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部穿着惊悚烧脑外衣的情感教育片(没有贬义,不管有用没用,时下确实需要多一点这种教育片,惹出人命后各种逃避责任的渣男有点多,扯远了),影片告诫男人们要珍惜眼前人,只有这样才是正途,走其它的路都不会有好果子吃,这是电影主角通过不断试错得出的结论,你们现实里以此为戒就行,没必要再走弯路啦。
至于结尾,我只能说太套路了,惊悚片都喜欢玩这套留个悬念,让观众直到最后都踏实不下来。
单就这部片来说,个人觉得没必要这么处理。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逻辑上没什么大bug,说是大循环套小循环比较合适点,导演片中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混乱。
本人赞同之前豆友猜测的那个窒息而死躺在浴缸的是地铁里准备带着妻子远走高飞的男主,他在列车上看到啃面包的老人,震惊之下明白自己仍然在循环里,失魂落魄之下回到家,被前一个循环里的自己给干掉了,这应该是一个大循环的终点,小循环的终点是被黑老大用枪干掉,大循环终点是被自己干掉。
片中比较神奇的一点就是其中一个循环终点的处理,(忘了大循环小循环),男主在镜前驻留片刻,一片黄光笼罩,再拉开浴帘,里面没有尸体了
我觉得这片是最复杂的一部时间循环的电影,同时具备平行 宇宙重叠和闭环循环的效果。
整个大宇宙就是个时空闭环,在这个闭环的时空里所有的事物互为因果,又因为重叠时空的加入导致因与果同时存在同一个时空里,彼此产生互动。
下面说几处重要的细节来详细说明这个理论最后在地铁里同时存在两个男主,一个和女友坐在一起,另一个独自在远处坐着就是给乞丐面包的哪位,为了方便解说分别设为A和B,因为A男主手上刚被画了8,所以可以把B男主看成是A男主的未来版,也就是“果”,但是又因为B男主之后一系列的行为才出现的A男主,所以B男主又成为了A男主的“因”男主去医院的时候经过了精神病区,有一位精神病人自言自语的说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非常有趣,由此可见时空重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早就有这现象了。
女主出车祸的时候站在楼梯上的男主看到了另外两个自己,看见男主的每一次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另一个平行世界,而其它平行世界里的自己都会重叠到一起,最终哪两个自己都被干掉了,当另一个自己被干掉的时候光线闪耀,尸体消失,象征了另一个重叠时空的消失(根据薛定谔理论推断时空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存在基础的,当自己的意识消失了那么与自己意识相联系的那个时空也就随之消失了)也只有这样世界才不会因为多个时空的重叠而崩溃
1.这是不是N个平行宇宙混搭的统一展现?
由一盘古老如贞子年代的录像带引发的多重命案……2.不是《蝴蝶效应》《明日边缘》那种每次都重头来,是快进一点、再快退一点的混剪,是118这个数字:工具*2的循环3.所以说,男主话密+不同平行宇宙的他性格有差异性☞套路有长有短☞但结局类同4.普京大帝有句话说的话,拔出枪来是为了射击,要不就不要拿出来嘚瑟!
这样的剧情和《恐怖游轮》有点相似。
都是小循环套大循环。
不过这集里主角改变了循环的剧情,总是不一样。
最后来个完美的结局。
然后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那一幕。
剧情是被设定的,猪脚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去改变。
没经历一次就知道下次有什么出现,猪脚也通过剧情来看发展改变,猪脚通过通过杀死过去无知的自己来改变设定要发生的既定剧情。
这样开挽救女友和干掉boss。
恐怖游轮却逃不出来。
杀掉自己后剧情改了,撞到女友的已不是自己。
但接下来还是一样,还是要去把女友救下了。
最后叫花子又拿到面包,我觉得不会是猪脚给的。
虽然又回到了片头。
男主第一次与男主面对面说话是什么时候?
是在浴缸的时候,男主掀开帘布,躺浴缸的男主说“是安娜”,并让他要设法“逃离安娜”,才说完,就挂了。
据此看,这个躺浴缸里的男主一定是第一个经历整个逃离过程并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
注意,是整个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剧情开始的时候,镜头不是好几次闪到当时的男主右手有一个标志的么?
纹身一样的标志。
这个标志哪儿来的?
就是影片最后,即男主成功坐到地铁时,女主给他画上的!
是一个横“8”,表示“永远”(可以被水洗掉的,后面有一幕,男主就用手去抹掉这个标志)。
所以,最后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并在女主给他画上一个横“8”之后,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女主“安娜”,所以,他当时是惊恐的,惊恐自己竟然还处在循环之中。
因此,整个剧情如下图所示:
所以,男主最终还是无法逃离这个“循环”!
循环的真正源头是她!
是她!
就是她!
那个叫安娜的她!
这个死循环是她的局!
这个局(循环)就是要筛选出一个爱她(不会抛弃她)的男主!
你看她在地铁给男主画横‘8’前后的表情了吗?
意味深长呀。。。
如此看来,女主安娜完全就是个心机婊啊(手动微笑)!!
她问:“永远吗?
”男主答:“永远。
”不是永远,你就死了!!!
哈哈哈……编剧太厉害了,剧本本身已超越了一切观影享受!
PS:特别提醒一下,本片的循环是动态的,每个循环的过程(细节)并非一模一样!
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注意到,就说本片到处有BUG,BUG的不是本片子的剧情,而是你理解角度与理解深入的问题。
片尾女主在主视角男主手上画的∞,也就是莫比乌斯环,无疑是本片的主旨核心。
本片的莫比乌斯环与《恐怖游轮》的循环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即交叉、单面、没有起点和终点,裂变后环环相扣。
游轮是一个大循环套若干完整的小循环,大循环起点是上游轮前边登船边懵逼,终点是死在了出租车。
大循环首尾割裂,无法融合,完全无法交圈。
本片中无数个循环不分大小,只有长短,环环相套,它们相互影响,每个循环又无法脱离其它单独存在,甚至无始无终,无因无果,整个循环上的任意一个节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结果也是原因。
片头男主手上的∞并非火车上的主视角身旁的女主所画,绝不是所谓的起点,也许之前在家就已经被画上,这是片中未演的情节;同样片尾的主视角男女主角相拥而抱也不是终点,片尾主视角男主应该已经发现了旁边给了乞丐面包的疑似(以本片风格还真不一定就是)片头男主,主视角的最终结局应该就是在临死前躺在浴缸里告诉之前的自己要远离安娜(这几乎是所有影评的一个共识),而地铁结尾与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是导演为了给观众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有意忽略了,这正是本片在细节处理上的高明之处。
游轮在观影过程中观众看到一半已能猜个七七八八,女主智力正常没可能意识不到,后续剧情走向设计荒诞了,女主有太多机会跳出这个循环。
而本片本质有别于这种一个大圈套若干小圈的模式。
本片主视角主角所演绎的绝不是最大的那个循环,而只是无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循环中较长的一个而已。
对本片的理解应跳出以往圆环状循环影片的思维模式,剧情对每一个循环上的细节都没有交代完全(其实莫比乌斯环根本无所谓始终),所有循环缠绕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单纯纠结与ABCD循环谁套谁(其实片中每一个循环都不不能完整的包容另一个)没有意义,因为导演的本意不在于此。
此外,本片不是鬼片,女主不是女巫没有超能力,在男主手上画∞是导演借此表达电影主旨的手段,与剧情发展本身无关。
主视角的男主以为离开女主就能逃离,直到临死也没有真正大彻大悟,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循环无从逃离,和记忆(绝不可能存在某些影评中的失忆一说,这不是导演的本意)、能力、智商完全无关。
本片对男主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心理波动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纵观整部片子,男主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自私,从主视角主角最后在浴缸里跟另一个自己说,离开安娜,救自己一条命,可以看出他在乎的始终只有自己,期间虽也有过挣扎和犹豫,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瞬间牺牲女友,孩子,父亲,甚至另一个自己。
这就像是一个大的莫比乌斯环只有本质的自私这一个黑暗面,亲情,爱情,道德只是在闪烁其中,若隐若现。
注: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的奇妙之处有三: 一、莫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
二、如果沿着莫比乌斯环的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一个比原来的莫比乌斯环空间大一倍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编号为:环0),而不是形成两个莫比乌斯环或两个其它形式的环。
三、如果再沿着环0的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两个与环0空间一样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且这两个环是相互套在一起的(编号为:环1和环2),从此以后再沿着环1和环2以及因沿着环1和环2中间剪开所生成的所有环的中间剪开,都将会形成两个与环0空间一样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永无止境……且所生成的所有的环都将套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永远也不可能与其它的环不发生联系而独立存在。
ps:以上观点来自于本小透明背后的男银QD亚东观影后的叨逼,如有不同观点需要开喷欢迎联系,本小透明为QD亚东的当红经纪人(挖鼻孔)。
循环类电影看过几部,恐怖游轮、时空罪恶、彗星来的那一夜、前目的地,都是主角因为某种原因被困一段时空里。
逃离循环这个故事的发生有两个引发元素,一个是墙上的半块大时钟,影片中给了多次镜头,貌似有扭转时空的魔力;一个是女主角最后在男主角手上画的无穷数学符号,貌似有无限循环的魔力。
两个元素触发了男主的时空循环。
对于最后的一幕的解读有颇多争议,围绕流浪汉的半块面包是不是存在同一时空的另一个男主给的进行。
这个是导演或者作者的留白,使故事更耐人寻味。
我认为,胜出的男主已经结束循环了,女主撞到了不同的人,女主被男主从boss的车头救下,时空已经继续发展了。
流浪汉拿着半截面包出现在男女主面前只是导演制造的一个模棱两可的把戏,目的就是引发争论。
这是本片别于其他同题材影片的创意。
爱情选择题,要么对我好,要么就去死 这部片子在豆瓣首页推荐了不知道多久了,起初看片名与简介(并没有仔细看)以为是纯粹的犯罪片,所以并无多大兴趣。
直到昨天晚上看到了鱼叔的推送,看到开篇才明白这是一部无限循环的片子,这类题材的片子有很多,但是能一下提起名字的当属《恐怖游轮》,这一部在我这里算是经典,至今我都能记得那一船上的尸体,我想好的电影并不是说可以全部都记得住,而是它总会有某些东西让你印象深刻,循环题材的电影则更有优势,因为它有太多重复的场景与动作,重复更容易有记忆点,所以怎样能够取胜,就要看电影表达的主题或者是对细节的处理。
说电影之前,先来说说影片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著名的莫比乌斯环,首尾相连无限循环,也就是所谓的开始即结束。
其实循环题材类的电影大都用了这个理论,韩国电影《莫比乌斯》更是将这个理论运用的精彩。
而本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这个符号,代表着永远,也代表着永无止境的循环。
谈谈电影,在我看来它的精彩在于影片对于细节的把握,由于重复的场景与动作,观众很容易被应接不暇的循环绕晕,但是你理清楚入戏之后会非常的爽,那种烧脑的感觉总是不过时的。
为什么说细节呢,看似相同的场景其实都有微妙的变化来代表不同的循环空间,也给观众一个思考的机会。
很多人说影片其实就是男主的一次自我救赎,是对男主抛弃爱人与孩子无情的惩罚,最后男主杀死了循环中的自己,寓意着男主已经得到了成长,杀死了过去的罪恶,也应该是循环的结束,男主重新认识到重要的爱人与亲人,假设是这样的结局,那根本不值四颗星,好在结局成功扳回局面。
其实在观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无尽的循环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哪里开始才算是循环的内容呢,所以影片给观众挖了个坑,相信大多数也成功入坑了。
影片结束男女主坐上了地铁,当女主拿出撕开的照片时,我顿时紧张起来,内心大喊:我去,不会吧。
可当男主拿出撕开的照片并成功拼凑完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可能想太多了,就在这个时候,女主在男主手上画上了莫比乌斯环,一位老人缓缓的坐下去,这不就是影片开头的场景嘛,当时的感觉是无法描述的,就像是心中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所以有瓣友说这是女主恶毒的诅咒,来惩罚男主的抛弃,在无尽的循环中找到那个真正爱我的人,这里其实有点像《彗星来的那一夜》,要是你敢离我而去,就会陷入无尽的循环,结局也只有死亡。
这么一来你会发现影片有很多地方是说得通的,其中一场戏是循环中的男主对本体说:远离安娜(女主的名字),救自己一命。
只有经历过大循环的男主才会明白要想逃离循环,必须远离安娜或杀死她。
还有你会发现全程男主有无数个循环体,而女主只有一个,这也就认定了影片的结论。
因为先入为主,被引导这是《恐怖游轮》的另一版本,期待感大降。
匈牙利的电影,印象中第一次看,毕竟不是某个年代的人(东欧和苏联电影被大量引进的那些年),有些经典片子都是后来看的。
说回电影本身,时间的死循环,这种设置也不新鲜了,就算《罗拉快跑》都可以算是时间循环,要拍出新意真不容易。
基本上关于时间循环的故事都是自我救赎的。
这个也一样。
电影其实情节一般,意外变化不够。
结尾也就是自我战胜了本我,升华成超我。
很哲学的命题。
但看完也就看完了。
一个迷途毒贩的救赎,仅此而已。
又是一部loop类型片,收藏起来!
的确烧脑
想象空间还挺大
?????
笑死我了,我朋友说这个电影就像用几个视角来告诉你同一件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两星半,拍得可真烂。
还可以
达茲索:遇见亚当的101种方法。结尾不错。
类似的情节见过太多,只要节奏紧凑,怎样都不会太难看。然而节奏并不能弥补情节中逻辑的漏洞,本片仍然没有做出应有的突破~
讲真………… 我一天之内同时看三个同一个人 我也会吓的当场晕倒谢谢 这是我在循环类片子中最怕的一个镜头了
无聊死了
不吸引人。。。
说实在的比不上《恐怖游轮》
前边确实无聊 后面越看越好
分高了,玩概念的片子如果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那本身就不值得高分,何况好的剧本像《恐怖游轮》似的循环是靠剧情推动自然形成的闭环,本片的循环是写好一个循环,靠完全不合理的人物动机和走位强行形成循环,还有一堆无逻辑bug
整体来说观感一般,制作有点粗糙
细节蛮多的,看起来还比较有意思。就是片子逻辑有硬伤,比如循环里多个男主存在,可为啥有第三人在场时确从未碰面,比如说在父亲打电话时出现在办公室找父亲借车的男主,和同样在父亲打电话时带女主来检查的男主。还有,老板就是个可怜又悲剧的无限刷新npc啊。。
一个脏乱差的中欧国家,一个同时拥有两个实体的小混混,一个大循环的多视角,一部少场景、多摄像的电影,搞晕了观众,赚足了眼球,还证明那句:战胜了自己才是真的成功
循 就嗯循
结尾升华了
逻辑相当混乱,毫无循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