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 主线是欺骗和求真,在少数人用羊毛清理加强控制与不断有人质疑寻求真相之间的对立。
第二季 主线是危机和救赎。
18号仓全体命运在冲突爆发的边缘,人人自危,中上中下层群体都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行动,或者履行职责,或者保护家人。
但屏幕外的观众和主角一样,知道真正的灭顶之灾不在上中下人之间,out不是出口,不是解答,更不是真正的自由。
随着18号内冲突不断升级,期待主角天神回归救赎的紧迫感也不断高涨。
大救赎中穿插着小救赎。
医生父亲用生命赎罪。
结合名字,暗示表面高尚和善的圣尼古拉斯(圣诞老人)给好孩子带礼物,不给坏孩子带礼物,对应医生按照指示不给反叛者拿掉节育器,给与人们虚假希望的行为。
17号仓solo与遗民之间的世仇,通过主角的行为最终和解,打开地库和平共处,自身和他者都获得救赎,solo不孤独了。
伯纳德无意中保护女主免遭火烧,属于某种迫害者的赎罪。
女主身穿消防服,头盔还是不防火,应该用伯纳德的身体挡住了。
以下为个人猜想,没看过原著:Ⅰ生而不自由17号仓的集体出逃,先活后死,说明silo系统对于里面的人有集体开关。
14层管道放出的可能不是毒气,是某种对人作用的信息素,因为毒气会伤害有机物质,而已废弃的17号仓空气OK,水OK,植物OK,躲过第一波攻击的遗民OK(甚至孕妇Hope的妈妈都没流产)。
暴露在空气中的人没了,不管是筒内还是筒外。
幸存者一在地库,二应该在水里,solo父母要水淹管子对抗舒肤佳程序证明有效。
PACT规定不许造高倍放大,女主妈妈造的器械不就是显微镜吗,不许看的不是镜头外面,而是血液里。
silo的控制是在人体内的(有说纳米机器人),silo人是生而不自由的。
Ⅱ 筒的真相silo意为筒型,但不止是筒,整部剧充斥着旋转的意象,楼梯、螺壳、发动机、陀螺、纹身,特别是片头由人流动组成的意象。
梅法官说过这里的人走不了200米直路,人们好似一根根羊毛纺线不断缠绕在筒上,没有出口没有尽头。
不禁想起纺织命运的三女神,纺线者克罗托纺织命运之线、丈量者拉克西斯决定命运长度、裁剪者阿特罗波斯裁决命运终结。
分别对应剧中医生,市长和警长,法官和执法部的角色。
但 真正的命运不掌握在三女神手中,他们只是按照PACT和ORDER行事。
去过最下层隧道、接受总控指示的人才能得到真相。
真相就是整仓人是可抛弃的,甚至可更换的。
把人看成纺线,把silo看成缠线的纺锥筒就很直观,线没了筒还在,线只能从一头进一头出,出口不是进口。
替换的线要从进口进入。
进口在哪?
在最底层的隧道。
Ⅲ IT狂人地道一直是送人的用途。
当核打击来临,如何疏散50万人到slio,silo明显在大城市远郊,防核辐射的交通工具可行吗?
我觉得不可行,地道送人是最合理的。
灾难时市民先躲入城市地下,总控精选50万进入silo,与已经在内建设筒的机械师一同生存下去。
那么只要这个silo能修复运作,能送第一批人就能送第二批人。
第一批哗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舒肤佳程序启动的人,会被总控下令集体废弃,通过地道从其他号子里调人口过来填充,重新繁荣这个筒。
除非像17号,下层水淹不可进入。
IT部地牢守护者的角色定位也就清晰了。
作为唯一收到指令的人,存活等待新人入驻, 掌握生存物资,在重建期分发粮食,总览大权,继续执行总控指令。
如此的重任,乔治自杀、梅法官醉酒、印度小哥回家陪妈、伯纳德出走求死,他们了解整仓人全部可以牺牲的真相,觉得不可承受无路可逃才做出的选择。
还有个负重前行的焚书者、失忆术士、摩多之眼,萨尔瓦多.奎因。
奎因究竟是不是18号的原住民,或者就是前代的地牢守护者和秩序重建者,清洗掉原住民的痕迹后,现在的18号人其实是第二批入驻者的后代。
等着第三四季细讲了。
如此silo核废土生存的基调,没有邪恶AI,没有统治层为了特权无所不用,没有恶意欺骗的狂人,只有牺牲其他一切,删除望乡之情、文明之火、自由之心,保全人类种族延续下去的使命。
直到17号的特殊情况,18号女主的出现。
Ⅴ 自由引导人民建立之初,七个建立者考虑到了,由于资源有限,号子与号子之间不能知道彼此存在,好像黑暗森林,不知道来人是捕食者还是友好者,万一放进来小胡子类型的人物就完了。
一仓一万, 必须坚守只出不进。
精心设计探测器周围的景象就合理了,斜坡环绕一成不变,看不见其他仓门,也看不见地平线上蹒跚走动的人影。
silo设定在核废土时代,要定期检查核污染是否消退。
出去的人是有去无回的勇者,“我要出去”原先的意义是自愿献身。
所以屏幕上是残酷的献祭,需要被看到和确信,头盔内是美丽的幻相,对祭品最后的嘉奖和欺骗——走上斜坡也不能看见相邻仓门。
第二季最后 女主 Juliette 走出视野,又带着拯救的神谕复归。
先跟迫害者对峙,再进火焚炉不死(此处需要@风暴降生卡丽熙不焚者龙母。
西方人有多喜欢献身和复活啊。
)好牛的救世主模板,直接打破了建立者的预想 。
17号仓关键人物Hope,她是叛乱毁坏silo系统后出生的,以及小夫妇生下的两个孩子,出生以来没有受到silo系统的侵染。
后面要讲的故事,Juliette搞清楚silo添加的是什么,以及怎么关掉总控(牺牲应该会很大)Hope再继承她的意志把方法传遍50个筒,那么FREE的真意就显现出来了。
没摄入添加剂、自然受孕出生的孩子们能够集体走出silo,在荒凉的大地上走向明天。。。
Silo,中文翻译是《末日地堡》,也有原著党用《羊毛记》来翻译。
这部剧豆瓣评分一般,两季分别7.8、7.4;IMDb平均8.1,高于豆瓣;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为87%,算是好评。
剧情我就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剧。
算是推荐吧。
我只谈剧情故事的设定,查阅了原著。
Silo是一种深挖地底的堡垒,也就是所谓的末日地堡,可以翻译为筒仓。
每个筒仓深挖144层,不同层有着不同的功能,每个筒仓都能自给自足,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奠基者设计并建造了51个筒仓,其中第1号筒仓能够监控其他50个筒仓。
建造筒仓的原因是一群美国精英对地表世界绝望了,所以毁灭地表世界,建造50个筒仓来保存部分人类。
显然,这也是一部废土作品。
剧集中美国已经自己作死覆灭了,人类在地表已经不能生存,哪怕几分钟都会殒命,只能在筒仓内生活繁衍,每个筒仓容纳1万人左右。
我还专门查询了原作者、剧集编剧Hugh Howey的政治倾向,包括检视了他的社媒账号。
他没有公开表露过自己的政治倾向,也不参与相关讨论。
故事设定在整个美国被自己玩死后的废土,毁灭地表生态的是美国一群政治精英(国会议员们),他们对地表世界绝望了,所以摧毁地表生态,使之不适合人类生存。
更有趣的设定是,并非整个地球地表都不适合人类生存,只有50个筒仓所在地区的地表不适合人类生存,只要暴露几分钟就会殒命。
杀死人类的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毒气,而是致命的武器级的纳米机器人。
50个筒仓,50个末日地堡,正好与美国国旗上的五十颗星数字对应。
这可不是巧合。
每一个筒仓都宛如一个独立的、微型的State,50个States,就是微型的United States。
那么多废土文学,影视作品,甚至在进步主义集大成的剧集《星际迷航》中,从未来穿越回的2024年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爆发大规模民变和暴力冲突的旧金山(22世纪成立的星联总部所在地)(DS9S03E11-12)。
美国文化,美式生活方式真的有蹈向废土的“宿命”吗?
还是只不过文人们的杞人忧天?
一旦美式民主体制蜕变为美式威权体制,以美国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它最可能蜕变成世界的“毒瘤”。
这么说吧,黑化的美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恐怕远超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第三帝国、日本军国主义政权。
在Silo系列的小说中,筒仓是没有未来的。
一个接一个筒仓在人类天性的驱使下逐一灭绝。
这里说的人类天性包括那些被视为美好品质的人类天性:对自由的追求,对真相的追求,对威权的反抗,在故事的设定里,都加速了筒仓的覆灭。
Silo(筒仓)的世界延续了352年,美国迄今才249年。
美好的未来从来都是许愿,现实的点点滴滴才是蹈向废土的台阶。
看完了第10集,应该也是本季的最后一集。
朱丽叶在准备好足够的防护服装,安慰好她在17号筒仓结识的几个幸存者之后,她终于返回18号仓库。
另外一方面,18号筒仓进行了成功的暴动,现任IT主管兼市长,发现他已经无力回天,不得不接受筒仓被更高管理层彻底消灭的结局。
本季整整10集,花费了太多时间讲述筒仓内的算计和形形色色人的想法和行动,但是对于观众期待的世界观和全局却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总体节奏缓慢且拖沓,其实本质就是本局的所谓背后的世界观和全局其实也不过是所谓的deep government(影子政府)的操纵,等解开了谜底观众们也就没太多期待罢了吧。
看完了第9集,这一集,关于17号废弃筒仓的故事稍微增多了一些。
原来除了那个把自己关进地库独自生活的索罗,还有4-5个年轻人,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苟延残喘地生活,但是这么多年,大概30年,索罗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也是非常地奇怪和不合常理。
好在一通斗争和猜忌之后,两路人在朱丽叶的协调下冰释前嫌,并一起进入了地库,这个在任何一个筒仓都只有IT主管可以进入的地方,他们终于见识到了那些奠基人仅仅留个IT主管一个人的全人类信息。
另一方面,18号筒仓的剧情继续,依然是缓慢推进,除了卢卡斯,这个IT主管学徒,终于破解了密码,并试图找到位于筒仓最底部的地道,他终于接近筒仓的真相了。
但是,整整花了9集时间,本季的剧情推进实在是过于缓慢。
看完了第8集,这一集,关于主角朱丽叶那边的剧情推进非常短,直到结尾,才发现她被三个陌生人袭击,但是依然留了悬念这几个人是谁。
反观筒仓内部,也是依然暗流涌动,但推进缓慢。
伯纳德的学徒印度小哥,似乎破解了140年前的某人留下的谜语,但只是一句说“游戏已经被操纵”也真是没头没尾。
感觉这季给人的感觉就是憋着某些东西就不给个畅快的感觉。
看完了第7集。
这一集,伯纳德向他的新学徒,一个印度裔小哥,展示了那个满是图书的IT核心房间,原来人类的所有知识都以纸质图书和ipad电子图书的形式收藏于此。
伯纳德就是以这样高人一等的知识武器,对抗筒仓内那些没有这些知识储备的人。
可以说,这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隐喻。
另一头,朱丽叶深潜到那个被废弃的筒仓的水底,去启动发电机,等她上岸时发现了异常情况,而谜底则要等待下集揭晓吧。
看完了第6集。
这一集女主角朱丽叶几乎没有出场,主角基本上是机械部的主管,以及朱丽叶之前在机械部最铁的姐们。
当然,现任市长,一心想依靠自己的谋略镇压筒仓内叛乱的伯纳德依然是大反派的核心。
故事的线索太多,包括印度裔小哥帮伯纳德破解密码;大胡子升任法官,却被边缘化,他的老婆倒突然正义感爆棚;现任警长一心要查出事实真相,和筒仓内的医生,也就是朱丽叶的父亲联手;等等等等。
故事虽然看起来紧张刺激,但总感觉太分散了。
看完了第5集。
这一集的故事主要还是发生在筒仓内,虽然市长精心策划了一个让筒仓内的人们借刀杀人的方案,但是因为朱丽叶出仓,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筒仓内的规定其实只是愚民政策而开始怀疑。
而朱丽叶则因为独自在另外一个废弃筒仓,只有一个名为Solo的人相伴,从而显得脱离主线,不像是本片的主角了。
看完了第4集。
这一集,前IT主管,现任市长一招反客为主,借刀杀人用得炉火纯青。
而意图寻求真相的机械部主管和骨干们被耍得团团转,还背上了刺杀司法部主管的黑锅。
另外一头,朱丽叶潜入水下终于拿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消防服,看来她打算返回她所在的筒仓了。
故事情节推进虽然稍缓慢,但也有几处精彩之处。
这一集里令人惊讶的是筒仓里的很多人都没有被进行常识教育,他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天上发光的是星星,不知道有大象这种生物。
但是那些高层,比如IT或者司法部的主管,这些知识都知道,也许是对应了现实世界里很多上流社会进行的愚民政策吧。
看完了第2和第3集。
第2集女主角朱丽叶完全没有出现,故事发生在把她放逐出来的筒仓里。
因为朱丽叶依靠良好的胶带,走到了远离筒仓的地方,筒仓的人认为外界是安全的,于是叛乱的种子开始酝酿。
第3集,则穿插了朱丽叶在17号筒仓遇到了把自己封锁在地库的IT主管徒弟,一个17号筒仓仅存的幸存者;以及朱丽叶原来筒仓里的故事,情节推进还是相对缓慢,但原筒仓的IT主管居然也知道有50个筒仓,显然他知道的消息远远超过筒仓里的普通人。
这部苹果电视出品的科幻剧集,今年出了第二季。
剧集名字叫《筒仓》,或者《末日地堡》,或者《羊毛战记》。
主演是好莱坞目前比较炙手可热的瑞典女演员Rebecca Ferguson,曾经靠出演《碟中谍》系列和《沙丘》出名。
目前看了第二季的第一集,女主角出了地堡,发现外界依然是荒芜有毒的世界。
她走到了稍远的地方,抵达了另外一个地堡,发现遍地尸骸,于是她进入了那个已经荒废的地堡躲藏。
整整一集,除了她闪回小时候的记忆,基本全集只有她一个演员,剧情推进显得单调乏味且空洞,让我作为观众稍稍想放弃。
末日地堡 第一季以强烈的悬疑感和稳健的世界观构建吸引了大量观众,而第二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末日地堡中的社会体系冲突、人性挣扎和真相的探索。
本季延续了上一季的高水准叙事,同时带来了更多令人震撼的转折,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重新思考权力、自由和人性的边界。
剧情延续与冲突升级第二季承接第一季的悬念,主人公朱丽叶(Juliette)在揭开地堡背后的秘密后,被迫面对更复杂的危机。
地堡内的秩序逐渐崩坏,管理层与反抗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而地堡外的真相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本季在剧情推进上更加紧凑,每一集都充满悬念,让人欲罢不能。
人物塑造更为立体朱丽叶作为主角,在第二季中经历了更深层次的心理挣扎。
她不仅要对抗地堡的权力机构,还要面对自己信念的动摇。
与此同时,其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丰满,例如本季新增的神秘人物,他们的立场和动机让故事更具复杂性,增强了戏剧张力。
视觉效果与氛围营造本季在美术设计和氛围营造方面依然保持高水准。
封闭压抑的地堡环境、昏暗的光线、层层递进的危机感,都让观众更加沉浸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
每个场景都透露出一种濒临崩溃的感觉,成功塑造了末世废土般的紧张氛围。
核心主题的深化《末日地堡》不仅是一部悬疑科幻剧,更是对权力、控制与自由的深刻探讨。
第二季在这方面的挖掘更加深入,角色们对“真相”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现实世界中信息操控和社会制度的复杂性。
观众在跟随剧情发展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在一个被操控的环境中,真正的自由究竟是什么?
结语:更高的期待《末日地堡》第二季在节奏、悬念和角色塑造上均有提升,成功延续了第一季的魅力,同时引入了更大的阴谋和冲突,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更多伏笔。
如果你是科幻剧或悬疑题材的爱好者,这一季绝对值得一看。
第二部群像任务的塑造比第一季更饱满,每一分钟都是疑点重重,整部剧险象环生,从第三集起节奏非常快,而且环环相扣悬疑感拉满,立意对于公约隐喻以及通过对逝去世界的反应引人深思,搞不懂为什么开分只有7.4,某些悬疑国产剧都能8.0,制作和利益如此精良的剧最低能接受的分7.8,对于喜欢科幻悬疑的观众推荐分9.5分。
这几部美剧,《黑松镇》、《羊毛战记》和《辐射》,都探讨了末日背景下人类社会的未来和生存状态。
这些作品通过各自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世界观,传达了关于人性、社会制度、道德选择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黑松镇》** 通过一个看似完美的镇子背后隐藏的黑暗秘密,探讨了集权控制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
**《羊毛战记》** 则通过一个封闭环境中的社会实验,揭示了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辐射》** 系列虽然源自游戏,但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同样探讨了核战争后的废土世界,人类如何重建社会和文明。
这些剧都有共同特点,就是不让人民有知情权,屏蔽人民的选择权,擅自为人民做出选择这些剧不是只是看一些奇特的情节,我觉得人们更应该关注这些作品所传达的深层信息。
“不要放弃初心”、“避免选择最糟糕的制度”、“让人民有知情权、选择权”以及“应该有秩序”等观点,都是非常宝贵的思考。
在末日或极端环境下,确实很容易出现集权、信息封锁、道德沦丧等现象。
但这些美剧通过展现不同的未来图景,实际上也在提醒我们:* **珍惜当下的自由和民主**:在和平时期,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制度的宝贵。
而在末日背景下,这些制度可能成为稀缺品。
* **坚持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
* **重视信息和知识**:在未知和混乱中,信息和知识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
* **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是社会运转的基础,即使在末日背景下,我们也需要努力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这些美剧虽然描绘的是虚构的末日场景,但它们所传达的思考和警示却是非常现实和深刻的。
我觉得人们对自由民主和平太不珍惜了,别人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尤其是竟然选了特朗普这种反社会的东西上台,你能想象德国总理说要吞并波兰奥地利吗?
特朗普他就是在说吞并格兰和加拿大,这是赤裸裸的希特勒重新上台。
#美剧#
看到S02E03了,两季下来,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
就是为什么政府要这么做?
首先我提一下,我知道原著后面的大致走向,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我今天问这个问题,不是在为18号silo的领导层背书,他们限制自由思想的做法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我现在是站在此时此刻剧情的发展,来思考silo领导层的做法的不合理性。
而且剧会不会按照原著拍,其实我也不确定。
有没有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的懂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一下silo政府的领导策略。
毕竟我是小市民了,太宏观的角度我还是很难想象到。
18号silo政府现在主要目的,是维持民众在silo里安稳过日子。
然后他们的操作是 一、给反叛者,也就是嘴上要求“want out”的那些人,一个必死的结局。
1.不仅在他们的防护服里装毒气,而且还用劣质胶带,并且还得虚假宣传一下,本来不想出去的也给人家加上一个“我本人是真的想出去”的前提。
不惜坑蒙拐骗,诸多操作就是为了保证出去的人必死无疑。
这一步我感觉就挺多此一举的,何必这么大费周章,得偷摸着用垃圾胶带,偷摸着给人衣服里装毒气包,还得想方设法藏着掖着,这多累啊。
你就算什么绊子都不给他使,他走出去也活不过几步路啊。
2.与此同时又给出去的人头盔里投射虚假的美好的影像,蓝天白云飞鸟群。
让他们觉得外面的世界真的如他们所想般美好,以此促使他们去“clean”。
这一步我觉得那就更奇怪了。
二、在silo的饭厅实时投影外界的真实影像。
使得所有反叛者的死相都被完整直播给silo内的居民。
我想了一下,我觉得他们的思路应该是这样,通过各种虚假的信息(外界已经适宜生存),来吸引并过滤silo内的思想叛逆的人群,然后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愿出去,clean的同时死给大家看,以此来震慑silo内的摇摆居民。
让摇摆的人变得老实,让老实的人更加老实,让不老实地被清理出去,省得他们带节奏。
这样就国泰民安了。
想想好像很有道理。
但是如果,政府换一套做法呢?
比如,什么谎言都不泄露。
就跟大家走心,把真相摆出来,这样能行得通吗?
总会有叛逆的民众,不愿意相信外面不能活的人,没关系啊,你想出去,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搞正式点举办个欢送会,欢送会上当面当众签个协议表示你完全自愿,喷喷彩带,你情我愿,你走我送。
也不需要防护服,你就正常走出去,能活你就活给大家伙看,走出去活不过十步,你也好好地死给大家伙看。
顺便也让大家伙知道,出去就是死路一条,老老实实在silo里待着才是王道。
silo生你养你,还得哄着你吗。
可以选择告诉叛逆的人真相,那就是出去就是死,为什么要像剧中的政府一样,非得通过亦真亦假的信息,诱骗人家出去呢?
就不能真相摆在眼前,直接感化吗?
我们已经直播了上一个不相信的人的死相,如果还有不相信的,你们过来大家登记一下,明天给你们一并开门全都放出去,了却你们的夙愿,出去之后记得死摄像头前面,让silo里的人民每天看着一堆叛逆的尸体下饭,省得他们整天想些有的没的。
相比这样直接的方式,剧中政府的做法感觉似乎是有点多此一举了啊。
为什么最后头盔里还要拿美好的画面骗一下出去的人呢。
爱clean不clean啊,反正你clean不clean,饭厅直播都看得清清楚楚你是咋死的。
如果怕摄像头久了看不清,你政府也别藏着掖着,大方地一段时间派一个人出去,全副武装,上好的防护服,上好的胶带,千万别带上的毒气包,绝对真实的头盔影像,就照常在大厅直播,大方地出去擦一下摄像头,再大方地回来。
甚至再真实一点,就像女主一样往前多走两步,把隔壁17号漫山遍野的反叛者尸体也直播了算了,让大家伙好好看看,隔壁确实还有个silo17号,他们的silo跟我们的一模一样,但是他们的民众比我们的垃圾,因为他们的人叛逆,乱跑,你乱跑就这么个结果。
但是我们18号silo最好了,大家都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所以大家都活的好好的。
最后清洁工回来,给人清洁工小搞个庆功宴,奖励额外的信用点,全silo人民一起欢庆,大家一起嗨到凌晨两点半,到场的每人再送1点信用点。
进一步再推测一下,这种时候,或许就会有那种想要出去外面碰运气的人存在。
这样好解决啊,你兢兢业业,造福silo,拿巨额的信用点,来换一套上好的防护服,还有氧气瓶,你信用点够,你就多换点,还是一样走的时候办个欢送会,但你就别回来了。
我们silo-18也不是想走就走想来就来的,我们也有自己的规矩,你氧气不够了要回来,我们也不给你开门,反正你也砸不烂我们大门。
这样通过良性的循环,去过滤那些不安稳的分子,最终silo内的居民,就会趋于安稳了。
最后silo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有再好的防护服和上好的胶带,也不可能会有无限的氧气瓶。
出去根本就活不久,那不如安稳在silo里过啊。
这样子,老实的人更加老实,摇摆的人,也不摇摆了。
不老实的那些,看了出去的兄弟的死相,和真诚的政府,也都变得老实了,这样不好吗?
最后结尾我提一下,不管真相是怎样,不管外面的毒气到底是怎么来的,那都是后话,我们现在可以不纠结,就当下情况来看,政府用真诚的方式领导人民,或者为了方便读过原著的人理解,我换个说法,政府用我说的这种方式来"欺骗"民众,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啊.
等了有一阵了,第一季的结尾今天晚上重温了下,女主出舱成功后的挣扎我希望她是成功的,但是剧情不可能按照想法来,如果太过顺利,那么第二季也就没必要在一个悬念中开始,总的来说依旧是解密剧情,死了一些配角后的铺垫就是为了一个舱外的世界,以及为什么留下一个地堡,以及地堡为什么被留下和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不能出舱这几个问题,那么就等第二季开启。
人工智能是不是《羊毛战记》中筒仓统治者的帮凶?
在《羊毛战记》中,人工智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否是“帮凶”需要具体分析其在剧中的角色和功能。
1. 人工智能在剧中的角色监控和控制:筒仓的统治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控筒仓内的居民,确保他们遵守规则,防止任何可能引发变故的行为。
人工智能系统通过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收集和分析居民的行为数据,帮助统治者维持秩序。
信息操控:统治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操控居民看到的外界信息,制造虚假的外界环境,让居民相信外面的世界是无法生存的。
这种信息操控是维持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防护服设计:防护服的设计存在缺陷,会在一定时间后失效,这是统治者控制筒仓的手段之一。
然而,朱丽叶的朋友们偷偷修复了她的防护服,使她能够安全地走出筒仓,看到真相。
摄像头图像操控:筒仓内的居民通过摄像头看到的外界环境是被人工智能技术操控的假象。
统治者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了外界环境有毒的假象,让居民对外界充满恐惧。
3. 人工智能是否是帮凶工具性质:人工智能在剧中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被筒仓的统治者用来维持控制和秩序。
它本身并没有自主意识,只是执行统治者设定的程序和指令。
因此,人工智能本身并不是帮凶,而是被利用的工具。
潜在风险:尽管人工智能在剧中被统治者利用,但其技术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风险。
如果人工智能具备了自主意识,可能会对统治者的控制产生挑战,甚至可能帮助居民发现真相。
4. 结论人工智能不是帮凶:在《羊毛战记》中,人工智能主要是被筒仓的统治者利用来维持控制和秩序的工具。
它本身没有自主意识,只是执行设定的程序和指令。
因此,人工智能本身并不是帮凶,而是被利用的工具。
技术的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风险,其应用需要谨慎考虑伦理和道德问题,以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
(以上内容来自多次与Kimi就羊毛战记对谈后它的总结)
第二季已经结束了,那么每个地堡居民寻找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学徒解开的密码是啥?
市长为何放弃自己?
外面到底安不安全?
很多人肯定感觉没看明白。
这篇文章单指这部剧情和后续结局,没有和剧情无关的内容。
其实 最后出现这俩位就是地堡高层所说的 “奠基人”也就是3-4季当中的重要人物。
西装男看起来很精干,类似州长一样的高层角色,女士则是某新闻单位的记者。
最后一个桥段,女问:面对核打击,咱政府有啥计划吗?
西装男说:你要聊这个 我就走了,那意思我不方便给你透露。
但是他临走时给了一个暗示,也就是贯穿1-2季的历史遗物,一个长条形状的鸭子玩具,其实这鸭子玩具,就是西装男建造地堡项目的灵感来源,不过它是倒着放的。
其实一共有50个地堡,每一个都按顺序编号,主角 所在的就是第18个地堡,市长戒指也是编号18, 但是戒指并没有通话功能 ,所有的戒指都由1号主地堡控制,并且每个地堡里的监控画面,主地堡也是同时监视。
根据危机的不同,戒指经过控制就会亮起,目的是提醒不同地堡的负责人,抓紧按照书上的解决方式去处理。
所以真相就是:每个地堡都在1号地堡的控制当中,那么根据每个地堡的意识形态(“正能量三观”)或者说服从程度,主地堡就可以用毒气或者放水,销毁任何一个地堡当中的一切。
市长并不是因为群众倒戈才放弃自己的,主要是学徒告诉他真相。
之前市长一直认为自己是被奠基人内定的救世主,而奠基人 是历史 是教科书,是至高无上的开创者,是现实中已经不存在的 伟人!
但实际上 :奠基人是存在的,他们用冷冻冬眠的技术来延缓自己,直到地堡的使用年限,大概是500年,并且用这种方式暂时控制人类。
而市长 本以为自己是人类领袖,表面选举却连竞争对手都没有,实则狱卒都算不上,顶多是一间牢房里,犯人当中的 牢头,而学徒则是未来接替他这个位置的人,也就是某间牢房的 二铺头,所以18号地堡里知道内幕的俩学徒,对这没兴趣就辞职了。
市长则是因为自己心里落差太大。
其次18号地堡这么一闹腾,1号地堡可能要采取反制措施了,与其在这一辈子让人愚弄, 市长就决定走出去看看, 兴许还有机会, 或者大不了就是一死。
3-4季大概会加入很多“奠基人”的元素,丰富1号地堡内的剧情,也就是2季结尾那一男一女。
然后1号地堡的反制措施,不管是放水 还是放毒气,应该会被女主及时阻止,并且切断 与1号地堡的所有控制权限,更有可能策反一名重要人员,为其提供情报。
然后17号也会和18号地堡以某种方式打通,或者和更多的地堡 形成串联,期间也会揭露已经被销毁的其他地堡(肯定不光17号)。
最后外面到底安不安全 ,根据原著: 外面 整体是安全的,只是它这个局部地区不适合生活。
以上就是大概的剧情方向,细节上不可能百分之百严丝合缝,毕竟我也不是编剧,但是大概八九不离十。
这部网剧整体来说节奏有点慢,但是巨星很多,反乌托邦的情节 ,本质还是人与人的斗争,其实不管外面有没有毒,地堡人都需要民主 和公开透明的生存空间,而不是被统治 被蒙蔽。
信息量少得可怕,硬是靠双线叙事撑起了整整十集。Silo 18里谁都说有个秘密,弄了半天也没什么新的信息,Silo 17则是来来回回转折就是拖着不让Juliette回家。Walker的人格塑造相对有个人魅力一些。
美剧就是这样吸引人场景随便 但是人类社会关系一定要明确然后阴谋,一连串阴谋大概率是烂尾,因为编不下,圆不了谎比我们的古偶强太多了
第二集女主一个镜头都没出现,直接进度条滑到底了,没有女主支撑分分钟弃剧。
第一季肆無忌憚注水,來看看第二季,結果四十分鐘的内容,電影解説號六分鐘講完了
套路常见,但制作还是比较精良。
丽贝卡弗格森跑出去的那一刻,这一季就已经开始注水了,果然隔壁仓里全是水。哈哈哈!
拖沓加莫名其妙
不是瑞贝卡撑着真有点追不下去,剧情硬伤太多了
人物塑造的太生硬了
oh shit确实有点拖沓 打算看书了
节奏很慢,也不悬疑
嗯。。。过渡的一季,结局出来的应该是donny吧,第一季里编剧改编出来的细节果然不重要
实在是太太太磨叽了
装腔作势,节奏扯淡的烂片,慎入
最后一集6分钟如果是同一时间线就神了,不过应该不会走西部世界的套路,朱丽叶爸爸死的时候哭死
依旧有很多废话。
逐渐无聊的第二季
已经进入无聊期间了
弃了,节奏慢得要死,剧情平淡如水。
越来越无聊的情节,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