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美国看过这件事的报告,没有电影里那么可怕。
但看了电影我又在想,事实报告真的就是事实吗?
美军喜欢夸大美化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真实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战争是可以把人逼疯的尤其是你又是占尽优势的那一方。
更可怕的是这只是爆出来的,那些没爆出来的有多少呢?
美国宣传打死的恐怖分子里有多少是老百姓呢?
有人说歌颂战争美好的电影都不是好电影。
然后就有人说得更直接一些,歌颂战争美好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人。
这部影片人物性格的表现、变化、转折,以及整个故事环境、背景音乐的渲染上还是非常令人沉浸的。
影片给我最深的一个镜头是,你的队友和你开玩笑似的让你去收靶场里的靶子。
“难道你怕我们会在你的背后拿枪射你吗?
”你的队友开玩笑似的这样子说。
你有些无奈,放下枪慢慢走着。
最后枪响了,最后枪响了?
2021.09.22
华莱士中士对阿富汗平民非常友善,在检查站,他不允许士兵带墨镜,怕吓着百姓,他要求士兵面带微笑向不远处呆望着美军有些诡异的妇女和几个儿童招手致意,并欲亲自上前给她们分发糖果,结果没走几步就被事先埋设的炸弹给炸成重伤。
新来的迪克斯中士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据说参加过三场战役,可谓经验丰富。
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爷俩以兄弟相称,迪克斯中士对士兵也非常有爱心,他带上粉红色卡通图案的围裙亲自为士兵们烤肉,并暖心的询问每个士兵“要几分熟?
”
美军在阿富汗并不招人待见,恐怖分子混在百姓中间袭击他们,当美军包围村子围剿时,往往只见手无寸铁的村民,那些刚刚还拿着武器和他们对射的恐怖分子早就藏匿起来或逃之夭夭,询问村民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一脸无辜的装傻卖呆,这让美军不胜其烦,迪克斯中士想了个法子来打破僵局,这个法子就是制造杀戮,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谋杀、制造冤家错案,滥杀无辜。
别说,还真逼着村民挖出了恐怖分子预埋的炸弹,难怪这些炸弹咋光炸美军不炸村民,原来“地雷的秘密”在这里,合着村民事先知道地雷都埋在哪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抗战电影《地雷战》中那句经典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
军人上了战场,面对全副武装的敌人,只有杀戮,才能保全自己。
但是如果面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假象,滥杀无辜,那就是犯罪了,迪克斯中士的做法居然得到了大多数士兵的拥护,像布里格曼这样良心未泯又胆小懦弱的人最终也被胁迫杀人而裹挟进来。
好在终有一个正直的士兵不怕被打的鼻青脸肿甚至受到死亡威胁,冲破重重阻力拼死上告才东窗事发,引来美国军方司法部门的调查,如果不是布里格曼幡然悔悟,坦白交代,迪克斯中士和参与犯罪的士兵又会再次逃脱法律的惩罚。
最近曝光的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犯下暴行的丑闻持续发酵,又有新证据被曝光。
英国《卫报》曝光的照片显示,澳大利亚一名高级特种部队士兵用死去的塔利班士兵的假肢喝酒。
澳大利亚国防军总督察保罗·布雷顿(Paul Brereton)发布一份重磅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2005年至2016年间,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时犯下的暴行。
报告披露的细节令人震惊和毛骨悚然,包括将成年男子和男孩集中起来枪杀或蒙眼割喉;将2名14岁男孩割喉后装入口袋投入河流;要求新兵枪杀战俘以“练手”等。
报告显示,在驻阿期间,有25名现役和前特种部队士兵涉嫌在阿富汗参与23起非法杀戮事件,并掩盖这些罪行。
在这些事件中,共有39名无辜平民和俘虏被杀害,另有2人被虐待。
这还只是查明的事件,一些存疑的没有记录在案。
上述种种不会是全部,应该只是冰山案一角。
看了这部电影,大概知道了美军在阿富汗是咋样围剿恐怖分子的了,强大的美军为啥二十年还灭不掉几乎没有什么像样武器装备的恐怖分子,应该说照这样围剿能灭掉恐怖分子才怪呢。
战争里没有赢家——《杀戮部队》
今天聊聊电影《杀戮部队》。
片名The Kill Team (2019),别名杀戮小队。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通过一名新入伍美军士兵的视角,讲述发生在阿富汗美军屠杀当地平民的故事。
安德鲁·布里格曼年仅21岁,是一名新征入伍的新兵蛋子。
他的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就是前往阿富汗战区,在这里他需要跟随小队长执行各种战斗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安德鲁·布里格曼发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事情,在道德与自我挣扎之间,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安德鲁·布里格曼很自豪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士兵为国效力,也很乐意前往战区感受战争最前线。
他的家人为他参军感到自豪,路人对这位新兵也纷纷致敬,这一切都让安德鲁·布里格曼觉得参军无比光荣。
但在阿富汗战区,安德鲁·布里格曼的感受完全不同,在这里并没有敌人和自己打正面,等待自己的永远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人肉炸弹和埋在哪里的地雷。
他的第一任队长就是被地雷炸没了的,而且就死在安德鲁·布里格曼的眼前,这让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尽管这里没有阵地战,危险依旧无处不在。
安德鲁·布里格曼第二任队长走马上任之后,一直向他灌输战争要先下手为强,他的战友也一直拿各种事例向他“证明”,在这里并没有士兵和平民的区别,有一切机会就要主动出击,打到敌人无法还手才行。
安德鲁·布里格曼第一任队长的死亡给了他很大触动,也让他对战争充满畏惧,他也渐渐接受了队友们的一套理论,不管在眼前的敌人是否有武器,都应该主动出击。
不过安德鲁·布里格曼很快发现他所在的小队似乎总能遇到来袭敌人,当地居民总会用各种武器进攻小队,而且总能被小队们提前发现并先发制人。
起先安德鲁·布里格曼的队友还对他遮遮掩掩,随着时间长了,他的队友也将安德鲁·布里格曼当做自己人了,不再对他有所掩饰。
安德鲁·布里格曼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队友刻意而为。
他的队友们“收藏”着各种当地特有的枪支弹药,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杀掉几个平民,然后在平民身边摆放武器,制造“袭击”假象。
这是明显的战争犯罪行为,安德鲁·布里格曼陷入了深深地纠结。
究竟是向上级告发小队犯罪行为,还是昧着良心和他们同流合污?
起先安德鲁·布里格曼也是充满正义感的小伙子,义愤填膺地想要曝光这些罪行。
但在队长杀鸡儆猴和队友们低调的威胁之后,他屈服了,只要这些小队队友愿意,完全可以制造自己意外身亡事件,并将凶手推给当地平民,并且再杀掉几个平民邀功。
安德鲁·布里格曼将何去何从。
不是当事人永远想象不到他但是承受的压力。
置身事外时,大家可能会觉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检举揭发吗。
要知道美军一直有着护短的传统,很可能还没能等到正义审判,说不定自己就被弄死了。
安德鲁·布里格曼想要正义,但也想活下去,总不能白白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影片并没有讨论美军入侵阿富汗的合法性,只是讨论了士兵屠杀平民的问题。
其实美国人能在自己国家好好待着,世界一点也不会乱。
美国将一个主权国家搅得天翻地覆,而且没有能够兑现当初的任何承诺,除了将两个国家拖进战争泥潭,一无是处。
占领别的国家后,还不许当地居民反抗,想想简直就是强盗逻辑。
再看美国的军队,在当地滥杀无辜屠杀平民,和二战时期的大屠杀能有多少区别呢,顶多就是有个自欺欺人的伪造现场罢了。
这种伪造现场除了骗骗本国国民,根本经不住推敲。
没有侵略会有反抗吗?
美国士兵屠杀平民,理由是平民包庇炸弹客。
拜托动动脑子,美军才是入侵主权国家的入侵者,反抗斗士赶走入侵者,平民帮助反抗军难道错了么。
就像日本鬼子抓捕抗日战士时屠杀掩护战士的村民一样,美军的行为性质一样。
别看安德鲁·布里格曼也是个热血青年,但绝不是嗜血青年。
他有勇气站出来揭露真相令人敬佩,事件曝光后美军又一次颜面扫地。
但美军随即展示出了他们的强势,影片结尾一笔带过了处理结果。
真实情况是,驻阿富汗美军滥杀平民曝光后,12名美军士兵遭逮捕。
检方指控22岁的下士杰里米·莫洛克等5人故意杀害3名阿富汗平民,指控另外7人合谋掩盖罪行。
美国陆军女发言人特纳说,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可致法庭判处死刑,但陆军方面不会要求法庭作出死刑判决。
也就是说,阿富汗平民随便杀,自己人意思意思就行了,只处理几个当事人,负有管理责任的屁事没有。
最终的结果下士杰里米·莫洛克承认犯下3项杀人罪、一项共谋罪、一项妨碍公正罪和一项非法使用毒品罪,法官夸西·霍克斯说,他最初有意判处莫洛克终身监禁,允许假释,但莫洛克愿意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认罪并转作“污点证人”,因而获得减刑,获判24年监禁,大约7年后有假释资格。
而上士卡尔文·吉布斯,已经被降级为列兵,并被取消所有工资和其他收益,被判终身监禁后,将在一个军事监狱服刑。
而电影主人公被判了三年。
战争里没有赢家,我们人人都有罪。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虽说是基于真实事件,但与新闻报道包括导演本人的纪录片相比,其实还是能看出很多艺术加工的痕迹。
真实事件中的杀戮平民更接近于一种娱乐方式,而在片中却将其呈现为一种工作方式。
片中事件的主导者——中士选择杀戮的策略完全是基于实用主义,他经验丰富,明白如何高效地工作——只要绕过几条恼人的规则即可。
而他手下的那些兵们,所要做的是说服自己服从中士。
在与Briggman的闲谈中,Rayburn提出了“良心子弹”的概念——18世纪行刑队处决间谍时,会给任意一支步枪装上空弹,这样枪手在开枪时便不再犹豫。
这种心理还蛮奇妙的。
当扣动扳机必然造成一个人的死亡时,枪手会非常直观地觉得,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个人的死亡。
而当扣动扳机有n-1/n的几率造成一个人的死亡时,枪手便意识到是那个给枪装上实弹的群体决定了这个人的死亡。
进而,他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责任。
国内常说的“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这是一种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当一个人不认为自己能做选择,那么自然也会认为自己不必承担做选择的责任。
Rayburn最后被逮捕、押解时,对偶遇的Briggman喊道,“他们说我是谋杀犯,你敢信吗?
你肯定不这么认为的,对吧?
”与其说是在抨击美军杀戮平民的行为,我觉得导演更像是在批判军队本身。
p.s.Briggman的演员还是演得不错的,表现出了一个莫名其妙参了军的傻白甜,面对杀戮行为的摇摆与挣扎,以及在群体内感受到的恐惧与不安。
另外,其实我觉得Rayburn也相当可爱。
就明知道他是个屌人,但还是感觉他是个天真烂漫大宝贝。
The Kill Team 其实对应电影的主题更多应该翻译为谋杀部队。
电影围绕的是战争小队在战争中谋杀了无辜的人,所以比起杀戮,谋杀可能更符合电影的主题。
想给这部电影正名,不管他人什么评价,我觉得6+的分数明显是低估了。
画面上讲,电影很干净,视听语言非常舒服,剪辑很流畅,一点都不托泥带水,后续会举例子,角色塑造也很漂亮,可见编剧很有功底,另外演员都很年轻,但是演技都在线。
电影开头就用非常简短的几个镜头和台词交代了当兵对于男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分别为卧室中女友朋友告知女友出轨,晚上和父亲聊天,机场见到别人对自己敬礼,每个镜头都非常简洁有力,互相连贯(从前一天准备出发到机场),叙事性很强。
之后乘坐悍马来到一个居民点,这里的安排也很有味道,在车上一个新兵和男主开玩笑,整个气氛还很轻松。
特别是在男主搜查当地居民却被吓到摔倒在地,被其他士兵嘲笑,轻松的氛围达到高潮。
这一行为被中士训斥,并告诫他们要尊重当地居民,下一秒却被炸弹炸得粉碎。
这也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爆炸的瞬间镜头就被切走,一种反高潮的处理,不去描写画面上的惨痛,更多得是让观众内心产生触动,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很正确。
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这个中士,一方面是情节转换的作用,使电影从这里开始慢慢酝酿沉重的气氛;另一方面为后续新出现的中士做铺垫,前后两者性格产生对比。
新中士带着他们去居民点时,这次车里的气氛就异常沉重和前面类似的镜头产生对比,使得观众和角色一样沉浸在之前事件中的气氛。
电影中台词、俚语等也十分讲究,语言简短有力,每个角色之间的台词也十分有标识性,特别是中士和男主。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也很赞,全片运用音乐的场景不多,但是每一次使用都恰到好处。
类似的处理还有特别多...总的来讲这部战争电影不从很高的纬度去讲战争,比如狙击手里面的英雄角色,描绘许多的战争画面,而是从一个普通新兵成长的角度去描述战争,包括他的领导他的战友,使得军营生活变得十分立体,没有那种牺牲后的煽情画面,没有遇到敌人后的英勇冲锋,但却是战争最真实最朴实的一面,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它的内核就是真实,其次是与之相对应的电影处理手法和视听艺术。
并没有最好的视听艺术,只有与电影内核最匹配的手法和技巧,我觉得这部电影做到了,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爱好者,我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不能错过的电影。
观影中还是设身处地的站在身在一线的士兵角度考虑,确实面临良心和死亡威胁的巨大考验,抉择过程非常得艰难。
这种事可能一直都会存在,之前在二战、越战的影片中也多次出现枪杀平民和俘虏的情况。
引申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种类似的情况发生,敢不敢站出来斗争亦或是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这是考验人性良知的时刻,也考验人的勇气。
愿做一个真诚善良有良知的人。
2019年,剧情战争电影《杀戮部队 | The Kill Team》虽然说是真实故事改编,但是确实是配合纪录片观看更好的说,这里艺术加工处理太多了,搞的确实很剧情电影。。
少了不少东西。
这种比较致郁的题材,其实我个人还是不太喜欢的。。
但是确实里面有不少的东西值得大家去讨论。
比较感同身受的就是,记得军训的时候,有个特别喜欢我的教官。。
但是后来才半天就突然调走了,换了另一个严厉的人来。。
这个当然和剧情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只是突然有段记忆冒了出来。。
让我若有所思。
上司或者领导其实对一个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自己想想如果这个新兵没有出来指证。。
那么估计结果和原来一样,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电影中。
指挥官的做法确实违背人性,但是确实是像电影中表现的,村民中还是包庇了埋炸弹的人。
实际上指挥官确实是救了不少自己人。
要说错,也许是战争本身吧。
电影的漏洞在于,上来指挥官还是很会看人用人的。。
但是这个心理如此不稳定的人。。
我觉得何必让他参与其中呢,出问题还是早晚的事情。
电影的后半段节奏比较奇怪,说实话感觉更像敷衍了事,草草结尾了。
其实要思考的东西确实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是杀戮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YUN短评:不擅长记名字,影片的故事,人物,情节都相对简单1.5倍速看完心理:战争和杀戮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巨大安迪不能算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他有自己的坚持也因为自己不够坚持所以犯下了错误所以三年牢狱也不值得同情告密也不敢,杀戮也不敢,坚持也没做到战争和环境摧毁了他本就不够强大的内心位置:安迪扮演的角色是不受欢迎先生每个团队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人存在作为领导者,上士的处理方式和沟通方式是正确的作为不受欢迎的个体安迪也想融入团队(同流合污,臭味相投)最后的错误是挣扎过后的选择在团队中,先看清状况,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比明白以后再去改变角色要容易的多看清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战争:放大了看这些士兵都是非常优秀的个体但最后都因为战争受到惩罚不是真正反恐的战争都是杀戮不要让战争变成霸权国家政客的游戏
英文。No exactly a ringing endorsment.deprove.incinerate
美军在阿富汗借反恐之名猎杀平民的真事改编,太像在看美剧。越来越喜欢看四哥演坏蛋了嘻嘻…
美国鬼子最后都会自食其果,他们比当年日本鬼子更残忍。人种歧视历历在目,对他们来说其它种族的人就像虫子一样可以毫无顾忌的捏死。
不随大流即被视为异己,这是普遍现象。只因为这是杀戮则更加令人发指。
男主以能参军为豪, 却在军中面对进退两难的抉择, 是要同流合污还是挺身而出? 美军在阿拉伯半岛留下种种恶行.
导演是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嬷AS上了,简直就是一个魔性妖女
天晓得还有多少没被记录的,害
A24
what。。。
很压抑,好片。
事件挺恶劣的,但电影拍得平平无奇
敢拍啊
《杀戮部队》一个美军新兵在阿富汗跟随他的上士每天巡逻,被他发现上市制造伪证杀戮阿富汗无辜贫民,他该怎么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小成本制作,因为是英文介绍我没细看,以为是突突突电影,没想到是一部制郁电影,我靠,4分。
拍得跟纪录片一样。。。,还不如去看纪录片。
军人不是仅仅爱国英雄梦那么简单
看到了年少时因为自己没有主见被逼着做决定的自己。人们考大学,选择伴侣,选择工作,有什么事情是自己认真想过,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凑时间点。别人做所以我也要做的想法,耽误了多少应该思索的头脑。
反思,反思,反思,blah,blah,blah,站着说话不腰疼,欧美现在这些拍战争片的天天反思自己的做法,但911的时候不也是群情激愤要干阿富汗吗?有没有一个好好反思反思,为什么美国在阿富汗明明打的是一场师出有名的战争,却白白耗费二十年呢?
敢站出来揭露自己的战友滥杀无辜是需要勇气的 安迪做到了。战争不是可以乱杀无辜百姓的借口。
Deeks这样的好Team Leader,不多见啊。全片看完下来我只记得主角少吃了一片牛扒... 晕
战争是一场拷问人性的游戏。这电影本身有些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