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
Blue Moon,蓝月终曲(台)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伊桑·霍克,玛格丽特·库里,鲍比·坎纳瓦尔,安德鲁·斯科特,西蒙·德兰尼,约翰·多兰,帕特里克·肯尼迪,乔纳·利斯,伊雷恩·奥德怀尔,艾斯林·奥马拉,基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25
简介:1943年3月31日晚,在传奇性的萨尔迪酒吧里,著名的歌词作家洛伦茨·哈特独自面对着他破碎的自信心。就在同一时刻,他的前合作伙伴理查德·罗杰斯却正在庆祝他们昔日合作的延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的盛大首演。详细 >
最盛大的成功下最悲伤的老白男,可惜我已经没有了听name dropping的耐心。
演得很好拍得很好但差不多可以闭嘴了,不知道还以为是伍迪艾伦
搞成舞台剧多好啊… 伊桑霍克演的太好了,只是银幕里的人可以选择回避,选择喝酒,或者选择望向别处,但导演没有给观众任何选择。大部分时间闭上眼睛,靠听觉和想象,体验反而会更好一点, 直到伊桑开始听玛格丽特说话
#11046。75th Berlinale-最佳配角。基本就是一部酒吧单一场景的舞台剧或者real time film,伊桑霍克演得很用力,也确乎把这个既自大又自卑,既天才又loser的音乐剧史上的重要人物演得挺到位(但我觉着还是太过用力了)。不过没有英字实在是……硬听完全听不懂里面那么多机锋和引用,这必须得看中字加注释并补一堆课才行。另外查了一下传记……LH不是性少数群体吗?片中完全没有往这方面塑造啊!1948年的传记片《Words and Music》就是按舔狗拍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看出来?
有一天她会问起我的生日,人生中第一次对我感兴趣,在她对其他男人失望之后
#Berlinale75 归来仍是话痨片
独幕剧,几乎是用对话撑起来的电影。其实演得是真的很好,但是我真的不是这些长篇大论台词的受众,内心毫无波澜。
始终没有沉下来,让人难以产生实在的共鸣
一如既往的林克莱特电影风格。被主角的演技折服,是一场比小丑更像小丑的诗篇。
是谁喜欢拍一镜到底下的老白男团先是狂开黄色笑话然后化身纯情少男追姑娘的故事啊,伊桑霍克演嗨了,那是属于传统曲艺形式——相声贯口的魅力
标准的剧场电影,舞台上唯一的追光打向被世界遗忘的人,空间的层次、景别的纵深、视线的逡巡与对话的堆叠构建出一张浓缩人生百态与时代印记的网,最终汇作一张遗照。林克莱特的问题在于他太容易过分代入,属于人物的追光总是会回到他自己身上,他的家人和同伴、他的失落与伟大、他的审美趣味与他身处的时代。我总能在他的电影中感受到一种privilege,当它作用于各种主题时,隐隐的不适感便浮出水面。
不喜欢这个人物,太白太男了,但又为他感到尴尬,无所适从和悲凉。在小场景内完成整个故事,伊桑霍克好会演,神态太灵活了。给人一种也能搬到舞台上的感觉
美国文艺界人士最爱的被时代抛弃的(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创作者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统计这种故事拍出来的频率和好莱坞自身生存处境的关系。
NYFF No.09|性压抑老💡消亡史,什么可悲不可悲讽刺不讽刺的拍到最后的情绪不都是只剩下你导演自己的那一点自我沉溺吗?搞不明白这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意思,林克莱特一年忙了半天结果就是在赶着给死人上坟而已。而那边厢玛格丽特库里《某种物质》后这一年也是被剥削的厉害,只能期望这都是库存吧。
1943年,美国音乐剧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俄克拉荷马!》首演之夜,洛伦兹·哈特该如何面对前搭档理查德·罗杰斯的人生辉煌?林克莱特选取这样一个微妙时间节点,来展现因性取向遭受严重迫害、因长相而深感无奈的才子哈特的人生境遇。全片置景和台词都做了舞台化的设计,在伊桑·霍克近乎完美的表演中,用最暖和诙谐的语调道出哈特的抱憾终生。
这剧本简直烂爆 看到20min就知道一定是失意男性视角杰作平等丑化了出现的所有主角 唯一一个正常人是酒吧大哥视觉倒是很好但实在太laodeng了 简直是按头强迫我咽下这份不能理解不想理解的有毒视角无语!无语!
伊桑霍克怎么这么会演啊🥲🥲🥲最后一个镜头还是让人很温暖,身边的朋友还在,酒也还在,我的歌还在唱着。这是导演给他失意人生留下的慈悲吧PS 伊桑霍克的身高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神试听作用!!
回归话痨模式的伊桑霍克让人极度舒适,简单酒馆场景但好像囊括了男主的一生。他身材矮小但才华横溢,内心极度自卑但又喜人前滔滔不绝炫耀才华,酗酒但专情,楼梯转角Richard走上人生巅峰,而男主蓦然走下楼梯和心之所想躲进衣帽间,卑微聆听但换来的只有“I love you but not that way”,趴在地上捡起散掉的扑克牌也不过是想重拾碎掉的自己,起身还要说“一会我家还有一场盛大Party(感叹号)”
这是什么,一本制作精良的有声书
Berlinale 75 - 伊桑霍克很会演,但是听了100分钟嘚啵嘚之后实在是无法做到如他所说的levitati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