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要革命

Moxie,勇气

主演:哈德莉·罗宾逊,劳伦·蔡,尼科·希拉加,帕特里克·施瓦辛格,西德尼·帕克,安杰利卡·华盛顿,乔西·托塔,艾米·波勒,伊克·巴里霍尔兹,马西娅·盖伊·哈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女生要革命》剧照

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2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3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4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5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6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3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4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5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6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7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8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9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20

《女生要革命》长篇影评

 1 ) 女生要革命

前半部情节非常自然。

在校园中女生经常被那些愚蠢自大的男性冒犯,他们肆意侮辱人而安然无恙,社会中也是,女性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被忽略。

Lucy一开始是rebel girl,我真的很希望变得像她那样。

保持个性是自己的权利,我有权利这么做,我有自己的阵地,我有权利不向任何人妥协。

但是中国好像没有渠道去表达这些(在校园里),我们也没有,嗯,everyone's political的,culture?

tradition?

我们没有政治正确,我们只有沉默、服从那些比我们还愚蠢的大人们。

学识和一些共识在中国不存在普遍平民之中。

中国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诉之于口,一切都是旧把戏。

我们在课堂上表达的时候,会被老师没有任何理由地呵斥闭嘴。

教育不足以使普遍的人都拥有现代化的知识性的认知,我们没有渠道去申诉我们所认为的不平等,在我们的位置上我们没有权利做任何事,只有我们爬上去了,长大了,改变了,不再在那个原本的地方了,变成了自由的成年人,我们才也许可以去做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事的意愿和力量早已消失殆尽,没有同盟,没有伙伴,一切想法都是愚蠢的,因为寻找伙伴和反叛被认为是愚蠢的。

优等生可以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议论,而我不行。

我想做一个rebel girl,我想用我喜欢的电影里每个人所有的,尊重别人的、智识性地说话,我想讨论一些事,可是现实中是没人关心的,都像昏了头似的把社交、赚钱当作头等大事。

社交的最终不是坦诚相待,不是承认自己的孤独。

我连一个Lisa那样的母亲都没有。

结社。

Feminist的象征一开始似乎只在Lucy一个人身上,后来就变成了一群人。

这很好,虽然Lucy的形象似乎就有些隐去了,感觉和前半段不协调。

每个人的中学阶段或者说少年时代be inspired这个词描述很合适,但是还是希望剧情能更多给到Moxie组织方面,多来几场女生聚会的内容,更多的努力与奋斗。

这部的内容实际上说Vivian私人生活和女权活动交织,更多还是Vivian的视角而非Moxie的女权活动观察者角度的全面写照。

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就不对,每个Moxie参与者自然而然有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对她们自己的影响,就包括女权运动。

任何时候不要扣不择言,轻易不要指责别人,没有用,当你后悔时对方不一定会原谅你,你会非常痛苦。

 2 ) 女性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至今看过的女权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

女权,黑人,华裔,残疾,同性恋……起初观影时以为只是简单的美国青春校园剧,讲述一群高中生小打小闹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Vivian在荒漠中惊醒,无法喊出声音。

随后惊醒后,在电脑上出现的题目"Reflect on a cause you feel passionate about." 。

还有孩子和家长的拌嘴,都没让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强大的力量。

Vivian的觉醒过程,在我看来,及其贴近一个女生为女权觉醒的过程。

班里新来的黑人女同学Lucy在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就与白人男孩Michael关于艺术作品问题起了冲突。

身为美式橄榄球队长的白人男孩在外人眼中绝对是闪耀的明星,一言一行成为了绝对的权威,听到对白人男性的反驳就变得尖锐,无法容忍移民、黑人母亲等社会问题的言论。

打断别人说话,尤其打断女性说话的这个角度是触动我的第一点,在Lucy肯定的表示"I am speaking"时不由得心生羡意。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灌输给中国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价值观就是要求他们尊敬师长,三从四德,顶撞身份地位的事极少发生在我们身上。

有时即使是与男生的价值观发生冲突,作为女性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这样的例子太过于常见有时都忘了其存在,但Lucy的一句才让我意识到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影。

回到刚才的画面,Mitchel身份优势让他肆意妄为的同时免于惩罚,这也让Lucy的境遇变得难堪。

Lucy找到女校长之后的对话更是让人感到迷惑。

性骚扰被说成男生的淘气,被说成是女生自己"dramatic",对话最后女校长要求助手为Lucy报名学校的乐队,黑人就一定擅长音乐,热爱饶舌?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种族歧视呢?

被不公正待遇,被男生“打扰”这对Vivian来所是颇为心烦的一件事,但当她跑去安慰Lucy,认为她应该低调一点,这样就不会被打扰时,却得到了强硬的回应:"I'm gonna keep my head up, high"。

镜头一转来到女主母亲的故事,年轻时热爱摇滚,16岁使得梦想就是“推翻父权社会”,被女权思想感染的Vivian找到母亲的女权杂志,故事即从这里以杂志为线索展开。

母亲做的宣传海报杂志上写道:"Because we don't want to assimilate to someone else's voice, standards of what is or isn't."“因为我们不想让别人的观点,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同化”"Because I believe with my whole heart, mind, body that girls constitude a revolutionary soul force that can and will change the world for real."“因为我全心全意、全身心地相信女孩是颠覆性的精神力量,她们可以改变世界。

宣传杂志

歧视女性的男权言论,讽刺意味的台词贯穿整部电影。

给学校的女生排名,选出谁是“最适合上床的女生”,谁是“罩杯最大的女生”,谁的“屁股最翘”……;男性“自愿”为女性提供服务,好像她们真的不会怎么把采购的物品装进塑料袋,不知道该把易碎的放在最上面;拍女生屁股,搂肩膀,让女生坐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坐在女生身上……等等;在有男生觉得“不太好”时立刻打压“她们又不会做什么(She's not gonna do anything)”;身为女性校长明明欺软怕硬,歧视女性,却坐拥“最杰出校长”的奖项,夸赞自己的学校"got moxie";“理所当然”男性就应该胜过女性赢得奖学金,即使他们输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这样的事例作为21世纪的女性见过太多,听说过太多,经历过太多,所以在Kiera的眼泪和"very fair"的叫喊声中的无可奈何才能戳中内心。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上演在我们身上的故事。

有人会说故事里的女权妈妈最终不还是找到一个男人,伪装自己的声音、生活习惯,成为了人们刻板印象里的女性吗。

我也疑惑。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母女两人在卧室里争吵时母亲告诉Vivian "I want YOU to be YOU",她们都是女权运动的代表人,但不代表不能拥有爱情。

经历过16岁的母亲有一瞬间或许忘记了推翻父权制也曾是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当她把这个接力棒给到自己16岁的女儿时,女儿做的更好了。

或许也象征着女权运动的实际吧,每一个时代都有女性成为女权运动的领头人,她们的伟大贡献也让下一代有勇气做得更好。

最后要写的就是男主Seth。

在影片进行过程中我发现我及其痴迷且沉醉于Seth的人格。

他对Vivian的了解之深入,包括记得她小学时放生蜘蛛的善意行为,明晓她在亲密关系里每踏出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等等都让他的魅力一览无余。

给她充足的空间,无条件的支持与尊重,恰到好处的边界感,让我惊叹于怎么会有人如此完美,集我对于男性所有美好的幻想于一身。

从他的表白开始,"I start to worrying that maybe I shouldn't come off too strong. You're like this super powerful feminist, and you're not just a cute girl.", 在他们将要进入到性的环节时,"I 100% want i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the only thing you're thinking about.", 而在影片最后,写着Vivian名字的手臂击溃我最后的心理防线——如果你走向我的路太过于艰难,那么我走向你,大步且坚定。

这次Vivian终于喊出声音了,所有的女性都喊出声音了,请你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的。

ps:写影评再回看电影时才发现,Lucy的眼影颜色是按照彩虹的色彩画的,也是呼应她的出柜了吧,细节好评。

 3 ) 也许当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改变。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百年前国际上无数的女性走上街头,为了自由和平等才换来这一天。

为了让更多女性在这一天能够关爱自己,正视自己。

而今天在无数女神节、女王节消费的资本下,这一节日显得意味深长。

女生要革命豆瓣:7.9

16岁的薇薇安,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校女性排行榜,什么胸部最大的女生,最翘臀的女生,最能干的女生,而薇薇安则被评选为,最听话的女生。

颁布这一奖项的,是男子足球队长大魔王威尔森。

而这所学校更过分的是有女生穿了吊带背心,因为过度发育的胸部,校长责令她披一件衣服,或者直接回家。

但新转学的黑人女生露西却不吃这一套,她在课堂上公然质疑老师,甚至挑衅威尔森的绝对权威。

并且对于威尔森的威胁她并不恐惧而是直接去校长那里指出威尔森对自己的性骚扰,却被告知要她不要大惊小怪。

这一切的不公平待遇,在薇薇安眼里是逆来顺受,长久以来威尔森的厌恶行为女生们虽然内心有波澜却照单全收。

直到薇薇安劝露西:“你低调一点,威尔森就会去烦别人了。

”但露西却说:“为什么让我无视,我要高调,抬头挺胸。

与此同时,薇薇安在自家的床底发现了母亲16岁在从事的女性运动,推翻男权世界,女生要革命。

她的母亲曾经是地下朋克女性主义运动“暴女”成员。

也许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薇薇安决定匿名派发一本女性要革命的杂志,不仅做了男性排行榜,还控诉、号召所有高中女生一起穿吊带背心。

影片改编自珍妮弗·马修利的同名小说,该片的导演艾米·波勒曾经编剧过《头脑特工队》以及《轮回派对》,同时她也是一名演员,在该片中担任了丽萨这个角色。

有人说这是一部极端的女权电影,太过政治正确,虽然这是帮助女性发声的电影,但电影本质上还是倡导平权。

比如学校评选最佳运动员,女足球队长没有参与的名额,而男足球队长却没有竞争年年都能得到,比如学校的排行榜,只评选女性却不评选男性。

很多时候,这种女性的抗争,并不是偏激的要求女性独裁或者一方把另一方压倒,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和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仅此而已。

但很多时候,偏激的女权和温和的女权对于发声也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

电影里的薇薇安,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可以奋不顾身的站出来,和这个社会反抗,虽然从厕所派发宣传单开始,但这项运动,却得到了很多女性的迎合,并且很快地成立了女性革命小组织。

而同样的和薇薇安从小一起长大的好闺蜜亚裔女孩克劳迪娅,因为家庭的原因,受到亚洲传统母亲的影响希望她能好好学习,考上医生平稳度过高中时代,她不允许她的人生出现差错,哪怕是倡导女性平权。

在美国一个亚裔女孩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一个白人女孩,这不仅仅是来自两个母亲的差异,也来源于两种文化的差异,但你能说面对女性想得到更多权利,克劳迪娅就没有波澜吗?

有时候无声女权,只是在找一个契机爆发,而不是激烈地表达,才是维护权利的唯一方式。

从2017年#METOO运动爆发开始,更多女性开始从各种方面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被污名化、女性说不要,就是不要,性别的双重标准等等....而国内以微博为首出现了诸多的偏激女权,甚至于对于很多年轻女孩来说,“出拳”被当做一种标新立异的女性标志,争取权利不假,保持抗争也应该,但更多时候,我们也该认清现实。

电影中女孩们争取到女足球队长和男足球队长拥有了相同竞争最佳运动员的权利,并且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无论体力还是声望,女足球队长都比男足球队长要更胜一筹,当薇薇安已经准备好香槟迎接即将得到的胜利和奖金时,男足球队长还是毋庸置疑地获得了最佳运动员。

在一片男性欢呼声中,薇薇安开始质疑自己,甚至更偏激,很多时候我们的义无反顾和奋力反抗就像打在水面上,没有回应也毫无波澜。

以至于这种孤立无援和无能为力让人越来越偏激,越走越远,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的天平有时候是倾斜的而有些努力并不会得到任何改变。

电影结尾勇敢走上街头,表达意见的女性们,那一刻的光芒身为女性给予女性的力量,让每个身处当中,感受当下女性内心感动又温暖。

就像一百年前那些走上街头要求自由平等不被“私有化”的女性,那些曾经为了这一代女性能够得到权利喊着女性要革命的前辈们。

也许当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革命”,想必总有人要做,也一定要做!

 4 ) 5 stars for normalizing women being angry

不知道是不是only in my case,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直在愤怒和感动中反复横跳。

愤怒是因为highly related,因为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个女生都被男的这样bully过,且我们以前并没有为之做什么、在此地也根本无法做什么:Men take everything as trophy, and they will never listen. 这就是Moxie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感动是因为all Moxies 做的一切,everyone is Moxie. 以及其中母女关系的描绘,关于women naturally know how to protest, instead of learning to. 影片对于不同女生对于女权运动作出的努力的描绘也很iconic。

最后给了一个相对现实的结局。

看了高赞三星,无外乎是一些政治正确、技法普通之说, but it’s a 5 for me. Maybe I’m just tired, and this is refreshing. Five stars for the music, twists, iconic theme, acceptable ending, and normalizing women being angry.

 5 ) 美式校园剧女权大演绎

Moxie 是基于Jennifer Mathieu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一个16岁叫Vivian女孩一段女权意识觉醒的故事。

故事主题在于女生可以改变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友谊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 .。.:*・゜゚・*电影🎬始于黑人女孩Lucy 转校到Vivian 所在高中, Lucy对于学校中对于女生歧视的做法勇敢的以 “holding her head high” 直面怼回去,Vivian方才意识到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与漠视已经发展到多么可怕😱的程度,在友人和老妈的支持下以佚名方式出版女权刊物杂志Mixie,激励同校女生们对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Amy Poehler directs the movie and plays Vivian’s mom,very clever, inspiring and is not a “traditional mom.” We see Vivian’s journey from follower to leader. Lucy is such a bold and confident woman, standing up for what is right. Seth comes across as a really cool love interest of Vivian’s and male ally to the female revolution. Patrick Schwarzenegger’s portrayal of Mitchell Wilson is terrific, 真的和他爸年轻时一样的帅。

(((o(*゚▽゚*)o)))

The key messages in this film are: to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and friendship can support that change.

 6 ) 爽片,又有何不可? “For girls everywhere!”

这的确是部很套路、转折稀碎、十分理想化的爽片。

但并不妨碍,这是我最近看的最热血沸腾的一部片。

OK,这片就是很简单、很脸谱化,甚至不切实际,立了几个典型的asshole男权形象当靶子,一群女孩联合起来三下五除二把他们全部干翻。

但这又有何不可?

为何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现女权活动?

为何feminist就不能轻松地、扬眉吐气地赢一场?

难道我们看过的男性视角一路开挂的热血爽片还少吗?

女性主义片一定要苦大仇深?

表现强奸社会一定要像《十三个原因》一样压抑无助窒息。

女权活动要像《美国夫人》那样交织各方势力、权力关系混杂。

当然那也很好,但为什么不能是高中校园里一群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简单粗暴对不想要的say no,大胆追求想要的呢?

回忆下,是否我们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并不是充斥着暴力、并没有不平等地那么明显。

不过是备受推崇的男性视角文学作品,女生“保护自己”不穿着暴露,团体leader、大出风头总该是男性,“受欢迎”女生是一边“貌美如花”拉拉队的存在,生理特征被作为标签指指点点,面对欺凌最好方式是沉默不语……其实,feminism并没那么复杂,并没那么高尚,并不是排除一切,并不是成为顶端的女强人才是“真正的女权”。

feminist可以有各种和男性的交际,可以是女也可是男,可以单身可以结婚,可以温和可以愤怒…认为性别平等,女性可以做任何自由选择,并真正认识到社会各处的不平等并对其say no就行了。

并不是一定要有什么用,表明态度这事本身就很重要。

最后,“For girls everywhere!

PS:回应下评论里“女权的尺度”。

这位虽然“女权主义者”,但观点正好符合“反女权”的常见逻辑(套路):1、要的太多。

2、行为过激。

3、好坏女人二分法。

如果“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们这能去稍微下女权运动历史的话,就会明白,现在女性很多基本权力,是靠“暴力抗争"夺取回来的。

首先,“女权让女性利用性别获取优势,得到更多权力”?

在这女性连基本平等都没有争取到的社会就开始担心女性得到过多?

着实杞人忧天。

举例也无外乎“让男人帮干活,付账”“彩礼”…可这类“恩惠”明明是历史悠久的父权产物吧…用一些巧妙的伪装,小恩小惠障眼法交换掠夺女性真实权力。

不能父权,女权逻辑都搞不清,就“女权”背锅吧。

第二,行为过激。

虽然部分“feminist”有“过激”一面比如完全排除男性、割裂已婚女性…但评论提到“过激”简直是guang电审批前的“自我审查”(比如现在我就在打拼音进行自我审查)现实中,性别暴力重拳出击,反暴力唯唯诺诺,这可行吗?

在当下政策法律不完备情况下,“高音喇叭式”的传播就是必要的。

而且让批判激进人士列举女权活动中的暴力也举不出,对激进的尺度划分就是片中女主在性别歧视充耳不闻的校长门口用油漆标明rape?

久敏…那还要怎样?

再组织、法律缺位情况下,如何对歧视say no?

如何唤起大众关心?

小声对施暴者说“我有个不成熟小建议吗”?

理想化地让女性都成为金斯伯格式人物,通过现有“合规矩”途径,完全忽视这些规本身就是男权定的。

女权要人人精英RBG,在小范围空间中“不过激”“合乎规范”地争取男性普普通通就能得到的权力。

…都搞女权了听“真正的女权”(父权)主义者搞好坏女权二分法,不要审判女权好坏啦 你哪位?

让别人当金斯伯格自己那么厉害咋不去去联合国订法典吶。

 7 ) 女生要革命,哪怕从女厕所发传单开始,而不是女生节女神节

这两天就是“女生节”和“女神节”了,对这两个节日的刨根问底和污名化的讨论,也在这几年开始拿到台面上,一些女生已经不再觉得所谓的“女生节”是对自己的关注和呵护了,而女王节,女神节此类谄媚的词语,在女性认知中,也已和消费洗脑脱不开关系,就连妇女这个词的词性也需要商榷一下,是不是叫做女性节会更好一些。

这是好事。

《女生要革命》豆瓣给了7.9分,目前评论人数还较少,这部电影牛的是把女生在父权制社会下的校园中面临的困境全部道出:强奸,身体指摘,被男性审视(搞女生各类排名),穿衣,种族歧视,LGBT,甚至是体育奖学金的男女公平选举,残疾,还有单亲妈妈的生活态度,女性校长的纵容,移民家庭的小心翼翼等等等等,可以说这部电影它太政治正确了,但就是这种正确,也是目前女性急需的正确。

我在之前写那个酷儿和lesbian一点思考:关于同性恋和波士顿婚姻折射的问题的时候看到过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一个女性,亚裔女性,亚裔女同,要承受多重压迫和歧视,每一个标签都是要承受的诅咒(大意如此原句忘了),今天在这部电影里也看到了相似的场景,解放要从行动开始,哪怕是从女生厕所的传单开始,如果不去开始,那么我们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愤怒所产生的动力就会迷失方向,只会始终在隐忍中草草度日,中学生活也变成了一段噩梦一样的日子。

上千野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里把女权理论分为三种:1.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论 2.激进女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1.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论,只是利用女性,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无论是“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女性都曾被允诺给予自由和平等,革命承诺的解放,只是在利用女性的力量,而结果都是被窃取革命果实,实现了“男性的解放”2.打破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论的是妇女解放运动,也就是激进女权,激进女权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和控诉)。

弗洛伊德的学说,是人如何成为父亲和母亲,儿子和女儿的物语,也就是与“家庭”这一制度再生产机制相关的理论,而这个家庭制度,则呈现出“父权制”这一历史形态,是由性和世界之间的压抑性的不平等组成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既不是女性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她们而是想解析性统治的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女权主义者。

当时在那本书看到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弗洛伊德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马克思旨在反抗压迫争取解放,而弗洛伊德则重在适应压抑,精神分析师称此为“治疗”,这正对应了自己在很久之前,觉得心理咨询在某些层面是没有用的治疗,是一种只知道将你捋顺了的治疗。

如果女孩们面临着不公平的环境和校园暴力,只知道压抑自己,将自己捋顺了,而不是去fighting,去刚一刚,那所有的事情还是永远无法解决,最蠢的更是那些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反倒觉得是现实本该这样,误将豢养是对自己的某种恭维和宠爱的女性。

 8 ) 谢谢你的建议,但我会昂首挺胸,高高抬起头!

一开始感觉就是披着一层薄薄女权外壳的普通糖水青春电影,甚至有些老套,但没想到看到最后,自己竟然还是哭得稀里哗啦。

最喜欢的就是影片前段,露西和女主在台阶上的那段谈话。

“如果你保持低调,他就会放过你,然后去烦其他人。

”“谢谢你的建议,但我会昂首挺胸,高高抬起头。

”为什么明明是那些人做错了事情,担惊受怕的却是我们自己?

前几个月我在学习的这边也碰到一个男生,总是给我发很多莫名奇妙的验证消息,说什么他要哄我开心他很累之类的,但我平时根本就没有跟他互动过。

在公共空间区域里他也总是死死地盯着我(我不敢看他,因为不想和他对视),或者围在我身边转,甚至还对我的朋友大打出手。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这边与人进行肢体冲突了,还有很多事情就不都说了,反正我们大家都觉得他神经病而且还有暴力倾向。

但老师又总说跟他沟通的时候他很讲理,总是答应得好好的,还叫我不要被这些事情所影响……那段时间我每天下课,都有同学把送我回家。

现在想起真的是蛮生气的,明明被影响的是我,为什么还要让我去包容他的行为,去合理化他的行为,甚至不能因为他的行为而生气受伤。

凭什么呀!

没有人来解决问题,就只有靠自己,我也要高高地昂起头来了!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为自己发声了,那还会有谁会来为自己发声呢?

 9 ) Moxie

看完moxie,我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佩服里面的女主有勇气发起这样的revolution!!!

还有里面的那个新来的女同学,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有勇气去改变🤜🏼而不是默默忍受. 电影里还提及了许多话题:girls help girls , LGBT 🏳️‍🌈 ,黑人,亚洲,有色人种…… me too (对于里面那个啦啦队长勇于在公众面前承认被QJ这个事情是真的十分佩服!

)。

此外,对于里面的Seth这个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原来还有这种男生的存在。

我喜欢这个角色不是因为他为了追求女主而去支持了这个活动,而是他从内心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尊重(如:和女主躺在⚰️里时候,在没成为男女朋友时,有克制住自己没有去kiss女主)还有就是有勇气通过实实在在的行为去支持!

💪🏼 电影里有讲述到了评判女生的穿搭。

里面的校长因为女生穿了一件背心,而被停课送回家。

而相对的,橄榄球运动员在运动会开幕式里脱去上衣,大跳热舞却没人care甚至为他喝彩~ 这就让我想到之前有个新闻内容是:有家长称:两位女生因为在(没有规定要穿校服的)课堂上“衣着暴露”(背心和短裤)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上课......我认为这一种行为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电影里有一句话十分打动我:“我在16岁时只在乎打倒男权主义and burning it all down!!!

 10 ) 美国电影里最完美形象的亚洲男主(仅个人认为)

比起韩高,美国高中校园一直是我很喜欢的题材,电影开头我就很期待,因为那种暖调,多种色彩构成的质感是我的取向狙击。

我觉得这部电影挺中规中矩的,但给了五星,因为好在亚洲人物形象正面、丰富有层次,没有像其他青春剧里面那么多的刻板印象。

而且男主角也是我在这部作品里面最喜欢的角色。

他记得薇薇安童年时期放生蜘蛛的善举,在手背画上星星和月亮支持女生革命,在夜深时想着早点把薇薇安送回家,他谦逊且尊重女性,他向薇薇安解释为何没有对她做出更多的举动,因为怕自己太过于强势。

在爱情或者在生活中,他都是把他人放在平等地位上温柔且真诚地交流。

只想说,黑人小姐姐感叹他真性感,也是我的内心活动。

薇薇安在朋友停学后与母亲争吵的那一段是最打动我的情节,她撕裂般把自己的委屈与难过一股脑地全倾倒出来,这个原本内向,“服从”的少女如今却顶着女生革命团体创始人的头衔不知怎么办,一句“爸爸为什么不和我过圣诞”,却是她内心深处害怕、怯懦想寻找人依偎的真情流露。

值得推荐给广大群众树立对女性平等的正确观。

《女生要革命》短评

阶级标签惹人厌,乖乖女来搞革命,印发传单,手画符号,背心运动,广播竞选;想法挺好,而且前半段还可以笑笑,可惜后半段就过于程式化了,反革命敌人基本无存在感,顺畅一根筋的剧情让故事显得比较肤浅;PS:施瓦辛格的儿子是不是因为长得太邪乎,所以总接这种角色?

7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关于如何擦亮眼筛选女权男呀》

10分钟前
  • Farewell Waltz
  • 较差

一切都这么好可是为什么这么尬(躺棺材太可爱了(以及女主闺蜜原来是大群里的我想了半天我在哪看见过她

13分钟前
  • 盐水丧棒冰
  • 还行

Lauren!!! (为什么感觉她脸有点点肿,想看她演bitchy的角色哈哈哈哈)整体来说看起来还是非常爽的,Girls help girls! 不过女主发脾气那段非常之讨厌,还有你们躺在棺材里听音乐认真的吗......

15分钟前
  • もんだいガール
  • 还行

单从电影技巧上看就很普通,最多给三星的水平,但是是我喜欢的女性题材和美高背景!不少情节处理得过于简单,人物也比较幼稚,不过这也符合年龄设定,贴近现生。不觉得感情线、友情线多余,不仅因为这是为主线服务的且没占过多篇幅,还因为俩人物都塑造得不错,青春怎么能少了友情和爱情呢。Seth在人格魅力加成下挺attractive,现生中有这样的男生我大概也会crush的吧…Claudia是我最爱的角色,典型INTJ人格,与Vivian吵架了却又默默帮她注册了社团,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而退学,面对V的幼稚无知怯懦,很直截了当地说because you’re white…另外,Lauren的长相完全是我的取向!看到有人吐槽集女权/黑人/亚裔/lgbt/残疾等元素于一体,过于政治正确,我只想说so what!?

17分钟前
  • K.
  • 推荐

其实很适合拿来改编,故事放在中国大学会更好看辐射出更多层次。

22分钟前
  • 五加皮
  • 还行

果然资本主义链条最强一环的美帝是不可能拍出真正表达女权的作品的,以过于轻松嬉笑的方式来反抗无异于对女权运动的解构,对于解放女性实有害而无利

25分钟前
  • 英子君不二
  • 较差

虎头蛇尾但是题材不错,我也很想知道过去二三十年我表妹们在美国是不是也经历过了或者没经历过什么,美国青春题材电影就社会问题是那么单刀直入,这么说大象席地而坐那个电影其实还行。

30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推荐

公民有结社自由。

32分钟前
  • 菜根
  • 较差

是观感勉强的青春喜剧,大部分舒适都来源于姑娘多,但作为女权议题作品太浮于表了。不是“过于正确”,反而是“不够正确”,也远谈不上激进。

37分钟前
  • 厄科
  • 还行

又年轻,又勇敢。她们集体穿小背心真是美丽极了,不论什么年龄、什么身材,都很美。

38分钟前
  • 涵湘宁
  • 推荐

一步步来吧,女生的觉醒

43分钟前
  • 叶呀小白
  • 还行

这个电影挺“政治正确”的,但是这种正确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的“正确”。电影里面有一个亚裔女孩想穿吊带去声援学校的女权行动,她还没走出家门就被她妈叫住:“你怎么穿吊带上学?你因为穿吊带上学被开除怎么办?你还怎么上好大学当医生”,天呢,我当时看到这一段浑身都要过敏了。还有里面的“女权男”亚裔男主,是他们家最小的孩子,上面四个姐姐,这个状况挺真实的,但是编剧把老中家庭的男的想的太好了,这种男的怎么会成为“女权男”?应该是恨不得拿全家当血包才是

44分钟前
  • 眉毛mayu
  • 力荐

虽然剧本瑕疵很多,但真的太燃了!青春片又怎样,一样可以输出女性力量的价值观。亚裔与黑人角色也不仅仅只是为白人服务。ps:Seth真的是一个完美男友人设呀!

45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哈哈哈,在女性议题上,sex education比较戏剧化,而这部电影胜在更加真实吧~

48分钟前
  • 胡不迁
  • 推荐

剧情太塑料了适合中学生看,不过小鸡电影的受众本来就是teenager吧,看这种小鸡电影至少比看单纯校园恋爱强

50分钟前
  • 已被删除库洛酱
  • 还行

原来导演饰演了Vivian的妈妈,有些人物一笔带过有些人物个性不够深入,女主原因没上四星

55分钟前
  • 没戴眼镜听不清
  • 还行

什么勾八玩意儿,小孩过家家 让我想起了瑞典环保少女

57分钟前
  • 稀饭
  • 较差

就这…

1小时前
  • 暴怒企鹅头
  • 较差

Netflix的校园青春片我要上的那个多少次才会不再看…就全程都非常幼稚 确实有反映到性别歧视 但表达的方式实在是低级得不行 剧情也非常扯非常莫名其妙…真的看得人生理性作呕 这种电影多了让人活该对女权没有好印象

1小时前
  • peanuttbuter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