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人死去。
两个男人痛哭,那是他们的最爱。
但他们却疯狂的发出笑声抑或是哭声。
一分钟前还试图杀死对方。
现在却相视狂笑抑或是痛哭。
彼此深深共鸣。
深深悲哀。
直到此刻,他们才宣泄完他们的悲哀。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痛哭,却没有一滴眼泪的片子。
他们为何要哭?
影片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后的佛郎哥时代。
内战的伤疤始终没有愈合。
太大的悲剧,被强制熄声。
父亲对悲伤小丑说:你见证了这么多死亡,你将永远笑不出来了。
经过那么多悲剧,怎么能笑出来呢。
他们想哭。
那该怎么办。
他们是小丑。
小丑是禁止哭的。
小丑要让观众笑。
只有报复,父亲说只有报复才能让你开心。
你开心了才能逗乐观众。
就在这种荒谬的方式中建立起人和人的关系。
S/M是集权统治下的唯一抒情。
但是哭呢,无法躲避的哭呢。
有一天报复变得更加疯狂,即将摧毁统治时。
悲伤小丑走过街道看见恐怖分子正在刺杀总统。
快乐小丑露出丑陋的面孔,他发现无法让人笑了。
哭泣到了无法掩盖的时候。
哭泣没有合理的出口。
只能以暴力的形式流淌。
cute元素我就不说了,悲伤小丑的造型太精彩了。
马戏团。
十字架。
非常喜欢。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
导演为何说,这是部有他个人密码的影片。
和导演一样,我一直幻想自己能打扮成小丑上台表演,怀着深深的悲哀,逗乐他人。
小丑是被禁止哭的,只能笑。
所以为了缺席的哭。
我们尽情表演。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整部影片中,没有一个镜头是关于悲喜两个小丑,在一起演习的镜头,结果到了最后一幕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就是现实中的两个小丑。
1.小丑都有那么一点,病态,欢喜小丑是虐人成性,悲观小丑,是太过极端,电影一直在纠结于,悲观小丑的爱使自私的,还是无私的。
结果证明了,悲观小丑就是悲剧的,因为,他根本不爱眼前这个人,他爱的只是他自己。
2.关于爱,悲观小丑是一个复杂的人,先开始,不坏,很纯洁的一个小正太,不识抬举的不会笑,有同情心,正义感,以及那么一点的忧郁,就好像青年时期的不成熟的小青年一样,面对爱的人,支支吾吾的腼腆正太一样。
恰巧是为了爱的人,做出了很多极端的举动,首先是差一点杀死了欢喜小丑,为后面的矛盾做铺垫。
然后,由于悲观的身世,加上少年时的那个宿敌将领,使得悲观小丑在一瞬间发生了改变,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欢喜小丑了,正如他父亲说得那样,只要能够复仇,自然能变成欢喜小丑,这也说明,我们的悲观小丑早已有了这样的理想,他说不定在感谢这周遭的一切。
但是,当他得知女主不爱他的时候,爱欢喜小丑时,他似乎更加坚定了当欢喜小丑的信念。
或许是宿命吧,故事的最后,注定了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悲剧,也注定了这个不可能做欢喜小丑的悲剧小丑。
3.为什么想成为别人呢,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要改变自己呢,改给谁看呢?
4.经典台词:爸,我不想做悲观小丑,受人欺负。
但是,你的悲剧人生是不可能逗孩子们笑得不过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复仇,把你心中的仇恨全部发泄去5、最棒的镜头:最后一幕,欢喜小丑一副笑脸,悲观小丑哭死的样子6.当然这里面有着反战的大背景,就如同电视媒体里面全部放着的是犯罪暴力一样,这一切也塑造了人性的麻木与凄凉,当然,马戏团里面的同伴们,还是各个都很喜感和人性的。
就好像最后那个摩托飞车的笨蛋,和为了帮助同伴被捕的同伴。
7.很苦的一部电影。
8.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让大卫林奇,诺兰拍可能会更好,因为本子真的很不错。
而且很容易拍得很深刻。
9.从蝙蝠侠之后就开始喜欢上荧幕中小丑的角色了。
笑声、小丑、战争、孩子,不调和的元素,在一开篇,就迫不及待的亮相。
片头节奏感的映像,已经开始毫不客气的彰显着残酷美了。
悲伤的小丑永远哭泣滑稽的小丑也不过是长久的苦笑哭与笑,不过是从一个极端扭曲到另一个极端,乐极生悲,喜极而泣的相互纠结。
悲伤,在浓的化不开的时候,变成了刻骨的仇恨,而这,是复仇的前奏!
爱情,在痴迷的时候,变成了占有欲,而那,是疯狂的开始!
死亡,在冲动的时候,变成了一种玩笑,而最终,却成了一个笑话!
瞠目结舌的狰狞面具下面,是一张早已悲伤得面目全非的脸。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有撕裂感心痛的电影。
西班牙人对残酷的理解总是这么的妖艳。
看了Álex de la iglesia的la chispa de la vida.而后慕名而来看看balada triste de la trompeta..译名伤心小号曲。
在我看来应该翻译成“恐怖小小号曲”才对!
大晚上的一个人看恐怖片,好些镜头“心血少吾吓得”感觉今晚会做噩梦...电影后面强势植入Carrero Blanco遇刺的桥段,有惊无喜。
血腥片段太多了(好些我直接挡住屏幕,不忍直视),同样是讲西班牙内战让人泯灭人性的电影的有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只能说,Álex de la iglesia的这部比较荤,血腥味重得很。
如果 导演希望从这部电影里让观众感受到西班牙内战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还有那种战后仍挥之不去的心理恐怖,在我身上是奏效了的。
两个“为爱痴狂”的小丑他们的疯狂行径,还有女主角的“受虐”心理都让人不寒而栗(严重怀疑女主患有“stockholm syndrome”)。
尤其是triste payaso,看上去弱弱憨憨的胖子,其实从小就看得出,他要么不发威,一发威就不是“人咁本”。
从小便在仇恨以及黑暗中长大的他,在父亲的叮嘱之下,注定一辈子只能当“triste payaso”。
要么小丑,要么杀人犯,两个小丑都是心理畸形到极致的人。
这里只提及了胖子小丑的过去,但是高个小丑的过去却只字未提,但是单从他的各种粗暴行径,相比他的童年也不会比胖子小丑好过多少,甚至还更悲催呢。
每个变态的小丑都有一个不堪回首不忍细述的过去,尤其是那一段过去还是以整个国家四分五裂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为背景,人性是个奢侈品。
整个电影色调灰黑灰黑,最最抢眼的就是小丑的白白花花的脸还有女主那一抹红色布条,还有四处溅的鲜血,这样的视觉冲突真的很有恐怖片的feel...但求今晚不要做噩梦。
当女主在最后夭折的时候,两个小丑相视大哭大笑的时候,感觉即便他们的人格再怎么畸形再怎么扭曲,终究还是需要一个爱的载体,即便里面装下的是他们因战争而变态扭曲受虐至极,满满地让人窒息的爱。
战争就像是核武器,战后残留下来的看似无形的心理创伤 就像是原子弹过境后空气中土壤里的核辐射,虽看不见触不着但是却横行霸道地剥夺了人们原应享有的正常生活,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最近看的几部片子都比较烂,但也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好在《伤心小号曲》的出现一扫之前观影的沉闷。
整个故事讲的酣畅,重口味的画面也不断的刺激着我的神经。
是最近比较爽的观影经历。
更难得的是,整部片子中与现实政治的勾连,使得我们有更多的解读空间。
两个小丑一个狂躁暴戾,一个温柔善良,一个如同西班牙历史上的右翼独裁统治,一个如同左翼联盟。
他们共同追求的纳塔利亚,美丽而狂放,恰是西班牙民族的象征。
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我们看到的是如同三角恋般的爱恨纠缠。
两个小丑都以自己的方式喜欢着纳塔利亚,而有趣的是女主角即对悲伤小丑抛媚眼,同时也沉溺于当家小丑的暴力之中。
而悲伤的是,爱恨最终走向狂癫,流于暴力,也最终结束了纳塔利亚的生命。
这样的结局即是两个小丑不愿看到的,也是所有马戏团的成员所失望无奈的,正如结尾处,马戏团老板说的,这个国家没希望了。
以狂放甚至疯癫的方式讲述一个民族近百年的爱恨与伤痛,以至于让外人也唏嘘回味,这不能不说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当然我无法真正准确的理解这其中的语境,但我觉得我们历史中类似的事情远远比这要丰富复杂,不过我们的民族性格很难用这部片子里的方式去讲述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随意选择方式和视角的自由。
本来没想些什么,可是看到其他的评价竟然都那么低,实在为这部电影打抱不平。
走进电影院是为了看喜剧的同学,请直接避免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看完,会让人从内而外的伤心,怎么说呢,哭透了,整个电影的温度就是很低。
人家题目不是说得很明白了么,triste。
为了看恐怖片的,您也走错了放映厅。
这部电影的目的绝对不是突然一个声效,吓吓我们被每日生活麻木的神经。
那这部电影有什么呢?
我觉得这部电影给了你一种看完后不能形容的惆怅。
伟大的作品皆是如此。
不需要影评,不需要解说。
它带给你了一种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如果可以,还看电影干嘛,直接读影评不就行了)总之,电影看完,让我觉得什么东西被打碎了。
可是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想,可能有那么一天,几年,十几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什么东西,或听到什么声音。
也许我会突然领悟到这个 东西 吧。
很抱歉,我说不上来这个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但不看,你会错过一些东西。
这是和西班牙内战与弗朗哥独裁统治有关的政治隐喻电影。
背后暴力表面表演的“快乐小丑”=掌权者,胆小懦弱饱受欺侮愤起杀戮的“哭泣小丑”=反抗者,他们共同面对的女人=人民。
如今,他/她们三人的关系,在中国已经众说纷坛。
片头的处理非常棒,战鼓声配人物剪影,不要太赞!
接下来是历史背景叙述,节奏急转直下,犯了西班牙许多电影的毛病,着急叙事。
就算是悲伤的性格、孤独的人生这类乞讨可怜的主题,也需要很好的讲述啊。
片子乱七八糟,导演对平衡、轻重的掌握完全不及格,演员也贴不上力,仿佛打在棉花上的拳头。
导演没有看过《美丽人生》么!
47分钟,卧槽还搞上魔幻了!
NM不好好讲故事,xjb领脉络,跌得比《魔法奇幻秀》还要过分!
近两年也看过几部板鸭电影,那股为艺术而艺术、生怕别人不晓得你这标签(会艺术,同尔等蛮子不是一路)的做派,实在是同宝莱坞一言不合就歌舞毫无二致。
弃,(导演编剧演员)统统一团糟。
长相让袁惟仁中枪的男一结结实实的一路各种恶心着我 甚至让我觉得他的生石灰电熨斗扮相接受度更高些 事实再次证明这种以柔弱无害男出场的角色变态的提升空间实在太大了胸部极其可观的女主除了角色本身是个自作自受没什么脑子的受虐狂 时常狰狞的嘴巴又让我想起希拉里斯旺克跟马特达蒙 当然她足够性感的衬这个被欲望把持的角色而男二由于脸型五官靠近加里老头 破相前与破相后始终都是片中最能让我直视而无不良反应的一个 而他角色没怎么交代的经历引起的猜想也让我泛滥的母性再次散出仨主演跟各种怪异角色(包括外形相貌)以及肮脏压抑的镜头带来的感官强烈不适却依然被片子牢牢抓住无疑意味着导演的成功 尤其是后半段不断叠起的大小高潮 即使只有如我般约等于空白的历史背景知识 沉浸在片子的悲伤里 变态夸张的小丑们的悲伤与那个时代的西班牙的悲伤 个人悲剧与历史背景的穿插结合要比谜一样的双眼好的多 虽然我会坚持认为由欲望与纯恶引发的个人悲剧其实与时代并无直接关联好了 敲字热身完毕 新建空白文档开工
注:本文有严重的剧透。
《伤心小号曲》,近年最好的西班牙电影,没有之一。
看惯了中国电影的拖沓,美国电影的程序化,今天特别找了一部西班牙电影来看,没想到被震撼得到深夜5点,依然无心睡眠。
导演和编剧都是依格来西亚,这是一个非常极端化甚至带有变态色彩的鬼才导演,其电影表达力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导演。
电影通过欢乐小丑和悲伤小丑对一个马戏团美女的爱恨情仇为线索开展了故事。
那位美貌胸大的女子从头到尾都受到非人的折磨。
我总以为只有在中国文化下才会有这样逆来顺受的女子。
看到最后,我才发现马戏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欢乐小丑不停地虐待她的女友,他深爱着她,却疯狂地虐待她。
只有在虐待中,才能感受到爱与被爱。
悲伤小丑为了解救她,在一个深夜,在他们正在那个那个的时候,用铁钩勾穿欢乐小丑的身体,用唢呐把欢乐小丑的脸砸得血肉横飞。
美女浑身赤裸,被溅的满脸是血,惊愣得嘴巴都合不上。
悲伤小丑呐喊着:我解救了你。
从此悲伤小丑,躲避追捕、茹毛饮血、逃窜天涯。
不停飞翔并从高空摔落的摩托车手,最终飞着撞死在十字架上;永远也修不好的涡轮始终发出死亡的轰鸣;管家的老婆被大象踩死;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奈、暴力,赤裸裸地表达爱、表达欲望、表达仇恨。
看前边十几分钟,觉得挺乏味,但是慢慢地,半个小时候,整个人被带入电影中。
不是人看电影,而是电影看人,整个人思绪、神经、思考被电影狠狠地抓住。
当你攥着手心等待最后结局的时候,每一个观众都已经无法逃离。
这就是鬼才作品的魔力。
最后美女卷着血红的丝带从高高的十字架滚落,卡擦一声身子断两节。
她这一生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最终短成两半,一分为二,用死亡还了这两段孽缘。
当爱得深时已成恨,只有痛才能感受到爱。
悲伤小丑用石灰水浸泡摸白了皮肤,用熨斗烫烂了脸,滑稽中透着阴森恐怖。
只要讲一个笑话,如果有人不笑,欢乐小丑就会把美女打得鼻子冒血。
这是多么扭曲的爱,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说一句,西班牙导演能不能照顾一下中国观众,把口味放轻一点。
太重了,这口味实在太重了,比四川人吃辣椒的口味还重。
一下子我都没缓冲过来。
完全看不懂,但很好看
這樣個性太過強烈的電影,人物角色很容易就成為一種符號或者一個道理。又似乎要這樣癲狂,令觀眾近乎無法理解之後,導演也特別能得到歐洲電影節的青睞。不管怎樣,我完全不能體會它究竟是要講什麽。
导演的美学风格有一点撩人。
7.7;行雲流水的無政府主義
作为一部具备历史背景的隐喻影片,不但有开头拿刀厮杀的小丑镜头的惊艳还有整部电影给力的色调处理,如果不是剧情的俗烂,绝对的高分作品。为偏爱的小丑形象给多半颗星,总体三星半。
只剩疯癫。
人物和情节毫无逻辑、一塌糊涂,可以理解为全部是为了政治讽喻而服务的?所以不是好片。或者导演就是想说政治就是毫无逻辑、一塌糊涂的玩意吗?那也无法挽救极差的观影体验。
都是神经病
对西班牙历史知之甚少,我表示我看不懂
非常灰暗,看不到人性的一丝善,当被逼到极限时,唯有以暴制暴,片子有点cult,近似癫狂,在弗朗哥时代,可想而知,人们的内心有多愤怒和悲伤。
早年间的阿莫多瓦+恐怖片+毁容爱好。重口。但是很好!“不是我们完了,是这个国家要完了”---这句话给人的印象好深刻。弗朗哥时代背景下的疯狂故事
这是什么垃圾电影啊!一定要远离它!评委脑残了,给它银狮奖。
“不是我们,是这个国家要完蛋了”结尾才来那么一段,不过真心喜欢这部戏的场景,黑暗系童话,两个小丑,一个西班牙美女,最后,一场悲伤的盛宴,纵身一跃那一幕,巨大的十字架,印象很深刻。
爱与复仇,相生相克!
叙事节奏疯狂的一逼,根本没可能猜出下一秒是啥剧情。前半段觉得二逼得要死,后面越毁灭越快感,到结尾和开头一合,再回想一下类似《无耻混蛋》里面那种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情节,恍然悟了。
悲伤的小丑
做作到不堪,而且十字架决战时的运镜十分空洞粗陋。此外,女主角的死法放到国师的大片中,一定会被骂死+笑死吧
影射西班牙政治的影片 暴力色情 悬疑 各种商业元素都有了
再大的胸也阻止不了我的睡意,支离破碎。
毛骨悚然,看过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