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栖息孤岛荒村时相恨相杀的老梗,就是孤卧老宅空屋里装神弄鬼复仇的俗套,或者陷身医院办公室中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的烂招。
国产惊悚片大多采用上述方式的来摆弄吓唬人的把戏,真是看得人百无聊赖。
即将在万圣节档期上映的《恐怖电影院》,总算是玩出了些许新意,较好地利用电影院这休闲娱乐场所,设计出一个暗藏玄机、迷雾重重的惊恐故事,足够吓得你心惊肉跳。
影片采用的是一种戏中戏的结构布局,即在惊恐正戏中嵌套惊悚影片的拍摄,用两者相互渗透影响来织造惊魂骇人的剧情。
故事叙述女导演林欣雅因拍摄恐怖片,演员夏梦的意外死亡,不但导致前者陷入梦之恶魇中难自拔,也让其遭遇诸多诡异迷离之事,最后酿成午夜影院里一个索命猎杀游戏。
好的惊悚片会让观众猜中一些惊吓出现的悬念,又有一些让观众猜不着,于是惊吓和情节都构成悬念,而悬念再次构成悬念的悬念,观众才可看得津津有味。
《恐怖电影院》显然带有一点这样的色彩。
片中共有八位青年男女同处一个剧组,彼此之间有着明确的人物关系设定,各种关系横向和纵向交叉点上都有利益两字紧密相连,且都与女主人公演林欣雅个人有着莫大关联。
围绕在她身边的每个人都存在着将其戕害的动机,到底是弟弟林艺图谋遗产的存心陷害,还是未婚夫阿沁欲获金钱的毒设布局,或者暗恋者周晴实施的情感阴谋,以及女演员田娟为夺角弄出的报复计划,所有这些让故事显得疑窦丛生、悬念迭起,使人在惊惧的画面之下,不断去猜测究竟是谁对林欣雅苦苦相害。
而林欣雅在梦境指引下的惊悚在现实中惊骇上演,又不断的指向夏梦之死潜藏不可告人的诱因。
笔者见识短浅,仅记得《厉鬼将映》、《午夜惊魂》是讲述发生在影院里的恐怖故事;《惊声尖笑3》、《死神来了4》也有零星惊悚段落是出现在影院的。
除了这些之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惊悚恐怖片是以电影院为背景来完成的。
新锐编剧卢少科敢于打破华语惊悚片在场所选择上的常规,用现代化影院来作为表现惊悚故事的载体,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为大胆的设计。
如何在人来人往的影院设计出惊悚效果,影片的编导者可谓是机关算尽。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向是带给人快乐的影院竟然变得空旷而阴气森森,忽明忽暗的灯光闪烁出可怖的氛围,飘荡的白衣魅影带出惊秫气息,这些混合在一起果然有种吓人不偿命的效果。
整个片子的情节大多是在寂静中进行的。
但是这种寂静是很多细小声音衬托出来的安静,所以显得更为恐怖,那一惊一乍的音效更叫人毛骨悚然。
而不少惊悚细节的使用,也确有一定的创造性。
例如白衣魅影从背后用爆米花来堵住林欣雅喊叫的嘴这一画面,就有种凝神贯注时的猛然而强烈的刺激。
综合来看,《恐怖电影院》能够让你在不寒而栗胆战心惊中,享受到惊吓带来的快感,对于喜欢试胆的青年男女来说,真的是挺有吸引力的。
一、剧组穷看过《B区32号》的应该知道,整个电影的拍摄场地就在一个别墅里进行。
而《恐怖电影院》呢,有两个地点,第一就是牛朝阳的公司,为什么我知道是牛朝阳的公司呢,因为公司的海报都没撕啊,一眼看过去,《半夜不要照镜子》《白狐》《床下有人》的海报贴的到处都是。
第二个地点则是在一家电影院,而且大半夜去拍的,还偷人家电影院爆米花。
道具渣,道具到底有多渣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穷逼剧组上一部电影是《床下有人2》,但是《床下有人2》一开始不是叫这个名字的,是叫《惊魂背靠背》,在《恐怖电影院》里,剧情大概是一伙人拍了部电影叫《惊魂背靠背》,然后出了事故,然后撕逼的故事。
所以,在现实里,穷逼剧组留下的《惊魂背靠背》的展架没用了(因为后面改名《床下有人2》),所以就拿出来用了,在人家电影院的大堂摆满了《惊魂背靠背》的展架,废物利用用到了极致。
穷,还是穷,电影里,那个女导演明明用的是苹果5,后面有一幕她被吓到了,然后把手机扔到了地上,然后去踩。
但是手机变了,不知道是模型还是啥,反正不是苹果5。
真的是穷啊。
二、演技渣演技渣也没什么,可是《恐怖电影院》最后一幕,将渣演技发挥到了极致,类似于《B区32号》最后那个傻逼披个白床单跳出来说:哈哈,没想到吧,我就是鬼。
演技基本一样。
三、编剧渣编剧渣也很正常,可是楼主看了下长评,竟然还有人给编剧舔菊,所以就拿出来说说。
《B区32号》讲述了一个故事,《恐怖电影院》也讲述了一个故事,而两者的相识处就在于这个故事就好像你在厕所的时候读了一篇文章,说患者A得了痔疮最终终于治好了,没有任何意义。
楼主所谓的这个意义就是你看完了这个故事你都没有任何心思去吐槽它。
在同样垃圾的《模特魅影》里,最后那个暴发户还会说:嗯,搞小三害死人,我再也不搞小三了。
还会带来喜剧效果。
你写恐怖剧本,故事不恐怖就算了,情节无聊也算了,可是你连喜剧都做不好。
你写毛国产恐怖剧本啊。
四、令人反思不论是《B区32号》还是《恐怖电影院》,当你看完后,你都会反思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犯贱要来看这部电影。
就如同电影开场那个画外音:你真的敢来看这部电影吗?
你胆子也太大了。
是的,我胆子也太大了。
看到这部电影的编剧回复我了,我就点他进去随意看下他的影评,简直震惊了,五百多篇影评,长评都是4星以上,其中有《封门村》《半夜梳头》《0.5的爱情》《笔仙3》《化妆师》等超级烂片。
然后文章基本千篇一律,任何电影的影评都是天南海北乱扯一通,看完后完全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也难怪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事后还赖给人家广电。
不过也有可能,是看多了这些烂片,把人给看傻了。
电影院是看电影的地方,从过往的汽车影院、露天电影院,再到如今的IMAX影院、多功能影院等,视听系统越来越高大上。
而一些电影作品也会将故事置放在电影院这样的“接地气”背景里,比如菲律宾电影《高潮满座》聚焦于一家破旧的老影院,以发生在这座舞台的人和事,带出了人情世故,蔡明亮导演的《不散》则是以一家老影院的“最后一夜”发出深沉的叹息,而袁杰导演、满囤儿编剧的《恐怖电影院》,则也是把主要场景放在影院里,并借用一个恐怖片的外壳一层层的展开烧脑的悬疑游戏。
影片在开场时,是一对姐弟俩在看似周围空无一人的影院里看电影,但弟弟不仅是打翻了姐姐的爆米花,还说周围坐满了观众,影院出口处还站着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奶奶,过一会儿也突然有人从影院的高处掉下来……影片的这种开场方式很明确的点题,也即电影院、恐怖,但编剧满囤儿、导演袁杰的野心自然不停留在这里,也不像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般用恐怖片的方式开场但讲一个比较怪口味的爱情故事,而是把这场戏作为影片里的导演林欣雅(影片采取了片中片的叙事结构)的童年梦魇,即使在长大成人后依然不时的萦绕在她的潜意识里,这点也成为解开她心结的重要一幕。
随后,影片的镜头、风格一转,场景已经转移到了风光明媚、阳光灿烂的草地上,一个年轻人躺在床上感受着阳光,而周围有护士、医生过来……从开场时的灯光昏暗、人影迷离的旧影院,到这个阳光明媚的芳草地,影片完成了一次反转,从对白来看可以明白,原来刚才的影院惊情,是那名男子的一个噩梦。
但紧接着又是一声“咔”的声音,把故事带到了影院里的现实——原来刚才是在拍电影,电影里的男青年回想着童年时跟随姐姐看电影的情境,而短短几分钟的开场影片也完成了三次的不断反转,有些类似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的开场时的叙事方式,同时也奠定了影片的叙事基调,即不断的反转。
很多的国产恐怖片,在审查的限制下,常是用音响、突然吓你一跳的方式让你感到“恐怖”,但剧情点反驳较多,但《恐怖电影院》整体上还是克服了这个毛病,影片里的几场重头戏,还有人物关系、叙事的转变,很多都可以从前面找到铺垫,比如前文提及的开场时发生在电影院里的一幕,是女主角林欣雅的心结,而如何解开她的心结,又与影片的另一条线索、纪念在拍片现场突然离去的演员夏梦,相互关联推进着影片叙事的不断发展。
仅就这点来看,也可以看到影评人出身的编剧满囤儿的用心之处。
这点对于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不至于留下一个“各种BUG”的念想,反而很可能的是在看后面时还会想起前面所埋下的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时也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也即西方文化里的“鬼节”,好莱坞每年会出现一些应景的惊悚片迎接这个特别的节日,满足恐怖片的影迷,比如前几年名动一时的《鬼影实录》系列,而国产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类型片的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档期概念等,而《恐怖电影院》无疑是今年万圣节档内地市场最值得一看的国产恐怖片。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为什么在中国的鬼片里不能有鬼,这已经是多年以来都难以攻破的课题了,在一个发展科学文明的国度里,怎么能容有封建迷信的传播呢?
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中国鬼片里不可以有鬼,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前仆后继的要拍鬼片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人们喜欢有市场,特别是《京城81号》的热映,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恐怖惊悚片,虽然我们也很无奈,但我们不能否认,有鬼没鬼恐怖惊悚片都十分有市场。
10月30日全国上映的恐怖惊悚片《恐怖电影院》,是近些年离我最近的一部电影作品,尽管自己也有做电影人的想法,但周边的朋友们都比我先动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儿。
《恐怖电影院》由我的多年好友罗翔主演,我的影评人朋友满囤儿担当编剧。
正因为如此,让我觉得我似乎离成为真正的电影人又近了一步。
个人看过剧本,不得不为满囤儿怒赞一个,写得相当不错,主题非常吸引住眼球,台词对白,营造的氛围十分饱满,最重要的是很深刻,让人值得回味。
《恐怖电影院》是今年万圣节最大的一部恐怖惊悚片,由著名导演牛朝阳担当监制,80后新锐导演袁杰执导,影视新星罗翔、刘妍希领衔主演,是中国首部实景体验式惊悚悬疑影片。
影片以午夜影院为背景,主要叙述了发生在一家午夜恐怖电影院内外的一连串诡异故事:女演员夏梦在拍摄某恐怖电影时意外身亡,导演林欣雅随之遭遇了一系列诡异事件,一场冤魂索命的猎人游戏就此启动。
虽然我们已经看惯了恐怖惊悚片里的戏中戏,但这却是一治愈系的惊悚片,和以往的恐怖片有很大的不同。
《恐怖电影院》前所未见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创作本身应该是没有禁区的,如果人的噩梦能够被电影画面所展现,那么这部电影无疑能够做到。
看《恐怖电影院》全程无尿点,就如同当了一回福尔摩斯一样,虽然影片没有像《寂静岭》三元世界那么复杂,但剧情反转再反转,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电影中故事套故事的层层设计,刚刚抓住一点线索就跳进下一个谜团,与主角一起在层层的恐怖气氛中迷失,虐心十足。
很多人都说恐怖片的成功与否,与影片的血浆量正比,这其实是一个很肤浅的认识。
大体上说恐怖片就是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阴森可怖的场景制造感官刺激,吸引观众好奇心。
至于影片到底有多恐怖,你只有在万圣节到电影院里才能真正的体会的到,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在这里特别推荐的就是好友罗翔,90后艺人,中国青年歌手、演员。
2010年发行个人单曲《PATIENCE》出道进军歌坛,博得人气。
2011年主演电影《终极恋人》步入影坛,后凭主演《逆袭》《御狐之绊》等电影更显蜕变,渐成大器。
演艺之外热衷于公益,内地又一潜力股男明星!
大家要多多支持阿!
许多年来,电影院一直是我在这个都市丛林中最好的去处,一些与电影院相关的影片,往往深入骨髓,比如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虽不是在电影里看的,却让我越发坚定,电影院是人世间最最美好的空间——没有之二。
然而就在最近,我这份多年储蓄的美好被一部朋友编剧的恐怖片打散,这部影片叫《恐怖电影院》。
虽说不能因为朋友的掌故,而违拗地说这是一部多好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创意,以及可能带来的观影新体验还是值得一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影院是个人气旺盛的地方,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人多的地方则阳气重,阳气重的地方是不会有阴森之感的,因此影院的阴森恐怖无从谈起。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某些冷场的时段,或者是冷门的影片,电影院里极有可能四野无人,成为你的专场,这时候,阴风可能骤起。
还有几种可能,比如生意不好的影院,抑或是布局阴森的影院,有时也可以令人脊骨发凉。
而这些都不是我这位朋友的诉求,他要就是普通的电影院,你所熟悉的影院,或者说是环境,突然变成无所不在的恐怖空间。
比如开篇的一场戏,为你解构了电影院里两种恐惧的可能。
其一,先用主观镜头告诉你,电影院热闹非凡,几乎座无虚席,没什么好怕的,可以安心享受电影带来的愉悦,可是你突然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东西对周遭的人不存在,对你却是莫大的威胁,于是恐惧扑面而来;其二,同样先用主观镜头告诉你,电影院热闹非凡,几乎座无虚席,没什么好怕的,可以安心享受电影带来的愉悦,可是客观镜头却告诉你,你所见都是假象,满座在你周遭的,可能都是来自灵异空间的物种。
前者是个体的恐怖冲击,后者是空间的恐怖压迫,让电影院这种热闹而温馨的所在,突然充满恐怖的可能。
《恐怖电影院》号称首部实景体验式恐怖片,这一概念咋看来头不小,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影片所述的恐怖空间,正是受众所在观影空间,如果真能实现戏里戏外一体的恐怖营造,那《恐怖电影院》就开创了一种全所未有的观影新体验。
正因为如此,《恐怖电影院》除了电影文本本身的创作,放映时的氛围营造也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认为是影片完整创作的一部分,所以对发行团队的执行创意和执行力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作为编剧朋友,我属于先睹为快者,不过非常遗憾,并不是在夜间的电影院观看此片,而是在朋友的办公室投影前,所以未能完整而真切地体感这部所谓“实景体验式恐怖片”的全部。
《恐怖电影院》由恐怖推手牛朝阳出品,80后新锐导演袁杰执导,朋友满囤儿司职编剧。
仅从影片内容部分来看,故事以午夜影院为空间,讲述了一家影院午夜放映时发生的一连串诡异事件。
故事还是个戏中戏,引子是女演员夏梦在拍摄恐怖电影时意外身亡,导演林欣雅身上怪事连连,似乎是一场猎魂游戏大幕拉开,我们熟悉的影厅、廊道、厕所、电梯等影院的所有空间都被“灵异”感染。
看过满囤儿原版剧本,和成片出入不少,尤其是关于死人的部分,如大众所知,势必被一一和谐。
满囤儿影评人出身,看恐怖片无数,从他额剧本中亦能看到个人情怀,比如说影片中所有人物名字,皆有来头出处——为此他查遍了豆瓣上所有超低评分恐怖片,并从中摄取人名,这也算是对现如今品质低下的恐怖电影市场的一种自嘲。
今年暑期档内容平平的《京城81号》斩获了过四亿的票房,原本千万级的恐怖片市场的体量突然核弹爆,让商家看到了概念运作的重要性。
高举首部实景体验式恐怖片大旗的《恐怖电影院》尽管不是《京城81号》的副产,但概念化的运作的趋势显著,至于票房和回报如何,还有待月底万圣节档期的检验。
电影,无非是电影,无非是要在电影院中来完成最佳的欣赏效果。
恐怖片,一直是最适合影厅播放的类型片之一,只有最大化的画面,最逼真的音效,才能带着影厅的一群里,进行一次看似参与者众,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无助威胁的冒险之旅。
而当一部恐怖片将场景就设置在了放映厅,那种最现实而真切的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带来最大可能的恐惧。
《恐怖电影院》可以视为一部戏中戏,毕竟片中所讲的故事,也是由一部电影而起,片中一干人等刚刚完成了一部恐怖电影的拍摄,但女演员夏梦,却在拍摄中意外跌落身亡,女导演林欣雅一方面基于这个突发事件,一方面又有来自于幼年的噩梦阴影,从此精神恍惚,而围绕在她身边的一干人等,无论是自己的亲弟弟,担任制片人的未婚夫,以及在那部电影中担任角色的俊男美女们,开始陷入到一个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迷局,当几个人都目睹了夏梦白衣獠牙的出现后,一出复仇大戏,也逐渐走向高潮。
看《恐怖电影院》的感觉,很像当年好莱坞那部《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残忍又可怕的力量,总是深藏在角落里,却又无所不在,能抓住任何时机而为所欲为。
那一干男男女女们,就如我们一样,无论在白天,还是在黑夜,时时毫无保留的暴露在魔爪之下。
当然,工于计算的观影者,一般会在影片开始后,列出自己的所认为的死亡名单,就是片中角色的死亡顺序,在既往的影视作品中,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俗话说的好,no zuo no die,在规律中,必须是xian zuo xian die。
但看《恐怖电影院》的喷油们,估计这次要失望了,不行走着瞧。
其实,有关各类影视作品中的恐怖,也可以在简单的划分之下,将明的吓唬与暗的渗透区别开来,一惊一乍的声画效果,是恐怖的第一层级,虽然低级了些,但依然是屡试不爽、屡次被用的妙招。
但如《咒怨》般,从最简单常见的场景,所延伸出的来自内心的恐惧,才是可以将惊吓时间持续延长的法器,不仅观影的时候,而且出得影院,甚至许久之后,只要看到与片中情景相当的地方,就能随时忆起曾经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一个恐怖电影的高层次恐怖所在。
就此而论,片中确实很多的平易场景出现,无论是办公室、客厅、卧室,还有一个标准影城的方方面面:楼梯、电梯、放映间、观影厅,甚至也把多厅观影的关系都交代了出来,以至于在观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产生出一种对于幻象的疑问,片中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这次观影究竟是真是假?
是开片中的人物四处奔逃,还是自己也必须做好随时逃走的准备?
亦幻亦真的观影感受,给了观众们最大可能性的刺激体验,简直是要被吓死在影厅的节奏,而不流俗套的编剧,也将为观众呈现出一部与众不同的恐怖电影。
《恐怖电影院》的制片商和制片人还有导演们!
导演,我问你,我们观众来看电影,你是不是的负责拍,你的剧情这么平淡不说,所有的场景都是在山西拍的?
广告植入蒙牛农夫山泉,这都不用说,因为你们要赚钱,可你们的拍摄能不能这么粗糙!
我是和朋友花了20元,可我们是信任你们的电影,结果大家都离场了,这就是你们的宣传语:有胆你来吗?
所有的镜头,不是在电影院,就是在写个楼里的办公室,请问电影商们,你们就这么考虑到成本吗,女鬼就穿一件真丝衣服啊!
现在都是年轻观众,你是让他们遗憾离开座位吗?
那你要是骗钱的话,你为什么把海报宣传的那么到位,预告片的感觉片花剪接的那么好?
你的目的就是忽悠观众,然后不问影评感想吗?
朋友们 不要看了 太差劲了
万圣节的晚上去看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烂片。
国产的恐怖电影也看了很多,从今年的《食人虫3D》到12年的《笔仙惊魂》、《绣花鞋》、10年的《密室之不可告人》等等,再难看的片,也比这部电影强。
其实,这部电影在最初的时候的那个小故事还是挺好的,就是夏梦小时候做的那个梦,而且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奶奶给的感觉也挺好,故事的新意也挺好,如果那不是一个梦,能够将这个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就好了。
烂片的理由主要是演技差、情节差。
几个演员的演技不是太真实,有点太假了,如果这是一部舞台剧、话剧,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会觉得演得很动情,很出彩。
但是作为大屏幕上的电影,还这样演,让人难以接受,罗翔在电影里拍《惊魂背靠背》时候,那个受惊吓的表演,真心觉得是难以接受的假,真正受惊吓的人是不会有那种反应的。
还有刘妍希在办公室里被“夏梦”捉弄时候的演技也是。
罗翔总是给我一种好像鲍春来的感觉,但是表情和动作,感觉还是不太自然。
就是说,表演这个事情,可以演得不到位,但是不能演过了,这个电影里的演员,就是演得太过了,不真实。
电影的情节上,感觉不是很出彩,既不恐怖,又没有新意,平平淡淡,又很做作。
感觉做了很多的铺垫,但是情节却没有向铺垫的方向发展,比如林欣雅和她的弟弟继承了1亿的财产,各分5000万,而且林欣雅的弟弟也做过为了独吞而起杀心的铺垫,心想故事应该会按照财产争夺战的情节发展吧,结果从开始到结尾,故事里的人们貌似对财产都没有什么野心,和平友爱到结束,完全没有为了争夺财产而精心设计、谋财害命的情节。
又比如周晴和阿沁有一腿,而且林欣雅也由夏梦的梦中的暗示做了他们感情纠葛的铺垫,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阿沁说和周晴没有关系,就真的没有关系了,周晴说放弃就真的放弃了,你们还是真爱吗?
心想为了出轨或者小三上位,而精心策划的恐怖桥段,完全没有啊?
小三说从良就从良,出轨男说回归就回归。
而且,最初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部密室类的电影,这些人应该都死在电影院里了吧,最后只有一个人活着出去之类的。
很快就发现,是我想多了,大家最后高高兴兴地走出了电影院,走出前还做了一场掏心掏肺的座谈会,各自坦露了自己的心结和不满,然后林欣雅还充满正能量地原谅了人品有问题的田娟。
这个地方让我想到了叶璇,叶璇是一名人品有问题的演员,人格上也是病态的,但是她天生聪颖,演技也不错,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庄文强、杜琪峰等导演,会选择人品有问题的演员来演自己的作品,也许是一物降一物吧,导演觉得有能力可以管理好她,让她来为自己的作品服务,但是不可能是像林欣雅那样是为了改造田娟,品质有问题的人,还是很难从良的。
电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唯一好看的就是卖糖葫芦老奶奶的故事,要是把那个故事做成预告片,票房应该还会再好一些。
不过,令我意外的是,这电影票房也是太好了吧,上映3天,累计票房695万,而且排片率也算高的了,万圣节那天的排片率是4.95%,超过同类电影《孤岛》的3.39%,超过《恐怖电影院》排片率的电影,就是《超体》了。
《恐怖电影院》3天的票房是695万,《深夜的前五分钟》3天的票房是601.48万,中国电影市场就是这个样子,国产片中,票房好一些的就是搞笑片和恐怖片,无论是多么NB的文艺片,都是不卖座,导致中国的话剧市场也是这样,放眼望去,话剧几乎都是各种搞笑喜剧,尤其是开心麻花。
不过这个电影的营销推广还是可以的,主打的是“中国首部实景体验式惊悚悬疑影片”,说是特聘百名白衣白面长发“女鬼”,分赴全国各地,不定时、不定方式地出现在某城市某影城的某个影厅,或悠悠飘过你的眼前,或突然就座于你的身边,或从背后轻拍你的肩膀,或带着诡异的微笑,为您送上神秘大礼,大过节的,我就是为了白衣女鬼去看的电影,心想能好运遇到吧,结果,所谓的实景体验式电影,就是有一个影城的工作人员(还是男性),带着一个假的面具,在电影开演之前,坐在座位上,然后有观众过去,说这是我的座,你座错了吧,这时候另外一个工作人员就来说,恭喜你获得一张影票,合个影吧,然后鬼就把面具摘掉,就走了。
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有黑影在走动,我还警惕地看看是不是实景体验的鬼,结果发现都是提前退场的观众。
不过这样的电影,还能拉到蒙牛、农夫山泉、实时票房的赞助,还能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也是厉害的。
而且也见识到了有钱人如何喝蒙牛的酸奶,都是倒入杯子里喝的,别说舔盖了好吗,杯壁都不舔啊,不愧是大导演,喝酸奶都是这样霸气。
文/淡蓝七猩万圣节档期其实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欧美电影市场毫无例外的会涌现一大票应景的电影,掀起南瓜头文化的狂欢高潮,近年来在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繁荣景象,比如游乐园的热闹景象,商业区域的各类装置展及节日设计,连幼儿园都有万圣节化妆游戏和演出的亲子活动,而国内电影市场也逐渐有了这样的应景产品,例如这个时间上映的《恐怖电影院》。
其实,对这部电影是有些期待的,因为早先听朋友说过这个电影的故事创意和剧情梗概,作为年轻的主创团队和编剧,以我当时听到的情况而言,无疑会带来国产恐怖片的新创意和新视角,不敢说未来会不会推出诸如狮门影业旗下那样声名大噪的各种类型电影,但是这个团队的和编剧卢少科是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想法的。
可惜,之后的事情正如国产恐怖片都要面临的国情特色挑战,重重压力之下,历经过审、修改、补拍、修改、过审等等等困难之后,我猜最终上映的版本已经让编剧和所有的主创无言以对,夹缝中生存的国产类型片求发展未来,真是路漫漫其修远。
当然,这样的电影有可看性吗?
有的,因为你可以看到编剧对日韩恐怖片元素的把握了理解,可以看到对美式经典恐怖片的致意与复刻,可以看到悬疑大师们创造的惊悚元素的传承,这是被层层过滤后所剩不多的编剧的坚持与努力。
还记得《惊声尖笑》吗?
是的,《恐怖电影院》原本会变成著名的《惊声尖叫》系列那样有亮点、有卖相、有口碑的类型片,可是某局的存在生生的将电影搞成了《惊声尖笑》,说到这里,我们但求会心一笑就好,原因嘛,你懂得!
时逢狮门影业旗下《电锯惊魂》系列的十周年,回顾过去,我们都不由得感叹光阴荏苒,也不由的为国内恐怖片发展发出一声叹息,我们应该为前赴后继用资金、创意、青春作为投入努力推动国产恐怖片发展的团队和编剧们点个赞,希望他们能继续加油终有一天创造出我们值得傲娇的恐怖悬疑惊悚大作,也希望这些努力会让我们这些恐怖片爱好者能有机会在影院看到《电锯惊魂》、《沉默羔羊》等等这样精彩的作品。
所以,卢编剧、牛导演你们辛苦了,我们支持,请继续。
国庆档刚刚开始,却又好像即将结束,时光荏苒,真的过得很快。
人都会老,何况是电影,无论你是会逗比的国民喜剧,还是能催泪的现实悲剧,还是不痴魔不成活的女作家传奇,都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狂欢,过去之后,一切路归路桥归桥。
有些当时很震撼的后来就会被遗忘,有些当时受冷落的可能日后还会被观众翻出来当作新欢。
不是说这些电影好或不好,而是置于这个快餐化娱乐当道的时代,我们和它们都别无选择。
铺垫这么多,并不完全是为了美化这部名叫《恐怖电影院》的电影,这家公司出品的小成本惊悚片,每部都会有那么一千多万到三千多万不等的票房,你看很多电影炒得轰轰烈烈的,明星牌子亮亮的,也没比它们好多少,艺术的好坏另说,娱乐性的好坏自有市场来检验,没必要庸人自扰。
今天这篇要写给这部片的编剧——曾经的影评人满囤儿。
就像前面信马由缰写到,时光苦短,人都会老,但有些人又是不老的,就像满囤儿,五六年前认识他的时候,就是这副模样,现在,还是这副模样。
除了电影院,几乎不会在别处看见他,脸上笑咪咪的,走路的姿势永远是跆拳道黑带高段的轻飘飘,除了电影、健身和过日子三件事,圈子里花花绿绿的事几乎从来不聊。
我们一直都认为,他的心理年龄停在了二十岁左右,我想,那应该是他真正爱上电影的年纪。
因为太熟悉满囤儿的性格,以至听说他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偏见的认为,他会写出一部不错的宅男题材喜剧,里面一定有电影院,后来才知道,只猜对一半,确实有电影院,而且几乎一半的场景都发生在电影院,讲的就是一群拍电影的人,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惊悚片,犯罪、CULT,心理变态,人性争锋、视听恐吓,一应俱全。
那时候每隔几天就会催一遍,什么时候能给哥几个看一下啊?
每次都答案都不一样,从剧本没过审,超短时间的按要求大修改,拍摄、后期、定档期,满囤儿的第一部编剧处女作大电影诞生历程就像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打哪边出,这应该是很多电影人入行必做的功课吧,我们总是这样劝慰他,不过看他那满不在乎仍然笑咪咪的表情,好像我们才是应该被安慰的对象。
就这样,终于看到了《恐怖电影院》,片如其名,确实很恐怖,简单的蛋比几句,当红女明意外命殒片场,童年时在电影院里有心理阴影后来却入了电影这一行的女导演,当制片的导演男友,导演弟弟又是女星在世时的男友,还有几位想凭香艳上位的女演员,一群人各怀鬼胎,还时不时的“见鬼”,直至决定在电影院里一起看一段“鬼片”来悼念女明星,后面的事不用说了,鬼肯定是没有,无非是人性交锋,惊悚效果不错,悬念也憋到了最后,生生让你想不到。
作为满囤儿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我觉得它是成功的,至少在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故事和人物的结构,对人性的解读上,它是非常纯正而毫无污染的,仅有的扭曲,也是因为最初的构想太过灰色,难免被纠正,这也不是一个编剧所能左右的。
在我看来,满囤儿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尽管他从来也没觉得这部剧本对他有多重要,有太多的不尽兴,不满意,无力。
其实无所谓,这世界上有很多大师,大导演,大编剧,也需要一些小编剧。
身为同样从写影评开始的人,我们都知道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到一个被市场认可的小编剧,这其中的路有多么漫长。
无论满囤儿未来在编剧这行当上有多好或多烂的成就,只要他能保持这这些年来快乐看电影、写影评、写剧本的初心,我辈同路人都会觉得好开森。
大陆可不可以永远都不要拍恐怖片阿
唐成静现取名唐冰瑶 是一个在里面还算能有演技,看得顺眼的女演员!不过为什么海报上有她,主演也确实有她,名字没出现呢?好奇怪
太牛了
又一部让人睡着的专治失眠的烂片
妈妈陪我一起看的 感觉还可以 毕竟审查制度搁在那 有鬼就别想了 但最起码有些镜头能够吓到观众 题材新颖 就是演员都太丑了 要不就整得跟怪物似的 要么长得呲牙裂嘴的 唉
拉低智商
补标
傻逼片子
洗钱片
渣一样的演技,屎一样的剧情。
剧情跟恐怖游泳馆差不多
导演先生您好,今天下午我在影院看了您这部戏,当临近结束时,我清楚的听到我旁边的一位11岁的小女孩对着荧幕说了句“傻逼,无聊死啦”
这片子悬念感有,智商不够用的别看,省得写差评黑人。
这电影最成功的就是这名字了。
开场一分钟我就震了。骗钱连剧本都懒得写了。基本没有电影语言好么。牛朝阳你大爷。
电影院好多小伙伴没有看完就离场,说不够恐怖~~
中国式恐怖片结尾,犯人都得坦白自首:屎一样的表情与毫无道理的剧情,这都能拍成电影,简直侮辱了电影。
郭美美进监狱前拍的最后一部片子,演个大BOSS,最后那大爆发的演技,啧啧啧,五个赞!!!
行吧
我 靠,这个导演还没拍过3分的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