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前看到这部电影的预告,那时只是感觉:哈,又一部2012。
诚然,2012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深。
末世的绝望感,灾难中人们的表现,都和我期待的不一样,也可能是我更侧重于偏艺艺术氛围的东西,而不是特效吧。
很喜欢灾难片,尤其像《后天》之类的大作,看着幸存下来的人团结在一起克服难关,明白了重要的东西尽管这课程代价很大。
或者是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或者是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我是用“又是一部特效大片吧”的心态看完预告片的,同样也是因为无聊,想调剂下生活才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毕竟,即使没有想象中的满意,单单预告片中表现出来的震撼相信也是觉得值得回这个票价的。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可以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直到走出影院,也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
(以下涉及剧透,和对一些影评的意见)影片一开始的音乐就有点出乎我意料,一段柔美的女声,一下子就把主题凸显出来了,悲壮而值得歌颂。
随后衔接得马上就是3D效果很赞得直升飞机救人片段。
不得不说,巨石强森得影片都有种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
不过我们不就是来看这个无敌猛男发威的吗╮(╯▽╰)╭,看他那副身板,当不是以蝎子王,特警,而是以救援队长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还真是有安全感。
一场救援在刺激紧张的音乐中结束了,作为一个开头来说,却是很不错,快速为观众展现了本片的世界观和….强悍的音效。
之前看过采访,强森说这部电影不只有地震,他对同时能有亲情这一元素,而且刻画得不少而欣慰。
综合全篇来看,亲情这一元素却是有体现,只不过都是通过间隙和细节来慢慢阐述。
这也许也符合现在观影人的习惯,比较浮躁。
毕竟像认真看剧情的人不会来看这种电影,而忽视了剧情则又会被喷无脑堆特效。
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导演编剧做得很不错,剧情虽然俗套(这也是事实),但全程没有特意塞进去的剧情,让人感觉突兀而不自然的。
女儿请父亲帮忙带上自行车,引出父亲打开女儿的“回忆盒”而引发的回忆。
得知妻子女儿要和别人住一起了,强森的无奈和愤怒。
难得的是,他后来居然打电话过去主动和妻子道歉了(如此好的男人,要是不在电影里,又长得不帅,就该变备胎了吧= =)之后,一段段剧情也是衔接得行云流水,没有刻意拖延。
个人感觉比较明显的剧情灌输,也就是强森和妻子坐在飞机里,说起自己第一个孩子死去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同时也是在向观众解释,这样一个完美的家庭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吧。
但即使是这段剧情,片中也说明了“因为在等飞机加油”,所以两人才有时间在女儿生命随时有危险的时候坐下来聊这段对话,而这也直接成为后来夫妻复合的关键因素。
关于放弃、胆怯与坚守,勇气本片中有几个很明显的对比,一直在强调这个主题。
从强森因为自己先前的无能为力,目睹孩子丧生,到后来的“我不会再失去另一个孩子”;从“继父”的胆怯,丢下女儿自己逃跑,到那个幸运的面试小伙的那句“我绝不会丢下你的”。
面对真正的灾难,能鼓起勇气去救自己的亲人,这叫做责任。
能做得到,那么你是一个能担当,值得信任的家庭顶梁柱。
而除了家人,还能救别人,救和你没什么关系的人,那么你便是一个英雄,毫无疑问。
当我的朋友看到那个“继父”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躲避处,拖出了一个路人,自己躲了进去,害死了那个路人时,他怒骂那家伙人渣,说最后肯定死得很惨什么的。
我倒不这么觉得。
其实那只是人类在危急时刻的本能反应罢了。
不对,肯定是不对的。
但真到了那时候,又有谁能保证宁愿牺牲自己也不牺牲别人?
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不是什么反面角色,而只是刻画真实的“人心”。
他也懂得在女儿被困的时候去向保安求助,然后看见保安被砸死在自己眼前,他完全崩溃了。
毕竟不是亲生的女儿,也就是其实只是不相干的陌生人,那一刻在他心里,自己的生命显然更为重要得多。
也许这就是普通人的正常的反应吧。
这个角色塑造出来,也是拿来和主角们作为一个对比的,也是影片想反应的一个希冀吧。
关于一些影评,个人的拙见1、首先,关于很多人说的“公机私用”。
我想说,影片中强森开着救援队的直升机去救妻子的时候,他不是在去救人的路上临时变道的,而是要去维修队。
也就是说,本来就已经不在工作中了。
突然发生地震,通讯后来都中断了,那种地震下,已经很难再有组织能马上展开救援了,而自己的妻子又命在旦夕向自己求救,那么选择恐怕只有那一个了。
试想假如他对妻子说抱歉,我要先去看看谁更需要救援,观众会喷成什么样?
2、关于说强森抢了别人汽车和船,我也有点自己的意见。
那部汽车,首先就是偷来的,有一个特写,而且他妻子也说了那是辆偷来的车。
然后,偷来那辆车的人当时在做什么?
在抢劫超市里的电视机,没错,在盗窃。
相信导演也刻意这么安排,来降低抢走这辆车带来的罪恶感。
强森无论怎样都有比那个“原主人”更恰当的理由使用那辆车。
至于那最后的船……本来就停在那的,没人使用,当时的情况下,不开走也肯定被海啸摧毁了,没必要深究的。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
末日崩塌,确实是一部剧情上没给人带来什么意外的片子,但这也不代表剧情就是差。
行云流水,看着舒服,也合情合理。
音乐很不错,这是我意料之外的,至于特效和音效,相信看过的人都知道,确实是目前灾难片的极致了。
我觉得这类影片,能给我们带来的,除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思考。
就像之前说的,什么才是最值得珍视的?
也许我们正在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 小事和家人闹矛盾,也许正在自我烦恼。
说不定,那些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
还有就是,我们能否为我们爱的人鼓起勇气,我们能否能有更大的勇气,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
我还记得那个亚洲人,为了拯救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牺牲了自己,死前还叫小女孩“转过头去,不要看”,还记得那对将车停在路边提醒别人前面是裂缝的老伴侣,最后面对海啸时紧紧相拥,还记得强森冒着被落石砸死得危险,将很多人带到体育馆墙壁的“生命三角”地带。
美国人的电影,也许很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吧,没错。
但这种文化的流行,我想带来的绝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
想想我们自己的国家,行人路遇抢劫选择围观,面对需要帮助的人选择视而不见……也许,我们都应该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
毕竟,无论现实如何,我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去选择自己的道路。
灾难的正当罪恶观——《末日崩塌》与意识形态文/空语因明 作为灾难特效出色的影片,《末日崩塌》带给观众以“惬意的恐惧”,人们观赏着无情大自然对城市文明的摧毁,无能为力的恐惧和视觉虚构混合在一起呈现出来。
“惬意的恐惧”这个词汇意味着,灾难的原因与善恶无关,观众对此不承担道德责任,那种在前科学时期似乎合理的宗教解释对这场灾难不起作用。
汉译片名没有顾及“末日”这个称呼所具有的宗教意义,对它而言,那个词汇只是代表夸张的描述。
原片名“圣安第斯断层”暗示本片展现的是由科学进行解释的作为地理现象的区域事件。
不过,该片并非完全“看不见人情”的单纯视觉特效堆积。
人在灾难之中经历的事情仍然是与善恶或正义相关的。
本片情节主要关注在一个试图从毁灭性地震中逃生的家庭。
这种情节似乎要表明,除了自己家人的存亡之外,灾难之中的其他人与物都是无关紧要的。
或者说,维护家人的生存是灾难正义的首要目标。
而这只是一种恰当的假相,更不属于什么普世价值。
对灾难中单个家庭的关注应该看作是为了满足叙事的有效性。
《末日崩塌》也有舍生取义和非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
该影片对灾难中正当行为的看法不是狭隘自私的,而是“科学的”,也是“公义的”。
《圣经》记载的最古老的末日级别灾难是大洪水或诺亚方舟传说。
这场灾难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之后的第一场大事件,它的原因完全是宗教性质的:上帝见作为造物的人所思想的尽是罪恶,于是他要抹除人类。
但人类中仍有正义,并且这正义只属于一个家庭:诺亚的家庭。
唯一逃脱大洪水灾难的人类只有诺亚及其家人。
创世纪只是说“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诺亚与神同行”。
在这里能看到的仅有的正义,那个能帮助诺亚逃脱末日灾难的正义是“听上帝的话”。
按照宗教对灾难的解释就是如此,如果人们不希望看到灾难,那么应该向上帝忏悔,听从宗教律条,以其逃脱灾难,获得宽恕和改过的机会。
直到里斯本大地震(1755年)之前,对于地震的宗教解释往往有相当大的分量。
据说,里斯本大地震是现代地震学发源的标志事件,也被看作是“欧洲历史上最惨重的地质事件”。
里斯本大地震摧毁了非洲西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它所引发的地理效应遍及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这场大地震引发的波动从地理扩展到了理性,它引发了神义论的疑难,“听上帝的话”变得难以捉摸。
在对这场地震的解释中,物理神学的解释变得比忏悔神学更符合时代状况。
对待地震的正当态度不再是向上帝忏悔,而是理解“上帝在自然中的声音”。
能够使人逃脱灾难的不是忏悔,而是科学记录的经验方法。
由里斯本大地震所表明的那种对待地震的态度转变,表现在《末日崩塌》中,就是听从科学的话,方能更可靠地逃脱灾难。
没有上帝对诺亚式家庭发出灾难预告,只有地震科学家对民众发出地震预警。
主角一家人除了情节需要赋予他们的外挂之外,之所以成功逃生也得益于“科学方法”——至少在这个电影中那些逃生方法是科学的。
除了科学方法之外,友爱互助也是必要的。
主角一家人在逃生的过程中都不忘去帮助其他人,他们也被其他人所帮助。
抛弃继女而自私逃生的那个人不但没有好下场,也被置于不仁不义的地步。
《末日崩塌》,从未见过如此干脆粗暴的将加州毁于一旦的灾难大片,从制作的特效到音效,无一不是顶级震撼般的体验感受!
同时也有着许多灾难片人物情感和故事相同的设定,屡见不鲜,但这些都阻挡不了片中声势浩大的灾难场面,足以让观众看完大呼过瘾!
配音,杨波导的好,选角总有缺点。
总之,值得一看。
又一次燃起了吐槽片名翻译的冲动。
要不要是部灾难片都要和末日扯上点关系,难道1999世界末日和2012世界末日的瘾人们还没有过够?
即使不看本片,只是从预告片和电影介绍都能知道,本片和末日根本无关。
片名之所以叫San Andreas,是因为片中的灾难发生在圣安地列斯板块带上。
这样一种起名字的方式简单直白,一看就能知道电影会讲个什么故事。
不过笔者一看到San Andreas就总是会想到别的地方去。
估计游戏玩家们都会和笔者一样想岔了。
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主人公巨石强森还真在电影中上演了侠盗猎车的戏码。
在笔者的印象中,灾难片属于比较稀有的类型片,隔很久才看得到一部问世。
尤其是在臭名昭著的《2012》之后,除了《2012 in 3D》的骗钱3D重映版本之外,只有一个小成本《不惧风暴》和《海啸奇迹》上映。
也许正因为资源稀缺,因此只要是一部灾难片,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不错的票房。
也可能是因为灾难片能唤起人们心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不过更可能的原因是灾难片总是在大银幕上制造视觉奇观。
而看到别人受灾,观众们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娱乐,所谓【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部《末日崩塌》,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片,剧情上重复着前人玩烂的俗套,而场面上则算是集前人之所长。
不知道为什么,灾难总会降临在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上:夫妻矛盾甚至离异,子女可能也有不和,最要命的是还有个第三者插足其中。
不知道为什么,灾难的结果却总是“意外”摆平了这一家人的矛盾:第三者不是惨死就是惨死,子女终于体谅了父母,而夫妻竟爱意重生重归于好。
不知道为什么,本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却在灾难之后,在遍地哀嚎声中,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主角一定是个父亲。
另一方面,无论是《明天之后》还是《2012》,无论是《不惧风暴》还是《神秘代码》,作为父亲的主人公,都会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不惜牺牲以身犯险,这大概就是人之常情吧。
所以即便巨石强森开着公家的飞机,跑去拯救自己的老婆女儿,也没什么好责怪的,反倒值得称赞。
那些虚伪地说着公共利益凌驾于家庭之上、他人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伪君子们,才应当谴责。
因此,笔者不得不佩服和称赞因为2012伦敦奥运闭幕式同妻子分娩撞期而毅然拒绝的英伦天王罗比威廉姆斯。
灾难片,剧情都不是主要的了,何况本片剧情并不像《2012》那般废话连篇、沉闷拖沓。
最重要的一点是,本片是真正纯粹的灾难片。
和《2012》与《神秘代码》那种用科学证实上帝存在的带宗教色彩和科幻色彩的灾难片不同,本片更像是《明天之后》,讲述的是现实中很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即使在科学论述上肤浅不严谨,但由于来自于现实存在的科学理论,所以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大地的裂变,就如同《2012》那般;海啸侵袭,则仿佛《明天之后》;大楼的垮塌,好似《变形金刚》和《钢铁之躯》在摧枯拉朽;巨石强森,却依旧是《速度与激情》的霍布斯探长。
山摇地动,整个影厅都在随之共振,电影音效非常震撼,是只能在电影院才体验得到的感受。
而本片的3D效果则出奇的好,很多镜头都能明显感觉到画面的景深,可以说是难得的业内良心。
总体而言,这样一个视听系的商业电影,也别想在其中找寻什么深刻的意义,权当是身临其境的感受下生命的渺小,感叹一句自己的生活真美好,这就够了。
强森在影片中的表现还是十分抢眼的,健硕的肌肉让他看起来硬汉十足,在营救过程中的优势凸显了出来,他对家人的爱使他冒着生命危险实施高难度的营救行动。
在地震发生过程中,一切都是不可预知和可变的,人们在慌张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冷静的他展现出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家人冒险带给人们浓浓的暖意。
影片的视效是个亮点,逼真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灾难只中,分崩离析的窗户碎片,瞬间夷为平地的震慑力都让人感受到了灾难的破坏力,那种不可控力让人彷徨,身体就像被缠上线的木偶一样不可控,那种无力感才是人们绝望的源泉。
灾难来的突然,我们对灾难不可控,但我们可以在没有灾难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天,想想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看似很平常,而有很多人天生身体就有缺陷,所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善待身边的人,不枉人生走一遭 电影很多时候不只是娱乐项目,还能带给人们启发和点播,这也是我喜欢电影的地方
洛圣都,一个庞大且阳光普照的繁华都市,充满了自我救赎的大师们,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就在此地。
迈克是一名消防队员,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日,圣安德烈斯发生强烈地震,迈克的老婆、女儿,均被困洛圣都。
为了营救自己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迈克驾驶救援直升机前往洛圣都。
在圣安德烈斯救下了老婆之后,并一一完成了偷车任务、死斗任务、偷飞机任务、偷船任务以及快艇竞速后,迈克和老婆终于来到了洛圣都,找到了女儿及准女婿。
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莱斯特在这次大地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利用科学技术,成功的预测了大地震,拯救了上万人的生命!
一部名字已经被翻译成灾难的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一灾难类型片啦。
据说剧透是要被诅咒的,灾难片的好处就是不怕剧透,因为我们一定知道的是主角光环会从头到尾照耀着主角自己正义的配角们,光明正义的亚洲面孔当然要舍己为人地早早领盒饭,而该死的小三或是有钱的壕一定要去死去死。
但是这部电影仍然是值得去IMAX厅里带着家人和孩子爽一下的,视听效果一会再说,这部电影首先是一部成功的青少年地震救灾教育片,从这部片子里我们可以学到:1.地震时要趴到桌子底下,墙角等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被重物砸伤的危险。
2.地震时千万不要坐电梯,住在低层的民众要尽快逃离建筑物,向空旷的地方聚集,高处的民众要尽快逃至屋顶,俯下身子,等待救援3.在户外活动的居民在地震时不要慌张,远离高楼建筑群等设施,尽量向高处空旷地点聚集,城市里可以寻找球场,广场,空旷高山;如果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寻找。
空旷地,就近紧握楼宇的承重墙,寻找三角结构,紧急避难。
作为一部抗震教育片,它的观影顺序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家三口来到了圣安地列斯办公,并在此期间遇到了地震。
主人公们准确地运用正确的自救措施而成功存活了下来,而那些没有合理利用自救措施的人们则草草地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然,政府不会无缘无故投钱给这样一部将近两个小时的教育片的,所以作为一部大片,我们的电影里还要有爱情和家庭。
爱情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爱情的伟大却是永恒的,我们可能都因为年轻而错过对的人,但是我们要相信,那个永远爱我们的人永远会在你最需要他/她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你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作为一部罗曼蒂克的爱情片,它的观影顺序是这样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原本幸福快乐地组成家庭生活在一起并育有两个女儿,原本幸福安定的生活却被女儿的突然离世打破了,两个人开始无法沟通,逐渐开始了争吵,直到后来两人分开了,女主人公遇到了高帅富男二,两人看似感情很好,女主人公的新男友看起来也很爱她的女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揭穿了男二虚伪的面具,在灾难面前,他抛下了女友和她的女儿,自顾自地去逃命。
这时蒙在鼓里的女主人公接到了前男友的救命电话,爱情的力量让她成功的被男主人公营救。
而此时,女儿扔被困车厢,地震仍未停止。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女儿的真命天子不顾自身安危救下了女主的女儿。
灾难面前,爱的力量让这脆弱的两对情侣存活了下来,而欺骗感情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当然还是一部灾难片。
它的观影顺序是正常的,而且观影体验也是最佳的,为了避免剧透,我不会告诉你主人公九死一生最后还是活了下来。
可是这剧透也是没用的,作为一部灾难片,本片可谓做到了近几年来的一个极致。
<2012>在它面前简直就是科幻片,这部电影更真实,灾难更加的恐怖,每当你觉得要平静的时候它都会让你心跳一下再次回到恐怖的灾难之中。
建议准备观影的朋友们去IMAX厅感受下最壮观的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
音乐的震撼让你足以感受到影片中大地震撼的效果,影片中的大楼大桥坍塌时的视觉特效和大地震动时起伏的效果都足够你买上第二张电影票再次感受一下它的力量。
这部电影应该可以在灾难片的历史上有自己的位置的了,最伟大的可能排不上,毕竟前面有一艘大船挡着,但是灾难片十佳中肯定要占上一席了。
自从2012风波以来,灾难片沉寂了好一阵子,所以当这部电影的宣传片蹦到我的电脑上来的时候,我兴奋了好久,并抱着即使是烂片我也要看的心态来到了IMAX,事实是这部电影大大超越了我的预期,当然这也可能跟我好久没看到灾难片有关。
职为消防员的主角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随着他跌宕起伏,而他却又要面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可谓是全程无尿点,连男女主角想要彼此安慰一下接个吻的时间里大地都要颤抖一下,所以全程都不会让你感到无聊。
而当强森看着飞机开着车还要开游艇为的是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你会看到这个以往荧幕上的铁血汉子作为一个消防员的敬职敬责和对家庭的无限责任,对爱人的无限柔情。
影片以一次搜救开始,终于各国的救援,当灯光再次亮起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我想到了那些尽职尽责的警察消防员,在这无数的日日夜夜里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我想到了他们用自己最专业的知识完成最完美的救援,不俱任何危险。
而也正因为他们具备了这么多的专业救援知识,他们才能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并营救更多的人。
我想到了此时此刻观测着这个星球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他们也许一辈子都要奋斗在这样的事业当中,没有人知道他们所从事的事情有多伟大,多重要,直到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
而悲天悯人的他们却还要自责于对这无法预测的无助,还有不能亲身救援的叹息,他们是伟大的。
我还想到了更伟大的大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之中,我们无数次地觉得自己的伟大可以与天同高,与地同阔,但当这颗星球惩罚对她造成了无尽的破坏和摧毁的无知的孩子的时候,作为人类的我们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而那些我们亲手建造的高楼大厦却成了使灾难造成更大破坏力的帮凶。
我们每天喊着保护地球母亲,殊不知她其实并不需要我们的保护,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只会与我们相关,这颗星球只不过由着她自己的性子,日夜不停的旋转而已。
而她的每次变化,对我们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这时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我们平时忽视的,无视的那些警察,军人,消防员们。
因为到头来我们发现我们既不会开飞机也不会开游艇,就算是做人工呼吸我们都不知道按几下才能吹气。
所谓的那些自救急救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延缓生命的一种心里安慰,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这部电影最最后后要告诉我们的是,求生欲望不要太强啦,该死的时候还是要死的啊!
郁闷的时候一顿小烧烤,杯起杯落之间你就会感恩,我现在此时此刻能够活着,简直太特么美好了!
看预告片的时候本打算弃了,都已经不知道用了第几次的故事情节,花着钱看主角们絮絮叨叨的演知道剧情的故事,让人昏昏欲睡,还不如在家躺着看IPAD,要不是好丽友看后大力推荐,就这么错过。
这是一部性价比很高的电影,就是你花的票钱绝对对得起你看到的特效数量,电影院看的就是效果,导演就给你从头到尾的特效,诚意满满,钱没白花。
又一部典型的美国英雄式家庭主义式电影 又一部预告片已经把所有精彩片段基本囊括的电影(和明日世界一样) 不过是我最近看过港版译名最好的一部电影: 港版译名《加州大地震》 被预告片欺骗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发现有优先场可以看之后毫不犹豫的买了午夜12:30的Imax场,花这140元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犹豫,没有手抖,因为我觉得美国的灾难片电影,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剧情的,既然就是为了看特效来的,那一定要看的最好。
然后观后我幼小的心灵还是收到了巨大的摧残,因为这部片不仅真的没有剧情,连特效也做的没有什么出彩。
当影片落幕,灯光亮起,我攥紧了手中的票根,无言悲愤,因为根本没多少人来看这午夜优先场,我选片又你妹失败了。
延伸的悲叹,140大洋没了,下周的午餐只能啃硬面包了。
我其实很想剧透的,但是真的你妹没有什么好透的啊,(除了男主女儿的身材)大家想必都看过《2012》吧,山崩地裂水倒流啊。
这部呢,依然是山崩地裂水倒流啊,只不过苦了美国加州的朋友们,因为这次只有他们末日了,只有他们崩塌了。
我等世界第二强国的人民都坐在电影院手捧爆米花看你们崩塌了。
我为我在美国加州的同学们感到悲哀,其实你们不要联想太多,只要记住一句话“ 地震是有的,一旦实现了呢。
好莱坞电影在自己把自己国家玩残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且现在已经不屑于与世界并肩作战了,有什么都冲着我们米国本土来,我们是世界第一发达国家,什么坎迈不过去!
未来如果有纽约大雪灾,德州大瘟疫,佛罗里达大海啸,和加州大地震作为摧残米国四部曲,我一点都不会惊讶。
岩石哥刚在速七里打了个酱油,马上就翻身坐主人了,开着各种飞机救女儿,不论怎么看还是有一种蝎子王的即视感。
这片唯一的亮点就是他的女儿和男二的弟弟,岩石哥他女儿那双眼睛水灵的会说话,那身材比例,那全能健美的感觉。
当然所有的笑点基本都被男二的小弟弟包了,(不要想歪,真的是他的小弟弟)。
总体来讲,3星不能再多了,这类型片的唯二买点,灾难特效和影片紧凑感都做的不足,言情戏太多,讲来讲去也只有家庭和谐关系和灾难中的人性,毫无新意。
视觉屌丝粉如果晚餐可以不吃,想烧钱,可以去Imax看一下。
故事是这样的:金州碎了,然后被海啸冲。
男主角救了他自己全家。
故事如此简单,但是有效。
因为观众要看的是:imax金州碎了,然后被imax海啸冲。
男主角imax地救了他自己全家。
副线专家的故事也很好地带动了主线。
他没有跟总统预警。
总统没有把他赶出去,再礼遇回来,再向全国承认错误,什么的。
他只是说,“这可能只是个开始。
”让我很期待之后的变本加厉。
一波又一波,粗暴,但是直观(直观如情节线),有效的剧情。
不满足的地方:1 拍海啸之后是经费不足了?
期待中的大场面没有出现。
主角的小女儿死于漂流。
那么救赎的机会应该出现在海啸中救大女儿。
在鱼缸里游游泳就完了?
2 准女婿的表现太差。
本以为女儿放下手电筒后,他会有一个手部特写接过手电筒,然后用工程学,和强森合作打开水下的门。
没想到他也逃兵了。
后来把项链交给女儿,差强人意的补光。
3 灾难刚结束就开始重建了?
黄金72小时哪里去了?
一切都匆匆,匆匆的美式主旋律。
4 男主角拍成了“自私的巨人”而浑然不知。
小男友为了救女友而带自己的弟弟闯进地下停车场,也说不过去。
仅仅是帮准女友一把手,就让手足弟弟身陷险境?
说不过去。
一切只是为了简单粗暴的主题。
这种大场面已经看腻了,全程冷漠脸。
这种电影不要去聊剧情了,道恩·强森光就是站在那里就可以打破人类的生理极限,搁中国抗日神剧里一手撕一打鬼子都不成问题,所以只需要看特效是否逼真,节奏是否紧凑就行了,这一点上电影还OK,因为从头到尾不停的震,至于科学常识之类的,电影完全忽略,对于经历过地震的人来说真是太假了,两星半。
美式主旋律
前几天还六分的怎么今天股票涨到七分了,和陀螺一样看这种片是种guilty pleasure,从少时的《天崩地裂》《彗星撞地球》到《太阳浩劫》到《独立日》到《后天》《2012》.....每年夏天像是没有这种把地球搅得一塌糊涂的片就如同没有西瓜和花露水一样那不叫夏天!视效确实每年都在进步故事则……算了咱还是不说剧情了。
剧情,角色设定都很混乱,纵然是特效惊人,也挽回不了电影的整体水准。。。
主角光环太强太强
oh,wow,oh,wow,yeah,enjoy yourself.
2.5 停留在90年代思维的灾难片,极度流水线。但不得不说特效佳、调度佳,观赏性很好。剧本方面有俩问题:不同步的时间线和过多bug,及格不了。
连海啸也拍不死的无敌男主成功打败哥斯拉成为拯救旧金山第一男神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渣男的那两只鞋。一只鞋和他未婚妻的女儿一起被遗弃在了废墟之中,于是我对他充满了鄙视,结果他临死之时怨念爆棚,把剩下的那只鞋扔向了我...
如此前所未见粗暴型灾难大作,那些经典的跟本片比起来都弱爆了。
故事搞成这幅德性,只能看两眼特效了。
德克萨斯电锯杀人狂3D里身材火辣的女主角的另一部受虐电影,考虑到这次的观众群体没有露胸可以理解,然而强森也没有露实在不能理解,难道注射过量变五花肉了?考虑到片子整体表现还是及格的,而且里面的爸妈也太全能太小强了,2星不能再少了。
一家三口胸一个比一个大。
美国的灾难片规律是天灾一般在西海岸,人祸一般在东海岸
细数古今灾难片有三宝:亲情、爱情、正太好
挖美帝主义墙角!开着公家的直升机去救自己老婆,够判的了~看西海岸被地震海啸洗礼,地皮像过筛子似的刷刷颠簸,特效的确过瘾!在美帝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生活太不易,总会遇到天灾人祸~~
纯特效片,没法带脑子看
立意没有2012那么高的角度。但是细节,尤其是室内的场景的细节处理得比2012略强。
无聊到怎么房倒屋塌都冷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