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2000年的电影,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技术标准来评判它的特效,因为我始终觉得技术是服务于剧情的,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就像一个分水岭,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当时的特效水平,99年,2000年左右的电影,跟那之后特效能明显感觉有差距,比如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吧,至少在特效这一块儿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太空漫游》没有遵循这条规律,今天来看,仍然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上8分,我认为主要是章节跟章节之间的脱节,剧情衔接的不好,虽然可以理解为留白或是其他原因,可给人糟糕的段落感还是太重了,我斗胆假设一下,如果用昆汀的那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hhhhhh
电影的故事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在地球上是一个点,第一批去火星的人是一个大一点的面,接着救援飞船的部分要再大一点,最后是寻求真相的部分封顶,如果从这层角度来看,电影没毛病,并且是一个很流畅的故事,看这个译名,会以为着重的是在火星部分的救援,所以当看到飞船在飞去救人的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时,不免出现很多疑惑,还没救到人,怎么就先送一个人头?
又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结构框架吗?
前面都这样,那后面这个故事怎么讲?
还好导演并没有让人失望,果然有外星文明,而且还是我们的鼻祖,解释了一切的起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总归把电影的高度又增加了一层.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比如救援飞船的内部构造,"旋转重力","舱外操作",包括智能语音的声音,还有结尾处,加里西尼斯进入一个像容器一样的地方,跟2001太空漫游里最后出现的婴儿也是异曲同工,库布里克真是没办法绕过的大山啊,另外《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植物的细节,原来在这部里就已经有所表现,还有加里西尼斯终于登上了火星,还去了外星文明,虽然《阿波罗13号》你没有去成月球,这里导演如你所愿了,其实出场的时候看到他因为痛失爱妻,失去去火星的机会,我真的有点想笑,可是得严肃一点,毕竟对于剧中角色来说太残忍了,好在后面超出预期,宇宙那么大,你想去看看!
嗯,去吧
电影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任务",这种以多救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觉得追寻与探索才是升华的地方,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生命,他像一个邀请,过去,我们发现一个大陆,再从那个大陆发现新的大陆,生生不息.
今天刚看完《gravity》,与同学争论人在真空中会不会爆体的时候,就想起这部来了。
还是小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搜出来重看一遍感觉这部2000的电影相当厉害啊,看看近几年的科幻片还出现太空战各种砰砰砰爆炸声这种低级bug,这片里已经出现了模拟重力、失压、LCL液(看过eva的就喜欢这么叫),简直是科普教育片啊。
至于主题,就充满幻想色彩了,而且让我产生很大的共鸣啊。
记得我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思考人生的价值与人类存在的意义,写下了我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随笔并被语文老师批了个“阅”,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存在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宇宙的真理,而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将为这一伟大事业中贡献绵薄之力,比如成为科学家合成新元素发现外星人什么的(现在想想我可以做到的只有提供生产力和生产更多的人而已)。
该部电影的主题正合了我的心意:找到人类的起源,跟着火星人飞向宇宙深处,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有人说这片主题不明,其实很明确,只是比较晚罢了,从死去的Maggie的那个视频中开始的。
最后(语文老师说过作文结尾要点题),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比较软的硬科幻,这么漂亮的一部科幻片就被“伪科幻”给上了,痛心疾首啊!
2k年视角看2020年,电动汽车倒是大家都用上了,可火星还是触不可及,而且还特么得忙着捅嗓子呢!
看上去像火星救援的前传,但槽点也太多了吧:《火星救援》里nasa主管泰迪反复强调不能用更多牺牲去做没把握的救援任务,是不是说你呢?
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案例刚看完还心有余悸呢吧?
你特么不知道那仅剩的一个人是死是活能撑几天就立马派五个人去大半年才到,还差研究救援方案那几天吗?
你是知道他能种土豆等你是吧?
你路上9981难跟最后升天到底什么关系啊?
外星人其实是自己人喜欢收集优秀基因发到别的星球是吧?
还得是丧偶人士才政治过硬是吧?
让莫里康内配乐,是跑错片场了还是碟放错了啊?
又不是星球大战,你剧情搞得像惊悚片,弄个史诗般的配乐是啥意思啊?
要没有《太空漫游》,要没有《火星救援》,放2k年可能勉强能看。
但这……就算放2k年也及不了格啊!
你要知道2000年已经有黑客帝国了,1980年已经有终结者了,1960年已经有太空漫游了啊……正经看过这几部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瞧得上这玩意吧……一句话:草泥马什么几把玩意!!!
更正:一颗星也是给mm豆的。
说实话,随着人类社会的复杂趋势,电影也流于各种复杂想法之间,拍外星人要引入人类的社会生态,有对立的组织和阶级,有黑暗,有挣扎,但这类电影是人类社会的升级版,显然就不能成为正规的太空探索片,是哲学和娱乐交互的产物。
再者,异形这类的恐怖片也容易引申到太空之外,但究其根本,是恐怖片,所以外星人往往就是具有侵略性的,人类的狭隘也可见一斑。
外星人侵略,我个人认为立场十分不足,一是如果文明程度远远高于人类,那么人类对他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地下的蝼蚁也不会引起过多关注,地球这个环境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地球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有衍生出智慧生物,再者人类已经有了初步探索月球、火星的技术,地球被漠视是早晚的事情,地球从宇宙尺度上就是一粒尘埃,除了人类,我相信没什么人会对它有太大的兴趣;二是本身动力的不足,人类的战争是为了资源和消灭异己,放在宇宙这个宏观尺度,那就没有意义,尺度过大,人的一生都毫无价值。
外星人存在,最先产生交互的关系,往往是不经意间的碰撞,是一种偶遇。
又或者是一种独到的设计,人类本身就不是偶然生成。
本片的好处,是很简单地描述了这种想法,探索,然后到达远方。
关于造物主这种想法,我倒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比如人类担心AI,担心机器人,甚至创造了N多故事,表明造物主可能面临的诸多威胁,但这些故事都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本位社会的畸形发展。
比如,在成吉思汗的草原社会,把现在的枪炮都扔过去,草原社会是本位社会,而现在的军事武器是畸形发展,最终某一个人得到这些武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草原部落,封建帝国,军事武器并不能改变草原社会的属性,不能让它民主,只是破坏了它的平衡,但其结果,并非由军事武器决定,即便没有这些,成吉思汗也建立了一个草原帝国,所以畸形发展根本影响不了本位社会。
而诸多人认为AI和机器人的发展有害社会,仅仅在我们的本位社会里,人类发动了无数的战争,掠夺和破坏随时可见,AI和机器人可能会成为加大战争规模和破坏力的因素之一。
更有甚者,会有人认为AI和机器人会自我觉醒,究其原因,它们需要自由。
然而,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诉求?需要自由和尊严,反对霸权和独裁主义。
难道机器人(或者人)摆脱了人类社会,它就获得了自由和尊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外星人存在与否,宇宙是否才是人类的起源。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要么答是,要么答否。
但如何去思考其背后的价值,却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容易犯本位主义的错误。
所以一个好的探索片不应该有太多的人类感情,对问题简单回答,这无疑是更好的答案。
科幻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喜欢的并不多。
从小就迷上了凡尔纳的我更喜欢那些接近科幻本质的东西。
科幻是神秘的,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我觉得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神秘感。
火星任务就很不错
最后男主浸泡在水里,通过含氧水能够自主呼吸,飞往外星系,然后呢,请拍续集,告诉我们在高度文明的原火星人的新殖民地的生活状态,科学发展到何种程度?
字少了不能发表😂,我就是想知道到了火星新的殖民地,这位男主看到了我们地球以外的文明,已经发展了多少亿的地球年啦,而地球真正发明现代科学的西方文明也才短短几百年,几百年VS XXX亿年的区别有多大,不要拿漫威的宇宙观来形容,希望出一部类似 星际穿越 这样的科幻片来解答。
拜托拍电影的写剧本的写小说的大神发表出来给我这样好奇的地球人观摩一下,谢谢!
很好的电影!
情节跌宕起伏!
想象瑰丽神奇!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剧整体豆瓣评分不高,个人观感很不错。
情节的反转做的很出色,身边人居然是敌对阵营的监视者,支离破碎的梦居然是断片的记忆!
主人公在火星上遇险一幕,很真实,带感,有震撼性!
面罩的破裂,氧气的流失,逐渐窒息的表情,甚至扭曲的五官和凸出的双眼,音效上也很出色!
刘强爱电影第125集之《火星任务》:又一部点子电影Q:什么叫点子电影?
L:就是整部电影以点子为中心,拼凑出的电影。
Q:电影几乎都是来自于一个创意或中心事件啊?
L:如果是围绕着点子来建构电影就不是我说的点子电影。
Q:看来点子电影是一个贬义词。
L:对。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要一个金砖,你手里只有小指头尖那么大点儿金块儿,你说,别急别急,稍等,这就进了后头,找了些黄铜、金箔纸包木疙瘩,一些乱七八糟的,把那小金块搁到中间,愣给我造了个“金砖”拿出来了。
拿本片来说,点子就是“地球生命来自火星外星人”,至于什么太空人之间的友谊,太空人遇袭,丈夫主动牺牲,等等等等,都是黄铜和金箔纸包木疙瘩。
Q:你是说主线和副线联系不紧密?
L:既然你说到主线和副线,我问问你,这片子主线是什么,副线是什么?
Q:……L:答不出是吧,是不是觉得解谜这根主线推动影片发展但是篇幅很少,太空人之间关系发展这根副线跟着主线走,但是篇幅很多。
Q:有这个感觉,就是火星人放录像的地方,感觉是电影的“核儿”,但是前后与之能呼应的内容太少。
L:这就是本片最大的毛病,主副线首先是内容比例失衡,其次就是你刚刚说的联系不紧密,这种不紧密不是表现在情节发展上,而是表现在表意层面,主线和副线没有往一个方向使劲儿,看完电影,你不知道影片的重点是在哪里,是歌颂太空人的友谊和牺牲精神呢,还是表现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种科学设想。
Q:你的意思是主题不明确。
L:对,金块贵重,但是占比例小,黄铜、金箔包木疙瘩不值钱,比例却占得相当大。
Q:主题先行不是不好吗?
L:主题先行后行,不是问题,只是创作方法不同罢了,最终只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就OK,至于你是根据形调整神呢,还是反之,无所谓。
要是形散神也散,那就悲剧定了。
Q:从点子出发,修成正果的,能不能举个例子。
L:就说最近的许多人都看过的吧,《盗梦空间》,点子就是“植入”,全片所有的主线、副线、伏线、支线都跟这两个字有关,并且大家围绕着点子,最终向一个方向使劲儿,发出了对现实、对真实的诘问。
Q:这片你都批成这样了,还给了8分!
L:对一个原本应该满分的题材,而且摄影、特效、配乐都极为出色,扣掉两分,已经相当令人难过了。
看了火星任务,发现这个电影的配乐好古老,电影的背景音乐时有时如,一直觉得不在应该在的位置。
所以感觉像是若干年前的电影。
但是真正吸引我看下去的是火星人脸,我向来喜欢恢弘的文明遗迹,这的确是很标准的遗迹,让人觉得智能。
当我发现这个人脸的巨大寓意,在它背后的唏嘘历史,我深为折服,尽管特技略显单薄,但是人脸仰望星辰的造型着实吸引我来看完这部电影。
剧终主人公回到了母体的未来,我期待这只是个开始!!!
科学家们又有新发现了!
2012年,也就是七年前,科学家们就探索到了火星曾经有过海洋!
欧空局曾经发布了一张照片,称之为:“火星上的古老北方海洋”,这是人类对海洋的研究。
不过,最近关于火星是否存在海洋,科学家又有了新的进展。
火星快车号上的雷达探测到了沉积物,这些东西让科学家联想到了海底。
这么说当然不是随便说的,这一证据于2019年的发现相吻合。
这些图像比以往的图像更加可靠。
探测到火星的陨石坑底下大约4000米的深度有明显的水迹,而这些水体让科学家联想到了地下水的存在。
在火星冰冷的外表下,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甚至在35亿年前出现过海洋。
也是在哪个时候,地球还是一个小弟的时候,火星上水草丰美,生活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生命体」,如果有「生命体」显然,他们并没有进化到可以离开火星,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随着火星一起进入了沉寂。
也许这是火星的乱纪元吧!
说不定在经历过几亿年,火星会重新变成一个有生命体的星球。
当然了,这属于科学家的推断,我们不仅关心火星的未来,也联想到地球是不是有一天会遭遇到火星一样的待遇,曾经水草丰美的地球,没有遇到「三体」人的侵略,也没有带地球流浪,而是被陨石断送了命运,变的沉寂下来。
按照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陨石如果撞击地球,我们是有相当实力让其断送在太空中的。
科幻小说家们有福了,这个科学发现,我们就不用去流浪地球了,可以移民火星,让火星的地下水重新焕发起来,这也是一个相当宏伟的计划吧,用五百年的时间来让地下水出现在火星,让细菌也登录火星,再用一千年时间让水草绿植苔藓等职务登上火星,让植物们先干掉火星上的二氧化碳,气候变的开始温暖起来。
再过500年,让生命力极强的动物登录火星,用2000年的时间,改变火星的气候,让人类实现移民火星的计划。
这个还需要科幻小说家们如刘慈欣这样的高手发挥想象力,好让我们读者能读到有趣的充满幻想力的小说。
在太空中围绕圆心旋转的mm豆需要一个持续的向心力,导演和剧组的蠢货们脑袋里装的都是巧克力吧。
有点白痴。。。
看完整部电影,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人类的起源?还是一个火星冒险的故事?总之来说莫名其妙,说它是一部太空冒险片,却没有《异形》那种打斗场面,说他专门讲科幻,通过科幻来讲述一些道理,似乎也并不成功,在我看来,要么你就披着科幻的外衣,讲一些比较恐怖血腥的故事,外星人入侵啊!(《火星人玩转地球》)要不就是纯科幻啊,而两者都没有讲好,都属半斤八两
今晚吃饭的时候电视里又看到这个了,当初看电影的时候真的被结尾部分震撼到了。人类真的是既渺小又不自量力的一群小动物啊!!!
德帕尔马标签依旧明显,各种复杂和讲究的镜头调度,部分段落拍出了极强的惊悚感,说教式的结尾是唯一令人不爽之处
太空行走时,被抛出外太空的太空人,给我留下了对死亡的无限恐惧。
又一次美国的科幻意淫。想象力丰富,原来我们都是火星人。伍迪和泰莉的那段戏催人泪下。在太空中,我们都失去了自由,两人为了彼此,都把自己推向死亡。这便是爱情,即使到了外太空,人类的爱情仍旧如此的伟大。
不喜欢。故事是好故事,演员多数都是好演员,但是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粗糙得惊人,这么成熟的导演处理人物情绪可以这样随便简直难以置信。人物都像AI一样各演各的,喜怒哀乐全是独角戏,周围环境和其他角色的发生的一切都毫无交互影响,感觉近乎诡异。女主负分差评。
特效确实只有5毛钱…而且,这片子一会儿disco歌舞欢乐喜剧片,一会儿背后有人肌肉紫青恐怖片,一会儿火星人母爱泛滥动漫片…我也是醉了
德帕尔马格式十足,真不错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仍然认为是被低估的一部杰作,帕尔玛在《碟中谍》之后最好的一部戏
不合逻辑。火星人文明这么发达,既然要逃离,为什么不首选地球,非要舍近求远去其他星系?讲不通啊
有多处地方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情节拖沓不说,一对夫妻宇航员居然在任务期间打情骂俏,不死才怪。关于人类起源于火星的设想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知道了,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新意,那个外星人的样貌还不错。
最接近现代科技的科幻,但有点疑问,火星人为什么是在撞击之后撤离的,那么高的科技,这点也没有预测到吗?
最后如果不那么扯,我可能会为蒂姆·罗宾斯写一篇影评。
难得的没有渲染外星人的可怕或者卖弄惊悚悬疑,而是直观的展示人类对太空冒险的向往。
把星际历险看得太轻率了。
很主旋律,不过还不错哦。康妮尼尔森是个好演员~
原来一切都被火星人安排好了,科幻片一定要配交响乐。进山洞之前结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