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时间突然宽裕,加上有自学日语的想法,算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番剧,聊作记录。
)能围绕落语演绎出如此唯美的故事,也算是将日本传统曲艺文化之一作了一定的发扬吧。
后来在其他地方听到有关落语,都不由得回到这部剧中,想象菊比古和助六的表演。
剧中调动串场的三味线质朴清幽,充满和风味道。
不由得去听了几首三味线大佬弹的曲子,比如上妻宏光時の旅人,虽没有华丽的音域和技巧,但是这种苍劲和灵动之感正如同“一个精灵穿越百年,看尽人世繁华落寞”。
着实迷人的三味线啊。
有人说这剧好似日版的《霸王别姬》,是有道理。
助六正如段小楼,潇洒粗犷大大咧咧,菊比古好似程蝶衣,阴郁柔美入戏颇深。
一个做的假霸王,一个成了真虞姬。
故事也都是人情的纠葛和时代的洪流相互碰撞和交融留下的痕迹。
结局倒挺不同,蝶衣自刎,菊比古并没有和落语殉情。
引用一段话:如果说,传统艺术在现代的生存本质,是抗争。
但不是所有的抗争,都是玉石俱焚。
与其抱怨时代,不如面对时代,留下希望,薪火相传,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
任何艺术形式,都能够获得生存的土壤。
还记得俊美的菊比古一头银发仍孤傲不减,美代吉的声音(林原惠美)媚到勾人魂魄。
可以说是一部艺术品吧。
时隔三年把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又重温了一遍,精彩更胜从前,淡雅沉郁的晚年八云举手投足依然气韵澹然令人心折。
助六再临篇几乎话话都叫人伤怀动容,既有人生阅历增长伴随的思前想后,也有疫情当下难解的思乡念亲之情吧。
闲话稍歇,想主要谈下这部作品的两个方面。
一是立体的表现力。
原作的漫画固然是精彩的,云田对落语的历史,文本吃得透彻,落语家的人生与落语文本形成互文,相辅相成的处理技巧十分高明,但是介质的表现力对于落语这样的声音艺术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临场感的描写无论如何只能意会,点到即止。
落语家表演时的声与行被禁锢在方寸之间,甚是可惜。
动画版完美补足了这个缺憾,寄席上表演的细节(扇子的敲动,手巾的展开,脚的运动,落语家投入演出时的汗水等等特写),台前台后戏里戏外的生动临场感被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超越了一般现场落语观众能看到的视线(如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落语家在高座一侧观看同行演出的内舞台视角),从而造就了对落语贴近临场,胜于临场的表现效果。
成为表现这部作品最出色的形式。
二是精妙的回环结构。
整部落语心中被许多读者挂念的悬念(姑且称之)就是小夏儿子信乃助的生父究竟是谁这一点了。
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了解的是,整部落语心中的人物塑造是严格对称且回环的。
整部作品最重要的一个对称结构就是三代助六(落语的创新)与三代八云(落语的传统)这一组人物力量的平衡了,第一代(八云七代目与助六一代目)与第二代(八云八代目(菊比古)与助六二代目)最后都失去了平衡,而第三代与太郎在继承了助六之后又袭承了九代目八云的名号,从而让第一第二代的失衡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环,得到了最终的平衡。
而另一条隐秘的对称结构是血统的对称。
七代目八云是六代目八云的儿子而取代助六袭得八云的名号,八代目八云虽然和七代目八云不是实际上的血亲,但七代目视其如己出,依旧可看作血统传承(同时二代助六依旧失去继承八云名号的资格),而第三代助六同时也是第九代八云的与太郎并没有助六和八云的血统,那血统结构的最终平衡就要从小夏儿子信乃助处着手了,如果拥有真正助六与真正八云血统的话,力量与血统的对称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回环结构。
同时也更凸显了落语的血脉得到继承,同时也拥有创新基因这一主旨,从创作角度来说,绝对是最漂亮的处理了。
粗看下来道德观念比较重的中国读者似乎很难接受八代目八云是信乃助生父这一设定,其实稍微留心一下的话,作者在作品里面或明或暗地点出了这个事实,无论是晚年八云与黑道头目的雨中谈话(八云说欠头目大恩情,头目自豪自己口风紧),还是在八云的黄泉寄席上出现的信乃助(最想让看见自己落语的人,不是自己爱徒与太郎的话,必然是更重要的血亲幼子了),以及最后落语八卦大王樋口老师的明指,小夏不置可否的回答,信乃助生父是八云是毫无争议的。
只不过云田没有刻意点明,甚至制造了不少障眼法桥段来模糊这桩悬案,让读者迷失,也算是创作者小小的捉弄与巧思了。
至于小夏的选择的理由,在先前提到的结构的逻辑框架下,小夏是想通过血统的传承来实现落语的传承,同时也是加深八云与落语与世间的羁绊(小夏:要让那个人有理由活下去,一切都是我自愿的),身负深重情债的八云,面对结合了自己至敬之人和心爱之人的血脉的小夏的请求,无法拒绝,只能任由牵引。
对这位养女,八云自然是无比怜爱的,同时亦怀有深深的愧疚。
人的感情是无法用理性的利刃一一清晰地,不差分毫地切割出来,这份繁杂芜乱的心绪,欲说还休的眷恋,刻骨铭心的伤怀又怎能简简单单一言两语概括呢。
这份羁绊,对八云,对小夏,都是一种告慰,一种解脱。
最后八云榻头小夏温婉撒娇的拜师和八云满溢温和与包容的承认真是无比抒怀宽慰的一幕,八云大师终于可以了无遗憾,也终于卸下了生命的枷锁,得向极乐之境。
(11话真是我看过最美的黄泉路上了,云田老师应是佛门子弟吧)日式文学的唯美,往往来自于稍稍碰触禁忌的那一份物哀之情,对这部作品而言,既成全结构的完美,又增添了余韵,无伤大雅,亦有何妨。
(书于初秋深夜)P.S. 道德观念强的读者请不要太过苛责文学视角的解读,勿强凹
菊比古变成了古板老头八代目八云,这季的矛盾在于,菊比古晚年是个更加固执和保守的人,想要和落语殉情。
而他的徒弟和落语界的晚生们,都在积极地探求落语的创新和延续的道路。
其实第一季的开头,菊比古对徒弟与太郎的三个约定,其实当时是想要和晚辈们一起探寻落语的延续之路的,只是他越到晚年,与落语殉情的心理越来越强。
他不允许徒弟随随便便说落语,不允许他人随便提起助六的事,也不允许小夏(女人)说落语,对樋口老师创作的新落语也很抗拒,已经是个古板的老头了。
他被自己的心魔缠绕,从而身体越来越差,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放心。
照顾过老人的人对这样的塑造感触很深,很多老年人确实有奇奇怪怪的障碍心理和想不开的地方,年轻人根本劝导不了。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很好的地方,这些细节都做的很真实。
(包括助六的放纵和生活糟糕,也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倒是年轻时候非常精致的菊比古有点不真实了2333)人老了也确实会慢慢改变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不仅仅是想法控制的了的,还有身体状况、激素水平等,都会影响心态情绪。
老年的菊比古更加陷入了美代吉和助六的深渊,他愈加能体会美代吉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感,(也许是通过落语表演更加能理解到一个女人的心理)才会觉得是自己辜负了怎样的爱。
他的经典段落死神,每次说都使他更加靠近死亡,甚至觉得他是想要见到助六,特意去说死神。
每次进入幻境,再醒过来,他的身体都更差了。
他害怕眼前的落语变得面目全非,因此想要和这样的落语殉情,不愿意见到不再像落语的落语,也不愿意见到女人说落语,还有,他答应了助六,他去守住眼前的落语,由助六去开拓新的路。
现在这件事情交给了徒弟,后辈们都在积极地探寻这条路。
与太郎的气场接近助六一些,他们都很能放得开。
菊比古的内敛就是他早年表演落语的障碍之一。
与太郎与助六不同的是,他不是助六那样的天才,不练习也可以说的很好,但他也拥有一定的天赋,可以记住别人说话的语气神态,并且他相当听话,勤奋练习。
他还有个最大的优点是天真,没有太多的心思,大概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他出狱之后一无所有,所以也不害怕学习落语的失败,而年轻时的助六和菊比古因为太过聪明有才华,时常看到浮萍般的人生和落语未来的衰落,过的是很苦的。
与太郎拥有最好的心态,同时也无形中拯救了陷入心魔的菊比古。
与太郎是个非常温暖的人,虽然很像愣头青,情商却不低,而且相当男人。
喜欢小夏,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想要成为孩子的爸爸”这样的话。
他能够体会小夏喜欢说落语的心情,并为她制造机会;他也能够在寄席大火之后,明白“师父现在并不想见到我”的心情。
小夏要比她的妈妈美代吉幸运很多,有疼爱她的人,最后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最后想说,音乐超级好,弦乐动人,钢琴沉静,萨克斯反映了一个时代。
我终于看完啦必须要说一下 [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 ]冷番但是超级好看[泪]第一季第二季豆瓣评分都9.5左右看到有人说少爷是二次元最有魅力的老年人形象 太赞同了 他真到老年那种忧郁的气质愈发迷人整个故事很完整有乐亭八代目死后有与太郎之后有信落语文化在每一代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得以继续传承主要讲少爷八云的一生以及落语文化在落语文化上的坚持与助力美代吉三个人之间的悲剧这一生的快乐痛苦都与落语有关对于助六的思念 助六美代吉夫妇之死的愧疚更是对小夏隐瞒真相 养大她让她一直恨着自己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要他来承受从小就眉眼清冷 想要摆脱所有人 却又异常温柔到老年性格更是越来越古怪 好像这个人永远孤寂 永远冷冷清清 幸好最后有小夏 与太郎 司机一群人陪着他最喜欢他安慰小夏特别温柔[泪]第二季最后几话看的好难受 一直在担心他自杀[泪]想要与落语殉情 却又受人情所缚死后在阴间与助六美代吉的相遇 在有乐亭说落语算是最后的解脱 也是一种安慰吧连美代吉我都感觉不那么讨厌了[允悲]看到最后 信竟然是小夏和少爷的孩子 缓了好久🙃算是给少爷留了一支血脉吧 继承美貌虽然整番都充满了一种悲伤的气息但说着落语的一群人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他们以说落语而快乐 并且为了将文化传承下去所做出的努力就讲落语文化 历经战争 时代发展 承袭几代 文化也不会死亡真的感动🙏
与太郎,他和师父一点都不一样。
他的师父菊比古,清冷、忧郁、风雅、多情,温和又犀利,纯然又满怀秘密。
他是一件幽玄的艺术品,一生所为都是为了和落语殉情。
而与太郎是个名副其实的“傻瓜”。
这个人傻到什么程度呢?
他是背锅侠,替黑道大哥落狱数年,出狱时穷困潦倒却只想着学落语;他是接盘侠,心上人不知和谁怀了孩子要养大,他要做孩子父亲;他是复刻品,破格被收徒,也仅仅是因为和师父心里的未亡人有点像。
这些事放在谁身上,即便不恶毒怨恨,也要彻底思考自我的意义。
但是,与太郎毕竟是个不会做形而上思考的傻瓜。
他不仅没有报复把自己当傻子耍弄的大哥,反而出狱后只字不提,像从未发生一样赤心恭敬;他不仅对孩子的生父豪无兴趣,还正义上头情急之下接了盘,逆反顶头人物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他不仅不为当作复制品愤怒,反而把前辈的演绎精髓学习了个酣畅淋漓。
他从未思考过这么做的意义。
但是,让作恶多端的大哥通过落语看到一丝人生乐趣的,是他。
让被爱恨折磨得无法喘息的小夏得到生而为人的共情的,是他。
让一心赴死的师父升起绵延文脉愿望的,也是他。
他从低贱的泥土里出来,难道这个世界不值得他怨恨吗?
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出身?
为什么被羞辱的是自己?
为什么先付出理解的不是对方?
为什么如此热爱落语却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可以唾骂的东西太多了。
他却傻瓜一样在淤泥般的世相里完成了布施持戒精进忍辱,所作所为简直就像一个悟了道的圣人。
与太郎唯一一次深入的思考,大概就是被师父逼问落语的风格了。
艺术怎么能没有自己的风格?
菊比古是风格的大师,他以独特精道的艺术追求在颓靡的战后拯救了落语。
助六的风格截然相反,市井的健康的,把乘风欲飞的菊比古拉回鲜活的人间。
那与太郎是什么呢?
他没有超乎常人的天赋,也没有狂放颓靡的作风,他只是比平常人多了份热爱执着。
他叩拜在地,顶着即将被师父踢出师门的压力,郑重地说:“无我,才是我的自我”。
肺腑之言。
铮铮落地,昭然若揭。
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无我不是没有我的存在,而是没有对一切苦空无常世事的执取。
世人会变,风格会变,所谓坚持的自我,也会变。
生而为人的苦,在于把无常错认永恒。
每个人都在苦海浮沉,没有一个人不值得尊敬。
落语本身就足够美好,那我要做的,就是还原落语本然的面目。
菊比谷是一束耀眼的光,划破黑暗长空。
与太郎承接了光亮,却成为了一盏灯。
他是一个坚实的、顽强的、空空如也的容器,不仅因为接纳了自己的微小、平凡而稳定旷达,还可以容纳为这光吸引的许许多多人,点亮他们的心灯。
我啊,这一生都会爱着师父的落语。
要是超越掉,就爱不起来了吧。
爱得起来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哇!
想要为八云师匠写点什么。
16年看完第一季,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关于过去时代的故事。
故事里发生的人情纠缠,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而落语就像恰好承载起这个故事的一个盘子。
助六和美代吉死去,菊比古活了下来,抚养小夏,继承八云。
时间仿佛在流逝,但他从未走出那个时代。
最近看完第二季,忽然觉得,八云师匠的一生,终于完整了。
这个故事还是关于时代,但讲的是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他的人情际遇、悲伤和坚持。
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第一次看时的感触,哪些是看完结尾后才发现的注脚。
感觉这第二季,制作对八云的宗旨就是这个老头怎么帅怎么来,即使病得瘦骨嶙峋还是让人觉得优雅帅气。
1.菊比古这个人啊冷漠,守旧,骄傲,孤独。
落语并不是他主动选择的职业,却是他赖以生存的手段。
他把自己打理得很好,但封锁内心,对人冷漠。
助六和美代吉死后,菊抱着与落语殉情的决心度日。
因为牵绊他的人情,已经消失了。
这一生,八云把落语技艺磨练得炉火纯青,因为人生中值得上心的,也只有落语了。
艺场失火前讲的那段死神,惊艳到让人落泪。
它将八云积攒了一生的技艺和垂暮之年渴望见到死神和艺术之神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守旧的老头,他锁住的永远只有自己。
他说着新落语是邪教,却让与太郎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用看他的脸色。
他嘲讽与太郎的落语只是逗笑的手段,却还是办师徒会,将助六的扇子赠予徒弟,并拜托小说家多多关照与太郎。
冷漠的人,却内心温柔。
温柔的人,最难撼动。
人情的牵绊啊,八云一直排斥、害怕的东西,其实自己被困得死死的。
还好在生命的最后,他坦然地接受了人世的温情。
2.小夏和八云啊也许是个人比较敏感吧,总觉得第一季里小夏对八云的态度就很复杂。
长久相处却能让恨一直保持下去的,也许还有爱。
第2集小信爬去找八云,引出了小夏和八云暧昧的一场戏。
当时就觉得这两人的关系肯定不一般,小夏醒来后,师匠还是躺得很从容……他扶额说出的关于小信的话语,也让人怀疑这个孩子的身份。
至于助六与美代吉的结局,是不是菊比古的谎言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这个谎言是为了保护小夏,也许是他内心对这个事件的真实归因。
但小夏与八云的最后一场戏,他们一起听着落语,说出彼此的心结,彼此原谅,彼此感谢。
小信在院子里撒花,这一刻所有如噩梦般缠绕他们的往事,都已经融化。
不知为何,最让我想哭的是,小夏说,你收我为徒吧。
八云说,好。
多少年爱恨的纠缠,小夏还是那个率性的想讲落语的小女孩。
这时候不禁会想,如果助六不死,如果不是八云那么守旧,如果小夏不是那么恨八云,她是不是早就会成为讲落语的女孩。
还有一个小细节吧,在惊艳了轮回的第11集,那张佛祖留给人间的垫子上。
最想听助六讲落语的,是小夏;最想听八云讲落语的,是小信。
这让我想到,好像在孩子心里,最好听的永远是父亲说的故事。
不管听过多少遍,只要是父亲说的,听起来就特别有意思。
3.与太郎的无私啊与太郎这个人物,好像无私到了不太真实的地步。
这也是他对落语的态度,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人喜欢呢。
他磨练技艺,为了落语做过不少出格的举动,在幼儿园推着小夏去讲寿限无,和小说家说想要一些适合女性的新落语。
真真是太好的一个人,无私地为了一门技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也许这也是一种报恩吧。
八云的落语,拯救了与太郎。
与太郎深知自己救不了一心想要与落语殉情的师父,那能救下落语,也是好极了的。
某种程度上说,与太郎的落语就像第12集,一切看起来都更光明美满。
但作为观众,却觉得丢失了什么。
能够唤起一段情感的,是另一段情感;能够唤醒一个人的,是另一个人。
挺好奇的,如果八云换一个时代出生,如果年少时他有的选择,如果助六没有死,是不是他就不会这么孤独了呢。
这么说来,这个故事的人物悲怆根源在于,助六死了。
陷入沉思……
看个动画还是感动地稀里哗啦的,说真的我觉得声优确实为这部动画增色了不少,平常的专业技能也是为讲好落语打下了基础吧。
我当初私心希望不要出第二季,就带着一点遗憾带着回味也就好了,看到第二季八云白发苍苍我改变了当初的想法,这人生啊无论什么缘由还是要走完一生才好啊,人世间的羁绊让平白的人生多了几分世俗味。
你看这作品与其他动画最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剂猛药要你哭要你笑,光是人生这两个字就已经带着些许的悲剧色彩了,我依旧在想八云到底爱过谁,或许他喜欢助六也是欣赏他的才华吧,他是自私的,这辈子他谁也没有真正爱过,就只有落语,对,他的人生就只有落语。
看到他们在那边的世界以最纯真的心态面对彼此,看到松田小老头给八云帮渡我又止不住地哭了,这一切冥冥中都有指引吧……
第二季基调太压抑,菊比古满脑子都是带着他的落语殉情,助六成了他的心魔,从第五话开始就一直想把他拉入地狱。
第6话听着小关飙演技说了<赖着不走>全本太赞,演出后与太郎却只说了表演的那么好老师却没听到。
第7话看着少爷和助六年轻时的影像,猝不及防地出现当年坠落的真相,虐的好心塞。
两季落语看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死神>和<荒野曝骨>,第9,10两话都说了,尤其是听着与太说着荒野曝骨,想到第一季中少爷俯身低眉给小夏理发,和助六说着荒野曝骨的甜。
画面转到小夏趴在八云腿边说着请收我为徒,少爷笑着说好时,那种渗透出屏幕的温情,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着,我真的没忍住眼泪就下来了。
然后含泪吃完11话整集的甜,八云走的很安详,最后唱着荒野曝尸在松田先生的陪伴下步入黄泉。
12话大家都被信之助的父亲可能是八云的猜测吓到了,毕竟那眉眼像极了菊,但是我更开心于信之助继承了八云的落语,感谢这么棒的番的陪伴,这番是艺术品。
12集简直狗尾续貂,很崩溃一言以蔽之: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如果只到第二季的11集为止,会是非常细腻复杂的上乘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很讨厌12集的情况下,前11集仍然值得5星…愤怒让我没有精力谈论这里类似霸王别姬架构但更丰盈的等边三角关系,或者菊一声的跌宕起伏,只是反过来想了想:为什么对我而言,不是所有骨科都能磕。
有一类关系是我认为没有办法用爱情和性的关系来吃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爱都会回归到爱情和性中,那样否决了世界上存在某一种无条件的爱本身这样光明的想象,而我无法接受这样想象的破灭……这是我看作者企图让菊成为他养女的孩子的父亲时候的愤怒的来源。
作品无意将菊塑造成一个道德观强盛的人,而我同样不对文艺作品抱有道德性的批判;但同时,菊的塑造让他成为一个别扭,但某种程度上十分直接的人:他所纠结的,他所热爱的,都成为他的心魔。
这样坦荡的人,若要他以“随便你(养女)”为理由同意和养女生育孩子,同时又和自己的弟子,养女的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对他的人设而言太过扭曲。
或者说,只要认真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不可能和自己照看如同己出的小夏生孩子,但为什么让我这么愤怒?
是因为一部漂亮动画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收尾,她偏要选择了横插一段名人八卦的类型,为早已死去的菊添上一笔完全不适合他的。
若想离开对亲缘关系的迷恋,就需要一种对更高和更普世的爱的信念。
这是一条道路上的问题。
本篇看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以说和第一部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作品,甚至我个人认为本篇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
伦理问题实际算不上问题,问题是剧情缺失了小夏和八雲之间的描述与铺垫,到12集之前,他们的关系只能从少得可怜的暧昧分镜和莫名其妙的黑帮剧情中窥知一二,如果说此前的剧情还能用留白来解释,那12集的出现则是彻底毁掉了这种氛围。
本篇与其说是助六再临篇,不如叫做八雲求死篇,活着的八雲没有一刻是不痛苦的,至死都还在追逐着助六和美代吉的影子,他的一生都背负着因缘的锁链,直到去世,我才觉得他终于解脱了。
若是着重刻画这一点,我觉得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奈何本作加入了大量与主线看似相关,实际浅尝辄止的角色,不管是万月、荣助、黑帮的二位,甚至是小夏,都缺少剧情的铺垫,像是为了故事结尾这点儿醋而包出来的饺子,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除了形同背景板以上角色,与太郎这个角色,比起他承接起落语的未来这一作用,更像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工具人,他的性格必须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却又对落语又无条件的热爱,只有设定如此,才能使剧情继续下去,又或者说与太郎这类的人是作者对落语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在第一季中,剧情清楚交代了落语两次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唯独在第二季中没有提及,似乎落语在与太郎继承八雲名号之后,落语突然又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主流,但现实情况是在流媒体的影响下,落语早已没落,还需要靠着文化保护的力量和少数人的执念在继续传承着。
能看出来荣助这个角色是为了将创新引入落语,但剧情给我的感觉像是想在各方面都涉猎一点,却什么都没讲好,最终除了八雲师傅,其他人的形象过于扁平,相比于第一季的故事有种历史的厚重感,第二季更像是流水线的叙事,无法让我产生共鸣。
自以为孤身一人,实则难断尘缘
许久不见 曾有一位要一起背负落语的师兄莫逆之交 游行 唤起共鸣的艺术 嫉妒死人了 创作新的落语 言论越来越凶 你不知道意思还讲 十多年后 在人面前讲了落语 返魂丹 神志不清心肌梗赛声音发不利索 身体日渐腐朽 录像底片 死神火灾 甜食 你的孩子 撒花 病情突然恶化 没成为孤家寡人 养父和养女 继承血缘
丧里丧气八代目,按理说人设是我的菜但是总喜欢不起来,可能自怨自艾的人并不讨人喜欢吧。丝毫不在意大师啊传承啊什么的,肤浅如我全程一颗八卦之心,信之助到底是谁的孩子啊。
完美落幕。神声优们的神表演太好看,演技饕餮大宴。
可能是我太挑剔,但按风情韵味来说,怎么也比不上第一季。
所以信之助到底是谁的孩子?
石田彰封神
作者太会整活了,那种设定是怎么想出来?不会是看本土视频取材的吧?这种情节别说写,你哪怕是想也不行吧。真弄出来了,不然你怎么搞都无法让人满意吧?。
无聊。
十二话略欠点意思,除此真是完美。中间被虐哭N回,比第一季还要虐……跟落语什么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就这个念念不忘,真是写到百转千回荡气回肠。唉。
5000字也写不尽最精彩的落语,与最复杂又动人的人情。
想不到还存着这样的番,新番越来越乱了。虽然现在有Beastar,上季有鬼灭,但这样像棉被一样的番,还是想念呀。/助六在影象里出现的时候,时间都流过去了,助六依然在落语里鲜活,留着菊比古一人被衰老侵蚀。op结束时助六从背后抱起少爷,打开是空空的骨架。少爷说,自己没了落语,就剩骨架了。
生死往复,落语之魂不断传递下去,落语中见历史,见创新,见百态。动画中则见到对于落语的爱。
如果只有11话就好了。
有点过分消费第一部了啊,一再缅怀助六,本该是主线的小夏和与太郎的落语之路反而变成了支线,落语如何在新时代延续下去才是助六之路的精髓,不是么?不过八云的所有独角戏还是能让人沉醉,年轻时的妖娆老来变成了妖媚。还有最后那个大包袱,前面的心结全都重量翻番。
每一集看着心里都是酸酸的=_=。云田老师的其它BL向漫画剧情也很有意思啊,如果有制作方肯顶着掉节操的风险做出来就好了(喂!)。
师匠是美人,所以是不能见白头的。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生命永恒,所以遇到激烈的变故也能挺下来。但被留下来的那个人做的其实都都是艰难的事情,眼看着岁月浮沉世事变迁,誓言风化雄心磨灭,想要舍弃一切追随人生之初的白月光离开,但却被羁绊牵扯。幸而三川途上再见,依然能似少年游。
第二季开始每次看到松本桑出场总是很感慨,他见证了所有角色的人生和成长,最后却也道出自己一生的遗憾。几次泪目因为他的出场,你的一生到底拿的是主角戏码还是配角
第二季之於第一季有如波千鳥之於千只鶴,冗長、多餘、矯情。與太郎全程吵得人頭殼爆炸。既然地府如此美好,能讓怨女變聖母,仇恨變喜愛,那大家還活著幹嘛,早死早往豈不美哉?最後還要故意扯一出養父養女的曖昧,說的人自嗨也就算了,聽的人竟也沾沾自喜,絕了
这是在搞笑吗,这么生硬的强行happy ending,死神的严肃性,艺术性和统一性完全被破坏了,绝对掉档次的低劣编剧,竟然能拿这个分,实在太让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