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隐秘交通线是真实存在的,真实的历史留在史料里,先烈的浴血奋战一定比我们想象中惨烈和惊心动魄。
但电影拍成这样?!?!
导演还是陈嘉上,编剧还是海飞?!
这部片的问题不在演员,在整个故事毫无故事性,整个影片毫无逻辑性,毫无调性,毫无特色,毫无细节!
更好笑的是,打着“潮汕风俗”的旗号,却一套功夫茶具都看不到,却在咖啡店里喝洋酒,这是哪门子潮汕风俗?
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木屐,在几个人脚上见过?
汕头的骑楼建筑呢?
潮汕地区的四点金建筑特色呢?
岭南常见的窗花纹饰呢?
穷人餐桌上常见的咸菜腐乳呢?
……全部没有!
至于人物,也是经不起推敲。
完全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人怎么是那样的,人物毫无逻辑,立不起来。
这个谁为什么叛变?
那个谁为什么坚持?
为什么一个车夫可以轻易打开别人的箱子不被发现?
为什么公安局的人冲进来,门口的车夫一点示意都没有?
为什么码头枪战机枪乱扫一个人都打不到??
一部烂片所应该问的为什么,这部片都能问一遍。
中规中矩,剧情还算吸引人的商业谍战片。
我的观影体验还不错。
这部港片有个影片优点:做到了“好好讲故事”。
首先,没有像其他港片那样,剧情稀烂,然后随便穿了一大堆没必要的枪战戏、打斗戏;其次,没有像其他谍战片那样,强行“主旋律煽情”,做到了商业片应有的爆米花感。
其实剧情挺不错的,虽然有些逻辑漏洞,但整体来说很流畅,悬疑感也到位了,从头看到尾,还比较轻松,比较享受,不会觉得别扭和无聊。
三刷了电影,每一次重看都能让我有新的收获,发现上一次自己没有留意到的细节,让我觉得很惊喜!
想讲一下关于最后一次灯谜和任务的猜测。
首先是灯谜:家栋和江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跟江河说“又江又河,缺水啊”,再对应到最后一次灯谜,我猜测是家栋提前写好了想放在厕所提醒虎牙:王历文要阻止江河逃走。
“抽刀断水阻东流”其中的“水”是否就是对应名字缺水的“江河”,“抽刀”“阻东流”是否对应王历文有埋伏,要阻止把江河沿水路送到瑞金的这一行动?
但瑞金不在汕头的东边,这里有些不确定。
而关于家栋是否成功通知到了虎牙,我个人倾向是他没能通知到。
由于被王历文监视着,他唯一有可能跟虎牙接头的地方就是金太阳咖啡馆,在意识到“江河是自己人”,即江河有可能是王历文的人以后,他陷入了焦虑,他担心江河会对虎牙放假消息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他主动向王提出要求吃牛排,目的是找机会跟虎牙通风报信。
但是虎牙最后一次以侍应的角色出现在金太阳,是与罗宽在一起的那一次,之后再没有出现过,我猜测如果家栋成功和虎牙接头,镜头语言应该会表达出来,可是没有。
所以我猜测应该是三响或者江河通知了虎牙不要去码头,其一,三响一直“扮猪吃老虎”,看似是不被提防的人,而他又能参与到码头埋伏行动中,他是既知道,也有能力去通风报信的人之一,片中也有暗示,虎牙到码头后首先是跟三响接触与对话;其二就是江河,他作为“碟中谍”,一方面是王历文的饵,另一方面又是虎牙的接头人,片中也明确地说了他让刺仔告诉虎牙不要去码头,所以我认为三响和虎牙才是成功通风报信的人。
其实观众的视角更贴近家栋的视角,和他一样,我们分不清谁是敌,谁是友,故事到底会怎么发展,任务到底怎样才能完成,因此片中的每一次高潮,每一个转折才如此地扣人心弦。
家栋是一个没有主角光环的角色,他每一次任务都受阻挠,甚至连任务成功的次数都很少,多亏了刺仔的帮忙才交接了密码本。
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人物的缩影,没有那么多的水到渠成与一帆风顺,革命道路本就是艰辛的,要在一步步险棋中走稳每一步,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向每一个他们致敬。
今天去看了《暴风》我觉得是一部很不错的谍战片,之前就有幸听陈嘉上导演说过他想拍一部有关于广东地区的主旋律电影,而且是有关于我党在汕头的交通站的,我当时还没有什么概念,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才明白这个交通站的重要性,有趣的是电影里并没有以交通站为主场景去展现里面的地下工作,而是把整个汕头当年的风云际会,龙蛇混杂的大环境作为电影的主要舞台。
汕头的交通站有多重要呢?
其不仅仅是到解放后极少一直没有暴露的交通站,更是我党诸多当时在南方的重要人物前往革命地区的生命线,比如周总理,叶帅,邓公等人,电影里故事发生的年代就设定在汕头站建立后的1930年代,粤系军阀陈济棠时代的广东,影片很好的还原了当时的街道,店铺,人物服装和武器装备,这方面的考据做得很不错。
故事节奏非常紧凑,一开局就进入斗争主题,王千源饰演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曾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他背叛了组织,放弃了理想,认为当时能赢得天下的可以是老蒋,可以是张学良,甚至可以是广东的陈济棠,但不可能是共产党,于是他对曾经的同志展开了残酷的抓捕报复。
我觉得片中王千源的表演非常到位,我一直觉得他扮演反派人物要好于演正派,《暴风》中他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拿捏到位,比较遗憾的是之前听陈导说本来王千源身边有一个副官的角色是张颂文来演的,但因为当时张颂文档期冲突了所以错过了,不过这不影响这部片的质量,因为其他演员的发挥也很好。
我以前对于陈伟霆的印象是他的出道电影《扎职》,当时他演的还是香港的古惑仔,以靓仔大帅哥的形象出道,后来在《建党伟业》里客串过和教员接头的洪门老八,那次应该是他第一次演主旋律电影,不过这次是以主角的身份扮演我党的隐蔽战线的同志,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但网络上热传的他身上着火的格斗场面反而不是我关注的亮点,我关注的是他已经能转型成硬朗又略带点顽皮的成熟角色了,至少我没在片中看出他偶像派的一面,更像一个民国的警察,探员,我觉得这对于演员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
田波老师的警察局长演得非常到位,对于他这样的老戏骨来说不是啥难事,还有田小洁老师扮演的地下党员也很不错,我之前是对他在电视剧《黎明之前》扮演的国民党特务军官李伯涵印象很深刻,而这次他一出场我甚至都没认出他来,可见伪装潜伏得很好。
对了还有尹正的表演也很有意思,他演的汕头十二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对于剧情我就不多透露了,反正全程看完都在线,双面间谍的故事留了很多反转,简而言之《暴风》是一部品质在线的谍战电影,不说教的主旋律电影,看完你也能理解那个时代国家的四分五裂,老蒋只是名义上的一个首领,广东的大军阀陈济棠也完全可以做到不给他派下来的人面子,在那种内忧外患的时代能坚持理想,选择希望是很难得的。
这片子人均八百个心眼子,难怪有一组大家都是双面人的海报,本来以为一些人是凑数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任务和身份[允悲]最后我都想摇着江哥的领子问你到底哪头的!
剧情挺紧凑也挺克制的,讲的是乱世之中各路小人物坚定立场坚持信仰挣扎求生的故事,有人立场坚定,充满信仰,也有些人的选择也不是纯粹的民族立场大是大非,而是普通人面对乱世应激反应,还有些人则在追名逐利中无意当了搅屎棍(我说的就是警察局局长)这些普通人的选择交织在一起,场面混乱起来了,剧情精彩起来了。
虽然是红色题材,但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拔高,还挺舒服的。
故事背景设置在潮汕,就还挺有意思的,大家都带着点港普,本地人和外地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口音混杂的片子还挺新鲜的,北方人挺潮汕话真的感觉很好玩。
开头的那个游街表演应该是当地特色?
感觉可以再长点的,布景漂亮。
导演很会选角色,王千源往那一站就很有压迫感,穿上西装太有派头了太有强调了,后面端起枪来还有点疯批,王哥是不准备演好人了么[允悲]。
陈伟霆有些稚嫩,但作为一个刚加入革命党的愣头青再合适不过了,小圆寸剪的挺好的,穿警服戴帽子有点过分帅了,帽子一摘愣劲就出来了。
就是晒的也忒黑了点,他们几个演当地人的小伙一个比一个黑[允悲]虽然我看海报有点双雄对峙的意思,但陈家栋其实一直处在一个被动被压制的状态,就最后一小段刚起来了,剩下的大半剧情都处在紧张和焦虑中[允悲]。
尹正的十二少戏份少但还挺出彩的,那种少爷劲拿捏的挺到位的,而且我发现他挺有语言天赋的,蹦出来的几句粤语潮汕话,我一个北方人反正听不出来啥区别。
江河的演员选的也好,他和王千源一看就是俩外地人,文文弱弱的有时候看着不太抗事,果然就属你最捉摸不透。
自杀的小姑娘真的好白嫩,好柔弱。
剧本整体比较完整通顺,演员演的也算过关,口音混杂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点,19.9的优惠票价还挺适合周末没事休闲下的
陈嘉上+海飞这个组合可以拍出这样的答辩,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上映第二天刚破千万票房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归宿。
编剧请站出来挨打海飞作为谍战类剧本的“优秀”编剧,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创作出这一坨答辩的。
人物形象完全没有树立起来,陈伟霆饰演的角色为什么这么爱g,从一个“巡捕“突然攀龙变成“特别小组队长”,完全没有看到戏剧冲突,就因为他的师傅是gcd所以他就这么爱g是吗,那他在当巡捕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态。
如果说他早就是“自己人”,那天晚上也不会差点被刺杀。
到底是在演什么?!
王千源的角色就更离谱,说什么去找组织,回来就突然变成gmd高层,然后就咔咔一条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不交代一下?
难道是被资本家洗脑然后突然就信奉996?
人物立不住就算了,有些人物还可以直接删除,真的。
尹正直接删掉,对于这个片子完全没有影响,主要是作用也不大,就为了收留一下女主,然后参加一下三人行?
直接说那个宅子是女主这些年打拼下来的基业更刺激。
然后王龙正的角色也是莫名其妙,突然就有个女儿,突然就被威胁,突然就命都不要了,突然就站在一根比大腿都细的木棍后躲了无数发子弹?!
到底是在干什么?
请问?
这是一部英雄科幻片还是悬疑爱情片?!
这些人物我不知道编剧海飞在写的时候,是不是忘了把脑子里意淫的画面整到剧本上了,然后产生了一种自我满足的快感,一拍脑门就定了下来... 真的令人太失望了。
轮到导演了,会铁腿水上漂也没用了首先导演肯定有参与剧本的资格和权力的。
对于这样的剧本陈嘉上你也居然可以通过然后还真拍了出来。
在拍的时候真的希望这些导演可以想得全面的一点,不要把观众当然傻的好吗。
作为一个谍战片,完全不烧脑,陈伟霆吃了两次粿条就是为了体现他喜欢吃粿条,来呼应最后邀请王千源吃牛排的突兀吗?
这个细节是想说明陈伟霆开始健身了,不能吃太多碳水了要多吃点优质脑白质,所以他就是组织的人对吗?
整个片子就那么几场枪战戏,真的太儿戏了吧导演。
你还不如抄袭一下刺客信条玩暗杀呢,更有画面感而且更刺激。
最忍不了还是在码头的枪战,王千源纯属无能狂怒,被两个人干翻了?!
人家瞄着邮筒打那么多抢,你还打不中,还不打?
然后站在那里耍帅?!
一直挤眉弄眼.... 想表达啥.. 是要爆虫?!
为了铺垫局长被捅,搞了一堆没用的剧情,还不说阿“刺仔”就是组织的人,所以最后紧身冒险来那么一刀,真的还更热血呢。
吐槽到键盘敲冒烟了都身为一个地道的汕头人,看到汕头的地方能够出现在大荧幕上,是真的比更多非本地的人都要激动,这也是我买票的原因。
但是,我是真的希望片子可以成功,帮我们的城市带火起来。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是没希望了。
我宁愿陈嘉上就“密码本”的事情,拍出两个人暗暗较劲切磋的谍战效果,完全不要交代两人的背景,就把这个事情交代好,拍好就行。
然后卖座了,你还能拍暴风2,暴风3阿。
看着电影体量贼大,然后拍得一塌糊涂,没有一条线是说得清楚的。
(我一度认为江河是要去研究什么秘密科技的),抛弃女主不得不走.... 算了算了,反正一句话,钱多的可以去看。
不是的话,把钱拿去两杯奶茶,比在里面犯困一个小时强多了。
他沾染了香港那个辉煌年代的星光,又承载了港风贵族没落的叹息…老派的风情与诚恳,新式的性感与热情,两个时代,两种做派,缩影在他身上,他童真,果敢,坚毅,真挚。
他经历过太多不堪和磨难,从出道到爆红,十一年的打磨让他更懂得去爱去珍惜,没有浮躁和世俗,只有亲切和真诚,他会为了每一次机会不停的努力去争取。
他跳舞,唱歌,演戏,每一样单独来评论都是可圈可点。
在如今娱乐圈流量为王的浮躁时代,他依然能够沉寂下来坚持真我,没有忘了为什么出发,因为他所经历的过往是当今这些选秀流量明星们从来没有的,像他这样人找不出第二个,唯陈伟霆。
---
近几年很少看到陈伟霆上电影,严肃题材的电影就更少了。
这次在《暴风》里看到他挑大梁,还挺惊讶+惊喜的。
大概是因为从香港北上到大陆发展的原因,陈伟霆身上自带矛盾性和过渡性,但是表现在演技上,需要被激发和磨砺,才能显出属于他的特征。
陈家栋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和他匹配度很高的角色,汕头的底层小人物,带着很强烈的街头感和地域性,同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思想和革命报国的理想,面对昔日好友和名利诱惑,也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陈伟霆很好地承载住了这个角色,用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演绎出了陈家栋的弧光。
在《暴风》这部片里,陈伟霆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诚恳的、坚毅的,没有畏缩保守和过度演绎,给到观众的观感也是极度舒适的。
演员大概就是这样子,给他有呼应的角色,放在适合他的故事环境里,自然而然地就能出好戏,演员演得有成就感,观众也看得有代入感。
另外,片尾曲也是陈伟霆用粤语唱的,也很贴合本片的故事剧情和人物情感,真的是部用心的佳作。
《暴风》的剧情节奏都一流 实名推荐 陈伟霆的眼神戏和动作戏真的超赞 王千源疯批大佬也让人又爱又恨 从兄弟变仇人 一次次较量让我跟着紧张 对广东的风俗习惯描写得也很不错 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惊险刺激的枪战和谍战动作戏真的很过瘾!!!!
我仿佛也成为了那个时代里的小人物 是随波逐流 是趋炎附势 还是挺身而出 每一个被暴风裹挟的小人物 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大英雄 影片的最后 正邪的直接对抗 在紧张的情绪包裹中 我想感谢所有的无名英雄 感谢汕头这座英雄城市 感谢我的祖国 感谢一直敢于抗争敢于流血不畏牺牲的每一个小人物
明星也算不少,王千源演的角色有点故意拿架的既视感,表演痕迹太重,陈伟霆演的一愣头青,应该更深沉点才有感觉。
为了纪念潮州中转站立意很好,也确实值得拍,但影片更多展现的兄弟情和警局贪腐并没有特别表现出地下党同志的高度敏锐度警觉度和坚定的精神,所以算是部意义上的好片,观赏度稍微差了点。
打斗部分过于儿戏,中间很多情节漏洞也很多。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3.5
3.5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BJIFF 240425 党史馆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