导啊
oh no
在赣州到新余的长途汽车上看的,情节太拖沓杂碎了
厉害!
@2006-07-11 20:59:47
必须膜拜!!
恶补完老吴的电影之后觉得老吴还是适合喜剧,自带喜感啊,如果没有很给力的本子像朱丽叶与梁山伯,无间道,枪火,放逐……这种级别的,根本压不住老吴身上强烈的喜感电波啊。
问题还是处在剧作上。。。离商业片还有段距离!!应该多向宁浩学习学习,抄国外要抄的更巧,节奏上更在点子上一些!!
……剪辑像是二都二得业余的民众自拍片,剧情就不说了...想装神叨的国产货...
适合深夜看的片子,各种后现代的镜头…也许是在重庆待了很久,觉得成都话还挺亲切的…额,就是太故弄玄虚了,导演总想跟宿命论扯上关系,题材不错,近些年稀缺,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这种中国电影。
是不是标放看的我忘了。。。。就记得贾樟柯了。
不喜欢王光利
看不出血战到底
唯一的亮点就是贾樟柯
我家王小帅的警察状真是。。。
中国黑色幽默的死胡同
所以还是用棉签掏耳朵最爽了
收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