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知半解。。
感觉大致剧情这样的,有不对欢迎纠正没有源头的一个大魔王(上帝??
或者某种神)选择人物a进入了死循环A告诉a,你会遇到b,你要跟b说,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并且千万不能上电梯、警车等等,那是循环C的入口你进入循环后你会忘了自己名字,所以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写下来你会有一个新的身份这些都是谎言——这个老头死的时候反复在说于是故事开始了顺序是大胖子小时候进入了循环A35年后,船夫要死了,跟胖子说,不要上xxx(另一个循环入口),记住自己的名字胖子没听,走出旧循环于是立刻忘了自己的名字,被灌入了新的记忆于是带这小男孩一家进入了循环B35年后,小男孩长大胖子临死突然想起35年前在循环A里的事跟男孩说:记住自己的名字、千万别上警车已经成年的男孩说:这里没有警车啊然后老头死了,警车出现,他上了警车,进入循环B他立刻忘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警察,被灌入记忆以为有老婆有孩子于是到了犯罪兄弟追犯罪兄弟到了楼道,这是循环B35年过去,快死,突然想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那个弟弟:记住名字,千万别上电梯弟弟:可是这里没有电梯啊然后他死了,电梯出现了弟弟进入电梯,忘记自己的名字,有了新的身份接着进入了循环C循环C就是开头的新婚夫妇C循环里,妻子已经老了,手里拿着那个小本本就是一开始让他们写下来,记住自己名字的那个本本不懂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是想说不要一错再错造成蝴蝶效应,还是想说人生不要说谎面对自己的真实人生反正没明白而且不懂的是,如果不上电梯不上警车,是要上这个在循环里的受害者死掉终止循环吗那这个受害者未免也太惨了不过最后老头说了:真实的我们在另外的世界,只有我们在这里受苦,真实的我们才有能量和快乐之类之类的吧寓意不明
《恐怖游轮》这部电影,在我脑子里面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是那种看完之后你会惊讶于“电影居然还能这样拍。
”今天说的这部电影也同样是用了循环梗。
《意外之地》影片一开始用了两条平行的线索说了两个关于循环的故事,一个是循环的公路,一个是循环的楼梯。
把故事的主人公放到一个循环的世界里面,任其发展,到最后点明主旨,这两个人故事是有关联的。
但是中间那句中心思想“四十五岁是一道坎”中间只是一笔带过。
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到这句话的话,整部电影就只是单纯的炫技,炫耀导演自己的逻辑感,炫耀导演在这种循环梗的处理。
我觉得一部完整电影是需要立体的人物形象,完整的事件描述。
而一部好的电影则世界需要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深刻的主旨。
这个电影完成了冲突,但是主旨缺乏,冲突不够强烈。
让人看完了之后总有点牵强附会的解释,看了豆瓣影评之后发现大家说得都还有道理,但是并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而悬疑反转部分步伐也不是足够得大,只是很顺畅把两条线连起来了,仅此而已。
在我心中,《恐怖游轮》仍然是玩循环梗玩的最好的电影。
刚看完电影,看了很多人的分析和评论,总觉得有一些不符合电影剧情的细节,其他影评中关于电影的一些细节问题都没有解释,比如为什么每个空间都有爆炸声,丹尼尔上了警车为什么会笑,继父大叔扔掉的竹节,丹尼斯撕掉的纸牌。
以下是我个人观点结合我注意的细节,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脉络和真相,有不对的地方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电影基于两个论点,从影片的发生时间,世界论来看,不存在高科技,平行世界等因素,影片发生的世界就是我们存在的现实世界。
同时,也不存在虚拟的世界。
在虚拟的世界中,另一个你困在空间内,每天锻炼,积极的活着,为真实的你提供生理,情感上面的补充,让真实世界的你生活的更好,如果是这种设定,你能够安心的接受吗,我觉得健康的人,是不会接受的。
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最重要的三点:1、影片不存在死循环,是线性发生的,看似有联系的丹尼尔(小男孩,警察),继父大叔,懦弱弟弟(奥利弗)等,都不存在循环。
2、影片结尾时放的倒序相片都是真实世界发生存在的(警察杀人坐牢自杀,继父大叔离婚自杀等),所以真实世界中的时间线:船夫年轻的人生→继父大叔小时候坐船时朋友发生意外的经历→小男孩一家出游→长大成警察抓兄弟→警察丹尼尔杀人后坐牢自杀→懦弱弟弟奥利弗在电梯中不小心摔坏新婚夫妻的拎包→片头老新娘。
3、名字很重要!
非常重要!
记住自己的名字,代表的是直面过去不好的意外(失手发生的错误)!
开始放干货。
第一,丹尼尔一家开车去生父那游玩,继父大叔失手摔坏了哮喘药,丹尼尔忘记带备用哮喘药,然后母亲决定返程回家。
这个节点非常重要,在车调头返程的时候,爆炸声来了!!!
为什么会有爆炸声,因为爆炸声之前的所有事情都是现实存在,并真实发生的!
按照真实世界的时间线,小女孩事件发生后:继父大叔:俩人后来离婚(母亲在电影中也说过,就不能让你和孩子们独处),继父大叔选择逃避(小女孩在加油站和继父大叔的对话,表达了对他的信任,而因为他的粗心大意,小女孩肯定受了一番折磨,产生内疚),忘记自己(前面35年因为好友的意外,选择勇敢的面对,生活),颓废生活,最后自杀。
丹尼尔:积极进取,娶妻生子,做了警察。
让我们再回到爆炸声!
爆炸声之后的35年循环,其实就是继父大叔和丹尼尔的生活态度写照,其实就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为小女孩事件, 继父大叔非常内疚,忘记自己(为什么忘记,影片中继父大叔在路上扔掉了竹筏节!
证明忘记了前35年直面惨痛意外的自己),逃避,在公路上酗酒,疯狂做爱(都70了还和行尸走肉的老太婆做爱),也是现实世界中他的生活常态酗酒和妓女做爱;反观丹尼尔,没有忘记自己因为忘带备用药的错误,深深自责,直面错误,每天扔药瓶,提醒自己,所以现实世界中,他活的真实,敢于面对的人才能活的更坚强,幸福!
接下里的时间线,丹尼尔上了警车,有个镜头,他笑了!
为什么笑呢,因为他要去抓那两个兄弟!
懦弱弟弟在楼梯和哥哥说过,丹尼尔威胁他要杀了母亲,还说丹尼尔是加门的人!
警察除了是政府的人,还能是谁的人!
明显丹尼尔忘记了过去小女孩事件,自己坚强面对错误时勇敢积极的自己,和兄弟作案的对头黑老大加门(或者其他不法分子)有勾结(也印证了,他的笑!
),还有一个细节表示他变了,他给了中枪哥哥的药,说是私人药品,并能止痛,还说给的药量比较大!
一个警察会随时带止痛药吗!
明显是含有大麻性质的药品,也侧面反映了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妻子偷情也也算是下文吧),家庭幸福,事业不错的人会没事吃这种药吗!
第三,在丹尼尔开枪之后!
又发生了爆炸!
让我们继续真实世界的时间线,兄弟俩被带去警局,懦弱弟弟改过自新,娶妻生子,因为有前科,所以后来只能当服务生!
丹尼尔发现了妻子偷情,杀了奸夫,坐牢,自杀!
回到并行的心里世界:丹尼尔:在脖子后面摸到了头发,后来又在楼梯中捡到了小时候心爱的纸牌!
但是他撕碎了(证明了他彻底忘记了自己,在片尾的一个画面中,他在年轻的时候还曾和一帮朋友玩纸牌游戏!
时间是能够改变人的!
就像年轻人愤青积极,中年人沉稳,老年人保守!
同继父大叔扔掉竹筏节一样!
)!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
丹尼尔和继父大叔都忘掉了自己过去35年的励志人生(直面惨痛回忆的意外)!
懦弱弟弟为什么能改过自新,因为哥哥抗下了罪名!
(在家里的时候,哥哥就说过他一手带大弟弟,感情非常深,并往自身拦罪)哥哥中了枪,还要坐牢!
在内心的循环世界中,哥哥让弟弟坚强的活下去,所以弟弟35年来一直勇敢积极的生活,也是在为哥哥完成自由的人生!
第四,继续故事发展,懦弱弟弟的职业是服务生(注意名字,卡尔!
不是他的本名奥利弗),在电梯间帮客人拎包,不小心摔在了地上(意外!
),打破了过敏药,客人也在走廊被蜜蜂蛰了!
这时候,他解释了,走廊怎么可能有蜜蜂!
并且非常惊慌的和夫妇找出口!
证明这是一个意外!
(印证电影名,意外空间,发生的都是意外,不是策划好的!
事件都不是策划好的!
都是按照红本执行的计策!
因为是内心世界的发展,红本的设定只是一种图腾,一种象征,而非实物!
)请注意!
爆炸声,又响起了!
而这时候,你应该想到了,每个35年老死的人,都是忘记自己名字的人,懦弱弟弟现在的名牌叫卡尔(影射他也忘记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他也会如继父大叔和警察丹尼尔一样,自责,内疚,自杀!
)!
到此,影片开头的老新娘和片尾的夫妻结合一起,故事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发生意外的人,经历各种心路历程!
所以,这个影片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在面对惨痛的意外事件(也契合了电影名字,意外空间,真的只是意外!
),年轻人的心态往往能直面困难(毕竟年龄小容易犯错,大家也能够接受改过),中老年人往往在发生不好意外后,很难走出困境(契合丹尼尔死前说的话,年轻人在真实世界中能更好的生活,老人则不行,因为年轻人一般选择不忘记意外的发生,直面自己,老年人总是选择逃避,忘记自己,虚度人生)。
最后,其实35年只是一个代号,一个时间过程,影片中现实世界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长度。
你也可能会说,既然循环空间其实就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每天的内心状态(生活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交集(继父大叔和警察丹尼尔一起,懦弱弟弟和警察丹尼尔一起),我觉得这只是电影的表达手法,这样呈现的手法更牛逼一些吧。
首先电影是好电影,剧情分析别的影评也做了很多了。
我是来说说电影的另一个点。
我不清楚有多少朋友有过这种经历,又或者有这种经历的朋友发生得有多么频繁。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时常有这种感觉。
而这部电影终于让我找到归宿了。
我说的具体是什么经历呢,就是某一天,你会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突然干出一件很蠢的事情,犯一些很夸张的低级错误,甚至干出跟平时大相庭径,或者你一直都刻意杜绝的事。
就我自己的经历,小的大的都有。
最小的小到玩格斗游戏,已经把对面打得还有一点血了,而自己还是几乎满血。
然后接下来的时间里突然失误连连,以往能成功的招式在这短短几十秒里会中邪一样恰好无效,直到你眼看着被对面丝血反杀。
对,我说的就是打电脑。
稍微大一点的,画了一中午的画,电脑突然崩溃了。
重启以后恢复文档还在,然后赶快保存。
然后我发现我覆盖在了另一张画上。
就因为我点覆盖保存的时候不注意点错要被覆盖的文件了,而ps问我是否确认保存我看也没看就确认了。
还有一次是从外面坐大巴回家,下车前我是那个提醒我两个伙伴“注意看看座位有什么掉了的东西”的人,我也看了我的座位没看到什么明显的掉落物。
然后下了车车开动后十秒钟之内发现我的眼镜掉车上了。
(我近视度数不高眼镜一会带一会摘)最大的一次,我参加过两次艺考。
第一年画石膏,我看到给的题目照片没有底座,于是也没画底座。
出来以后听说没画低座扣5分。
高分段的5分完全可能是第50名和第5名的差距。
心疼得要死。
第二年还画石膏。
我看了看照片依然没有底座,问了监考老师说不画也行,我居然又鬼使神差的没画底座。
出来以后想到所谓监考老师根本就是普通大学生,他可能也不确定评卷规则随口说的。
以上这一系列例子是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许多忘了内容但是我记得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的。
由于经常发生我总结出这些事情有这么几个共同点。
1,这一类事情的发生都伴随着一定的意外,初步引发意识的混乱。
我打游戏经常会某个技能突然按不出来,我的画那次ps突然崩溃,我的眼镜那次我不认为真的会掉,我艺考那次题目给的图片还是没底座。
2,事发过程中的一些下意识尝试弥补的举动,会神一样的被莫名化解。
游戏同样的招数突然被化解,ps帮我恢复了被我盖错化解,我的眼镜应该是被遮住了所以我的检查被化解,我的疑问被老师一句话化解。
3,最终,无论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无论是别人还是你,都同意一切都怪你自己。
而以上这些跟电影里的如出一辙。
电影老爸的意外是不知道饮料里含有柠檬,意识开始混乱,弥补措施是哮喘器,却被老爸鬼使神差踩坏了而化解。
警察的意外是没想到兄弟两的逃跑,意识开始混乱,开枪是因为有马上就可以去医院这个弥补措施,却被无限空间化解。
电梯员的意外是客人居然蜜蜂过敏,意识开始混乱,弥补措施抗过敏的药物被摔碎而化解。
这部电影终于正面提到了这种人意识里的鬼使神差。
不过电影用了更加直接的手法,电梯员的蜜蜂根本是他放出来的,他的包掉地上也像是故意的。
包括老爸踩坏哮喘器也像是故意的。
电影直接把这种概念说得更彻底——那一刻你就是意识不清醒着了魔,你那个时候的行为几乎就是为了让失误出现。
而最终第三点,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同意一切只怪你自己这一点,引发了电影里的无限时空。
人的意识真的很迷雾。
我经常在想,我经历过的这一系列事情最终只能怪我,事情小我容易走出来就算了,要是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怎么办?
岂不是说明,某一天,某个人会因为单纯的意外而开始恨自己?
这种真的已经算是天罚了吧。
果不其然,有了这样一部电影。
证明不只是我自己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的意识果然不是你能意识到的那样平静。
人生的整体包括空间和外部,姑且如此理解吧。
但他是一个整体,无法被分割,被封闭在空间的那些人即是有过的经历,意外,情绪,体验。
而外部则是真实的人生,相互影响。
内部里的东西又具备着经验与教训,背负起来封闭起来不遗忘它,可以不断提醒,反省自己。
从而使外部的真实人生能继续在警醒中生活下去。
但背负是如此的沉重,如此的痛苦,如此的疲倦与厌恶,犹如陷入一个迷局无数年。
偶尔记忆起,有了警告又如何,给你警车和电梯选择能够离开,你如何面对呢?
离开封闭的空间即是代表忘记曾经,换来忘形和抛开从前,享受选择逃避的那份轻松。
但不幸的是,忘记曾经的经验与教训还有警示,外部真实的你却必然会重蹈新的更大的覆辙。
如果丹尼尔能永远在封闭空间里每天重复牢记忘带妹妹哮喘机,每天上山丢一瓶药提示反省自己的谨慎,在现实里会有枪击嫌疑人兄弟中的哥哥,和击杀奸夫那份莽撞吗?
遗憾的是他做了,被封闭的东西挥发不去,不断重复,因为那代表悔恨代表不甘,因为他忘记了,忘记封闭空间里的那些教训与警示的他坐着警车离开了,牢记了人生曾经前35年的自己放开了以前的那些警示离开了。
片中更加残酷的是,年轻的人,在封闭和背负某些曾经和记忆的时候,会比较轻松,宛如在楼梯间运动和健身以及有序的生活,因为外部还能一定程度的承受。
而年老的下一个35年,你未必背负得起这些记忆这些悔恨与教训,你会颓废,你会痛苦,会煎熬到直至死亡。
更可怕的是,没人能逃避,没人能,出口就在眼前,你选择继续背负曾经的承重,一遍又一遍日复一日重复时刻提醒自己,还是服从忘记带给你的那份轻松,那份诱惑逃出去而陷入下一个记忆和空间呢?
结果很悲哀,我们的选择最后都是一样的,其实没得选择。
幼年的我们成长到现在,那些曾经每件在当时我们认为足够带给我们提醒和反省的经历,那些我们封闭在内心的教训,如今你还记得吗?
应该只能记得最近的吧?
为何我们总是选择叛逃,其实他们早告诉了我们不要忘不要逃,可这是人性,也是人必经的悲哀。
如果你一定要我客观的讲出被封闭的是什么,在我的理解,是外部真实生命中所处的当时,人和人,人和事交集所产生的情绪,情节,内心烦恼的包袱等等。。
有你的,也有当事人他们的。
比如,在片尾我的理解是,35年后的奥利弗,已经在精神上和内心彻底放下了当年连累哥哥受伤的情绪和那些困扰,而在现实中,他来到一家宾馆当了服务员,可在为顾客服务时,内心不满唠叨的情侣,摔坏了顾客的背包,可里面有着新郎重要的药品,懊恼,歉意,后悔,自责等新的情绪产生了,心中的包袱又产生了,新郎的情绪,新娘的情绪也产生了,封闭的空间又再开始。。。
(另外说一句,这样的片子才7.5分?
我真的没有看错吧?
)
1.船夫小时候跟另一个人在火车上的35年循环(片中未演,红衣服继父听船夫死前口述)2.船夫跟红衣服继父在船上的35年循环3.红衣服继父跟警察在公路上的35年循环4.警察跟死了哥的弟弟在楼梯的35年循环5.死了哥的弟弟跟新娘子在酒店过道的35年循环6.新娘子跟不知道谁(电影里一闪而过,是个小朋友)在电梯上的35年循环(这个最惨,连睡觉都硌的慌)影片大概得意思就是人生有很多选择,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结局。
当发生不了悔改的问题时,不管多痛,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
还有就是将死之人,其言也善,听人劝吃饱饭。
然而人类就是一个好奇宝宝,所以无一例外都中招了,终止循环的办法就是得有人做出牺牲,抵挡住诱惑,既然已经不可挽回,那只能壮士断腕。
关于一些细节,其他影评讲得已经挺详细了。
但个人想补充一点,三个主要人物(鲁本、丹尼尔、奥利弗)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是有交汇的。
每个故事中都有的爆炸声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点,每个人在前35年的虚拟世界解脱出来时(需要虚拟世界里的其他人物都死亡),拿到的红本子里记录的就是他们现实世界的人物设定(包括警车里为丹尼尔准备的警服,电梯里为奥利弗准备的制服),又一次爆炸声之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再次分离。
每个人物的后35年,人生开始转折,直至毁灭。
虚拟世界里人物的生活态度会直接影响真实世界的人生走向,这在前后各35年里都是成立的。
工科生表示,图比文字更直观,所以做了每个人物的故事发展图。
鲁本
丹尼尔
奥利弗关于电影所表达的和想带给观众思考的,大概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意外和苦难,都不要过多的自责,永远不要让灵魂禁锢在无限循环的空间里,否则现实世界里的我们,只会向每个人物的后半生一样,走向颓废,走向失败,走向死亡。
PS:电影首尾呼应,看完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有些镜头还是挺令人不悦的。
镜头细节(倾斜的镜头和转正的镜头都有意义)处理得很好。
很多台词都富有哲理,值得寻味。
刚看完这部电影,我一脸懵逼。
只看懂了意外触发的空间是如何嵌套的,对于这部电影想要探讨什么完全不知。
套用一句现在很流行的话非常贴切:我好像看了假的电影。
后来静下来再倒回去看两个老人濒死前说的话,渐渐明白了他们困在这些空间里一生后总结思考的结果。
重要的并不是这个玄乎其玄的无限空间,也不是如何破这个困境,而是要明白这个无限空间和真实的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毕竟这个无限空间是真实的反面,一切都不是真的,都是谎言。
首先,主要人物是三个,他们在真实世界中也有一定的联系。
你一幕幕仔细概括最后的真实世界镜头就能得知:第一个人物是叫丹尼尔的小男孩,他长大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个警察。
第二个是丹尼尔的继父,那个穿橙色上衣的胖大叔。
第三个是一对兄弟中的弟弟,他和他哥哥在现实生活中被警察丹尼尔抓捕过,就是在那个楼道,但是现实是他们并没有被困在无限的楼道里。
这是真实世界中的他们。
在真实的反面:橙色上衣胖大叔叫鲁本,十岁时去郊游。
和渔夫被困在竹筏上35年。
这个竹筏是由渔夫触发的困境,因为渔夫导致了鲁本一起郊游的小伙伴的死。
渔夫临死前才想起来,他其实根本不是个渔夫,他人生的前35年被困在一辆无限的火车上。
渔夫告诉鲁本,要用红色小本记下自己是谁,不然会忘掉的,然后一定不要上一辆红色汽车。
可是鲁本没听。
上了红色的汽车,弄坏了小女儿的哮喘器,触发了新的困境,被困在了无尽的公路上,忘掉了自己是鲁本。
接着越来越老,没能力像“儿子”丹尼尔一样规律的生活(在真实的反面丹尼尔并不是他的儿子,前面关于他是他儿子然后他们一家一起出行的场景只是他看了红色本子上事先写好的人生设定罢了)。
生活简直是such a mess.最后鲁本死前想起自己是谁,同样警告“儿子”丹尼尔记下自己是谁,不要上警车。
可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像。
丹尼尔上了警车,看了红色的本子,就进入了自己是警察的设定。
开枪打了哥哥,制造了新一个困境,和弟弟一起困在了楼道里。
丹尼尔死前无比后悔,向弟弟说了一切,恳请弟弟帮助结束这一切。
可是最后弟弟也没有记下自己是谁,进了电梯,看了红色的本子接受了自己是俄罗斯开电梯员。
放了蜜蜂蛰了新郎,制造了酒店走廊困境。
接下来虽然影片没有详述,但是根据电影第一幕,一个穿着婚纱的濒死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红本子可以推测:新娘在和弟弟一起被困在酒店走廊里35年后,又一次没有记下自己是谁,走入了下一个困境,最后又在无尽的扶梯上度过了下一个35年。
何其可怕,就像影片刚开始时故弄玄虚的配乐一样。
影片的重点是想要探讨这些无限空间里虚拟的人和真实世界的人的关系。
首先虚拟世界里的年轻人都是被带入这个无限空间的,他们年轻,有能力在这个让人崩溃的无限空间里继续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就如濒死老人所说的,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中享受生活,产生了能量和快乐。
这样真实世界的他们也相应生活的非常快乐。
但是无限空间里的老年人都活得一团乱麻,相应在真实世界中他们的生活也不快乐。
这是老人死前所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比老年人生活的快乐的原因。
举个例子:(在真实世界中)丹尼尔确实是忘拿过妹妹的哮喘器,但是真是世界中一切都过去了,他自己也渐渐长大了,毕业娶妻生了三个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中年后他回家看到了自己妻子外遇,愤怒之下枪杀了第三者。
然后坐了牢直到垂暮,最后出了监狱就倒下了。
这一切急转直下就是因为虚拟世界里的丹尼尔没有听橙色上衣胖大叔的话,走进了警车,触发了另一个困境。
并且因为年纪已高,在这个困境中不能好好生活,没有产生能量,现实中的丹尼尔下半生就很落魄。
这个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设定乍看非常奇怪,但是细细分析起来确有几分道理。
首先为什么被带入困境的年轻人为什么能够比小时候更加快乐呢。
濒死的老人说,人的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还有心理上的需要。
小丹尼尔一直为忘带妹妹的哮喘器而自责,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小的他被带入的困境。
这样在他成长的路途上有了份自责,他可能会成长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
但是为了要延续这份幸福,你要牢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其实这件小时候的事并不是全应责怪自己。
应该学会和自己何解,放过自己。
这样自然而然就能走出困境,不用拼命的寻找困境(自责)的出口。
如果你没有记下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而是一味的寻找能摆脱这个困境(自责)的方法,将会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忘记自己本来是谁,然后步入新的困境,潦倒一生。
这样一来一切都说的通了。
通过思考这个电影,我所明白的就是,面对困境(自责,挫败,等等等等一切负面的事情),要想想自己是谁,牢记这个,再坦然的来面对一切。
不要拼命的一味想要逃离。
否则难免你的人生将会面对一样的无限的问题,然后虚度一生。
哈哈,是不是上升高度上升的太快了。
好久不看烧脑片。
没看懂的时候忿忿的觉得这个影片艺术手法掩盖了中心主旨。
有些眉目后有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和思考的乐趣。
这还让我想到了一个事情,当不太了解并且不能接受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你可以说你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说这种艺术形式是错的不好的,这就是所谓的judge了。
意外空间,意外的惊喜。
这部电影,唯一的优点,也就是有点“心灵鸡汤”了,人在相同的困境中,你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将决定你的未来,就像困在楼梯中,那个老头儿天天吃垃圾食品,不爱干净,而旁边的男人,却一直在坚持锻炼身体,在墙上写字,练习口语,甚至积攒矿泉水当淋浴头洗澡,这些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坚强的生命力!
也是这部片子,唯一展现出来的优点!
我为啥说这部片子,让人反感呢,首先就是,你可以写科幻,可以写轮回,但请不要把场景放在楼梯上,请尊重“楼梯”!!
因为,在楼梯上,一直走不到尽头的题材,世界上早就有了,例如《盗梦空间》,中国的《鬼吹灯》,但他们都遵循“悬魂梯”理论,而且这个理论是被科学界证实,是真实存在的,符合科学依据的,所以,这部意外空间,你不能拿楼梯开涮,就像一个国家加入WTO,你要遵守贸易协定一样,你既然说这是一个走不到尽头的楼梯,就必须要符合这个理论,不符合这个理论就不行!!
所以这是打一星的原因!!
另外让我恶心的地方,就是在走不到尽头的公路上,那一家子,其中有一幕,就是最后,那个老头在汽车上,都深处这样的险境了,还对一个呆滞的,失去女儿的老太婆做无耻的事情,看到这里,我都呕吐了,一点人性没有的镜头和编剧,冲这个桥段,这片子谁给一星以上的评分,谁就没有人性!!
不接受反驳😠😠
这是部烧脑的片子,但让我感到煎熬,尤其二刷之后,我企图为这个片子找无数的藉口,始终说服不了自己,结论是,这真的不好。
以下,我先排列一些节点,理一下这故事到底说了什么。
前提设定: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另一个是片中描述的,循环而无法逃脱的困境,人遭遇重大挫折,负面的自责的情绪会将人心中,类似灵魂或者潜意识的东西,关到这个“不存在”的困境世界里去,为期35年。
困境部分:船夫离开火车困境(火车部分简单带过没细说)船夫、小孩、鲁本小时候,共同进入木筏困境,因为小孩的意外致死船夫和鲁本在木筏渡过35年,船夫老死于困境船夫一共经历火车+木筏70年。
鲁本35年后长大成为胖子,改名为罗伯特罗伯特、妈妈、丹尼尔、妹妹,共同进入公路困境,原因是妹妹意外致死35年后罗伯特、妈妈老死于困境胖子罗伯特一共经历木筏+公路70年。
丹尼尔35年长大后,上了警车化身成警察警察、弟弟、哥哥,共同进入楼道困境,原因是哥哥意外致死35年后警察老死于困境警察一共经历公路+楼道70年。
丹尼尔35年长大后,进了电梯化身成服务员卡尔卡尔、新娘、新郎,共同进入酒店困境,原因是新郎意外致死结尾,新娘老死于电梯上。
丹尼尔经历了楼道+酒店70年,是否死于困境未知。
现实部分:1、小鲁本因为小伙伴意外溺水,感到自责(大概是没能救起他)而经历人生低潮,长大后变成了胖子罗伯特,为踩碎妹妹的哮喘药而自责,再次经历人生低潮,虽然现实中妹妹没有死亡,接下来的生活中和妈妈争吵不断,走向了酗酒嫖娼、自甘堕落的不归路,最终割腕死在了浴缸。
2,小丹尼尔因为没有带备用药感到自责,经历人生低潮,长大后结婚生子,还蛮幸福的。
突然变成了警察,警察因为误伤哥哥而自责,再次经历人生低潮,虽然现实中哥哥没有死亡,接下来的生活中因为捉奸杀人入狱,出狱后跳楼自尽。
3,弟弟因为哥哥中枪而感到自责,经历人生低潮,长大后学业有成,结婚生子。
突然变成了俄罗斯服务员卡尔,卡尔意外导致新郎被蜜蜂蛰而感到自责,再次经历人生低潮。
主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很清楚,通过老年警察和老年罗伯特的口说出来了,我们的内心会因为一些事情受到折磨,但是人生很长,年轻人长大后会更积极乐观,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开心,这象征着心理阴影的困境,随着35年期限的到来,年轻人的潜意识便可以离开困境,现实生活变得幸福美满,但老年人没时间了,只能在悲观的情绪里沉沦,而潜意识也只能在困境中老死。
您看,您的内心多苦,请乐观向上,放过您的内心。
自问自答:1、为什么老年警察和老年罗伯特都向对方请求帮助,不要进入电梯/警车?
答:就算真的不进入电梯/警车,并不能帮助他们什么,这是象征着他们现实生活中对帮助的渴求,最终双双进入,也象征着现实对两位老人的爱莫能助,老人只能在绝望中自尽。
2、为什么困境中警察要进警车,弟弟要进电梯?
答:如果放弃警车和电梯等于帮助的话,警察捉奸杀人轮不到弟弟管,更何况你还流氓办案射伤哥哥,那为什么弟弟进电梯前要用枪挣扎?
大概是想表达弟弟的善良吧,为幸福生活做铺垫,这样的人才值得拥有幸福,曾说要哥哥死了要杀警察全家,曾用枪指着警察,不也一样屁事没有。
罗伯特两口子吵架弟弟不想管,剧中“我没有妈妈”表明他对两位是有恨意的,罗伯特走向堕落恐怕也是弟弟喜闻乐见的。
3、两个困境中的前后两个35年是同一个人吗?
为什么是35年而不是其他的数字?
答:我认为不是,小鲁本和胖子罗伯特,小丹尼尔和警察,尤其墨西哥人变俄罗斯人的弟弟和服务员卡尔,没有是同一个人的明确证据,如果是同一个人会引发更多不合理点,最直接的是名字都改了,同个球啊?
那导演为什么要做,小鲁本是胖子罗伯特也是胖子,困境与困境之间紧密相连这样的处理呢?
不知道,我估计导演自己也不知道,也可能是他觉得这样拍,你们就看不懂,看不懂你们就觉得牛比。
如果把他们理解为完全不同的人,35年便有一种轮回的感觉,每个35年都意味着一辈子,他们进入困境之前都会有喝孟婆汤似的懵了一下,丹尼尔上一辈子是小的时候遇到大挫折自责,而这一辈子是人到中年做警察才遇到大挫折。
老年警察喊得“我就是丹尼尔”是什么意思呢?
对,这样看起来就又像同一个人了,我只能解释为人之将死,看到前世。
那万一导演设定就是纯粹的他们潜意识,就是有突然忘记事还改名的习惯呢?
所以这一个逻辑环是我认为的败笔,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说服自己去认可整个事情,以上解释其实都很强行。
4、故事的主旨怎样?
答:故事讲得稀烂,晦涩难理,充满了象征性、寓言性、传说性的东西,逻辑又没圆整。
至于主旨表达,简单的劝人乐观积极,缺乏升华,全片侧重在表现惊悚,乐观得幸福是内核,惊悚循环空间只是包装,全片都在讲包装,内核在结尾ppt你说难不难受?
我的天。
请不要告诉我全写悲观得深渊能更好得衬托另一面,接受不能。
请不要告诉我导演就是为了表达悲观得深渊,抱歉,如果是,这就叫缺乏升华。
5、该片人物塑造怎样?
答:中规中矩,有优有缺,两遍下来,不用多久就会忘记剧中角色。
如:妈妈性直话糙,这为后面现实生活的争吵提供合理性,这是优点。
而对孩子这么有耐心的胖子罗伯特都忍受不了,这段关系后续让罗伯特受到的打击远大于踩坏小女孩的哮喘药,因为小女孩没死啊,凭什么因为这个让灵魂进入自责深渊?
通过只言片语能看出这警察办案是不讲规矩的,威胁可以作为手段,是个警界老油条,这样的人能为了射伤哥哥进入自责深渊?
怒杀奸夫坐牢怕绝望多了吧?
其他所有人的性格可有可无,全部换一套也没有影响。
6、该片象征的事物分别是什么?
答:35年对应一辈子,最终是死在困境还是走出困境,取决于人的积极程度,像弟弟这种被哥哥上了buff的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红本本对应命运,全在记录,无法逃避。
仓鼠对应困兽的状态,很难逃出命运的滚轮,而当弟弟上警车的时候,仓鼠掉出了笼子,象征弟弟这辈子解脱了、救赎了,而警察开始了下辈子的折磨。
新娘新郎那也出现了仓鼠,莫名其妙,强行放仓鼠。
楼道里突然出现的售卖机,没有对应,这个包吃包住的事情没有象征,是强行加的,完全可以忽略饮食问题,这个空间就是不会饿就好了,但是没有无限的瓶瓶罐罐,就不好营造惊悚气氛了。
公路垃圾包括车震,对应罗伯特糜烂的生活。
小兔子玩偶,象征着妹妹,妹妹是弟弟和两个大人还能对话的理由。
止疼药,对应警察高压的职业生活,也许是领导压力让他不得不流氓办案,其实本心有善。
丢掉的竹筏壳子,扑克碎,仓鼠笼子,对应着丢掉黑暗自卑的过去。
弟弟从背包里拿出美元,书本,耳机,苹果,外套,薯片,针线,信封,小瓶胶水?
钱包,复制粘贴用的。
7、为什么片尾是新娘老死在了电梯上?
而不是卡尔?
答:不知道,确实按照前面得规律,卡尔得第2个35年应该老死,新娘应该离开。
我只能给一种猜测,谁乐观谁走,谁悲观谁留,不一定都得70年。
然后正当我这么想着,突然发现新娘手里得红本本,卧槽!
红本本不应该在卡尔手里啊?
难道这电梯不是酒店的而是另一个新困境?
难道中间直接跳过了酒店困境卡尔的老死?
为什么?
拿过新娘手中仓鼠的小孩是谁?
小孩是新娘的?
怀孕了?
为什么导演这么有信心观众能注意,能懂?
抱歉,可能真的是希望你不懂。
8、这片子就没有什么优点吗?
答:有,细节安排,不算尽善,贵在用心。
此片道具之多之零碎,令清洁人员发指,特地点名丹尼尔的房间,一个镜头过来,小火车,画竹筏,小警车,着点小趣味还是能认同的。
开篇警官脖子纹的LATE FATE,迟来的命运。
9、片中仓鼠名字是加门,开篇弟弟说警察是加门的人,着什么意思?
答:这片子有太多这样似是而非的东西,让你感觉有联系,实际上又没证据,就头很大,说难听点就是做作,故弄玄虚。
总结下就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吃逻辑和细节,而逻辑都说服不了的话,我只能认为它是不好的,主旨没意思,循环空间这样的梗早有09年恐怖游轮的精彩在前,14年这个程度是给不了人惊喜的,人物塑造马虎,画面一般,音乐一般,剪辑让人看得很吃力。
两星,合理吧?
终于看懂了,就是三个倒霉蛋,一个死了,一个被囚禁35年后死了,一个35年后再找俩人儿递接力棒的事儿!
大概是近年来最故弄玄虚的垃圾之一,堪比你囶网大,没看的千万别下了
10岁的A开始进入第一个35年循环,领路人B是进入第二35年循环的人,B临终前才会想起自己真正的身份,告诫A不要甲,但A为摆脱现状一定甲,A随即忘记之前身份,迅速以新身份又带领着某个C开始新一轮35年的循环直到死去;立意居然是为了现实中的ABC聚集能量,让他们过得很开心,不解…
年轻时被困荒野,年老时被困楼道。地球是圆的,走的再远也是在转圈,生命是个迷局。
这个道理讲的很让人茅塞顿开。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
确实给人感觉貌似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前后也呼应起来了,但是这种毫无意义的循环与囚禁是消极的,负面的。1⭐
拍出神经质的感觉了,有点大卫林奇的意思
这也是一种类型片,和《盗梦空间》相似,凭空虚构了一个世界运行的逻辑,并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故事。《盗梦空间》里的“梦”明显不是我们这个世界运行的“梦”的真实逻辑,它的梦境是广大、实感、可进入并且无限嵌套还有独特的时间规律。《意外空间》也是如此,只不过它不讲“梦”,它讲的是为了驱动我们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行,背地里有一群“我们”正在经历无尽的地狱。最后,不得不说,这个剧本挺神奇,但2/3的时间都无法象《盗梦空间》那样精彩纷呈,屏幕内外的人都在经历无聊的折磨。
被悔恨所困住的人生,无论哪个方向都只能回到原点,直至灯枯油尽,或者是遗忘重来。开场重复楼梯间的长镜头不错,但作为一部概念先行的电影,后面实在是拍得简陋而不够有趣,节奏也偏沉闷。
懒惰很简单,勤奋很困难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故事设想是完全解释不通的,如果只有被困后积极的活下去才能换来真实世界的快乐,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被困住才可以,每个人都有自责到时候,为什么偏偏困住的是他们,而一困无论是不是三十五年,都会死在困境里?那么,究竟困境是现实还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现实?
其实楼梯间后面部分很像一件当代装置艺术作品
设定有点意思,但剧本写得太差了,前面铺垫了一堆,最后竟是靠角色一大段念白来解开谜团,最后又续了好长一段PPT...... 这能叫电影吗
超级棒
有点尸体派对的绝望感
想起一句话“肉体上的痛苦是真实的,精神上的痛苦都是想象出来的”,这并不是说精神上的痛苦就不是痛苦了,只是有时候我们明明可以享受时光,却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了,我就有好几年都是这样,陷在难以推进的工作里,只跟接近的几个人交际,在有限的几个地方来回,甚至每天吃的东西也都差不多,希望以后不要再掉进这样的循环了。
虎头蛇尾,创意还不错,续得真垃圾。不过被困在楼梯间的弟弟的生活方式倒是给人新感悟,空间大小与否,生活总归是自己的,在无意义的生活中创造有序,才能活得更像个人。
看到评论里说,比《恐怖游轮》还要精彩的"无限循环"电影,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确实些许烧脑,看完查阅一番后也有那种"哦~这样啊~"的感慨,却没有回味无穷的欣喜与钦佩。总结了一下还是本身的电影感太粗糙了,立意是不错,但没有高超的电影技巧支撑起来。(影片营造的绝望感还行,可是配乐太差了。)
说白了,这不过就是一个哲学寓言:人生更多时候是在“狭隘的空间里”走不出来,在“循环往复的时间里”消耗生命。真正能走出来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我们总是忘乎所以,忘记了那些“苦读”“病痛”,忽略了“衰老”。以至于在短暂的自由中,忘记了珍惜时间,忘记了初心本我,然后很快又堕入“意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