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一本正经的写影评整部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乱,对于剧情的发展没有期待,很多无法解释通顺的事件链接成了这个8集的短剧,我算是这部剧的粉丝了吧,基本上每次出的时候我都去netflix充会员第一时间观看,虽然这次我已经听见很多网友的批判声,但还是看了一遍,只能说遗憾,少了史派西之后感觉整部影片就缺少了灵魂一样,13-18,六年时间,很多美剧都最终高开低走,令人唏嘘,抛开故事,影片的拍摄上还是非常讲究的,服装搭配,场景布置,灯光什么的的依旧是高水准,并且最后一集片头曲的小彩蛋也非常耐人寻味,就写这些吧,总是就是感觉非常可惜。
四分给故事,两分给情怀,勉强及格,但是第六季可绝对算不上好片了。
追纸牌屋是从第二季开始的,每一秒都不忍错过的紧凑剧情,麻烦迭出又被精妙化解正是纸牌屋的魅力所在。
第三季第四季翘首以盼更新,哪怕中文字幕未出,啃着英文字幕也要第一时间看完。
每季都要反复回味,片尾的美国政治tips也是仔细阅读,直到第五季的播出,那种盼星星盼月亮的感觉没有了,看过一遍就是黑人问号。
Claire 智商虽然从前几季就早早下线,早期的 Claire 共克困难并对Frank提出她自己的权力诉求,会督促Frank想到一个俩人都能最大化利益的结果,而拒绝把自己作为妥协的牺牲品。
到了后面几季, Claire 已经变成遇到不合扭头就走甚至撒泼,往往莫名的怒火会全面对抗Frank,女下木已经变成了蠢木头。
第六季 Claire 已经变成上纲上线的一把好手,大概是美国Me too运动的热火朝天导致。
遇到问题,思路常常转到如果是男人当权你就不会给我制造麻烦了吧,全女性内阁出现的一幕,简直惊掉下巴。
平权乃是面对同样的事情,做到更好,而不是天天以弱势群体自居。
正如nigger常常挂在黑人自己口中,其他任何有暗示的类似词语都不能在公共场合讲出,或者绿绿天天要求各种特权。
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如前两季的 Claire ,戏内戏外都是如此,正是因为出色的演出,单主角的政治剧变成了双主角。
符合剧情的政客应该如Viktor Petrov和Jane在Cathy葬礼时的交锋,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让情绪左右政治利益的交换。
很遗憾,第六季已经沦为纯情绪发泄的舞台。
最后一点吐槽的,纸牌屋吸引人正是那种没有阴谋论,而是实打实的算计,一切台面上的笑容,其实背地都是勾心斗角。
第六季重要角色频频被杀,试想一下,放在现实中,总统、前国务卿、前幕僚长、爆料总统的记者连续死亡,国内国外会是什么反应,恐怕这不是美利坚,而是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吧。。。
不管怎样,感谢Netflix带给我的紧张的追剧岁月,巅峰体验大概是看到2016年大选,史派西的竞选总统网站和宣传吧Farewell,United States of Underwood。
在天朝凤凰男代表玉米红还大肆宣扬“女性堕落论”的时候,Netflix能把第六季拍出来,就值得敬佩。
是,第六部有bug,不好看,我们都想念下木,这是因为最初这部剧就是围绕下木构建的,现在强行换成克莱尔的主场,当然不好看。
但,怪谁呢?
凯文史派西自个儿不检点,下木才凉了。
时代在进步,首先,女孩们请自信起来。
越来越离谱了哈,不知道是我看不懂,还是剧情混乱,最后一季一开始就让我很懵逼,怎么弗兰西斯总统突然就死了呢,最后一集看完也没搞明白,他是怎么死的,完全就是一团雾,让人不知所云,克莱尔肚子里怀的孩子到底是谁的,也是一个迷,那个作家的死也非常蹊跷,总之就是各种离谱,离了个大谱,看完最后一句评论美国政坛才觉得还有更离谱的,哈哈哈哈笑死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纸牌屋·第六季》收官。
相信Netflix的每一名员工都松了一口气,Netflix这部曾经的旗舰剧已然彻底完结——面对这部剧情走向越来越拧巴、格局越来越小、人物塑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的剧集,Netflix不再需要继续为其绞尽脑汁地设计出高贵明丽的置景、磨出精工细作的后期、憋出逼格满满的宣传语,并且在这个为“政治正确/不正确”吵翻天的舆论环境下,用最政治正确的方式来反应“政治不正确”。
对于他们而言,总算是从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解脱了。
当然,解脱的还有民主党前众议员、副总统、总统的扮演者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先生。
自2017年底,他便开始享受伏地魔式的待遇,成为《纸牌屋》中“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He-Who-Must-Not-Be-Named)。
虽然深陷性侵丑闻而不得不退出《纸牌屋6》的制作,但斯派西却像《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一样,处处不在场,但却又无处不在——整个第六季的剧情,几乎全在围绕着这位缘悭一“面”的前总统,但我们唯一一次看到他,却只是躺在棺材里的中身。
《纸牌屋》剧集的高开低走,教科书般地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角色鲜明、剧情凌厉、切入角度刁钻、制作精良、现实感极强的政治惊悚剧,是如何一步步滑落成充斥着白宫的内部宫斗、忠狗愚忠的基情,以及大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噘嘴闹脾气这样的闹剧......《纸牌屋》的烂尾,始于对“戏剧性套路”(drama)无条件的投降,而终于对“斯派西”这个棘手的话题人物的尴尬处理。
究其本质,这部号称基于同名英剧、政治惊悚类型和戏骨斯派西结合的大数据算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从一部高概念的政治剧,跌落成一部《白宫甄嬛传》。
【政治RPG游戏,附带游戏攻略】2013年,《纸牌屋·第一季》上映,一时掀起热议无数,其阴翳现实的风格、隽永冷冽的台词,以及对美国政治幕后运作纤毫毕现的刻画,尤其对于鲜有机会观摩同类型政治剧的中国观众来说,《纸牌屋》对龌龊政治的毫不讳言、对现实政治处处影射,无疑让人心折不已。
知乎上甚至有人将《纸牌屋》与受众更广、投资也更大的《权力的游戏》相提并论。
但对于观众而言,《纸牌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对美国政治运作方式极度写实的刻画上。
第一季中,我们感受到了斯派西饰演的民主党众议员,是如何巧妙地在华府的政治运作轨道内,不停地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台面下的操作,一点点地将局面引导到他所希望的那样。
那时的下木众议员,也会受到来自白宫的算计,也会被对手在电视上抓到软肋,也会抵御不住美色的诱惑......但他总能因势利导,利用自己的权术,将局势一点点扭转。
正是这种真实性,这种“亲眼”看见幕后政治的尔虞我诈的错觉,让人兴奋不已——它极具RPG游戏的设定特点。
每当下木众议员打破第四堵墙,望向屏幕外的我们时,剖白着自己马基雅维利式的内心活动时,观众仿佛在听顶级的(政治)游戏玩家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跟你讲解游戏攻略。
我们看到下木夫妇是如何不急不慢地在华府政海的惊涛骇浪中,无比惊险、但也游刃有余地架势着自己的权力小舟,奋力地驶向权力巅峰。
【从第一季就埋下的败笔】但事实上,从第一季“众议员罗素被下木谋杀”开始,《纸牌屋》就已经开始失去真实性的基石,而变得越来越像那种为搏收视率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了。
虽然在美国政坛用谋杀他人的方法来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但可信度着实不高;而更关键的是,当那个机关算尽、就算面临死局也能逢凶化吉的下木,居然要用谋杀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暴力手法,来解决一个并非完全无可救药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好不容易对下木作为高明的政治操盘手建立起的印象,同时也将整个故事扭转向了美剧“为戏剧性而戏剧性”的套路之中。
政治惊悚剧的要义在于,给观众营造一个极度真实的政治背景和舞台,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权力内幕的核心之中,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推手。
只要这个政治情境极度真实,就算故事中发生了狗血、俗套或是戏剧性过强的桥段时,观众也仍旧会感觉到真实。
比如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虽然用一个极度烂俗的“藏头诗”梗作为整部政治惊悚电影的核心,但是手法高妙如波兰斯基,营造了极度逼真的客观政治环境,观众跟随影子写手去探访的每一个秘密,整个故事波谲云诡得真实可信。
而反持枪主题电影《斯隆女士》(Miss Sloane)里,虽然结尾让人惊诧到拍案惊奇的不合常理,但正是在之前100分钟里,导演和主创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旋转门里负责游说的掮客们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环境,这种展现虽然同样充斥戏剧化,但却给人一种“说客职业就是如此”的真实感。
所以当最后劳模姐扮演的女主角决定反击时,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廉价的戏剧转折。
但同样,在2011年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的政治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中,克鲁尼所扮演的总统候选人居然以一种极度无情和无谓的方式,解雇了自己的竞选顾问——事实上,不会有成熟政客会如此天真、任性地解雇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就算内心中极度不满,也会安排好幕僚们的后路,以防他们日后反水(或许川普是个例外,但他也因此坐拥一个宛如筛子的白宫,而且他也并非每次解雇都如此任性)。
正是这种戏剧化的处理,直接削弱了《总统杀局》的批判性(如果有的话)以及真实性(这个从影片第1分钟就丝毫不存在),从头至尾我们只能看到一群人在回合制的斗心眼,却丝毫看不到政治的隐忍、谈判和妥协,以及这其后更加冰冷和执拗地对权力的追逐。
换言之,克鲁尼如果饰演的是一个替补CEO、一个校长候选人,乃至竞选学生会班干部,《总统杀局》(或曰《班长杀局》)的剧情也依旧说得通。
观众们无法感受到政治的诡谲,自然也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也因此更不会感到剧情的紧张刺激。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纸牌屋》?
】《纸牌屋》真实性的缺失,让观众逐渐感到了无趣。
下木能够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靠的不再是让政治规则为我所用,而是不断地挑战规则、打破规则,甚至到了不尊重现实政治合理性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第四季中达到了高峰:下木总统直接想把白宫变成夫妻店,夫妻联袂竞选正副总统的戏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在一个讲究权力制衡、回避制度和媒体无孔不入的政治环境中,祭出如此超现实的“戏剧性”大招,实在无法让观众买单。
而到了第六季中,剧组更是为观众奉上“全女性内阁成员”的剧情设置——我并非觉得女性不能做内阁阁员,更不是觉得全体女性的内阁无以胜任治国重任——但是且不说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设置是否能在现实政治中行得通,女总统克莱尔的内阁阁员任命总得还要参议院通过吧?
可之前40分钟的剧情中,克莱尔已经因为足不出户,与自己原内阁、参众两院的关系已经跌破冰点了,媒体和民众也认为她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这种时刻还指望国会能通过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精神状态确实出了问题的人事举措,估计真的是只有“为戏剧而戏剧”的编剧和showrunner才能琢磨出来的剧情了。
克莱尔的扮演者罗宾·怀特(Robin Wright)多次表示,之所以《纸牌屋》后几季剧情如此疯狂,是因为现实政治已然非常疯狂了,所以也才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剧情安排。
但饶是美国当代政治自2016大选年开始狂飙激进地向右转外,美国政治也依旧是在一整套框架之内进行运作,无论茶党、自由党团(Freedom Caucus)还是川普,他们的议题更多地是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起来“疯狂”,对于右翼选民来说,那些“疯狂”的集结号搞不好还是不得不受限于国会政治和为争取中间选民而做的一次次妥协。
美国政治的疯狂依旧是在体制的轨道上运转的:联邦法官可以给总统行政令下禁止令,麦凯恩还是可以一票狙击掉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动议、卡瓦诺作为第二个深陷性丑闻的保守派大法官提名人仍然要依靠一轮轮的参院投票才能宣誓就任......相反《纸牌屋》既缺乏真实可信的政治情境作为故事背景,同时在情节上也越来越沦为了白宫内部的“宫斗剧”,说它是美国《甄嬛传》,倒真的没有太多黑的意味:下木的铁杆幕僚道格这厢对下木的真爱青天可鉴,那厢又对克莱尔醋性大发;甚至在下木去世后,他为了守护“亡主”的名誉,甚至不惜与下木的未亡人勾心斗角;而另一边,克莱尔则忙于与谢泊德家族扳手腕,仿佛美国总统当真闲到非要跟某一个资本家家族处处较劲,其余无事可做......如果非要把谢家当成代表大资产阶级集合体的代表来看,自然也无不可,但克莱尔与谢家大姐少小闺蜜,之后反目成仇、争风吃醋、互相斗口,还牵扯到堕胎旧事、后代领养等问题,就完全是琼瑶狗血情节的传统套路了。
第一部中充满深渊凝视色彩的“打破第四堵墙”,到了第六部中,也被无数次的滥用,克莱尔时不时就一脸深沉地望向观众,到了后几集,甚至连前幕僚道格也开始望着观众——借用那句名言,第一个“打破第四堵墙”的角色(下木总统)演的是正剧,第二个“破壁人”(克莱尔)演的是喜剧,而第三个人(道格)还在坚持“破壁”的话,这就是闹剧了。
【结语】《纸牌屋》开拍伊始,不仅参考了英国版《纸牌屋》的情节,同时还将莎剧《麦克白》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
《纸牌屋》第一季从这些“非美剧”的文化作品中受惠良多,尤其是一次性拍完一季13集,使其可以避免那种在1周1集框架下为搏收视率而不得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放送制。
但自《纸牌屋》第二季开始,整部剧集的情节深度和故事走向开始崩坏,到第四、第五季达到高潮。
明明是足以震荡全球的总统家庭,却沦为了茶杯里风波式的情节剧。
英版《纸牌屋》的城府、机心与《麦克白》里的深邃、阴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纯美剧工业体制下的剧情硬转和不合逻辑。
《纸牌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成于美国电视制作成熟且精良的制作水准,Netflix精准的选角、选本眼光,然而也败于这种成熟体系所带来的套路化的戏剧性窠臼,以及在追求政治真实性上的懈怠,也败于精准选角之于的计划外因素(即斯派西性丑闻)。
在拍摄第六季的过程中,就连Netflix的负责人也坦承:“只是想给观众一个交待”。
在这种内因、外因和意外事件的组合掣肘下,《纸牌屋》终从开播时的惊艳,转而成为今天的烂尾。
哪怕智算通天如下木总统,哪怕精准如Netflix的大数据投射,可能也无法料到观众口味和喜好的无常与微妙之处。
模仿英剧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局,套路美剧却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发挥。
只有勇于超越自我、超越类型、超越套路、超越大数据算法的创造性的剧作,才能保证一部神作,能善始,也能善终。
当然,这可遇不可求。
'It's not a just world, Tom. But sometimes you have the chance to make the right person pay, even if it's for the wrong crime. Isn't that enough for you?'
简戴维斯的气质、睿智和我平生仅见的一位高智商高情商女性很像,演员表演的非常好,刚出场那季喝速溶咖啡的桥段令我记忆深刻,5星是给她的,每次出场都令人精神一振,各种疑难杂症,所有人对她的敢怒不敢言和尊重,国务卿见到独坐餐厅转身就跑的桥段,很喜欢,还看过她演出的另外一个新闻电影,另外,她和豪斯医生中一位在极地被困的女医生的演员我都很喜欢,那位演员曾经在北京留学,气质美貌非常的好
纸牌屋第六季看完了。
我也算是和屋终于走到这个阶段来。
从一开始我追剧只想到第二季结尾就停,过了几天想爹想得抓心挠肝,又开始看第三季,第三季结尾看崩溃了,不死心去追第四季。
第四季结尾又停了一阵,看第五季分数暴跌,说不然就在第四季结束吧,不看下去了,过了几个月没忍住,又开始看第五季。
第五季是最后一季有弗兰克,第六季分数不及格,公认烂尾,我又停在第五季停了很久,说不要看第六季了,对老公有一点基本尊重吧。
于是我从第五季回溯,又从第一季开始刷,三刷完前两季,二刷完前五季,终于还是决定给自己和先生一个结局。
于是这几天在看第六季。
是真的烂得不可思议,崩盘得彻彻底底,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第一季时璀璨光华,弗兰克所向披靡,第六季……几乎是一首太荒谬的悼亡诗。
所有人都在等他的录音,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再微笑着说“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in”,但克莱尔梦魇一般把耳机扔掉。
我真的无话可说。
第六季就是使尽浑身解数把弗兰克的踪迹抹去,却又千方百计地唤起观众的旧情。
炒冷饭,卖情怀,纸牌屋第六季就是在蹭弗兰克的热度。
任何人说任何话都要提到那位先帝,他的遗产,他的遗诏,他的遗言,他的遗赠。
一个人有多不可或缺,只在他走后才能体现。
人们总在无月的晚上怀念月亮。
纸牌屋第五季的时候,希拉里和川普,正在争夺总统之位,一个70岁一个71岁的古稀老人版本权利的游戏,最后直男获胜,女权下台,不过不要紧,纸牌屋第六季还你一个女总统的梦。
克莱尔出现了,一脸不屑地听着男的副总统给她的忠告,老娘就是要无视威胁恐吓去过国庆。
剧情尚且合理。
没一会,独自在白宫的女总统克莱尔发现房间有声响,她走进房间敏锐地观察火速地找到声源,取下墙上的壁画,徒手把墙壁挖开,难道白宫也是豆腐渣工程?
我忍不住云游了一下。
克莱尔从墙壁中取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鸟。
鸟是何处来的?
nobody care但我忍不住还是care了一下。
克莱尔握住鸟,紧紧的,我忍不住担心,这是要捏死完事?
克莱尔握鸟走出白宫,手掌张开,鸟飞走。
克莱尔咬牙切齿地说弗朗细丝,老娘和你玩完了……弗朗细丝,前夫和前总统,那个酷爱在深夜里玩划船机,却始终没有腹肌的男人到底和鸟有什么关联。
鸟,bird?
不等于英文的Pennis,dick啊,那是我国才有的男性隐喻啊,我忍不住又思考了起来……anyway,克莱尔放飞了她的青春小鸟鸟说,到底关我鸟事啊……
少了凯文·史派西 ,6年的《纸牌屋》走下神坛!
近些年的美剧,一直在全方面的深度发展,发放异彩,这也几乎让包括英剧在内的小语种影视剧都能感到一丝恐慌和被制约的恐惧。
犯罪心理题材的有网飞打造的《心灵猎人》,细微高级的灰色质感和半纪实办Drama的剧情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与现实交错又有戏剧质感的高级感。
荒诞现实的黑色幽默题材作品有网飞去年打造的《美国囧案》,伪纪实片的形式、聚焦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严谨的本格推理、荒诞与严肃并行的风格,都让我们看到了美剧类型和风格延伸的可能性;AMC推出的《绝命毒师》和《行尸走肉》也成为了美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如果让红颜秀影选出三部在美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我可能会选出的是以上提及的《绝命毒师》,它可以说是一部“善始善终”的神剧。
从一个得了癌症的中年男人的抑郁绝望开始引入整个故事,逐渐展现出人性的善与恶、生而为人面对选择的无奈,并且为我们打开了化学这一我们曾因不理解而觉得枯燥、实际上酷炫又有趣的学科的神秘大门,而《绝命毒师》的电影版也已经正式开拍!
还有一部在近年来美剧历史上里程碑的电视剧,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就是——《权力的游戏》,虽然脱离了马丁老爷子原著架构的第七季质量比起前作略有下降,但依旧靠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和震撼人心的史诗级场面打破了《行尸走肉》曾经创下的票房,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世界范围内现象级的美剧。
当你看《权力的游戏》时,你仿佛进入了现实世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看似主角的人,下一秒会经历什么样的遭遇!
你也会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影像世界,阳光繁荣的高庭、凌冽刺骨的绝境长城、团结忠诚流淌着狼族之血的临冬城史塔克……
而《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的制作时间足足拉到了两年,近期,HBO还发布了大量最终季的海报、剧照,我们即将见证这部神剧的大结局!
那第三部在美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则是凯文·史派西的《纸牌屋》,这部剧的横空出世其实也意味着美剧电视剧电影化的正式开启,虚实圆润不放过每一条铺垫的叙事线和细节。
精雕细琢的故事本来就值得一赞,高端的台词,凯文·史派西这类殿堂级的演员、大卫芬奇高级尘埃质感的画面打造,将美剧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2018年,凯文·史派西因为一件人尽皆知的丑闻被各大电视台抵制,网飞也就此就坡下驴决定将凯文·史派西从《纸牌屋》第六季中除名,而由罗宾·怀特继续主演,《纸牌屋》第六季将聚焦于克莱尔这个角色。
不会有凯文·史派西,但是他饰演的下木总统如何处理也只能敷衍了事了,跟以往每季13集的长度不同,第六季将缩短为只有8集,第六季也是这部网飞原创神剧、旗舰剧的最终季了。
这部让大家感受到人性的真实与自私、以最简单又不缺深度的方式,为我们带来高深、神秘的美国背后庞大的体系与利益纠葛的展现,还有那凯文·史派西书面又可以戳中我们内心极富哲理的精致台词,以及大卫芬奇强迫症一般富有灰色尘埃质感的画面打造。
可以说,凯文·史派西和大卫芬奇两位殿堂级演员、导演的合作,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之所在,而第六季凯文·史派西的下线,却使得《纸牌屋》落得了一个从神剧跌下神坛的结局,让人无比惋惜。
第六季的故事因为下木总统的推出也完全重新规划,第六季开始于弗兰克去世后,克莱尔已经成为总统百日,而上班及半路杀出来的Mark已经变成副总统,克莱尔虽然欲有所作为,却发现自己深陷在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间。
编导将总统的职位交给克莱尔其实也是一个明示:这季的主角是克莱尔女总统,然而在第一季那个说着“知道怎么做总统夫人”的既温柔智慧又柔中带刚的克莱尔直接化身了低配版的弗兰克。
在第六季一开场,克莱尔就直接复制了弗兰克在第一季第一集的开场,弗兰克那句经典台词“痛苦只分两种,一种让你更强大一种毫无用处”,完美的奠定了弗兰克的性格、细节,以及暗示了之后的剧情走向。
然而克莱尔的模仿秀式的开场,就只能让我们感到生硬且做作了;在白宫里,克莱尔竟然在墙里抓出了一种鸟,她走出白宫说:“他之前告诉你的是错的,痛苦就是痛苦。
”然后放飞了小鸟。
且不说这句话为了怼下木总统而怼的多余感,一个穿着短裙、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抓鸟的场景,本来就脱离了前作所打造的现实感与严谨,处处都显示出了对凯文·史派西拙劣的模仿。
那个曾经既能管理好自己的公司,给下手一个下马威,在弗兰克身边以弱克刚的丰满女性形象,竟然直接演化成了女版下木,政治手段基本保持稳定,不是色诱一下俄罗斯总统,就是勾搭一下副总统,当了百日总统都没有一个心腹,关键时刻只能靠自己。
而克莱尔的政治斗争更像二流的宫斗剧,无法达到弗兰克塑造的政治斗争的高度,比如,和闺蜜在镜头前保持结盟时,故意冷面扯下手,表现自己不甘不愿、强硬的政治立场;比如,私下指挥媒体将自然灾害严重化,自己作秀一般的赶去现场,营造自己亲民又果敢的女总统形象。
而宣传自己的女性主义时,没有《傲骨之战》里戴安那种置身死地而后生的力量和行动力,在阅兵时面对女兵的质疑回复到“如果我是一个男性呢?
”;在阅兵典礼上只会多次鼓舞士兵宣扬口号。
口头互撕、镜头前的直接态度、喊口号以及媒体作秀的宣扬方式,都使得前作营造的精致内敛深沉的质感荡然无存,只剩下袒露和拙劣,如果说下木总统所主演的纸牌屋是一道精美的西餐,那克莱尔总统的主角就只是一道迎合观众口味、坦白直接没什么深度与后劲的洋快餐。
不仅如此,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是弗兰克的拿手好戏;克莱尔也就此照搬,弗兰克演技的“牛”之处,在于每一次凝视都是透过荧幕看向观众的眼睛,透过他时而阴霾时而沾沾自喜却不外露的眼神,将自己内敛的感情直接带给观众的内心,让我们也共情,隔着屏幕产生一种,我们之间不需要言语,但我已经懂你的想法和感情的默契感与理解别人的喜悦满足。
如果随意一个演员就能尝试凯文·史派西打破第四面墙的高端演技,那就没有殿堂级演员这一说法了,克莱尔每一次对着镜头的念白和眼神,都显得苍白无力,台词没有以往精雕细琢,克莱尔每一个自信的眼神都仿佛外露的狠劲,没有弗兰克克制下的实力,反而像纸老虎一般脆弱不堪。
网飞向来在危机公关和推陈出现上快准狠,然而这部草草制作出的《纸牌屋》最终季,评分却从第一集荣耀登场的9.4分一落千丈到5.7分。
网飞可能本想借凯文·史派西的丑闻蹭一波热度,并且迎合当今女性主义高涨的政治正确。
然而,失去了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纸牌屋》就好像失去了灵魂,肤浅又急躁,本想蹭一波热度的网飞,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纸牌屋》第六季的播出,可能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不论私生活如何,但是演技永远Drama又细腻,完全用实力说话的演员凯文·史派西,毕竟一位演员的演技,无论吹得再怎么神乎其神、深沉内敛、独树一帜、出神入化,其最强有力的证明,却是在他不在的时候……. - END -往期文章回顾英雄和反派的同体,“毒液”不是暗黑,而是卖萌俏皮!
裴斗娜的丧尸剧,预告中透着一股浓浓的“宫斗”味!
即便是一部英剧,朴赞郁依然可以融入独特的影像风格!
豆瓣9.0,“中二”使我快乐!
单集9.6分,用“萝莉”拯救《行尸走肉》,靠谱!
2020.2.16是感情分 也还是会爱下木总统的
太失望了,虎头蛇尾的经典之作,最后一集doug的失控和给claire的机会简直是扯淡,感觉比我自己写的剧本还烂...jane的死和失势也莫名其妙,人物个性和能力没有任何连贯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失望...
狗尾续貂
看其它劣质的剧是消磨时间,而看此剧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看不下去,累了……以前的纸牌屋都是小心翼翼专门腾出来时间看,这一季连下饭都做不到了。
没有下木失去了灵魂,从第一季就讨厌克莱尔这个丑女人。总算知道美国那些恰好是一个单词的缩写怎么来的了,是起名字的时候故意凑的。沦为狗血家庭伦理剧了,除了克莱尔,简宁生死未知,其他人全死了,以一种荒诞的凄凉悲剧烂尾了。完全是因为想看大结局才坚持看完了这最后一季。
本季因为 Francis 的缺席强扭的剧情显得非常诡异,已经可以当奇幻片来看了,而且室外剧情明显减少,连特车内场景的特效都格外假,整体有种阴冷压抑的感觉谜之诡异。不过因为剧情太诡异所以反而有点谜之吸引力一口气看完。。。Francis 的 legacy 真是一点也不剩了啊。可惜。
好想知道性侵前的剧本怎么写的
刚刚看完就来评价了,感觉最终季还是可圈可点的,节奏不错,反转也是正常水平,就是大结局有点失落,没看够。可能最终季了,导演想让看过的人都记住吧。
戴安莲恩戏份这么多,演员表竟然没有?
科氏兄弟,化学泄露,zzzz内阁,孤胆总统,一切似乎都得到了印证。
没了总统看什么!
「好莱坞美国」确实比「现实美国」伟大一点。
先追了4集,前几季宏大的格局都去哪儿了?Start,2018年11月12日。后四集更是不堪入目,狗尾续貂。扣掉一星。Done,2018年11月13日
大失水准,大失所望
第4集本季最佳,其他偶有亮点一度让我燃起希望,然而终究不行。本季试图复制前面几季政治惊悚的氛围,但又急于表态大打女权牌,以至于不聊政治只剩惊悚。每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编剧大笔一挥写死就行了,死的人加起来比前面五季还多,这是编剧的偷懒与无能。当看到克莱尔怀上遗腹子,这剧就完全是魔幻的胡编乱造了,之前好看是因为在现实的政治环境里做出了恰当的演绎或者合理的预测,最终季里的政治斗争如同猴戏,连核打击都出来了,怕是要跳到《美国恐怖故事:天启》了!
没想到评分这么低。一直到第八集以前,我觉得剧情都很紧张。特别是第五集,太精彩了。然而这个结局真是太狗血了。不过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完结,这部剧在我心里的位置也一样很高。不知道前作为什么会被禁,因为简骂了维克多?克莱尔真的是做作恶心至极!
wtf,纸牌屋在豆瓣上这么点分,这标准什么鬼,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么?上面是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写的,我现在看完了,理解为什么这么点分了,wtf,编剧你辞职吧!我想给一星!
不知为啥,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季。有张力,尤其是全体女性内阁的时候,爽。当之前那些算是男的内阁时,为何没有人说这群人不行么?最后一集很潦草。有点烂尾。
Claire除了心狠手辣也没什么别的政治手腕了,不如Francis的戏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