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集纪录片最大的感受是-这货太坦诚了,活得太潇洒了,简直和我的梦想一样。
他早已从当年的BOY成长为一个敢担当有理想肯行动的MAN了,这种成长是时间给他的,是上天给他的。
片中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陈冠希,早不是那个我曾肤浅地根据外表所喜欢的陈冠希了,他变成了一个当代年轻人值得去学习、去标榜、去当做人生目标的陈冠希,他活成了他应该的样子,活成了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他说,他不喜欢当明星的生活,去唱不喜欢的歌。
如今,他唱他喜欢的歌让大家了解他的生活。
他说,他拍了25部电影或者更多。
如今,他演不到电影演的全是他的生活。
他说,HIP-HOP是我爸,LA是我的新家。
如今,他日本、中国、美国各处飞,流连之后想回家。
他说,他当初带5万美元去了美国。
如今,他的分店遍布全国。
他说,他国内的朋友十根手指数得清楚。
如今,他微博粉丝2400万不知从哪来。
最后,他说,我当然希望我能够在中国做我的生意唱我的歌,生我的小孩建我的家,因为我是中国人嘛好吧,其实,我被他全篇HIP-HOP式的回答弄疯了,但是,我喜欢他!
其实我不是很了解陈冠希。
08年事情发生的时候也没有很留意,只是知道大概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了,没想到说会反应这么大。
就我看到的而言,这么多年了,从开始到现在他都很真实,敢做敢说,这个在艺人中挺少见的。
而且他挺过来我觉得也是需要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支撑他。
我不是他的粉,但是还是挺欣赏和佩服他的。
他在片里说,他是在教我们认识事情。
说真的,他带给我们的思想碰撞还是挺激烈的,对现在社会意识观念也有一定影响,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
和八年前比,现在的社会宽容很多。
现在的我当然觉得他为当年的事情付出了过多的代价,但当年的我如果去深入了解的话会不会也会对他冷言泠语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觉得他的思想是走在很多国人前面的。
而且他也在成长。
说到陈老师,你会想到什么?
文艺小清新会脱口而出背着吉他的陈绮贞,而更多普通青年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会是那个吊儿郎当,普通话说不利索的陈冠希。
说到陈冠希,你又会想到什么。
毋庸置疑,时光一下会回到零八年初的冬天,你坐在电脑前,耐心地等待着一个压缩包下载的进度条走向100%。
你如饥似渴地解压,打开,一大波热辣的图片印入眼帘。
你在享受着这大好春光的时候也惊讶于,那个《星愿》里纯情俏皮的张柏芝竟然玩起了制服诱惑,而那个唱着小女生恋爱烦恼的钟欣桐也会搔首弄姿。
她们都是你做梦也想征服的女神,却都匍匐于一个男人身下——陈冠希。
时光还会回到更早的十多年前,那个挑染黄毛,帅气逼人还带点痞气的小帅哥。
他挑起嘴角,邪气一笑便引发女生尖叫连连,他是你后排女同学继Kangta后的一个追逐目标。
在青葱记忆里,你记得他的名字——陈冠希。
陈珊妮有一首歌写的是当年砸吉他闹事的问题儿童谢霆锋,歌词说到:“你岂止偶像歌手,你岂止恶劣传说。
”这句话用在陈冠希身上,也同样奏效。
在艳照门过去多年,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我隐约知道他在经营自己的潮牌店,时不时看到一些关于他的小新闻。
而这几天,他以一个真实立体的形象,借由vice点这部纪录片,又开始在朋友圈里频频出现,他的名字已经注定不会普通,不管他代表的是什么,无论是粉是黑,陈冠希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一旦出现,便激起千层涟漪。
Vice聪明地抓住这一点,而作为看客的我们也借此满足了自己的某种好奇心也好,窥探欲也好,又消费了陈冠希一把。
用三天的时间看完这部《触不可及》,这三部分的编排在观看的顺序上,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情绪变动的过程。
第一部分一上来陈冠希就极其屌的地表达了自己不想说的就不会说的态度,他直来直往,对于过去十分坦荡,在工作方面兢兢业业,也和普通小老板一样奔走于工厂之间,追求产品的设计和质量。
这时候我心中是有许多敬佩和赞许的,觉得他内心已成熟许多,看似有点尘埃落定的味道。
然而在结尾当他走进一波狂热的粉丝之间,那个明星的气场一回来,我瞬间又发现,好像什么都还是没有变,他持有的卖点还是“帅”和“潮”。
在熙攘尖叫的人群里,现在的他还是那个廉颇老矣有些过气的港台明星。
第二部分说了他成名的经历,以及他对自己做的rap音乐的自我认同。
他对自己音乐也很骄傲,近乎自负。
虽然强调那些音乐如何成功,夺得流行音乐榜冠军也好,“rap是我爸爸”也好,在我印象中他最红的一首歌永远都是用不标准国语演唱的“我爱你却故意,故意说不爱你。
”这样没有深度的小情小调是他口中恨之入骨的,却也讽刺的成为普罗大众可以传唱的。
这样说很世俗,也许是因为我听不来嘻哈所以说出片面之词,但是说真的,我真不知道这些年他还在继续发行音乐专辑。
对于音乐他也的确费尽心机:这诚然很可贵也值得尊重,可是有些狂妄的语言,近乎泄愤的歌词和演绎,或许这是hiphop的精髓:气势上绝对不能输,哪怕力不从心,也不能露出半点的怂。
而第三部分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了,因为这一段里的陈冠希是最真实的。
我觉得这一段的他才真正地敞开心扉,一些零散的剪辑和他大段的独白在最后让他丰满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
他早已习惯品头论足,别人说他不再那么帅,他说我都thirty fxxking five了,不过五十了我也一样很帅。
他貌似对许多恶意言论恬不为意,甚至愤怒轻蔑,却又在数秒后低下头说,现在我已经不太看评论了,我想positive一点啦…在别人的想象中,陈老师无疑是把妹高手,然而其实他的生活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放荡糜烂,也并非一个十足的playboy。
反而,他对于婚姻家庭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向往,提到他的理想生活他第一个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美满的婚姻,然后便是一堆彩虹色的少女绮梦:小岛,和朋友住在一起做音乐的乌托邦。
他脸上洋溢着几乎快留下哈喇子的幸福的表情,这就是thirty fxxcking five的陈老师。
那些花样百出的描述后,好像坐拥女色及潮流风向的“美名”后,有些幼稚又缺乏安全感的陈老师。
文德斯有个著名电影《德州,巴黎》。
陈冠希自己调侃,自己是香港的Paris,不过是Paris Hilton。
细细想这几年听到的陈冠希的消息,无一例外都带有负面的因素。
说他面容苍老,酷似赵本山;抑或是机场与大叔争执不下…在08年那次艳照门后,他在整个舆论的导向里一直没用咸鱼翻身。
这是中式儒学思想惯有的迂腐,你拍过艳照,你玩女无数,那你现在就不应该过得好。
当时的女主角阿娇现在进入新的恋情后,那件事的阴影也仍旧笼罩在头上,媒体总是会再次提起陈冠希,或者对她的行为冠以“风流”二字。
明明是人人都会做的床上活动,到了那么一个玩世不恭的香港明星身上就成了一个“大丑闻”。
陈冠希出生富裕的家庭,野心很大,喜欢的事情都想做,有本钱做,要做就想做到最好,有时候觉得他的举止有些自我膨胀,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纪录片一开始陈老师就四仰八叉地告诉你们“我现在过得很开心!
”说回到过去也不想改变什么。
在结尾处,当记者正面问起他时,他的神色还是黯然的,他承认这件事打败了他,字里行间希望这件事被埋藏。
他点起一支烟“我想拿终身成就奖。
”他说。
那一刻觉得他很像《麦田守望者》中的男主角霍尔顿。
做了种种落拓不羁的行为,说了一句又一句狠的不能再狠的话,心里却装着一个柔软,公主一样粉色的理想。
时间调回01年冬天,我买了一盘陈冠希的卡带。
第一首歌叫《坏孩子的天空》,那时我没有看过更还未耳闻北野武的那部电影。
我很喜欢这首粤语歌,听过许多遍。
多年后再听的时候,才发现,歌词里的坏孩子描述的就是那部电影,但此刻,却更像陈冠希本人。
“一起出走感觉多好,但天黑黑哪里也去不到。
可抱拥这样暖,你使我领会到 这一对愉快流浪汉被忘掉也好。
”在七年前,他因躲避出走到美国,“无限期退出娱乐圈。
”在七年后,艳照满天飞的网络里,人们对于暴露的肉体早已不足为奇,大胆宣扬自己的窥淫欲也不需要任何羞耻。
世界在下沉,人们却在不停地狂欢着。
坏孩子陈老师穿着老头衫在路边抽烟。
他的天空很大,大过我们多数人。
所以我觉得,在那下面,一定能找到那座属于他自己的太平洋小岛。
而那个时候,释怀与否,大概也不重要了。
终身成就奖,自己给自己就好啦。
时隔这么多年,说到艳照门所持意见的人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他真厉害曾经和那么多人睡过,一是真可惜我还没有和他睡过。
很多人把自己的道德底线抬得很高,口口声声说遇到喜欢的人就去强奸啊,下药啊什么什么的,因为不可能遇到,所以大胆的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是一时口快好像真的可以去强奸下药似得,要是真的遇到了,我相信大多数的人可以避开自己所谓的道德底线去冲动一回。
吸毒和嫖娼的区别在于一个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一个伤害了别人的身体,但他们都是让自己得到一时的快感。
我之所以把陈冠希区别于那些吸毒的艺人,是因为陈冠希到底还是懂得生活,不选择伤害自己,也图的了愉悦。
人生嘛,开心就好,说是触碰了道德的最低线,无非是那些碰不到女星身体的人们觉得陈冠希竟然可以睡她们,真是太过分了呢!
所以那些人开始抨击所有的参与者。
每个人都在交易,无论是性闻还是新闻。
如今艳照门已经不是陈冠希的代名词,有很多的人做出了陈冠希曾经做过的事,但是之后像陈冠希一样活下去的人,没有一个。
陈冠希并没有被打倒,我觉得这才是人生赢家。
只不过当时他没有算到,他的电脑竟然会坏了!
然后遭遇了一些意外。
之后换了一种方式生活。
而已,难道还要说什么吗?
最近很火的纪录片《触手可及》,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陈冠希用另一种方式回归了荧幕。
离那件事情发生已经快八年了。
对,就是你想的那件事,听到“陈冠希”这三个字就马上想起的那件事。
2008年1月的某天,那时我还在上初中,埋头于做题考试和各种青春小说中,同桌L哭丧着脸一屁股坐在我旁边。
“你知道‘艳照门’吗?
”“什么啊?
”“你都不上网的吗?
全国人民都知道的。
”她带着哭腔说。
被L嘲笑之后,我等到周末回家认真的上网查了一下“艳照门”(毕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00后人人一部手机),然后让我大跌眼镜,在一个未成年初中女生的价值观里,陈冠希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他猥琐,他没有底线,他不检点,他甚至破坏别人的人生。
班里的男生小声的讨论有没有“艳照门”的原图,我狠狠的瞪着他们,我恨不得立刻去向老师揭发他们,却因为难以启齿放弃了,我在心里暗暗的想,男人都猥琐,都恶心。
体育课,我和L一起跑步,L又说起了陈冠希,对,你没猜错,她是陈冠希的粉丝。
这件事已经发生近一周了,她从伤心变成了同情。
“我觉得陈冠希挺可怜的。
”她说。
“搞没搞错啊,他……他……他很过分啊。
”我找不到一个词确切的形容他的行为。
“他没偷没抢没杀人没防火,他只是做爱,然后拍了一点照片,他不是自己传到网上的,只是被修电脑的人恢复了数据传到了网上。
”“可是……可是他就是做的不对。
”“那你说他哪里做的不对?
”“他……他不应该和那么多女明星上……床。
”“他又没有强奸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他……他不应该拍照。
”“可是那又没犯法,他没有偷拍谁啊,他获得被拍照人的同意,他只是拍他想拍的东西而已。
他没有出轨,没有吸毒,没有强奸,没有犯罪,他只是运气不好……他没有做错什么。
”L竟然带着一点哭腔。
“……”我哑口无言,我跟L大吵一架,然后把这些都归结于L是个不折不扣的脑残粉,事情严重到我俩甚至一度要绝交。
你知道在一个没谈过恋爱没看过A片连黄色小说都没碰过的未成年少女心中,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莫过于初恋初吻初夜。
可我仔细回想,L的言论是确实过于偏激,甚至让我颠覆三观,可我真的说不出陈冠希到底哪里做错了,对,他是做错了,他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全社会都在谴责他,可是他哪里做错了呢?
他没有故意伤害别人,他没有杀人没有强奸也没有犯罪,他只不过触碰了我们关于“性”的底线,可是全世界都在谴责他,我们给他按一个罪行,叫做“不检点”。
七年过后,我也从初中生变成了研究生,可我仍然说不出他究竟哪里做错了?
社会越来越开放,对“性”的底线也越来越低,“包养”成了一种炫耀,“小三”也被写进了歌里,“约炮”成为了一种流行,我也越来越搞不懂,大众对“性”的底线到了哪里。
比他十恶不赦的人多的多,但是都没有造成当时那种情景,因为他是公众人物?
七年了,再回过头来,当初的“艳照门”似乎毁了很多人的人生。
阿娇的清纯玉女形象一夜倒塌,跌倒在娱乐圈,艰难的前进,再也红不起来,张柏芝跟谢霆锋终究还是离婚了,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就像一个梦,一夜就破灭了,她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陈冠希退出了娱乐圈,他也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他在纪录片中也说,有一段时间,他想逃跑。
直到《触手可及》,我才再次关注到陈冠希,自从七年前的“艳照门”之后,我再也没有主动搜索过陈冠希这三个字。
《触手可及》如果排除商业炒作的话,说实话,我认为还不错,片子挺真实,故事讲的也很清楚,它给大众展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陈冠希,年少叛逆,过早的暴露在镁光灯下,受过逆境,想过逃跑,也想尽办法站起来,开始反思和寻找自己,做回自己。
或者,反过来说,就算它是商业炒作又如何,观众喜欢看,买它的帐,Vice名利双收,陈冠希有机会表达自己,也总会有人有所收获,是不是商业炒作还重要吗?
是不是洗白重要吗?
陈冠希在《触手可及》中第一次展现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纪录片分为三集,《嘻哈生意》讲陈冠希经营潮牌,“我希望有个东西我可以在自己的手里,控制整个事情”,他选择成为一个生意人。
生活在美国洛杉矶,和朋友一起经营生意。
《回到原点》讲述陈冠希的音乐和演艺事业,父母离异,他小时候在温哥华,9岁去了香港,17岁的时候被星探发现,他对娱乐圈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母亲说,这可能是你唯一的赚钱机会,他就这样回了香港进了娱乐圈,“然后开始做奴隶,接下来几年就在做奴隶”。
进入娱乐圈后,他的生活都被安排好了,有5、6个人写歌,有5、6个人写词,他只负责唱,看不懂就翻译成拼音,很多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他开始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
“艳照门”之后,他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候,没安全感,他不去餐厅吃饭,不跟陌生人交流,直到现在,依然受着网络上的攻击甚至黑粉的攻击。
“我花很多很多时间在我的音乐上,好像没有很多人尊重我的音乐吧。
”他是这么说的。
《成为陈冠希》讲他的情感他的生活他的态度和他的梦想。
他讨厌狗仔讨厌被跟拍,在意Instagram上的留言在意别人放广告,他在机场因为别人插队安检而跟别人起冲突,他渴望幸福的婚姻。
对,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陈冠希,和七年前一样,一样锐气一样热血一样浑身有刺一样特立独行,可他又跟七年前不一样,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该怎么生活。
“诶,如果你可以回去改变,你会改变什么?
我什么都不改变。
”“因为有时候有些人说‘他江郎才尽了’,我就想说,跟我挑衅?
然后我会努力十倍,然后就做给你看。
”。
发生了很多事情,他却坚守了他的棱角。
我不知道是好是坏,或许他还有苦头要吃,或许有数不清的娱乐杂志写他的负面消息,可是……我想很少人能像他这样活着吧。
我主动问了L,你怎么看?
“我为他坚持下去,反思自己,还在做自己而骄傲和自豪。
”L说。
“他可以选择自杀,一了百了结束痛苦,但是他没有,他挺下去了,站起来了,用他自己的方式活下来了,我挺敬佩的。
我好庆幸,他还是以前那样,那么吊的生活。
现在,我好像能大声的说,我是陈冠希的粉丝了。
”我不得不承认,《触手可及》有洗白陈冠希的嫌疑,但是或许这种洗白是为了呈现真实的陈冠希,显现娱乐头条之下不同的陈冠希。
不过不管怎样,看过的人应该有所收获吧,我想我的收获大概在于,更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独立思考,多角度看待事物,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在做自己,还有包容各种可能性。
七年之后,我开始站在多个角度思考,也学会不再人云亦云,看清自己的想法,我偶尔也会有偏激,但那之后该不该再回头想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的矛盾性,做自己的时候有没有伤害他人,顾全大局的时候是不是牺牲了自己。
看来,我还有更长的路要成长。
最后就用一组图片结尾吧。
冠希老师天生的平台就超越大部分人,加拿大 香港 来回切换 见识高于同龄人 有个好老爸 与成龙 杨受成关系密切 加上自己优质外形 进入娱乐圈 就是临门一脚 通过自己的天赋 练习很短时间 很快会搞音乐 拍戏 加上背后金主的助力 立马成为当红明星艳照门事件 他毫无疑问就是受害者 通过这次事件 进入谷底 退出娱乐圈 。
拿200多万港币 回到洛杉矶 这次就是靠自己了 当明星这些年 认识了很多人脉 设计圈 时尚圈 娱乐圈 加上自己的感觉 努力 做成事业 开启第二春 。
练习马拉松 回归到自己内心 找到自己的生活 。
内心坚毅,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
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认真把《触手可及》看完。
2008年艳照门出来后,陈老师瞬间红遍全国。
在此之前对他几乎没有任何认知,但从此以后,对他的定位,也局限于他在第三部回归原点中描述的那样:一个少年成功的毛头小子,做了出格的事情。
然后,没有然后了。
触手可及有三部分,分别是《嘻哈生意》、《回到原点》、《成为陈冠希》从意外的事情的打击,被迫离开香港娱乐圈不能再演戏。
他前往加州,去做潮流生意。
05年的时候他开始做这个事情。
出事后,他自己在国外,活得好好的。
财务自由是实现人格自由的第一步。
在那里,他试着找到自己。
第二部分描述的是他的音乐。
他做hip-hop。
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人。
第三部分讲述在这一切之后,他又重新找回自己。
讲述他的愿望,想有一个家,想生孩子;想演戏,拍电影。
讲述他自己的独白,我也是普通人,和大家一样。
从挫折、意外的灾难中一步步走出来,并重新找到自己,找到和这个世界的定位。
这真的很难。
这个世界给人的压力很大,在美国生活会相对轻松一些。
很坚强,很励志。
同时对现在的社会的宽容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间有一个细节,把一个插队的人的身份证给扔了,然后耽误了后来的演唱会。
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对错是非都不好判断。
只是觉得,在一个环境中,如果没能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就会招致灾难。
就会耽误时间。
可是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如果大家都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只会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道我们就只能够默默接受,忍受?
又想起来李笑来之前在公众号上提及的携程的产品,只有第一天含双早,然后,后面的三天有没有。
李笑来是明星是大V,他有影响力,有公信力,有注意力。
所以携程找他道歉。
但是,有卵用?
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面对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像李笑来那样,我补交钱,先把事情办了。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事后再炮轰。
可是,成本毕竟是存在的。
有没有这样一种组织,专程负责对接投诉与维权?
事情直接交给他们就好了?
或者,以后会有的吧。
“喜欢努力做自己的人。
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掩藏、不造作;爱恨都写在脸上不放在心里。
”只有三篇短短的访谈,但是足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一个真实的Edison。
一、努力地做自己的商业,从无名到1000W的营业额自艳照门被封杀之后,Edison带着5W美金去了洛杉矶重新开始。
他说,我想做艺术的东西,就算是T恤,也可以很艺术。
和艺术家合作设计,只有少量的出品让这些“限量版”成为潮流,成为可以收藏、穿在身上的艺术。
超级nice的想法。
当大多数人还在想着做“爆款”创造销量神话的时候,总有一小部分人在为做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经营。
比如Edison。
二、曾今的他就想活出自己的样子,可惜我们现在才看到永远不可能再聚光灯在看到一个人真实的样子。
他会改变,会被人粉饰或抹黑。
众人包围、恐吓,不敢说真话。
好像活成大多数人希望的样子就能够塑造一个优质的偶像。
人不是因为有缺点才变得更像一个人吗?
比如某些天王有怪癖,某些男神有陋习;而Edison只是一个更合适欧美多元文化的ABC;不离口的脏话、多动症“儿童”、行为上的“疯子”、自恋自大又神经、不顾一切想做自己的“小孩”。
他把想法示众,渴望被人理解,被人倾听、100分努力的工作让自己变得不一样;因为这样,他可以成为一个模板、参照,让普通大众在某天因为自己看走眼而重新接受他。
我想,他已经完成一半了。
善良的人们总是会给人以救赎的希望。
三、有才华且努力的人会在不同的世界过好自己的人生“但凡努力的人,都不会过得太差!
”不能演戏、拍电影,不能做唱片发专辑;可是Edison还是积极的参加商演,希望别人能看到他的努力,变得不要那么讨厌他。
不整容、不打针,坚持原装做自己,在这个年代真得好难得。
“为什么说的非要看我整容;他们觉得我没有以前帅了,可是那时我才17岁,现在我35岁了;年纪变大就会老啊;等我50岁了,再看还是帅;因为我是原装;我才不整容。
”好霸气的对白,仗着底子好,好嚣张!
可是我就是爱这样的霸气,不喜欢就说no;喜欢就拼命争取;有好的想法就分享出来让朋友参与共同改进。
我们被中国式的文化压抑太久,习惯了藏着掖着不说真话;考试从来不复习,好处自己怀里揣。
写太嗨,好像说得我不是这样的人似的......(笑cry)
借用纪录片的名字做为这篇影评的标题。
还是先谈看完后的想法。
套用笑来老师的三个字,正三观。
我自己看完后就觉得他太有信心了,其次很感恩他悔改了,纪录片没有告诉我们所有在艳照门事件之后他经历了什么,但是我可以感受得到,透过他在视频里的言行,还有对他朋友的采访,他正面回应曾经做过的事,It's so courage!!!因为我觉得我现在做不到可以这么坦然,当然了我不忌讳谈论自己的缺点;第二在视频中他向大家展露了自己的内心,他没有掩藏,这也是我很赞同的三观之一,WE DONT NEED TO HIDDEN OURSELVES;还有他说到安全感,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没有抓住一个可靠地东西,没有就算了,甚至还不愿意承认。
当然了,不得不说,冠希还是做了一些让么些人难以原谅的事,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警醒,不要走太多的弯路,但是却能学会承担责任。
最后推荐一首音乐MC仁的乐队LMF的《揸紧中指》peace outhttp://play.baidu.com/?__m=mboxCtrl.playSong&__a=18415561&__o=song/s||playBtn&fr=-1||play.baidu.com#
关于vice采访陈冠希,为他而做的这部纪录片,我们很难判断vice的目的是否是为了给陈洗白也会怀疑vice做这部纪录片的出发点是什么?
说白了vice就是想搞点大新闻,不论最后是否“成就”了陈冠希,但凭着人们“爱屋及乌”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vice。
(至少我之前根本没听说过vice……)我们先从纪录片的题目开始说起吧,触手可及——词典给的解释是近在手边,形容距离极近。
在我看来,vice既然以这个通俗易懂的成语来命名这部纪录片,这其中也有他的道理。
第一,从三部曲的分标题看:嘻哈生意、回到原点、成为陈冠希,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陈冠希,说明他并不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明星,而是一个近在咫尺的普通人,给人一种亲近感。
第二,从陈的角度出发,他在片中反复强调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以及片尾提到的人生终极梦想——拥有一场幸福的婚姻、住在自己的岛上、以及朋友的陪伴——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陈的理想和大家的理想一样,同样的触手可及,这是对陈未来美好的希冀吧!
虽然本人不是很了解陈冠希,只知道他是香港著名演员、hip-hop歌手,还有伴随他的不光彩的事件。
通过vice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陈,至少让我看到真实的陈。
我也不是他的粉丝,没必要为他说什么好话,更没必要为他洗白,现在我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他。
采访是什么?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纪录片一开头就播放的陈公开道歉的视频。
那时的陈还是那么青涩帅气,时光荏苒、时过境迁,我们在感叹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候,当面的问题少年已经35岁了,我们还在感叹时光旧了面孔、伤了回忆,写在陈脸上的只有憔悴与疲惫。
有人在Instagram上调侃陈,说他是本山大叔!
没错,经历那样的大起大落,轮到谁,谁不得苍老几分呢?
<图片4>是啊,陈冠希都35岁了,但仿佛那场事件仍然还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当问起,如果你可以回去改变,你会改变什么?
陈很率性的回答道,我什么都不改变,因为今天我很快乐!
这就是陈冠希,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人,都是因为他玩世不恭的态度、不修边幅的行为,熟悉的依旧是他那与生俱来的唳气,不会向这个世界妥协。
当自问起,陈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他说,快乐!
我们先不谈陈是否真正的快乐,也许他在表现的很快乐,也许他正追寻快乐,但这至少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陈冠希。
<图片2>自从陈冠希黯然退出娱乐圈后,便转战潮流事业,他全身心的投入到CLOT和3125C的创办、发展。
我不算是一名资深的潮人,只能称得上是潮流爱好者,喜欢关注潮流资讯,更不懂怎么将一双Yeezy 750 Boost从$350炒到$3,000,但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爱我的爱好!
正如陈冠希如何从青涩幼稚的毛头小子变成中国潮流icon,凭的就是对潮流的热爱。
陈冠希的嘻哈生意一做就是11年,11年来他收获了什么?
是每年一千万的营业额?
是多开几家Juice的分店?
还是又和哪位大师合作出了新的潮流服饰?
我想都不是。
年营业额一千万多吗?
至少陈冠希觉得已经很成功了。
他会每天反省自己,不是从一名老板的角度,而是从一个懂得如何思考的人的角度。
他感谢一直支持鼓励他的人,也要感谢恨他、嫉妒他的人,是他们成就了自己,自己现在很快乐,足矣。
当谈起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的时候,他很理智幽默的说,再过五年再问我,我会跟你说是不是吧。
正如钱钢在柴静的《看见》里回答道:“别太急着回答对还是不对,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而到如今,我明白过来,无论怎样肆无忌惮地去过这一生,都不可能在白发苍苍时觉得这一切问心无愧。
哪怕是当初看似平凡却做出重大决定的一天,故事最后你还会遗憾,“早知道当初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陈冠希没有假想,如果可以回去自己会改变什么?
正因为现在他很快乐,他才不去改变。
过去的过去,值得被想起,庆幸曾经历。
当参观陈冠希工作室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我对他以及他的团队刮目相看。
环顾他的工作室,有价值几十万美元Alex Israel的画作,有陈冠希耗费巨资购买的艺术书籍,还有另陈冠希骄傲又头疼的库存,但是我认为价值最大的是桌子旁放的一本繁体字的《孙子兵法》!
足以看到《孙子兵法》对商业营销的重要性。
个人觉得孙子不好战,不爱耍阴谋诡计,强调实力取胜,故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孙子兵法用在商业上,应该是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的战争,应该是企业想法设法俘获消费者欢心的战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我觉得更像是友军共同攻城夺寨,而不是互相打斗。
企业死,是死在自己无法获取消费者欢心上,不能怪友军实力强更能打仗吧。
所以各大潮牌都开始搞联乘、各种跨界的合作。
这样的商业营销,不仅没有把哪一方搞垮,而是让消费者们趋之若鹜的排队购买!
这就是为什么supreme和The North Face合作款那么的热销,洛阳纸贵、一“衣”难求啊。
我想,如果CLOT把《孙子兵法》认真仔细研究消化后,想必未来的CLOT定能朝着陈冠希理想发展。
我们说陈冠希是桀骜不驯的,这源于他的个性。
“在亚洲有一个好的想法,人家会不想给你看,在洛杉矶却不一样,人们会把好的想法与你分享,所以洛杉矶整个文化都比较适合我”,陈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中国的文化不允许,你想搞点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不认可,大家就会觉得你是异类。
我想陈冠希悲哀就悲哀在这个地方吧。
他想着如何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给社会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但是社会给他订的标签就是“非同寻常”,没有被大众所接受,所以他会叛逆、会堕落。
灵魂只能独行,不必强行进入别人的世界找到一个位置。
而陈冠希所有的自负都来自卑,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因为总有人曲解你的意思,总有人嘲笑你的进步,总有人看不起你的快乐,总有人嫌弃你的矫情。
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别人满意的那个自己,可如果坚持做喜欢的自己,终会遇见喜欢你的人。
你也不必通过各种方式昭告天下乞求关心,当你放下这些社交网站里的虚荣,就证明自己过得足够好。
好到生活中的事情就能够让你足够充实和快乐,好到不需要通过跟陌生人分享这种快乐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要让世俗的烟尘蒙蔽你的双眼,当你忙于更重要的事情时,那些所谓的指摘,你根本无暇顾及。
所以,Edison Chen,去自由自在地思想、自由自在地瞎想、自由自在地少想、自由自在地选择你自己的生活吧!
去成为真正的自己吧!
触手可及 (2015)
有一点叫嚣,有一点口是心非,有一点报复性活给你看,有一点互惠互利。总之,都是亦幻亦真的娱乐罢了
陈老湿依然一口漂亮的美音坏坏地笑,开口还是FFF讲述着艳照门之后他的努力以及他的志向。3集下来感觉陈老湿还是很多负气想要证明给谁看你们错了。其实呢,这个世界观众没有义务给努力加分-观众只看作品啊,整这个记录片自己说自己好自己的朋友说自己好有点矫枉过正。何必呢,看开点,陈老湿 just be yourself. 依我看来最可惜的的不是你艳照门之后不能唱歌拍电影而是你为了你的潮牌摆弄着笑容和观众合影-但愿你是真的快乐。
最后,他用英文说自己的理想,而用中文说他的现实。
可以看到陈冠希确实在成长,在变得成熟。偶尔也会有些骄傲和乐观,毕竟他也是个正常人。片子一般,主要是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经历过轰动整个中国的艳照门的人,他的所思所想所为。
中西人文的差距在他身上得到了具体化的体现~
被社会抹杀的天才,实话讲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所有的一切都把错附加给他,但他还是用乐观的人生态度重新振作,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别人证明。剥夺他拍戏的权利听起来挺心酸,他们赢了,但他不服。未来可期。
&#34;u know&#34;,&#34;bro&#34;and &#34;man&#34;是对我末端神经的挑衅,加州的小伙伴们要不要同我学英文?
可以一看的
What you trying to say is heard. But it&#39;s true I&#39;m more tolerant with western celebrities. 没忌恨也无所谓谅解。
成功=50%长相+40%金钱+6%努力+4%才华
1:10:13,B站。性情中人陈冠希。
老师也好,商人也好,他真是个牛逼的大男孩,当你还在原地的时候他已经跑出好远了,永远不会被外界困住吧
他已经是传奇..这么精彩的人生..他体会的你我永远体会不到...能成为某种标签.并不容易!
感覺就是看了部巨長的廣告 就如他 我對於不喜歡的人 再多人喜歡我也無感
这片与其说非常EDC,不如说是非常vice。遭遇与遭遇各不相同,其实没有什么好同情的,LA让他活了过来,却不一定教会了他什么是生活。一如vice,它是一种让人荷尔蒙飙升的青年力量,但这个世界又不是一定要比着中指才算存在过的。
我是来学英语的。
这个美国人的心愿是拿中国的终身成就奖…
里面他的言论前言不搭后语,讨好意味重。但我喜欢他什么都敢说,活的肆意。里面他参加活动说一会儿你会看到别人的不尊重,还有手上的牙印。算是一个重新认识吧,他的歌听的少,电影看了几部,最喜欢的是 狗咬狗。演技是很棒的。期待你的作品。
never grow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