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one”是2019年9月在亚马逊视频上开播的美剧,由马男波杰克的团队联手打造。
目前IMDB 8.2分,豆瓣8.3分。
故事情节:这部剧大致讲述的是女主Alma在经历一场严重车祸后,发现自己拥有了穿梭时空的能力。
在故去的父亲的教导下,她学会使用这种超能力去调查父亲的真正死因。
看点:和电影“1917”类似,这部剧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拍摄手法。
“1917”最火的是它运用了很多长镜头,让人有种一镜到底的错觉。
而“Undone”是运用了转描(Rotoscoping)的拍摄技术。
“转描”是用转描机把已拍摄好的真人视频逐帧投射在玻璃上,然后画师对照着一帧帧描绘出来。
这部剧讨论度比较高的还有女主是否是真的拥有了超能力。
有的评论说她没有超能力,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我还是愿意相信Alma是有超能力的,就像相信哆来a梦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Undone”的拍摄手法很特别,画面质感也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油画的感觉。
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美剧!
*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疫情前看完的,今年又三刷,还是很动人心魄,实在是太刺激了!
我不认同一些争论说一切都是女主臆想,如果是这样,女主父亲的一些理论解释是完全多余的。
但女主父亲到底达成研究到了什么使得自己遭人追杀这点必须在第二季圆回来。
正如她父亲所说,一切皆为因果注定,那跳脱时间积木能够站在更高维度看东西的她们是否能更改因果?
如果能,条件和限制是什么?
如果不能,她的“神经错乱”和父亲的死已不可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把人困在循环里做同样的事,算不算他活着?
他们要同化所有人,而不是认识到每个人的闪光点。
他们想要掩盖闪光点,而不是让闪光点更加灿烂。
作为一个心理专业神经科副业的神话/科幻/魔幻故事爱好者,这部剧我一口气全看完了。
太得我心了,太喜欢了。
我在16年就写过有关精神分裂的心得,还开玩笑说这是脑洞大开的来源。
话说我在豆瓣竟然活跃这么久了,emmm跑题了,拉回来。
我看了很多影评,全部在说她确实有精神分裂症这件事,并且指出种种细节论证此观点。
我认同她的大脑结构和常人不一样,我也认同她有产生幻觉,但是我不认同这种指指点点的方式,她只是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和常人不一样而已。
我没有要反驳的意思,我只是想由此引申到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缺乏,从这个角度解读这部剧。
我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ADHD患者和创业的关系,文章结果指出,ADHD患者有很大的倾向会做创业者。
而是上很多有名的创业者(宜家创始人Ingvar Kamprad,JetBlue创始人David Neeleman等等)公开承认自己患有ADHD。
没错,ADHD患者不合群,很冲动,确实不适合做朝九晚五的文职工作,但是他们不拘泥于规矩,创新大胆的意识很适合做创业者。
除此之外,还有运动员这个职业很适合ADHD患者。
当然,这些成功者的诞生都离不开正确的教育和开明的环境。
ADHD患者的确需要吃药,需要理疗,但目的是接受自己的病症,而不是压抑自己的病症,用自己的闪光点来回馈社会,扬长避短。
有了关怀和开明的教育环境,海伦凯勒又聋又哑也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但现在多数没有这种正确的引导环境,有的人患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就会被强行灌药,说你有病,说我们的世界观才是对的,你的是错的,你必须和我们一样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可是这世界上就是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他们也没对社会做出什么危害,也还是正常的社会人。
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你为什么要去跟他们说圣诞老人不是真的?
Alma说,她不是从屏保上推断出女保安的故事,而是体验了女保安的一生和失去妹妹的痛苦。
这不是说她没看到屏保,她肯定看到屏保了,但她不是用推理推断出女保安的故事,而是用共情和直觉(intuition)来真正感觉到女保安的情感和经历。
MBTI里面有sense/intuition,thinking/feeling,这姐们是典型百分百intuition+feeling,这类人的比例实在太小,而且和大多数人的理性思维不一样,但是你不能说她的认知过程是假的。
你非要说她是从屏保上推断出女保安妹妹的名字叫Sophia,我只能说,能不能关注重点?
你管她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女保安的故事的?
她可是有超强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共情能力啊,她能说服女保安给他们资料,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反正我做不到。
The Mentalist男主Patrick Jane是个江湖骗子,因为自己洞察人心的能力被人当作灵媒,后来因为太自大导致老婆孩儿被杀,遂给警察当顾问找凶手。
他也是通过细节查找真凶的,看一眼人家的冰箱就猜出杀掉女孩的凶手谁。
但是他的能力是年复一年的脑力训练和积累才练出来的,Alma无师自通,根本没训练就能精准知道女保安的感受,直接秒杀。
而好多人还在纠结说她就是通过屏保推理出来的,我反正是被Alma的瞬间共情能力和说服能力惊艳了,完全没在意她是怎么推断出来的,我服她。
The Mentalist剧照 Alma有天赋,就应该发挥她的天赋在有用的地方。
她的共情能力可以用在做心理顾问上,而不是骚扰他人查他老爸的死。
她的幻觉,比如她老爹和她坚持自己有穿越时间的能力,这都需要好好引导,让她知道什么是无用功,什么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就像这位老人说的,她需要长辈的指引,如何应对自己的幻觉,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她的情况确实不适合照顾小孩子,但是可以做幕后心理顾问一类的职业,比如jury selection)而不是母亲的强行灌药和男友明着相信但背地觉得她需要治病的想法。
Undone剧照 另外,Alma脑中的森林图像和奇异的世界,说是病法,但也是一种冥想的状态。
知道一般人进入这种冥想阶段有多难么? 瑜伽大师都很难做到。
Alma的老爸说过,那些部落的通灵者很可能都有比常人大的ventricle,而他们基本都是冥想大家。
所以Alma需要的是如何控制自己随时都能进入冥想的状态,就像有个人突然获得神力,需要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道一样。
大脑也是可以训练的呀,不要以为脑洞大就不能开发了。
一直以来,Alma都在靠自己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用Blackjack保持自己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除此之外,她没有任何家人的支持,尤其是自己的老妈。
说实话这种妈妈我也有,她被孩子爹犯病吓怕了,所以拼命骗孩子,就怕孩子犯病,不告诉孩子可能会遗传,专横地逼迫孩子吃药而不是疏导她,说服她吃药。
我妈有个姐姐,姨妈小的时候发烧没及时治疗,发展成了小儿麻痹症,现在走路有跛脚。
所以我妈生怕我也有小儿麻痹症,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一发烧,我妈就叫医生给我打激素退烧。
现在怎样呢,我免疫力差到极点,每年流感季我必然会流感,有点事情就生病,而且不病他十天半月是不会好的。
我已经健身很久了,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就是个弱鸡,这儿崴一下,n久才缓过来,那边摔了,n久才缓过来。
现在好多了,但我还是每个流感季都得流感,今年的已经病完了。
说这两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妈妈好心办坏事儿,她们的确是在关心孩子,但是方法用错了。
其实疏导有方的话,让Alma意识到自己的遗传史,父亲的死因和父母的矛盾,对她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但是她妈就是要隐瞒,欺骗,专横,这只能加剧矛盾,让Alma有逆反心理,更加相信老爸的死不是意外,做出更多伤人的事情。
如果好好引导的话,Alma老爸的幻觉说不定还能帮助Alma。
产生幻觉不一定是坏事,端看能不能帮助你正常生活。
Grey's Anatomy里的Izzie就是通过幻觉发现自己得了重病的,她在医学院里受到的教育让她清醒意识到她看到逝去的恋人是幻觉,恋人的幻象是她内心的折射。
在明确自己看到得是幻觉之后,她开始找为啥自己会产生幻觉的原因,这个时候,恋人的幻觉就会帮助她找到答案。
同理Alma的老爸也是她内心的折射,Alma愿意相信老爸是被杀的,老爸就会配合。
所以Alma需要接受教育,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这样她的幻觉也会变成助力。
Grey's Anatomy剧照,Izzie意识到她为何产生幻觉的瞬间 Medium女主Allison因为脑中有个小肿瘤可以看见鬼魂(她的三个女儿也都有这个肿瘤,所以都能看见鬼魂),她妈妈因为Allison的姥姥也是灵媒而受尽旁人白眼,所以她发现Allison也可以看见鬼魂的时候,开始逼她吃安眠药,让她闭嘴不要说那些吓人的话,于是Allison成了个酒鬼。
Allison直到遇见Joe,一个信仰科学的工程师,保留自己的信仰,但依旧无限支持自己的妻子,才救赎了Allison,让她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地检官破案,而不是逼迫妻子做手术把肿瘤拿出来。
他从来不觉得妻子有病,那个肿瘤也不会危害健康,他支持妻子,帮助妻子解读自己的梦境,有时也会质疑妻子的梦境,让她不过于依赖自己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社会,尤其是父母对特殊人群应有的态度,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必须让他们泯然众人才可以。
真人(左)和Allison剧中扮演者(右) 《潘神的迷宫》里,奥菲丽亚在战争和纳粹的压迫下,不得不用幻觉和想象来保护自己。
很多罪犯都有精神疾病,他们都有同年被虐待过的经历,所以脑子里会有个声音告诉他们,”要用伤害这个世界来报复社会“。
如果他们有被好好对待,有家庭温暖,有开明的教育和父母的支持,他们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更不会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
《潘神》海报 结论这里,我再强调一遍,我认同Alma有DSM-5规定下的精神分裂。
但她对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而且有强烈的共情能力,所以我觉得加以引导和训练的话,她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就像ADHD患者一样,药还是要吃的,心理咨询也是要有的,但强行压制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是她母亲的态度,只有亲人和社会的支持,才能使Alma更好的成长。
我真的服了,女主出了车祸把脑子撞坏了就能看见他爸了,他爸教他穿越时空去找寻他爸爸死亡的真相,在这过程中她跟订婚了的妹妹在婚礼前期跑去和陌生的男人喝酒,真心话大冒险输了要他妹妹亲酒保(女主是真有病)然后上床了,女主继续探索这一切,他妈妈要他去医院看结果诊断是精神病,要他吃药他不肯继续犯病(他妈妈说话贼墨迹,导致我以为女主真的会穿越)就又去调查,在婚礼后穿越回过去,看见他爸和他妈妈在实验室吵架(内容大概就是你有病,你找你闺女脑袋做实验),然后他的女助手觉得找未成年人做实验太不是人了打算跟他解除合作关系,然后他爹就把车门锁了和他的女助手一起开车冲向悬崖(这都是什么人啊?
)女主目睹了这一切用能力拯救了他爸的生命(这样还拯救,你可真是个好闺女),然后醒过来,收拾东西准备去墨西哥找他爸,他妈妈过来跟他说你赶紧吃药(你TM是该吃药了),不肯,跑去墨西哥接他爸,她妈妈就让妹妹跟着她,妹妹到了跟他一起等的时候说把和酒保上床的事告诉了刚和她新婚的新郎(你是不是有病啊,你本来已经很受伤,你还把这份伤痛给你的新婚新郎),然后他们就一起等,发现等不到,她妹妹说:“你吃药吧你有精神病”然后没吃还继续等。
我突然想到之前一切都穿越行为都可以通过细节解释,女主就是精神病。
我傻了我看了8集科幻电影结果你告诉我是精神病 虽然拍的细节看得出来,虽然不错,但是谁看谁有病。
本来以为这句话挺对的,看完才知道你说的这也是人话?
打3星是因为,这部动画从首集铺垫的立意上,让人以为会探讨一些有趣有深度的话题。
但剧情的最终走向(不管是精神分裂党还是所谓超能力党),都偏离了这种内核的探讨。
比如开篇所描绘的 青年焦虑:
我厌倦了生活。
我每天早上和同一个人在同一张床上醒来。
我洗澡,刷牙,穿好衣服。
吃同样的早餐,同样的路线上班。
我28岁了,我很害怕这就是一切。
女主相貌、身材、事业、家庭,都平平。
就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也经历着很多到了这年纪(甚至更大一些)的人,会遇到的焦虑:害怕这一生就这么平淡无奇,不温不火,没有波澜的过去。
她diss妹妹渴望的婚姻和平稳的生活,也害怕跟男朋友的感情会逐渐变得没有任何惊喜和乐趣:
这样一个“丧”人设,我本以为,不管是往后的精神分裂还是特殊能力的剧情,会让她给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一些答案或者说,有一些突破。
这才会让那些与她有相似想法和状态的人,产生共情,从而通过这部剧,留下一些让自己能够深思的东西。
但若整体回顾这部剧的剧情走向,你会发现,完全与最初的“青年焦虑”话题无关了,甚至与提到的墨西哥移民后代的自我认同、种族歧视、原著民文化等话题都无关了。
>>>剧情概览回顾:女主因开车时看到已死去的父亲而车祸,重伤住院—>看到死去的父亲,能与父亲对话,并且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父亲告诉她她具有时间旅行的能力,自己的死是被谋杀而不是意外,他一边训练女主一边希望女主掌握能力之后能够回到过去,查出是谁杀了自己—>女主因此开始逐渐相信自己有这种能力,以及执着于追查父亲的死因—>因而拒绝看病吃药(女主妈妈、男友都希望她能认为她有了精神问题,需要服药)—>最终,女主回到过去得知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并非是他杀而是懦弱的自杀),即使如此,仍然与父亲和解,再次回到过去救了父亲 —>她回到现实,等待父亲在现实中出现,等了一夜都没有见到。
当早上来临时,女主好像看到了什么。
(没有进一步交代,剧终)>>>回顾结束这个走向,最多可以说是女主这次车祸的经历,让她深度挖掘和审视了自己的童年阴影(父亲的死亡),从而逐渐与父亲也与自己和解。
这样一个故事。
但是,没有更高的基于现实的立意了,也没有回答最初女主的青年焦虑问题(难道说,精神分裂或者具有超能力,才是焦虑解决的出口?
这就很好笑了)。
我并非因此而因为这部剧不好看或者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而是,可以说吹毛求疵吧,对它有更高的希望。
毕竟,这是出自《马男波杰克》的编剧Raphael Bob-Waksberg的作品。
马男中那么多看似戏谑荒谬,但丧中透着无数让人对现实深思的至理名言,实在让人对这部剧编剧想表达的思想内核充满期待。
除此之外,不管是精神分裂也好、时间旅行超能力也好,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设定了。
纯以心理悬疑或者科幻片的角度去评价,该片也没有让人格外惊喜的地方。
因此,3颗星吧。
之前看到预告片,觉得剧情应该会很精彩,赶紧码起来。
最初看到这个画风我是拒绝的,心里寻思,有啥必要转描啊?
就这些场景,跟真人差不了多少,不如拍个真人小短片算啦,浪费钱。
事实证明我错了!
后面出来好多大场面,打碎时间,切换空间,那叫一个大开眼界。
这个片子选择转描是正确的,这要是真拍得烧多少钱呐,转描成动画,1省钱,2画风协调,厉害,厉害。
8集,每集20分钟,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
看到结尾真的好担心,时间剩的不多了看他们怎么圆,结果是个开放性结局!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编剧你给我出来!
告诉我第二季什么时候出!
总得来说,非常喜欢这个动画的设定,女主的性格跟《伦敦生活》女主有点相似,我超爱这个路子啊!
看似没心没肺,消极又毒舌,其实她们内心坚实又勇敢。
她们有着强大的内心,足以对抗整个世界。
(PS:《伦敦生活》真的不考虑出第三季了吗?
旋风哭泣) 生活在世上,总会有很多不平,很多遗憾,很多追悔不及的往事。
成年人,丧是生活的常态。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过想要结束一切的念头吧!
不过,看到这个动画,我感受到了一个力量,一种乐观的向上的力量。
我想,生活的确很糟糕,但是我们也许可以试着跟它和解。
就如同动画里的父亲所说:“人们应该放松,因为他们无能为力。
” 秋天的季节,阳光很好,风也很好,很适合看这个动画,看完就好好生活吧!
做一个跟女主一样酷的人,丧并努力着,以幽默面对一切。
喜欢这句话
看完结尾,Alma到底看没看到Jacob呢?
没给答案。
让观众自己想或者去发现。
我想很多人都不喜欢这种开放式结局,要死要活给个痛快,对吧?
其实我认为Alma就是典型的Schizophrenia患者,并不能穿越时空。
看几个作为穿越时空的证据:@ “Alma知道她妈在万圣节去了她爸的办公室因为她穿越了时间”其实这是因为她偷了楼阁上的所有东西,可能就有当初的调查报告、报纸简报、Camila的日记。
而发现的内容都脑补变成了她穿越时间而得到的信息。
但这点证据不足证明她是时间旅行者。
@“Alma知道了门卫失踪的姐妹”很有可能是门卫的屏保泄露了信息,小时候的照片大家都很齐,但是长大后的照片里就少了一个人。
这点证据也不足证明她是时间旅行者。
@Alma在婚礼上说错话,用超能力改变过去其实就是Alma内心想把这个秘密喊出来的欲望在脑中演出了而已。
@Alma在厕所里看见Sam的过去即使她有变幻时间的超能力,那也不是读心术啊。
她只是把以前sam说的小时候的故事画面化了,这显示“走神”时脑补的东西。
@“Alma穿越回去阻止Jacob回到实验室”如果过去改变了Jacob也不应该从一个遗址洞里钻出来,时空穿越不是大变活人。
她也不应该还躺在地上头上有血,她家里所有人的表现都没变化。
因为如果他父亲还活着,那么现实会有巨变,起码她妈和妹妹应该知道Jacob还活着了。
所以,这段基本是铁证,证明过去的时间线根本没变化。
下面是其他相关的问题@为什么Jacob的记忆在万圣节离开Alma之后就没了?
因为这其实是Alma自己记忆在Jacob星体上的投射,Alma自己对父亲的记忆就到万圣节晚上截止,所以她脑中父亲的记忆自然也是同步的。
@为什么Jacob车祸后突然冒出来让她追查事情原委?
因为车祸加重了她的症状,同时她从小就对父亲的突然死亡感到怀疑,心理假想了一种可能,就是有人谋杀,这种假想在病情加重后分裂到了虚拟的父亲的形象上,通过父亲的形象和帮助,把那些跳跃的时间线合理化。
认为“自己有超能力”总比认为“自己疯了”要让人舒服,属于一种自我心理的保护。
@Alma从头到尾都没有吃一片药如果吃药一次,她就会发现Jacob幻觉消失,自己不再有掌控时间的能力。
为了给结尾留悬念,编剧没拍这种情况。
要不然就毫无悬念了。
@两人证言Jacob的实验毫无意义 Farnaz的男友Darrold说Jacob的实验没意义。
Banderhorn和Alma见面也说实验没价值,还让她stop looking。
不过作为局外人想一想,一个科学家被诊断出精神分裂,号称能实现时空穿越,在家没事做做voodoo仪式,拿自己女儿做实验。
这样的科学家的话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那结尾处Alma看到什么了?
可能是她爸,依旧属于Hallucination,毕竟不靠吃药病怎么会一下子就好转?
关于下一季如果要继续拍Alma,就只能把她写成真的超能力,不然没任何悬念。
还有其他可能性就是,第二季是前传,Jacob是主角,第三季是前前传,Alma的奶奶是主角。
不过,即使再没有第二季了也挺好的,这样的结尾给认为女主精神分裂的一派和认为女主有超能力的一派都有一定安抚。
它给“精神分裂派”一些病症之外的美好和安慰,虽然改变过去不能实现,但让主角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它给“超能力派”以新的希望,一切能重来,一切的不幸能够改写。
关于影片里的细节,大家有那些疑问需要补充进来的?
今天安利一部成人动画《未了之事》,如果你喜欢 ‘爱死机’ 这种类型的动画,相信你不会错过这部8.3分的动画的。
真人转描的动画风格,让其看着其实和真人十分类似,不过因为是动画所以展示更多的奇幻场景,比如来来回回的时间穿梭。
女主艾尔玛经历一场意外车祸后,发现自己可以看见过去未来,随意操纵时间线,艾尔玛的父亲也出现委托艾尔玛查明当初父亲车祸死亡的真相。
大概故事框架基本就这样。
重点还是落在女主在不断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未来进行时间穿梭,而周边的人更多认为她是精神分裂症,在一次次的发作。
当然这部剧不是在讨论艾尔玛到底是真的时间穿梭还是精神分裂,只不过是借其外衣讲述两姐妹成年生活后过得如此不顺的根本原因。
讨论点落在早早去世的父亲身上,从艾尔玛被父亲留在大街上之后,对于她造成的创伤一直影响到后续的人生,动画借其穿梭过去的能力,在探求艾尔玛如何认清自己,接受自己,完成自我痊愈。
童年的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正如一些心理创伤在后续的人生中总会影响着每个人,在一个人尚未对世界有清晰认知时,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是他后续人生选择的最初根源。
所以一个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被培养成人的确要经历很多风险,学着如何做父母,也的确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到如今我们还看到那么多的家庭争吵,亲人见的互相伤害,老死不相往来,我想更多的责任还是落在父母这个角色上,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与榜样。
所以如果你未来想要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并不好的世界,请一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愿你安康
每集30分钟的动画,画风和一般的国漫和日漫大为不一样,非精美,完全就是继承了美剧的剧情流,剧情很有看点,抛开女主男主的画风,但这不重要,一定要坚持看下去!!!
影片开始,女主有着很浓烈的厌世情绪,妈妈👩🏻一直逼着她看心理医生,买了药!
结局开放式,究竟父亲有没有回来?
妹妹还是挺好的,两姐妹的人品都比较渣哈!
女主小时候就得带助听器,看到后面的时候,其实也不算是一个难懂的结局,父亲👨从最开始一心想要寻找真相,到最后难以接受现实,女主的这种状态下,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个人不太喜欢女主的人品,但是女主的男朋友还是特别好的,在女主出了车祸后,一直默默陪在身边,奈何女主记得所有人,就是不记得他来过,其实这个时候他俩已经分了手!
但后来自己还是回忆了起来,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是女主意识到她和他已经分了手!
然后女主在男主的回忆下知道自己,曾在一次和妹妹去酒吧的时候,故意让即将结婚的妹妹和酒保上了床(实在是不敢恭维女主的人品),后来女主就在出了车祸后忘了这事!
事实上,妹妹的出轨也是必然的,她无法忍受未婚夫的亲近,至于他俩为啥会结婚。。。。。。
(I don't know🙄🙄🙄)后来还是选择了坦白,她自己还出了轨,讲到这……剩下的大家都慢慢看吧,三观接受不了的大概都在这了,剧情还是值得看的!
当代青年的日常:丧。
当代青年丧的源头:过着比毒鸡汤更毒的生活。
或许外加看着一部有毒的电视剧。
2014年,网飞推出了一部成人向动画。
别家动画励志,他丧志。
别家动画用鸡汤浇灌心灵,他用毒鸡汤揭示残酷世界。
但,就是这么一部动画,五季每季9分+,养活了微博上百个营销号。
就是它,丧届的扛把子《马男波杰克》。
这部动画的主演,就是一个长着马头的好莱坞过气男星,整部动画就是通过讲述它的日常生活,来戳穿人生中的一个个真相。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马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而这整个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都离不开《马男》之父——编剧拉尔菲尔·鲍勃-瓦克斯伯格。
他曾经说过——我认为《马男》潜在的核心是:存在是艰难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都被太多的虚构故事蒙骗太久。
现实就是很复杂的,有些时候,你会觉得:“这很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生活”,然而有些时候你会觉得:“我在干什么,与我同床共枕的人是谁。
”我不确定我是否相信人有好坏之分。
我认为我们都是在尽我们所能生活,我们的确能做得更好。
带着这种复杂理解,拉尔菲尔和自己的团队又来了。
这回的主角不是马也不是鸟,而是真正的人,阿尔玛。
她想把这一切——《抹去重来》。
这部剧的神奇,从片名开始。
三天,豆瓣上中文名换了三次。
未了之事→未完→心结新解→抹去重来。
至于最后亚马逊敲定的官方译名“抹去重来”,不仅是和英文名“undone”最为接近的一个。
更是直接对应了整部动画的技术——ROTO(Rotoscoping),转描技术。
它的方式就是先将拍摄好的真人影像画面逐帧投射到毛玻璃或者其他材质上。
动画师再将每一帧的镜头临摹,一帧一帧的绘成平面动画,真人抹去。
最后的效果就如同这样。
这种技术放在现在来说其实并不新鲜。
转描动画诞生于1914年,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应用了这种技术。
林克莱特的《黑暗扫描仪》更是转描技术的典范之作。
能看出来是真人吗?
《黑暗扫描仪》中的真人原型是小罗伯特·唐尼。
《抹去重来》就更好认了,女主角阿尔玛的扮演者是战斗天使阿丽塔,罗莎·萨拉查。
男主角父亲的扮演者则是《绝命毒师》中的索尔,鲍勃·奥登科克。
那么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什么呢?
除了省钱,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真人影像,能让人沉浸于故事中。
转成动画,又多了几分迷幻。
演员的神态和动作被高度还原,无比接近三次元的真人,可周围的场景又是各种充满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画作。
这就构成了一种狡猾的障眼法,虚虚实实,在真与假的边界混淆。
比如跑向银河尽头的空房间。
比如身体的无限轮回与重生。
精致又诡异。
而这种迷离的画风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整个团队在二个人身上受到了极大地启发——菲利普·迪克和英国摇滚音乐史上最牛逼的乐队之一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
菲利普·迪克,一个爱嗑药的科幻鬼才,最喜欢在书中讨论的就是精神病患的心态和他们毒品诱发的状态。
而PinkFloyd,1982年,他们曾拍过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传奇MTV作品《TheWall》(《迷墙》)。
《迷墙》讲述的就是摇滚巨星Pink一生的锥转命运和悲哀的人性。
这部MTV从头到尾充斥着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
以至于有人说音乐一响起就想把自己杀掉。
“墙”的象征意义就更加明显,这不止是墙更是Pink给自己强行上的一道精神上的枷锁。
他只想在嘶吼中挣脱。
就像阿尔玛。
正因为导演组有了如此灵感,《抹去重来》才会如此风格强烈,并且在大洋彼岸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烂番茄新鲜度100%,Meta评分高达88。
并且,它的故事包括但不限于——理查德·林克莱特《半梦半醒的人生》《黑暗扫描仪》的氛围,但更加类型化的感觉,有种今敏《未麻的部屋》+伍迪·艾伦《午夜巴黎》+诺兰《盗梦空间》。
那么,究竟讲了什么?
一开始,就一个字,丧。
阿尔玛,28岁,大龄女青年。
工作,幼教女教师,稳定。
但,也就是因为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稳定生活,让她感到焦虑甚至是绝望。
她的第一段台词,让屏幕这边的我们都局促不安——我对生活充满了厌倦,我每天早上从同一张床上醒来,醒来时,身边躺着的是同一个人,然后冲淋浴,刷牙,穿衣服,吃同样的早餐,沿着同样的线路去上班。
就好像代入了自己的生活。
三点一线,过的毫无波澜。
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超市中对着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进行着选择恐惧。
她不想过得乏味,所以要把死心塌地的男友蹬掉。
她不想过的乏味,所以当有一天,妹妹来告诉她,我要结婚了,要过你最不想过的生活时,她满是惊讶与嫌弃。
她极力的劝妹妹不要走上这条路,因为她把自己和妹妹定义为“Broken people break people”,残缺之人。
可想过正常生活的妹妹并不领情,反而觉得是姐姐在嫉妒她。
跟男友分手,跟妹妹争吵,气急攻心的阿尔玛流着泪开着车在大道上,不知该开往何处。
就在这时,她往旁边的路上一瞄,惊呆了。
父亲在旁边。
可她的父亲早就死了。
惊讶惶恐,咣当,被旁边飞驰过来的车撞翻。
醒来之后,阿尔玛的世界彻底变了。
难道父亲没有死?
不,他确实去世了,阿尔玛看到的就是亡父。
而之所以能看到,是因为她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能力——“以非线性的方式看待事物”。
也就是操纵时间,时空瞬移。
比如瞬间飞向外太空。
比如灵魂的穿越。
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父亲。
这就要回到之前阿尔玛形容自己的一个词,破碎的人。
为何年纪轻轻要如此悲观?
第一是一副残缺的身体,3岁时就双耳失聪,只能靠人工耳蜗生活。
第二则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庭,而阿尔玛把这个原因归咎为自己。
小时候,一个万圣节,父亲陪她去买糖果,中途被一通电话叫走,她一直在原地等待,第二天才知道父亲已经不幸去世。
阿尔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性格大变,不仅退学还企图割腕自杀。
因此时常精神崩溃。
妈妈说父亲是因为意外出车祸去世,可这次,亡父回来却说,他的死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要谋杀他。
但他,不知道凶手是谁。
父亲给了她两个选择。
你可以无视我,回归你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可以教你,如何控制超能力。
喜欢打破常规的阿尔玛自然是选择了后者。
她想帮父亲查明真相,就算母亲和男友都认为她得了精神病。
整部剧,8集两个半小时,就围绕着父亲的这桩“未了之事”。
看剧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坐过山车,惶恐而兴奋地期待着,不知道下一秒的刺激将来自于哪里。
至于“父亲之死”的真相,我只能说结局——你想不到。
这里我用到了“结局”二字。
不过,结局也正是它最大的争议点。
阿尔玛到底经历了什么?
是时光旅行还是精神分裂?
是正统科学还是边缘科学?
不管是哪一种在之前其实都做足了铺垫。
有关阿尔玛的血统和出身。
还有父亲说通灵的巫师脑室都会比常人大,他做过实验,阿尔玛的确实比常人的大。
但,如果真的如此,家族的遗传病史怎么解释?
还有那和PTSD相同的症状。
患有PTSD的病人经常使用道具来创造他们和世界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结尾处,一道灿烂的阳光照向阿尔玛惊愕的脸庞,留下大片的想象空间。
不管是哪种,我愿意相信阿尔玛已经在时空隧道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那么你,愿意相信哪种?
精神分裂or时空旅行?
单篇短小,悬念佳,钩子佳。穿越时空与精神病难以分辨的经典悖论,作为长线冲突贯穿,从自我冲突到外在冲突。动画技术降低了特效和频繁切换场景的成本。从共情开始做女主,先释放混乱的状态,再展示童年创伤,避免其自私顽劣的性格令观众厌恶。
第一集,弃。
拍成动画这种形式比较新,内容的话就那样吧
好脏的画风
虽然用动画形式做场景转换真的很棒,但这种画风不是本人的菜。感觉很简单的故事却讲述得很拖沓,可能是我get不到这部剧的点吧。
一集弃。
真人动画滤镜效果,奇幻悬疑故事,每集长度适中,看得过瘾…为何不能找个年轻点的当妹妹…第二季揭开谜底,Alma在山洞看到的会是啥…
3.5,作天作地
美国版的家长里短,太无聊了。
转折是从女主撞碎镜子留下额头的伤口开始的,说明她没有通过时空线回来,so倾向于女主是PTSD引起的mental disorder。
有点伦敦生活和红辣椒的画风,很喜欢。
或许,每个精神病人都是具备超能力的天才。为世间所不容。
神叨叨的剧,部分片段可以,很受伤,不被外界理解,别人啥都不懂…
不好看,故弄玄虚,说来说去就那么一个主题还有点老套,画面也不吸引我。时间旅行的概念有点类似slaughterhouse 5的设定,非线性碎片化。女主和她爸是真的烦人。。就算强行温情我都温不出来。女主这人设丧的真的没啥没啥说服力,就给人一种小聪明还要很drama,快来看看我多聪明,就是因为这么聪明我才broken的。女主她爸。。就过于自我,拉人去死什么的什么鬼。come on,对比什么伦敦生活,百年酒馆,人家丧的有说服力多了好嘛,伤害别人之前的铺垫累积都很足够说明爆发点。还女主设定必定结局不能让她是精神分裂啊,观众代入之后,然后还能知道她过去不可能知道的事实。最后要想编成一个精神分裂,那必然只能用类似于“她醒了,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的结尾写作手法了。。
一开始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搞真人转换动画,直到第一集结尾才算真正开始故事吧。果然这种给衰人找理由无病呻吟的玩意儿不太适合我呢。借着优秀的场景转换与改变历史的好奇看了下去,最后竟然这么个开放式的结尾?完全不明白这算啥?认为女主是在发神经更有说服力呢。个人评价:B
前两集铺线比较有趣,第三集步入正片状态后猜想无非会3种结局,一走源代码的路子,二走精分的路子,三是阴谋论,结果却留下“你猜?”的结尾,最好是为了承接第二季,如果不是,这年头儿还用真的俗了,没意思。
写给 Broken People 的穿越指南(私心加一星
这个片子其实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叙事性不强,但也不是盗梦侦探那种层层相扣有内外逻辑的烧脑片,而是纯意识流,也就是心里图式层面的。场景间的切换特别主观,就是牵起女主的半生,自我寻找与救赎。所谓的探寻真相只是个引子,并不是片子表达的重点。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片子是受pink floyd的音乐启发。在the wall(迷墙)这部音乐电影中,超现实主义的迷幻手法,讲述了从降生开始,痛苦的成长,现实的打击,梦想的破灭,“被孤零零地抛在世界上”,无处寄托,始终在世界的“隔壁”。undone在表达方式上,可能受到它的启发。
这个结局 让我觉得整个故事看了等于没看 不知道在看什么
自我救赎/逆天改命的内核永远也看不腻!故事和谜底其实挺简单的,八集很短不够看!罗莎的颜真适合动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