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2

Downton Abbey: A New Era,唐顿庄园电影版2,唐顿庄园:全新世代(港/台),唐顿庄园2:新时代,唐顿庄园2:新纪元,Downton Abbey 2

主演:米歇尔·道克瑞,休·博纳维尔,伊丽莎白·麦戈文,玛吉·史密斯,劳拉·卡尔迈克尔,吉姆·卡特,布兰登·柯伊尔,凯文·道尔,琼安·弗洛加特,哈利·海顿-佩顿,罗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唐顿庄园2》剧照

唐顿庄园2 剧照 NO.1唐顿庄园2 剧照 NO.2唐顿庄园2 剧照 NO.3唐顿庄园2 剧照 NO.4唐顿庄园2 剧照 NO.5唐顿庄园2 剧照 NO.6唐顿庄园2 剧照 NO.13唐顿庄园2 剧照 NO.14唐顿庄园2 剧照 NO.15唐顿庄园2 剧照 NO.16唐顿庄园2 剧照 NO.17唐顿庄园2 剧照 NO.18唐顿庄园2 剧照 NO.19唐顿庄园2 剧照 NO.20

《唐顿庄园2》长篇影评

 1 ) 老太太到底还是走了

追了这么多年的唐顿庄园,从大表哥离开,到现在老太太离开,一个又一个的灵魂人物走了,唐顿也应该就此谢幕了吧。

感觉好契合实际,华而不实的日不落帝国也终将走向落幕一般,日暮途穷,一去不复返。

扯远了,说回老太太,真的是唐顿的灵魂中的灵魂,连曾经花样年华时的绯色过往都充满了傲娇和喜剧,走的时候一如既往的潇洒,让人忍俊不禁中就这么告别了。

再见,老伯爵夫人。

再见,唐顿

 2 ) we are all orphans at last

最后哭在了姑妈这句台词上。

唐顿庄园六季从头追到尾,后面断断续续二刷三刷,第一部电影看了四五遍,不管是upstairs还是downstairs里面的每个人都鲜活的就像在或近或远的同个时空生活着一样。

电影能有第二部真的很欣喜,试想也应该是大结局了,主要人物都没有更多的弧光展现,最后字幕也是说根据电视剧改编,所以权可以当做一个独立番外篇来看。

Mary当家做主,依然葆有着处理危机的理智与适应新时代的变通,因为目的明确就是守护唐顿。

马修古迪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出现,反正没给写死就行,还脑补了结尾Henry从车上跳下来和Mary拥吻,电影导演自愧不如默默退出的画面。

整体就是温润持家,和Edith的羁绊完全化解后也没什么黑暗面了,出轨诱惑也化解,财产保卫持续战斗中,家族定心丸。

反倒是Robert这条线drama许多,大概没什么比一个英国人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法国私生子更冲击的身世了,弟弟热情认哥的场面也是比拍戏那边好笑得多。

cora的疑病更像是为了转移大众对老夫人必有一走的剧情预期,编剧的麦格芬假动作玩过几次,包括flu期间老夫人扛过来同时小白兔急转直下的对比。

Carson去法国这条线一开始Mary和Hughes左右开弓是有着原剧的精巧感,但文化冲突没有展开有些遗憾,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版的剪辑问题。

更遗憾的就是Thomas了,资源出来才能补全感情线。

不过当意识到这部给找的是个白瑞德般的伴侣,我真是脸都笑歪了,只恨没有在当电影明星说出来自己是英国人的时候就认定是他。

daisy和molesley各自的happy ending多少有点硬坳了,像是在上一部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的结局里再具体描述了什么是幸福美好生活。

downstairs作为群演落座餐桌莫名还是有一种感动。

无论阶级如何,我们始终还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主角。

但也是独角,一个人出生,一个人死去,we are all orphans at last

 3 ) 我希望就此结束

这个系列就跟哈利波特(包括衍生作品)对我的意义一样,可以说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作为一部作品它的质量如何,仅仅是短暂回到那个(被删减的🙃)世界就足以让我欣喜万分。

越来越爱Maggie Smith,如果有人让我提名一个伟大的演员,我只能想到她🥰🥰回归电影本身,我有太多想说……这个系列这么成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角色塑造得太好了,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饱满、鲜明、有个性。

从Granny一出场我就绷不住了,她一说话我就忍不住哭哭笑笑,但她的离世并不让我很悲伤,因为我知道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但我也希望,这部电影就是这个系列的句号了,够了,这是最完美的结局,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Granny的Downton Abbey。

(虽然别的影视都不会给我这么强烈的“爷青结”的感受了,好舍不得😭说出来有些丢人,整个影厅我是唯一一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人,但我真的很难解释我的感动,只能说一句:too much history. 每个角色(除了两部电影里出现的的新人)都像是我认识很久的、活生生存在在我生活里的朋友、亲人,而我也一步步见证了他们的成长:Thomas从一开始的反派形象到越来越像Carson,一位正直、值得尊敬的管家(而且找到真爱了呜呼!

一开始使坏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性取向在那个年代备受歧视指责,还被骗,所以太压抑自己了🥺);Mary从一开始的高傲轻浮到现在的成熟稳重有担当,成为一家的掌舵人;Tom从暴躁易怒到温和谦逊,真真正正融入这个大家庭;Daisy从鲁莽粗心任性到有想法、会换位思考;Edith是变化最大的吧!

从缺乏自我认同、缺爱的一个有点可怜的形象到现在的自信独立勇敢、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和Mary也不再一见面就剑拔弩张而是能够互相支持(为什么所有人都老了她越来越美了就很过分诶!

)还有那些从一而终的Carson英式管家的老派、固执和骄傲,Anna像天使一般的善解人意,Granny的幽默与智慧,Molesley的才华与自卑,总是不经意间搞笑,伯爵的涵养、对不同阶级一视同仁的尊重,以及和夫人的情比金坚。

甚至包括那些离开的人,Tom缅怀Sybil和Mary缅怀Matthew的时候我哭得好大声😭最后想说,我是真的一定要去南法度假!!

 4 ) Mary对于Matthew,Henry,以及婚姻的评价(怀念大表哥)

RT唐顿系列的结尾,大小姐回忆大表哥,说他 he was perfect. As handsome as a prince in a fairy tale. Moral,strong,full of dreams,determined to do his bits.又是想念大表哥的一天。

 5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唐顿庄园》系列电视剧于2015完结后,又拍摄了两部电影。

第一部在2019年上映,主要描绘了英国王室造访唐顿庄园前后发生的故事,音乐、服装、场景都极为考究,全员真善美,对剧版的忠实观众来说可能是情怀满满,但独立来看实在有些乏味。

相较而言,今年这部电影延续了剧版的主题,将故事架构在新旧交替之间,标题是New Era,重头戏则是与旧世代的告别,无论是立意还是戏剧性,都比上一部好很多。

电影里面有两条主线故事。

一条主线是电影公司租借了唐顿庄园拍戏,但没拍几场,就发现默片已经没有市场了。

怎么办呢?

玛丽大小姐建议导演将已经拍好的片段配上音,变成有声电影,去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这条主线故事发生在唐顿庄园,映射的却是外部世界的变化。

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时代。

浪潮涌起时,有人顺势而为,果断将无声电影变成有声;有人胆怯着是否会被淘汰,正如艳光四射却有着浓重口音的女演员;有人找到了新机遇,温吞的Mosely终于鼓起勇气求婚了;也有人愿与旧时荣光一起湮灭,唐顿庄园依然有自己的坚守和不变。

另一条主线,则是伯爵一家人受邀去法国南部度假。

一位法国贵族年轻时曾与老夫人有过一段情缘。

他在去世前立下遗嘱,将两人相遇的鸽子别墅馈赠给老夫人。

老夫人则决定将其赠予给三小姐的女儿。

这条线发生在唐顿庄园之外,讲得却是英国贵族最重视的传承。

前尘旧事被南法灿烂的阳光涂上浪漫的色彩,但血统、爵位、遗产才是人们最关切的问题。

伯爵一路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是唐顿庄园的合法继承人;无产阶级出身的Branson则为女儿要不要拒绝这份充满享乐意义的遗产犹豫再三。

新旧交替,旧时代总是要有落幕的那一刻。

老夫人躺在床上,简单叮咛了后辈几句。

在听到女仆哭泣声时,她调侃道:“安静些,我都听不到死亡的声音了”,然后就静静地离开了。

一个如此英式的告别,没有比这更完美更合适的落幕。

葬礼上,玛丽大小姐将老太太的胸针别在领口,象征着将成为唐顿庄园新一代的掌舵人,开启一个新时代。

《唐顿庄园》是一部有着浓郁英伦色彩的作品,讲述了Crawley家族作为旧秩序的利益既得者和守护者,如何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航行,既坚守自身的价值观,又迎接时代的变化。

我不禁想起前不久英国女王登基70周年的白金禧庆典。

有一张照片,截取了女王、查尔斯、威廉、以及乔治四人站在阳台上向民众挥手示意,象征着英国王室的现在和未来。

无论你认为他们是腐朽封建时代的遗留物,或是现代社会毫无意义的吉祥物,这份稳定的传承和明确的交接,让人在无序的世界里感到那么一丝慰藉。

在这浩瀚洪流中,在这时代变迁中,我们需要一点不变,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向前迈进。

 6 ) 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影

其实在进电影院之前,我看了看新鲜出炉的评分,感觉没有第一部高,所以心里还是很担心的,最怕拍续集只为恰烂钱。

直到我坐在电影院里,我才意识到,这三年里我在电影院没真正在意过任何电影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我都只是冷眼旁观故事美术音乐视效。

但是,唐顿庄园不同,我真的真的好想念那些亲切熟悉的人物、我真的在意他们接下去的人生篇章。

我在电影院里坐立不安,紧张担忧,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快乐又与他们一起难过。

太久没有这种情绪感受了,太幸福了。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

老夫人的死,上一部就铺垫了。

我其实很怕看到她死。

但她见证了时代,活得很长很久,被家人环绕,交代完所有的事情,最后闭眼,我真的感觉她好幸福。

她死得好幸福。

在疫情之下,这是多么的奢求、是多么温暖。

唐顿六季从来没拍过葬礼,当棺椁从城堡一路离开,再到新生儿在老夫人画像【老夫人你果然成了画像哈哈】的注视下加入唐顿大家族。

克劳利家族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去。

印象最深刻的是Denker在老夫人临死时哭天抢地,老夫人最后一句话是:我都听不到我死的声音了ಥ_ಥ。

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老夫人真是死前最后一刻都在幽默,她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

isobel和老夫人最后那段对话我哭了。

虽然天天拌嘴吵架,但其实老夫人知道isobel是个值得信赖的老友。

老夫人死后,isobel独自坐在长凳上,她的身边空落落的。

导演和编剧太会了。

夫人以为自己得绝症、和老爷在法国庄园外互诉衷肠我真的哭晕了。

我实在是像老爷一样无法接受夫人那么年轻也要离开人世。

我一边坐电影院里一边祈求编剧再来那个"没得绝症可以治疗"的套路好嘛?

最后,果然……我又双叒叕被唐顿这个惯常套路了骗了好多眼泪,但我还是感觉如释重负好开心。

夫人不会死了,这下放心可以去电影院二刷三刷四刷了。

baxter和莫斯利终于在一起了!

他们两表白那段被全家人听得清清楚楚,我差点笑瘫了。

莫斯利真的是太有喜剧天分了!

之前一直不和baxter表达心意是因为他不够自信不能给baxter好生活、但现在他开始赚钱了编剧本了。

莫斯利从自卑到自己的天赋得到肯定的成长线真的太好了!

读书改变人生,努力不会白费。

托马斯走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我想这也是必然的,留在唐顿和英国必然是不自由的。

这是他最好的结局。

但有点难过以后不会在唐顿电影里再看到他了。

厨娘和mason也终于在一起了!

之前一直拖拖拉拉是因为mason不想被厨娘养,但其实人生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就好,请不要再因为这种事情而错过了。

Mary你一点都不老!

请不要再说自己老了!

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是你的,你继承了老夫人的智慧和意志以及遗愿,唐顿将由你扛下去。

a new era不仅仅是指时代变迁、更是mary时代的到来。

第三部我还想看你和henry的婚变?

剧情。

Edith重新开始写作,谢谢,请继续下去!

以及,她和bertie是不是一直住在唐顿了,感觉他们都没回过自己家。

Edith和Mary依旧日常拌嘴,但是她们不再会因为对方一句话就炸毛了,而是始终默默地相互支持对方、高度理解对方。

Tom你这条变色龙终于完全被唐顿同化了,满满的套路但我还是吃得很开心。

楼下众人最后出演戏中戏、扮成达官贵人在楼上吃饭这剧情实在是太赞了!

太会了!

最后吐槽,卡森的病怎么感觉一点影响都没有……整部电影就这里和之前的剧情衔接不上。

除此之外,真的感谢编剧!

Julian Fellowes真的果然是亲妈,六季电视剧和上部电影的好多梗、他全都信手拈来,满满的粉丝福利,而且,每个人物都不崩!

太难得了,太感谢了。

全场最大笑点应该属于:卡森和lady bagshaw在法国买帽子的时候撞见,然后店员把他们当做一对夫妻。

我笑疯了,因为这两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对夫妻。

我们真幸运,能与这么一群栩栩如生的角色一起成长,也能与这么一群优秀的演员一起变老。

我觉得英国演艺圈有唐顿庄园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我们作为观众最大的幸运。

 7 ) Wish you well , Mr. Barrow

最感动的是lady Mary 跟Barrow的对话“ It’s the nearest I’ve come to the offer of an honest way of life ”“ I wish you all. And i hope you’ll be as happy as our cruel world allowes ”

 8 ) 唐顿庄园2:落幕与新生

有些事情必须结束,有些事情必须开始。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些人已经谢世,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逝去的东西,而是鸟鸣时那种宁静。

”——美国诗人罗伯特·沃伦昨天去看了唐顿庄园2,因为电视剧才看到2011年的第二季,再看到十年后,真的蛮有感触。

那时候世界正在一战,他们还年轻,如今正要步入30年代,人们年华不再,有些人已经逝去,而剩下的人当时的棱角也已被岁月磨平。

大部分是原班演员,那种历史的沧桑触目惊心。

说说电影本身,比电影版第一步剧情好,,延续了多线结构,一边在追寻昨日的世界与秘密,一边在试图融入新时代。

以婚礼开始,以葬礼结束。

属于老格兰瑟姆夫人的时代结束了,属于玛丽的时代正开始。

即使因为剧版还没追完,但仍然能让我热泪盈眶。

在时代的车轮下,每一个人都无法止步不前。

那也请保持优雅。

卡劳利家的人来来去去,唐顿仍是唐顿。

最后老夫人那句“别哭哭啼啼,我都快听不到我死去的声音了”真的把英式的优雅与庄严展示地淋漓尽致。

 9 ) 保守主义:美梦与尖刀

(与Shenmegui小姐姐合写)一位爷爷离世前,所有小辈从欧洲各个角落赶到丹麦的医院,一一握手说话,然后他说:现在我真的活够了,再不死就不合时宜了。

唐顿庄园系列也是如此。

这是最好的完结。

如果制作方为了钱再把这个系列捞出来折腾,那就是不合时宜了。

作为英国版的“红楼梦“,《唐顿庄园》系列曾作为学习“标准英语”的材料而广为传播。

这多少反应了前疫情时代、经济越发强势的国人情绪诉求:观众希望观摩英国乔治五世治下伯爵贵族家庭钟鸣鼎食的生活,同时习得他们一口上流社会的口音(posh accent)。

优雅既是公众对《唐顿》的印象,也是以唐顿庄园贵族生活为名片的剧方打出的核心售卖点。

换而言之,在获得了一定经济资本后,观众开始从文化消费品中寻求品味与文化资本。

作为至今仍保留着贵族制和君主制的传统国度,英国的片方对《唐顿》时代的呈现无疑是温情而温吞的,它试图提供乔治五世时代英国阶级从上而下的横切面:伯爵父亲温文尔雅,寡居的老伯爵夫人睿智而毒舌,三位小姐各有千秋但在客人面前都不失贵族的体面和礼数,“大表哥“则代表着中产绅士,有工作,风度翩翩,一双哈士奇般的蓝眼睛充满着温柔的笑意。

下人中,既有追求独立工作和教育机会的女仆,也有重视体面和主人权威的管家,更有在当时被视为“犯罪”的同性恋群体和追求爱尔兰独立的车夫。

他们彼此性情迥异,偶尔有冲突和矛盾,但大多数时候能够求同存异、温情地共处。

就外部世界的历史而言,英王乔治五世治下,社会并不平静:旧贵族在一战中逐渐消亡,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同性恋群体逐渐可见,爱尔兰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但这些矛盾都不影响《唐顿》的生活。

唐顿庄园包含并反应这些矛盾,受这些矛盾影响,但不负责解决冲突。

或者说,这里角色的定位不是时代的先行者,而是时代的负荷者。

比如第一季第二季中,大小姐Mary骑马用的还是双腿并拢的侧骑姿势,三小姐Sybil新裁的女式裤装令家人们惊讶不已;到了第四季中,女权运动使得英国女人终于有了展示自己双腿而不受其中暗含的性意味困扰的权利,大小姐开始正着骑马,已经去世的三小姐的裤装也没么令人惊讶了。

电视剧中的她们能感受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无法冲在第一线声嘶力竭地争取权利,但受益于每次运动的进步,承受时代的后果。

这些负荷者中,最格格不入的当属从车夫变成伯爵三女婿的Branson,以及同性恋男仆Barrow。

三女婿Branson出身爱尔兰,说一口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支持爱尔兰独立运动,这些品质都和这个英格兰旧贵族家庭格格不入。

但随着他和三小姐私奔、生女,由于血缘关系被这个家庭逐渐接纳,他也渐渐发现,虽然伯爵并不支持爱尔兰受到了英格兰压迫,但政见上的分歧之外,他还是能与他共同分担失去三小姐的痛苦、最终成为与自己平和相处的岳父,给予外孙女关爱。

大小姐Mary生性高傲,甚至有些势利眼,但这也不妨碍她在和车夫出身的Branson共同经营唐顿后,培养出类似兄弟姐妹的战友亲情。

身为同性恋的男仆Barrow也在唐顿格格不入,但这不是因为他的性取向,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品性不好;事实上,Barrow在被捕后,伯爵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严重罪行,唐顿上下努力营救,把他救了出来。

面对种种不公与歧视,编剧给出的答案是温情的,革命和暴力对时代的负荷者来说太过激了,唐顿的答案是爱与人性。

你看,虽然他是贵族他是平民,他是英格兰人他是爱尔兰人,他是男人她是女人,但这不影响人们因为善良与爱而产生连结。

人们的轨迹相遇,迸发出微小或炫目的火花,然后错开。

有人出生,有人死亡,但新生的阳光总会一次次照进死亡的阴影;有人终成眷属,有人含恨分离,但你爱的角色总会寻到踏实的怀抱。

有人沉浸于喜悦的琼浆,有人饮啜泪水,但两者的比例总不会过于离奇。

世事变幻,庄园依旧。

这正是保守主义。

但为什么人们会热爱保守主义的《唐顿庄园》?

保守主义的好处是,你永远可以在最坏的事情里看到最积极的一面。

道歉永远不会扑空,和解永远不会迟到,而原谅往往比道歉还早。

暴力、色情和血腥在《唐顿庄园》中没有一席之地。

甚至惨烈的一战也被刻画成耐心的等待和君子的归来——唐顿庄园里的每个人都更深刻地理解了世界,更好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

战争和瘟疫带走了那些孱弱的、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而身心俱受重创的大表哥最终在物理和精神意义上“站”了起来,走向爱和新生。

在保守主义的叙事里,一块香皂勾连起的故事能蔓延得比一场战争还久,一个远客的到来能让大伙儿再忙好几集。

不知不觉,那些各有小九九但心肠不坏的角色就成了观众的朋友。

比如,观众知道,两个老太太相遇就意味着她俩要斗法了。

斗法、较劲、耍心眼儿、掰手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节。

但那绝不是甄嬛和皇后的斗法,而是各自生活智慧的展示。

谁能不爱上《唐顿庄园》里闪闪发光的三姐妹呢?

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求掌控自己的命运。

骄傲的大小姐不负众望地成长为庄园的主人(虽然这个传承直拖到今年才明确给出),曾经如无头苍蝇般从各色男人那里寻求肯定的二小姐终于闯出一片天地。

她们还生活在女性无继承权的旧时代,却已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但保守主义更像一个远非密不透风的美梦。

保守主义循循善诱:步子小一些,进步更稳些。

而庄园之外的世界早已是飞速变动——泰坦尼克沉没了,一战爆发了,爱尔兰人在争取独立。

《唐顿庄园》里也有若干时刻,现实如尖刀般扎穿美梦。

温情也难免走向温吞,强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人都共享人性,忽视了结构性问题的根本——结构性不公不是因为某人变坏发生的,而是不管人品性如何优秀,都不影响结构让ta成为既得利益者。

金庸曾经写过一篇自传性小说《月云》,记叙了女仆月云因吃不饱饭被父母买到自己家。

自己的父母并没有苛待仆人,但最后还是因为划分为地主而被枪毙了。

金庸写道,他并不怨恨枪毙了自己父亲的军队,因为虽然“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从这个角度讲,缺乏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英国在表现《唐顿庄园》时又是非常粉饰太平的,它负责向全世界的小资提供伪装进入上流社会的文化资本,却对真正的痛点浮皮潦草地一笔带过。

《唐顿庄园》第一部大电影出来后,一些观众无法理解《唐顿》的仆人以侍奉国王、王后造访唐顿为荣的拳拳之心。

在患上子痫的三小姐生产时,本地的Clarkson医生和专为贵族服务的Philip医生产生了意见分歧。

而大家长选择信任后者的决定葬送了三小姐的性命。

这分明是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两种价值间的尖锐对立,而剧集则以Clarkson医生安慰性的“即使送医院救回来的概率也很小”的论断将这一页轻轻掀过,让每个人都心中好受。

其实,正如这一事件,整部《唐顿庄园》都以个体性的宽容态度在两种价值间巧妙游走。

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在今天的世界仍然有很大市场。

只是,那并不是事情的全貌。

思想最为进步,热情追求女性权利的三小姐死于生产,仿佛隐喻着两种价值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家”是认同,是赋权,是乡愁。

以“东方主义”理论闻名的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指出,但别忘了资产阶级的“家”来自对遥远殖民地的物质和话语剥削。

这个论断完全适用于《唐顿庄园》。

“楼上”的淑女绅士一夜春宵,在床上享用仆人用推车送来的早餐,谈笑风生;舞会上衣香鬓影,秋风中惬意打猎,这样的生活不属于“楼下”。

2019年,《唐顿庄园》大电影上映于英国脱欧前夕。

王室驾临,唐顿庄园里的人们跑上跑下,最终簇拥在王权之畔,仿佛向动荡中的人们许诺“迎接一个新时代”,一个英国只属于“王冠”而不属于欧洲的新时代。

而今年,《唐顿庄园2》这道怀旧和团圆的大餐可以作为最后的饕餮了。

还是那句话,这是最好的——完结。

 10 ) 托马斯相关删减片段

从我的模糊记忆里回忆并和完整版对照:(时间戳以完整版为准)1.41:13左右休斯太太来找托马斯,告诉他只有Dexter和Dalgleish用餐。

公映版到这里截止,删除了托马斯告诉休斯太太前男友王室男仆Ellis要结婚以及休斯太太安慰他的片段。

2.1:25:45左右Dexter去楼下找托马斯。

公映版删除了后续两人的交谈内容:dexter委婉地告诉托马斯,希望托拉斯和他去好莱坞,当他的助理和“好朋友”。

dexter帮托马斯整理了领子,没有亲密举动。

3.1:39:14(这里不确定)仆人们当群众演员这一段,在就座前托马斯和dexter有短暂的交谈。

两人对关于dexter此前的提案进行了英式的交流。

4.1:44:01这里整段被删除。

托马斯来找玛丽,告诉她自己决定辞职,和dexter一起离开。

玛丽为他感到开心。

然后托马斯遇见dexter,告诉他自己已经把辞职的消息告诉大小姐。

总结一下就是托马斯的整条故事线都被删除了🙄🙄🙄。

《唐顿庄园2》短评

听说自己可能是髪国人,当时我害怕极了

7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火炬从女性被传给女性,真的没法不爱唐顿这个善待每一个人的美好童话。很佩服编剧,回忆12年来所有的电视剧和电影剧情,Mary和祖母的相似真是呼之欲出:虽然渴望冒险,但一定不会背叛自己的原则和责任。美中不足的是马修·古迪的缺席啊,上一部迈着长腿冲上楼梯和Mary相拥的镜头我可以看100遍。

10分钟前
  • 晓晓一
  • 推荐

实在没内容可拍了?

12分钟前
  • 任平生
  • 较差

唐顿庄园2固然刻画了一个上层和底层都没有坏人,人人淳善的理想世界,但似乎又落入了另一个俗套:比如要把剧中所有人都要搭个对象,前期那些女仆,老人也就算了,到最这电影版最后一部,老厨娘,已经远离庄园的农夫,乡村老师,也都要非要凑活一一搭配。这种思想在西方其实应该也是要被白左,大众批评的。这沦为了和中国一样,离婚可耻,老处女可耻,老了之后不配对不配种可耻。2022年拍1920年的故事,却还是纯粹的1920年的思路和价值观。这就是遗憾之一吧。

13分钟前
  • 一光年
  • 较差

像在电影院看电视剧

18分钟前
  • 黑胶鞋男孩
  • 较差

每个人都有鲜活的生命力 真好啊

22分钟前
  • M酱
  • 推荐

这次迎接电影剧组,创意是来自《古宅老友记》嘛?电影版一直在配对,连小厨娘、老厨娘、太太的贴身丫鬟,甚至巴罗都配上了,有点替老太太的贴身丫鬟可怜,唯一没成对,主人还去世了。

27分钟前
  • 躺倒
  • 还行

看完感觉啥都没看

31分钟前
  • 傻肉
  • 很差

私心给好评,因为太了解,可以很放松地看,鲜有的观影体验。剧情一切都太明示了,太赶了,还是老生常谈的爱上Mary,Dominic长得还真有几分像盖博,劳拉也很美。姥爷瘦下来也很可!

34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还行

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觉得挺无聊的。不觉得黑白默片好看,我还是更喜欢彩色有声的电影。城堡,电影明星,豪车,游艇。以婚礼开场,以葬礼结束。

36分钟前
  • O型血
  • 很差

英国佬还沉浸在自己的辉煌过去当中

41分钟前
  • 高师傅
  • 很差

反正,就当电视剧看看

46分钟前
  • 淘金汉
  • 还行

剧情

47分钟前
  • 尘世流年
  • 还行

看哭好几次…给Molesley和Baxter的结局好喜欢…(看内地公映版感觉不太对劲,一查果然托马斯的那条线全被删了…好恶啊电影局…

52分钟前
  • 虎虎生刺
  • 力荐

我无法用正常看电影的心态评价《唐顿庄园》,它就是我的唐顿童话,虚构出一个绵延了十来年的真善美故事。而我还是愿意选择相信它,像陪伴这整个庄园多年的一个老朋友,跟着哭跟着笑跟着对那些熟悉关系的揶揄心领神会。编剧太宠爱他们了,对每个人都温柔。

53分钟前
  • 那个巫婆
  • 力荐

我是去看戏服的

54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觉得好美好啊……大家都很体面。

58分钟前
  • 娓娓
  • 还行

本子还挺适合七夕的。一晃竟然十一二年了,时不时还能看到唐家屯的熟脸挺开心的

59分钟前
  • Josephine
  • 力荐

与第一部一样,精巧的"互文"从剧集的结构进入电影的结构。以下是观影札记:新贵与旧贵族戏服与生活女明星的口音鲍嘉式的Guy男一号贵族配音,king speech女演员砸花瓶,真希望是道具婚姻是长篇小说novel 不是短篇上世纪的私生子维多利亚时代的夫人与复辟时代的侯爵另一个星球,遗产电影的感伤迈入三十年代真女仆安慰假伯爵夫人you r one of us,not one of them。我有个像你一样的妹妹。寻回身份认同,寻回真正的nice和自我仆人的本色出演,全上银幕(跟第一部里大家都顶替皇家仆人,一样的大团圆修辞)更进一步,仆人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老爷太太们。戏装里的求婚,语音直播。多重反讽"太太要离开了,而屋子里满是电影人。"

1小时前
  • 懋懋咪咪
  • 推荐

别哭了,吵得我听不到自己死了

1小时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