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惊闻“帕索娜斯博士奇幻秀”上映,吃惊之余又吃了一惊,再接下来就是无比的吃惊。
GD就像吉列姆老爷子大脑里一粒反常态的脑细胞,大部分时刻很平静,某日突发奇想:诶!
咱排期上映奇幻秀吧!
然后唰唰几剪刀,刹那惊艳了我+其他具有类似想法的影迷盆友。
在我看来,这片在中国不应该排上档期的原因如下:1、这部片不算非主流,但也绝非主流,以我肤浅的眼光来看,能在中国上映的外国影片通常是主流的大片和不那么主流的“大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就是爆炸,爆炸,爆炸,大胸,大胸,大胸(视语境而言后三词儿的中文对译分别是:scissorhands,scissorhands以及scissorhands, 潜台词是fu*k, oh no, 尼玛!!
】以及主流的剪剪还能适合儿童观看的文艺片儿。
奇幻秀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
2、这可是吉列姆老爷子的片儿啊,集幻想、疯狂、邪恶于一体,有碍树立三观。
3、我还在想,应该还有。
其实老早前就看过了这部片子,这次想要进电影院重温的原因如下:1、这可是吉列姆老爷子的片儿啊!!
虽然我再勉强也称不上老爷子的粉儿,但我仍会热泪盈眶地感叹一句:果然是老爷子的风格!
特别是那张承载着小Val幸福生活的照片——PS上去的科林法瑞尔以及说不上哪儿有些微妙变形的朱莉——赤裸裸的恶搞!
况且他还是我偶像的偶像。
2、如上所述,这片在中国上映太难得了,我今晚就获得了和以往大不同的观影感受。
3、对一切含有“doctor”的名字深具好感。
4、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小加菲猫参演的片儿,着实惊艳到了,再后来的社交网络就仿佛失去了那般灵气。
5、就当去影院温习一出经典剧场,这样的经历我从来没有。
6、我还在想,可能没了。
最后说说今天发生的别的事儿。
买饮料的时候看见一对小男生,穿着同样的羽绒服,走在前面的男孩向后伸出手,说:来吧。
后面的男孩快步跟上,娇羞地拉住了他的手。
世界很美好,只是变化太快,在我们还未察觉的时候。
然后就是进影厅前站在过道里幻想,这里有一天会不会上映一场观众互动的洛基恐怖秀?
电影播到结尾,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旁边的阿姨对叔叔说:这到底讲的个啥?
走出影院,奇异之感仍未消退,总觉着眼前会冒出个奇幻秀或是恐怖秀什么的,直到融入都市的黑夜,才逐渐明白,这些个都只是寻常灯火。
零八年的一月二十二日,失眠的你一睡不起。
零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奧斯卡公佈入圍名單,內裡有項提名閃著微光,都是我們的意料中事。
一零年的一月二十二日,天氣那麼陰、那麼冷。
下著清明雨。
就像零八年一月的倫敦。
你最後的電影在城裡上場了。
於是我穿著一身的黑衣,別著紫色的花,去找你。
我沒有太多黑衣裙。
穿那麼薄。
冷得像身處停屍間。
但一切那麼好。
我其實只欠一雙口袋。
把雙手,藏好。
對了,還記得你去威尼斯影展時戴的黑帽子嗎?
那年你的衣著品味給評得一文不值。
那年,你那麼年輕,但卻那麼的不快樂,而你已時日無多。
當時你剛離開了生命裡重要的人。
在場的人回憶:「他根本不想待在那個地方。
」你還在記者面前述說自己的計劃和遠景。
但你明明是個只為一個星期設想的人。
對呢,那時你已學會不要和記者對著幹。
因為,你太需要安靜。
我也需要安靜。
而且是很靜很靜。
所以我買了戴和你那頂帽很像的黑帽子。
把悲傷,統統藏起。
零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一切還在迷霧中,含糊不清。
你在《帕納索斯博士的奇幻秀》的片場內拍的照片,只有廖廖數張。
但都給公諸於世。
其中一張,令人無法直視。
那是張你閉著眼睛上吊的照片。
即使明知是假的。
但那照片仍然令無數的人心如刀割。
我其實無法對這電影作出所謂正確的判斷。
你在戲裡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吊在橋下,不醒人事。
仍是那麼高大,穿著白色的西裝。
頭髮的長度,和演小丑時,仍然一樣。
正正時兩年前公開的那張劇照。
不知怎的,我見著你,便哭到停不下來。
這就是你最後的日子。
仍然那麼年輕,但那麼不快樂,而且不健康,而且時日無多。
那時,你沒有一夜睡得了。
你靠安眠藥進睡。
倫敦的天氣令你傷風感冒不止。
你穿著條紋襪子、毛線帽子和手套,在地上病懨懨的讀劇本。
你頭痛欲裂。
你說你那時,頭腦裡,有道無法停止的,力量。
橫衝直撞。
你整個腦袋都是噪音。
你在銀幕裡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辦法看字幕,沒有辦法看你身邊的人。
你的小動作你全都戒不掉。
揚手。
繞圍。
掌摑別人時像個吻。
只戚半道眉。
提建議的時候閉著嘴笑,酒窩長長三道像疤痕一樣。
你為小丑而學習的腹語,仍在句尾不時壓不住的跑出來。
導演說,對白裡一半的話都是你自己即興瞎說的。
我覺得那些胡話多麼像能惦在手裡的珍珠。
有一幕Andrew Garfield和你坐在河邊,夜了,遠方的霓虹染了你半張臉。
他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看到你的楬色眼珠,游離,無法集中,走神。
你曾經說,難過的時候,便到火星坐一坐,看著地球,其實看不到痛楚,看不到這一切沉重難忍,一切其實那麼渺小。
我看著《帕》內的你,多想把你立即拉到外太空。
那或者我們便不會再看到你內裡的戰爭。
但我怎麼能夠。
我沒有那種能耐。
更何況,你在夜色裡,那麼美麗,不可方物。
曾經我們叫你陽光。
曾經你是屬於白天的。
究竟是甚麼時候開始的?
你在夜裡看去那麼美、那麼恰當。
黑夜成了你的國度。
一秒一秒過去,我不知道,你的戲份還剩多少。
Johnny Depp、Colin Farrell和Jude Law會去演鏡中的你,這是我兩年前便知道的事。
每一秒我都在害怕你又要跑進鏡子裡,一去不返。
我不再哭。
我需要澄明的眼睛去把這一切記住。
他們三個都努力的模仿你。
他們已做得很好。
加上化妝、動作和特效的混亂,霎眼間可魚目混珠。
但是Jude Law的眼珠子委實太藍。
Colin Farrell的臉型又不能矯。
有時我真願我眼睛沒看那麼清楚。
演得最好的是Depp。
可惜偏偏是戲份最少的。
Johnny Depp上場的時候,劇本刻意加入了華倫天奴、戴安娜、占士甸的小墓碑,浮在黑河上。
都是年輕的逝者。
Johnny Depp的對白是給你的悼詞。
「對,他們死了,但他們永垂不朽。
」「他們不會病弱或年老,永遠年輕美麗。
」「無事永久,死亡也不例外。
」說那些對白的時候,他的眼,有那麼一點濕漉的光。
他回憶接拍這電影時,你仍舊不斷啟發他們改寫故事,他們說:「Heath仍在場。
」電影結尾時,說,這是「A Film by Heath Ledger and His Friends」。
還出現一張紀念你的劇照。
嗚謝處,向你的家人致謝。
直至只剩黑暗,你電影裡的手機鈴聲響起了。
那是《We are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的電話鈴聲。
不斷的響著,在不同的角落響起。
彷彿,你人就躲在電影院的某處。
彷彿,你已不再能,拿起聽筒。
彷彿,你只是頑劣的不願接聽電話。
Terry Gilliam回憶,你在片場最後說的一句話是:"Don't shoot the messenger."我爬上沒有倒後鏡的巴士,顛簸回家,對,Don't shoot the messenger。
我在心裡,無止無盡的,默誦這句話。
就像一句咒語。
但這咒語並不保守、祝願、詛咒或祈求甚麼,它甚至不是甚麼寶石或珍珠。
它僅僅是,Don't shoot the messenger。
(寫於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二日)
1.其实从警察那儿开始,以后的选择就亦正亦邪了。
甚至,某种程度上,魔鬼的选择可能更本性、更勇敢、更自由[比如lily最后的选择]。
现实里也是如此,很多选择,无所谓好坏对错。
我们永远没办法用简单的是非道德来评判丰富多元的人性,更无法预知每个选择带来的后果。
或许正是这种无法预知,才让生活变得有颜色吧。
重要的是,不管选择什么,都要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其实神和人一样。
都有缺陷。
会迷失在自己制造的游戏里。
愿能正视它。
愿不惧怕。
不羞愧。
愿所有人都能选择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选择。
死而无憾。
3.片子稍稍嫌乱。
有堆砌元素的倾向。
死神到底还是有自己的伎俩,能鼓动起一大批人来吟游唱诗。
想到前段时间惠特尼 休斯顿去世,满屏幕都是“天后如此”,“天后那般”。
qq好友的签名更是花哨空前,不管其到底是否关注甚至听过休斯顿的歌,都要来凑个热闹,跟个风。
斯者已逝,何必喧哗叨扰,反而失掉敬意。
片子角度很有趣,堪称华丽轻喜剧版本盗梦空间。
其实,所谓的正义不过是魔鬼的某些失误而已。
俄国高僧和欧洲魔鬼打赌赢得人心,结果女儿.仆人和其他人都选择了魔鬼,最后由于魔鬼的仁慈才保住了命,从此给仆人打工了结余生。
分明是说冷战(就是那个赌啊!
要不美国人的片偏偏设定个俄国的环境干啥?
),女儿仆人和小伙子还有骗子男都是被老头保护但是受不了幻境的引诱耐不住清苦的生活和老头的脾气最后又都不同程度的背叛老头(不就是苏联时期的那群共和国吗)?
女儿投向了魔鬼却又没有被控制,最后也不和老头相认,不就说的是俄罗斯背弃了共产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却又和西方叫板吗?
失败了的老头最后只得依靠侏儒仆人过生活了结残生,讲的就是苏联解体后的惨状啊(只能靠卖天然气过日子)。
至于魔鬼赢了却没有取老头性命,魔鬼的意思是说苏联解体这事我们干成了,没有武力介入是我们仁慈而不是不能,我们只是让你一无所有痛苦地活着来标榜我的胜利,不必从肉体上完全消灭你。
先说这些,类似的东西里面好多的,自己找
——about《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回想奇幻马戏团Doctor Parnassu(Christopher Plummer 饰)的面部特写,一脸沧桑,外加怪力乱神状,我想象了,原来他的人生是要把肉体过得一塌糊涂,残花败柳,而且还要继续千年。
《一一》镜头里初涉人世的洋洋对着外婆的遗容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惭愧的说,我也老了,与其一身疲惫奔走在异域奇诡的风情下,我倒宁愿漫步在故乡的小道上,这是态度上的昨日黄花。
我乐意老气横秋地去欣赏夹杂些过气面孔的戏剧曲艺之类节目,如今影院里观看既迟到又遭了删减的《魔法奇幻秀》,它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么?
可以想象,海报上Heath Ledger、Johnny Depp、Jude Law、Colin Farrell四个帅哥的身影捕获了我的眼球,所以我就盲目地入瓮了么?
就像杯赛期间怀春的少女撒娇地围在酒吧里宽大的液晶显示器前,她们选择为亚平宁半岛上的先生们欢呼,我只能说,姑娘,我和你的选择都是种未知的可能性:一半是欲望,一半是梦想;或者说一般是魔鬼,一半是圣徒。
可能言重了,但就如同一枚银币有它的双面。
奇幻秀就是跟你开一个永恒的玩笑:你或许并不了解自己。
在世俗的透视镜里face off,它太双面胶了,黏稠得你都认不出自己的本相。
导演Terry Gilliam其实就是这马戏团的魔法师,是现实版的Doctor Parnassu,他铺开了他奇崛瑰丽的想象空间,用他的各种可能性来与你的可能性互动,而你可能像围观在道具前面的贵妇人,踌躇不前,一时还不适应他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他的制作似乎和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迥异,甚至有点格格不入到近乎一种挑衅。
但是,这个略带点恶趣味的浅CULT故事,无碍于圆你的梦。
因为,你对你的生活状态——生老病死富贵荣华以及诸多不如意,无从摆脱。
那么,可能,Terry Gilliam麾下的剧中人会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奢侈品去转移注意力,甚至是名利的云梯去尝试,富贵如浮云。
你也会觉得,在这世俗中苟延残喘,不如来个黄粱一梦,这何尝不是永恒的一种?
剧中,Doctor Parnassu以为世界的转动是有赖于圣徒的祷告,通过诉说永恒的故事,来把永恒继续下去,他甚至为了他的这个莫名其妙的事业,赢得了一个永生。
殊不知,这是魔鬼Mr. Nick(Tom Waits 饰)许他的一个甜头,一支罂粟果,一切才刚开始。
Doctor Parnassu,他给世人呈现奇幻秀时,他自身选择的却也是欲望:选择永生如是,选择青春如是。
代价,或者说契约、乃至赌注是他可怜的女儿Valentina(Lily Cole 饰)。
所以,有着欲望的圣徒反倒是一副落魄状,而Mr. Nick却总能衣冠楚楚(偶尔也会被鸟雀有爱地撒些秽物)地证明给Doctor Parnassu看,你们所谓的永恒故事永远是那么的口是心非。
而电影戏剧性的一刻便是Doctor Parnassu翻出一张我们习惯表达为下下签的塔罗牌,旋即她的女儿和他的伙伴奋力救助一个吊在桥墩下的伪慈善家Tony(Heath Ledger饰)——一个在奇幻秀里秀出多张面孔的人格多样化的魅力伪君子。
这恰恰又迎合了一个新的赌注的开始:谁最先收集到五个灵魂。
此后,世俗的诱惑面前,我们的灵魂所能做出的选择便如同俄罗斯套娃,层出不穷了。
无疑,这个Imaginarium借着颇有些古典的马戏团舞台,配以现代化的技术,在布景中设置一些镜子、布幕和剧场灯光之类的物件,再用固定机位来营造一种舞台感,渲染出华丽和腐烂交织的效果,确实呈现给观众以极大的视听享受。
人物的表演上,自Tony入了奇幻秀这个瓮,便有了在情欲与理智、名利与潦倒、虚假和真诚的比对,此间三叶草般展开三张面孔(Imaginarium Tony 1—3):Johnny Depp、Jude Law、Colin Farrell三位花童一如既往地艺术发挥,或者说夸张表演。
毋庸置疑他们的敬业精神,然而人物性格间缺乏有效的故事逻辑,比如,现实中Tony要为赎回Valentina的肉身而做出挽救第五个灵魂的努力,颇有杀身成仁的魄力;而入了奇幻秀这个瓮,他的本性却似乎暴露,一个面善心狠的伪君子。
那么,究竟他的选择是什么?
同样的,在面善心狠的伪君子和真情实意的伙伴间,Valentina的最终的选择是否正是证明:可能,导演的确在故事中贯穿一个在欲望或梦想间堕落与救赎的核。
却因为概念先行,电影过程中,人物简单地面具化呈现,带着点支离破碎,像是圣诞老人从烟囱里下去,在节日前夕递上的神奇礼物,讨小鬼欢心,却又是极廉价的。
我揣测,颇多朋友观影,是冲着缅怀一位冉冉上升又转瞬即逝的新星。
事实上,比较起《魔法奇幻秀》的肆意的奇幻,个人还是欣赏《断背山》中的隐忍的情感。
或许这也正是我将然或已然老态的征兆。
我已经不是很注意电影的特效、制作成本了,而更为注重于,电影本身是否表达出了什么一种能让人揪心的东西。
这东西可以是朴素甚至带着点笨拙。
如同在阅读上,对小说文本的选择,我欣赏法国福楼拜的古典现实主义《包法利夫人》有甚于拉美马尔克斯魔幻主义的翘楚之作《百年孤独》。
自然,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魔法奇幻秀》过于轻巧了,不如《魔戒》史诗般的魔幻,又或是《星球大战》般的科幻,毕竟后两者的表达都有一个硬朗骨架和完整体系。
相对而言,《奇幻秀》偏松散了些。
有可能导演本来就是要松散地表达他的想象力和世界观,他总是显得那么独特。
再遇上Heath Ledger的戛然过世,三个救火男人的临时助阵,使得它的松散有其存在的理由。
所以,观看这部电影是否是明智的选择,我只能说,如果看官也觉得人生苦短,尽可入瓮,使出一记绝招:大梦谁先觉?
豆瓣上对于这部片子的整体评价不高,大多数赞扬者也是抱着对那个四位一体男主角的强烈情感。
对此我持不同观点,我觉得影片有明确的主旨,讲故事的方式虽然花哨但是仍然很清晰,而且足以引起深思和共鸣。
信仰,源于畏惧,让人单纯。
几世纪前的帕纳索斯博士和他的僧侣们虔诚得说着故事,胸无杂念,因为他们想象中的后果强大到足以他们坚守。
几乎所有的宗教依赖的都是人对未知的畏惧感:人在做,天在看,前世今生,等等等等。
突然,畏惧被打破了:停下信仰,世界依然在转,连报应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人,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的,是可以有欲望的,从此,魔鬼入侵。
只要有欲望,就有交易。
凡人都渴望永恒,魔鬼让你几乎没有花任何代价就得到了。
你得意了,觉得许对了愿,此生何求?
你错了,你只是一步步踏进了魔鬼的陷阱。
得到了永生,品味长长久久的孤寂;渴望短暂的爱情,却要以永远失去的亲情为代价;为挽留那押在赌桌上的赌注,不惜成为魔鬼的传教士,打破人类的畏惧,激发欲望,骗取灵魂!
以上,就是帕纳索斯博士奇幻魔法秀。
东尼的奇幻魔法秀更绮丽一点,那和他的个人欲望更丰富相关,如果说帕纳索斯博士永生,爱情,亲情的是人之常情,那东尼不仅贪图金钱,美色,还有荣耀这些真正令人腐朽的东西。
在骗取灵魂方面,博士完全不是东尼的对手:摩登的亮相,煽情的诱惑力,慈善的外衣。
一位位贵妇在极具魅力的东尼(Johnny Depp饰演)的引导下进入了幻境,达到了欲望的巅峰。
有些观众对那些女人出来后如痴如醉的样子感到好奇,其实是导演埋下的伏笔。
看一下之后东尼(Jude Law)进入奇幻秀的经历就知道了,他爬着梯子青云直上,空气中飞翔着以他为封面的商业杂志,(也就是在那次奇幻探险中东尼的记忆被唤醒了,与其犯罪记忆一起复苏的还有向往高高在上的那种虚荣欲)。
这种奇幻还不够美好?
那东尼(柯林.法瑞尔饰)之后诱拐瓦伦蒂娜进入奇幻则是达到了欲望的巅峰,先是和梦中情人翻云覆雨,接着立即成为了慈善界的巨星。
故事的高潮也就在这里,幻境的脆弱一触即塌:瓦伦蒂娜她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男人,伴随他步入成功的殿堂,在坍塌的谎言下释放着自己的欲念跌入地狱。
她是第五个被骗取的灵魂,但是博士并没有赢,因为这第五个灵魂就是赌注本身。
然而魔鬼愿意再与博士进行一场交易,如果博士能将东尼的灵魂交给他,他就把瓦伦蒂娜还给他。
从故事的大结局中,我们看到,魔鬼实现了诺言,博士走出幻境,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故事结束了,那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其实不难看出,魔鬼并不是一个绝对邪恶的角色,他所谓的“骗取灵魂”,其实只是向人们展示欲念这件东西,无论是欲念纯真的如帕纳索斯博士,瓦伦蒂娜还是失控的东尼,都要承受欲望的因果报应。
只有当人受到欲念操纵的时候,地狱就多了许多收取罪恶灵魂的机会。
我有一定理由怀疑,导演参考过20世纪90年代,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今敏”的“盗梦侦探”(又名红辣椒)有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对比参看。
由于我对于那部作品的喜爱,才有了评论“奇幻魔法秀”的思路和勇气。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欲望,如果没有,那就没有了人生的这次轮回。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就像电影里的进入一个镜子里的世界你就能知道,你就可以用你的智慧来治愈你的欲望。
人生如戏,人生如梦,其实我们都是梦中人,如同电影里的镜子里的世界,我们在自己的梦里,用自己的大脑制造出适合我们人生的人出现,这个人来了,那个人走了,他有他来的意义,他有他走的意义。
每个人的出现就是为了治愈自己,为了与自己战斗,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跨越轮回。
这个世界是神奇的,吸引力法则的存在更是证明了这点,你让什么发生,你的发愿够强大,那你发的愿望就会实现。
宇宙的神奇,这个电影可以概念性的显现出来,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更应该认真对待人生,想想自己现在的欲望,如果这个欲望一直存在,那若干年后,我会受到这个欲望的什么惩罚。
欲望永远都没完,它会无止尽的存在和出现,爱可以拯救这一切,当爱和光出现,所有的事都会变好。
如果在这个梦境里,你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是谁,那就不会像电影里的坏主角经常性的变脸,因为他活的是别人的人生,他想像自己会像某个人一样成功,其中一次的变脸,才是他想要成为的欲望就是成为一个有名气的人。
剩下的变脸,变帅是因为那两个女人想要的男人的脸,这些都是欲望,一个胖女人的欲望和女主角的欲望。
但最终,欲望会破灭,欲望虽然会得到,但是它会变质。
人生也是如此,找到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看完这部电影,现在打字的手和思考的大脑,如同闪电般的打出这些文字,亲爱的,做自己要做的事情,爱该去爱的人,经历你应该去经历的事情,如果游戏一样,用尽智慧去发展爱,达到真正的目的。
做自己,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满足,珍惜,所有你现在所拥有的,爱自己所没有的,因为它也属于自己,只是你没有发现。
特里•吉列姆的电影又一次遭到了诅咒如同因为《妙想天开》与制片方持续几十年的战争,《谁杀死了堂吉诃德》的中道崩殂,希斯莱杰在仅仅完成了他三分之一的戏份时便猝然离世。
特里•吉列姆曾想用CG技术来模拟莱杰完成余下的戏份,好在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裘•德洛(Jude Law)、科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三人自告奋勇的加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挽救了该片,但我们也始终没有机会知道影片本来的样子。
重压之下的溃败背负着希斯•莱杰(Heath Ledger)演艺生涯最后作的重担,《帕纳萨斯博士的奇幻剧院》已于10月16日在英国全面上映,而美国的观众要等到12月25日圣诞节才能看到该片,而且还是点映。
联想到出生在美国的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在上世纪60年代加入英国国籍,后又于2006年放弃美国国籍,这不能不让人做最恶意的揣测。
但其实这只是因为制片地区是英国的正常现象,只不过发行方狮门影业没有做全球同步公映罢了。
我猜想这部电影会得到相当大的两极化评论,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本片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一部单纯的电影。
当我们怀着一种极度渴望得到愉悦的心情进入电影院时,可能得到的结果只有两种。
一种是感性完全压制理性,极度的渴望让一切都变得美妙无比,如同小时候面对你的初恋情人,心跳加速,四肢功能丧失,大脑完全短路,连舌头都不听使唤了;另一种是苦苦等不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变得无比焦躁,感觉剧情混乱不堪,人物对白不知所谓,已经丧失了观看一部电影的正常心态,结果自然是沮丧与愤怒,骂不骂娘就要取决于个人修养与当时影院的具体情境了。
只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莱杰的死,我们赋予了这部影片太多的含义,我们渴望得到的太多。
谁都希望这部电影能为莱杰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划下完美的句点,但莱杰并不知道这会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他无法做出超出角色之外的演绎,我们这些无理的要求对他和吉列姆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当我第一次怀着极度期冀与渴望的心情去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影片结束,我得到的是失望。
这不是一部能极大牵动你情绪,让你心情澎湃的电影。
特里•吉列姆不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与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讲故事始终不是他的强项,他也从没有专注于此。
而莱杰的表演也无法与《断背山》与《黑暗骑士》中的绝代演技相提并论。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确实是吉列姆十年来最好的电影,莱杰的表演也无可挑剔,是影片的类型阻隔了我们真实的感受。
这不是如《断背山》般能极大感染人的艺术片,也不是像《黑暗骑士》一样的有着强力票房保证的类型片,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CULT片。
当我第二次怀着无欲无求的心情去看的时候,我得到的要比第一次多得多,我真正享受到了幽默和异想的乐趣,而不是第一次看时对那焦急等待中显得无比聒噪台词的厌恶。
《帕纳萨斯博士的奇幻剧院》如同片名一样,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故事,而是如同一台马戏表演,你能从不同的部分得到不同的观感体验。
与恶魔的交易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饰演的古代僧侣帕纳萨斯博士在雪山里的宏伟寺庙中与下属僧侣一直讲着故事,因为根据他们的信仰,一旦故事停止,宇宙就将终结。
而汤姆•维茨(Tom Waits)饰演的魔鬼(Mr. Nick)打破了他们的信仰,并故意输掉赌注让帕纳萨斯博士赢得了永生。
时过境迁到了上世纪初,已经没有人在听帕纳萨斯博士讲故事了,他也沦落到了街头乞讨的地步。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女人并爱上了她,已经一头花白头发的帕纳萨斯博士绝望的选择了自杀,而魔鬼(Mr. Nick)这时又与他做了一笔交易,用永生还取青春。
代价是帕纳萨斯博士的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在他16岁生日那天,魔鬼(Mr. Nick)将把他永远带走。
而现在离那一天只剩下3天了,魔鬼(Mr. Nick)又找到帕纳萨斯博士给了他一个挽救女儿的机会,与他约定谁先引诱到5个灵魂,博士的女儿瓦伦蒂娜(Lily Cole饰)就将属于谁。
而“托尼”的出现改变了故事的走向,他率先得到了瓦伦蒂娜的处子之身,打破了赌局。
他也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被帕纳萨斯博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吊死在异想世界。
而瓦伦蒂娜则不知所踪。
几年后,孤身一人的帕纳萨斯博士在街头乞讨时看到了女儿瓦伦蒂娜,她已经青梅竹马的安东(Andrew Garfield饰)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小女儿,这次帕纳萨斯博士选择了静静离开……可称之为精彩的“群戏”因为德普、裘•德洛和科林•法瑞尔的加盟,本来角色并不多的本片真正成了一场群戏。
而在四个“托尼”璀璨星光的照耀下,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Garfield)和威勒•特耶(Verne Troyer)则成功抢戏。
先说三大替补,三人可以说都是本色表演,从他们身上可以轻易发现以前角色的影子。
不知道吉列姆有意为之,还是三人气场太过强大,总之“托尼”这个角色是被彻底分裂消解了。
德普在第一个幻境中表现出的是狡黠与纯真,像是Jack Sparrow与《Benny & Joon》中他饰演的Sam的综合体;略显癫狂的裘•德洛则像是刚从《Sleuth》中与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的狂欢派对走出来;法瑞尔基本就是真人翻版,最没趣儿的就是他这段儿。
明星扎堆的好处是吸引眼球,但观众未免眼花缭乱,期待明星的出现超过了对电影本身的期待。
虽然说角色的割裂倒也算契合本片的语境,但还是不由得让人心生遗憾,要是希斯•莱杰能够完成该片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安德鲁•加菲尔德在去年的话题作《Boy A》中已经展现出了他杰出的演技,说他是英国最有前途的年轻演员一点也不为过。
我是觉得他比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 McAvoy)强多了,那厮基本只会一脸苦大仇深状。
本片的搞笑任务大部分由他承担,而且完成的相当出色,比如舞台上扮演的那个肥婆,娘属性百分之一百。
威勒•特耶是另一个让人不得不击节叫好演员,此人最出名的角色大概就是《王牌大贱谍》里的Mini Me了。
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能让他如此展现演技的机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以前大多都是在些屎尿屁电影里打滚,又是个险些被埋没的演员啊。
老戏骨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和汤姆•维茨这个半路出家已经几十年的非专业演员算是正常发挥,毕竟留给他们的表演空间并不大。
莉莉•科尔则远超一个模特应该具有的水准,值得表扬。
每个人的异想世界都是不同的大部头的CG场景是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可是与即将于今年年末上映的《可爱的骨头》的预告片相比,廉价感油然而生。
既然拼成本拼不过,那就只能拼创意了。
记得2000年的《入侵脑细胞》剧情了了,不过切马那一幕真是绝赞啊!
虽然是copy了英国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
本片的关键CG镜头基本都涵盖在了预告片里,就是说观看正片时能得到的震感并不大。
算得上有些创意就是第一幕异想世界里出现的那些长手的水母,还有帕纳萨斯博士栖身的那个山中寺庙,气势很足,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运镜的功劳。
粗略的数一下当代的异想界大师:大卫•林奇、大卫•柯南伯格、蒂姆•伯顿、彼得•杰克逊,前两位是阴暗写实派,特别是大卫•林奇,对异世界的营造完全不靠CG特效,就算有也是简陋至极,完全凭着精神分析式的剪切手法把我们的大脑爆掉。
柯南伯格则从早年不间断的对人体异化的迷恋,到现在完全的写实派,色彩斑斓的CG场景跟他们注定无缘。
而蒂姆•伯顿就是玩的最花的,吉列姆介于柯南伯格与伯顿之间,本片的第二幕CG就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同一脉系的。
而吉列姆又不同于伯顿那样肆无忌惮的对大块鲜艳色彩的运用,更多的是像在《恐惧拉斯维加斯》和《涨潮海岸》里的那种有些恐怖意味的独特创意。
原载《看电影》
猫是说等了很久了,好想再看到《大鱼》这样的作品。
但是一直都是望眼欲穿。
尽管有《加勒比海盗》这样的大片,却没能到达《大鱼》这样的境界。
不过,也许是十年磨一剑,《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却做到。
虽然有囊盖了《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等待多戈》等等奇幻大片的元素。
但是仅仅是强尼 德普,科林 法瑞尔,裘德 洛的存在就值得观赏。
更何况还是希斯 莱杰的最后作品。
在这些大因素下,猫忽略了海报类似《星尘》这样的瑕疵,迫切的下载了。
结果,不仅仅没有失望,而是一头栽了进去,再次为那些奇思妙想而折服。
直到此刻都未能睡觉。
如果说,《大鱼》正如其名整个片子是在海里游泳的鱼。
如果说,《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就是一大块需要消化的巧克力。
那么《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也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充满了奇幻的秀色。
也许一开始令人沮丧的风格让人乏味,但是当絮絮叨叨的帕那索斯博士开始了悲伤的魔幻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导演那份苦中作乐的喜悦。
猫不建议大家看懂其中的奥妙,因为他实际上简单易懂。
当希斯 莱杰扮演的托尼在不同的自己之间穿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不断变换身份而失去自我的人而已。
他告诫我们,这不过是一个过程。
有的人在用大爱,大恶诱惑你。
即使不选择也许道路也就是这样走下去了。
就算前面是悬崖,也不过是一个阶段而已。
我很喜欢托尼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是恒古不变的,甚至是死亡。
”也许这就是整部影片的宗旨吧。
正如希斯 莱杰走了,还是有很多人接着完成了本片。
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所以闭上眼睛吧,让奇迹和梦幻带给我们一个充满希冀的世界吧!!
没看懂
太奇幻了
约翰尼·德普、裘德·洛、柯林·法瑞尔三个联袂上演,也无法取代一个希斯·莱杰。如果真的有魔法,请你回来把这场奇幻秀完。
真难看
2010.10.28 @ HomeIn memory of Heath Ledger ..Don't shoot the messenger.
看在Heath Ledger的面子和Johnny Depp的演技上就不给一星了…竟然看完了,真是奇迹…
什么跟什么啊
没看下去 也没看见德普
奇妙的价值在于奇妙的本身,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戛然而止,但它就是无止。
女主很美 故事很奇幻
很有想象力,色彩缤纷的一场盛宴.可惜剧情冗长,有些部分可有可无,节奏偏快. 可是冲着heath ledger和johnny depp的精彩演技,还是值得一看的.
乱七八糟
神马玩意啊这··
lily cole 好美啊。。
我看不明白他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特里·吉列姆黑暗童话回归,希斯莱杰的未完成~
第一次看这么多大牌演超现实主义题材
艺术大于剧情
看不懂啊。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