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

有生之年,Living

主演:吴慷仁,张榕容,郑元畅,林哲熹,喜翔,杨贵媚,孙可芳,方志友,谢展荣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3

《有生之年》剧照

有生之年 剧照 NO.1有生之年 剧照 NO.2有生之年 剧照 NO.3有生之年 剧照 NO.4有生之年 剧照 NO.5有生之年 剧照 NO.6有生之年 剧照 NO.13有生之年 剧照 NO.14有生之年 剧照 NO.15有生之年 剧照 NO.16有生之年 剧照 NO.17有生之年 剧照 NO.18有生之年 剧照 NO.19有生之年 剧照 NO.20

《有生之年》长篇影评

 1 ) 那个名字模糊的女人

终于把这部电视剧看完,台剧不愧是已经进入next level,里面的生活化与场景化丝毫没有在演戏的感觉,就是你生活中存在的人,就是你身边会发生的事,但是对这部剧赞美的言辞市场上已经很多了,今天更多想聊聊里面高家母亲的角色。

其实我并不想用一个模糊女性自我的代称来说起这个角色,但是很神奇,整部剧看下来,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竟然到最后都想不起来她本来的名字,只记得她是高家母、是高太太,就连高这个姓氏也是夫家的姓氏,只记得她强调过自己的姓氏,就很荒谬。

当然,为了表达对这个人物的尊重,我专门去网上搜索了她的名字,陈丽英。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把目光放到这个人物身上,以为她就是万千影视作品当中稀松平常的女性母亲角色,为了自己丈夫、孩子而活,没有自我,认知也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突然意识到一个很可怕的事实。

就是我们对这样的女性人物角色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板,并且还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连我们女性自己都对女性角色有了思维模板,更别说男性,而人的惰性也会导致我们就算意识到不对劲,也还是会倾向于沿用之前的模式,如果所有人都这样,那我们天天嚷着希望国产影视作品尊重女性角色又从何而来呢?

查人名的时候,我还顺便查了这部剧的编剧。

因为这部剧是从男性叙事的角度讲述的,而且里面的故事也主要围绕着男性角色展开,所以能猜到这是一位男性编剧,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个编剧之前是写偶像剧的。

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剧里面的女性人物角色都是生动鲜活的个体。

他足够了解女性,所以在人生有了阅历写现实剧本的时候,就算是男性叙事,里面的女性也不是扁平化的脸谱工具人。

而且更令我惊讶的是,《华灯初上》也是这个编剧的作品,说明他对女性的认知和理解甚至高于很多女性自己。

说回正题,我对这个陈丽英这个角色真正有所触动是从高嘉岳给了她一份离婚协议开始,那一瞬间,我看到了这个人身上各种情绪的交织(当然这也离不开演员老师的精彩演绎),在看到协议的那一瞬间,陈丽英先是本能产生了抵触和逃避,离婚是很多上一辈人不敢想且会被人议论嘲笑的事情,而且她已经60多岁,和丈夫已经快过了一辈子,这个年纪离婚在正常认知里确实很离奇。

但有些东西一旦播下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她在避让后的下一秒就盯着那份协议挪不开眼了,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思想斗争的全过程,最后当她想好要离婚的时候,她松了一口气,好像身上所有担子都卸下去了,她好像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她的思维完全发生了转变。

但这又不是突然的转变,这是从她第一次和朋友出去玩,从她很多年没在外面饭店吃过饭,从她愿意给自己买零食,从她接触到新的人,从她被手碟吸引开始,她内心的自我就开始出现了,这才让离婚的决心有了说服力。

她不再纠缠于生活上的琐事和丈夫吵架冷战,她愿意早上起来美美做好早餐和丈夫心平气和的谈论这件事,这顿早餐,可能是她那么多年以来做得最开心最心甘情愿最没有怨言的一顿。

就算丈夫没有同意签字,她还是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去社区上手碟课程,和朋友去咖啡厅……在决定不再把自己绑在早餐店,要从店里辞职,并且同意把店转让之前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出门旅游回来之后,早餐店同样的场景和人物,她从之前的忙前忙后一刻不得休息变成了坐下来和朋友聊天,她的眼中不再只有眼前一小方天地。

如果说她的这些行为还有和丈夫赌气、和家里人表达自己那么多年付出却没有人在乎的委屈和不满的成分在里面,那当丈夫同意离婚,她错愕之后的彻底放松就是把一切完全放下了,错愕是对这么多年生活即将结束的一些不习惯和人在面临重大变化时的不安,放松表示她是真的准备好找回自己了。

她在办理离婚当天敷上了很久没用过的面膜,她离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学车……她不再为别人而活。

我想,她走在公园街道上,第一次完全只是因为自己想吃而在街边买下小吃,吃上那一刻留下的眼泪,更多是美好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她闻到了自由的味道,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但我又想,这也是令人难过的,这样的人生她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而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女性在过这样的生活。

而且就算已经离婚,她依然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住在家里,和自己的亲人呆在一块,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又能相互陪伴,有事情大家一起面对,有空就一起吃饭聊天。

不是非要找到另外一半,不是一定要搬出去。

其实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型,当两个年纪大的人实在不能以爱人的身份一起生活下去,并且又在相伴多年的道路上多了很多割舍不了的羁绊,还可以选择以亲人的身份一起生活。

真的很庆幸还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个年纪的女性角色还能有人物成长弧光,就像在开头所说,这个年纪的女性角色不是那种蛮不讲理没见识,就是看透一切有大智慧能够引领别人,不是把女性放在极低就是极高的位置上,都是为了满足其他角色需求而去设定,从来没有把她们真正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

除了陈丽英的成长线,这个人物也设置的极具魅力。

一开始的她符合所有上一辈刀子嘴豆腐心、还有为家人操不完的心的母亲形象,但在后来,她会主动和儿子主动敞开心扉,她会因为见不得别人受苦主动帮别人养孩子,她会主动和领养的孩子说起亲生母亲的好,她会担心自己对领养的孩子不够好而偏向他,她会为领养孩子的亲生母亲去孩子家里撑伞……诸如此类太多了,这个人物真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自己不够好的地方,但她身上又有太多可说的东西。

仔细想想,这部剧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竟然都是关于陈丽英的,两个母亲撑着一把伞相互扶持着在小巷子里前行、一个解放了的女性吃街边食物留下眼泪,可能这也是我最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吧。

 2 ) 有生之年,能長這麼大很不容易了!

你們都以為我長大了,但其實我還只是個需要大人的孩子。

長大後出了社會,大家好像只會詢問,你的工作如何?

薪水多少錢?

甚麼時候要結婚?

會不會買房子呢?

但,好像沒人在意你快不快樂?

今天還開心嗎?

有時只是需要有人能理解我們的痛苦而已!

知道我們已經很努力了。

我們以為的失去,往往只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

總有一天要面對失敗的自己,高嘉岳告訴了我,失敗沒關係,被笑又如何!

社會框架要我們做個成功的人,努力工作勤奮養家,這些都沒有錯。

只是真的很努力了呢?

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目標,那麼放棄何嘗不是一個選擇呢!

喜歡的東西,並不一定要握在手裡啊!

遠遠看也是很美。

高家父母離婚,說明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讓自己更開心有什麼不好呢?

從來不覺得離婚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人生苦短,如果兩個人已經沒有愛了,離開也是一個很棒的決定!

有生之年,拍出台灣日常,對話是平常的生活,沒有細心觀察,是無法呈現這樣的質感!

台灣戲劇已經跳脫已往的框架,細膩的影像就像你我的生活!

最後,當魯蛇也沒關係阿,誰說每個人都一定要成功呢!

 3 ) 这部剧讲述了为什么讨好型人格不合理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ta总是察言观色,怕气氛不好;ta总是顺着你说话,想知道你需要什么;ta总是以大局为重,为大家安排可以聚在一起的机会;ta看到大家好,他就满足了,从来不说自己想要什么……总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很在意集体的幸福度,希望大家会好好在一起。

而这种为集体主义付出的责任感,总是与自我相矛盾,这需要高超的平衡力去兼顾。

高嘉扬是一个好儿子,好爸爸,好弟弟,好丈夫……但是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他想要什么。

而他阳光的微笑让人们习惯于觉得“他很好”,有什么事情习惯了依赖他。

这种性格可能源自于,被父母遗弃,觉得养父母的爱是额外的,他有一种「不配感」,而且也对哥哥的嫉妒心情感到抱歉,所以一直努力补偿,做的更好,让这一切合理:只有我能为大家付出,这一切才会合理,我才有价值。

如果说,这个结局有任何positive的部分,那就是,没有高嘉扬,大家也一样move on了。

不懂事的哥哥懂事了;拧巴的父母和解了;青春期的小孩也成熟了。

这说明,没有人的人生需要你「讨好」到这个地步去成全。

而你一直想要成全的大家,他们想要的是你会真的快乐。

以及,再次坚定了我的另外一个想法:不能做自己的状态太久了人就会疯掉。

 4 ) 高嘉岳的人生转折

高嘉岳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他曾一度想要放弃一切。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特别是他弟弟高嘉扬的意外去世,高嘉岳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高嘉扬的去世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高嘉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价值。

面对家庭的困境,高嘉岳逐渐承担起原本由弟弟承担的责任,成为家人的支柱。

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找回了生活的动力,也重新发现了生命的意义。

剧集通过高嘉岳的转变传达了一个信息: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我实现,更在于对他人的影响和贡献。

《有生之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核心理念:人的意义感往往源于被他人需要的感觉。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期待和依赖时,我们更有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激发出前进的动力。

高嘉岳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在弟弟去世后找到了继续生活的理由。

所以如果弟弟没死,高嘉岳的最佳人生策略是什么呢?

也许是不顾一切去产生一些需要自己的产物吧。

比如,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宠物。

 5 ) 我能体谅你有雨天

看《有生之年》其实会经常想到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应对虚无最好的武器就是搞笑。

戏谑社会,戏谑虚无,甚至戏谑自己。

这才显得潇洒帅气,这才显得从没有被刺痛与伤害。

所以谈了十二年的女友不仅劈腿还叫你去死,你也是愣在原地,早就忘了刚买的套套还在疲软的小鸡上。

开店倒闭转让,四十岁一事无成,你也被世俗裹挟,没有信仰,无法生活。

最糟糕的事你他妈想死都会被打断。

跳进海里担心污染环境,躺在地上边哭边发现墙壁的油漆没涂好。

所有的悲伤都像在分期买房。

你付了它首付,还有几十年的月供等着你疼痛。

于是你回家了,你表面上是跟所有人告别,其实是给自己充电,你潜意识让你要去抓住点人生的意义活下来。

经历山川河流,你也逃脱不了厨房与爱。

之前有看到一句话说,亲人的离世从来都不是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我觉得痛苦就是这样的,而最亲近的人就是能体谅你总有雨天的人,偶尔胆怯,他们都了解。

不必都要向阳吧,青苔就需要潮湿。

 6 ) 生活就是放眼当下

最近几年喜欢看台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台词不是台词,就是日常对话,说人话,而不是什么电影语言。

你会觉得这些演员可以是你,可以是我,他们不是演员。

最喜欢妈妈跟嘉岳的那段单独的对话,就是最日常的妈妈跟儿子间的说话方式,埋怨和嗔怒中的每个字都被爱穿着线,反反复复,唠唠叨叨。

我们的主角嘉岳,他带着一身的疲惫,贴着一身失败的标签回家,以为自己就是最惨的,最值得死的那一个,却发现身边人都各有各的烦恼和无奈,但都努力的在为自己爱的人活着。

倒不是说他没有死的权利,而是生命可能不仅仅关乎他自己,弟弟突然的死让他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他从来都没有放下过对父母的怨,可是长到四十多,发现其实自己也得到了很多的爱,只是自己看不见。

看了这个会让人觉得安心,生活就是放眼当下,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活到明天。

 7 ) 想哭就哭吧!决定去死之前,先好好活着

从豆瓣开分8.6一路上涨至8.9,从B站同步低调首播到社交媒体越来越热烈的剧情讨论,可以说,《有生之年》以相当漂亮的播出走势,成功挤进了本年度最值得一看的华语剧行列。

台剧《有生之年》海报这部新剧由林心如制作,如果说在做艺人这件事情上,她在大众的心目中还存在不少争议和负面评价,那在制片人身份上她显然成功逆转了这些印象,凭借多部优质剧集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制片人林心如编剧是跟林心如有着十余年频繁合作的杜政哲,此前的热剧《华灯初上》《十六个夏天》都是二人的得意之作,即将于下月开播的Netflix重磅台剧《此时此刻》也有杜政哲参与。

导演许肇任的名字或许并不为观众所广泛熟知,但提起他执导的作品我们定然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和陈正道联合执导的那两部爆款口碑剧《摩天大楼》《爱很美味》。

该剧的演员阵容,包括吴慷仁、杨贵媚、郑元畅、林哲熹、张榕容、喜翔等人,兼具偶像派和演技派。

其中,吴慷仁是最早敲定的主演,他也是当下台湾本土男演员中最炙手可热的存在。

如今到了收割奖项的年纪,吴慷仁也有意地将目光放远到大银幕发展。

由他主演的两部新片参与了今年金马奖的角逐,其中《富都青年》还提名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有着不俗的选片品位和过硬的演技实力傍身,相信斩获影帝也是迟早的事情。

吴慷仁饰高嘉岳剧集《有生之年》讲述的是吴慷仁饰演的主人公高嘉岳离家多年后再度回乡的故事。

在外人看来,年逾四十的高嘉岳还是没有正经样。

他在小琉球开的餐厅,因生意惨淡而被迫转让。

然而,接手餐厅的人早已跟自己的女友好上,女友腹中甚至已经怀有对方的孩子。

因此,他不但没能挽救自己苦苦打拼十余年的事业,还在一夕之间被爱情狠狠刺了一刀。

他生活了十来年的这座小岛上再也没有属于他的东西。

父亲生日之际,高嘉岳回家了。

家人们虽然嘴上不留情面地数落着他,但打从心里为这个长期缺席的至亲回归感到高兴,这个家终于再一次变得完整。

而家人们所不知道的是,高嘉岳的这次“回乡”并不是简单的探亲而已,也并不是因为无所去处。

他只是想以此为契机跟家人们作别,然后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挫败的世界。

然而,这场单方面的告别并没有那么容易。

回家不久后,家里的问题便逐渐地在高嘉岳的面前开始现形,他也被动地卷进家里的麻烦当中。

爸妈之间的问题,两个兄弟各自的问题,甚至是侄子的问题,都纷纷找上门。

高嘉岳的父母正面临着婚姻的破裂。

父亲这几年有事没事便老往医院跑,为的是去见年轻的护士,虽然跟外面的女人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肉体关系,但也与精神出轨无异。

母亲看在眼里,早就从一开始的愤怒化为心灰意冷。

俩人虽然还是以夫妻关系维持过活,但平时没少发生嘴角纷争。

高嘉岳为他们提出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离婚。

郑元畅饰演的二弟高嘉扬,是高嘉岳年轻时曾经一度怀有过敌意的人。

因为作为“养子”的高嘉扬,在父母那里所得到的是比他更多的爱。

那时候,高嘉岳正值青春叛逆期,便难免为此钻牛角尖。

毅然决然地去小琉球发展、断开与家人们的来往,都跟这件事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如今,高嘉扬在失业的边缘徘徊着。

而作为一个孝顺的养子和贴心的丈夫,他在家里总是充当着调解矛盾的角色,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活得太紧绷。

郑元畅饰二弟高嘉扬林哲熹饰演的三弟高嘉凯,跟着父母经营早餐店的生意。

母亲为他单身的事有些着急,老想给他牵线搭桥。

但私底下,他其实已经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只不过女友的身份让他难以跟家里人说出口:高嘉凯现在的女友,跟大哥高嘉岳学生时代带回过家的女友是同一个人,而且她还经历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

林哲熹饰三弟高嘉凯侄子高丞佑在学校里组建了一支乐队。

眼下,他正和乐队成员们在校园里为被霸凌而自杀的好友发声,但却因违反校规而被要求请家长。

高嘉岳的突然回归,让身处迷茫的高丞佑看到了希望。

最开始,高嘉岳只是被拜托去充当家长。

随后,却又被请求假扮高丞佑本人,去跟他暗恋许久的网友会面。

原因在于,那位女性网友的年纪比高丞佑大十几二十岁,而她根本不知道聊了这么久的人竟然是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

侄子高丞佑由于题材和人设上的撞车,该剧被不少观众戏称为“性转版《俗女养成记》”。

但显然,《有生之年》并不像前者那样是一部以黑马姿态登场的作品,而更是依靠口碑吸引关注。

作为近年来台湾地区的影视创作者最信手拈来的家庭题材,该剧不仅有林心如这样屡屡交出优秀答卷的制片人参与制作,还有吴慷仁、杨贵媚等极具代表性的新老两辈演员们的倾情出演。

可以说《有生之年》的诞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该剧开播之初,很多人就认为这注定是一部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作品。

果不其然,最终顺利达成大家对它的极高期望。

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受限于市场规模,台湾地区在某些特定类型或题材的影视拍摄上,仍然领先内地太多。

家庭片向来是东亚地区的创作者广泛涉猎的一个片种。

但严格来说,家庭片根本不算是一种常规的影视剧类型,它更多只是题材上的一种选择。

纵观电影史,东亚地区有大量描绘家庭关系和家庭群像的影视作品,如《东京物语》《步履不停》《一一》等早已是这类电影中被影迷顶礼膜拜的存在,并由此诞生出众多闻名遐迩的经典电影大师,前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后有李安、是枝裕和、侯孝贤……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杨德昌《一一》因此,在优秀家庭片扎堆的华语世界,《有生之年》还有被拍摄的意义吗?

这难道不仍旧是对过去那些家庭片的自我重复吗?

这是我在观看《有生之年》时发出的疑问,也是我最初抗拒观看这部剧的原因,相信不少观众也是这样一种心态。

显然,《有生之年》不可能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它仍旧在重复着过往那些优秀家庭片的主题表达,讲我们跟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和解,讲家庭成员之间的羁绊,将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那份不可言说的、独属于东亚人的含蓄关爱。

但《有生之年》也在讲述着属于它的不同,属于这个时代的家庭片的别样的风景。

长期漂泊在外的高嘉岳的归家,不正恰好对应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打工人返乡创业、返乡发展的趋势吗?

而高嘉岳父母的离婚闹剧,在过去那个保守的环境中固然会备受舆论争议,而在如今这个时代也早已稀松平常;更别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何尝不能跟比自己小的未婚男性谈恋爱呢?

在这部剧里,显然有着太多过去的家庭片里所不曾出现过的新事物和新人类。

我们觉察不到剧里的这些“新”,便已经足以证明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属于当下的家庭片。

整部剧中最令我深感动容的,是对男主角高嘉岳和母亲陈丽英的塑造。

更确切地说,是对他们那“不快乐”的人格的塑造。

高嘉岳的不快乐是复杂的。

一方面,因为跟家里人怄气,他曾独自拿着母亲给的一百万前往小琉球开餐厅,直至经历现实的毒打。

面对事业、爱情的通通破灭,再乐观的人也难以从容招架这样的打击。

另一方面,他对年少时父母对养子的偏爱始终都难以介怀,以至于主动断绝与家人的来往整整十余年。

对高嘉岳来说,这个世界是那么难以理解,他想要的东西似乎通通没有得到回应。

他做出自杀的决定,根本上并不是因为具体某个人某件事,而是他和这个世界无法达成和解。

母亲陈丽英的不快乐,则是来自于跟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的“不忠”,来自于一个传统女性对即将走到离婚那一步的莫名恐惧。

剧集里,导演罕见地给了陈丽英一段独角戏。

在陈丽英把离婚协议书交给丈夫后,下一个镜头便是她到公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然后坐在长椅上咀嚼糕点,眼泪便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杨贵媚饰演母亲陈丽英这个长镜头桥段,显然有着致敬杨贵媚自己曾经出演的电影《爱情万岁》的意味。

两部作品表达的情感时刻也是共通的,在面对既心有不甘又不得不放下的关系时,两个女性同样选择哭泣。

蔡明亮《爱情万岁》里的杨贵媚华人世界的社会文化对待消极之物的态度是逃避的,我们对深陷痛苦的人的安慰也总是显得异常地内敛。

人们总是习惯以“总会过去的”、“你去医院看看”这样的话试图消解他人的痛苦,仿佛只要不是与死亡、与生计挂钩,那你的痛苦就不算痛苦,或者说你没资格痛苦。

可是在这样的时刻下,往往那句“没事的,想哭就哭出来吧”,才是身处痛苦的人们真正需要的。

而《有生之年》便将这句“没事的,想哭就哭出来吧”投注在陈丽英身上。

镜头陪伴着陈丽英,看着她在公园里旁若无人地默默哭泣。

那长达几十年的怨气,就在这一刻终于找到宣泄口。

而高嘉岳则从始至终都在消化着自己的回忆,他并没有企图用绕开痛苦的方式,来麻痹自己对于痛苦的感知。

即便剧集发展到最后,他选择活了下来,但我们仍旧看不到他与这个世界的任何和解,也许他永远也无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了吧。

但是那又怎样呢?

他已经在这段自暴自弃的旅程中找到了与无解的痛苦并存的方式。

骤然想起《奥利芙·基特里奇》那句广为流传的台词:“这世界让我感到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

”我想,《有生之年》要讲的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

即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跟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但我们仍然可以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8 ) 有生之年,能长这么大,算不错了

2024-3-24 之前看的,感觉还不错,现在写,依然会觉得很温暖。

可能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成功者,但也有的是那种很挫败的人,面对破烂的人生,如何还要继续走下去。

最后那一段和母亲读遗书的,感觉又好笑又温暖。

高嘉扬 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人,没有想到会那么早的离开。

感觉 高嘉岳的爱的故事像 horror恐惧 ,小时候一直觉得母亲的爱偏心,偏向弟弟,嫉妒,所以离开,所以当他被对方感到恐惧的时候,她的爱的故事。

最后,他的状态变了,感觉到母亲的爱,所有的心结打开,他的爱的故事是 gardening园艺 ,被女方持续的付出打动,最后在一起。

感觉 高嘉扬 的爱的故事是 gardening园艺,不停的付出,让所有人都离不开他。

感觉 高嘉凯 的爱的故事也是 gardening园艺,不停的为家人和女朋友付出。

 9 ) 边看边记

看了个开头就好喜欢,想和人分享但自己看得太晚了,只好记录一下自己开心。

第一集:好喜欢开头的节奏和镜头语言。

那个氛围,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松弛感?

这么多年了,还是好喜欢郑元畅那个劲儿啊,说话的咬字和口音,让我心痒痒的,很想用肩膀在他身上撞一下说,哎呦你咋这么可爱啊。

每个演员都好喜欢啊。

吴慷仁出场那一堆拥抱,家人各自的反应,大家直呼大名的语气,哎呦我都好喜欢啊!

一边看一边记录了。

故事徐徐拉开,很舒服,就像是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慢慢了解了他的故事。

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和人交往总是很累。

我就像是国产剧,很简单,几句就能讲完故事梗概,偏偏还要制作一堆狗血,想要吸引人停留在这里70集。

这个剧就很舒服。

像是那种很自信的人,不用多说什么,你以为他很简单,结果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交往了好多年,还让你有“啊?

你还有这经历呢!

”的惊喜感。

这个家让人感觉很真实:你明明知道大家有隔阂,不是什么令人眷恋的好家。

但你也无处可去,因此也常常回来和他们在一起,一旦回来,就会被卷入那些奇奇怪怪的琐事,很想丢下离开,但你也知道没有谁是什么大恶之人,就又这么稀里糊涂的 ,一天一天混下去了。

我们谓之为“血缘的力量”。

第二集:开头就又喜欢了一次。

在家里偷得一点自己的空间的方法:假装。

装睡、装傻、装懂、装没看到没听到不会做。

——从这个视角去看那些在家庭中出工不出力的人。

那种“怒其不争”的愤恨立刻变成了“哀其不幸”的怜悯。

那些突破界限与被突破界限的反感和烦躁立刻变成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与牵绊。

“这个家不从来只有我拿主意吗?

”谁家没有这么个一边干一边怨的人?

还不是因为有的人没负起自己的责任,其他人才被迫背负起更多?

“那万一我走了这床谁睡?

”好讨厌被这些身外物绊住脚,这种准备放弃这个世界的时候,真的一点也不想接受来自任何人的一丁点儿好意啊!

-“你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吗?

”-“这么狠,讲话这么直接?

”哈哈哈哈,虽然被刺痛,但是有点好笑啊,这真的是家人才会敢说的话啊。

然后笑着就要哭了。

这一集的结尾,高嘉岳写下了自己的遗书。

与大家想象中写遗书时的绝望、悲痛、激烈不同,他那么宁静、平和,甚至带着一点点享受似的自得其乐,“有生之年,活到这么大,算不错了”。

思虑再三,他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第三集:高承佑发现高嘉岳的遗书了。

这个刚刚经历了好友主动离世的高二男生,此刻到底在想什么呢?

那个看似阳光开朗自信的大伯,要去死一死了?

怎么最近这么多人都要去死呢?

生活真的有这么难过吗?

那我活着到底有什么必要性呢?

——他会有这样的疑惑吗?

我是个心里有点事就要讲出来的人,所以很难对这种心里能装下很多事的人感同身受。

高家人都好能装事啊,那么多事情发生了、发生过、正发生,但大家都若无其事的样子 ,好像是从交通事故现场旁边驶过的车。

怎么做到的呢?

心里不会很有压力吗?

或许这家人就是习惯了这样子生活吧。

家里的儿媳妇也好搭他们家的样子。

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下来吧?

神经粗到很多东西视而不见。

但又很细致的样子,张罗家里边边角角的事。

“足够的客气”。

开始高嘉扬说的时候,我还以为她上了个什么大班,整天心情很好。

后来看到只是在subway做服务生。

哈!

认认真真生活的样子,真好啊!

从这里又觉得高嘉扬真好啊,自己给自己那么多的责任和压力,但可以让自己老婆开开心心的、“瘦下来就自信得不得了”的、自由自在的在这个家里生活。

哇!

怎么做到这么温柔的。

作为一个一直生活在语言暴力环境里的人,我好羡慕啊 !

不过, 郑元畅真的很不像人家的老公和爸爸诶,他们家像是大哥带着女朋友和弟弟生活在一起……我喜欢这个剧里还有一份真实感:生活才不是戏剧化的高扬或低落,生活就是不动声色的藏着些起起伏伏,随时可能粗暴的塞给你什么。

妈妈说被家困住,可儿子偏要帮她放假,还说“这世界少了我们任何一个都不会停止转动” 。

可是,妈妈就是很希望自己在某人的世界非常重要,重要到因为没了她就停止转动啊。

养子忙着顾全家,因为这才是他证明自己是有归属地的方法。

亲生的不需要证明,血缘就能将大家牢牢系在一起。

但不可否认,这个“对我这么好”的家,还是安全的,所以他可以将这些担心和压力讲出口,希望别人看到他的付出。

只有一心向死的人才会什么都不顾,抱着活一天算一天乐一天的心情,不再遮掩一切,勇于戳破每个人精心维护的伪装泡泡,希望大家能够代替自己活得幸福,面对真实。

可长期一起生活的家人,全靠那点不戳破的默契,小心翼翼维持着平衡,只要一点点推动,就能搅乱每个人的支撑,让一切摇摆起来。

第四集:被爱的瞬间。

大家这集都好可爱啊。

从压抑的状态,小心翼翼露出个试探的小脚脚的感觉。

好多人想死但没死,都是因为怕死了小动物被伤害怎么办这种原因,他们不是因为不爱这个世界才去死的,他们是因为太爱这个世界但没人在乎这件事才去死的。

高承佑演得真不错,佝偻着在柱子后面擦眼泪的时候,恍惚就看见一个男孩正在变成男人的样子。

好喜欢这段配乐啊,很温柔。

然后,高嘉岳闻煤气那段之前,我只注意到他两点凸了啦!

我就想,是坐窗口旁边太冷了吗?

注意力就被转移了。

第五集:“我要辞职!

”妈妈必须要被承认这么多年的付出。

爸爸却还想抓住自己原本的控制地位。

老夫老妻之间就是在这些琐事上反复争权夺利确认地位啊!

原来男人每天晚上煮饭是为了赎罪啊;原来女人不给男人洗衣服,是因为对他有怨气啊。

我爸我妈这样了快十年了。

原来我爸跟我说,我是真的以为我妈在疑神疑鬼,按这个剧情的话…我爸是真的有愧了?

高承佑勇敢做自己啦!

年轻人果真有无限可能啊!

真可爱啊!

高承佑和高嘉岳拥抱的时候,我还是蛮感动的。

一对没有血缘的叔侄,但却交流得最深刻。

第六集:我没那种命啊,轮也不会轮到我,爱情老是缺货,我争什么…高嘉岳表白这趴,这段旋律突然在我脑内响起。

但我并不是很想看高嘉凯和许雅欣接吻来着…装傻装楞又来了。

回家煮面给你吃这段,好温馨,是高嘉岳心底对家人的爱。

嘻嘻哈哈的“潇洒”皮下,是柔软敏感的内心,愿意保护家人,“反正我也没有,不如让你们幸福好了。

”第七集:我妈每次频繁的出门和朋友玩,我爸也是这个臭脸的样子诶。

少年演员都是怎么挑的啦,漂亮的长大变丑了,丑成那样长大变帅吗?

什么思路啊!

今天本来也要和一个小男生一起出去吃饭喝酒的,对方临时有事,在约定时间前十分钟改约了。

其实我还蛮期待这次吃饭的。

真的很久没有单独和一个男生一起很悠闲吃个饭了,要么就是后面要回家去管孩子,要么就是还有工作,今天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空闲。

一年半以来,第一次我可以毫无压力的过一个放松的晚上。

而且是和很聊的来的人一起吃饭。

下一次又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有这样好的时机了。

真羡慕许雅欣啊,可以有空闲,也可以随时约到人。

第八集:洪诗诗真可爱啊,坦白勇敢,内心是有多少安全感啊!

每集里,高嘉岳的台词里都在偷偷输出“我还要去死呢!

”的信息,他还没有放弃这个念头,他还没有自己人生的意义呢。

“你不要爱我,我总是要走的”拒绝发展新的关系。

“不贵,我有钱”,把重要的东西转赠他人,给身边的人赠送礼物,留给他们善意和爱——这是那些要自绝于世的人的一大特征。

高承佑真是个好孩子。

眼睛和心思都雪亮。

看到许雅欣被求婚的时候,我就煞风景的想,上一次我答应了这样的求婚后,我后悔了。

但如果真有这样真诚的男的拿着空气戒指来跟我求婚,可能我还是会伸出手吧。

第九集:大喊大叫的时候都是因为还有期待,绝望的时候自然就安静下来了。

“往事一幕幕,回忆一幕幕……”泪水自己就掉下来了,就像那句歌词:“也许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吧, 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

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仍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他。

”小时候听不懂的歌,长大了听却会掉下泪来。

“你要走就走啊!

”高承佑一圈一圈的跑起来。

是的,跑着很累,可是再累也比不上无法挽留一个人的无力感。

什么鬼啊!

为什么要突然安排高嘉扬出车祸啊!

第十集:如果后面不演出个车祸的必要性,我就要怄死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有旦夕祸福,可是看个电视剧嘛,为什么要搞成这样啊!

一个努力把生活过好的人,你让他开开心心庸庸碌碌的活着不行吗?

哭死了。

前面竟然还有埋伏笔:“我也很想跑掉啊,只是你跑得比较快。

”这次不等你跑,高嘉扬先跑掉了你戳爸妈离婚,离掉了谁管爸妈?

反正不是高嘉扬了。

前面没讲高嘉扬这里拼命讲,导演你节奏乱了啦!

第十一集:果然是高嘉扬连接维系平衡着这个家。

高承佑这个白斩鸡,笑死人了。

第十二集:妈妈什么都看得到,就是看不到你遗书上的字……笑死人了,又伤感又好笑。

还有什么比听别人念你遗书更尬的事?

准备去死的时候那些叠加的压力悲惨的理由,放弃想死的念头时再看,只觉得是中二病一直没好。

当初闯不过去的难关,此时视角开阔了,突然看到了别人的支持、鼓励、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意义。

高嘉扬先走了,把一切留给高嘉岳去解决吧,离婚了的爸妈,青春期侄子,前女友弟妹…看起来好像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可是——有生之年,做成这样,也算不错了。

在高嘉凯和许雅欣领证的时候,秀绫在后面悄悄地哭了,这种眼泪我太熟悉:我真心地为别人的幸福感到高兴,却也为这种幸福与我无关而伤心。

曾经我也拥有过,可太过短暂的幸福,此时更刺痛。

很喜欢没有非给高承佑一个女朋友。

很多时候,孩子就是成人世界的旁观者,在他们自己的平行世界里生活。

高承佑经历着成长的阵痛,失去朋友,爱上遥不可及的大姐姐,失去父亲,反复直面死亡。

高嘉岳像是我们很多人:明明身边有很多人在关心你,可是你就是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悲惨”,看不到那些关心,沉溺在“无人在意自己”的自怜与绝望中。

高承佑也像我们很多人,确实被爱着,但生活中的压力与冲击,还是只能自己去抗、去消化、去应对。

 10 ) 这年头,看点能入戏的也不容易

看完前四集,总体还是挺舒服的。

受了隔壁西出玉门的气,难得有部新剧可以缓解下心情。

建议还是看完整版的。

话说我是先看的第二集再看的第一集竟然也不影响我整体的体验,也是一次奇妙的观看经历。

台剧近些年的生活剧有种贴近生活气息的独有气质。

像是往年港片里黑帮大佬在大排档你争我夺的剧情安排。

我也不知道真不真实,但总归是有自己的味道。

比起大陆自己各种高阁竖起的富人版穷人剧,感官上是要入戏不少。

贴点地气。

我想这是正确的方向。

虽然偶尔在喜剧安排上有些出格的地方,比如殡仪馆的约会,和男主及其女友再约来其情人在店铺里狗血,再有预告里第六集男主弟弟约会对象揭露的情节,不过也不是完全突兀或者破坏整体故事的设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喜剧嘛,冲突嘛。

有些小清新的味道,也很温情吧。

希望后续的剧集也能有个正常的走向。

其实故事想表达什么都是可以的,你就是去看西游记也不会有人说这个妖魔的都是假的就没人看了。

希望西出玉门的剧组能来看下,学习下这些基本的东西。

都什么劳什子,把一个故事讲清楚,讲出节奏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么。

真是醉了。

也都是台湾的导演,怎么水平差这么多。

哎。

《有生之年》短评

在温情和琐碎接地气中因为各种刻意的浪漫化我开始逐渐走神,到结尾又涌来一阵强烈的不适,好像养子从头到尾都是多余的

4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还行

耐着性子看完,全程平淡,也太平平无奇了吧,整个过程一直在期待有什么有意思的内容出现,还真的就完全没有!这些情节真的就是生活中很常见非常熟悉的,居然能拍得这么没有意思。很少对台剧能这样吐槽的,这部可真是高分不服。

7分钟前
  • 鸟先生
  • 较差

狗血剧情大合集。哥哥的前女友是弟弟的现任也就算了。 为什么高嘉扬要出车祸死??? 不能好好的讲正常的生活故事吗

11分钟前
  • 老胡豆豆
  • 很差

真二哥一人挽救全家

14分钟前
  • 阿嚏
  • 还行

故事不算太精彩,嘉岳放荡,但又不够自我,嘉扬为家庭的无私奉献和操劳也不够,有些地方蛮违和的,剪辑也稍显混乱

16分钟前
  • 小明
  • 还行

有些感动瞬间,总体平平常常。吴慷仁确实厉害。

20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还行

剧情到中途无聊的要命,根本不知道高嘉岳想死在哪儿,许雅欣的忧郁症都比他更有说服力,而且生命是什么很低贱的东西吗,高嘉扬是什么很低贱的人吗,一命换一命编剧在干什么,这个家庭给不了高嘉扬归属感就算了,让他客气战战兢兢的过日子就算了,最后还要用他的生命来换一个蠢人的觉醒吗?侄子失去爸爸?难道比失去阿伯的剧情更好吗?

21分钟前
  • F17
  • 较差

“能回家真好”

26分钟前
  • 锅锅
  • 力荐

无聊得很

29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自杀、出轨、离婚、早逝、弃婴、弟绿哥,用嬉皮笑脸的方式过着最残忍的生活。刻意的嬉皮笑脸,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写实?

31分钟前
  • 温存Weather
  • 还行

没什么感觉

33分钟前
  • 原来是富婆呀!
  • 较差

这片很难评 说好看吧不好看 说难看吧 也没有那么难看 但是看了之后只想说句 就这?????

37分钟前
  • Nekochan
  • 还行

看得出来是想模仿日剧,但也太刻意了。就男主这种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人,就因为别人讲两句你重新投胎啊就突然想自杀?为了让男主回本家解决家庭矛盾编造的借口也太烂了。台词都是口水话,老来咸湿的爹,高中就想把妹到汽车旅馆的侄子,贴近生活但真的恶心。印象比较深的是男主喝醉时隔几年回家父亲守了他一夜,因为怕喝醉的呕吐物会把男主呛死。那不挺随了他的心愿的吗

42分钟前
  • Harimotomokazu
  • 很差

剧情牵强附会,表演用力过猛,主题过犹不及

43分钟前
  • A小米同学
  • 很差

一个叫高嘉岳的男人决定去死。四十岁的男人能否活成二十岁的大男孩样,吴慷仁告诉你没问题。当然,如果没有两个温柔的弟弟,估计这个做大哥的也会很惨。所以这个片子最打动人的是兄弟情以及叔侄情(小侄子实在太可爱了)。虽然父母尤其是老妈呱噪了一些,但决定去死真的很蠢。——主人公傻B了一点,但片子真的很好看。尤其重要的是有一种大陆难得的幽默。如果是放在这里每天的生存焦虑中,是不太可能有这样的自嘲或者小幽默。

44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要素齐全,一堆破烂。两集弃。跟《俗女》一根脚趾头都不能比。配上亲缘、建构、祛魅、社群的最热短评,可笑程度+100%。以及选保险套的情节都要删减、改台词、对口型的此岸,就别自取其辱假模假样引进台剧了好吗,人民不是不需要文艺自由吗。

47分钟前
  • 东林君
  • 很差

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吹捧了,心如姐姐的码盘子能力是很好,选角很适合,导演也很不错,但是和华灯初上一样都败在了剧本上。和华灯初上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好故事。这次我完全是奔着许肇任导演看的,生活流质感是很棒,但是和俗女差太多了,俗女的人物塑造和独具个性的喜剧性这部剧都没有。所以拜托大家不要说什么男版俗女了。

49分钟前
  • 渡均十七郎
  • 还行

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

50分钟前
  • 老韩
  • 力荐

看十五分钟 ,厕,弃…..深海/有生之年这种塑料温情片,只能做做最表层的精神按摩,还有一堆坚定不移的厕逼抑郁症粉丝。谁给这些片打差评,就像要把它们的救命稻草收割了,就非要跑到别人地盘拉屎。永远喜欢这样的故事,要如何面对世界的洪水猛兽呢?会不会是你抑郁症的根结呢?我给的治疗方法是被泰勒谢里丹的铁链鞭打,缠好脖子关在笼子里。

52分钟前
  • sirthisway
  • 很差

剧情乱七八糟。特别媚男,女性角色都是恋爱脑。

57分钟前
  • 铅黄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