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里面出现的角色没有一个不阴暗,最正常的是想泡摇滚风格MM的小胖子.开篇起的音乐就揭示了整部片子的阴暗基调,相当贴切的音乐还有歌词,就是贯穿始终非常非主流非常不地道的翻译,连歌词都糟蹋了,逼我只能看英文字幕:).这个,我非常建议字幕组的筒子们,不到位的话还不如不翻,你就让我们自己一知半解吧.谁叫我们英文没有学到足够地道呢.里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展示自己的阴暗面,发自内心的微笑真是极品地难得.想想,人生怎会像剧情里的那般阴暗,但再想想,其实真的人生就有这么多的阴暗面.面对人生可以说必经的各种悲欢离合,各种无常,内心不够强大者就只能阴暗,区别是你的阴暗是示之于众了还是表面阳光正常,内心加倍黑暗.选择前者的男1号Burandt,他的阴暗所有人都知道,因为他的丧父之痛,他的悲伤和阴郁出于无力改变既成事实的无奈.这种阴郁谁都有过.谁都有面对现在的某种不满意现状,而后悔当初面对导致目前现状的各种因素时不该怎么做,没有怎么做.唉,无力改变,只能接受吧.接受某些东西注定是要失去,接受某些东西注定无法强求,淡定接受就是王道吧.毕竟还有别的东西还是要去珍惜,要去笑颜以对的.比如Burandt要珍惜的是他的母亲,还有他阳光可爱的女友,要去笑颜以对的可以包括那个随身携带"雨衣"要泡妞的小胖子.同Burandt,他的母亲,以及摇滚风格MM和她的父母们面对亲人面对至爱的离去,都是一种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的阴暗.这个还好还好,多表面阴暗阴暗,内心就没那么阴暗了.而选择后者的人就相当恐怖了,女主角LAURA,表面看来就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小姑娘而已,谁知道她的阴暗内心是如此强大和执着,在背地里释放她的阴暗时豪无畏惧之心,唯有发泄的快感和欢乐,够阴暗.而她在失去她深爱的DADDY时,坚定的复仇之心,超强的行动能力,让人佩服,这种坚定和行动力让她在被男1号痛揍之后仍然能够反把男1号推入无出头之日的地下室,干掉警长,并还能计划去男1号家里杀死他的母亲以抱杀父之仇.然后,路上碰到情敌HOLLY,还能先判断形势,躲藏,攻击HOLLY的车,迫使HOLLY停车,威吓她,最终举刀行动.可惜,到底是被痛揍过,没有一击得手,最后让男1号赶到,功败垂成啊.够厉害够给力的阴暗女生.她的成长经历估计相当的精彩,精彩地我也不想去了解了,并无法想象.编剧不知道是怎么来设想的:),心理够阴暗啊.总体来说,这片子真没啥特大破绽以及不符合逻辑,这对大多数恐怖片来说相当地难以做到,为这,我给它3颗星.没有更高评价是因为整部片的气氛烘托的不过扣人心弦啊.我爱看恐怖片,体会的就是那口人心弦的气氛,紧张得我心砰砰跳那才真是好的恐怖片啊.话说,最近能看到的达到这一境界的恐怖片,真是少啊.感慨一下是否是我看太多了,对于恐怖片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强大呢.呵呵,还是推荐恐怖片控们看看吧.
很黄很暴力很血腥。
音乐穿插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完整的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恋父情节得不到回报,只好转移到同龄的男性身上,得不到回应然后就绑回家虐待(由此可见,女主的心理有严重的问题,也许是极度的自卑(从配乐也可以听出来)),女主的父亲是个变态,从女主的母亲可以看出来,女主完全是跟着他父亲的路走,从此走上变态之路。
最后电影结尾时,看着男主开的车子倒开回来,女主反而面露喜色,就好像付出爱,爱人终于回报的感觉(结果给辗死了)。
偶有点不懂的地方,男主的女朋友怎么突然就打电话给警察,警察就去了女主的家?
(难道就通过之前男主跟她说女主邀请他去舞会?
还是之前的卡片有提示什么?
)还有那警察怎么一推,掉下去就死了呢?
男主都没摔死?
就算被刀刺了?
为什么我好像没看见刀上有血?
男主怎么这么勇敢都被钻了两次头还没有昏过去?
男主怎么打倒地下室里的三个男的(虽然那三个男的长期不运动,吃不饱,而且虐待说不定比男主惨,所以没什么力气,不过他们还有力气吃人?
)还有一个地方,之前逃出去的那人上那儿了???
那警察老爹都找不到他?
电影的音乐Lonesome Loser -小河流合唱团(男主父亲唱的那首)not pretty enough-kasey chambers(不够漂亮)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澳洲B片真牛B》,深深被澳大利亚曾有的B片黄金岁月震撼,遗憾的是,纪录片中所列的很多电影都难找的很,幸运的是,纪录片中也提到,澳大利亚如今正有B片复苏的迹象。
而2009年的《夺命之爱》或许就算这股风潮中的个性之作,血腥、暴力、惊悚、悬疑、色情,多种B级元素交织,特别本片特别的“声音惊悚”让我看着颇感蛋疼,也更为过瘾。
大部分惊悚电影中,受害人要么男男女女一群,要么夫妇倒霉,或者就是女性遭殃,总之就是倒霉蛋总离不开女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女人当凶做恶的惊悚片就常常令人印象深刻了,如果说当年一部《水果硬糖》更多以心理惊悚让还心怀萝莉邪念的男人感到揪心的话,这部电影则就以视觉的血雨腥风令人恐惧了。
本片的受害人是惊悚片中常见的受害群体:荷尔蒙过剩的青少年们,17岁少年布兰特承受丧父之痛,心中总是有股郁闷之气。
学校舞会来临,布兰特准备与女友前往,自然的拒绝了学校中最不起眼的女生劳拉的邀请,却不知这让自己已经陷入危险之中。
在涉及心理变态的惊悚电影中,凶手常常就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人,他们平日默默无闻,甚至没有人注意他们的存在,其本身陷入越不为人重视,越自闭,进而越被隔离在正常社会之外的恶性循环中。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敏感和反社会人格,让其对外界一些细微的刺激也会在心中被加速放大,成为爆发的理由。
劳拉,这个片中长相尚可,显得怯生生的女生,一开场就给人柔弱之感,而布兰特英俊潇洒,女友也性感美丽,布兰特身为一个有女友的人,拒绝一个也不惹火的女生,显得也顺其自然。
而在这部电影中,劳拉却成了一个年度猎手,她并不热衷杀戮,而是就为了每年的舞会,需要抓住一个中意的男孩,成为她自己的世界的王子,布兰特不幸被这位公主相中,遭遇偷袭,开始了自己噩梦般的“舞会”。
本片属于惊悚片中的“追捕”类型,即布兰特陷入了一个他人设好的游戏中,被不断折磨,而本片又是一种静态追捕的类型,大部分时间,他被绑在一个椅子上,如同待宰羔羊,是一轮又一轮折磨的道具。
劳拉的可怕之处在于,她不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柔弱的少女,她在力量上有其劣势,于是,导演设计让其父亲在爱女之情下,成了女儿的圆梦人。
于是,两人形成了可怕的组合,加上家中呈痴呆状的母亲,一个诡异的家庭氛围被营造出来,让这部影片充满了神经质风格。
而同时,导演又制造了对比氛围,一方面,布兰特身处险境,他带着恐惧的眼神,流着豆大的汗珠;另一方面,又是劳拉粉红色彩的少女房间,还有她公主般的造型和笑容。
如此氛围对比下,布兰特命运未知的不安感更强,面带微笑的劳拉施展狠招的动作也更加具有凶狠的感觉。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难受的其实不是视觉,而是声音,为了让布兰特老实些,父女俩要将布兰特的脚钉在木板上,对于这样的情节,用镜头对准全过程是个法子,但是这样对于制造真实的视觉效果其实存在难度,另外,过于刺激血腥的场面可能造成让观众反感的过犹不及的结果。
本片导演聪明的选择了用声音制造效果,听着叮当叮当的敲击声,看着劳拉之父手起手落,布兰特绝望的眼神,再听着他的嘶吼,一种让人揪心的效果比直面血腥更有冲击力,片中电钻一段也有类似处理,这样的声音惊悚着实令我印象深刻。
本片的Cult之处在于,在血腥的主线之外,还来了段充满趣味性的副线,布兰特不起眼的好友,与一个叛逆哥特女前去舞会,制造了不少闷骚有趣的场面,让紧张的布兰特受难记之余,还有他好友的奇遇记,这样的恶趣味无疑令这部影片更加出彩。
到了片末,本片还有更Cult的,只见劳拉家中地板下,竟然有黑暗怪兽横行,让你猛的以为这是在看《黑暗侵袭》,不过这个设计在我看来有些没有必要,让这部影片从真实世界的模式,突然来到一种怪物模式,而且又缺乏足够的交代,过于生硬。
而影片结局显的导演颇有“良知”,最终给了主人公还是颇为光明的结局,而经历了这一场波折,因为丧父之痛和母亲产生隔阂的布兰特走出了阴影,最后的拥抱场面带着温情色彩。
这也是这部影片另一的出彩的地方,在表现惊悚和血腥之外,还有一条清晰的感情和心理线索,一个家庭的不幸和阴影成为一种令人揪心的负担,而恰恰又是这场舞会之劫,将这个不幸的一层秘密揭开,更揭开了心灵的伤疤。
劳拉的家庭和布兰特的家庭其实都处于一种“病态”,劳拉的家庭显得更加极端,而布兰特的家庭则是隐隐作痛,这部澳大利亚B片以出色的声音和画面的氛围营造,结合家庭隐痛,向我们呈现了一出少女悲歌和少男噩梦,风格独特,值得一看。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8c6db1b24939dc7ac6e7535.html
【夺命之爱】这部电影感觉有几分恐怕几分血腥几分惊恐也有几分让人不可思议。
男主角的精神力量让他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刻瞬间爆发转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最终战胜了残忍变态的家族并且化险为夷的和家人相聚。
影片中男主角在极其危险的关键时刻中相信自己把握自己的精神力量正是向我们表达了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理念与启示。
【夺命之爱】这部澳大利亚恐怖电影把变态家族的残忍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其效果不亚于欧美恐怖大片的恐怖程度和心理冲击。
男主角很能忍啊,都那样了还能逃出来并且把他们俩干掉,还有啊,你们给男主角灌的那不是哑药啊,那应该叫“不背台词爽死你”药啊,哈哈
那个SB翻译的,明明电影没么多粗口和侮辱性的话,翻译者自己加了很多“傻B”“鸡巴”“他妈的”“哥”。
还有一些很简单的句子也译错, 如“that's me"居然译成“这是我应的”(根据上下文也不应是这个意思)更雷是男主角的GF打电话,电话转到留言,原电影:“the person you calling is unavailable, please leave message afte日 the tune", 翻译者真有才译:“你拔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已转到中国移动来电提醒业务” 据我所知中国移动还没在美国开拓业务。
这翻的真雷。
《夺命之爱》是一部严肃的批判家庭教育的电影。
片中出现的每个家庭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
男主角因为一次交通事故失去了父亲,母亲把责任归咎于孩子的驾驶能力,这使本就残缺的家庭变得更加破碎。
男主角开始靠毒品、自残、重金属来麻醉自己。
女主角,也就是变态杀手,为了得到男主角,利用同样变态的父亲将男主角抓到家里施加酷刑。
这是畸形家庭的另一种极端表现,而女主角的父亲更是将家长的溺爱方式放大到极致,让人们对家庭教育深思。
配角哥特女和矮胖子的怪异邂逅也在电影的后期做出了解释,多年前导致主角父子车祸的行走在的受刑者,正是哥特女失踪多年的哥哥。
因为哥哥的失踪,又一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本片被多个地区划分为限制级,很明显,吸毒、色情、暴力、血腥这四大元素都体现在片中,就差那么一句“本影片部分镜头可能引起不适”这样的警告。
但是作为一部严肃的带有伦理色彩的教育电影,任何限制级的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相当于我们研究医学的时候,就必须将尸体解剖,也必须出现用刀割开皮肤的场面。
男主角T恤上的metallic乐队标识在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那就是尽可能的情感发挥到极致、宣泄到极致。
显然,发泄心情并不需要一个超人,而既然不是超人,就有可能在发泄的过程中遇到阻碍。
男主角被捕后一次愚蠢的逃跑路线判断——居然爬到了树上,让自己受到了更加痛苦的伤害。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超人的话,在生活中还是规矩点好,别给自己惹麻烦。
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
用电钻在额头上钻个洞,然后再灌开水进去……这么馊的主意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过电钻在额头上摩擦的音效以及视觉效果确实很像那么回事,对于这个设计,勉强算过关吧,只是起到的心理震慑效果并不是很好。
如果拍成3D的会好一些。
本片还有很多逻辑错误,比如变态女家里的地下室中养的人,他们在下面饿得要死,却不肯吃同类,但却吃刚掉下去的同类,这就很难解释。
难道他们嫌弃自己臭?
男主角掉下去后杀了这些活死人,用他们的尸体垒成一座小山,爬了出去,试问这得多少尸体才能垒那么高的山,如果真有那么多失踪者,并且警察还没有发现……虽然剧中的警察很笨,但不至于那么夸张。
影片的正面结局算是给观众一些安慰,不过如果一些陷入家庭危机的家庭不能通过这部电影吸取教训,再多的血腥与暴力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
所以,让我把话说得明白点,对家人要有足够的宽容与信任,这样才能使凝聚力慢慢恢复。
这片男主因为拒绝粉衣女跳舞被这对变态父女折磨的不成人样。
先是被整失声然后就是各种虐待真是太惨了。
还有跟随男主一起来的狗也死的叫一个冤呀。
不过毕竟是主角被电钻钻头倒开水后杀了老头掉进洞里干翻了所有怪物最后用叠罗汉方法逃了出去把粉衣女撞死 舒服啊。
这里面插曲歌挺好听的,歌名是《not pretty enough》。
鬼片其实不恐怖,恐怖的是扭曲的得不到就虐人致死的心理,以及所作的一系列事情,字幕组很带个人感情的翻译;男主角生命力真是顽强过人,掉到活死人坑的时候那几个人比较狰狞,最后劳拉拿着到爬向他们的时候真深刻。
有些角色出现的真是很没什么用途。
最近国外某网站给出了影史20大难忘的恐怖片。
作为老司机的胖哥,大多体验过,并且心有余悸。
不过,其中排名第二的一部澳大利亚电影引发了我的强烈关注。
因为,我居然没有听说过!
澳大利亚恐怖片有着独特的风格,《狼溪》、《恐怖废墟》,《诊所惊魂》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观感。
而这部名叫《夺命之爱》的影片成为了我的漏网之鱼,实在不能饶恕自己。
在一个闷热的凌晨,稍显疲惫的我,看了10分钟过后,立刻就爱上了这部“剥削”气质十足的影片。
“剥削”电影常常把主题描述到令人难以置信,耸人听闻的地步,比如在性爱方面,在复仇方面,在恋父恋母等方面,影片以令人意想不到,极为刻意化的方式展现这种无法估料。
说人话就是,“剥削”电影、磨坊电影要的就是一个“爽”字!
用超大尺度勾引你注意力,用超越常人理解的行为强奸你的神经,让你在暴力惊悚情色中卸下防备,最后那可有可无,但的确是存在的主控思想,大摇摆摆地跨进你的大脑,形成闭合,留下记忆。
《夺命之爱》的主线故事是,因为车祸,丧父的年轻男孩布兰特,正处于人生最低谷。
母亲内心无法原谅他的驾驶失误导致车祸。
他也无法原谅自己,每每看见憔悴的母亲,他只能借大麻和酒精,自残麻醉自己。
一天,同校的木讷女孩劳拉恳求布兰特当她的毕业舞会舞伴。
可有女朋友的布兰特拒绝了。
舞会当晚,炸裂的干扰事件振聋发聩而来。
劳拉的父亲绑架了布兰特。
那个破旧孤立的小屋被布置的如同舞会现场,劳拉穿上了绸缎的舞裙,她父亲西装革履,旁边坐着一个额头上有穿孔伤痕,形如枯槁的女人。
怪异的惊悚氛围扶摇直上。
劳拉给布兰特翻她生命中的那些男孩们,从小男孩到年轻男孩,最后一个就是他,布兰特,在劳拉的高中毕业舞会上,他是她的祭奠之物。
暴力剥削刺痛般的钻入你的眼球。
劳拉有着强烈的恋父情节,而他的父亲对他言听计从,溺爱到了骨髓。
刀插脚板,叉子在身体上画桃心,还疯狂撒盐!
为了防止布兰特失控大叫,他们提前往他的喉咙注射了药物,他只能发出嘶哑的微弱声音。
一边是疯狂的大笑,一边是低沉含混的痛苦嚎叫。
全片最炸裂的桥段是将暴力戏虐化的电钻巅峰。
父女俩为了控制布兰特,居然用电钻在其脑袋上打孔,钻头碰上头骨的声音,画面中的骨屑横飞,刺耳中伴随着快感,恐惧中伴随着宣泄的满足。
脑洞大开的地方不止如此,钻孔是为了往里面灌开水,洗脑麻痹控制......劳拉手生,转的孔不够大,于是父亲代劳,又上演了第二次大开眼界的钻孔暴力。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父女俩打开了屋子里的地下室,里面居然还有好几个如野兽版的裸体男人。
对,他们就是劳拉书中部分男孩,他们现在是她的宠物。
而布兰特将是下一个。
提前告诉你可能发生的恐惧结果,然后再施加行为过程,这让恐惧和担忧加倍。
如果你以为《夺命之爱》就是完全靠血浆卖弄情色,畸恋,暴力的剥削电影,你就错了。
影片居然在这条主线故事中,加上一条次要情节,烘托主题。
就在这个暴力的私人舞会的另一边,学校的毕业舞会如期而至。
布兰特的好哥们约上了哥特风的酷女孩美亚做伴侣。
男孩一到美亚家时就发现了异常。
美亚的父母一定要给两人拍照后,才让两人离开,声称为了安全。
美亚和布兰特一样,处于极度压抑中。
沉迷大麻和酒精。
不愿回家,在舞会上对男孩上下其手,对其他人易怒。
在车上迫不及待用性爱麻醉自己。
回家时,她已经疲惫不堪,她需要这个,需要无力去思考。
原来,影片开始,引发布兰特车祸的神秘男孩就是美亚的哥哥,他已经失踪,他从劳拉的暴行中逃脱,半路遇上了布兰特,造成了布兰特的车祸。
美亚哥哥的失踪导致其父母对其过度保护。
这让美亚异常压抑。
美亚和劳拉的父母是两个极端。
一边宠爱到恋父,一边保护到怨恨。
两场舞会的交织,一边是身体上的肆意暴力,一边是精神上的毁灭性自残。
两股暴力交织碰撞,把故事引向了高潮。
高潮是暴力的升级和反抗,是复仇!
在劳拉决定杀了布兰特母亲和女朋友的路上,两人狭路相逢!
一脚油门泯恩仇!
不得不说,片中劳拉的扮演者Robin McLeavy给人天神下凡的惊喜。
变态程度直逼奥斯卡经典《危情十日》中的女主角。
影片高潮,炎热个公路上,她踩着高跟鞋,穿着红色舞衣,拿着带血利刃,口中唱着【Not pretty enough】,散发着最纯粹的女性反抗。
《夺命之爱》中的女性,带有赤裸裸的女系氏族展示。
影片多位女性都具有明显的对于男性的控制力。
无论是在暴力,精神,还是肉体上,她们主动而且自然的占有着男性。
仿佛一切合情合理。
而片中的男性角色都是软弱的,猥琐的,低下的。
影片最后,布兰特回到家中,以布拉特得到母亲的原谅,两人深情相拥而结束。
这要命的爱,不光是情爱,还有亲情之爱。
而被爱之人就一定是幸福的吗?
劳拉,美亚,甚至布兰特,你看他们在爱的灌养下异化成了什么模样呢?
后台回复,夺命之爱 ,胖哥送上难得的剥削佳作。
澳洲b级片 太tm重口味了。喜欢听可爱的音乐乖乖女竟拥有及其变态的人性!!!恶心的我都要晕过去的虐待感!!!剧情不咋的 不过 实在太爽了!!!
好无聊的
公路片始终要在公路解决
虎头蛇尾,结局好草率减一星。另,大麻小伙和警察女儿的剧情是干什么用的,无意义的感觉 =_=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22gJTRrG0k/,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QRR2B_JCv4/,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7zXWQWfQ
堆砌概念,没有内容。
7分,澳大利亚版《危情十日》,相对于《危情十日》的韦安妮还有几分能让人同情的理由,这部电影的女主就是个纯纯的变态。虐待场面值得一看,但部分剧情简直多余,不过去掉这一部分估计这电影只剩七十分钟了,很尴尬的。
豆瓣分那么低可是怎么办我觉得好好看,特别青春特别摇滚乐,我是不是要开始捉急一下自己的智商。4星送出.
BT
电影配乐真是没话说,剧情也不俗
男猪脚很帅滴
女变态脚踩粉色高跟鞋和脚被钉子钉住的男伴跳舞那段真是惊悚带感。ps:演员表里有一只狗,WTF?
kiss ass soundtrack, the first half was good
。。。。。恶心得我。。。呕。。看了一点就不行了。。。
一般般的cult片,男主长得很帅
....一点也不血腥 都要看睡着了
很喜感的贱逼 为啥就那么死了呢
The.Loved.Ones.2009.BluRay.720p.iPad.AAC.x264-PDAHD
哇卡
男主比C罗都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