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因为杜汶泽和彭导的原因而给这部电影低分的,而是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摸不着头脑。
在杜汶泽事件没有发生之时我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的,而另外一部是《红van》。
后者我心知肚明不能在国内上映,于是我便期待着《香港仔》。
我觉得《人间·小团圆》这个译名扭曲了观众对整个故事的了解。
因为我看完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就团圆了。
一家人的故事分成了几条线去讲每个人,但我想彭导还是功力不够让故事显得散乱,还是单线叙述比较好吧。
故事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烦恼的东西,但是在最后都突然解决,我期待着有更深入的描写。
电影每一段片段仿佛都在想诉说点什么,可是频繁的剪辑让我摸不着边际。
影片有些东西还是非常不错的,例如那个“所有目的地”例如那个“古怪屋”“纸扎的士”更例如那“用纸做的街道”都是实在有趣的东西。
让大家有了不一样的观感体验,在特效横行的时代,导演倒是用了真实的场景实拍。
我个人觉得演员的演技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好的应该是GIGI,古天乐还不错,只可惜了杨千嬅,故事让她一直满脸憔悴,却释怀的如此突然。
我对彭浩翔失望。
不管他的言论,还是他这一部电影。
最早看彭的电影是大丈夫,当时我还是一个女大学生,我被老公可以组团背着老婆出去买春这件事给震惊了;后来是买凶杀人,是有钱太太雇人杀人还要拍录像留念,笑过之后又觉得太过荒诞。
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在大陆公映过,应该没法通过审查吧,所以我是在教育网的FTP里面下载的,没有花钱。
志明与春娇,我也看了,两个人你来我往,说相爱,但是随随便便就散了。
从彭的电影里面,可以体会到,那种香港的独特文化其实很恶俗啊,有钱怎样都行啊,外表是王道啊,借着独立的借口不愿意负责任啊,总之就是急功近利,就是短视啊。
关于这个小团圆,核心思想,据说是,丑女,即使是亲生闺女都无法原谅。
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就是香港精神?
是人性关怀?
是生活细腻?
是亲情是温馨?
不知道彭先生童年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他会口味这么重,会喜欢用荒诞来凸显生活的荒诞。
不知道彭先生在这部《香港仔》上映的时候如何说服自己掩盖自己对大陆的厌恶,笑嘻嘻地观众可以捂上自己的眼睛的。
谈了这么多,我最讨厌两面三刀的人,最讨厌当**还立牌坊的人,这样的人他技巧在高超,情节再魔幻,团队再努力,我都不想受他的荼毒。
非法下载都是浪费时间。
《人间·小团圆》的温情结尾,被一些观众解读为体现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读,它完全区别于《岁月神偷》这样的“香港主旋律”,电影角色多带有消极、无奈或悲伤气息,之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沉重,是因为影片点到为止了。
对生活有如此平静的记录和真实的描述,让《人间·小团圆》耐人寻味,认为该片“平淡无奇”而给它打低分是不公平的,是对电影“细节的力量”的不了解。
在台词与潜台词之间,涌动着澎湃的情感河流,这需要观众找到一个共鸣角色然后仔细去体会。
影片中郑家三代人,家庭与家庭之间是松散型关系,家人之间的情感是既紧密又疏离的,如果不是有几个镜头作出了明确的交代,很难看出三代人有血缘关系。
但正是这样的角色设计结构,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列队走来,面对镜头讲出他们的故事,把内心剖给观众看。
影片对涉及老年恋、婚外情、怀疑女儿非亲生等家庭隐秘问题,进行了淡化处理,从中看不到创作者给出的任何道德判断。
反而,时常出现的一些喜感情节或对白,让人莞尔。
这些可以令人既担心又忍不住微笑的镜头,如同一双巨大的无形之手,在推动主人公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结局令人释然,因为过程里观众就有这样的盼望。
彭浩翔电影里时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意象,在《人间·小团圆》中有扩大化的趋势,童话式的立体街景,“开往所有目的地”的指路牌,在居民楼旁边发现的炸弹,杨千嬅寄给逝去母亲的包裹与信,变成了鲸鱼的蜥蜴……这些意象或与故事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或独立于故事之外,在功能上,除了可以突出影片的个性与风格外,更多是为观众理解这个故事搭造桥梁。
“开往所有目的地”的路牌,是一个理想化的设置,是每个人内心渴望自由自在的象征,但不可能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可以到达所有目的地,人生需要选择,“所有目的地”看一眼、想象一下就好了,人们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牌行进,直至走进唯一目的地:家庭。
回归家庭,让笑意与融洽出现于饭桌之上,老人与孩子对视嫣然而笑,中年人则心无旁骛。
而这些,是经历苦痛之后才收获的。
那枚炸弹爆炸了,鲸鱼无法入海也死在了沙滩上,这些都是人们所无法掌握的那些事物的隐喻,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有时只能顺其自然。
该发生的发生,该消失的消失,从海里舀出的海水终归要通过沙滩的渗漏回归大海,那些走在路上迷失了的人,也终归会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影片集合了古天乐、曾志伟、杨千嬅、梁咏琪、吴孟达等风格迥异的演员,但在电影里他们具备了同一种表情,这种表情糅杂了隐忍、宁静、怅惘、平和等等情绪,这样的一张张脸,实则是被时代的风沙吹拂过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表情。
预告片就那么烂,清新爱情的配乐和家庭伦理剧内容不搭,(琪)的白骨身材也敢露?
还模特,(琪)和(古)的演技毫无进步吃老本,女儿丑?
怎不找个真丑的演,导演你怎么不干脆山寨80年代港片画个王菲经典妆假装是胎记或毁容好,(达)和(伟)的床戏第一次让我觉得看电影床戏是反胃的感觉,导演想表现(达)的煽情可怜但加上那配音真的想笑,好像在跟星爷对话一样乐,最后(古)居然默默爱着黄晓明的女友,片名应该叫(淫间●爱找小三的一家人团圆)。
1.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疙瘩,焦虑是人的常态,但是越焦虑,疙瘩就越紧。
2.他人即地狱,很多时候的烦恼都是自以为,你心中块垒难平,别人其实早就忘了。
3.生活就是吸气-憋住-呼气,如此往复循环,和蛙泳一样,这是自然的状态,但现实中的人们只知道憋着气前行。
4.爷爷是神汉,孙女是灵媒,不用看就知道是亲的。
5.要相信轮回,没准你上辈子是蜥蜴,下辈子是鲸鱼,这辈子还是个苦命人。
6.炸弹是麦高芬,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命运,不管你看到看不到,它都在那里,你眼前还有一只计时的沙漏。
7.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美是女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女人整容,天经地义,丑女不整容,天打雷劈。
8.即使美的女人,也是一支不断跌幅的股票,因为敌不过时间。
9.吃榴莲是不能美容的。
10.卖身和杀人一样都是大事,要先计算代价。
11.需珍惜的而珍惜,该放手的早放手。
12.吸血鬼没你想得那么浪漫,牙长了,说话会漏风的。
13.彭浩翔扮演那只又大又肥的哥斯拉,霸气最易,稚气最难,这是我喜欢他的地方。
14.医生救人难自救,自己得了高血糖,老婆患了精神病,都一筹莫展。
15.人都会异化的,异化的人都活在虚拟空间。
打渔的人一上岸就死了。
16.不要抱怨收入不高、事业不顺,好像自己真的是怀才不遇似的。
17.一针鸡血也不打,要看的到彭浩翔的进步。
18.全删掉杜汶泽的戏也不影响剧情,彭浩翔保留了,并给加上了声响。
19.小团圆,重在一个小字,很平淡,没高潮才能说道理,有高潮则只剩煽情。
20.解决问题不要奢望外力,开悟终须靠自己,有的时候是生活在等你。
21.声声喊抵制的人有一种化解不了的戾气,他们都活在地狱!
22.中国最不可靠的两件事:政府的政策和豆瓣的评分。
我一般不干没看过电影就瞎鸡巴打分这种事,不过这部片子,我还是厚着脸皮打了个2颗星,写下这些东西时,豆瓣的评分是3.8分,约合2两颗,其实我是随大流的。
这次的抵制时间,起初业内都没怎么在意,华谊也好,彭浩翔也好,映前一周都还自信满满。
“根据经验,内地网友也就会叫唤叫唤”,他们当时一定是这样想的。
没想到这次,大家都在玩真的。
事到如今,片子好坏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事件,无论是电影史还是当代史,可能都得给这事留一个位置了。
一、起因表面上看,是网民抵制杜汶泽,但杜汶泽充其量是个台前的跳梁小丑,他还没红到能激起几千万人抵制他。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香港与大陆渐行渐远、同床异梦导致的。
至于渐行渐远,由于跨省的原因,也就不说了,三眼两语也说不清。
而且要命的是,刚好赶上港人非难当街撒尿儿童事件一同发酵,这股酝酿已久的怨气就如同排山倒海般朝杜、彭二人脸上拍去。
二、电影到底怎么样因为没看过,所以评点好坏肯定是不负责的。
但是港产喜剧,又能好到哪里去?
香港绝对不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地方,因为包容是幽默的基本前提,一个连童子尿都看不过眼的地方,很难算是“包容”。
香港电影,是一朵畸形的花,也许曾经也是一朵繁花似锦的奇葩,但现在毫无疑问地已经“被雨打风吹去”。
港产电影,建立在香港文化的基础上,而香港文化是一个脆弱的港口文化。
港口里有什么?
无非是商船、水手、疾病、金钱,所以港口里盛产帮派、黑社会、妓女、游医、巫蛊,还有一种“家国何处”的飘零、迷茫感。
这种社会现状所催生的文化,投射在香港电影里,就形成了香港电影最繁荣的警匪、黑帮、三级、鬼片等类型。
三、香港电影的生与死香港电影是畸形的,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如何支撑起亚洲曾经最庞大的电影工业体系?
答案很明显,必须通过大陆这个最大出口。
很多人把1997年当作香港电影衰落的起点,这是毫无道理的。
我认为,在1995年,广电总局批准中影每年进口十部好莱坞大片时,香港电影就已经死了,直至今日二十年了,所以港产片的努力,都只能是临死前那一声哀嚎的回响。
我们回头看看港片之所以繁荣吧。
港片黄金时代的1980年-1993年,完全吻合大陆改革开放的时间,这时候国内已经打开了,但是还看不到太平洋对岸好莱坞的纸醉金迷,国人只好先在香江边的香港电影里过过瘾了。
香港凭借大陆观影窗口这一优势,模仿吸收好莱坞工业,迅速形成了恐怖的电影工业。
而大门一旦完全打开,钢铁侠们都看不过来的时候,香港电影也就寿终正寝了。
四、“杜汶泽们”的恐慌去年香港金像奖,《寒战》包场,今年金像奖,《一代宗师》包场。
热闹之下,是一地的萧索与凄凉。
台上的丛丛白发在宣告,香港电影已经死了。
不管是影评人的唱衰,还是杜汶泽的嘴炮,都是掩饰内心恐慌的表现。
内地引进片配额在增加,合拍片甚嚣尘上,香港电影你慌不慌?
这种电影行业的恐慌,实际上也是香港全社会的恐慌,“北佬、捞逼”来势汹汹,从经济到文化,都岌岌可危,说不慌?
我不信。
香港和内地,文化上在分离,情感上在断裂。
五、草根的狂欢此次抵制,变成了一次广场革命式狂欢。
混进了谣言、盲动等奇怪但必要的东西。
草根人艰不拆,被老外看不起也就算了,你一黄皮也敢来装逼,不弄你弄谁?
此次抵制是社交网络在中国催生的第一场革命,茉莉花变成电影票而已。
搞不好将从根本上改变今后香港电影的制作发行理念,不信的话,坐等8月彭浩翔的《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以上都是胡说八道,请千万别跟我较真。
这部片子打动我的点是:古天乐居然演了一个“慈祥的爸爸”。
作为香港补教业的优质教师,古天乐显然事业有成,同时,他是一个爱面子的人。
因为爱面子,他娶了做演员模特的梁咏琪;因为爱面子,他讨厌老爸吴孟达一直去找夜店工作的吴家丽,还警告老爸不要把女儿带坏;更因为爱面子,他一直纠结女儿“长得丑”这个点。
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婆那么漂亮、自己那么帅,女儿却那么丑。
他甚至怀疑女儿是老婆和前男友所生。
他什么都有了,却每晚会在自家半山豪宅的露台上抽烟、闷闷不乐。
他想去做亲子鉴定,鉴定报告出来了,他却没有勇气看结果。
最后一刻,还是心软的。
古天乐其实是个好爸爸。
他很爱他的女儿,所以很担心女儿丑会吃亏。
他教女儿换灯泡,他说以后没有男朋友,没有人帮她换灯泡,还是自己学会比较好;他让女儿去学咏春拳,那么丑找不到男友保护自己,说不定还会被人欺负,还是早早学会防身比较重要。
他一直都在未雨绸缪,不过当看到他为女儿准备了超大的玩具房,在“可能不是亲生”的女儿失踪之后他如此急切,我就是心动了。
古天乐那讨人厌的样子,天天嫌弃女儿丑,其实是最爱她的。
最近看《爸爸回来了》,感触很深。
吴尊很宠neinei,从早到晚,喂奶、洗澡、穿衣、配衣服、煮饭、梳头发、吹造型,样样都会。
neinei跟着老爸就是极有安全感,非常愉快,没事就会逗逗爸爸,欺负一下爸爸,爸爸也逗逗她,两个人欢天喜地,父女两人在一起永远都是笑个没完,neinei总是会发出格格格的傻笑声,非常好玩、极其活泼。
虽然小孩性格都是不同的,但是不是有一个有趣的好爸爸也这点差别真的很大。
最后古天乐并不知道梁咏琪是整过容的,他想通了,反正自己有钱,以后大不了让女儿去韩国整一整,他终于解开了心结,面对问题的本身。
其实我觉得难看真的不是问题,女儿有这样的好爸爸已然十分幸运。
他有能力赚钱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让演员梁咏琪觉得过气了也没什么,不用去被潜规则,他教女儿吃榴莲喝可乐去熏臭那些坏男生,把女儿逗得格格直笑,快乐的不得了。
在良好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有自信、有安全感,以后谈恋爱的时候,也会情绪比较稳定,不会没事歇斯底里,不会为了钱出卖肉体,会更容易获得一份细水长流、幸福的感情,我觉得,这对比那些长得好看、但是家庭不幸的女生,简直是最珍贵的财富。
我见过身边有太多女生因为单亲,从小得不到父爱,在感情里出现无休止的任性、无限制的索取、无条件的蛮不讲理,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出现的过分情绪化。
这些真的是外人很难想象、自己也很难知道、让当事人陷入层层谜团的深层次因素。
许多女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长得不错,工作又好,兴趣爱好广泛,可就是无法将感情修成正果,其实到最后看,都是因为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性格的缺陷。
所以小时候长得好看没什么的,长大整一整都有了,关键从小来自家庭的温暖对于心灵的滋养,这是以后很难补回来的。
为了影片能在大陆上映,彭导从《志明与春娇》开始就从了良,将镜头对准城市里的普通人,逐渐减少了擅长的抖包袱,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只是在简单的叙事中,他还是忍不住会去耍弄自己的“小聪明”,为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一点光怪陆离的插曲。
这其实是一部格局非常小的电影,兜兜转转,镜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祖孙三代并不太和谐的家族,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选择隐藏,却又被压得透不过气。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人愿的境遇,看得平淡,只不过是一呼一吸。
没有一条路,能到达所有的终点,懂得选择,才明白家庭最珍贵。
电影《人间.小团圆》,跟张爱玲的《小团圆》没有什么关系。
团圆,其实就是中国人讲求的一个圆满结局,这个团圆有时候可以很小,小到只是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吃一顿饭。
选择推荐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刚上映,大家应该都还没看过。
比较适合对家庭生活有一定感悟的人去看,希望我没有剧透!
PS:春娇抽烟的神情真是迷离,难怪彭肥屡试不爽。
以上是我对电影的评论,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在最初的港版海报中,杜汶泽就没有出现在主演名单中,实际上看下来,也确实只客串了两个场景,另外,有人本来是抵制杜汶泽,彭没有删掉杜的戏,大家现在就开始抵制彭浩翔,彭现在在和周迅合作,那大家下一步就开始抵制周迅吧!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现在已经没人在乎杜究竟说过什么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这些话,大家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如文革中,对于“反革命”,一定要批倒他,再踩上一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只是在炫耀着暴力,告诉别人,现在我们中国人可不比以前,我们可有今天了,想批倒谁,就批倒谁,旁边有谁不服,我们就一起批倒。
对于国人此等“素质”,我表示很堪忧,人民真是愚昧而又易于鼓动的。
有人说得好,文革离我们只有一天。
在台灣的時候,就迫不及待想要看這齣戲。
光是名字和有楊千嬅參演就足夠吸引。
我才不管有沒有杜汶澤是不是彭浩翔導的。
更何況我沒有反彭浩翔。
電影看完,楊千嬅和爸爸聊天以後那個淡淡的鬆了一口氣的笑容,讓我覺得生活中所有的怨懟,都有化解的辦法,也都有一個愉快的出口。
每個人都得到理想中的小團圓。
真的說好是小團圓,不是那種攤在陽光下的大團圓,而是風吹雲散,慢慢就癒合了的小團圓。
最貼近真實的,在我看來,就是這種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但不揭穿,淡淡推開,濃墨再重,諒解和愛都能將它化開。
郑惠清必然知道邱健章的外遇,但她跑去健身,她自導自演,她不說一個字,沒有攤開來爭吵過,但丈夫最後還是選擇回到她身邊,是小團圓。
恩恩最後沒有對郑伟滔說出整容的秘密,準備說的時候,他已經一句“整容囖”堵住崩堤的出口,但我想他是知道的。
如果秘密從恩恩口中說出,然後罵過哭過最終互相體諒和再用力抱擁說愛,那是大團圓。
但讓秘密還是秘密,風吹散本要下雨的烏雲,那就是小團圓了。
後來才認真細看了一下海報,瞥見“恩怨流水 一城自有一城愁 凡塵逆風 俗世豈能盡如人”。
俗世故事那麼多,大團圓有幾個?更多的都是這種細細碎碎的糾葛和化解而已。
郑家三个家庭的故事。
老爸郑道士丧偶后与一位夜总妈咪同居,总受到儿子的嫌弃与不理解,这是代沟问题。
女儿郑导游,内心一直觉得自己被家人排挤疏离,整天闷闷不乐,这是家庭沟通问题。
儿子郑老师娶得美娇娘事业有成,却因女儿小猪外貌与自己和妻子相差太多,总怀疑小猪是不是自己亲生感到困惑,担心丑女儿的未来,这是父母对子女教育问题。
郑道士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好好地一块吃顿饭,一家人一块吃饭的场景出现过两次,第一次不欢而散,第二次欢乐了,能融洽的一块吃饭,就是没必要在饭桌上说那些不愉快的事,显然一家定期聚在一块吃饭是郑家的一个传统。
郑导游的不快乐其实不过是过度自责和一些误会造成,一切说开了也就没多大的事。
郑老师丑女儿的事情,或许郑老师看DNA报告后也明白,是妻子曾在韩国整过容,女儿的未来也可以通过整容来解决。
郑家姐弟的不开心,都显得是庸人自扰,其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他们的爱人人都出轨,这显然更令人担忧。
郑老师的妻子恩恩,拒绝导演安排的潜规则,无非是出资人又老又肥睡不下罢了。
后来恩恩在私人聚会上遇到高富帅时度态就不一样了,还不耻下问自己的身价,至于有没和高富帅发生什么这个空间还是留给大家自己想了。
无论猪女的样貌令郑老师不安,还是高富帅成功搭讪恩恩,总结了一下颜值还是很重要的。
电影资料上写的是93分钟,所看的是86分钟版,少了七分钟。
少了七分钟少了啥,从其他人的留言和电影剧照中,大约猜测到,七分钟里删减了邱医生与护士裸露的床戏,婚外情都差不多,删了就删了,床戏不过是导演宣传部卖点,床戏没了也不影响剧情。
七分钟里还删减掉了杜汶泽所有的表演,只能说做人的立场要明确,立场不对那就只能等着被封杀,杜汶泽整个角色没了也不影响剧情。
估计等杜先生弄清了立场可能才会重新出现在内地的屏幕上。
导演借郑道士之口说:“捕鱼的人从上岸那一刻就已经死了,起码是死了一半。
”也许,导演,也许,一些港人,从1997香港上岸开始,也已经死了,或是死了一半。
但如果,还顾念要赚取内地的票房,记得一家人好好地一块吃顿饭,导演别吃饱了后再骂娘,谁都不喜欢气氛不愉快的饭局。
梁咏琪露奶了。
就算没有杜感觉也不会去看的节奏
这片子还可以啊 群像。 all destination 怎么会有一条路通往所有目的地呢?
撇开演员因素 回归电影本身 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
烂片
生活系没有要去边度的,生活就系吸气,忍住,透返气。PS 咏祺姐姐的身材太好
只能说,在耍小聪明届,彭导还是可以的,其他就。。。。结尾为了圆满而突然圆满,略失望。
人生中,每个人总会有一些心结,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持续消极地影响着生活。但当你试着勇敢面对,可能会发现那其实只是自我意识过剩所造成的束缚。展现的是平凡的生活,值得品味的是每个演员自身,演员之间的戏味。当然主线太多或可说没有主线,让这部电影显得稍微零碎。
听说国语版DVD里将杜汶泽的戏份剪掉了,又找来看了下。彭浩翔的世界观越想越让人不舒服,这不是一个亲情故事,只有一家人成员之间的性和烦恼,深层次的亲情是缺失的,里面的感情全靠性来维持,男人都算计着女人够不够美,女人都烦恼着自己干不干净,长相能不能解决问题,矫情,肤浅。
从导演的眼光来看!!!电影只有1分
还行。。。
城市乡土情怀。大陆有哪个导演还对生养得乡土有情怀?
你们没看过就给一颗星的人都是怎么想的啊…快说出来…看看和我想的一不一样!!!😛😱😱😱😱😱
你班仆街。
子对卫灵公曰:不可因人废言。网友闻之曰:夫子所言甚是,我等俱是文明人,岂会因人废言,不过因言废人尔。子半晌无语,摇头而叹:更操蛋!
古天乐 1 星,梁咏琪 1 星,曾志伟 1 星,杨千嬅 1 星,吴孟达 1 星。
依旧有彭胖的小聪明和闪光点,最喜欢鲸鱼搁浅那场戏。只是他拍惯三俗电影,突然学许鞍华走情怀路子实在略诡异,传达的所谓人生悲喜感悟很不走心的感觉,尤其结尾的煽情团圆戏,让我误以为窜台到了央视的舌尖,也许有人会触动,但我觉得莫名其妙的刻意做作。PS,谁告诉我古仔家的那个电视什么牌子!
烂片一部,被人骂贱还去送钱是傻X
杜汶泽参演
负分滚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