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分/因雷弗恩刚拍了朋友公司的耐克广告来看这片,奥斯卡死的惨哎/犯罪片真是天生勾人/维伦纽瓦是因为这片才选上高司令的吧/话不多说的极强主角塑造,戏剧张力和人物危机点点到位又极富个性,全程加满油狂奔毫无尿点/可惜除了狂野的故事外看不出底色和外延,主题仍旧是老三样,分也止步于此。
这电影后劲太足了,高斯林这沉默人物,这魔幻的电子乐,太足了太足了,趟不过这个人人物。
更新/7.9分2018.1.22/更新/8.0分
大概看到标题,大家就知道这个片讲什么了,也就是把大叔换成了帅哥,把娜塔莉波曼换成了带娃美妈,情节貌似没啥区别,而且反派之类还不如听莫扎特的警察那么帅。
至于这个故事的合理性,我觉得完全不合理,这个美妈没有任何的优点是值得瑞恩高司令能看上的。
要说他是为了娃,显然也不对。
而且很多大胆的抢劫偷车等大白天的行为难道CCTV是常闭状态吗?
“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l hero”是电影的原声 《a real hero 》里面的一句歌词,我认为这句话恰恰就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整个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常见。
和之前许多类似的犯罪片一样,他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为了爱,他可以一个人不顾一切的和整个黑帮作对。
问题不在于故事是什么,而是怎样去讲述它。
而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却把这个故事讲的很漂亮。
导演将这个常见的犯罪故事拍出了文艺的气息,整部影片的剪辑和节奏都控制的非常好,平静中又带着一丝不安,就像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男主角(电影中甚至没出现他的名字)身上的那种气质,冷峻但充满人性。
他在坏人身边从不多说,从不谄媚,坚持自己的东西。
他在心爱的女人身边又表现的那种温柔,那么男人。
而当有人伤害这个女人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即使把自己的全部自己的生命都赔进去,他也要拼命一搏。
因为在他心中,没人任何人可以伤害到这个女人。
因为他爱她。
有句话这么说的,当一个男人不顾一切保护他心爱的女人时,他才是真正的男人。
没错,片中的男主角的确做到了。
在电影中,当他在修车店遇到艾琳和她儿子时,并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a real hero 》这首歌开始响起,歌词里面反复唱着“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第一次看到这里时,也许你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歌词里面会这么唱。
我认为这首导演的一种暗示,在那个两人的美好时光后,即将发生可怕的事。
而随后整部影片就在讲述,他真的是“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我认为电影中的这个场景完美解释了他是真正的“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男主角在电梯外面告诉凯利·穆丽根(Carey Mulligan)饰演的女主角艾琳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她由于失去了丈夫,内心矛盾而忍不住情绪扇了他一巴掌,他却仍然在乞求让她带着钱离开,或者他和她俩一起离开。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神奇的driver,不再是那个咬着牙签的酷痞子,而是一个乞求爱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怎能不让你动心。
而此时电梯的门打开了,里面有一个自称是上错楼层的家伙,而他正是来杀他们的黑帮小混混。
进入电梯后,男主角已经有所察觉。
接着就出现了整部影片里最精彩的场景。
男主角把艾琳推到自己的身后,开始吻她。
整个场景出现浪漫的黄光,而导演特地用慢镜头表现这种浪漫,在那一刻时间仿佛已经停止,整个世界只属于他们。
亲吻结束,镜头又恢复正常速度,他把那个黑帮小混混干净利索的干掉。
作为一个不算男人也不算男孩的大学生看来,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一种男人。
不知现在的女孩们是否这么认为。
反正在我看来,他真的是“A 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 ”。
最后,推荐大家看在这部影片的同时,不要忘了去听听它的电影原声,美国媒体评选2011年最佳电影原声top20,《drive》以两首歌分别占据第一第二名,非常值得一听。
1、所有的译名里面我最喜欢《落日车神》这个90年代黑帮港片味道扑面而来的土鳖名字(虽然是另一个岛上的朋友翻的)。
因为,这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港片嘛。
杀人如砍瓜切菜怎么痛怎么来,踩爆头戳爆眼各种违背生理卫生常识血浆不要钱乱喷,男主角明明自己衰神附体走哪哪死人然后还要委屈又悲愤的默念“我要复仇”……除了女主角不是邱淑贞,反派尼诺不是成奎安演的之外(但是长得真心像啊!
),其他什么瘸子师傅兼恩人、看似公道的伪善大boss、神秘低调车行伙计兼赛车圣手都好眼熟啊!
吴孟达!
吴孟达!
林国斌!
林国斌!
周结棍!
周结棍!
(最后那个是什么啊喂)2、不过比起正宗港片它还是少了以下几段:part1,43分钟左右男主角应该在屋顶喝啤酒画面闪回到以前他也是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车行老板,然后有一天被栽赃/兄弟陷害/运气不好一帮黑社会找上了门,老婆孩子被充满创意的当着面活埋啦分尸啦细致处理但是轮到他之后对方就像刘青云那样杀人都不知道要打头的朝着他肚子草草开了一枪然后推到水里走了。
part2:52分钟左右男女主在大吵架/酒后乱性/决战前夜来一段哪一点都没露但是依旧很香艳的慢镜头床戏配上嘹亮的萨克斯风淫荡BGM。
part3:高司令带着面具走近反派的门口那里,下一秒应该是推开门双枪狂轰打烂一切能打烂的东西最后再跟大BOSS追到天台决一死战。
3、整个观影过程中,高司令无时无刻不令我想起人生中第一位电影偶像——尼古拉斯凯奇。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半秃长脸面瘫挫男,想当年他没挫的时候……好了这下又要写个两千字咏古伤怀了,打住。
总之,从一件穿到死的标志性外套(《我心狂野》)到开车呀偷车呀飙车呀全过程(《急速60秒》)到近乎演哑剧的寡淡台词(《天使之城》)到无时无刻的忧郁眼神面瘫长脸(每一部电影都是= =),高司令在我心中就是凯奇上身了嘛。
而且看这厮选片的路子也非常符合凯奇叔叔测不准定理的黑历史……年轻人,前车之鉴摆在这里呀,大好的前途不要乱搞(抽烟远目)。
哦对了,还有提防棒子国女人,特别是餐厅里做招待的。
当她靠近你5米以内就去申请限制令,我是说真的。
4、高司令的脸真心长,真的。
虽然有那么一两分钟会被他的大长腿扰乱一下视线但大多数时候,我的视野都被他横跨2/3屏幕的长脸牢牢占据着。
喂我没有黑他,你看我的昔日偶像全是大长脸,凯奇啦,丽芙泰勒啦,丽红姐啦。
长脸给了我一种属于过去美好时光的亲切的审美快感。
5、高司令的脸(是有多纠结他的脸)超级不对称诶。
遮住左边和遮住右边反差大得好像两个人。
这种面相是有说法的,分析的结论认为这种人的心理有很大的问题,行事亦正亦邪阴晴不定。
(喂)好啦其实人家只是老爱用一边牙齿嚼饭吃啦。
6、TSN著名配乐是怎么乱入进去的啊!!
果然这神曲配上男男恋爱或是男女恋爱都毫不违和么?!
我的眼前不断有卷毛奔入宿舍斑比随后尾行的画面!
好清晰!
凯拉姆里根还演过斑比女友哟!
真是遍地熟人啊……7、其实这片子拍得超好超惊喜的所以我只能吐吐这种没营养的槽啦你们快去看!
看之前记得先把家里的番茄酱吃完!
故事情节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很平常,但导演尼古拉斯并没有因为这个平常而把它拍的跟好莱坞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飙车片一样塞入大流。
相反,独特的取景、张弛有度的节奏、男主精湛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
无怪乎尼古拉斯获得了今年戛纳电影节(影人类) 最佳导演。
除此外,对我来说,最惊艳的就是男主了。
以前从未看过他拍的片子(好像也是配角),所以这一部几乎打下了无法动摇的深刻印象。
当年罗伯特·德尼罗出演出租车司机时,落寞又强悍的出租车司机形象深入人心。
三十多年后的如今,瑞恩高斯林,又演出一位无法复制的driver!
(下有剧透!
)电影前半段部分较缓和,也是在慢慢的突出driver的性格,最初看的时候,确实很平常,并非出彩的帅锅气场,无法一看就亮眼,甚至感觉整个人流露出一股阴柔腼腆,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突然爆发中震撼全场。
高斯林的脸部表情个人气质渲染带动了整个电影氛围。
那样的雷厉风行狠毒残酷,谁能再质疑他不是硬汉?
但他的内心却有着柔软温情的一面,对女主的深情爱到骨头里(当他对女主说你到哪我跟你到哪,起码能照顾你时真心感动死了啊!!
)刚柔并济!!
这样的性情,简直让我联想YY起看过的一些古代江湖小说里的霸气强悍又极端的男主,这种只有在书中描写出的人物,竟然让高斯林演活了!
最后一段在中餐馆里,他嘴角轻扬,邪邪一笑,此刻高斯林就是电影刻画出的driver!
说到血腥杀人,我很反感一来就是爆血浆、扯嗓门尖叫的戏码。
“杀人,也能成为一种艺术”(我是说电影啊= =)尼古拉斯导演在电影中,就将这些与死神打招呼的场面拍的很独特。
最初在旅店里冷静的爆发连连打死两人现在想来电影处理的非常巧妙,既不很突然,又有让人震惊一下重新审视这平日默默无闻的driver。
最赞是拿锤子那段,driver闯入后周围的女人没有像一般电影一样惊声尖叫四处奔跑躲避,反而寂静无声的呆坐着,与眼前看到的杀人场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在海边那段印象也很深,夜幕下碧蓝的海水怒吼翻滚着,似乎在为driver死神一般的行为助兴。
当然最最赞的一段,肯定是电梯里那幕,与女主接吻的画面正温情着,随后回身利索的活活踹死一旁的杀手,一柔一刚在小小的电梯中无声的迸发着,最后女主不可置信的走出电梯,两人也是一句话没有说,直到电梯门缓缓关闭隔开两人,driver无法超越的形象至此树立。
其实我完全可能会错过这部影片-- 1.Ryan Gosling 我在一周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结果一周以后我就阴差阳错地看了他三部片子)2.导演N.W.Refn也未闻其名,甚至连本届嘎纳最佳导演的头衔我也是观后找来评论读了才得知 3.“赛车”类的影片我素来不喜欢,尤其是美国的赛车影片,拜《极品飞车》这类游戏和《速度与激情》以及《Top Gear》美国版这类“佳作”所赐。
所以我要感谢推荐我《Crazy, Stupid, Love》的老友,即便他在提到《Drive》时,我仍然误以为这只是一部追求刺激的“速度”片--当然这也不能怪我,就在我今晚把《亡命驾驶》这个名字抛给另一个愿意自费看《建党伟业》,平日视好莱坞为电影真理的朋友时,他在QQ上回了我三个字:“斯坦僧?
” (是的,这是个笑话)总之我最终还是没有错过这部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胜出的影片。
看完之后我的综合感观很简单,两个字:特别。
最先吸引我的,除了开场那些“罕见”粉红色的花体字幕外,无疑便是配乐里那些80年代迪斯科曲风的配乐了。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高调”地烘托气氛的配乐(其实倒不如说是选曲)了:那几首歌似乎总在最合适的时候响起,而且在音量上和画面直接呈分庭抗礼之势,歌词看似简单却分外应景:开场Gosling进入房间唱的是there's sth in you that's hard to explain,Irene老公回家时又变成了cast me under a spell...,Gosling打倒终极Boss后Irene走到他门前时又变成了145 people all rescued from a sinking ship...,再到了片尾放起了开场的I am a human being and you a real hero... 片中的这些颇有怀旧感的舞曲配合特写镜头每每响起时都给人惊喜,如果拿掉这些曲子,纵然Refn的场面调度再好,那几个精彩的镜头顿时也就失去了魅力了。
甚至可以说除了Mulligan的甜美之外,我今晚重看本片其实更多是冲音乐来的。
不知道导演Refn在选曲上是不是亲历亲为,不过他在画面和场面调度的不凡处理上,的确把本片与惯常的好莱坞类型片区分开了,即便《Drive》这个名字看似那么地平淡。
第一遍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或许是受小说原著的叙事影响(没读过),Gosling在影片大部分时间总是显得不紧不慢:慢慢地修车,慢慢地逛超市,慢慢地走向女主角Irene(Mulligan)坏掉的车前...;接着其他的角色也都跟着不紧不慢:特写里Irene慢慢地凝视,继而Gosling慢慢地回视,两人慢慢地相视一笑....再配合上几个长镜头,于是整部影片(就连车窗外LA夜晚的街灯)似乎就在这种从容的节奏下走了起来。
但是在影片中的那几个暴力场面里,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又个个摇身变为了“手起刀落”的秒杀王,Irene丈夫在当铺外被击毙的画面只有远,中两个镜头一共不超过5秒;Gosling(这次终于走得稍微快点了)走进小Boss舞厅更衣室里用钉锤敲残其手掌似乎是一眨眼的事。
大Boss冷兵器手刃他人的两个场面无论从动作上,还是镜头交代上,都分外地利落干净。
或许稍微拖沓一点的,就是Gosling和Mulligan在电梯里遇到歹人时,一个交代镜头,一组对视镜头之后,下一个灯光和音乐忽然过渡到高光时刻,两人浪漫拥吻是十数秒,接着灯光回复,音乐淡去,再到下一个镜头,Gosling与歹人同时出手,抢先一手将其脑袋撞向电梯墙壁,然后撂倒后,对其头部狂踩(镜头中只见Gosling上半身动作,除了最后半秒抬脚的画面中隐约可见不成形的人脸...) 。
加上最后Gosling和Big Boss 对决的一幕,以及事后他坐在车里的那一幕,Refn对本片每个场景节奏的收放显得自如沉敛,影片前后部分的节奏变化,许多场面之间的节奏反差十分耐人寻味。
布光,也是Refn让本片有别于其他影片的地方,影片有相当的比例都是夜景,在第一遍观看时,在开场的5分钟里,画面中对正面跟拍Gosling驾驶时车内车外灯光表现就于众不同:偏冷调而干净,后面一些室内场景,车库杀人,海滩杀人等片段中的布光手法各异,营造的氛围又各不相同,温馨,晦暗,肃杀,却都很好地服务于影片情节。
此外还有他人在豆瓣第一篇评论里提到的低平光的应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影片几乎大部分画面都的确遵循了这条原则,于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烙印的斯堪迪纳维亚导演执导的洛城犯罪类型片就应运而生鸟还有什么没有说到的?
当然就是演员了。
Mulligan很甜,但绝对不是花瓶,就和我喜欢的另一位Naomi Watts一样,漂亮,但还是颇会演戏地,尤其在这部中,近特写颇多的影片中,Mulligan的演技是有说服力的。
Gosling我在最近一周先后顺序分别看了他出演的《Ideas of March》,《Crazy, Stupid, Love》和本片《Drive》,我一直很喜欢的Clive Owen很多时候需要影片来成就他(Children of Men, International VS Duplicity),但是Gosling在这三部题材风格各异的影片中,分别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表演,不禁让人叹服。
而且在其他影评中我读到Refn很喜欢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于是这部影片自然也给予了Gosling和Mulligan足够的表演空间。
末了切个题,前面扯到所谓的形式,来自Refn这位新秀欧洲导演的拿捏。
今晚第二遍看完之后,想到这部片子帮Refn拿到了嘎纳最佳导演奖,忽然觉得嘎纳那帮评委有点小贱,就像本片Big Boss说他以前拍过电影:"some action, sexy....once critic called it european, I think they're shit",嘎纳这个奖给Refn于是显得分外地反讽:来,看看我们这边的新秀过来教你们怎么拍这些老掉牙的类型片吧!
(然后再把最佳影片颁给美国人Terrence Malick的Tree of Life)这么弄美国人会高兴么?
至少我知道美国有影评人不高兴,比如在《New Yorker》上面写影评专栏的那位Anthony Lane。
(真的是碰巧)我最近在读先前下载的9月份的某期,前晚看到这期影评是讲Drive, 于是先放下,昨天去买了碟看了之后,再拿来一读,顿时有点诧异:"'Drive' marks the first occasion on which Refn has shot a film in America, and, like countless outsiders before him, he casts an eye that is at once entranced and stunned. By his own admission, though, he doesn't have a license, and it shows. The man behind "Drive" can't drive."这是Lane千字影评的结语,而他在文中的论述跑偏不说,实在有些太过先入为主,以至于我这个业余影迷都不禁怀疑他的电影知识有没有豆瓣上某些人多。
或许更多是有些逆反心理吧,这篇影评出炉时,Refn获奖已有4个来月了,Lane看到欧洲人把赞誉Auteur的奖项给了一个拍出美国类型片(LA, CAR CHASE, CRIME, REVENGE, FEMME,甚至还有Chinese Restaurant.....等等元素一应俱全)的欧洲导演,还让他在片中奚落了一把自己作为Critic的本职,这口气想必是很难吞下的了,于是乎结语中frist, countless, outsiders, own admission,license(doesn't have....)这些话读来也难免酸味十足了。
这部北欧导演在好莱坞拍的犯罪动作片有别于一般好莱坞片的气质。
主角瑞恩·高斯林长相不赖,但完全不走偶像路线,要么拍复杂背景的电影(比如《总统杀局》),要么拍风格独特的电影,比如《亡命驾驶》,本片中作为主角甚至没有姓名。
他在这些片子里基本是内心血雨腥风而外表淡定冷静的风格,表现也不错。
女主角凯瑞·穆里根,好甜好静的妹子,感觉也不错。
这两个人在极其压抑的逆境中的作孽的感情令人唏嘘。
一个个说特色。
首先是音乐,许多是声乐,歌词非常清晰,吐出了镜头前角色的心声,虽清晰但十分飘渺,完全没有喧宾夺主,融入了影片当中。
再者是打光,片中好多黄昏般平行侧光,就像在北欧常见的太阳悬于地平线上的感觉,和大多数好莱坞片的风格明显不同,有一种出世的苍凉感。
然后是暴力,本片的暴力也颇有创意,创意的暴力必然有些血腥,但绝非以血浆为卖点。
比如电梯里把人头踩烂,握手顺便把对方手臂大动脉整个划开等等… 最后是情节,情节是有点说不过去,虽然看似紧凑紧张,但是回过头来一想,男主要是不卷入整个事件,除了他和女主没机会接吻然后被撞车被追杀被捅刀子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会改变,该死的人还是要死,哦,还搭进去一个修车铺老板。
挺好看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典型的作者电影,无处不在的长镜头和恰到好处的配乐,让淋漓的剪辑也显得如此静默,导演对冷酷的暴力美学的完美驾驭,和电梯里那场恶斗前宛如处子般安静唯美的镜头,无不透露出闷骚到极点的文艺青年范。
男主高斯林在片中的台词极少,大量长镜头里,他叼着牙签,本应该一副玩世不恭的画面,他却一言不发面无表情,毫无多余肢体动作,游走在洛杉矶的绚丽的夜色中,灯光交错,却如此安静,这样的安静,甚至让我怀疑他连呼吸都摒弃了。
同是文艺青年的大妹子穆里根依旧艳惊四座,在柔和分明的色调下,那双动人的双眸将这如画的镜头定格在男主高斯林鲜有人迹的内心,让高斯林从此踏上无私卖命的活雷锋道路,越走越远,暴力,在千呼万唤中由此展开。
自古以来阴郁的男人不是有童年阴影就是命犯天煞孤星,所以不管表面上是文质彬彬还是弱不经风,都注定了不是好惹的角色,在厚重的沉默和孤独中爆发的高斯林,让坏蛋屎血尿并溅,终偿恶果。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770511126/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沉浸式的一个多小时观影,看到影片接近末尾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屏住了呼吸,最后那一场打斗戏真是把电影节奏推入高潮。
这是一部非常规的类型片,可以算是动作片里的文艺片,并不是速激、碟中谍那种让人几乎全程肾上腺素飙升的传统动作片。
剧情比较普通,常见的黑帮故事,主要角色只有几个人,情节框架简单,不复杂也不曲折,方便观众理解。
但是,导演把这样一个regular的剧本拍成了一部irregular的电影,避免了片子落入俗套,没有让《Drive》变成一部全程用飙车竞速与暴力场面来支撑观影的快餐式爆米花动作片。
影片的节奏非常好,刚开场不到10分钟就已经把我拉进了故事的基调和世界观里,可以看出剪辑的节奏把握得很准确,能够快速让观众入戏。
片子全过程里,刺激的打斗/飙车/血腥场面,穿插着男主大部分时候沉默寡言的画面,动与静相结合,张弛有度。
配乐也是要重点夸奖的,这部片的音乐既适配又好听,尤其是那一首A Real Hero很带感,曲子进到情节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卡司方面,高司令的演技不用多说,他这次饰演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亡命车手,这个角色没有姓名,这是一个有趣的处理。
在高司令这次的角色身上,根本看不到《疯狂愚蠢的爱》里花花公子Jacob、《恋恋笔记本》里痴情的Noah、《芭比》里搞笑滑稽的Ken这些角色的影子,高司令真的完全是剧抛脸,演什么像什么,太牛了。
这部电影其他演员也是熟脸,女主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黛西的演员,男二是《绝命毒师》老白。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片子里有很多高司令的怼脸镜头,看出来导演很喜欢把摄像机怼着高司令的脸拍了hh总体上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观看,如果再配合拉片解析会发现更多亮点。
普通影迷看的时候应该会脑子不够使,出租车司机,法国贩毒网,独行杀手,旺角卡门,喋血双雄......看到有人还说到北野武,我实在不熟就不穿越了.文艺影迷应该是看完后立即重播截图.....反正我是不懂专业眼光的,忍不住也截了一个.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362086733/连个灯罩的颜色都要配得和工作服一致,还是这么鲜亮的颜色,导演是多爱慕里根妹妹啊...老夫作为很2b的观众,用很2b的比喻表达观感.同样是视觉系的片片,如果说drive是13钗里的头牌花姑玉墨,汤姆福德那个一惊一乍奢侈品广告片拍法的a single man,就真的只是那个胖乎乎的玉墨的小跟班了...同一个演员,在那个疯蠢爱里脱光光还挤眉弄眼的高司令实在村得不行;在这片里裹得跟粽子似的,可是看到那沾汽油的白t恤造型(不是向白兰度致敬吧),老夫也吞了几下口水...导演你真得懂男人的性感,你懂的...露还是不露,你把握得太好了...付兰兰对不起,你真的算不上迪恩的传人,这位妖男才是,而且此妖不仅有西厂厂花的气质,还有紧绷的肌肉把t恤鼓得紧紧的.据说这角色事先找的金刚芭比休杰克曼,我颤抖了,自行洗脑先......恩,其实我说了半天想说的是,我也不知道这是一部吴宇森拍的王家卫片,还是一部王家卫拍的吴宇森片.
跟《汉娜》一样,在影像风格上都大玩简约,节制,冷峻,继承了上一代美式独立电影的风骨,但同时又融入了如HEIST,动作,奇谋等多种相对主流传统的类型电影元素,在画面构建,叙事风格与节奏倾诉上有自己的一套,轻易的能够将人们抓牢。众戏骨的群戏分外带劲儿,剩下的就是一派怀古新浪潮合成器之音了
戛纳最佳导演就这水平哇……除了高司令真是毫无看点、
mood flick~自始至终散发着黑色邪典电影诡异的味道。压抑不安的配乐夹杂着动听的复古电音,节奏舒缓到可以令人昏睡,如同Ryan木头人般的沉稳,突如其来的血腥和暴力又让人眼前一亮,冷静而充满黑色电影气质的镜头运用令人印象深刻。色弱导演雷弗恩最让人拍案的是光影和色彩的运用,霓虹色彩美学独树一帜,颜色鲜艳浓烈对比度高,连字幕都采用了死亡芭比粉,可能也因此深深影响到了高司令。高司令确实非常适合这类角色,不苟言笑、沉静孤僻,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凯莉莫里根也富有魅力。
这部还是挺学院派的(罗列清单见最有用评价前2)。男主参与的作品大多是高分,女主刚出道我就很喜欢,不过这部表现很低调。
欣赏不来这个戛纳获奖片,Cult不够文艺又不像动作也不算,说是MV还有点搭,剧情人物感觉突兀得很,还好有养眼的穆里根。
足以令杜琪峰羡慕嫉妒恨——就算他不喜欢这片
So stylish!! Love love love the music so 80s and coooool! hate the corny storyline, intentional or not. But I'll grant it 5 stars just for the ending. The elevator scene can win the best kiss again, but that's what makes the ensuing violence all the more horrifying......
在类型片框架内反类型,追求感官最大化。俗套故事反而起到反作用力,男主高司令简直上升到一种符号层面。血腥和动作等元素包裹下的情怀到位,出来的整体效果相当惊艳。镜头语言太惊艳,每段MV都很振奋,每首歌甚至每处配乐也都恰到好处。
老派的声画节奏调制,揉以爱与暴力,三点一线,棱角分明,重点突出。
很一般啊 戛纳评审脑子没进水把 这也能得奖。。不过高司令这把的确酷毙了。。
可以叫它反类型片吗?细腻的布光和复古的配乐支撑起空洞的剧情 文艺冷暴力 可能不对很多人胃口 但我吃这一套
我日,每一个镜头都要静置五分钟,纯粹是为了给男猪脚帅酷。十分钟能讲完的故事,硬是拖长到一个半小时。另,breaking bad的老毒师饰演配角。
开场十分钟让我无比兴奋,满心期待这会是一部关于主角wheelman和替身驾驶演员的双重身份的、充满艺术感唯美系动作片。谁知它却退化成了一部毫无主旨、莫名奇妙的血腥暴力复仇片。如果你喜欢传统好莱坞动作片,不要去看它;如果你喜欢文艺片,更不要去看它;如果你只是觉得Blood is cool,推荐
到底为什么那么多静止镜头要hold那么长时间啊?!我还以为我不小心按了暂停键好吗?!
真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难看的片子,剧情拖沓的不成样子,本来冲着高斯林去的,结果导演一点没把他魅力拍出来不说还把性格搞得像什么serial killer in making一样……
小青年你也太装逼了吧。以为是个动作片,MD是个文艺青年装逼片
冲着插曲不错给2星
这怎么会是一部高分电影?就因为用拍文艺片的调调拍了暴力片?还有,对这名男主演(瑞恩·高斯林)我可真是不喜欢。
不好意思,虽然我知道友邻里高粉很多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这片子。节奏感觉像是挤牙膏一样,高潮多而短促,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配合司令的耍帅。一部片子给你早泄一次就够烦人了,但是这片子感觉全篇早泄了N次。司令和Carey莫名就产生的感情;莫名地Carey的老公就自白了;莫名就……唯一能看的就是男女主的脸
类型片的极致,在北欧导演雷弗恩的镜头下,繁华的洛城也变得冷酷了起来;开首第一段戏就开始抓人,几场暴力戏码尽管有些遮掩但仍然血脉贲张,与之相对应的温情场面更显出这种彻底的酷;高斯林的司机或许将和阿兰·德隆的杀手,让·雷诺的莱昂,周润发的小庄一样成为影视经典的硬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