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
和平年代中的我看再多对战争年代的歌颂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部电影中,在避世罕至的东莫村中,人性得到了回归。
电影的上半部轻松诙谐,一颗颗的玉米在空中变成爆米花的想法真是神来一笔。
可是在这样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中,觉醒意味着更大的痛苦,心中的人道主义被践踏,无论是痛苦的旁观还是勇敢的反抗,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他们选择了后者。
当一切尘埃落定,逝者被新雪覆盖,再次回想在东莫村那些平淡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潸然泪下。
欢迎来到东莫村东莫村是在朝韩战争幻想下的一个乌托邦,两群敌对士兵无意闯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
各种好笑的事情,特有的韩式冷笑话热笑话混在一起。
粮仓爆炸的那一刻,傻姑开心的望着天上的粮食,炸开的玉米粒像雪花一样美丽,在东莫村上方的天空一片唯美的白朵。
吃个猪肉,也得3+2+1组合,可不可以更搞笑点?
一起吃猪肉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这样可爱的日子会有多长久。
脱下军服,其实我们都是地球人,呃包括那个美国佬(韩服穿你身上太有喜剧感了)大片草地,欢笑的人们,士兵的内心有块阴影,遮住他短暂的笑容,眼泪充满他的心,最可爱的傻姑像这个乌托邦一样照亮他的一角。
哭泣吧,少年,逝去的山菊,战争终会摧残美好的事物。
白蝶,献给死去的英雄,以赤子的心归于大地。
题记:给我一点时间吧,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善良的人民才有可能平安,梦中,我听到天使对我这样说――――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6-1/200611220561490848.jpg[/img]享乐主义的年代所有的沉重都会在“人性”温情的面纱后变得不确定,死亡的惨烈和主义的悲壮以对峙双方同样青年之血写在各自表述的历史里,只有数字和坟茔在暗夜的天空磷火四现,但,它决不会是被电影诗意化的苞米花。
死者,不再说话。
年轻的人很难理解死亡的意义,一种为了信仰的无私付出,于是,他们在幻觉的世外桃源里构筑出人道的天堂,当生命在欢愉里出生他必然希望生活有着宽容和和谐。
至少,这是年轻心灵的美好憧憬。
电影的意义就是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世界。
这些年来韩国的电影工作者借鉴了世界电影经验又不失本土化的特点,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影像进入全世界的,《欢迎来到东莫村》的开头那水墨的意蕴(它属于了东方,却远去于大中华)充满着东方的气息,渐渐散开的墨,覆盖了历史的脉络。
1950 仁川 志愿军 韩军 人民军 联合国军(国军的表述是错误的,作为联合国授权的韩战,美军也在此涵盖里)硝烟 平民 伤与心56年后 我知道了钓鱼台的圆桌会议,葡萄酒如血猩红。
一个坠机的美军飞行员,一些人民军的残部以及韩军的搜索部队狭路相逢在古旧的小山村,所有的设置都让繁复回到简单,它回答了一个问题,人欲望和纷争的点在哪里。
广告出生的导演对于光感和色调必然注意,漫天的苞米花消解了战争的沉重,韩军和人民军的对峙只有焦灼和紧张,在这个段落里线形的时间消失了,导演让傻女孩的袜套成了温柔的砝码,女性永远带着母性的关爱本片让所有现代的概念远去,农耕的向往只是表明了现代人对于工业时代无情和冰冷的唾弃,道的陷落。
那些知足常乐的农人只是历史脚步里苍凉的虚影,进步的代价往往有天性的失落,蝴蝶再充满硝烟的世界无法飞扬翅翼。
在这样的与世无争的村里,人最有可能进行价值观的疏理,作为韩国导演能够塑造人民军的正面形象这是时代的进步,滤去意识形态后人就是吃喝拉撒,战争对于常人而言是被动卷入的,没有人喜欢把死亡当成游戏。
那段为了救孩子南北互助斗野猪的场面运用了广告摄影的技巧,在惊心动魄的后面叙述着人类共同的努力,人民军和韩军在这个时刻成为了兄弟,当代有许多这样泛人道的想法,时间终于让拼杀的人类社会懂的了和平共处的意义,从数码技术而言,韩国人也是出色的,相互帮助在生死关头成为成为必要的自救,电影一下子就说到了南北关系和谐的根本意义上。
随后,篝火边的烤野猪分食的场面将三方的军人围成了圆桌,任何影像都无法离开时代,三方军人的衣服成为了和谐的旗帜,换上农装的他们就是一般的农人,导演恰如其分表现了人的共处之道。
人民军的军官李少华问村里的老者怎样平和管理着村子,老人非常平静地说让他们吃饱了就成。
这部电影有着《道德经》的传承当联合国军准备轰炸东莫村的时候持反对立场的是一个黑人,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的某些心态。
伞兵进村之后凶神恶煞的模样,恐惧让人的心理扭曲,那些善良的村民站出来保护那些南北散兵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抗哈电影常有的场景:把八路交出来。
战争以及因为战争之血造成神经的高度紧张让人成为了兽,从表少尉的回忆,从李首长的回忆,他们都代表着当代韩国电影人对于战争的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建立在人性的立场上的,他会促进生命去思考一些问题,。
久石让的作曲非常的煽情,最后“南北联军”一起对付轰炸机的音乐气势恢弘,在山颠,人的儿子为人和钢铁的轰炸机对博,导演拆除了所有人的樊篱,他把一个称呼给了他们,那就是兄弟。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知道生死之交的意思,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民是我们的兄弟,当有人将屠杀他们的时候,请你拿起武器,无论他是谁,都是我们的死敌。
这是这部韩国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
英雄不问出身,所有为了人民的事业(安居乐业)而付出生命的人都是人民的烈士。
他们和山河同在。
从韩国年轻导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平和,记得有人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其实在第五代的标志电影《一个和八个》里就反思了战争里的普遍人性,而这部影片的命运也正好回答了这样的提问,人性在这边依旧是很难完全发挥的命题。
而,韩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附录:影片资料】《欢迎来到东莫村》韩国2005英语译名: Welcome to Dongmakgol导演:朴光铉主演:申河均、郑在泳、姜慧贞、任和龙音乐:久石让片长:133分钟奖项:2005第四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最佳音乐奖。
韩国青龙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奖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8.5(电影的方向)2006年1月12日 星期四 21时3分 云间 寒鸦精舍 雨中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把我从头感动到尾阿,感觉像是宫崎骏电影的真人版,浪漫的节奏,浪漫的场景,浪漫的人物设定,包括几个慢镜头从上而下的拍摄方式和蝴蝶,快跑的疯姑娘,都让人宫崎骏,让我怀疑此片是向这位日本大师的致敬?
尤其是音乐,请的久石让,这种大师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啊,本片的音乐完美的配合镜头,讲述了这个让人笑中有泪的故事,更加崇拜久石让了!
人物塑造方面,是本片的一个最成功之处,医护员与年轻战士塑造的尤为鲜活有张力,在为影片添加活泼气氛的同时,更让人想到他们令人扼腕的处境和身份,为“反战”这一主题加上了完美的诠释。
令人遗憾的就是本片的剧情依然走的是韩国“反战”路线,依然是南北两组人马小和解然后小同盟然后都死光光,未免有些走入俗套,当然却并不影响影片的感动和震撼,尤其是影片的镜头语言,几个看似时髦的“子弹时间”,尤其是“爆米花在空中飞舞”和“最后炸弹落下”两段,画龙点睛,可谓是绝妙。
总之好片,貌似奥斯卡入围,我不得不承认,从观影后的心理感受来讲,与此片比《无极》要稍逊一筹阿。
不过我不看好此片在美国得奖的前景。
欢迎来我的BLOG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19677885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朴光贤的东莫村。
正如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是为了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南朝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东莫村则代表了朝鲜战争的对立面,与同样的描述朝鲜战争的《太极旗飘扬》的不同,《东莫村》没有触目惊心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污泥泞的残骸断肢,更多的是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借以反衬战争的惨烈无情。
就如片中的东莫村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色彩鲜艳明亮,犹入画境,而表现战争的一方则是灰暗蓝绿的调子,主观色彩一目了然。
也许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片关于桃花源的美梦,但将它描绘出来还是不是观众的美梦就不一定了,就如我国某些大导强行灌输给广大观众的往往都是些色彩俗艳刺眼的噩梦。
而朴光贤手下的这部作品,就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所有作品一样,真的给观众造了一个绚烂至极也美好至极的美梦:手雷炸后的爆米花,捉熊的静格动画,天花烂漫的漫天蝴蝶…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超乎想象,那么的美好与梦境。
看介绍之前,很难想象朴光贤是一个之前从未有过作品的新晋导演,整个作品干净流畅,没有一处多余的手法,也没有一个浪费的细节。
朝韩士兵见面时的长时间对峙,少女用袜子擦脸,首长和表上尉的拉屎相对,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处处彰显温情,令人忍俊不止的同时又感到无比温馨。
如果说朴光贤导演捏了一件陶土的艺术品,那么本片演员的表演就是涂漆上釉的过程,令影片最后熠熠生辉、精妙绝伦。
少女雨琼是东莫村精神的具象,淳朴不谙世事,她的扮演者姜惠贞以其精怪灵动的表演在《老男孩》之后再次吸人眼球。
郑在泳饰扮演朝鲜军首长李秀华和申河均饰演的表上尉都走不出战争阴影,前者责怪自己指挥不利害死全部弟兄,后者因杀死无辜平民而倍感痛苦进而当了逃兵,从个性上看,前者的腼腆与后者的故作冷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相辅相成的二人最后面对生死关头,那份释然却令观众久久不能释怀。
朝鲜老兵张荣熙和韩兵卫生员文尚相之间的似兄弟似父子的感情也足以令人称道,即便一个小小配角,东国他妈对李秀华的微妙感情也令人感怀。
正是有了演员如此自然、不拘一格的诠释,加之导演妙笔生花的大力勾画,本片才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才能令陶渊明的桃花源跃出于纸面,活生生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台词韵味深刻,风格掂量的刚刚好,喜剧中略微带悲剧感。
我相当赞赏韩国人对自己南北内战的历史观。
跟《共同警备区》一样,电影人对半岛分裂的现状用抒情怀旧的方式在影像里统一了想象。
美国人Smith、北方军三人、南方军二人。
首长因为全军覆灭自己却苟且偷生,少尉因上级命运不可违背而滥杀无辜良心受责。
这两人都是没什么脸活下去的人,所以他们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笑着,死去。
一来挽救村民的目的达到,二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同胞”“兄弟”共同牺牲真是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很好的鞭挞。
首长与小胖的妈妈有莫名情愫;南边小士兵跟北边大叔士兵有父子般情;首长与少尉会惺惺相惜;北边小士兵跟疯丫头有心动的爱情;可以说影片在主角间的精神领域上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场,紧密联系。
村庄如一个世外桃源,给战争杀戮中的人一个喘息、洗涤心灵、冷静思考的空间。
他们放下对立,脱下战袍,与村民耕作务农,应该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了。
杀野猪那段,搞笑夸张,虽有明显的抠像感,但是慢镜头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杀猪的神情。
最后还是老美在战略室里死命要进攻进攻,仿佛不是US公民就可以无所谓的被牺牲掉一样。
Smith最后也没能挽救悲剧,所以说,电影里在唾弃谁,显而易见了。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欢迎来到东莫村》主要讲述了本来属于三个阵营的士兵误打误撞都来到了叫东莫村的村子,这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指着枪叫“铁疙瘩”。
慢慢地他们习惯了这里,也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为了保护村民而牺牲。
这部影片有一个重要的标志——蝴蝶,它总是在电影转折等重要的时刻出现。
同时电影用不同镜头的转换来表达情绪和意境。
在几个重要片段也用天气的变换来表达主题。
蝴蝶是善良和美好的化身,是村子的守护神。
蝴蝶在电影里几个重要情节都出现过:电影一开始,女孩看到快要坠落的飞机还在一脸天真地打着招呼挥着手,她身边就围绕着白色的蝴蝶。
这个有点傻的女孩是电影里最单纯美好的代表,所以蝴蝶的出现就象征着她的美好。
三个朝鲜士兵跨过悬崖进入东莫村,画面上也出现了蝴蝶,这就代表东莫村远离战争,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当美军的飞机出现在村子上空,想要轰炸村子,所有的蝴蝶突然之间全都飞走,在天空中集结,甚至因为它们的攻击,很多空降的美军没能安全到达地面。
这时候蝴蝶代表着正义善良,惩罚了邪恶和杀戮,也在预示着悲剧也将上演,那些单纯和美好会离村子越来越远。
最后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子牺牲,雪地里又出现了蝴蝶,由一只变成五只后来又变成一群。
这里的蝴蝶既代表了五个人死后的灵魂变成蝴蝶在守护着村子,也代表着善良美好最终会战胜邪恶,世界终归会平静祥和。
本片很好的利用镜头切换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在没进入到东莫村的时候,所有的镜头都是短的,而且是晃动的。
这就表达着人在战争中不安急促的心情和坎坷残酷的处境。
进入到东莫村之后,镜头变长了,每个画面都比较稳定,这就代表着这里的生活安定而祥和。
几个重要的天气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两方阵营第一次见面,争锋相对,就在对峙的时候下起了雨,这里雨水洗涤了他们身上的杀戮和仇恨,随着太阳的升起,晒干了雨水,他们清爽地在这里想要开始新的生活。
第二场雨象征着爱情的朦胧和美好。
那个傻傻的女孩叫雨怡,也和雨有关。
雨怡跑到雨天里欢快地奔跑,脱下了袜子擦脸上的雨水,年纪小的士兵泽基跑过去地给她手帕。
这里的雨天是初恋的朦胧和浪漫,慢慢地浸入人的心。
最后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民铤而走险,决定去空地吸引美军的轰炸。
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雪,雪纯洁无瑕,代表着和平。
白色在这部电影中非常重要。
具有善良美好含义的蝴蝶是白色的,最单纯的姑娘雨怡头上总是戴着白色的花,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民牺牲在了雪地里,村民的衣服几乎都是白色或是青色的,代表着纯洁美好。
经历了战争的东莫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最初的美好,但愿这里的村民仍然能像村名的含义一样人人都像孩子般无忧无虑地生活。
素材来源于网络SJBD补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想,对于《欢迎来到东莫村》,再也没有能比《桃花源记》中的这几句话概括的精准的影评了。
这是一部上映于2005年的韩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三个朝鲜人民军士兵、两个李承晚军士兵和一个联合国军飞行员先后来到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而后产生了一系列既好笑又感动的故事。
影片中两个阵营的士兵从势不两立到互相提防再到相互融洽。
当朝鲜人民军的那个小战士说“真希望村庄的粮仓不要堆满他们一直这样劳作下去”时,我知道,他们都已对东莫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就这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宁静单纯快乐多好。
这是影片中的人物所思考的。
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绿绿的田野,矮矮的房舍,壮丁劳作田间,女人浆洗缝补。
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有多好。
永远支持和平。
最后还要说一点,韩国电影似乎无论在哪种题材上都会玩些浪漫。
在这部影片中也运用了不少。
比如,手雷掉进粮仓,炸飞玉米,然后漫天的玉米变成了爆米花。
比如最后的战役中,漫山皑皑白雪,敌机扔下炸弹,于是漫山遍野像开满了火红的花朵。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战争。
《欢迎来到东莫村》是一个战争中的童话,而真正的战争也在影片中淡化了许多血腥。
但无论多么淡的战争,都希望不要发生,永远不要。
周末看这部老韩影,忽然感觉离这样的好电影已经很久很久了。
电影讲述朝鲜战争期间,韩国国军士兵和卫生员由于逃营和掉队,误打误撞来到东莫村。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军官和老兵以及少年兵也到了东莫村,再加上村民救助了直升机坠毁的美国军官。
于是原本位于江原道附近的安静偏僻小山村成了三方聚集的修罗场。
但是在村民平和自助生活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由紧张对峙渐渐平和下来,从互不侵犯到相互帮助。
后来美国救援到来,战火即将降临到村子头上,朝韩士兵们决定肩负起保卫东莫村的任务,最终惨烈牺牲。
朝韩两国的对战,是曾经同为一个历史民族的分裂对抗,同时在国外势力的介入下,这样的战争总是充满无尽唏嘘。
韩国不少电影已经在这个题材上以各种角度展示战争的纠葛与残酷,而这部《欢迎来到东莫村》则以几位士兵不得不聚集在“桃花源”式的山村里回归和平的短暂假象,来对照用生命为代价的敌对痛苦。
这样的乡村具有诗情画意,而点睛之笔就是开头痴痴仰望天空的傻女,她乱蓬蓬的短发里夹戴着娇艳的小花,穿着浅米色短袄在林间草地中穿行,她仿佛是翩然降落在人世的蝴蝶,面对士兵的举枪恐吓依旧露着大大的笑容,然后掠到另一个角落。
韩国国军和朝鲜人民军都是相似的军官与小兵配置,不过前者军官是违抗命令委屈逃亡,后者则是遵守命令但内心犹豫,他们面对生命的无辜伤亡都无法做到无视狠绝,他们暂时包容了小兵的单纯,一起在偏僻乡村中感受到平静悠然的快乐。
电影喜剧性地美化和放大了乡村生活。
村民不认得枪械又遭恐吓在院里嘻嘻哈哈坐了一宿又去天地,被手雷击中的苞谷仓库炸出漫天的爆米花雨,还有众人在山坡上玩滑草,以及惊险的遭遇野猪和合力绞杀……这样的乡村美好得不现实,村民对于外界不设防的心大,感觉像是一种来自长辈的慈祥关爱。
在漫长的岁月里,偏安一隅的封闭农村实在是太过老旧,不止时代更迭技术早已日新月异,但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大过战争小到争斗最终都会过去,重要的是好好活在当下。
可惜,曲终人散。
傻女蝴蝶般飞舞,又轻盈地坠落,美梦开始苏醒。
而最终那璀璨的盛极而逝的烟火,则完全惊醒了观众。
电影是造梦,结束就是梦醒。
PS:电影对于美国人的描写刻画挺暧昧的。
莫名其妙的构思,刻意的煽情~~
久石让的配乐。绝!战争是丑陋的。除了跟野猪打那段,还有how are you后面必须说fine and you那段相当搞笑之外,看到最后差点哭到脱水。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爆米花雨,可又有几个人能看到呢?生命太脆弱了,战争让它们更脆弱。蝴蝶飞过的那片雪,有谁还会记得发生过什么?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如何讥讽这部电影,以至于没好好看
朝鲜战争之桃花源记,以前四分之三部分评价电影的话绝对是超一流,可惜呀可惜,可以说是烂尾了。。
可惜几个小时前我被严重洗过脑了。。。
原来韩国SBS翻转剧有一集就是以这部电影为背景的
有点《黄河绝恋》的意思,羡慕韩国电影的宽松环境,我们的国共内战什么时候也能这么表现一下,另外,姜惠贞好漂亮的说~
是东方人的脸还是演技让我不够投入? 2011.12.8
就不应该手贱看韩片
朝鲜战争期间,两拨朝韩士兵偶遇在山村东莫村,被淳朴的村民感化居住下了,被村民救来的美国大兵也在此开心养伤,然而寻找大兵的美军对此发动攻击时,双方士兵携手奋起包围村民,转移轰炸目标保护村民而全部牺牲。很好的反战电影。
战争年代的世外桃源。如果真的有,那么谁不愿意留在那里美丽得活着,并且为了保护它而付出自己。手雷炸出爆米花以及抓野猪那两段都是神来之笔。让我一改往日认为韩片只是好看却没营养的观念!
2008.4.29 《威尼斯商人》DVD
当看到手雷爆炸出漫天的爆米花,不得不赞叹于编剧的想象力,而导演对那段扑杀野猪全过程的镜头处理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完全可以跟加勒比海盗3中的那段后现代主义镜头相比了~~
能敢说跟鬼子来了没关系? 依我看来,远远比不上鬼子来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最适合用在战争里。从内战的角度来说,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名族之间的争斗;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同一个地球的人民的战争。战争真正恐怖的地方不仅仅是死亡,更是失去挚爱得悲痛。 当然,有一个国家,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国家都恨他们,悲哀至极。
看封面完全没看的欲望,但是看完后觉得真的很好,如果没有战争,他们的生活是该多幸福啊。爆米花雨、美式橄榄球、杀野猪吃肉几个场景好玩还有村民天真淳朴的个性
bug太多,久石让的配乐是其唯一的亮点。
南北韩的兄弟情系列电影,还是跟《特工》和《摩加迪沙》差远了,特别是前期拍到士兵就用疯狂的晃动镜头,观感极差。2星。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比较令人眼前一亮,爆米花场面也很惊喜,可是故事整体拍出来没有足够吸引的地方,不伦不类!!剧情铺垫好闷,特效场面也太假,蒙太奇部分效果很一般,没有继续看的吸引力,后面煽情的部分,影片内涵升华感觉力度不够,人物角色刻画不够细腻,但最后结局和片尾外国友人录像的确是点睛之笔
煽情还不忘民族主义构建啊,不过后面有些场面调度确实处理得不错,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