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不错 唯一想吐槽的是那个女主!!!
那个演可可的演员是怎么被挑上的啊 是被潜了么!!!
演的好烂啊!!!
这种演员被捧了也红不了!!!
演技太差劲,她一说话就惹人烦,大哥你挑她绝对是本片一大败笔!!!!
痛心啊!!!!!!
从昨天观影中途实在想离席到后来纠结到底要给几星,直到看到众多吐槽才觉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两颗星,不多也不少,一颗给爱国主义,一颗给成龙卖命的表演。
丢掉的三颗星之美女场景:影片最开始的长腿美女投钥匙和成龙的滑轮总让我觉得故事叙述不那么顺畅没有一气呵成,不如其他特工片各个步骤都那么有逻辑有条理并且紧凑令人拍手叫绝。
好吧,接下来耐心观影吧,直到出现了唐僧一般的女主角coco,我真的没有在她身上发现一点让我爱的地方。
为什么各种场合总有她的身影,还有她絮叨的爱国主义说教以及变幻莫测的心理情感。
法国美女的出现还好转移了我的吐槽,但是之后丛林的无厘头让我好想泪流满面撞shi在椅背上。
只剩下长腿美女了,帅气利落的打斗场面让我倍增好感,跟丈夫的感情问题使她哭花了眼妆顿时觉得长腿姐姐的温柔感性。
但是!
大团圆的结局来的那么突然对人物情感几乎没有任何铺垫让我再次无力吐槽。
丢掉的第二颗星:故事情节。
有故事情节吗?
或许有吧,追回丢失海外的国宝。
但是一会法国古堡偷文物,一会丛林冒险,又和海盗交锋,又地下实验室,又誓死保卫国宝,为了大团圆结局突然生了孩子,夫妻和好,是,是有线索串起来,但串起来不等于衔接起来,支离破碎的故事加上丛林大冒险那段很雷的故事,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高空作战后把龙首送给JK,影片已经不知所云。
丢掉的第三颗星:特技和3D为什么要在黑漆漆的电影院戴着沉重的3D眼镜,还要补团购的5元差价,唯一有点3D效果的就是实验室爆炸吧。
在古堡攀爬墙壁和各种高科技运用让我想到《碟中谍4》,但是各种广告的植入又让我再次吐槽。
丛林和大海那段的特技让我喷血吐槽,有的场景明明是在摄影棚拍的(比如少年PI),但是让我以为是真实场景,有的动作明明是吊威亚的(比如泰囧)但是我就认为是真打实斗,但是在丛林里我明明看到了女猪coco被掉下来很威压的感觉,还有一堆人坐着木头逃离丛林那段惨不忍睹的特效画面,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鸡皮疙瘩暴起的《我愿意》蹦极画面。
最后我始终不知道JK团队里的两个帅哥是权相宇和廖凡,我也是不经意发现了酱油陈柏霖,以及最后很无奈的彩蛋舒淇和吴彦祖。
于是我回想起前些天看《泰囧》,范冰冰的出场让我惊喜了好久以至于再次走进电影院重温一遍,但是此片我不愿再去回忆,回忆即是噩梦,尤其是龙女郎那唐僧般的絮絮叨叨和古怪的脾气。
好莱坞式杂耍电影——《十二生肖》即评文/悍客罗《十二生肖》这种电影,放在贺岁档正是生逢其时,成龙的动作招牌加上合家欢式笑料,观众群不可谓不广;但放在2012年的贺岁档,又是其不幸,因为另一部以笑惊人的喜剧片《泰囧》不但屡破票房记录,而且口碑出奇的好。
相比之下,《十二生肖》在票房上还能分一瓢羹,但在口碑上,则实在乏善可陈了。
玩杂耍的成龙如观众预料的那样,《十二生肖》最大的卖点,依然是老而不衰的成龙大哥。
成龙以近60高龄,身先士卒事事亲力亲为,动作场面从头打到尾,不可谓不搏命。
虽然片尾花絮中的幕后煽情替大哥博取了一些同情分,但实事求是地说,《十二生肖》依然是一部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杂耍电影,那些属于录像厅年代的剧情设计,动作风格,即使到好莱坞流水线上镀过金,也依然不改成龙电影的“录像厅气质”。
鸡肋的女主角更让人失望的是,除了大哥成龙的打斗依然走杂耍路线之外,女主角也无味到令人毫无兴趣。
新人担纲的女主角,一出场就开始背诵主旋律台词,对法国侵略者的怒斥充满了初中教科书的论调——注意,她不是在恶搞,是很严肃的在讨论历史,而且以一种小女生吵架的架势去抢文物。
好吧,编剧可能也没办法,既要贴合主旋律,又要体现娱乐性,还想让女主角高大全起来,为后面启迪成龙一伙“盗贼”改邪归正作铺垫——难啊!
而且,影片最后一个段落里,女主角跪求成龙去救自己弟弟的表演,简直是春晚小品+北影面试的水准,如果换个稍微有灵魂的演员,完全可能创造出一段足以煽动观众泪点的经典桥段——可惜呀!
90年代的笑料作为一个喜剧片,《十二生肖》最让人遗憾的是,笑料都是“古时候”来的。
“飞弹打出去,熏黑旁边的人,一个黑脸白牙的囧脸傻笑着…”这个镜头,在港片中至少出现过几十种版本;一群弱智匪徒,被阴差阳错地各种戏弄,从《小鬼当家》之后就已经被演绎得烂大街了;至于成龙斗狗,成龙偷画,成龙嬉皮笑脸,成龙弄巧成拙,成龙打了别人一拳手疼得不行…抱歉,这些我们早就看够了。
总的来说,《十二生肖》就是一部用好莱坞模式包装之后的成龙电影,而且是成龙早期迷恋杂耍时的那种——虽然对德高望重的成龙大哥充满尊敬,但对电影,我们还是要实话实说就事论事:希望大哥好好休息,注意保重身体!
已刊于《深圳都市报》2012-12-27转载请注明作者。
http://dtzbd.sznews.com/html/2012-12/27/content_2331434.htm
50岁的阿汤哥都有在迪拜塔的那一段玩命演出。
60岁的成龙凭什么不能玩命。
其实60岁根本不是打不动的理由,只是想不想打而已。
最近几年,成龙大哥的身影更多的是出现现在一些社会新闻、公益活动上面。
对于电影,成龙似乎有点不思进取。
《功夫梦》、《功夫之王》,《大兵小将》更多的是玩票性质,我们很难在里边找寻到那些令人血脉喷张的成龙标签式元素。
因为自打小时候开始,我们认为的成龙电影就该是:成龙无所不能,一个打十个,拳拳到肉的近身格斗、翻墙头就像过家家容易,犀利的眼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地反击、还有挑战生命极限的动作重头戏。
这一切都是严肃的成龙电影所必须具备的元素。
自《新警察故事》之后,这一切没有再出现过。
华语影坛为什么只有一个成龙?
如今的电影人,不管是不是动作演员还是其他演员,有谁,能传达如此滂湃的正能量,还有谁,能给人积极健康的正面形象。
除了成龙。
80后都是看着成龙打坏人成长起来的,我们只会记得和怀念成龙的拳头。
不会去怀念在天上飘来飘去的李连杰。
《十二生肖》的预告片,最惊喜的是那组极速轮滑的预告。
成龙这次又要玩命了。
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这组重头戏估计到时候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叫好。
动作设计不单单是动作而已,他有本身的电影语言在里边,所谓玩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要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不可想象,超出人类极限,而又实实在在的做到了。
让你心服口服。
成龙电影,重出江湖。
末日前的最后一天,杭州的天气糟糕到让人想屎,看完《十二生肖》之后,我决定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要完成吐槽的心愿,再kill myself然而真要到下笔的时候,我发现《十二生肖》槽点之多,令人写了后面忘了前面,实在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罢了,就从影片结束说起吧——原本说好的成龙观众见面会,竟然在主持人尴尬的道歉中开始,“由于发行方混乱的安排,导致大哥还堵在路上不能按时达到”,一片唏嘘中,我欣然接受这个解释,没关系,谁让这部电影比大哥的行程安排还要混乱呢《十二生肖》成龙本质上是想拍成一部带有强烈成式幽默风格的功夫冒险电影。
然而可能是汤姆克鲁斯《碟中谍4》给成龙留下了的印象过于强烈,以至于《十二生肖》在表现层面上变成了力拼《碟4》的科技成果展,比如说3d打印vs立体人脸雕刻,全息扫描手套vs攀岩手套,成龙就像机器猫一样,时不时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小发明,致敬之情溢于言表。
只不过相对于《碟4》,每一样产品都带着三星的硕大logo特写,广告植入之明显,让电影高下立判,有了一股浓浓的山寨铜臭味。
全剧真正能够拿出来说事的,只有开头的天门山轮滑追逐戏以及结尾的“飞龙在天”空中特技表演。
其余的将近100分钟的剧情,在莫名其妙的爱国主义情怀中显得支离破碎,并且充满了荒诞感。
我不能理解一个可以在法国留学(或者工作,who care)的现代知识女性,怎么就突然在古堡里化身为爱国主题站的讲解员,balaba……你说的那些话小学生都不要听好不好,竟然还“设计”了桥段,在中英法三种语言之间轮流“强奸”观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不能理解一个他妈的一百多年(或者二百多年,who care)都没人发现的岛屿,怎么就像舞台剧一样,呼啦一下挤满了寻宝的人、追债的人和所谓的国际海盗。
拜托,追债的你赤手空拳,你连中国城管都不如啊。
还有那个集各国语言精英的海盗,你们不是来打劫的啊,你们是马戏团科班出身的吧?
好在成龙没有要求权相宇说韩语,中日英法泰西语的出现,彻底凌乱了我的听觉。
这种拼盘式、毫不过脑就来咯吱观众的行为,就是企图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
不幸的是,由于《泰囧》的存在,《十二生肖》中的这些抖出来的笑料包袱变得和切糕一样沉重,被马蜂叮成西游记金角大王一样的海盗也无法让我改变这一观点,反而让我觉得电影已经脱缰到远离现实的童话世界。
不得不承认,人比人气死,货比货要扔,《泰囧》中范冰冰的出场让《泰囧》完美画龙点睛收尾,而在《十二生肖》中最后露脸的舒淇和吴彦祖最多让我“呵呵”,对于剧情毫无推动和呼应的明星,其唯一存在的价值难道就是在证明大哥在业界的号召力吗?
客观的评价,《十二生肖》中成龙的表现可圈可点,无数个向曾经的自己致敬的动作设计,让80后的我们大呼过瘾,仅就大哥一人来说,完全可以给出4星以上的赞誉。
但是应该被拖出去枪毙的编剧,让本片的剧情呈现出严重智商不足的倾向。
成龙其实应该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砍掉多余的角色设定和价值弘扬让这部电影成为自己独家表演秀。
因为我相信,弘扬宗旨一定是通过电影语言传达出来的,如果通过生硬的对白嫁接,动作电影就会在一秒钟变成宣讲机器。
毕竟,谁都不想看到蜘蛛侠披着星条旗爬摩天大楼。
大哥,不要把自己变成董存瑞,就做自己的成龙不是蛮好--为了不拉低智商,管你水军千万,没功夫和你们扯淡。
他是神啊,不能说半点不好啊。
拿年纪做神盾啊这饭菜,不考虑口味,还是好吃的你们骂娘半天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不?
蔺相如说廉颇,你人是不错,就是拉的屎臭然后出门就被围殴啊那我承认这坨是香的,我给这坨五星,可以了吧--2013年了,《十二生肖》也快下映了。
最后说一些话吧。
也不知道哪些满嘴脏话的喷子能不能看进去,因为讲道理和逻辑的,就不会是喷子了。
这部电影中作为演员的成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这部电影中作为编剧、导演的成龙,是迷失方向的。
而这部电影,对于爱屋及乌的人来说是好看的。
但对于真正希望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好的观影者来说是不合格。
很可惜,对于豆瓣影评来说,永远是给予一部电影评价而非对大哥颁发终身成就奖。
所以,这部电影依旧是两星左右的水平。
十年前就确凿是一棵老树了,所以十年不开花也没人能说什么,只不过偶尔说说昏话、在大会堂前唱歌、抑或是在献礼片里出现时,大家就以为佢真的是老糊涂了,或者有的后生干脆就认定佢一世都是这么糊涂的。
终于还是搞了一搞,并且不像洛奇那样,呼朋引伴打明星赛,而是以十几年前的方式,以《飞鹰》、《白金龙》和《我是谁》的方式,摆弄一些新鲜玩意、追车、爬高上低,再往下摔。
丛林的群戏有些《飞鹰》的模样,大抵还是傻了些,女主木讷的很,又有一个革命党式的身份设定,所以烦人得紧,倒不如那个跆拳道冠军来的干练,配角个个死样活气,活像小学生。
但后半段杰基老师一个人的时候,就越发的像成龙电影了,只工厂的一段就确凿是十年最好的一次,沙发上的只抽,影棚的杂耍,以及那一记大约只有子弹才有兴趣玩一把的、格雷西式的飞身绞摔,老狗还玩新花样,大抵真的是最后一次了吧。
可惜光哥已经好久没当过下靶了。
最后,我恨3D这种多数时候只是破坏视觉流畅程度的玩意儿,而地球上最不需要这种东西的,就是成龙电影。
我看电影有个坏习惯,看电影之前肯定会浏览一下豆瓣的评分和短评,以至于把自己的观影心态拉倒一个合适的位置。
大家的评论貌似也就一般般,特别是形容说教严重,情结散乱。
看过之后发现超出自己预期太多太多,是一部诚意十足的电影。
对成龙拍的电影其实完全没有太多概念,影响最深的就是被电视台放烂掉的《新警察故事》和爱多DVD放过无数遍《我是谁》镜头的广告,当然还有成龙本身那个大鼻子发生的八卦异事。
这部片子笑料个人觉得比《泰囧》多得多,从头笑到尾,也许不爽的人会觉得CL的功夫喜剧都是一个模式套出来的,对于所谓的“说教”或者“献礼”,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观点喷出来评价,是不是只要针对是GD下的cn,只要是宣扬爱国主义,表达出爱国思想,这部电影一定是肤浅的,苍白的?
我发现这是现在大多数人看国产片中爱国主义表现都会出现的毛病。
看过最恐怖的恐怖片,必然调侃《建国大业》《1942》出来被喷fxg怎么没种拍60年代的3年自然灾害所以这部片子那些所谓爱国主义的台词,被戴上说教的帽子,CL被打上谄媚的标志。
它真的有绑架了你的爱国主义么?
愤青不是这么表现的从开头轮滑公路赛到最后飞龙在天坠落火山,确实闪现过那些太刻意的镜头,但是一个60岁老人表演到这样,确实让人钦佩,特技不山寨,没有所谓比不上阿汤哥的dzd,不一定外国的月亮非是特别圆。
八卦一下影片的广告植入,全程最暴露的无非就是佳能的EOS了,结束时候力宏唱歌也让泥坑露了一把,佳能在镜头表演,尼康演唱片尾曲,一个有着日本企业赞助的电影拍出了爱国主义,这不是一种牛逼的伟大么?
总比LC的NjNj的意淫式的呻吟好吧剩下最深感觉的就是3D打印机的应用和华为的植入了陈柏霖,李宗盛 舒淇,吴彦祖和林凤娇的龙套真的让人开心最激动是大长腿的劈叉!!!!
我爱大长腿!!!!!
如果给电影的前三分之二打分我只能说龙叔你挂科了。
无聊故作有趣的台词,处处硬伤的表演,极不自然的表情到动作,不负责任的剧情展开。
唯一亮点似乎是哆啦A梦般层出不穷的小道具?
看得出龙叔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下了各种功夫,明显除了龙叔自己,参演的全是二B青年。
但是龙叔你没发现自己和他们气场明显不搭么。。。
从开场公路飚立体轮滑(原谅我造的这个词)到丛林混战。
主线几乎就是龙叔各种摸爬滚打跑的面红耳赤然后小年轻们闲坐一边卖萌斗嘴秀“默契”。
好吧女主角我就不吐槽你几近面瘫的参演了。
欢乐笑闹青春洋溢从来都不是你的菜好吧龙叔。
听说丛林戏拍了接近六个亿,我只想问做特技的是买买提大叔么这么坑钱?
当然龙叔的群众演员从来喜感且给力,岛国人民与非洲兄弟们混搭的海盗团体善良又温柔大大帮助促进了国际间友谊。
注意看来几乎连片中大反派也慈眉善目,我说龙叔走私造假是不是被你当成过家家了。
顺带提下跟随龙叔偷盗小组的法国姑娘你智商真心拙计。。。
呃我不是给的推荐么,跑题了跑题了。。。
嗯,必须说回到室内的龙叔找回感觉了(外面风大您腿脚不好吧)。
进入地下实验室兼造假作坊的戏总算找回了些龙叔一贯的硬派武打。
熟悉的各种不规矩爬楼梯,撒泼式乱飞杂物完了抄根顺手物件1V5,夹手夹脚表情鬼畜尘土满面爬起来接着充胖子。
不得不说龙叔的武戏设计从来是最实在最实用的,威亚拉三丈的孩子们总能闪着腰,龙叔躲你一记左勾拳剪刀脚把你放倒才最干净利落。
另外得说表情帝龙叔完胜表情抽搐某戏霸子丹。
至于感情戏,好吧我们就不细了说了。
很多同学指出电影全篇洋溢爱国主义情怀非常适合为党献礼。
片中仅出现一眼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背影伟岸。
但是,在我看来,被龙叔称为最后一部亲临前线的成龙电影,故事里点滴流露的却是自传式的告别。
故事讲述一个业务娴熟的文物贼因为利益盗取铜首机缘巧合接触了种种爱国人士经历几番患难最终放弃小我为保护国家文物几近舍命的故事。
对比剧中的文物贼JC,当年出道伊始的龙叔也的确曾把名气钱财看的颇重。
到成长为世界巨星的今天,路上也曾几多波折。
剧中几乎三对(这就是全部了。。。
)情侣间的纠葛都是因为无法平衡工作家庭,每人背后其实都是龙叔自己的影子。
回看龙婶林凤娇数十年甘愿牺牲名节退位幕后为龙叔陪衬,这样的剧情安排也能算是龙叔对内人的道歉信兼小情书了吧。
要我说龙叔电影最煽情的从来都是片尾花絮,看着戏外真实的龙叔卖萌搞笑受伤落泪,总能禁不住鼻酸。
花絮结束后背景音是龙叔的独白,满是铿锵却再也掩饰不了龙叔的垂垂老去。
独白里龙叔提到自己满身的伤疤,老兵炫耀自己军功章一般,却又有点滴哀伤与落寞。
独白结尾感谢大家,龙叔一贯的谦逊感恩,听着听着终于眼泪不争气的开始往下落。
很多人看完十二生肖大呼上当,我无力与你们反驳。
电影的艺术水准到底多高,本人也只是外行。
1994年龙叔的《红番区》享誉国际的时候正好我出生。
我只能说映像中的这位叔辈是最正派最认真的电影演员,没有之一。
给评四星是对全盛时期的龙叔的尊重,毕竟曾经沧海过。
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写给自己看。
身为一个国际盗团的首领,就算他的手下也应该是独当一面的格斗高手,但是成龙还是投机取巧的花式打法,这难道符合剧中的人物身份么?如果他还是警察故事里的普通警察或者其他电影里的普通人,那花式打法体现的是他的聪明和灵活,但是在这样的人物身上却不采用酷酷的大哥级打法,却采用街头小流氓式的花式打法,明显是一个败笔。
当然花式打法本来就是成龙的招牌动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说成龙根本不适合拍这样题材的电影,在选材上是败笔。
这是一篇比较感性的随笔,没有什么逻辑的随笔而已。
因为对我来说这不止是一部电影!
是那个当初在电视机前锁定电影频道,把你的电影看过一遍又一遍还会重新看一遍的无限回味,是那个看你《醉拳》17分钟无间断打戏的追忆!
大哥一次又一次的说:“这次真的是我的最后一部动作电影!
”,一部部的电影却一年接着一部,但是我希望这次的“这真的是我的最后一部动作电影”和之前的那些一样只是个噱头。
大哥!
我不想你走!
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觉得是神作了!
我想说的神作的意思,并不是说这部作品的,剪辑,特效,演员演技等等多么的出彩,而是感慨这种电影创作的热情!
一个又一个的彩蛋,到最后大哥的媳妇的出现。
我想,大哥是不是真的要走了,要抛弃我们这些看着你电影长大的孩子,回归家庭。
大哥为了电影放弃了很多,但是,大哥!
我不想你走!
讨论这部电影之前先说说这么一个细节吧之前在好多部电影都遇到过,就是关于影片最后的谢幕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观众离席的时间,有时真的挺为自己感觉到悲哀的,为什么宁可花两个小时看完一部电影,也不肯多花五分钟的时间观看完辛辛苦苦的工作人员呢?
最近看过的几部电影《无敌破坏王》《人再囧途》等等都变得聪明了,在放字幕的时候会秀特效以及花絮,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会为了看逗乐的片尾而再坐下5分钟的时间。
平时往往我也会跟着看完的,结果最后字幕竟然变成英文,当随着人流来到门口,成龙大哥的声音再次出现,我就知道我又错过了一次彩蛋!
想哭的心都有了,错过了什么!
一定要买一张蓝光碟纪念一下!
其实,对于我来说,大哥的形象并不一定是高大的,光明的。
有时候我也在想,他只是一个卖命的疯子,据说每部电影和他合作过的女影星都和他有绯闻,明明是美国的国籍,却又在卖中国人的情怀。
总是用“最后一部”来做噱头但是却一次又一次的来了“最后一部”。
但是,像大哥说的“每一个镜头都有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镜头”,影片里看起来流畅的动作,是一遍又一遍的拍摄才完成的,其中不少次受到伤害,这是其他好莱坞巨星不会干的事情。
看似诙谐的成龙式的功夫,也是武指们多少时间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明明很想吐槽,所谓的3D特效,在影片里根本就没有看到就连字幕的3D都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就连韩国的那部猩猩棒球手的电影的特效都比这部强。
但是我想,成龙是实打实的中国港产功夫片出身,他哪里懂什么3D不3D的,有时候我觉得大哥就像是个小孩子,善待别人,只要他觉得高兴。
应该是他觉得特效观众爱看!
要让观众看到最好的,于是投钱做一堆特效,但是特效公司完成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样才对。
明明很想吐槽,所谓的爱国宣言,在影片里,那个女主演一次又一次的说着那些爱国宣言,大哥不说,最后却以命相搏,做了爱国的事情。
不知道大哥是什么时候转到美国籍的,想必那时他也年少轻狂。
也不知大哥的爱国宣言是包装自己的形象,还是心中有一股爱国气想要宣泄。
有时对于水军我真的是无话可说,没有完美的作品,没有完美的人,无论是谁都可能有缺点。
爱国,骂他作秀!
不爱国,骂他都不解释!
但是每一个爱国的表现最后都被骂个狗血淋头!
这样还有人敢拍电影讲自己爱国么?
难道自己用毕生积蓄,投资一部电影,免费给大家看就是爱国了么?
国是大家来爱的!
说得出爱国,就应该予以支持,无论以什么形式!
可能有点儿偏激,但是大哥是好样的!
有人说《飞鹰计划》比这部电影好太多了!
的确,那时的大哥还年轻,大哥只是别人电影里的工具,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别人的电影里。
那时的他没得选择。
那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一个小偷的故事,而这部大哥自己的电影则是把小偷变成了英雄。
明明很想吐槽,所谓的友情客串以及主演,在影片中,除了大哥以外,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很鲜明,每个角色也都是大腕儿,权相宇,廖凡,姚星彤等等,这几个人都是新人,相反,其他过来客串的都是大哥以前的伙伴,成家班的,《大兵小将》里合作过的,《神话》的《新警察故事》的,《宝贝计划》的,等等等等。
一一数下去,怕是能列举一个小时。
纷纷都来给大哥捧场了。
难道有谁会无聊到极致的请众多明星来客串就为了多挣一点儿票房么?
大哥想的是:“我老了,他们没老,看到他们,观众就会开心,看我的电影最要紧的就是开心!
”不然,为什么在电影里,舒淇,吴彦祖的出现都会伴随着尖叫呢!
说说女主演,其实我也看不上女主演,演技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那么几个镜头,乍看就是张曼玉,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用这个演员了。
张曼玉可能演不了《警察故事》里和陈家驹对着干的女朋友了,但是这里的可可可以,她只是张曼玉的一个符号,一个成龙大哥的执念。
明明很想吐槽,所谓的动作戏,在影片里,大哥的动作戏份很少,而且特效用得也很多。
但是大哥的年纪已经可以当爷爷了,一个老头子连打带跳还卖个萌,这还不够么?
想想自己父亲五六十岁的时候,摔一跤都会骨折,对大哥要求那么高不会太残忍了么?
非要实打实么?
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大哥回来了,跑酷的难度降低了,但是杂耍式的打斗依旧犀利,沙发的那场戏,相机架的那场戏,凡是能拿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大哥的道具。
这就是大哥的功夫。
大家不是拍文戏,大哥可不是周润发,周润发一出场,秀一秀气场,秀一秀帅气,秀一秀演技(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就可以火到好莱坞。
但是大哥的戏都是玩儿命出来了,看过成家班的一些介绍,早期的动作片都是不用替身的亲自出马啊!
一个失误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人了。
记得《红番区》的飞跃楼顶,记得《警察故事》的跳楼,记得《A计划》的旗杆……记不得的就更多了,哪怕忘掉电影,也忘不掉那些卖命。
有人说,最后的戏在特效室里完成的而已,哪怕是在特效室,被鼓风机那么吹起来也不是好受的,而且这是动作戏!
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来!
因为动作的失误会比语言更难!
看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并不是故事的本身,因为就像冯小刚卧薪尝胆的《1942》一样。
中国人需要爱国,而不是嘴上的说说,网上一个个口口声声爱国的人,不知夜里又在翻看哪个岛国爱情动作片呢这时爱国的情怀怕是已经被羞耻心给放却掉了吧,呵呵。
当最后的大嫂出现在电影的时候,我出乎意料的不感动,但是静静的沉思,发现眼睛已经湿润了。
当年的大嫂也是如日中天,但是为了大哥,息影后相夫教子,做大哥背后的女人。
大哥和某某明星的绯闻也会传到大嫂的耳朵里,相信大嫂也不是傻子,这还能不吃醋么?
最后反而选择的是为了大哥而忍耐。
多少年大哥依旧活跃在舞台之上,连房祖名都已经30而立了,大哥还在。
当大哥和大嫂对视的时候,我相信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
这种感情是不需要演的。
大哥欠大嫂的真的太多了,是时候偿还了。
如果大哥真的不演电影,我想,现在确实真的是时候了,大哥选择了完美的谢幕。
真的不希望大哥离开,现在中国的打星都已经没了,充斥着特效,充斥着偶像派。
某些还在炫耀自己打架真功夫效果好。
像大哥这种误伤别人后还要道歉的“大牌”也是少之又少了。
不希望再过几年,大家看片子都是看好莱坞“做”出来的动作,调出来的动作,拍手称赞。
而希望每年能再看上一部真真切切的,为了一个镜头NG无数遍,打上一天的场面。
大哥,继续拍动作片吧!
继续拍“最后一部动作片”吧!
无论是几次的最后一部,我都会去看的!
成龙的动作片都挺好看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拍得挺好看的,不错
成龙在《神话》之后最烂动作片,无聊无趣,笑点陈腐,剧本相当差劲,而且还是无耻的伪3D,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
一个舔菊花的片子……
重回成龙标准模式,十二生肖算上乘
超出预期 挺好看的
小时候的偶像,现在还是去当人大代表吧
廖凡太是我的菜了…就勒
这部影片值得称道之处:1.鲜少涉及的题材,促使国人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2.久违的成龙式动作+耍宝,虽然新意欠奉,但放在贺岁档,应时应景。三星半
怎么有7分的……剧情实在太弱,就是搞笑的时候还不错
典型的成龙合家欢式电影,动作设计依旧是招牌菜。但情节设计太过浮夸和想当然,后半段人物的转变全无,文戏太弱,插科打诨的喜剧表演优秀。这五分给成龙最后一次高难度的搏命演出。
其实没你们说的那么难看,除了结局太让人无法理解和姚星彤演技太烂之外。
不过不失3788张蓝心的大长腿,轮滑衣,3D打印.各种一帆风顺的计划,权相宇身手似成龙,那段船边小打明显是成龙的套路.富有,倒霉,又没有什么背景的因为奇怪的富翁.
还是蛮欢乐的,多了点说教,权相宇和廖凡就是打酱油的,新人表现不错,像年轻的张曼玉
还是飞鹰计划3这个名字比较贴切,片头山道轮滑和片尾空中飞人两段戏很经典,可惜爱国主义教育略显生硬,其他配角毫无亮点。总体来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龙式电影,对我来说这样就够了
三观正得让人不敢直视...看成龙卖力动作戏是真心替他累,可惜故事太无聊了,一点都不吸引人,勉强看完
贺岁档几部比较值得看的影片之一,成龙的一贯风格,加了很多幽默的元素。感觉编剧是用了心的~ 值得看值得看~ BTW.:这种片子看2D就好了。
还可以,蛮好看的。姚星彤虽然是整容的,整的还是很不错额
挺热闹
卖力地爱国
无脑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