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开始还是很期待这部电视剧的,据说是什么职场的。
但是当我很认真地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完之后觉得这个剧情怎么一个坑爹了得。
从头到尾就是这么一个改制的事情是人看着都得觉得无聊吧,所谓的职场打拼也只不过是受挫折为主线而已,这哪里是什么职场剧!
中间有很多的情节都是无聊毫无结果。
而那搞地下情也太没水平了。
还有最搞笑的就是两个公司的挑衅,哪里有这样说话的。。
矢野浩二演的。。
演员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剧情太糟糕了。
中共江州市国资委委员会的文件,落款为什么会改江州市人民政府的公章?!
太扯淡了吧!
有没有一点中国政治常识啊!
从开场教训男友妈妈,到后面教训重要的客户,上司,这片子真够搞笑的,职场不是学校,更不是家,一受点委屈就顶撞还跟当事人抱怨,编剧是不是还觉得自己口才好啊?
真可笑,在职场上谁会看一个菜鸟脸色和想法做事?
客户更不可能,你不愿意干还有很多人抢着你的位子呢,这才是现实,谁会有时间听一个菜鸟的委屈看你的脸色为你着想?
还由着你发脾气任性?
谁也没有义务去包容你,职场就是职场,不是编剧你想象中的那些美好,什么坚持自己,保持原有的自我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保持高姿态的自尊心,而现实是你的自尊心应该建立在实力和历练上,什么都没有的菜鸟靠什么在社会上逞强?
改编后的乔莉社交能力差还不说脾气还大,要像她这样的新人在外企是待不到一年的,销售更不可能
这哪里职场剧呀, 明明是打着职场招牌的言情剧,看着有种失恋三十三天续集的感觉,乔莉分明就是黄小仙2.0版嘛。
王贵林的形象也立不住,有这样的国企厂长吗?
还有,这二人搞到一起,从外到内的,完全不搭的。
真不知编剧是什么脑子。
再说到剧情,硬伤就更多了,七个亿的国企改制费用,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购买软件的费用,这不是把观众当傻瓜嘛,也难怪,编剧想着电视剧的观众反正都是大妈大婶,可能容易糊弄。
再者说,国企改制中最关键的是理顺所有权,建立运营团队等,购买一个类似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只能是很小的一步而已。
只能说这个编剧以及导演一点企业经验都无,完全是闭门造车。
不过呢,情节曲折,再加上几个有号召力的演员,收视率应该不会太差。
就像之前 奋斗 电影版一样,一群北方演员在上海拍戏。
不过这次把江苏的南通作为第二基地了。
先说说电视剧框架,整个是大部分北方人的角色,上海,南通的硬件。
如果硬要讲究的话。
更多的上海人,江浙演员的介入,才会把这个剧本演活。
不然就整个一个北方故事放在南方的场景,就像中国人在美国中国城里拍照说我到了美国。
接着看电视剧的基调和主题,主要还是以正面角色为主。
有可能是为了评审通过,没有像 蜗居 那样更加直接的鲜明的赤裸裸的把整个关系讲明。
从故事的线路上看还是拨乱反正。
应该是大团圆为结局,恶人恶报,善人善报。
当然这里善,个人认为是伪善。
接着谈主要演员,张嘉译也就是之前的宋思明,现在的王贵林,一如既往的胜任角色,不过这次改正派了。
演技还是不错的,入戏。
不过剧本上设计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比如前后关系。
首先,这个社会现实是个小人得志的社会,像剧中王贵林那种平时就是和里面宣传科陈处一样的角色。
苦事,累事都是他们的。
为什么,混过机关的朋友就知道,自己的利益没和领导的利益帮在一块。
接着看白百合,人物设计还是比较混乱的,为了弘扬主旋律,把这个销售硬生生的变成个光明的正牌形象。
为了民生,为了大家,就像个救世主。
这其实是由违职场规律的。
想像一下,一个之前,有2-3年工作经验的前台和助理,又放在了上海这个城市,出门就是钞票,周围的一切都是金钱至上,被调到销售,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接着又正面的开始做销售,做好事。
这种情节只适合在美好的少女青春偶像剧中出现,如果做职场剧,还是更为直接劲爆赤裸裸点来的大快人心。
比如,方工吃饭那段,不过那段感觉也是被阉割的不行了,戏份不行,那才是真正销售中会碰到问题。
反观,开始一直以为的另外两位女销售倒没这个戏份。
接着后来又靠一单当上销售总监的狗血剧情。
放在靠业绩的外企,是绝对不合适的,LINDA那些哪个不比她强。
放在国企,业绩又算个P。
见过销售做几个亿多了去了,还不是最底层,只不过领导面前说话分量重。
升职还是先排辈份吧。
除非靠男女不正当关系,这个剧中总是比较含糊。
接着说国企,外企,善恶观。
从软件销售峰会来看吧。
比如卖CAM和AAM。
其实良药苦口利于行,CAM才是企业壮大的法宝。
虽然AAM是为了解决民生。
可是多少观众经历了改制,经历了国企员工下岗。
个人走过一些改制国企,设备老化,员工老化,管理迂腐,财务上更是时常捉襟见肘。
有点能力的,就早就跳出去做了。
剩下的,不会撑太久的。
如果只是说为了,留住这些人,养起来的话,与其改制不如不改。
反正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到老路子上,改制只不过让他们吃点设备先进的福利。
见过一家央企,也是几个亿的德国设备,过了几年由于产品成本问题,不准备用了,停产,出给下面民营企业。
个中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说,王桂林举报于江德是伪善,是为了夺权,他只能农民起义。
于江德算是讲义气的,见过很多国企董事长和二把手,二把手的日子那是一个惨字。
平时偶尔作下,跟女人一样。
接着说乔莉,作为销售就是为了赚钱吗。
而且从工作调动上来看,这是个很会利用自己女性资源的人,深夜和前老总会谈,尤其在以台湾人作为管理层的外企。
想像空间是有的,可是没给戏份。
接着靠和后来销售总监的暧昧关系,拿到大客户,接着一作再作,放在正常公司,要是没有销售业绩,直接扫地出门。
可见乔莉的一切都是伪善的。
靠着男女关系,一直平步上升。
有可能你会说,这也是销售的手段。
如果这样子的话,她应该把这个放在方总工上面。
所以说,她在正常公司里,只是一个靠着和老板暧昧关系,想升职又不想做事牺牲的伪淑女,连勤劳都不搭边。
最后聊聊销售,有可能青春偶像剧派的编剧会觉得给乔莉当销售总监挺好的。
其实现实中销售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甲方乙方大家要找个共同的利益点出发,这上面,于江德的设计还是符合常理的。
但是王贵林和乔莉的设计明显就是捣乱的,给未成年小朋友看的。
以王贵林这种角色,目的,提升政绩升官,那就是百般压价降低成本,选择CAM开始裁员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从中压过于江德。
如果好财,那就是和于江德穿一条裤子,如果好色,直接学老方啊。
如果都不图,直接进精神病院算了,或者就像那个陈处,上街举举横幅,去局子里喝喝咖啡啊。
总结下,编剧如果自己能真正能够体验点销售的生活,和外企,国企实际环境。
或者有这些方面的朋友就好了。
不然这样的演员就像上好的食材,被你这个配料师傅,胡乱配下。
只好去卖个拍档价了。
在莫影298看完了大结局,许冠杰有首经典名曲叫《世事如棋》,徐克和严浩曾经拍过一部电影,是改了阿城的《棋王》。
在126dyw看完了全集,觉得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传达的思想大致上相同,人人都想做下棋的那个人,但是往往最终都只是被人操纵的那颗棋子!
当然,这个论调稍微悲观了点,不太适合电视剧这种相对来说,应该传递更多积极向上世界观的载体。
不过,其实只要稍微有那么点自觉,用这种观念来编排戏剧结构,棋局的扑朔迷离,棋子的身不由己,无奈抗争,多少都表现那么一点,一部剧集想要不好看,估计也难。
正如《浮沉》。
然后首先表示一下对编导滕华涛、鲍晶晶的佩服。
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剧集开篇絮絮叨叨,有条不紊地铺排人物,一来二去就花掉两、三集的容量。
这种艺高人胆大的处理手法,用得还不叫人烦,还能坚持下去,编导的良苦用心,艺术追求,确实值得钦敬。
事先预告一下,《浮沉》有句点题的台词,“慢一些前进,等等我们的灵魂。
”将会出现在大结局的时候。
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剧集的主旨,还是整部剧集创作的手法,大体上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概括总结。
从目前播放的前六集来看,故事的大框架基本已经搭建完成,具体走向也大致清楚,只看其中的你来我往,商战厮杀。
这些路子大体上不会有什么太多变化,稍微出奇一点的只在于,看似闲笔的前几集,却已经开始渐渐产生作用了,而且照估计,在之后的剧情跌宕之时,必然会起到点睛之用,也为之后剧情九曲十八弯的辗转,打下了坚实的人物基础。
直到这里,大概才更能体会到编导的良苦用心。
毕竟,开门见山确实是好的,但是却未必适合每一部剧集,有时用些不一样的手法,或许更能令观众耳目一新。
有观众说《浮沉》的开场太象《失恋33天》,我到觉得能够起到这个效果,恰恰说明编导的设计感吸引到观众了。
本来这就是一个有关职场菜鸟,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以及一颗出污泥而不染真心,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女主角与《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有异曲同工之妙,套用已经广为人知,并且深受喜爱的人物类型,展开她另外一面坚强的人生故事,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并且说句实话,白百何的表演模式虽然固定,但是天生有一股讨人喜欢的劲头,在去除掉电影里刻意夸张过的那些刻薄之后,在《浮沉》里的表现尤其令人喜欢。
其余张嘉译、王志飞、王耀庆等人的表演,大多驾轻就熟,不算惊喜,但是也并没有失分,至少在目前的部分,基本上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最令人惊喜的,反而是矢野浩二饰演的大反派——土井。
那股阴狠劲,跟他以往在《天天向上》里表现出的谐星路线,截然不同,很有看头。
融合了职场励志、商战阴谋,国企民生、偶像言情等多种类型于一体的《浮沉》,突出人物,以人物命运的载浮载沉为故事隐线,同时又通过人物的行为、心理,勾勒出一副现代都市人生如戏,命运如棋的网状关系图,并借此突出“慢生活”,回归灵魂的主题,深入浅出,有嚼劲,又能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虽然稍微慢热了些,仍然算得上是近期市场上少见的好剧。
尼玛,改制三周年讲话,你有没有必要弄那个辛宸穿着那套工作服,黑着眼圈,一边鼓掌,一边笑得那么激动那么假啊。
全剧演技好的是王志飞,每次他哽咽的样子都催人泪下。
他的智商那么高,他为了自己的女人,默默做着一切。
这可比王厂长高尚多了,他还没保护自己的女人之前已经要告诉全世界,他将会那样做。
于是全剧的高大全形象也就这样来了。
说到底,还是逃脱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电视剧。
王厂长几乎没有什么令人不舒服的缺点,就一完美形象。
张嘉译演绎一向老好人形象,演技上没有出彩的地方。
女主角的的职场升级无非就是杜拉拉生殖器。
情场升级是职场升级的必经阶段。
要是换成一天真大妈形象,看看你这王厂长是不是也敢这样就拉你上车签9块钱的合同。
而王厂长你真的净身出户吗?真是这样,你以后吃什么啊?
难道就靠生殖器养着你啦?
浩二的结局真悲催,他也是有才华的。
为什么他背叛就得跳楼,车妮妮背叛就平安无事呢?
难道就因为她是美丽的中国丽人。
说到车妮妮,她的演技也是不错的。
有一次,她开车要离家,她妈妈在后面摆手再见,她退车回头,告诉她妈妈,她有男朋友了。
这样的情景真是真切。
熟悉得令人一时间就想到了似乎曾经也有相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演员眼神恰到好处,表演到位。
如果剧情不是停留在塑造完美男女主角上,剧情和剧中所要表达的东西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上像于志德一样偷走猪肉的人很多,可是像他一样从头到尾爱着一个女人的有多少呢?慢一些前进,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慢一些前进,等一等电视剧的灵魂。
《甄嬛传》里最贵是皇帝,最贱是太监,格局也仅在于深宫闱斗。
《杜拉拉》里最富的是王伟,最穷的是杜拉拉,最终两人还爱到了一起。
社会学的奠基人帕森斯说过:“职业是最重要的分层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之前无论是正牌职场剧,还是被人二次诠释的“职场剧”(如《甄嬛传》),都不过身陷一池之间,反倒是《浮沉》,以外企、官员、国企等多方势力斗争为核心,呈现了一出出丰富的社会浮世绘。
比如说你是外企菜鸟销售乔莉,你的客户官员于志德属于“上上层”,你的直属领导总监陆帆属于“上下层”;帮你办理售前服务的IT男刘明达属于“中上层”,和你一起无所不聊的前台闺蜜瑞贝卡属于“中下层”,晶通厂的看门大叔属于“下上层”,电视剧里看不到但满中国存在的农民和农民工属于“下下层”——2007年,中科院把中国职场分为6个阶层,也把你的生活圈分为6个阶层。
于是《浮沉》提供了大家一个窥视的入口:原来上流社会是这么玩的,原来外企提升要这么混,原来国企员工差别这么大……外企挣扎录:外表光鲜内里破败 精神胜利法为王掩饰所属阶层的方式有:穿着、说话腔调、场所。
在一般人看来亮丽光鲜的外企小白领,出入CBD之类高档办公场所,拎着满身logo的奢侈品包,穿着快速时尚品牌,努力装出一副ABC般的海龟腔调。
可当《浮沉》中,销售乔莉真正离开有暖气的办公区,走到偏远小城江州时,她大冬天仍身着的单薄职业装便显得不伦不类,而嘴巴里“check number”之流的单词也显得做作拿派。
也无怪乎,国企厂长王贵林(张嘉译饰)见到乔莉时便不屑一顾:“在外国公司工作,就觉得自己活在外国的天气里了。
”白领从来不是阶层,是人肉打卡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办公室综合征和职业病患者。
小资也不是阶层,是精神胜利法,自以为能花小钱享受好品质动小情享受好格调的恋物癖。
所以当前台瑞贝卡偶尔有跑车接送时便趾高气扬,吃上一顿西餐便意气风发,但她不还是和乔莉一样为了省钱租住在楼挨楼窗对窗的石库门,因为加班错过买票只能独自在异乡过年,最后也只能感慨一句:“我们这些小白领,用力过猛会过劳死,用力不足连蜗居都住不起。
”无怪乎从没有体会过贫瘠生活的白百何,在演完后就吃惊地表示,“她们每天进出高档大厦,看起来挺体面,没想到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国企挣扎录:关系户喝茶看报 大学生激情耗尽“要打工,便给党打工。
”这是流传在当今高校的一句话,党在哪里?
党在政府,在事业单位,在国有企业,在中石油中石化。
近几年,无数的国企寝室、国企班纷纷涌现,一人上榜,全班学习。
可在十年前,广东的家长们训斥小孩时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送你去当干部。
这话如今听来,竟如祝福。
这十年间出了不少事,改革停滞、大学扩招、国企垄断、外企走弱。
所以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更多的都和《浮沉》里老张头想的一致:“与其(让孩子)在外企当孙子,不如回国企当老子”。
90年代毕业生可能想不到,如今进入国企也要花大量的人脉和关系,关系户喝茶,大学生干活,扑克为生,象棋为业,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这些都成了常态。
具体投射在《浮沉》的老牌国企晶通电子厂上,最为明显的案例则是辛寰,一个父亲在江州当地当小领导的纨绔子弟,被塞进了晶通厂,每天10点才出现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呼朋唤友,中午小饭局,晚上大饭局。
而赵远,经历千军万马编制考试的大学生,虽想着做一番事业,可每天无所事事,扫地沏茶倒水,报告文山文海,什么都做却什么都没学到,几年过后也不敢再跳槽。
最后,等到两人PK晋升时,领导方卫军一句:”在国企里做领导,不能只看个人能力,而是要衡量一下社会资源、组织关系等条件“,便将赵远成功之梦彻底堵死,从此也就只能混吃等死。
官员挣扎录:富贵难买真心人 贪污煎熬夹心痛利益集团从来都希望淡化阶层概念,古代称为“财不露白”,现代则是“共享和谐社会”。
所以《浮沉》里大贪官于志德(王志飞饰)刚一出场时,就和老友王贵林坐于厂口小理发店,一碟花生两瓶啤酒,但幕后却通过岳父市长大人,成功挤走王贵林,当选晶通七亿改制资金的主导者。
表面看上去,于志德一心工作,并非贪图享受,可真当赛思集团邀请于志德在南海杨帆遨游时,就充分得暴露了于志德的阶层属性:DRC的蒙哈谢、1945年的木桐、Deci珠宝……这些或需要浓重法国口音才能读出的单词,或以年份为标杆的高端产品,无一不是于志德的心头好和囊中物,而于志德身边跟着他十几年的小三段芹,更是彰显了于志德的格调——要知道,他们玩的可是“真爱”。
可真爱真的属于他吗?
他虽贵为复旦大学的天之骄子,可出身平民,于他而言,阶层晋级的捷径是:买彩票,突然继承巨额遗产,当明星出名,娶个有权人。
前三条路人类万中无一,于志德只能依靠官二代老婆张丽步步提携。
他敢分手吗?
如他般跨越阶层的恋情,其实屡见不鲜,只是他最怕的话不是说“离婚吧”,而是老婆告诉他“滚回到你的阶层去吧”。
所以有钱了又如何,对努力装高富帅的屌丝于志德而言,只有富,缺少贵,更无福,天天想着捞一笔然后出国避难,可到了这一关,连小三也想着离他远去,于志德苦苦哀求:“你把钱带走,把爱留下。
”到了最后还是有着不舍和不甘,完全缺乏了上层阶层的“我他妈不在乎”的洒脱。
来源搜狐:http://yule.sohu.com/20120705/n347404830.shtml(文:吉泽\尤德瓦)
说实话刚开始会被主角吸引,其实看下来,演的最好的就是于志德了,把其中纠结的境遇刻画表演得很好,毕竟电视的时间是限制的,没法放那么多东西。
很多人看后,觉得有很多桥段没有必要加进去,或是说实在没东西了,弄点东西进来;另外看着厂长跟销售的感情,我想说还不如弄成小三,就想蜗居中的那样,因为张嘉译突然配上白百合,红颜知己,或是蓝颜知己,就可以戛然而止了,反而还有意味;弄成真正的情侣,这最后硬拉硬拽,亲上一口,非要搞得像是韩剧那般感情,怎么都觉得有些别扭,商战扯上这勉强的感情实在是不对味。
并不是说演员演的不好,每个人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可是大家都各展示各自的精彩,让整个片子就有些散了,所以剧本还是存在叙述的问题的。
好的材料有了,可是没有一个好的厨子,这份菜还是成不了好菜,也会浪费了这好的材料,也浪费了吃的人的味觉和时间。
一个运作良好的职场,可以把个人在乎的事情打压成烂泥,例如自尊、单纯的梦想,还有友情和爱情。
杜拉拉和王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组合是乔莉和陆帆。
最后的选择可能只有两种,留下来却水火不容,离开然后在一起。
如果乔莉没有王贵林,没有后路,不强求工作原则和人生道德相符,摆明陆帆就是很好的选择,她还会这么嘴硬说人家自作多情吗?
——题外话——泳池里,只要你能放松身心随波逐流就能成功的浮在水面上,要是挣扎反而会沉下去。
当然,这里指的是标准水深的泳池,娃娃池除外。
相比之下冬至(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118626/)比较好看
植入广告受不鸟
其实前面还可以的。
编剧绝对毁了原著,我妈还跟我说什么:“你看人家那个编剧那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擦,你看过原著吗?编剧为钱把原著毁了,你不知道吧?
拍得还不错~大叔萝丽的感情也挺有基础的~最后几集没看懂,咋就又要让外企公司帮忙贷款了?那俩男的脱离软件公司去搞啥了?这么做怎么就让乔丽担风险了?
张嘉译演的真的好。不愧是演技派的
花了我20个小时。人物的情感有点乱···男人为了女人,最后还栽在女人的手里···
七个亿大单啊,岂是儿戏。靠卖萌装傻调戏大叔,再愤青一样的仰望星空谈谈理想,这样也能混成销售总监这也还行。。。。编剧非常失败,节奏掌握得太差了,故事也非常幼齿,真不知道如何吐糟。
三星半,越到后面越懒的看了。世界上的公平都是主观意识,赢家才有说公平的权力。
最后那段感情戏,太特么牵强了。
这个编剧啊,只看懂了浮沉的表面意思,可惜了崔曼丽的大作。一部浮于表面的所谓的外企职场商战片,神马小白领,神马办公室政治。人家老徐起码还象征性的去公司体验了一天的生活,这个编剧连基本常识都木有,都是自己闷头YY出来的。
张嘉译分分钟秒杀我啊。不过瘾啊不过瘾。
主旋律电视,阴险卑鄙自大只会压榨劳动人民的美企日企都靠边站,羡慕腐朽资产阶级生活的狗腿子们也没好下场,跟着党走才有肉吃!!——只是中年发福的共党干部领导和外企菜鸟小白领之间的爱情总有种微妙的猥琐感呢~
姑娘,你太没节操了,职场和爱情没有兼得的你懂不懂,就是不懂这个理儿你才自个儿纠结的厉害
开始觉得不错。。但是后来一直没法看下去
各种扯淡
萌大叔和小萝莉什么的~
演员都很赞,王耀庆要火
居然又是鲍鲸鲸的书,是跟白百合耗上了了么。张嘉译这样的老男人啊,真是太有味道了。
有些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