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沉浸在前任女友去结婚生子一个人打算孤独终老的心灰意冷里,而第二次看,是跟你一起。
内心诸多感概,爱让人变得勇敢,自信,坚韧。
昨晚上看钱多来的日志,念给她听:不管天塌地陷还是你爹妈我爹妈不愿意还是你丢工作或者我失业还是生病还是中大奖还是捡到钱还是将来你我各自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还是一方发达一方依旧闲散还是你又骗了我我又过分欺负你还是不小心出轨了还是我做糊了菜你忘记烧早晨我要喝的温开水还是彼此有些倦怠还是任何事情将你我伤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只要活着,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漂浪青春》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刚看它并不喜欢;在茶室卖唱的盲女,显然是T的女乐手竹篙,还有盲女的妹妹“妹狗”,卖唱、盲女、同性恋,感觉猎奇的元素太多,算不得一部好电影。
但到影片的第二个故事,看了一半就暗叫厉害,很少有同志片拍到同志们老去以后的生活。
老年阿彦带着一个皮箱,还有艾滋病回到乡下看望老年水莲,后者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有怀旧意义的“老朋友”,虽然配偶栏上她是他的太太。
显然已经老年痴呆的水莲把他当成自己爱人,不停叫他:阿海,你不要穿成这样,太男人了,总要顾忌别人看法。
回头别传到我爸爸耳朵里——她爸爸早已去世,连阿海也都不在。
水莲都不记得了,她只知道爱人又回来了,她说过爱自己一生一世。
她把阿彦打扮成女扮,他们一起坐在长椅上,阿彦被看不惯的少年侮辱,叫他死变态.这样的遭遇,在他们两个的生活里都不稀奇吧?
阿彦穿着红旗袍,被少年们推到地上时,他慢慢抬起头,是被侵蚀过的一张脸,那并不是像前几年大热的那几部同志片里的美少年美少女们的光鲜得意,那是年老色衰、被爱人抛弃、人生走到绝途的一张脸,同志,当然也会老的,而且或许还会更无奈,更残破,以往的同志片都不曾拍到这样一张脸。
荒凉的、不再时髦的、这就是一个终结。
老年阿彦想过离开这里,离开水莲“这个死老太婆”,可是他去哪儿呢?
他在城市里的家,已经被更年轻更强壮的年轻人占据睡床的另一侧。
他老了,还有绝症,他无处可去。
他跟水莲呆下来了。
人和人的陪伴,到最后,可以不关性爱、友谊、金钱,只是相互陪伴。
最最简单的,相互陪伴。
第三个故事,是少年竹篙、少年水莲的故事。
这个故事真美,不因为它有关同性恋,而是年轻、单纯、清洁,能闻到一股青草味儿。
它美,因为它不是以猎奇的眼光看一个帅T,而是一个少年在成长中困惑不定地审视自己的身体:到底是男仔、还是女孩。
胸部越来越大,她用白布裹起来,一抽屉的白布卷,整整齐齐地码了一堆。
这个故事讲的干净,是从内向外的审视。
这一段,导演自己也很得意,放在沉甸甸的老年水莲故事的后面,整个影片轻了起来,轻盈得能飞起来。
可是也因为这段轻快,再回想起整个影片,整个的苍凉都压了过来。
一个好电影,回想起来,总能让你感受到它的气场,这个电影的气场,就是苍凉。
谁能说我们的青春足够漂浪,在逐渐自我强大的旅途上,我们是否也已经迷失了方向,最终走过了青春,漂泊了一生。
Part1.妹狗很难理解用8岁女生的视角来开始这部电影,8岁的妹狗跟随姐姐进出歌厅,听姐姐唱歌,然后完成自己的作业,不知不觉的可以在睡梦中梦见姐姐身旁那个手风琴伴奏的身影与歌声——竹篙。
高高瘦瘦,分头,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她是个女生。
8岁的妹狗爱上了她,这一切听上去荒唐。
姐姐是个盲人。
妹狗的责任是要用小手拉着姐姐走在路上,然而对于一个8岁的女生,也许她更需要一个人带领她走向未知,与性别无关,只因为童年安全感的缺失与需要。
一段阴暗的路上,野花静静的盛开,火车的方向与成熟一致,长大的妹狗对着手拉手坐在自己面前的姐姐与竹篙,终于可以笑着说“我等你们很久了”。
Patr2.水莲年老的水莲脸上始终有一种让我看了绝望的深情,下陷的眼睛,暗淡没有任何光彩。
她已经忘了那个阿海去了哪里,她曾经深爱的一个女人。
而在年老陪伴她的却是阿彦。
一个年轻时候与她形式结婚的男同性恋(受)。
阿彦没有失去爱人,而是失去了爱,他与所有男同性恋一样患有艾滋病,他拒绝治疗,生不如死总让人感觉绝望。
水莲把阿彦当作阿海,阿彦却只是想让水莲高兴一些。
他们一个清醒却痛苦,一个糊涂却幸福。
Part3.竹篙斜靠在火车上的竹篙,显然是年少的模样,短发清爽蓬松,脸上有一丝稚气。
她对阿彦开着玩笑,两个人深知同性才是自己深爱的那一类。
在胸部极具发育的17岁,她却用抽屉中的纱布让自己的胸看上去与男生没有区别,穿着妈妈买的文胸,她边照镜子边说好恶心啊。
我想竹篙,应该天生就是做T的吧。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遇见了也还年轻的水莲,她们在雨天的车里接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心中的爱。
整部电影看下来,让我感觉压抑,导演周美玲选择了三段爱情最纠结的状态表现出来。
镜头始终不很明媚。
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记录,却也给人长久疼痛的感觉,会让每个人回忆起初恋的无疾而终,年少的懵懂,又害怕年老后与孤独相守。
直到现在,我才看见光碟封面写着【儿童不宜】这四个字。
我想这四个字与镜头无关,只是怕看后让儿童有了对爱的恐惧以及对性取向异与社会思维的正确认识。
距离午夜还有若干时段 我观掉播放器 没勇气等完电影最终的音乐结束话说最近看的乱七八糟的电影也有若干部 只有这一部才突然有了点堆字的念头 虽然 我也不知道要堆些什么的好就好象影片中火车驶过 男A在自言自语 我要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周美玲,看起来是拍同志电影上了瘾 所谓六色六部 04年的首部什么什么歌舞团并无反响 07年的《刺青》 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的各种官方私方论坛 很是小火了一把。
凭心而论 《刺青》浩大的宣传声势中 除了杨丞琳的出位情戏 实在是部很令人泄气的片子。
于是,08年的春天 《漂流青春》再一次从周美玲的手里诞生 介于我对于《刺青》长久的偏见 对《漂》也一贯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直到所有人说 看吧 《漂》胜过《刺青》起止几倍的出色 在没看影评没了解过任何剧情的前提下 我决定冒险一次 等到了事实告诉我 这一次的冒险还算值得但是说不出话来 在片头幽怨的歌声响起 我就知道了这类文艺片的大致走向 以及它将带给我怎样的夜晚。
但目前看来 还是有点低估的意味。
或者是 它的所有情节都实在太现实了 现实得令人措手不及 这种现实主义在文艺片特有的画质和影像镜头下被夸大地变形 造成的情绪必然是如同被一个突然的巨大打击击中 一段时间内只会呆滞 只有缓和之后才会突然间地感到剧痛 三段式叙事中 最出彩的部分无疑是第二部 有些官网上的评论是“感人的黄昏恋” 笑 不知道是影评人没看得懂还是其他 的确 这部片子的很多一带而过的情节若非了解背景是很难看得清楚明白。
年轻的水莲同女友和小彦及其男友不过是近几年突然流行的“形式婚姻” 很多年之后,水莲的爱人阿海死后,水莲处于疯癫的状态,恰好在此时 小彦由于染上爱滋被男友抛弃 于是小彦---此时已经是老彦了 准备死前看看自己的老友也是形式法律上的妻子水莲, 却被疯癫的水莲误以为阿海回来了。
或者她根本就不承认阿海的死 。
电影中一个细节,水莲在误以为“阿海”回来后,尽管已是颤颤巍巍的老太婆却一直都重新戴起各种不同的耳环。
这是怎样的爱 老彦闭起眼睛会想起几十年前他们四个一起结婚时的情景 因为青春 因为年轻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不看 以为幸福就是长久 都以为你可以一直陪在我身边 爱的人会死 不爱了会离开 可是有谁可以一直永远都在。
这是影片中老彦发出的疑问 老彦对着水莲喊,你醒醒吧 我不是阿海 他们都不在了 没有人可以一直都在。
他却只能选择陪在水莲身边 两个病人走完最后剩余的一点时间 很多情节很感人 无论是cosplay的情节还是很多不经意的台词 我承认最后看到老彦送给水莲一条挂着发病时紧急联络人标签的手链时 眼睛水会存在 因为那时水莲幸福眼神太伤人 在她那个疯癫的世界里 还以为这是她爱了一生的那个死掉的阿海送她的礼物 。
而老彦正是清楚水莲的这种心态 才要把那个紧急联络的卡片以这种方式交给水莲 他知道这样水莲就永远不会摘下来。
如果说这是“黄昏恋” 实在是搞笑了 试想一个P和一个小O 能搞出“恋”来么 这种官网的说法实在对情感以及影片的巨大亵渎另一个角色竹篙无论从哪个角度或者歌声表演都实在是春春的翻版。
当然我相信这并不是刻意或者影射(笑) 。
很奇怪的是这次我竟然没觉得竹篙和盲女的恋情发展得突兀。
实在是个进步。
话说这TP之间莫名其妙突然就爱得死去活来的狗血情节无论是《刺青》还是《蝴蝶》甚至《今年夏天 》等早已经是种国语片的通病了。
或许影评中的现实性也包括了这一点意义。
无论如何 周美玲依靠着《漂流青春》在各大电影节上收获颇丰 也算是08的不枉一年。
的确 从立意到角色到叙事方式乃至拍摄手法 《漂》进步得令人惊奇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 不过至少 绝对不是部烂片我们老了之后是怎样 没人知晓 会不会有水莲或者阿彦的悲凉 也无法定论 我们将怎样反复回头看青春漂泊中的恣意妄为 那些爱过的 流逝的 伤害或者欢笑 。
或许这正是周美玲企图告诉观众的最主要意图吧 也正是漂流青春题目本身的含义所在 时光的对比穿梭中 我们能否成为被上帝悲悯的幸运那么假设倘若我以为我爱你 可不可以允许我对你说 「我陪你走到最后 能不能不想太多 会不会牵着手 晚一点才到尽头」
铁轨,笔直,似我们青春里的义无反顾。
气味,花的香味,情人的香味,指引我们不远万里来来到她身边。
是默契,更是恩赐。
年迈的水莲茫然无措的找寻着什么,是旧日的情感和光辉,那飘飘摇摇的青春年华。
时间如同弯曲的光线,相互交错缠绕,剥开那晦涩凹凸的外壳,你是否看见人世间最美得爱情发芽,是,我看得见。
灯光迷幻的茶室,从盲女咽喉里摇曳出来的声线,如细沙般温柔。
年轻的女乐师指尖弹奏出的红色音符缓缓去包裹。
她们的柔和是从声音开始的,然后是命运。
如同所有的三角关系,除了竹篙与盲女的惺惺相惜,距离之外还有于盲女相依为命的年幼妹狗。
或许是因为从小缺少一个健全的依靠,当竹篙出现并扮演一个愿意保护她们的角色时,妹狗也那么轻易而自然的爱上了她。
这样的错误的开始不遗余力剪开了妹狗与盲女的相依为命,妹狗最后被一对富有的夫妇收养。
在成长过程中妹狗追求班上一个像竹篙的女生遭拒,也收到过帅气男生的情书,最终妹狗也只是在火车上将其撕碎。
那些过往撕裂不了,火车前行,而她依然活在过去。
庆幸的是,在妹狗十八岁时终于与盲女相聚。
此时的竹篙显得愈加成熟,她依然用生命在做盲女的眼睛。
我不知道她的手指是为何而断落,但是,她们连同她们的爱情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够了。
第二节讲述了水莲和男同性恋阿彦迫于世俗的压力假结婚之后发生的故事,水莲的爱人早逝,阿彦感染艾滋拒绝治疗与男友感情急速减温最后分开。
这两个孤单的人在老年后相遇在一起,水莲过于思念以前的情人而固执地将阿彦认为自己的情人并要求他穿女装,以免让别人发现她们的关系。
直到老年水莲依然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同志的身份这实在让人心酸,而阿彦穿着女装在公园被戏弄的一幕更是让人感觉到同志不被社会认可的悲哀。
第三节讲的是竹篙过去的生活,一个穿喜爱男装的女生渐渐发现自己胸部增大而感到苦恼万分,于是选择束胸。
在不确定自己性别和女生是否能喜欢女生的困惑中企图从身体上探索到自己的秘密,在与布袋戏班舞娘水莲发生关系后寻找到了答案。
她踏上了离开家乡的火车,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她想要的。
青春散尽,我们并非颗粒无收。
从《刺青》到《飘浪青春》,周美玲导演的造诣又进了一大步,视野更加广阔,也更具有现实性。
前者是个故事,后者是故事,但却是让人感觉真实的故事。
她的彩虹六步曲还未完,很期待后面的作品。
《漂浪青春》是一部女同性恋电影,朋友推荐我看的,叫我看完谈谈感受,几天前写完文字,没有发出来。
电影是3段穿梭时空的故事,我个人认为 影片的基调 是悲伤的,片名,结合片子,认为应该是 漂零流浪的青春凋落看过之后,突然觉得其实是国家的法制不健全,才导致影片人物的悲惨结局。
我希望大家都应该先看这个片子再读我写的字,3个段落中,应该是后2个更彰显片子的意义,特别是中间(老年阶段),全部看下来,人一生,很快年华老去,青春枯萎,漂零流浪。
影片中有幽默好笑的地方,但更多的是让年轻的同志朋友们立志,不管你是小拉拉,还是小gay男,不要哀叹,要积极想办法,不要自私,要更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争取同志群体的合法权利,你可能有很多精力用不完,那没为什么不投入进来,献身于(现身于)同志群体公益事业呢?
现在大家都还年轻,不能疯够,玩够就算了事,只要你想做,是有途径的, 通过各种方式,一点一滴做。
第一个情节:老年的les水莲和gay阿彦在城市公园的座椅上休息,两位中老年人静静地坐着休闲看风景,路过的3个打篮球的少年看到阿彦穿着女装,以变态为借口开始殴打阿彦,在公园玩耍的人们看着阿彦被殴打,居然不管,不但不帮忙,反而露出鄙视的表情,走了,同性恋该死,打死了,连白眼都不看一眼,这还有天理吗?
简直是世态炎凉。
这和《遭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被几个小孩子用石头打破头,死在干枯的河边。
很相似。
难道同性恋就该被歧视和殴打吗?
被殴打了该怎么办?
这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国家应该颁布《同性恋人群保护法》,以及《同性恋反歧视法》。
同性恋人群是少数人口,弱势群体,遭到殴打,应该有法可依。
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社会问题,国家政府,学校,从小就要教育学生,把《同性恋人群保护法》,以及《同性恋反歧视法》写进国家宪法和各级学校的校规和学生手册。
良心何存,看谁不顺眼就打人,社会不乱套了吗?
第2个情节:老年的les水莲,失去了同志伴侣阿海,一个人得了痴呆症,老年的gay阿彦,染上艾滋,遭到同志伴侣阿翰的遗弃,两人都没有子女,晚景凄凉。
看到这里,同志群体都在想,我老了怎么办?
于是,哀叹,悲惨等等情绪都来了,这不是个人遭遇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颁布政策。
有了《同性恋婚姻法》的出台,我们就应该看不到 年轻时代的一对gay情侣和les情侣假结婚的场面。
老年的gay阿彦被遗弃后也可以得到一般法律夫妇的赔偿安置费,老年的les水莲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慰问金。
最重要的是同志群体的养老问题,目前,在中国大陆,农村的异性恋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国家会对异性恋夫妇(年满退休年龄)每个月发放照顾金,一个中国影迷问刘晓庆,“你是和林青霞同时代的人,她们都相夫教子,你为什么到了这个年龄没有孩子,遗憾吗?
刘晓庆说自己曾经在法国住过几年,一度喜欢小孩子,法国一家杂志的总编辑说,中国有这么多人口了,你为什么还要生,刘晓庆说,我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总编辑反问刘晓庆(什么是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个法国人就和刘晓庆一起讨论孩子的问题,刘晓庆说自己没有生小孩一部分原因是想给中国人口减压。
以此可推,同性恋夫妇没有后代,国家可否进行照顾呢?
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为什么要照顾同性恋夫妇?
因为同志群体为人类人口压力做了贡献,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过多,很多问题都出现。
第一个是医疗,教育,社会治安,就业,衣食住行,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料。
地球母亲承受不了无限制的人口增长。
交通堵车,私家车太多,汽车尾气,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吸二手烟都很痛苦,何况成千上万的车辆的废气,对地球环境的伤害无穷大。
长此以往,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大大下降,我们看不见蓝蓝的天。
中国大陆应该有公益事业型的同性恋组织和团体,政府出一部分资金,组织和团体筹集资金,企业捐助资金,建立同性恋养老院,同性恋自己也有积蓄,这样就是多重保险。
《同性恋反歧视法》《同性恋人群保护法》《同性恋婚姻法》这些还没有诞生的法律,全社会的人都是受益者,不仅仅是同志群体 ,大家中学应该学过《生物》,应该知道(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
地球需要同性恋。
这是一部女同电影。
阿姐看到阿妹对别人家恋恋不舍时,她心里很舍不得。
就是前天天天向上做婆媳关系那一期,媳妇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会让婆婆不舒服,有嫉妒感。
也正是把阿妹送去别人家寄养,才让两个女同之间的感情更进一步。
因为阿姐是盲人,需要关怀,因此那个人就趁虚而入,生活中满是这样的例子。
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的自然发展。
阿姐唱的歌曲还蛮乡音的感觉,很怀旧。
阿姐怎么总是那个白色连衣裙的装扮。
34‘33’‘,妹狗回忆,竹篙想要给阿姐带路,那个音乐好清澈悠扬,但到那的忧伤。
后半段戏,有些看不懂了。
阿妹娇娇比莲花,莲花美美像阿妹。
阿妹和阿姐,像一对双生子,相邀到溪边,来去采果子。
时间像流水慢慢过,春天一过三个月。
……………………………………………………………………………………………………………………………………………………………………………………………………………………………………
竹篙真是年少时喜欢的少年模样 白衬衫 凌乱的短发 不太精致 却干净又阳光 懵懵懂懂 喜欢 又不敢说出口 对未来的世界憧憬又无望 多像那时我爱的你啊 长大了的竹篙 还是没变 还是喜欢女孩儿 还是男士打扮 只是原本的阳光更加的沉淀 多了丝忧郁 喜欢的人就在身边即使有些窘迫你拉琴她唱歌也是人们所说的神仙眷侣吧她们的青春也是大多数人的青春她们的人生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简单却不单调 烟火气三个故事打乱时间轴 却很有新意喜欢这样朴实无华 却让人忍不住回忆的电影
误打误撞看的电影,本来是想看千禧曼波的,但网站的电影打着千禧曼波的名头,实际播放的却是该片,但发现此佳作,也算不虚此行了!电影分为妹高、水莲、竹篙三个part,每个part相互独立,又不失关联。
妹高部分感触最深的就是妹高撒谎欺骗菁菁和竹篙,使她们两人分开,期待自己能与竹篙独处。
一方面,我同情妹高暗暗喜欢而不得的悲伤,另一方面,妹高的欺骗行为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妹高尚为一个小孩子,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可以轻而易举说谎,而大人又常常以为小孩子天性纯真,不会说谎,通常会相信他们的谎言。
所幸,在电影中菁菁并未受到伤害。
整体来看,这部分的故事情节可以以一句话总结: 两姐妹爱上同一女性。
水莲部分是最让人动情的部分,两个痴心人,两个homosexual,因为爱情,一个患了身体上的疾病,一个患了心理的疾病,这两个患病的人彼此依靠,互相慰藉。
在这部分,我看到的并不是同性恋年老时的悲惨境况,而是同性恋也是普通人,是一般的人。
他们也会出轨,也会离开深爱他们的人,会出轨,会欺骗,同时,他们也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会沉湎于爱情无法自拔。
水莲部分结尾,与水莲假结婚的阿彦换上女装,被水莲唤作阿海,选择留下,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竹篙部分算是回忆过去,也预示着将来。
回忆竹篙的青春,水莲和阿彦的过去,在列车上年老的水莲、阿彦与年轻的妹高相遇,是不是在说着,这些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些年轻人还会重复老一代人故事的忧伤呢?!
比起這些,才知道我的青春怎麽都沉重不起來。
個人不是很喜歡
整体比《刺青》好很多,三段式结构把各个年龄层拉拉全景展现,关系连接也较流畅。基本全台语对白,很原汁原味的感觉。因为导演过于情绪化乃至偏见地抵制异性恋,所以影片传递出的情感无法让观众更容易接受。PS.据说周美玲上了总菊的黑名单,啧啧她的片子能不能引进内地拭目以待,不过一直这么坚持女同
又是拉拉
噢 太台了。
很现实,蛮压抑的。
片子拍的很嫩 想要反映的东西总是好的 只是手法太过生硬 中间的时间过度不够圆滑 感觉起来像是电视剧 还有 中间那一段 那个男演员 演的我想死
竹蒿很帅很乖。电影中用火车来过渡,好文艺装啊,不搭调。三个故事很硬凑,都以为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喜欢最后竹蒿跟水莲的对话,“我想要独立生活”,“找到一个可以爱我的人”。这就是在漂浪青春中我们的所有对未来的期待啊。
我喜欢女生,可是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可我也不希望自己是男生。我只是个喜欢女生又不喜欢自己身体的女生罢了。
看着挺无聊的都看不下去了,但是结尾有那么一小段调调蛮让人喜欢的。只是很困惑,水莲和竹篙年纪差那么多么?
还是不太理解--台湾..结尾很好...
姑娘挺帅的,不当t可惜
中间闷闷的,演技一般般,不过,那个竹竿儿挺帅的。电影3星,竹竿儿1星,肿共4星。数学真棒!
纯《刺青》姐妹篇么
没看头
滚
以前看过 记不得啦
还有我呢!
还没有彻底看完已经很喜欢。很温暖。
好就一个字,我要说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