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郑先生

叫我郑先生,Mr. Zheng

主演:涂们,王真儿,林雪,高捷,刘沙,李桂莲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2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3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4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5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6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3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4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5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6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7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8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19叫我郑先生 剧照 NO.20

《叫我郑先生》剧情介绍

叫我郑先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如果生命不可逆,我愿用最后的勇气去换得对你所有的记忆”,影片讲述了郑先生患有阿兹海默症,为了缓解自己对去世太太的逐渐遗忘,郑先生决定在所有记忆消逝前重新踏上年轻时最怀念的那一段环岛之旅。途中郑先生遇到了一名年轻女孩,相似的心情和交集的旅程让两人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结伴同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15个我热血勇士复制强者莱茵金四十而惑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七季夜伴歌声恋人啊与君无间我要你幸福奇怪的儿媳后来的我们魔法留学生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五季第一名欲望号列车樱花大战OVA3神崎堇引退纪念旅行吧!井底之蛙冰冻之地初恋从打嗝开始夜莺之旅你是我的菜天竺鼠车车夏日时光四平警事之英城惊雷百味超市第一季月影特工爱上你的日和月办公室圣诞派对北漂鱼

《叫我郑先生》长篇影评

 1 ) 我老了,我病了,但我不想忘记你,我的爱人

总评 7 / 一个温柔的故事 下文将包含剧透————————巴赞曾提出的“木乃伊情结”这一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电影的发明正是基于此,人类渴望突破时空的局限性,有一种“保存生命的本能”。

《叫我郑先生》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抵抗遗忘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观感并不是虐心和催泪,也没有用老人和疾病作为故事的噱头来卖惨,而是以平静沉稳的影调和叙事节奏,带给观众舒心淡然的情感体验。

随着故事发展,观众会逐渐参与到郑先生寻找过往记忆的过程之中,体会与遗忘对抗的感觉。

观影前看到阿尔兹海默症再次成为主角的设定时本来是有点担心的,但在影片中,病症所带来的“遗忘”很好地融入进了主角行为动机和故事讲述与发展之中。

钓鱼回家路上的不知所措,忘记很多但是忘不了“鱼味”,留言簿唤起的时空交谈,等等这些都很好地服务于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

展现老年人生活的影片总是在痛苦和治愈之间转换,影片通过双线叙事的方式玩了一个小小的叙述性诡计,把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进行了平行剪辑,再通过“相遇”完成时间线交汇,营造出双线并行的感觉,为最后的反转进行了铺垫。

这部影片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一部讲述“旅行”的公路片。

主要的空间选择和故事讲述在同类影片中都属中规中矩,观众可以很好地进入故事和情绪之中。

【歌唱】“啊 雨水我问你谁人为爱赌生死你敢讲我就陪你去阮淋着冷冷的雨水无奈你已经无惦阮身边不知你置叨位甘有将阮放忘记阮只有藉雨水来想你”这段片中反复出现的歌曲中,有被这几句词深深地触动到。

这首歌出现在影片的各个部分,同样的曲调却承载着不同的情感。

【吃鱼】与【书店】这两个场景及其中发生的故事,是有关“旅行”的回忆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与留言。

不管是郑先生自己做的鱼还是几尽辗转找到的店里的鱼,都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

“食物”再一次成为回忆的载体,找不回的味道也对应了主角和店家各自生活中爱人的失去。

“三十年前的留言簿”则是更加实体化的承载,其所指更加明确。

多年前的人习惯于将心思写在纸上。

郑先生这次旅途中翻找出的白纸黑字成为一种具象化的思念,跨时空的对话让人倍觉温馨与感慨。

【山林】【环岛】【海滩在哪里】从进山开始,故事的整体氛围和叙事节奏就开始加快;寻找海滩未果,寻找身旁人不在,回忆开始重叠和混乱。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寻找海滩的这个段落。

在涉及到“老年人情感”或以老年人为主角的电影中,往往会尝试通过影片结构或镜头语言,来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模拟,从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片便将叙事的连贯性和空间场景的一致性打破,借此辅助表现角色的状态变化。

前段时间中秋档的佳作《妈妈!

》也多次用镜头语言模拟患病女主的视觉场景,同时多次出现“水”这一意象,将观众带入一种模糊的潮湿的触感之中。

《叫我郑先生》中从进入山林开始画面中开始融入越来越深的墨绿色和蓝灰色,随着大量叙事碎片被整理和重组,某种悬疑感掺杂其中。

多次被路人预知的问路,笔记本上反复写下多次的“寻找海滩”,种种迹象共同勾勒出一个记忆丧失症状越来越严重的的老人,同时他为了抵抗遗忘,想要抓住回忆的努力也就越发令人动容。

谈及片中反复出现的“阿灰”这一形象,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了索拉纳斯《旅行》中的红裙女子。

虽然是两部不同的影片,但却可以借两句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现其相似性。

“她也许是过眼云烟,也许会陪我一直走下去。

”“她永远在我的心中。

”【我永远活在与她相爱的记忆中,我再次同她旅行】这真的太浪漫了。

说到缺点,这部影片在节奏方面的问题非常明显。

需要积蓄一种沉淀绵长的情绪来表现主角郑先生对亡妻的思念,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前半部分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慢到一同观影的人在主角没上岛之前就已经昏昏睡去。

影片开场是熟悉的“老人生活”段落:起床,洗脸,用餐,与老友交谈,之后再通过扫墓的动作和台词告诉观众主角接下来的行为——思念亡妻,寻找和留存回忆。

上岛之后的几段主要的戏——相遇唱歌,吃鱼,书店留言,环岛录音,这几部分所讲述的内容在过往的影片中已经屡见不鲜,这样的风光小景很容易让观众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情绪铺垫作用,但与尾声段落的故事形成了某种不协调的割裂感。

保含深情的追忆和主角对抵抗遗忘所做的努力,很遗憾地没能得到足够圆融的处理。

最后还是想对涂们先生表达怀念和敬意。

碰巧我近期在进行与衰老和影像相关的研究,时不时会想起《老兽》这部影片和其中涂们先生的表演。

总是会觉得惋惜和遗憾,涂们先生走了,电影银幕上失去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老年人形象。

 2 ) 超低配版《美丽心灵》,浓缩公路版《闪灵》

大家都说纳什疯了,他确实疯了,精神分裂症伴随了他一生,所以《美丽心灵》的那种改编合情合理。

关于室友、小姑娘、特工也可以理解为纳什渴望的友情、家庭、事业,并且镜头语言都有伏笔,暗示观众这都是假的,比如进实验室选搭档为什么不选室友,比如小姑娘从远处的鸽子群跑过来但是鸽子并没有因受到惊吓而飞走。

但是,同样的逻辑框架,直接套到阿尔兹海默患者身上,属实有点奇怪。

(我不了解阿尔兹海默,只是感觉有点怪,如果阿尔兹海默患者也会出现幻觉,也能强行说的通)再说说跟《闪灵》有关的那一段,看过的应该都能看出来,但是《闪灵》那一段其实我理解的是,作家一直写一直写,但是永远都是重复的一句话,其实是表明人已经疯了,并且《闪灵》是惊悚片,这样直接套用,实在有点怪,也不像是致敬。

(高级的致敬参考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看似公路片,但是用了半小时去铺垫背景,然后中后段才上路,有点拖沓。

电影设定2020年,就算不是不是2020,也一定是2016之后,因为墓碑上显示老伴儿2016年去世的。

都2020年了,怎么还有人在使用45℃抬头仰望、脸部特些这种矫情得都要原地扣出故宫的镜头,再伴随着故作文艺地朗诵书店过客的留言,又叠加一层debuff。

再说了,都2020了,用个智能手机不犯法吧,智能手机不比纸质地图/问路好用啊?!

老人不会用,年轻人也不回吗?

智能手机不文艺是吧?

朋友走了,郑先生在葬礼现场的那一段,倒是看得人鼻子发酸。

整体来看,就挺一般的。

风景很美。

 3 ) 比《候鸟》好看些

涂老的遗作,2021年 看了他的烂片《上山》,同年年底, 他老人家就因食道癌晚期病逝, 享年才61岁!

白发苍苍的他只是长相显老,其实 1960年出生,和香港四大天王也都是同龄人, 刘德华就比他小1岁,郭富城比他小5岁。

好在作为遗作, 涂们的演技比《上山》强多了……这又是一部讲述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故事。

公路片的拍摄手法, 和《候鸟》异曲同工,一路向东, 台湾环岛,追寻亡妻的足迹。

《候鸟》是女儿追忆母亲, 《郑先生》是丈夫思念亡妻。

男女主角一老一少, 两个人陌生人莫名其妙一路结伴而行。

起初, 实在是觉得他俩太不适合同行了,根本不着调的两人, 老人在书店翻阅留言簿一整天, 年轻女子怎么可能陪着他一起浪费时间? 毕竟是陌生人啊! 直到结局一切真相大白, 也是跟《候鸟》如出一辙,女主角王真儿是老爷子幻想出来的年轻时候的妻子, 只因思念。。。

“如果知道自己很快会失去所有记忆, 你是否能够刻骨铭心的保存住最不想忘却的记忆”?

以上便是丈夫在老年痴呆前的最后努力。

总体来说, 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全程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平平淡淡看到后半程文艺片少不了还是有点疲态。

 4 ) 淡水的乌龟入不了海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

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先说优点:1、马蹄莲意象的运用,马蹄莲的花语是清白、忠贞和爱情2、结尾记忆闪回的升华确实有打动到我3、涂们老先生演技在线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电影是很私人的东西,但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 如果电影时长把握在40mins之内我会很喜欢,但是导演将电影时长拉伸至100mins,我觉得剧本不足以支撑这100mins。

拍阿尔茨海默症主题电影,但是剧本写得非常无力、矫情、没有深度。

问答式台词设计尤为生硬而且非常不自然,请问我是在看鲁豫有约还是在看许知远呢?

导演的摄影机聚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利用病症来推进情节发展,这无异于杀人诛心!

让我认为导演这是对阿尔兹海默症题材的一种消费,只是借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壳,讲好自己那推进困难的爱情故事。

影片一股半吊子台湾小清新风味,拍不出来赴台环岛之旅的出发点的同时还放大阿尔茨海默症病友的焦虑,全程强行煽情,生硬无不比让人融入不到情节之中去,BGM一定要人物对话或者内心独白的时候响起,导演你有没有考虑到人物情绪不饱满时,直接带出BGM会让观众非常出戏。

一场森林戏直接杀死了整部电影,可以全剪掉了其实,真没必要这么集中的煽情和讲爱情金句、大谈恋爱观念,我的真吃不消,森林这一幕把阿灰拍的人设崩塌,把郑先生拍的爹味满满,真的删掉这一段对电影来说会好很多。

最后电影不是综艺,说教式抒情+金句释放+美丽空镜是拍不好的,希望导演下一部能把故事讲好,能不受其他非人为因素干扰。

 5 ) 叫我郑先生,板正的叫,山东人讲究这个

挺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人老了都爱听老歌么?

那我以后听什么?

周杰伦?

也许不是爱听歌,是爱回忆,一旦回忆没有了……是不是就像电视机没台一样满是雪花,想想就浑身的鸡皮疙瘩。

老老实实写日记吧。

看到郑先生和姑娘一起,看到他说要约法三章因为我有经验哪儿,郑先生有蛮重的爹味啊,一查是青岛人环游台湾。

山东人啊,别说夫妻之间就是父子之间,也是有权力斗争的,尤其是话语权和支配权。

为什么想当爹,有样学样。

刚好看到一篇“为什么赡养老人这么难?

因为老人还想当家做主!

”郑先生为什么不在老婆活着的时候,一起去一次台湾啊?

因为啊,要当家做主,哪儿有时间出去。

再说,等老了以后,有的是时间!

就算爱情,在山东人眼里,也得服从大局,得板正。

看完电影,有点后悔,我都没和媳妇有什么重要而又有仪式感的地方。

而和兄弟们却有太多可回忆的地方,曾醉过吐过哭过高歌过。

等有了时间,我要带媳妇去台湾环岛旅行。

要不海南也行。

要不青岛也行,秦皇岛也不错。

也不知道1216和废墟20多年前的留言簿还有吗?

曾经有好多无病呻吟的人啊。

呻吟的真好听:年少时,你拿生命献给了爱情,后来你没死,年轻替你抵了命。

不觉得这是特别好的电影,台词生硬演技普通,故事挺好。

看,一个是喜欢涂门,一个是对抗恐惧。

上周刚看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同样是阿尔兹海默症,和《叫我郑先生》不同,是另一种伤感的震撼。

谁都拦不住的犟,成了他们最后的尊严。

老,已经很可怕了。

再得了阿尔茨海默症……那种精神上的无助和无法理解的时间和空间破碎感,是不是也会忘记自己的病?

在我们眼里再好的过去,回忆的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在他们那里,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我也开始忘事儿了。

早饭吃的什么,有时候要想很久。

酒也不敢多喝了,一转眼就是第二天早上,要通过别人口述或者看手机里昨晚的视频。

是不是得开始养生了?

昨晚还因为一些琐事而失眠。

有时,我们遇见的每个人甭看表面多平静,他都可能在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

那些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们内心的战争是忽然而来猝不及防的一场或者几场。

前几年还可以沉浸在电影里年轻主角身上,现在不成了,慢慢代入老人的角色了。

我很怕自己老了的时候会忘记我的原则我的底线,那我应该是个很让人讨厌的人,如果还有那个时候。

我绝不要拿个马扎去公园遛弯或者缩在墙角晒太阳。

也绝对不要找个小几十岁的小姑娘。

恩,范曾真想不开。

还是赚钱吧,有个小房子,做好隔音保暖放点健身器材和以前不舍得买的玩具还要有大屏幕和音响还有米酒,喝点黄酒挺好,反正可以自己赤条条的在家里,一天都不用说一句话。

以及,看到一篇关于怎样养章鱼的帖子。

许多感慨,都在一声轻叹里。

章鱼,这个有两个神经系统、三颗心脏、九个大脑的外星物种。

章鱼很聪明,大家都说很难养。

章鱼,从网上买的寄到家,章鱼在运输过程中已经死了,倒不是氧气盐度运输时间有问题,是章鱼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很恐慌,自杀,自己把自己吃了。

所以章鱼到家的时候,只要还活着,断了触手是很正常的,在舒适的环境里好好养,触手还能长回来。

最好是在家附近的水产市场买,二三十一只小章鱼,便宜又健康。

有人用小缸养章鱼,章鱼感觉很抑郁,自杀了。

有人用豪华大缸养章鱼,里面除了章鱼还有很多小鱼,但缸太大,章鱼一直害怕得缩在造景底下不出来,三天不吃不喝,绝食自杀了。

有人用中等大小的缸养章鱼,里面就一只等大的珊瑚鱼,几只基围虾供它吃。

章鱼状态异常地好,每天吃吃喝喝,还会和主人互动,握手,拍照。

可是等章鱼调养生息,断掉的触手全长好之后,章鱼开始用头往笼子盖上一下一下地撞,撞晕了就回缸底休息补充体力。

后来章鱼撞不开,就自杀了。

有的章鱼越狱成功了,在房间里来回窜,寻找逃脱的出口。

在房间里窜来窜去对触手的伤害很大,因为章鱼是软体动物,很多皮肤表面都被地板磨损了,加上缺水缺氧,好多章鱼死在了逃往大海的路上。

有的被主人捡回缸里,调整好状态,又开始一下一下地撞墙。

章鱼是有痛觉的。

它吃自己的时候每一口都是感觉得到的疼痛。

它撞墙的每一下都会晕。

它太聪明了,聪明就想要自由,想要自由就会抑郁,不会满足舒适的圈养。

所以……所以……算了,不能写出来。

 6 ) 细水长流的情感

我参加的是厦门的点映➕线上见面会,去之前看了豆瓣的短评,在看之前就对《叫我郑先生》有了先入为主的挑剔目光。

可是看完之后才发现,这跟不上什么老少配。

从一开始的偏见目光,到后面疑惑为什么妻子和阿灰会有重叠部分,再到最后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感情力量所致。

如果有人说这会让人引起误会,那ta就是没有认真看,而且我也认为如果真的一开始有误会产生的可能,随着剧情推入也会感受到细微的不对劲,因为从头到尾都在暗示阿灰就是郑先生的妻子,包括但不限于阿尔兹海默症会出现幻觉,郑先生说自己找到了很像妻子的女孩,妻子和阿灰说的话出现了重叠…感情从来都是细水长流的,而不是为了让人流泪而催生出来的。

同时,在影片中年轻的阿灰和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郑先生的相处更像是同龄人的普通友情模式,我觉得并不违和,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做到,也让人感到非常奇妙。

导演在见面会上所说:“如果你知道自己很快会失去所有记忆,你能否筛选出一段最不想忘却的记忆。

”听到这句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这也是电影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之一。

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像这样的电影能上映实属不易,我觉得还是得多多支持。

当人都没有耐心好好坐下来花两小时看一部好电影时,ta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

 7 ) 片名改成《雨水我问你》会不会好点?

“如果生命不可逆,我愿用最后的勇气去换得对你所有的记忆……”整部影片的风格,就如这句台词一般,不够生活,特别文艺。

虽然很难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郑老先生的旅途回忆中,感知到曾经夫妻两人的相濡以沫,但环岛的优美风光,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

很多时候,无论爱情,还是风景,因为不可得的稀有,而更令人珍惜和回忆。

一部拍摄于2017年的影片,能够在2022年被“捞”回,也是不易,不过,一如影片的风格,片名《叫我郑先生》同样太文艺,反倒不如直接用片中那首有着线索意义的《雨水我问你》的歌名作为片名,或许会更好,不仅能够增加记忆点,而且对票房的增加也会有裨益吧。

作为涂们老先生的遗作,看到他骑上了小摩托奔行在环岛路上,会立即让人想起他在代表作《老兽》中那个类似的画面,只不过两部影片无论是剧情还是风格,都是大相径庭。

生在北疆的鄂温克族老爷子,天生就属于那片广袤之地,来到宝岛确实一直都像个闯入者,从红包场到大山里到垦丁海边,这种奇怪的不适感,伴随整个观影的过程。

不过要赞的是,片尾的反转设计,让郑先生的阿尔茨海默症不再是个剧本工具,而是成了前后呼应的伏笔。

 8 ) 《叫我郑先生》| 我走过你走过的风景,那样算不算与你相伴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你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你将如何度过余生?

孤独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命题,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给你答案。

——文:4869一个老人独自来到海边,海水不断冲刷着岸上的礁石,海风吹乱了老人的头发,一只乌龟正在缓慢爬行,这是影片的开始,也是结局。

画面一转,来到老人的家中,闹钟响起,老人起身揉了揉眼睛,挠了挠头发,喝了口水,镜头给到了他与他老伴的合照。

他先喂了乌龟,来到工作的桌前,打开一个老式收音机,插入磁带,播放的是一个女人唱的《雨水我问你》,“又擱是落雨的晚上 雨水泼抹熄满腹酸苦味想起着彼当时 俩人淋雨的滋味 如今剩往事在稀微”

《叫我郑先生》剧照一个人洗漱完毕以后,煮早餐,吃完早餐来到阳台看看已经耷拉着脑袋的马蹄莲,看样子已经被悉心照料了很久,但似乎还是不免枯萎的命运。

老人整理好仪容,带着一个小马扎就出门了,门外贴着房屋征收的牌子,周围也到处都是房屋征收的字样。

老人买了一束洁白的马蹄莲,乘坐地铁来到墓园,他是来看望他已逝的老伴,告诉她他决定和他的好朋友老梁一起去养老院,并且会把她的东西都打包带走。

他把小马扎打开,坐下来准备读报纸,看样子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叫我郑先生》剧照离开墓园,他来到菜市场买菜,和卖鱼的小贩起了争执,原因是他觉得小贩故意卖给他不新鲜的鱼,但其实是他自己忘记了刚刚已经来过鱼摊挑选过鱼了,看到这里,我们都心知肚明,老人应该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老人在别家重新买了一条鱼回家,他边做鱼边记录着做鱼的配方。

今天是他的朋友老梁的生日,他邀请老梁来品尝自己做的鱼,也是让老梁来鉴别与自己老伴生前做的是否一样,结果依旧是差强人意,老梁安慰他已经很好吃了,哪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呢,老人还是觉得很懊恼,随后两人聊起养老院的事情,说那有一个小花园,两个老人似乎都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晚间,老人整理起老伴的衣物,翻出一条蓝色连衣裙,久久抚摸凝视,不能释手,他一定很爱很爱他的妻子。

《叫我郑先生》剧照镜头来到一个码头,画面突然出现一个年轻的短发女孩,蹬着一辆三轮车,穿着像是在海边贩卖海鲜的摊贩,她微笑着跟别人点头示意打招呼,然后在一个卖螃蟹的摊子上买了些螃蟹。

回来后,她用力的洗刷着手上因接触海鲜而被沾染的污泥与腥味,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以后来到病床前,床上躺着一个男人,应该是她的丈夫,她一边熟练地将鱼汤撇进碗里,拿出针管吸入鱼汤,然后通过乳胶管注入到丈夫体内,一边跟丈夫诉说着最近的生活,她说这两天鱼市刚开海,所以她早晚会比较忙,晚上她会去给公婆送一些海鲜,而此时的丈夫依然昏迷不醒,没有任何反应,女孩也并不期待丈夫有什么回应,只是抚摸着丈夫的胸口,帮他将刚刚注射进体内的鱼汤顺进胃中。

《叫我郑先生》剧照故事没有在这里继续,而是回到老人和老梁在码头钓鱼的场景,老梁说起自己跟儿子说要去养老院的事情,老人以为他的儿子会不同意,会舍不得老梁,而老梁自己之前也是这么以为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老梁的儿子竟然表现得特别积极,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能够明显感受到老梁眼中和心里的失落,老梁说自己要在养老院找一个老伴,老人也同意,并且说要帮他找到一个合适的,随后又立即改口,说要帮他找到一个喜欢的。

人老了,当然仍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的权利,为什么要将就呢?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得了病,他常常走在熟悉的街道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医生的诊断结果让他认识到他未来的命运——失眠,多梦,空间识别障碍,幻觉,记忆力一点点的消失。

他感到心慌,恐惧,焦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他至死都不愿意忘记的人和事。

老人回到家,将一盘磁带插入收音机,收音机里传出海浪的声音,还有一个女人的声音:“郑先生,你听,这些鹅卵石被带上岸,又被卷回海里,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轮回......”老人翻出老伴留下的旧物,一盒盒磁带,一张环岛旅行团的宣传页......他打开一本纸张已经发黄了的记事本,看到上面写着,“郑先生,我等你”,他不由得泪目,回忆的潮水又侵蚀了他的大脑。

《叫我郑先生》剧照画面又来到病房,女孩戴上耳机开始为丈夫读书,她读着《小城之恋》里的桥段,女孩已经这样照顾她的丈夫三年了,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即便公婆都劝她,她依旧相信自己的丈夫。

就在一个晚上,他为丈夫读一本《岛与诗》的诗集时,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夜晚,女孩的丈夫微微动了一下手指,女孩像是被雷击中一般惊住,她喜出望外,喜极而泣,她读更多的诗,希望丈夫可以再动一下,她一遍遍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林予。

她像是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于是,她决定去环岛,为她的丈夫录下那些诗集中出现过的画面,跟公婆交代完照顾丈夫的细节以后,女孩满心期待地出发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焦急地在墓园寻找,寻找他老伴的墓碑,这是他的梦,他开始多梦,电话铃声将他唤醒,挂上电话以后,老人面色凝重地喝了一口水,咽下了眼泪,穿好衣服便着急忙慌的出门了门,他来到他最好的朋友——老梁的葬礼,那个和他一起约好去住养老院的老梁,如今只留给他一张大大的黑白笑脸,他哭了。

无助的他来到老伴的墓前,告诉她这件悲痛的事情,也告诉她他的病情,原本他并不想告诉她的,但现在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去环岛,去走过她生前走过的路,有些事情做两次可能会忘记的慢一些,他不想忘记她。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说走就走,老人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环岛清单,他的第一站是去红包场,也就是以前的夜总会,因为他的老伴在那里为他录过一首歌,正是磁带里放着的那首《雨水我问你》,老人点了这首歌,他遇到了那个为唤醒丈夫来环岛的短发女孩,女孩拿着老式的录音机,唱了这首歌,她要将这首歌送给她的丈夫。

看到这里,我们都在心里怀疑,这个女孩会不会就是老人的老伴,他看到的其实都是他的幻觉呢?

但是我们明明听到女孩唤她的丈夫林予,而老人是姓郑的呀?

那有没有可能,老人的名字叫做郑林予呢?

但是影片的简介里俨然写着:“郑先生患有阿兹海默症,为了缓解自己对去世太太的逐渐遗忘,郑先生决定在所有记忆消逝前重新踏上年轻时最怀念的那一段环岛之旅。

途中郑先生遇到了一名年轻女孩,相似的心情和交集的旅程让两人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结伴同行……”弹幕里也不断出现质疑与反质疑的声音,我也带着疑虑继续下去。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发现老人似乎有健忘症,提出愿意跟老人同行,他们的路线也几乎一致,他们的下一站是万福鱼店,老人的老伴曾在这家鱼店学习过做鱼,为他做了三十年的鱼,他来这就是为了再次尝到妻子曾经的味道。

来到鱼店后,点了两只鱼,但老人却皱起眉头,这不是他吃了三十年的味道,然而老板却坚称鱼的味道没变,后来老板的侄女过来告诉老人,之前做鱼的是她的叔叔,但去年叔叔去世了,现在是婶婶在做,他们为了不让婶婶胡思乱想鼓励她继续开,味道的确是不一样了,终归是物是人非,再怎么也寻不回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后来他们继续向东行进,他们俩相约乘坐第二天第一班火车,第二天女孩果然准时到了,他们坐在海边的站台前等车,老人也开心地向她展示了手中的两张车票,但也向女孩提出了约法三章,第一,吃什么住在哪由他做主,第二,不要问他很多问题,没有第三。

女孩吐槽他很爱说歪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在火车上写下最近几天的经历,接下来他们要去他老伴曾经去过的书店。

他们聊起女孩随身携带的古董录音机,女孩说这是她丈夫送给她的。

终于来到那家书店,书店老板正在修理风扇,老人提出想要找一本三十年前的留言簿,老板让他坐下稍等,老人在书店四处参观,书店的墙上贴满了游客的留言,老板搬来一摞三十年前的留言簿,说有一些在台风时被吹散了,老人提出想要帮忙修复,老板便拿来一个新的留言簿给他,老人一边用胶水修复着留言簿,一边找寻着妻子曾经留下的笔迹,终于,他看到了那熟悉的字迹——“郑先生,我好想你”。

老人在妻子的留言簿也留下了:“我找到你了,我也想你,谢谢”。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也在自顾自地四处溜达,她翻到一本留言簿,上面是各路游子留下的心路历程,她也在留言簿上为她的丈夫留了言,流了泪。

她停留在门外的一株马蹄莲前,老人也来到这株马蹄莲前,女孩喜欢马蹄莲,就像老人的妻子一样。

今夜是一个雨夜,老人独自在院子里为自己的老哥们烧纸,他对女孩说:每个人都得有个念想,尤其是老年人,不然每一天都很长。

女孩问他,他的念想是什么,他回答说,他就是不想忘记他的妻子,他们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

他们聊起女孩下午为什么哭,女孩说因为她想起了她的念想,不过不是难过地哭,是开心地。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他们进山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老人和女孩走在一个吊桥上,走过吊桥来到一个废弃的铁路隧道,这里也是老人的妻子走过的路,穿过隧道他们来到一片森林,女孩在森林里四处录音,林子里千奇百怪的鸟很多,她让老人在原地等她,但不知不觉她迷路了,天色渐晚,老人决定去寻找女孩,但他也迷路了,他们各自在树上留下记号,最终他听见了女孩的哭声,循着哭声找到了女孩,于是两个迷路的人在森林里越走越绝望,好在他们被上山打猎的猎人发现了,猎人带着他们下了山,他们得救了。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老人的药丢失在森林里,剩下的药也不多了,但他们还有最后一站——磁带中的那个鹅卵石海滩。

老人不知从哪借到一辆摩托车,女孩却迟疑了,不愿意上车,最终女孩还是上了车,他们来到戏台看戏,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骑着摩托在海岛公路上追风,老人说,他要带女孩去一个特别的海滩。

后来女孩不见了,老人一直在寻找那片海滩,他一遍遍地问路,是的,他的病情恶化了,他的药也吃完了,他梦到他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他从梦中惊醒,墙上镜子上贴满了他写给自己地提醒:打开记事本。

《叫我郑先生》剧照他翻开记事本,每一页都写着去找鹅卵石海滩,直到他翻到记录着那个女孩地那一页,他开始寻找那个女孩,所有人都告诉他,从来都没有一个女孩,从来都是他一个人。

影片开始疯狂地回忆老人这一路的旅程,那个女孩难道从来都不曾出现过吗?

老人在寻找女孩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那片鹅卵石海滩,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女孩站在岸边。

女孩问他,如果他的太太还在,他们会做什么,他回答,也许他们会一起去养老院,在一起就好。

《叫我郑先生》剧照女孩拿出录音机,大声对着大海喊出:“郑先生,你听,这些鹅卵石被带上岸,又被卷回海里,上岸入海,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轮回......”,这时,我们心中所有的疑虑与不确定都被解开,它证实了我的猜想,伴随着激动人心,水落实出的背景音乐,我们确定了郑先生的全名,就是郑林予,年轻女孩就是曾经为了唤醒老人独自环岛的老人的妻子。

《叫我郑先生》剧照“其实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和我在一起。

”这是一场两个人的旅行,平行时空下的相伴,难道就不是相伴吗?

影片的最后,老人独自一人住进他跟老梁看好的那个带有小院子的养老院,老人没有忘记他的环岛之旅,没有忘记那个年轻女孩,他将幻想与现实弄混,但终归是永远活在了他想要活进的记忆中,那里有他的妻子,有他们的环岛旅行,还有那株起死回生的马蹄莲。

《叫我郑先生》剧照

《叫我郑先生》剧照END

 9 ) 跨越时间的旅人

有关电影的一些自己的感触:记忆,总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淡化,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流逝更快,且更无法选择。

所以此类型的电影多数会聚焦于时间和记忆的混乱的描写。

我们会看到同一人物混乱的角色出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对身边人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等等,很多时候视角是一个照顾者的视角去体会。

而《叫我郑先生》,我们完全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本身的视野里,我们会同他一样有一种念想——不想忘记。

年轻的阿灰不想忘记他的丈夫,此时的郑先生也不想忘记他的妻子,我们也会去抱有幻想让他不要忘记。

随着两个人同时背上了背包,本以为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开始了,可是影片中出现的好多细节,让我觉得阿灰和郑先生的妻子为什么那么像,都喜欢马蹄莲,都爱哭,都喜欢录声音,有着摩托车的经历,线索的增多带来的是记忆深处那脆弱的真相的揭开。

直到那片鹅卵石海滩出现的时候,我能够较为坦然的接受,她们本就是一个人。

这不是一个我们所传统意义上认为的“老少”相互救赎的公路片,它是一段乱越时空的旅程,是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精神的最后阶段的一场旅行,而这对跨越时空的恋人的感情,让我既孤独,又很温暖。

我第一次觉得可能三十年也不是很长,即使两个故事明明相差悬了三十年,可是他们仍旧那样合适,也会让我觉得他们就是在这个秋季,在同一时间来环岛。

“只要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不需要什么回馈,就很幸福了”。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其实会逐渐的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更加关注家里人的情况,最近更加频繁的担心阿尔兹海默症的病发,它的随机性让我时刻提防着家里人是否有这个迹象。

因为社会对这个的关注度的增加,使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增多了一些,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排斥,在每个故事里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剧本设定,它会形成一种力量而不是一种模版,虽然会有一些俗套的剧情(比如丛林迷路把药丢了之类的),但每一部都有自己新的设定与角度加进去,总归是不错的。

 10 ) 过程“平淡无味”,心中“五味杂陈”!

感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拿到电影节,也是可以拿奖的作品。

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直到现在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导演邹德全非常擅长运用电影拍摄技巧。

就拿开头来说,是完全没有配乐的,整个视觉、效果、观感给人都很舒服,单单凭借着涂们老师饰演的郑先生,哪怕是那么几个动作、几分表情神色,就能联想到面前的这位老者是位有故事的人。

电影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位患有阿尔莫兹海默症的老者,更是对郑先生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亡妻,为爱守护而展开的一场治愈疗伤之旅。

涂们老师、王真儿把这场平淡的爱情故事,演绎地活灵活现。

全篇除了两人的饰演,还有一个角色令人过目不忘,那就是饰演老梁的演员老师。

虽然老梁只出来前面的一小段部分,但作为郑先生的老友,在自己生日之际,在陪伴老友一同钓鱼,在最后的日子,希望和自己最要好的老友共同住进养老院,一辈子算是值了。

为何小编会说这部电影是为爱守护而展开的一场治愈疗伤之旅呢,电影将《雨中我问你》这首老歌贯穿全篇,主旨故事线清晰明了。

开始会误认为电影会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在讲述郑先生,另一条则是在讲述阿灰,一个是不愿割舍亡妻的老者,另一个是因骑摩托车,而导致老公出车祸成植物人,三年卧病在床,一直离不开悉心照料的年轻姑娘。

涂们老师的精彩演绎,好几次击垮了观众的内心防线。

说说第一道防线,远离家乡,郑先生来到宝岛台湾开启了一段环岛之旅,第一站红包场,点歌时,遇到年轻姑娘阿灰,这一刻,像是打开了一本记事本,在阿灰唱起《雨中我问你》,序幕也就揭开了。

这时,第一道防线被打破。

随后,郑先生和阿灰结伴而行,他们一直往东走,去到万福鱼馆品尝妻子学做鱼的初始点;去到旧木书店寻找妻子留下的30年前的记事簿,记事簿中写到“郑先生,谢谢你”;去到郊外的山林带着亡妻的猫头鹰吊坠寻觅万千、感慨万千;去到更东边的鹅卵石海滩,原来所有的一切阿灰就是郑先生所幻想的亡妻。

这时,第二道防线被打破。

结尾部分,环岛旅行结束,郑先生回到养老院。

虽然已经不省人事,但是在养老院,时刻念叨着环岛旅行这一路的经历和旅程,更多的是表达对亡妻的念念不舍。

电影就这样落下帷幕,第三道防线被彻底打破,这也是小编到现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原因,令人为之动容,无法释怀。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像是“鸡蛋里挑骨头”,毫不夸张的讲,很难找出疑问,因为太好了,过程虽然“平淡无味”,但是心中“五味杂陈”。

我给这部电影8.5分,年度佳作,好作品!

《叫我郑先生》短评

没有任何长处那就是最大的短处

7分钟前
  • 点某人
  • 较差

关注老年痴呆症的点蛮好,但似乎没有把此类老人的真实困境呈现出来,另外悬浮于生活表面做作的台词,也令人感到不适…台湾环岛风景是唯一加分项!

11分钟前
  • lam est lam
  • 较差

2023年1月28日观看。比较一般,并不打动人。

16分钟前
  • 冲击力
  • 较差

虽然对人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但是这种感觉是源远流长的。

17分钟前
  • 中里毅
  • 力荐

看之前下意识的以为是一部狗血片,但实际上在设计上很有巧思。广电那里还囤了多少部这样的作品,拿出来放放吧。

18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我们终于也有这么矫情的阿兹海默题材电影咯!

20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电影质量还是不太行,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台词驱动而非影像驱动,但依然怀念涂们老师。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能猜到是一对,所以显得很不合理森林中间里那一段,风景片的感觉还是拍的好,就说国内哪还有这种感觉地方,口音听起来像台湾,环岛毕竟也。老实说没必要看,很累赘,不需要这样光喊文艺,实则涩口的电影了。PS:剧本、剧作是个大问题!

24分钟前
  • Rabbitの胡萝卜
  • 还行

拍摄手法比较生硬但故事本身还是不错的,虽然最开始已经猜到了设定,但三段旅程的交叉设计很精巧,歌很好听,只可惜小时候听的是网络歌曲版……

28分钟前
  • 土方岁三
  • 推荐

非常像台式小清新,不止是环境的原因。总比愁眉苦脸地讲阿尔兹海默好

2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推荐

有些事,可以忘了。有些事,怎么能忘了。本片展开了时空交错的三重叙事,处在现在的时间线上,回忆过去日子里的回忆,层层叠叠,处于记忆深处的那份执着与爱彼此交相辉映,从来没有被忘记。

31分钟前
  • MoonFebSky
  • 还行

包场看的。节奏很舒服。最后20分钟爆哭。其实一切有迹可循。《雨水我问你》。我找到你了,我也想你,谢谢你。你怎么找到我的?我听见你哭了。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哪怕他没有一点点回馈,那也是幸福。你不是问我意义,这是你爱他的记忆。哪有那么多然后啊,在一起就好。

34分钟前
  • Darling
  • 力荐

多来点这种电影吧,别老是来腾讯视频VIP之类的电影

35分钟前
  • 公子
  • 还行

真假

38分钟前
  • 马骏峰
  • 较差

有时候他想,这是不是也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些付出过的时间与陪伴,成了现在无法割舍的沉没成本。

41分钟前
  • 行不得🉐
  • 还行

其实谜底挺好猜的,不算很巧妙,不少台词很生硬,相应的题材在国内市场不算多,整个片子都有待打磨的感觉。

43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2023001#1.虽然结局完全在意料之中,但表演中透着的情真意切还是很容易让观众共情。2.全片没什么冲突转着,叙述都是简单地平铺直叙,将两个人的感情娓娓道来。3.电影基本上在台湾取景,台湾的山、海、小吃,依然历历在目。

45分钟前
  • 桃李春风换杯酒
  • 力荐

好想再去台湾旅游哦 据说本片拍了好几年了 被搁置了这么久才放映 也不知道啥情况 或者又被改了多少 一开始我觉得老先生对妻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思念 看到后面原来是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

50分钟前
  • 恬仔很忙
  • 推荐

平淡

54分钟前
  • 深水怪
  • 还行

没事就出去溜达溜达吧

59分钟前
  • 东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