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十又二分之一: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10号半:我要上太空,阿波罗10号半:男儿当升空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米洛·科伊,杰克·布莱克,李·埃迪,比尔·怀斯,娜塔莉·拉莫罗,乔什·维金斯,塞缪尔·戴维斯,杰西卡·布里恩·科恩,玛德琳·吉尔博特,扎克瑞·莱维,格伦·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结合两种视角,相辅相成地讲述了 1969 年夏天人类首次登月的故事,影片既跟随宇航员及任务控制中心庆祝胜利时刻,也通过一名孩子的眼睛去见证历史,这个孩子在德州休斯敦长大,并有属于他自己的太空梦想。《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的灵感来自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本人..详细 >
我有点晕2.5D的画风
看了三四次才看完,有点进入不了的观感。一方面,很奇怪的是,这次看林克莱特描写自己的这版《少年时代》,看出来一点ppt电影的感觉,之前其他作品都没觉得有过这种感受,不知道是不是动画片形式带来的错觉。但另一方面,如果是真人拍摄的话,我觉得也不一定会有这种轻盈的的体验,即便整个故事依然是平淡的。
林克莱特对于童年故土另辟蹊径的影像化,大量记忆节点如报菜名般不加掩饰地和盘托出,在历史的真实文本下夹杂10½号的虚构故事,回忆与梦境裹挟于一体,如梦如幻。
其实是美国版《阳关灿烂的日子》。怀念的是同一批人同一个世代,被怀念的也是同一批。怀念的是两种不同的自由。不知道有没有苏联版本的。
我现在看到美国国旗就想吐
老白男导演对6070年代的深情,总让我想到视大院文化为精神野爹的京圈子弟。虽然同样的题材看多了总有些无聊,但这部还是用洋洋洒洒的转绘语言,拍出了复古连环画般的效果,和在太空军备前提下,醺醉了整个合众国的登月美梦。
美国主旋律?
不是美国人真的无法共鸣
讲到拍古早时代,林克莱特真是最能打的
细碎 日常 无剧情对我来说甚至都是颇为喜欢的 问题是密集 呱噪 毫无节制的独白 自我沉醉于童年回忆 都很令人反感 尤其是溢于言表的老白男味儿
【D+】为百无聊赖的美国怀旧宇宙添上一笔,难以看出高明之处,也惊愕手册的十佳选了几部类似题材的美国片子,却唯独遗漏最能触碰到现实的「世界末日」。
平实的旁白和叙事润物细无声,感受到对那些发黄但纯真而朴实的过去的无限怀念,不要忘记做梦。We are all part of it, all the people on this Earth are truly one.
真人拍摄转动画在本片中的成果很出色,它细致入微地捕捉了3D动画都难以捕捉的真实人物神态,但同时也带有区别于真人拍摄的精致感和活力,并不让人感到制作这样逼真的动画是多此一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而内容上,我也很喜欢影片所塑造出的环境。它或许会成为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之一,并且应该是一个较为私人的选择。
SXSW首映礼。太喜欢了。天上的生活是一片银灰色和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孤独,地上的生活是抢电视剧的六个兄弟姐妹和爸妈、休斯顿的夏天、冰苹果和冰淇淋、和邻居家小孩互相使坏的游戏。奥斯汀和休斯顿的复古回忆,越战、冷战、饥荒等宏大的名词乱飘。40万人参与了阿波罗项目。天上和地下糅在一起,我们也都是相连的。
上个月知道《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时,并没有太感兴趣,但身为动画迷的我两天前还是因为豆瓣7.5分而决定观看一下。今晚终于观影之时才惊喜地发现这部影片是《爱在》三部曲、《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新作!P.S.:本来想统计下片中出现的电影(《音乐之声》《2001太空漫游》《人猿星球》),看到后面提到好多影视作品就把我“劝退”了。
真真假假分不清
3+还挺可爱的
很多成长的细节很真挚生动,这么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好让人羡慕
动画的风格色彩比同画面感的《欧陆决战》柔和许多,没有动画帧数的不流畅感,可能就是真人滤镜效果。全程平直的旁白回忆,却透出强烈的时代记忆印象,每每忍俊不禁。就是隔着不同文化背景也很容易懂他们,因为少年不分彼此。喧哗兴奋对什么都好奇,恰巧赶上了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可能与不可能在我们年纪尚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分辨的。于是记忆就有了另外一层梦幻的色彩,模糊了发生或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对太空时代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