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几句,其实很多朋友都说得不错。
《纳尼亚传奇》是非常喜欢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如果小的时候你有看过小说现在再看电影会比较有感觉…… 有人说得好:每一个小时候看过《纳尼亚传奇》的人都曾经做过家里的衣橱后藏着一个美丽新世界的梦当然《309暗室》也是这样,但《纳尼亚传奇》书里那个世界我觉得写得更美妙。
我们现在看这个电影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也丢掉了很多的幻想包括童心?
所以这一类电影被我们无形中划到了儿童片里。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半羊人似乎代表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畜牧之神,电影他吹奏里的曲子我忘记了该怎么称呼,似乎就是畜牧之曲 我是依旧期待《纳尼亚传奇》的续作的
引: “20世纪30年代,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常有两位老教授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
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象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 原作饕餮并没有读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每个人的童年都曾幻想过成为英雄,或者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
在纳尼亚的故事中会得到强烈的共鸣。
女巫,狮子,牛头人,半人马,羊怪,蝙蝠,侏儒,独眼巨人,狮鹫等等等等,充满着奇幻与神秘不要拿他和《魔戒》相比,前者好像是冰卡布奇诺,后者则是烤全羊,两种完全不同的享用方式,也许这个例子举得不太恰当 纳尼亚中的正义与邪恶相当简单 正义一方: 雄壮的狮子,威武的半人马 邪恶一方: 狡猾的女巫,龌龊的侏儒 没有错综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时代背景 避免战乱,来到乡村,误进衣橱...... 童话毕竟是童话,自个孩子从胆小懦弱,到勇敢坚强,正义战胜邪恶。
狮王挂了,又重新复生,战士僵了,一口气儿的功夫就能回春,小弟弥留之际一滴药水便可以继续生龙活虎,就连被弃之荒野的狐狸最后都拽了,标准的童话,标准的大圆满 童话中的兄妹可以做他们的王,听羊怪在点着壁炉的小屋中吹奏悠扬的乐曲,和海狸鼠夫妇共进美妙的“烛光晚餐”,接受圣诞老人赠与的礼品,与花瓣化成的女孩嬉戏,在鲜花和掌声中昂首带上皇冠,在无忧无虑中自由成长 我们也在成长,童话终归是童话,我们还要做我们的自己,听永远实现不了的口号,吃着勉强够卫生标准的食物,琢磨送什么样的礼物能讨老仗杆子或者男女上司欢心,与和自己价值观完全相悖的人学习与工作,在现实的社会中被迫低下自认为高贵的头,在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中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我很想对我的朋友真诚,对我的信念忠诚,我也想高喊着“为了纳尼亚,为了阿斯兰”,背负着责任与使命冲向敌人,我也想带着昔日的战友拯救同伴于危急时刻,我更想在明日清晨的第一缕曙光下得到重生!
纳尼亚是每个人心中的角落,在那里我们疲惫的灵魂和压抑的心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脱与释放,但是那毕竟是童话,梦还依然有醒的那一天,就像四个孩子最后扑通一下摔在地上一样,睁开眼睛看一看,红花,绿草,宝剑,战袍,已经全都不在了,周围是破旧的墙壁和地板,而面前还是那个一脸褶子的老人.....你呵护的东西被砸得粉碎,也就是该长大的时候了,童话将结束,现实将继续。
继续着奔波和劳顿不过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打开童话,相信衣柜还在那里,城堡还在那里,阿斯兰和蔼的笑容,还在那里.......
去年纳尼亚上映的时候,也想着去电影院看的,不知道因什么事担搁了,再想去的时候已经落画了。
down了个HDTV的版本来看,效果也不错,呵呵。
小Lucy真可爱,每次看到她眼睛有泪光闪动,俺也忍不住眼睛湿湿的。
那些动物也顶可爱的,真想摸摸它们。
当然最帅还是打仗那会,正义这方咋每个形象都这么威武而又帅气逼人呢?!
当然邪恶的女巫婆也是很有型的,尤其是耍起双剑的时候,很可惜打得太少了点就被狮子搞掂了,俺还没看够啊。
不过这四个小孩似乎除了傍着那个所谓的预言和宝物有点用处,实际上是很菜的嘛,当然勇气是可嘉的,但是下次导演编剧什么的能不能把他们整得再武艺高强点,可看性再强点嘛。
最后BS一下封王封后的无聊做法,人类的征服欲,无论到哪都非得搞得自己最大似的,呵呵。
据说类似于指环王的影片,冲着这个理由,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
呵呵,看完后一个汗字。
如果特效能够再好些,这部影片会更出色些;如果故事情节紧凑些,观赏性会更强些;如果故事的逻辑再合理些,也许不会看着打哈欠;确实是部儿童片,但是我们不能鄙视儿童片,因此评价是还行。
如果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审视该影片的话,还是不错的,毕竟是迪士尼拍的电影,狮子有狮子王的形象,各个角色符合儿童的简单、无逻辑,恶魔永远是可怕的,但并不阴险;正义永远是光辉的,经历了磨难后会赢得一场大的胜利;只是一切都太巧合了,难道是我们已经失去了童心?
找回那失去的童心来观看影片,当作格林童话一样的去欣赏,小朋友都会喜欢的(*^_^*)P.S.电影院的字幕效果真是差~
现代战争爆发了,母亲把2双儿女挂上标签送去了乡下某博士家。
4个孩子性格各异,有的贪吃怕事,有的“年幼无知”有的“自以为是”有的只会抱怨。
(出与啥啥考虑,全选的8怎么好看的小孩,为了培养观众的自信心么?
)至少在看他们的对话和生活情节中,完全感觉不到口爱。。。
全是错器的小P孩。
然后在玩“恐怖”的捉迷藏游戏的时候找到了神奇的大衣橱。
最小的无知的孩子就这样进入鸟神奇的纳尼亚世界(老套的故事)。
首先遇到的是委琐的8穿衣服的半羊人(形象参考《英雄无敌IV》中半羊人)。
依稀记得它叫“度那先生”。
在度那先生的几句寒暄之后,无知小孩决定去它家做客,并且听它演奏了擅长的音乐,果然它的真正目的是诱拐她,并且把她交给冰之女王。
但是主角就是主角,小无知说鸟几句朋友啊什么的,半羊兄弟就感动的一塌糊涂,放过鸟小无知。
小无知在回去后向其他几只讲鸟自己的经历,理所当然的被鄙视了。
当天晚上她不甘心的又去鸟度那家,但是不幸被小贪吃跟踪了,跟踪到也就算鸟,居然没有跟到度那家,反而碰到鸟冰女王。。。
冰女王深深的了解小孩的心理,用几块糖果就得到鸟“重要的情报”并且当机立断的诱惑小贪吃,开始鸟更大的阴谋。
第2天几个孩子“顺理成章”的进鸟衣橱,正式的开始鸟所谓的冒险。。。
来到度那家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抓走鸟,罪名是与人类勾结,叛国等等罪名。
然后海獭先生登场带他们回家,并且开始讲述一些“神奇”的事情。
是关于“预言”的。
亚当之子有2个,夏娃之女有2个将会拯救纳尼亚。
真相只有一个,这4只小孩,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按照情节他们应该去和河边的阿斯兰会合,一起打败冰巫女。
这个时候意外发生,8知好歹的贪吃小孩失踪鸟,投靠向女巫去鸟。。。
结局可想而知,一个小“眼线”就这样成立鸟。
3只只好先去寻找河边的传说中的“阿司兰”路上惊险的被追杀鸟一阵。。。
莫名的碰到鸟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开始象这3只发送装备,分别有小匕首,召唤帮助的号角,万用药物。
百发百中弓,长剑,金属盾。。。
就这样扯了一阵,几只继续出发,终于来到鸟军队驻扎的地方(N多的半人马),于是见到鸟迪司尼的吉祥物——阿司兰。
就这样扯啊扯的。。。。。
2个小时过去鸟,回家睡觉鸟。
算了,既然说到了这里就还是继续下去吧。
然后他们先救回鸟小贪嘴,然后大家觉悟一下。
阿司兰代人受过,被冰女巫剃光毛扎死在石台上。。。
战斗开始,双方开始战斗。。。
女巫身着狮子胸毛装,乘坐北极熊战车,带领的主要是长相丑陋的“地狱系”兵种其中还混杂了狼,矮人,甚至还有独眼巨人,小朋友带领的主要是人类和自然系的兵种,如狮鹫,独角兽,当中还混杂了火凤凰以及委琐的半羊人,战斗采用了多种多样多角度的开局,先是小朋友的空投部队,然后就开始鸟大混战。
没多久MM以前曾经说的一段话浮现在了脑海中和眼前。
小P孩开始和冰女巫打的难分难舍。。
镜头转换。
狮子复活鸟,连毛也都长好鸟,富有创意的直接冲去冰女巫老家,利用“狮子的口臭”复活鸟很多本来被冰女巫变成雕象的生物。。
从后出奇的出现在女巫面前。
最后画面如流水般流过。。。
然后几只登上王位。。。。
妈的,终于结束鸟。
看纳尼亚的感觉居然跟看金庸剧的感觉一样,是不是挺奇怪的。
然则当你看熟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你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角色蹦出来,而这个角色跟你又有心理落差的时候,往往效果可以统称为“金庸剧效应”。
这两个小时过得还算愉快,挺不错的片子。
白女巫的冷艳有余,然则霸气差些;Peter很像我想象中的孩子,但是Lucy太幼齿了!
Aslan则有脸有点长……总之还是满可爱的。
对于纳尼亚的所有印象来自那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看电影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中影像和眼前影像的差距。
这个感觉很好玩。
年初买了整套翻译本,读完了整个故事,反而觉得后面几部过重的宗教阐述不及第一部的轻松加愉快。
当然还是有些好莱坞的贯常模式在里面,比如把Susan塑造的更加软弱,给Peter的动力是“为了保护弟弟妹妹”,Peter的心理斗争也加了一些内容,这是必要的修改,否则从小男孩到至尊王的变化会特别突然。
其他的还好。
不敢想象后面六本拍出来是什么样子。
好在Lewis爷爷还算笔墨俭省,要真像J.k.罗林阿姨那么能写,吼吼……另外就是很愉快的镜头分析经历。
多规矩的镜头啊,规矩的令人发指,镜头剪接方式和过渡的方式都是我意料之中的。
战争场面真是无比的像《Alexander》,无论是音乐还是调度,像得一塌糊涂。
某些个场景我还想起了《Brave Heart》,比如Peter得盔甲,还有那个长枪骑兵。
然则一翻笔记发现我曾经论述过这两部电影得相似调度,无语……此外发现了各种像魔兽争霸的东西,尤其是白女巫军团的扮相和配音……有些地方还有《Kingkong》的影子,比如那只奔跑的大犀牛……看到Peter骑着那匹白马的时候还是心里震动了一下,真好的感觉,阳光草原和骏马,满足一切小孩子YY的理想。
谢谢迪斯尼的造梦工程师,这个梦跟我的梦符合度高达90%以上。
就当它是83版射雕或者古版神雕吧~
有个美国哥们办了个投票网站,专门请全美国人民在上面投票评选当日最值得看的电视节目,这个哥们每天就在黄金时间锁定当日得票最高的那档节目看。
这位老兄倒是真的省了力气去搜索报纸,并且老是能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
我看了这条新闻就觉得这个哥们挺可爱,从某种程度上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原因在于,我看电影的习惯。
首先,我喜欢看电影,其次,我觉得电影发行是个忽悠水平最高的行当。
因此,我有个习惯,基本不看正在热映的片子。
我总要等片子放过几轮之后,看看大家的评价,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看。
于是,我再两天前才看了《纳尼亚传奇》。
我看《纳尼亚传奇》的原因是因为听说这个片子非常弱智,在中国口碑极次,票房也不怎么样——我对这个片子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
我认为,每部作品都有他最佳的生存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心境,就像喝比较好的茶总要有好多讲究才好发挥茶香。
比如,我认为看恐怖片,就一定要把时间选择在午夜,找几个朋友,人数不超过四个,最好有个能自由发挥尖叫的女孩,找个空间比较空旷的大屋子。
由于前几天总感觉身心疲惫,所以,没忍心用这种心情去看好朋友力荐的贾樟柯以及《十》。
所以,最需要传说中的弱智的《纳尼亚》。
当晚喝了酒,恰好到了让我神经兴奋的程度。
于是,让老婆先睡下,自己一个人打开电视,在夜的寂静和酒精的浸泡中,欣赏起《纳尼亚传奇》来。
影片开始5分钟,我一下子就想起《指环王》来。
这个故事背景真的太像指环王的诞生过程了。
后来,我才知道,纳尼亚传奇真的和指环王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的版本是这样的:纳尼亚传奇系列的作者C.S.路易斯,和指环王系列的作者托尔金都是牛津大学教授,都是同窗挚友,二战之后,两个人感慨于时事之沧桑,又遗憾神话已经远离了世界,于是两个人相约著书。
这就成了后来的两部在西方非常著名的名著。
纳尼亚传奇系列最后一部《最后的战役》一书,为C.S.路易斯赢得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内基文学奖”。
而且,纳尼亚传奇的导演亚当森和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据说也是好朋友。
看完《纳尼亚传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名不虚传,果然弱智!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没有功夫铺垫,摆出了一幅反正就这么着,信不信在你的不讲理架势。
然后就是大衣柜里的新奇世界,半羊人,魔女、半人半马人、会说话的豚鼠、狼、狮子,等等,一股脑地端给人看,然后,就是表现一下平凡的四个人类小孩怎么样成为了拯救魔幻世界的英雄,而他们也有平凡而成为了仁慈、勇敢、伟大等的化身。
在这点上,颇似中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主旋律。
并且,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这点上,颇似中国的戏剧传统。
应该讲,我觉得看纳尼亚传奇还是比看哈里波特舒服。
我之所以如此说,是喜欢这个片子的画面。
在我的印象中,哈里波特、指环王以及一些西方比较流行的魔幻或者科幻电影中,黑都是主色调。
可是这部纳尼亚中,即使电影的反面人物——邪恶的、冷酷的女巫统治下的世界也显得挺美丽的。
可以说,女巫统治下的世界除了那些被划成石像的场面外,真的找不出什么让我恨得牙根痒痒的东西。
如果说女巫方面还有什么让人憎恶的,就是她那些难看的马仔。
不过,好像这些家伙除了长得难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特别可恶的地方。
如果丑真的是中恶的话,倒真的是罪大恶极了。
但是,谁说长得丑就是坏人了?
谁说长得丑的家伙聚到一起就构成了威胁国家安全罪了?
顶多是威胁了国家形象或者面子而已嘛。
对于这样的片子,难怪大家说他弱智。
对于“人生练达即学问”的中国人而言,这样的玩意简直是不值一提。
可是,这样的片子是不是就一钱不值了呢?
我觉得不是这样。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现在的中国文艺世界太成人话了。
其中一个体现就是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人情世故方面也太练达了。
孩子的练达从哪里来?
无非是家长、老师和媒体。
最近有条新闻,说某个地方,某个小学,某个班,班里选择推荐市区三好学生,结果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投了弃权票,结果导致此班没有一个候选人得到了半数以上票,因而没有人选上三好学生。
后来,老师才知道,之所以那么人多弃权,是因为三好学生可能会在升学考试等方面获得加分机会,而这些小家伙们的心思是:自己选不上也绝对不能让别人选上。
天啊,这样的班级政治玩得太利落,也太功利了吧?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文艺作品,总希望用复杂而显得高深或高尚。
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要打开电视、走进影院、翻开书本,总都会被包围在一种阴谋诡计的幻想当中。
在这样的世界中,单纯意味着愚昧,勾心斗角被鼓励。
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孩子如果表现得像成人,就会被充分表彰——幼年的小家伙在跳着天鹅湖,而这种表彰又反过来鼓励着孩子们更加早熟。
鲁迅讲,救救孩子。
我想说,现在的中国,先救救孩子世界的单纯吧。
一般的经济规律甚至是社会规律是物以稀为贵。
因此,我觉得像纳尼亚传奇这样的弱智,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因此,这样的弱智也是该好好享受一下的。
欢迎光临我的Blog:http://shenzhen.blog.sohu.com
昨天闲来无事就看了看老婆力荐的纳尼亚传奇,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了吧!
感觉真的棒极了,白色的雪地、神秘的人羊、魔法、会说话的动物……纳尼亚里面的一切似乎都出现在童年的记忆里。
对于成人而言,纳尼亚传奇真的只是一部魔幻童话,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计较它的情节是否合理,意义是否深刻,我们只需要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也许它会教会我们该去怎样理解孩子。
有人说纳尼亚传奇——请家长止步,但是我却认为纳尼亚传奇——请家长也去看看。
题记:因为看到新出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书籍,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纳尼亚传奇》,以及《孩子的宇宙》一书中对其的提及,重新看过一遍纳尼亚三部电影之后,心里感触颇深,故分享此文与大家。
纳尼亚,是一片神奇的大陆。
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上,树木花草会跳舞、行走,很多动物会说人话,还有下半身是动物、上半身是人的各种兽人,生活在绿野山林湖泊大海。
这个世界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他是一只具有强大魔法的狮子,名叫阿斯兰。
这样一个世界,是通过一个古老的衣橱连通到现实世界的。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4兄妹被父母寄养到某个老房子里,在他们躲猫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通道。
这4个孩子是兄弟姐妹4个。
最小的是妹妹露西,她聪慧可爱;老三是弟弟爱德蒙,他淘气乖僻;老二是姐姐苏珊,她稳重温柔;老大是哥哥彼得,他老成持重。
这个通道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也不是一直对外开放的。
最有童真的露西,第一个发现了这个世界。
但这种脱离现实的事情,尤其是从那么小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没人会当真。
于是,哥哥姐姐去查看的时候,只看到了衣橱的木板。
可是,当他们集体闯祸,找地方躲避时,却又不经意间,打开了通道大门,4个人一齐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哥哥姐姐才知道,妹妹并没有撒谎。
几个原本手无缚鸡之力、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这里的孩子,却在这个世界里拿起弓箭和刀剑,展开了一场与冰雪女巫的惊险战斗。
通过这场战斗,他们战胜了邪恶,保住了纳尼亚,并且快速成长,成为了纳尼亚的4位国王。
这看起来就像是4个孩子的集体幻想,在超越现实世界的彼端,有一个时间超越现实、空间辽阔、事物非凡的世界。
虚幻而不切实际。
但是,不要小看孩子的想象力,其实那是孩子对于时空、世界和自我的一个思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尽管懵懂,却总是在努力做一件事:搞清楚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从这种对世界的探索中,他们逐渐认识自己,形成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个很奇特的词语。
它可以用一句话解释:我就是我。
可是,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句废话,让人没办法切中要义。
这就是它的复杂之处。
自我同一性建立在独立的自我之上,也就是说,我的存在并不是由其他人支撑起来的。
但这也很玄妙,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让人很难理解为何我的存在不是父母支撑起来的。
可实际上,这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对存在本身的探讨。
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存在依附于父母身上,就如同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样,如果对方不理自己、有任何意见或行为反叛自己,他们就会立刻感受到存在的威胁,会失去自我。
所以,自我同一性,它是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不依附于任何人。
反之,如果把自己的存在依附于其他事物身上,一旦事物消失或反叛,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就会立即崩溃。
很多时候,秘密充当了支撑自我同一性的绝佳事物,它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
因为秘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并且不依赖于别人而存在的事物。
所以,老三爱德蒙一开始守住被冰雪女巫蛊惑的秘密,就是他开始成长的标志。
可以说,他从捣蛋、反抗妈妈和老大的管束开始,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作为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孩子,又和老大性别相同,他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孩子。
所以,他的表现无不是为了吸引旁人的注意,引发存在感。
而当冰雪女巫用王位来诱惑他时,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毫无疑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内心的期许。
当他保守住这个秘密的时候,他也获得了自我同一性的满足。
但保守秘密只是成长的第一步,与他人分享秘密又是成长的第二步。
秘密也能在与人分享中增值。
这也是自我同一性的矛盾复杂性,它一方面要确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所以,后来,爱德蒙发现自己陷入了圈套,做了女巫的帮凶,才开始后悔内疚。
当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且都选择原谅、保护他之后,他不但得到了释然,同时也迅速成长,变得懂事、有担当,跟哥哥姐姐站到了同一阵营,并且甘愿处于他们之下,成为第三位王。
当然,如果他在后悔内疚时,感受到的是家人的攻击和嘲讽,事情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爱德蒙从此就会陷入另一个黑暗的世界。
那么对于世界的思考呢?
孩子们为什么要经历这样一场奇遇呢?
当战争来临,爸爸去前线打仗,自己家被炮弹差点炸毁之后,他们被送往陌生的地方,遇到凶恶的女仆、神秘古怪的博士,这些无疑是他们现实世界中的巨大冲击。
为此,他们需要经历某种过程,经过某种成长,才能和这个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世界和谐共处。
于是,战争中的敌人投射到想象世界中,那就是代表黑暗势力的冰雪女巫;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投射到想象世界中,那就是他们要一切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带领别人去战斗,而不是跟随;阿斯兰就代表了正直、善良的信念,也代表了守护他们的天神,帮助他们战胜邪恶,克服困难。
现实世界中的战争也演绎到想象世界中去,他们既希望真实世界中的战争能够取胜,又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个难关。
人的成长,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段前后落差很大的变化,比如之前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之前安静乖巧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莫名其妙,这就是被称为“隧道”或“蛹”的状态时期,在豁然开朗之前需要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
这段时期,人们往往会通过想象来经历。
孩子们不论有否透露,他们或多或少会在内心形成一个自我的封闭世界,就像一个“蛹”一样,在其中成长、进化。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
如果父母不理解,强行破坏,就像剪开茧子、里面的蛹状虫子容易死掉一样,孩子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
只有父母像外壳一样保护孩子不受外界强烈刺激,耐心地等待之后,孩子才会有新的发展,才会“破茧而出”,完善自我。
电影中,看似古怪吓人的博士,反而是孩子们的守护者,对于孩子们的奇遇,他并没有忽视,更没有嘲笑、讥讽或破坏,而是耐心地倾听,并且相信孩子们所说的内容,还鼓励哥哥姐姐要相信妹妹的话。
而纳尼亚世界中的阿斯兰,也是这样一位长者,充当着他们的守护神和指路人。
于是,他们经过复杂的战斗和内心的蜕变之后,成功度过了这段时期。
在第二部电影中,阿斯兰甚至明确地说明,哥哥姐姐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他们不需要再到这个世界中来了。
这些,就是深谙孩子世界的纳尼亚传奇所要表达的深意。
当然,还不止于此,故事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在告诉大人们,孩子的想象世界是多么重要,它们并不只是异想天开、胡思乱想而已,它们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心理历程。
它在人类身上有着共通的发展规律,却也会遭受不同的对待而走向不同的彼端。
这样的幻想世界,是给孩子看的,让孩子从这个世界中看到自己世界的影子。
它也是给大人看的,它提醒大人该如何对待孩子,它也会勾起大人久远的记忆,想起自己年少时曾经幻想过的一片天地、一种朦胧的说不清的感觉。
有些东西就会在这个时候恍然,但也有些人永远做着懵懂的梦,不知如何醒转。
文章的最后,我想致敬河合隼雄写的《孩子的宇宙》这本书。
日本著名荣格派心理分析大师河合隼雄在这本书中,把孩子世界中的奥秘呈现出来,他让我知道了如此神奇、复杂、伟大的人之心理发展过程。
尽管这只是揭开面纱所看到的世界一角,但足以震撼到我,也让我能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和这个世界。
故事一开始的背景是二战,这的确不同于哈利波特的现代社会和指环王的没有社会背景。
发生在衣柜里的魔幻故事,一开始的确不是很吸引人,我看了三遍才把它完整的看完。
故事到发展到后期,从铺叙走到了高潮,阿斯兰的复活的确让人有些意外,最后双方的对战的确很宏伟。
这时电脑特技的效果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结尾也很特别,四个老鬼走回了衣柜,变会了小鬼。
这为续集进行了铺叙。
还是看第二部吧!
为了童话而童话
第一部最喜欢看狮子···真舒服···
反正我后悔看了....
明亮版的指环王,只是主角太恶心了
好莱坞模式娱乐片,那个总叫着要回高老庄的2妹妹,真像我姐
“当一个没有犯过背叛之罪的人自愿牺牲自己,代替一个叛徒死去的时候,石台将会崩裂,甚至连死去的也会复活”。精美福泽寓言,阿斯兰舍身成仁幻化耶稣的意象深厚。尽管如此剧情还是太幼齿了,四位小主角的心路成长历程刻画的一般,Tilda Swinton真•女王气场。
The.Chronicles.Of.Narnia.WS.DVDRip.XviD-DiAMOND
三星半。好早之前看过的……我也很想去那么一个地方啊……
当然是比不上魔界~of course ~~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3部都是值得一看的~因为想让我们chinese拍出这等片子~估计我是没这个福气了
特技和化妆确实不错,不过剧情一般般。
三星给Tilda,我永远的女王 =3=篡位者统统去死
我会告诉你我是纳尼亚传奇的脑残粉吗?真是的
只看过系列中的这一部,倒是很喜欢那只大狮子的。
在XEVI家看的。。一般般
山寨的特效,不过tilda很惹眼
会员,看到没的看,不能浪费啊。。。★
脑海中一直响着“弱智”这个词。。。
21 额。。。私人问题怎么解决,,,
纳尼亚我有全套原版``没心情看完```我人太坏辣```
发现这类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可能是受看碟时拙劣的配音影响,导致我对它没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