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念念不忘《小白船》就是俩原因:真到心坎儿里去了;完成了“成长”这个课题的诠释。
整部片子里没有一个吻但是这恰恰是最诚实的还原。
十五六岁的年纪,有点沉默又有点倔强的你在生日那天被一个特别张扬而美丽的人在耳边庆祝“生日快乐”。
那个潮湿逼仄的厕所里,暗黄的柔光打在她的鼻尖,目光对视永远都是暧昧的触发点。
她带你认识朋友,带你玩游戏,带你听朝鲜语,带你吃东西,带你看到更多声色,带你拓宽世界的边沿,又带你走进她的隐痛。
你与她,最最亲近。
于是你想要拯救她,正如同她曾牵起过你的手,在茫茫然的时刻。
你心疼她,心疼她脸上被打出的青紫,心疼她嘴角渗出的血,心疼她落泪时仍然高昂的姿态……所以当她说想开个小店时,你在心里默默盘算要怎么得到三万块,实现她的愿望。
你也深深恨着她,恨她缱绻在别人的怀抱里,恨她不再对你更炙热一点,恨不能吻上她,……所以你用力扯住听诊器让她跌向你,逼她直视你对她的爱和占有欲。
你终于还是要看她结婚,你绝不会错过她的人生大事。
她说想看你穿上美丽的嫁衣,你的一颗心要被拧碎成七零八落,却仍然平静笑笑“那太遥远了。
先让我看看你有多美吧。
”你对她就是永远有着无穷尽的温情和柔意。
她会在某一天离开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金色的发尾拂过你。
你会经历一段缠绵的阴雨天一样的悲伤时期。
但你终会将自己渡到对岸,像她发现你那样去发现更多人更多生命更多体验。
你们也许会再次见面,也许不会。
但她真的让你成长了,感知到爱和真实的世界,已然十足宝贵。
我始终相信,情动让每个不想逃的人都陷落过,哪怕程度不一哪怕时间不同。
所以,刘娴的每一次心颤,金明美未尝不是如此。
纵许爱发生,终究是因为爱。
在平遥看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不喜欢的一部。
一星完全给了街道上调色和感觉我很喜欢。
女孩的所有行为让人匪夷所思,父母离个婚就让她成天郁郁寡欢,一个不认识的漂亮女孩给她说了句生日快乐就让她沦陷了,着实可笑。
十五岁的小女孩感情就可以这样随便了??
尴尬油腻的台词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女孩说出口,知道不但没让人觉得她好爱她反倒像是这个小女孩喝多了,尼是啥么凭啥觉得自己那样重要,究竟谁在乎你呢少女怀春吧。
后面剧情顺拐要死,女孩你话一出就知道金主不是死了就是车祸了,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小白船还是那个小白船,真的很出戏啊很突兀啊,这小白船跟你剧情有毛关系啊,合唱走神的人我只想说你该死啊。。
别他娘的装抑郁了,你到底有啥好抑郁的。
拉着呢男孩的领子你吓唬谁啊,很搞笑啊。
男同学是你的工具吗??
最后父亲拉着女孩在路上说的那些话,真的很搞笑啊,父亲是咋看出来的你也没交代啊,他也作为你的一个工具的作用就致敬call me by your name吗?
呵呵,我是看不出这个父亲心思多么敏感反正。
而且呢些话真的苍白无力的要死。
真的,没话说就闭嘴,别他娘的哭丧着脸跟谁都对不起你一样,服了
残夏标题很俗套,但随着两人的故事发展自然就想到了这个词。
作者就是只要展现一个青春期的片段,不过在哈尔滨这样一个以寒冷著称的城市还是以夏日这样的气候来呈现多少有些缺乏亮点和新意。
仅是一件衣服就可以把我们的社会属性单纯的划分为男/女,仅是一副皮囊就可以决定我们喜欢的是男/女吗。
角色的设定很简单粗暴,作为中产家庭的乖乖女(刘娴)和底层家庭的野孩子(金明美),两极相吸这样的设定俗套但不一定不真实。
野孩子向往的安定感和乖孩子缺乏的叛逆她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寻到。
导演给到刘娴的是额头满布青春痘、留着地味学生头、穿着朴素衬衫的这样一个放在学生堆里就会被淹没的形象。
明美对刘娴来说大概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是明媚、充满色彩的。
有人觉得刘娴对明美的喜欢来得太突然、太简单。
可青春期的孩子不就这样,会轻易的喜欢上与众不同的、美丽的事物,毕竟明美可是能说出“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这样美丽的女孩儿啊。
这位染着橘黄色头发,身着花哨背心的女孩总说着“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代表什么呢,代表需要很多爱,也不拒绝别人的爱,但她不能以相等的方式反馈给对方。
让人揪心的就是,明美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刘娴特别的关注,似乎刘娴只是她众多追随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她最多只是以各种方式“好意”传达给刘娴“我有男人,你以后也会有男人”。
是不是很多酷儿在青春期都遇到过这么一个人,把自己摘出去,“理智”的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
明明自己和她都知道有那样的情愫,却要把它放置到一边,当做它不存在。
和喜欢她的男孩儿玩花牌,和她的中年男友一起吃饭。
她只能已“妹妹”的身份存在于她的世界。
这种无力感无不显示着她的卑微。
有趣的一个场景,刘娴在吻过明美后,明美却是去擦刘娴的嘴唇而不是自己的。
如果她对此举感到厌恶,合理的看应该擦拭自己的嘴唇才对。
虽然本部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莫名其妙的男同学支线,局促收线的中年男友。
但以私体验来说,我很喜欢这种东拉西扯、无头无尾的青春恋情。
希望能在国内上映,到时候再去支持。
24.04.05|HKIFF48| PE太有靈氣——我從頭至尾的最大感受。
看得到影片想表現青春期少女對「情」和「性」的雙重探索,以及導演有在表現金的性格與經歷對劉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她會對「戀愛關係」和「男性」產生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理。
但,很遺憾的是,影片沒有在劉對異性、對兩性關係的探索上深入挖掘——在我看來,這一點其實應該是和劉對金的情感互相纏繞、息息相關的,它們注定深刻地影響著彼此,並共同影響青春期少女的成長。
結尾的事件和人物的走向也都很真實,但當我看到劉依然和那個男孩子保持著一種曖昧的關係待在一起時,我疑惑:為什麼影片對此沒有更多的筆墨?
這種感情上注定的衝突給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帶來的衝擊是否應該讓觀眾看到?
為什麼人物對此的思考和掙扎沒有更具體的交代和表現?
個人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個世界上還存在比性緣更深刻的親密關係,且當我們經歷這種親密關係時,也許都在劉嫻這個年紀,未必有可以區分的能力,也未必已經有過一段浪漫關係。
所以,私以為劉嫻的人物關係,並沒有處理好——這也使得這部美麗動人又可愛的片子(在我這兒)究竟是否可以被稱之為「LGBTQ題材」,而帶上了爭議。
男性角色成為工具人,在當今受眾裡或許討巧,於我看來卻是迴避了最尖銳的矛盾本身。
青春期少女有關sexual 更有關「自我」的啟蒙,本該是本片最值得討論的點之一。
2024.03.06 阿姆斯特丹亚洲电影节。
写上日期才发觉现在已经三月了啊。
在阿姆是寒气未消的初春,在电影里是青涩的盛夏。
刘娴和明美好像两块固执的磁铁,总是把相似的两极朝向对方,却因此再也无法靠近了。
— 我透过玻璃看日常训练的你;我拿着花扑看着和朋友打牌的你;我隔着红酒杯看着与男人拥抱的你。
这些都是你,可都不完全是你。
你在众人面前遗失的一部分,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唇边的伤口里、在深夜的相机店里补齐的。
而我想这些,都与我有关。
— 最后只剩下一首回赠给你的小白船。
我看到你突然凑近的眼睛;看到你在台上目光游移;看到你在雪地笑得放肆。
我没有千言万语,我只有一首你唱过的小白船,用我的语言也唱给你听。
你的台下有众多听众,而我只愿你听完这曲。
还有很喜欢的片段,摄像馆里众人来访,人们各自独立生活,但共享喜怒哀乐。
无论经历了什么,在镜头面前只有“笑一个吧”。
还有花衬衫男孩讲到第一次遇到明美。
她的父亲刚过世,被问到名字,羞涩地小小声说“明美,是明美啊”。
明美曾经,也与年少的刘娴重合过吧。
《小白船》是导演耿子涵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提名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2023)金摄影机奖,可以说是很高的起点。
编剧刘亦宁,制片人郑菁,监制梁静,全女性的主创阵容成功打造了这部少女成长故事。
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十五岁女孩刘娴(周美君 饰)放了暑假,已离婚的母亲(梁静 饰)需要参与援非任务,将她暂送到父亲(梁龙 饰)那里一起生活。
父亲经营着一家每况愈下的照相馆,他和朝鲜族前台(刘莲姬 饰)有暧昧关系,她十八岁的女儿金明美(黄子琪 饰)正在技校学空姐,经常帮店里做模特拍照。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金明美之间。
刘娴见到金明美的第一面就是听到她在打电话,很不开心,挂了电话就说:“男人都是这样。
”虽然只差了三岁,金明美对于刘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她成熟,性感,神秘,她会化妆染发,会弹钢琴,会穿着夸张的衣服摆着火辣的姿势,开韩餐店的男孩崔太雄(陆星 饰)默默追求她,但她却和一个中年男人张顺(朱宏嘉 饰)在一起,男人很有钱。
不只是光鲜的一面。
金明美父亲早逝,母女为了维持生活过得异常辛苦,也造成母女关系紧张。
张顺其实结过婚,金明美和他约会的时候还被他前妻打了。
在刘娴眼睛里,金明美大概一边发光,一边破碎。
当刘娴看着金明美肿胀的脸,又看到脖子上的“小草莓”,她的内心应该是心潮澎湃不知如何表达的,她突然拉过金明美的脸,轻轻一吻。
这一幕绝对是国产龙标电影里的“惊人一吻”。
但电影也没有就此大做文章,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生活一如往常。
电影大量使用手持摄影,过曝的画面把两个女孩笼罩在一片朦胧里。
刘娴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放在金明美身上,也许这里既有对危险又迷人的气息的欣赏和羡慕,也有对自己能“拥有”她的欣慰和羞涩。
当刘娴看到父亲给金明美拍照让金明美“搔首弄姿”时,当刘娴坐在后排看见张顺和金明美亲热时,她的脸上分明带着不满和郁闷。
金明美说她将来的梦想是开店,启动资金需要三万。
刘娴决心帮金明美实现梦想,她先是偷卖相机被发现还连累了金明美被母亲怀疑,然后又“引诱”喜欢自己的少年宫同学并趁机借钱又被拒绝。
是什么让刘娴如此痴迷,如此疯狂?
是爱吗?
电影是以刘娴的视角展开故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有大量留白。
父母为什么离婚,父亲与明美妈妈的关系,金明美复杂的社交圈,她的梦想是真的还是只是随口一说,她真的爱那个中年男人还是为了钱,刘娴都像雾里看花。
对于刘娴,金明美太复杂了,对于金明美,刘娴像一张白纸。
但她们都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金明美曾说,我知道你喜欢我,很多人都喜欢我,我很幸福。
刘娴问,你真的幸福吗?
这是在问她,也是在问自己吧。
痛不痛苦自己知道,开不开心别人知道。
俄式建筑,朝鲜民俗,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艳俗绚丽的照相馆,也是巨大的隐喻,刘娴被突然放到一个万花筒中,猝不及防,被动成长。
耿子涵导演在各种采访中都说,这是刘娴“开眼看世界的过程”,而关于刘娴对金明美的情感,导演“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这可以当做策略性的欲言又止,也可以看做为可能性留出更多空间。
说不清,道不明,梦幻是一场不明所以。
所有的夏天都会结束。
张顺突然被人打进ICU,这段感情戛然而止,不久金明美也消失了,据父亲说,她去当空姐了,母亲也不在照相馆做前台了。
父女俩同时经历了分别。
冬天,金明美突然出现在刘娴面前,邀请她去参加母亲的婚礼,母亲嫁给一个韩国人,她们要一起去韩国了。
单从剧情和人物来讲,电影有太多刻意甚至悬空感的设计,好在两个女孩流动的情愫微妙真切,会吸引住所有的视线。
金明美之前看过刘娴表演合唱《小白船》,这次金明美也唱了一首朝鲜语版《小白船》。
《小白船》本来是一首朝鲜童谣,后来逐渐有了中文版,不同的语言传达着相同的心境,就像本片的英文片名,A Song Sung Blue,一首忧伤的歌。
唱完这首歌,我们各奔东西,所有明媚和伤悲,都会随着夏天离去。
很显然《小白船》想吸引的并不是像远叔叔这种人近中年的男性影迷,但我仍然能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它专温柔的表达气质,是很有魅力的,而且很包容。
它就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时不时泛起涟漪,它会让你不自觉的就沉浸其中,甚至无法自拔,你就静静看着这波涟漪越来越远,然后你甚至都会忘记那涟漪是怎么产生,到底是一片树叶落到水上还是一颗石子深入水底...非常细腻,非常温柔,非常清澈,非常纯粹。
的确《小白船》表现出的某种纯粹质感,是当下院线电影中稀缺的,很珍贵,它一方面是一个女性导演创作首部作品的巨大的表达力量,或者是表达欲望推动呈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跟作品的本身的核心情感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在这种所谓纯粹的表达以及温柔细腻的质感之下,我们看到的貌似是人生中某一段关键经历的回忆,又像是没那么关键的一段往事的碎片复原,而如果站在更高维度观察,这是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节点,远叔叔经常讲,男人的成长是一辈子,而女性的成长在几个很短时间就实现了,而这其中就包括十几岁青春期,一方面是荷尔蒙使然的情窦初开,是有关情感的认识升级,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变化导致的她们敏感地感知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以及所有行为,电影中的这个感知是模糊的,不能简单用某种概念去框定的,所以就显得这部作品格外浪漫。
再加上它用虚实结合以及特写近景画面表达情绪,你会觉得它有类似青春写真集的样貌,有怀旧感,香气很独特——芳草香中的青春味道。
我已经能够想象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在影迷群体,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影迷群体当中掀起的巨大波澜了。
《小白船》是我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一部电影,主创团队都非常年轻,导演甚至和我差不多大。
剧情是十五岁的刘娴因为妈妈要去非洲,她被送到了亲生父亲身边。
父亲开了一家快要倒闭的照相馆,照相馆前台阿姨的女儿叫做金明美。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明美之间。
导演把勇敢和真诚这两种美好品质均匀地撒在刘娴身上。
她不合群,不喜欢少年宫的小伙伴,只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
我不知道刘娴对明美的爱是如何发生,或许是在黑暗狭小的阁楼、或许是在空荡的无人的练琴房,或许是在那些以朋友为名相处的日与夜。
夏天的炎热喜欢黏在人身上,从皮肤里冒出来,成为一个个难看的小包。
十几岁的世界像鱼缸一般狭小,和喜欢的人发生互动便是最紧要的事。
明美看起来是那种张牙舞爪的人,18岁的身体里仿佛有一个25岁的不羁灵魂,但她面对生活也依旧节节败退。
反而是15岁的刘娴,她的眼睛里写满了对爱人无限清澈的欲望,仿佛用眼睛将爱人抚摸一遍。
电影里有一幕是刘娴文艺汇演结束之后,没有看到观众席的明美,刘娴哭的像碎了一样。
没有人不会被那种心碎打动,属于她们的夏天结束了。
最后,女导演万岁,请大家多多支持女导演👩❤️👩
刚看完小白船感觉五味杂陈,可以找到很多韩国coming of age电影的影子,过曝和柔焦的打光非常像梦之歌,那种朦胧之间万事已然发生不可回头的模糊的生长痛又极其像蜂鸟。
小白船非常精准的抓住了千禧年间性取向模糊的少女初恋的气息。
特别是刘娴是一个很内敛的女孩,她微小情绪变化的时候背景音一下子就模糊却很大声的细节我非常喜欢。
很小的,似乎无法言明的失落、嫉妒、关心在她的世界里就是震耳欲聋的,大过天的心事。
刘娴以第三视角总是隔着某种透明的布料观察和揣摩他人的亲密似乎又有点过春天绑手机的那段戏。
明美和刘娴的人物设定其实挺俗套的,就是小耳朵和黎吧啦but make it sapphic。
又有点像花香里,其实两个人都是潜在的崆峒的,虽然在同样的家庭创伤下只有她们是真的关心对方,但是她们的关系似乎总是次要的,未完成式的,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过审还是导演点到为止。
但是让我想起了花香里面两人在高中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神来过,神就在她们中间,然后爱情就发生了。
但是小白船更加内敛,刘娴对明美这样张扬的,有野心的,永远在流动的姐姐的渴望是没有落点的,明美知道很多人喜欢她,但她喜欢谁呢,好像她只需要去更繁华的城市,挣到三万块钱开店,而她喜欢谁并不重要。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和妈妈的关系矛盾,为什么她搬来哈尔滨,和那个为她出车祸的男人怎么了,为什么又不当模特了。
这种人物塑造的虚浮如果是导演故意为之那可能明美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或者是很多东亚女铜初恋的典型剪影,总是因为距离和并不完全地了解对方,而浪漫化其实无中生有的情愫。
这样戛然而止的,什么都没有真正发生,而她们就要分别的时候,却让我觉得失去了从未拥有过的事物。
明美离开前用朝鲜语唱的小白船和刘娴之前用中文的合唱相互照应,刘娴坐在酒席上笑中带泪的神情也许只能用江怡敏的“她懂我”解释吧。
整体来说作为华语女导演的处女作让人眼前一亮,整部片子的女凝看着很舒服。
但是太多loose end了,离异家庭的父母子女关系没说清楚,明明是刘娴作为主角到最后她character development一点没有倒是明美真的成了空姐又要搬去韩国开始新生活,又有很多完全无用的镜头语言。
和蜂鸟相比家庭伦理关系没有理清,和梦之歌相比风格不够强烈隐喻也掉了链子,和花香相比情节和台词更是羸弱,和过春天相比女生之间复杂的情感也过于平面单调,总之这个故事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导演什么都想讲一点导致剧情零散,只有音效和cinematography还可圈可点,会觉得很可惜
文艺片的魔爪终于放开了西南边陲,转而伸向东北,《燃冬》“珠玉在前”,《小白船》中的哈尔滨不禁让人先打了个冷颤。
青春、迷茫、爱恋、成长……极易落入狗血窠臼的内容堆叠,最终却惊喜地呈现出了清新与灵动。
观影后我不断思索,《小白船》为什么能带来如此难得的舒适体验?
个人认为片中有几处巧妙的设定,是为整部影片提味的关键所在。
1.角色的反差和碰撞一是刘娴与明美的反差。
十五岁,中学生,被母亲护在温室内成长,刘娴最初的人物底色如同电影开场背景一般纯净无暇,青春的涌动外化为唇边冒起的红疹,似幼芽破土而出,带着生长期难耐的痒意。
鲜活、稚嫩、萌动,寥寥几个画面,就完美勾勒出了青春质感。
金明美的初次“亮相”,是在繁乱照相馆的一角,镜头缓缓扫过照片墙,观众跟随刘娴的视线看到一片明艳,最终在醒目的满墙照下停驻。
凉与热,亮与暗,清瘦身影被热烈的鲜红包裹,纯净的纸面即将沾染属于明美的颜色,碰撞之下引出观众们会心的期待:她们将是甜蜜的?
或是酸涩的?
还是疼痛的?
二是金明美的一体两面。
因家庭困境不得不过早接触社会的金明美,完全没有学生的青涩气,她肆意张扬,情场上的招数信手拈来——不接受同龄男生的暗恋,也不拒绝,利用他人的喜欢谋取小利,对此乐在其中;面对家底丰厚的中年男性,不会顾及其是否早有家室,结婚于她是场划得来的交易。
当“老手”碰上“菜鸟”,谁占据主导地位似乎没有悬念,但她在刘娴面前却远不如想象中那样游刃有余。
明美不会用审视男性衡量价值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十五岁女孩,所以她只能看到刘娴试探的靠近和热忱的倾慕,她经历过很多,唯独对纯粹的爱毫无经验。
爱不是牛排沙拉,不是戒指衣服,而是听诊器中鼓动的心跳,是耳膜中共振的糖粒的爆裂,是手肘被摩挲时起的酥麻痒意。
至少在这些时刻,某个瞬间,明美丢掉了被磨砺出来的成熟老练,她回归到青春少女的懵懂纯净,沉浸于爱带来的新奇体验。
2.未被异化的性谈爱总离不开性,青春片对性的塑造容易两极分化,要么用力过猛地凸显冲动热烈,要么极其刻意地营造青涩感。
性启蒙的微妙尺度太难把握,究其本质,是成年人(尤其男性)看待性时掺了太多社会浸染的杂色,不单纯了,不自然了,便摆脱不了这种生硬感。
得益于耿子涵导演细腻的女性视角,《小白船》剥去了强加于性上的猎奇和噱头,让它重回与爱相伴相生的本位。
电影中,刘娴揭下粘在明美照片胸口处的口香糖,丰润的女性性征和她的单薄形成对比,相像又陌生的身体,好奇的打量,本能下萌发的情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流动,直至明美妈妈到来,照片被再次掩盖。
口香糖是成年人嚼舌沉积的污秽,带着偏见和恶意,它所掩盖的女性性征是见不得光的罪恶,却也是女孩眼中纯粹的美。
明美受伤回来的夜晚,伤痕,吻痕,保护欲和侵占欲共生,鲜少展露攻击性的女孩一反常态,毫不遮掩地表达对男人的敌意。
观影时,这一幕吸引我的是两人间暗流涌动的性张力,但看完全片,我总想将它和后面刘娴与朝鲜族男生交流的剧情做对比。
对于明美与中年男的亲密关系,刘娴与朝鲜男生都有一种被迫接受现实的无力感和愤怒,区别在于刘娴将愤怒悉数发泄在男人身上,对明美只有心疼和爱护,甚至明美迷茫时,她宁愿以“你们还有机会结婚”来劝慰;朝鲜男生却将这种愤怒化为刺向明美的利刃,像所有爱而不得的男人一样,祭出荡妇羞辱的大旗,将性捆绑上女性的贞洁和道德,用词越是肮脏越能揭露他的懦弱和自卑。
回到“性被异化”的话题,我们在刘娴身上体会到的是它的原貌:它拥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带有侵略欲,也可以带有攻击性,就像刘娴对明美无缘由的痴迷,愈发主动大胆的贴近和触碰,幻想在明美的身体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是人类的本能,它源自于好感和爱意,因此永远不会成为伤害所爱之人的武器。
当这种自然本真呈现在荧幕之上,一切关于性的所谓“艺术”、“真实”都相形见绌。
3.消解疼痛,不强留遗憾电影的前半部分并未提及地理背景,镜头只打开了一扇小窗口,对准少年宫、医院、照相馆,观众无需考虑与现实的链接,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倾注在角色和故事之上。
当刘娴走过这段躁热的暑假,经历与明美的初遇、暧昧、离别,当她归还演出服装,落下沉甸甸的泪,我们也陪同她一起陷入了情绪洼地。
导演选择在这时将镜头拉远,不再局限于人物的活动场所,为我们呈现哈尔滨繁华热闹的街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群熙攘聚集,现实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眼前。
城市很大,爸爸必须要拉紧刘娴的手,照相馆也变得很大,以往观众透过刘娴的眼睛,在照相馆中看到的是明美,只有明美,现在却有因出租车结缘的东北小伙和俄罗斯姑娘,有木讷羞涩的老兵,还有抱着宠物小狗的年轻女人。
时间来到冬季,哈尔滨大片的白色显得环境更加空旷,当我以为本片即将以开放式结局在此画上句点,明美却又出其不意地归来。
导演似乎有意带我们同刘娴一起成长,经历过疼痛的插曲,放眼看过偌大的世界,心境打开后再迎来重逢。
刘娴不再是沉默寡言的女孩,性格随着多元丰富的环境变得开阔,尽管她还是会为明美的一言一行牵动思绪,默默地在明美后背系上承载着二人回忆的蝴蝶结。
朝鲜语的《小白船》是离别之歌,刘娴却看着明美露出微笑。
女孩的成长总是飞快,她听懂了她的回应,也接受了她的离开。
“臭臭,趁着你现在有劲儿,爱谁,恨谁,都可以,等老了都淡了。
”导演借父亲之口,点明这段无疾而终的隐秘情感,青春期的忧郁不必非要刻骨铭心,离开的人不必非要成为一辈子的白月光、朱砂痣,与其无限拔高青春的伤痛,不如赋予它被风吹动的可能。
本片是我在平遥观看的唯一一部电影,观众们友好热情的气氛,各位主创真诚的发言,都让我既惊喜又感动。
“真的特别感谢你们愿意拍这样的题材,感谢你们愿意不求回报地给予爱。
”
“爱上后爸/后妈的孩子”这种BL故事的经典设定在les片里显得更加轻盈;毛边梦境质感的室内空间和哈尔滨道外的破落街景对比,容纳起欲望初萌却又处处受困的青春期心绪。另外梁龙贡献了从影生涯的最佳表演。
托住你手肘的时候,没顾着担心相机镜头还能不能修好,只顾着要你轻松点。
作为年轻导演的作品,剧情设定细节足够细腻,难得的作品,眼前一亮!
全程怼脸拍女主,镜头打光也很讲究。以为是拉拉爱上侄女的凄惨故事,原来是哈尔滨版的《之后的一周》。全片最震惊的是开头那个龙标。中间一度以为要卖身了,心想氛围都烘托到这了,结果没有。
才看了十分钟忍不住来评论:特写好啊特写好啊,天知道我多爱看周美君的脸,很有味道,隐忍,倔强(还有她的腿哇,怎么这么细的,跟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似的)36min天哪刘娴你直接强吻啊!超乎我想象的发展50min我天刘娴,你敢摸我不敢看,亏我还说你看着隐忍呢。我没看错人啊周美君,当时看《嘉年华》就觉得你有一股阴湿小狗味…还以为是我有罪应该是周美君拿最佳演员而不是导拿最佳导演
[Cannes 2023]3.5 与预期里的女女之爱不同,其实是青春期的忧郁侧写和情欲探索,尽管性向光谱的模糊令这份爱意更为隐秘、更为私密。有许多细腻动人的瞬间,但有的场景可能跟全片的色调不协调(要不再考虑一下借钱那段吧……),总体而言绝对值得一看。
7.0/10 #HKIFF 48th# 第一次在香港看龙标片,说实话还是挺惊喜的。探讨青春、友情和家庭的电影,虽然完成度不低,但剧本的青涩和稚嫩感并不难见得,这种青涩和稚嫩就和影片中处于青春期的人物们一样,和人物在这一点产生共鸣。高调柔光和蓝色的调色不仅侧面突显出人物青春期的迷茫和忧郁,更给影片蒙上一层悲伤色彩,而蓝色的寒冷感也与东北城市给人的感觉相符。导演在展现两种青春期的同时,也为影片添上一层同性色彩,一种并未得到延伸与发展的同性情结。季节的变化,更是人和事的变化,物是人非之后,那种最初的感觉便也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
除了真诚和梁静映后说的“纯粹”(姑且承认吧),技法、叙事和主题的简陋单一老套真是让人一度想走。映后的观众太傻逼了,跟追星现场一样,一个女的提完问题喊了两遍“还是得靠我们女孩子啊”,笑死我了
86mins版本.有种东亚女同的阴湿感
大粪塘的小白船
晋江东北县城文学,含蓄的情感和汹涌的情感共存,十四岁的悸动想紧握却易逝的瞬间,有点想起《特沃塔与我》。在大银幕看了两次朝鲜族的婚礼,上一次是《燃冬》,哈哈。
“还得是女孩子!”
顶配学生作业。人物一点都不可爱,心事多的小孩真是让人厌烦,一肚子坏水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只允许伤害别人,不允许怠慢自己,完了还满腹委屈可怜巴巴;其他人物全是工具人,为她的夏天服务,为她的成长服务,情感情绪都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青春可以自我,自私就是很丑。#7th PYIFF#
这么年轻的导演完成自己的处女作可以说年轻有为~ 特别是女导演真的是不容易。但是在戛纳的一众作品里,真的显得太紧绷了。什么时候能把心放下来,影像才能更自由。
很简单的故事,意象也很浅显,但还是被少女间藏不住的爱意打动了。可惜摄影、剪辑都比较稚嫩,看起来像完整的学生作品。一星给细腻的少女情怀,一星给女主角的演技,还有一星给对导演处女作的鼓励。
这一部里的周美君还是剩了一些灵气的,不至于像倒仓里那样完全消失。竟然能拿到龙标,好神奇……
少女心事,内里波澜壮阔,表面佯装平静,太揪人心了。有些撞上我看牯岭街的经验了,她和她的关系让我想起小明和山东的女朋友神经,性格上明美更像牯岭街里的小明,很多人都喜欢她,同时又是众人口中的贱货,而她还可以利用别人的喜欢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男女爱,亲情爱,友情爱,宠爱,蓝色天空里的爱,都是可以的。
【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
啊啊怎么像是女性向NTR……剧情和念词都太若即若离了,戏剧性冲突一大堆,以及周美君传递出的表演还不如《倒仓》中自然,看得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