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看着男主角带着腼腆木讷的神情,游走于两个女孩之间,心里就一直在说,这个男孩是怎么回事?
他到底在做什么?
怎么能这样三心二意。
后来,我明白,在你疯狂爱的那个人,和深爱并包容理解自己一切的那个人之间,对并为从上段受伤感情中恢复的男主角来说,是很难做明智的选择的,毕竟他曾经那么深深地爱过,并被深深地伤害过,他对爱情有牺牲一切的勇气,超过对自己前途安宁、父母的期望,他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徘徊,是出于人类感情的本能,不是可以用道德理智去分析的。
爱着他的那个女人,是那么美好,善良,我真不忍心看到她发现自己被她深爱的人伤害,但我又希望男主角找到自己的真爱,私奔到属于他们的世界,好矛盾,可我从女生的角度,又感觉到男生深爱的那个女人外表美丽、内心脆弱、不坚定,她需要的是那个曾有家世的年长男人的爱,尽管这爱对她来说也是痛的,但也是温暖和包容的,经济还是精神上,她都需要那个男人的爱来帮助他抵挡她崩溃的一切,这也许也是她为什么明知会伤害到别人的家庭和事业,违反自己的道德观,依然还会和他交往的原因,他们两个人是彼此需要的共同体,这种需要将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
对男主角来说,女孩的美貌和内心复杂、受过创伤的身世和内心,茫然错乱的气质正是他从自己身上看到的,他感觉到相同的特质,他理解,并希望自己可以拯救用尽自己全身力气去爱护她,就像他希望有人可以这样理解并爱自己一样去抚平内心深深的伤痕,女孩也需要并被动的接受他的爱护,可她并没有付出什么,她并不爱他,却被动接受他的爱,但这只是作为一种回报,她并不爱他,维系她俩关系的其实是相似的伤痛和抚平伤痛的爱的需要,男生单方面的爱。
男人深爱的女人放弃他们私奔的计划,重回已离婚男人的怀抱,在海边,男人流着泪,面对大海想要走进去的时候,看到口袋里掉落的女友送她的皮手套,他退后了几步,拾起手套,想到了女友送她手套时说天冷看到他一直都没戴手套,所以送给他,她当时看到他手腕处割伤的道道疤痕,说没关系,我爱你,我会包容你的一切,这没有什么,他随后拾起了扔到远处的戒指,重新回到家中热闹的派对,母亲回头看着他,母亲一直支持爱着自己的儿子,无论他做什么选择,只希望他快乐,男人坐到女友身边,从口袋里掏出方形的戒指盒,打开,一枚闪亮高雅的钻石戒指,女生幸福的笑了,男生眼角却流着泪,他刚刚经历了他人生中跌宕起伏的变化,企图和深爱的女人私奔,却被他深爱的人抛弃,并曾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女友爱的手套,让他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让他重新回到爱人的怀抱。
他终于成熟并学会了放弃疯狂追随,却不适合自己的,和爱自己、包容自己的人在一起,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看了《Two lovers》(中文翻译成了《两个情人》或者《劈腿情缘》),失望是多少有点的。
同样是有关讨论一颗心的归属问题,它既没有《Closing》(《偷心》)那样的浪漫而令人揪心,又不及《Matching point》(《赛末点》)那样的性感和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觉得很憋气。
简单点说,这个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在解除一次婚约的阴影中过着平庸的生活,此时周围人有意撮合他和一位乖乖女,黑发姑娘(电影海报下半边这位),但是男主人公其实并不来电(除了他男性荷尔蒙爆发的时段);同时,他迷恋上了新来的女房客,由Gwyneth扮演的金发姑娘(电影海报上另一位),金发姑娘具备典型的令人沉醉的流浪气质和眼神,以及通常这类姑娘的通病——与他人的情感纠葛。
这并没有影响男主人公深度地沉醉在对她的迷恋之中,在甜蜜之中的男主人公用所有积蓄给金发姑娘买了钻戒却被告知她还是选择了别人。
而男主人公在短暂的失望过后索性非常环保地将戒指送给了还算倾慕于他的黑发姑娘,黑发姑娘如获至宝两眼泪光闪闪,由此展开一段后果不堪设想的婚姻…我想一定是男主角Joaquin Phoenix在经典电影《角斗士》中那个心狠手辣的太子形象塑造得太成功了,以至于他一出场我就觉得他不是好人,而他出现种种懦弱的迹象的时候,我又不大相信,总觉得这哥们儿心里应该还憋着一股狠劲儿。
很不幸,他没有。
被心爱的女人抛弃之后,他一点也没有重新振奋自己生活他日再重新寻求真爱的劲头,反到不负责任地将对很多女人有巨大杀伤力的钻戒貌似真诚地送给了他不爱的那个黑发姑娘,估计心里想的是,“好歹还有一个备用的”。
电影在黑发姑娘的感动情愫气氛中就结束了,用膝盖也想得出来这二位婚后的生活不会多么幸福美满,而酿成这样后果的就是男主人公和黑发姑娘本人,赖不到金发姑娘。
虽然并不是每件例如情感之类的事情都可以套用“游戏精神”这样冰冷的字眼,但规则总是有的,当然世间也总是有概率不低的不幸事件。
总的来说,让我觉得很不快的是男主人公破坏了我以为的规则:1. 具备最基本的游戏精神。
推广到生活中即来到人世便该好好活着,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种种乐趣。
当然不好说人生有没有“通关”这一说,如果说人生中有一道道小小关卡,也许可以理解为诸如考试升学求职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经典”人生课程的完成。
只是活完最后一天,可能大家就真的都“玩完了”。
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关卡可以不同,不必都要搞定相似的迷局,但至少还应该尽力吧,也至少要本着在过程中销售乐趣的心态。
男主人公没什么大事,不缺胳膊断腿,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我实在不理解,怎么看也不属于“文艺青年”的范畴,又不像在装什么,总之,难受。
2. 对自己扮演的游戏人物要负责。
游戏软件是会储存玩家历史记录的,不要以为每次都重新玩过,或者索性不设定玩家姓名就没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很明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掩耳盗铃”这招只适用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
男主人公从一次取消婚约,跳入到偶遇的迷恋本来并不离谱,可他硬要把这样的迷恋纳入到他婚姻的游戏中,失分之后又转而借助戒指开始下一局婚约游戏,我很纳闷难道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么?
当然,作为经常在游戏过程中推到重来的处女座成员之一,我“对玩不好就重来”这一套的体会是“下一次也未必就能玩好”,好在这只是在游戏中。
我们喜欢推到重来的因素,不仅是“不接受失败、追求完美”这么冠冕堂皇,更多时候还蕴含着“明知还有一下次机会,这次表现不好也没关系”的放任心态,加之每次出局之后都没有对上一次失败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很难真正有所长进。
想想也是,除了人生之外,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玩家总是可以重头再来,如果真的有一款只能玩一次或者几次的游戏,大家都心里有数你能不能玩得转,就像心知肚明自己能不能活出个人样来一样。
3. 懂得“游戏只是游戏而已”这个终极原则。
谁也不必痴迷其中,了解这一点大概是不会出现那么多网瘾少年的,这也许才是游戏精神的高层次——拿得起,放得下。
玩的时候投入,不玩的时候就去你大爷吧,果真做不来的事情就不要强扭那个瓜了,死扛着就那么有意思么?
倒不如去寻找下其他游戏,或者干脆承认自己没有游戏细胞,这又有什么可丢人的?
反倒是男主人公这样将“需要身边有一个女人”这种游戏玩得如此之难看要好些,活着就没有其他乐趣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很舒畅的。
不过都是废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人生不是可以重来的游戏。
于是在开始之前生怕自己不认真,挫折之后又生怕自己太较真。
久而久之,一脸稚气的孩子们都被训练成久经沙场的玩家,每每彼此不期而遇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一颗平常心”的淡定眼神,而后转身迈步相忘于江湖。
三角情事,是讽刺也有同情。
绝望过后的Leonard还是悄然地回到家,这个孤注一掷的局外人再次及时获救。
当他拿出事先为另个女孩准备好的婚戒给眼前的她带上,我感觉到对世事的一种嘲讽和荒唐。
也许男人天生是惯于撒谎的动物,当他深情对你说"I LOVE YOU"时,你永远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唯一知晓秘密的母亲,意味深长的转然一眼。
人群中的Sandra只见欣慰,她便还并不知情。
戒指,求婚,一切于是顺理成章。
美中不足的只是眼泪。
或许很多人觉得sandra可悲,只是一个代替者,sandra 可悲吗,能得到自己爱的人,她一开始就知道他fuked-up,只想照顾他,她得到了,即使那滴泪水或许不是为她而落,我们有必要去挖掘对方心里的心思?
当看透了对方的心,是绝对的后悔!
女人的心思很敏感,况且leonard的举动就摆明他根本没放她在心上,sandra没感觉出来吗,她单纯的爱着这么一个人,在看着他,在亲吻的时候她是快乐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快乐,这比任何都重要。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尖锐而犀利的指出: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两个这样的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毡子,红的确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类似的红尘参悟在李碧华的《青蛇》里面依然有提到“每个男人,都希望他在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
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确实树顶青翠欲滴脆刮揦的嫩叶子。
到他得到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
男人有男人的风格,而女人也有女人的态度。
《两个情人》里的里奥就分别与两个女人纠缠,交错。
米歇尔随遇而安,如风荡漾;桑德拉美丽温柔,开朗和善。
她们一个温柔,一个奔放,温柔的疯狂的爱着里奥,而里奥却疯狂地爱着另一个;奔放的米歇尔是另一个已婚男人的情妇,她始终把里奥看做自己心灵寻求安宁的一隅,可以在这里哭泣;可里奥明明认识到了这一点,却还总是默默承受,当他的欲望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又会去找温柔的桑德拉。
在这一点上,之于桑德拉是不公的,因为他只得到了里奥的身体,没有溶于他的精神,而更可悲的是,她自己并不知道•••的确,在我看来,找一个温柔的爱自己的人一起生活,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但是里奥却始终想要找一个安置自己内心躁动一面的地方,谁让爱情已经上身,没有办法•••但也因为这一面是躁动的,它始终是不安分的,一旦这一面的依靠消失了,原本寡淡的痛苦即如潮水般蔓延。
米歇尔的最终未能赴约,使里奥不在鲁莽的接近爱情,他重新回到那个温柔的女孩身边,重新开始。
但请相信,他对米歇尔的爱从未消失,只是将他轻轻掩埋,毕竟,有些感情,人的一生只能用来观赏。
电影的结尾处,被米歇尔拒绝的里奥在海边失声痛哭,他把原本要送给米歇尔的戒指抛向大海,就在此刻,桑德拉送给他的手套掉了出来;这也许是在暗示什么:奔放不羁的终究要随潮水退去,为你带来温柔的,始终是爱着你并愿意问容呵护你的那一个。
王菲在《不留》里唱到: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宁愿什么也不留下。
的确,对于一个人来说,从精神到肉体难免会有不想统一的时候,但能认清自己该爱的,应该从属于的,才是关键的;毕竟,找一个长相思守的栖身之处,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是最真的。
早已将【两个情人】网罗进必看名单,理由很充分:此片之后,Joaquin不再接演电影,而是转投音乐事业。
于是,我非常安分地在电脑前坐了1小时40分钟,为的是不愿错过他在告别演出中的每一次流转。
幸运的是,Joaquin也当仁不让地将整部影片化成了精彩的个人秀,一个孩子气的大男人,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的摇摆、鲁莽、懦弱,於每秒24格的画面中,表露无遗。
故事老得像一尊文物,很讶异时至今日,还有人愿意甩钱拍这种电影。
三角关系似乎该有一副好莱坞式的惊悚面孔(如【致命诱惑】),或者是一副中国式的调侃脸蛋(如【手机】),而 在James Gray手中,却变得非同寻常的小巧细腻,低调怀旧的画面,甜而不腻的配乐,简约朴素的布景,在如今周遭一片浮躁喧哗的反衬下,显得分外古典。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才看完热热闹闹的《我们结婚吧》,骨子里的花痴劲儿才刚刚有点翻涌的症状,又接着看这部把现实赤裸裸的摔在你面前的骨干戏,确实让人清醒不少啊。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u/1167336560我并不知道这是杰昆的息影作,我只觉得他面熟,但想不起来他演过什么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对他荧幕形象的模糊性,所以在观看此片时完全被他那敏感,多情,颓废和痛苦的演技折服,他真正演绎出了一个“纯屌丝”的形象。
当纯屌丝爱上女神,童话的结局就是《101次求婚》里黄渤追到林志玲,屌丝完美逆袭,现实发生概率1%。
现实的结局就是《两个情人》里杰昆在女神失意时偷袭,满足积压已久,急不可耐的欲望一次,而后便被女神永远抛弃。
值得庆幸的是,纯屌丝还有一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于是,纯屌丝把原本买给女神的戒指转送给她,皆大欢喜,两全其美。
之所以说《两个情人》很有诚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基本不给我任何romantic幻想的空间,每一个情节设置都近乎骨干到极致。
首先,纯屌丝第一眼见到格温妮丝帕特洛就爱上她,我只想说,是个男人都会爱好不好?
如果国人无法理解,那么如果让林志玲,或者范冰冰,再或者舒淇当你的邻居,出现在你的面前,还那么愿意掏心掏肺的与你结交,你是男人你爱不爱?
你冲动不冲动?
能有机会你还不急不可耐的爬上她的床?
再次,当纯屌丝发现女神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人家的小三,受挫至极时又有其他女人投怀送抱,于是可以马上说出“我喜欢你”然后直奔主题XXOO解忧。
男人的心灵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心里爱不爱并不会影响身体做不做爱。
最后,纯屌丝会为了心中的女神不顾一切,从最开始就不会有好结果也不屈不饶,奋勇向前。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爱他疯狂的女人呢,一个良好的事业起点,他全部都不要,任性的要跟女神飞去LA,直到女神出尔反尔还要给他报销机票钱,他痛苦得当场落泪,跑到海边扔掉买给女神的戒指。
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戒指不便宜哟,纯屌丝也如此大气!?
直到后来他回到家中,选择摆在他面前的事业和女人,把那枚戒指转赠给现实中的女人,简直不能再接地气呢。
出场的时候,纯屌丝就是一个为了爱情几次自杀的人,却每次死到临头又喊救命。
他住在父母家中,为父亲的洗衣店打工送衣,他觉得生活就像死了一样。
他本身就是一个懦弱却又多情的人,像他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办法创造大事业的,而且他自己也不想。
他只需要像他父亲安排好的一切行走就会安稳,心中却让然有不甘心。
直到出现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个让他重新燃起生活激情的女人,虽然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也让他醒悟不少,现实和理想有时候只能选一个。
导演的险恶是选了两个不同类型的美女,让这个失意的男人迅速从绝望中逃脱出来,有没有觉得这个男人很贱?
!原谅我不得不这样说:在心仪的女人那里找不到爱,就跑回到另一个身边,尽管另一个女人是如此的通情达理,是如此的关爱他,了解他,会欣赏他,会“保护”他......他是全然不care 的,因为他喜欢追求那个根本不属于他的东西,因为他愿意为未知而努力,而心甘情愿放弃生活中的一切。
最可悲的是他最后的回归,真是让人想“唾弃”!
Leonard最后为Sandra戴上婚戒。
他甚至没有细问她是否愿意,就为那枚打算送给旧情人的戒指匆匆找到无名指来安放,就如他的爱情。
他对她向来是简单粗暴,毫无节制。
在被爽约后,急忙打电话给她,约她看电影;在被冷落后,便要与她接吻做爱;甚至在表白遭拒的下一分钟内就打电话约她一起午餐。
移情之快之自然,看得我心惊。
男人啊,你怎么可以弱到只会在另一个女人的深情里寻找慰籍?
一点爱和希望就可以让他们一直等,一个等来了抛妻弃子的恋人,一个等到看着恋人与别人双双离场。
如果Ronald能早一点决定带Michelle离开,如果Michelle没有再联系Leonard,那么结局也不会让人太唏嘘。
许多事情都已注定,但中间的那些小波折仍然可以让我们纠结得死去活来。
他们都有标记着伤疤的过去,都没有勇气开始新生活,却又无比想逃离现状,一样fucked-up,在感情里一样的放肆贪婪,毫无节制。
一样都是低能儿,Sandra才会对他说,“我想照顾你。
” 而他又对Michelle说,“我会照顾你。
”Michelle之所以同意和他一起到旧金山,并不是因为爱。
他狂热的对她说着“我爱你”,她也是淡淡的说“okay”,并挂断电话。
她答应和他一起走,是因为她需要有一个爱她的男人,安慰她,照顾她。
Leonard回到了家庭和Sandra身边,并不是因为他选择,而是因为他别无选择。
前面是汪洋大海,而回头是爱他的家人与女友。
他惧怕死亡,曾多次为未婚妻的离开自杀,但每次都下不了决心。
这一次,当被抛弃,他甚至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变个花样示爱,就匆匆拾起落水的手套与埋在沙里的戒指,回家索要温暖与拥抱。
不知情的Sandra问他怎么了,为什么流泪,他说,“我只是高兴而已。
” 之后两人相拥,镜头拉远,音乐剧渐止,响起的却依旧是Michelle爱的歌剧。
下一次,希望在他们的床边听到的是Sandra爱的音乐剧。
看之前对这部片子还是有点疑问,会不会是那种‘爱你爱到死去活来’的腻味片子呢?
虽然在导演James Gray不动声色,清醒而毫不花哨的执导之下要比想像得好,但这个疑问就是到了快结束时Coldplay夫人拒绝他,他痛苦地走向海滩的时候还是没有完全消失。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拣回扔掉的戒指,转而送给现实的可为人妻的另一个爱人的时候,我才觉得这真正是出彩的一笔。
因为这样从一个不现实的恋爱的童话变成了一个无奈的对现实的妥协,主人公所遭遇的特殊的经历 (自杀,任性疯狂的魅力女邻居,一见钟情等等)贬成了一个普通的也许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选择。
一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激情,而一个是平稳的生活。
设在一个犹太人家庭有他的道理,因为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有相似的地方,有个词语叫‘Jewish mother’就是泛指对子女有非常高的要求,要子女走他们安排的道路的家长。
不过这部片子里的母亲由依莎贝拉罗塞里尼不温不火的演绎,是非常理解开明的(曾经气度非凡的依莎贝拉罗塞里尼居然变成Joaquin Phoenix的妈到是让人吓一跳)。
当初被Joaquin Phonenix在walk the line里一身黑西装,斜挎吉他,Johnny Cash帅气的扮相迷倒,害得我急不待地跑到小店去买当期有他做centre fold的名利场,这部片里他则令人失望地脸色苍白,下巴微肥,居然看上去有点象我的小叔叔了!
平心而论,他演的是情场失意,精神受损,还和父母住一块的窝囊脚色,所以处处表现出的拘谨和awkward的感觉也是应当的。
哦顺便说一句,看的是dvd,觉得摄影和调色不错。
德国演员拉斯.艾丁格很细腻地演绎出尼古拉二世优柔寡断的内心性格,也通过与舞女的爱情这条发展主线,呈现出一个腼腆大男孩最终一步步成长为帝国统治者的轨迹,历史脉络和服装、道具还原也很有考究,只是一些贯穿影片的剧情令人难免一头雾水:玛蒂尔达过于频繁的玩弄感情;为了不知因为痴情还是肉欲使然而疯癫的低层军官;以及最后加冕仪式上女主莫名其妙的出现和沙皇莫名其妙的倒地幻想,思维跳跃性过大,观看时会产生一种繁琐和突兀的尴尬。
27其实我想看的是另一个电影,也叫玛蒂尔达,阴差阳错点开了这部电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不明白上校明明把她带走了为啥她还会出现。就是觉得服装好好看呦。并不完美的结局,并不了解俄国的历史,总感觉是在揭露什么现实。
还是要做slut 给自己多找点选择 不然没一个男人真的靠谱
感受分三步:一开始:场景服装画面好美!到中间:有点乱,这是什么狗血剧?女主太讨厌。最后:心理转变太突然,但是结尾拯救了这部片子,心疼跟着车喊着回家的小孩P. S. 结尾的重点是:在防范踩踏事件保障安全方面有多重要。
画面太美了以至于剧情稀烂也可以忍受,导演生涯能拍这么美的电影很美好了。
毛熊不缺型男美女,为什么两个主角都不是俄罗斯人?
服装场景很华丽
8/20
从玛蒂尔达的视角,一生还是波澜壮阔经历丰富,许多男人爱慕她,并且为她前仆后继。她的像至今也被挂在皇宫里,也算是成功。作为传记片,诚意满满,服化道很精美,演员也很敬业。对这段历史不了解,不清楚有没有美化或者丑化历史人物,所以在此不拿这个当做参考。
看得出来烧钱了,服化和场景顶配,马林斯基剧院哇~圣彼得堡夏宫哇~挥鞭甩哇~(转满32圈后王子就选我这个剧情很天鹅湖了),加冕仪式在克里姆林宫取景,rio大手笔,大银幕应该能收获些视听享受。奈何这“古偶”剧情…什么浪漫热气球,什么宫殿长廊你追我赶(是在拍霉霉love story的mv吗),什么送花送珠宝送华服送剧院,《叶卡捷琳娜大帝》同款霸道皇帝爱上我…们?不是戏说八卦情史不行拍,但拍得那么玫瑰色刻板印象emmm就挺浪费这个题材,这么大手笔和卡司(拉老师+奥导,邵宾纳顶梁柱捆绑销售),难怪东正保守派会抵制这部电影,太消费沙皇ip了昂。btw尼古拉二世带给俄罗斯贵族的第一部电影叫“帝国火车进站”真·迷影行为hhh…(讲真这个角色挺不适合拉老师的,边看边发出疑问,为啥要远赴毛国演个宫廷纯爱剧呢??
【BesTV】美艳、好胜、深谙男性心理又不受道德约束,16岁就开始利用男人上位,年轻时在一众男性权贵中游刃有余,最后虽没如愿当上皇后却依然收获另一颗无怨无悔的赤诚之心,得到一直耿耿于怀的“公主”头衔,甚至比沙皇夫妇更幸运地躲过政治灾难,长命百岁、颐享天年,以至于成为倍受后世影视剧青睐的传奇人物,不得不让人讶异世上竟然还有过如此受命运眷顾的存在。图片区有一张尼古拉二世和德国公主访问芭蕾舞团的照片,年轻的沙皇单纯斯文就像不谙世事的男学生,怎能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服装设计太美了,剧情实在过于糟烂,花了两个多小时来讲一个不知所谓的故事,顺带洗白下末代沙皇。不过玛蒂尔达真乃人生赢家,这边作别沙皇,转头和大公结婚,革命前还能逃去法国,谁看了不感叹一声命好。
瑪蒂爾達,人生贏家,失去未必是壞事,得到未必是好事!
乱七八糟的情节!但是画面很美很好看,女主颜值无敌,每一帧截图都像油画,宫廷奢靡豪华也是很养眼
来看艾丁格演尼二,惊现奥斯特玛雅打酱油……
在不拷问历史的前提下,俄宫廷的奢华和芭蕾的点缀,的确很美。可惜感情剧太纠结,又很套路,人物灵魂太肤于面上,没有感染力。
俄式东正教道德教化 只不过有点太唯心了 对革命和权力都充满老式说教
3⃣️3⃣️0⃣️♥️♥️
红玫瑰和白玫瑰 尼古拉二世只爱红的 因为这朵太强悍太不妥协了。
和粥在天津民宿裡看了一半,當時是十二月底,半夜一點半,我們踩著拖鞋裹著羽絨下樓拿麻小哈啤酒,看這位美得不可方物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