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看过印象最深的电影。
看了一些影评跟短评,不得不说,看来不同年龄段的人真的是有不一样的视角。
站在已成熟的人的视角看来,这部电影肯能就是无病呻吟、身在福中不知福,云云。
而对于我一个深陷二次元 甚至跟主角一样网恋到无法自拔的孩子来说 这部电影可谓是深深地刺痛了我。
标签有一个是“同性”,而且貌似很多人都认为前20分钟很美好。
我不腐,我要赞的不是前二十分钟,是对多米尼克一步一步的堕落的刻画。
Alex第一步毁了他,把他逼成了不敢与人们正常交流的少年。
而他真正走向毁灭是由认识Sylwia开始,换句话说,有网络开始。
一个毫无真实可言的世界,一个摄像头,成了害死人的毒药。
看完这部片,我坐在电脑前很长时间甚至是不知所措,想我的爱情太过于虚拟,一步一步地让我堕落,让我不再理智。
已经失去了太多,虽说影片中多米尼克最终失去了生命这点对于沉迷网络的我们而言有些夸张,但若是不加以自制,结局一定是很可怕的。
如梦方醒:为了这虚拟的二次元 我们究竟还要牺牲多少
这部波兰电影其实很有意思,起码动画部分是真的非常用心,堪比一些动漫作品。
那么撇开这些细枝末节,咱们讲讲主角美少年。
叹息啊叹息,好好这么一棵苗子就这样子萎了,你说应该责怪西尔维娅吗?
其实她是一个比多米尼克还要可悲的人,很多人就觉得,要死也是她死,不过这才是片子处理得精妙的地方——够现实,也够超越。
更可悲的烂人哪有去死的勇气,也就在自己的世界里装装diva,懵懂少年在酒吧脆弱地干了蠢事,还不知道自己将要万劫不复。
道理他是懂的,要对世界有贡献,不要伤害爱自己的人,但是此时此刻是不清醒的,于是死到临头的嘶吼、恐惧、无助瞬间就把我们的美少年变成了整个剧目中的一个意象,更是对西尔维娅的一种惩罚:你抛弃了世界,那就夺走你的一切,让你体会一下什么是死亡带来真正的伤害和痛苦,而非那种自怜自爱的小忧愁。
至于剧情一开始的搞基环节,我只能说,少年你真的叫误入歧途不幸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西尔维娅,否则怎么发展还不一定呢……所谓的渣攻同学确实也是不成熟,不过我敢保证他内心里多少也是喜欢咱们的美少年的。
多米尼克比他很优秀,比他长得好看,原来比自己优秀的人竟然对自己有了生理反应,渣攻同学的自我那一瞬间何止爆棚,但是之后人家辍学,再之后人家自杀了。
这片子没有继续说下去的话题其实也可以铺开来好好谈谈,渣攻同学心里要是一点涟漪都没有,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失落彷徨多少要有,至于自责,要看有多喜欢多米尼克。
至于多米尼克是不是gay,片子里的处理虽然有点含糊,但是却非常到位。
作为一个才刚刚走过青春期的本人来说,那段时期还真不好说自己的性向是什么,但那也正是一段什么都可能的时期。
也就一个吻一点点暧昧而已,但是再发展下去可能也就偏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过我们最本真的自己也就是最天然兽欲的自己,理应会追求异性。
所以西尔维娅的进入也非常顺其自然。
所以前前后后的通篇考虑,美少年多米尼克的自身发展不算是关键,导演还是很有主心骨的把道理说圆了,以多米尼克不怎么干脆光彩的死亡录像为句号。
ps:美少年的眼泪真的是美爆了,琼瑶式的,真的是一颗一颗滴下来的。
最后在酒吧里二人的共舞那段真是梦幻的不行,两个人都很美。
可是剧中有一段暗喻性关系的水下镜头,bgm竟然是日文的,非常的违和啊……
首先男主实在太帅太美了,完全秒杀。
小D很可怜,父母只是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并没有给予一般人所应得到的父母爱,这也纵使他成为一个渴望爱又觉得自己没有人爱的孤僻少年。
他的父母总是把他当成小孩子一样看待,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
他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最需要的是父母愿意与他谈心,一起结开心结,面对困难。
而他的父母只会指责他,认为小D会给他们的事业抹上污点,敢问这样的人能自称是父母吗?
小D也是一个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孩子,他承受不了压力和人们的嘲讽。
在他痛苦时,他已经迷失了方向,S告诉他什么,他就做什么,不管是对是错。
他死了,他真的死了。
最后一段他哭着喊妈妈时,我哭了。
想死的人会认为自杀真的没什么,只是解脱罢了。
但当临终前几秒时,他们会发现,错了,我还想活下去啊,我不舍得片尾,S才发现自己为了泄气而愚蠢地将负面情绪交加给其他人是错的,小D因为她死了,而自己口口声声说想要自杀却不敢下手,只是因为自己的自私,将小D推向了悬崖。
小D不应该遇到S的,那个单纯,会说出开放的时间,伤口的愈合的男孩,再也不会回来了。
如果全世界都不在乎你,你是不是Gay又有什么关系。
————谨以此文祭Dominik之所以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偶然发现一个个人恶趣味的小片段,惊艳于男主妖媚剧照一张。
迅速把电影搞下来看。
冲着BL主题去的腐女必定是要失望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导演把零零碎碎少之又少的暧昧片段拍的太好了,如同一个极其简单却设计的精妙无比的集成电路,美感与现实并存。
电影的开篇就引入了BL情节,不过是高中毕业误会之后放纵的酒会。
男主角Dominik和炮灰攻Alex的玩闹,打K的视频挂到网上。
两人的镜头着实是太过香艳,甚至有女生在下面留言:如果我也是男生就好了!
柔道课,ALex又一口咬定Dominik有反应。
又一次多亏了叽叽喳喳的网络讨论,Dominik失控。
我猜Dominik一定想拿着家里那把枪把Alex崩了。
回过头来看看Dominik这个人,不爱说话,似笑非笑,走路习惯驼着背,目光永远定在地上。
他想了很多,全部都不会说出来。
甚至自己面对无法接受的事实,也只是把发泄锁在房间里面。
他有优越的家庭,专职司机送他上下学。
可是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忙碌的父亲母亲,充足的物质生活,空虚的精神世界。
我们还是说说电影里有趣的部分吧....因为某人实在对情节没什么兴趣。
父亲的政治宴会,父亲上司的女儿喜欢Dominik,两对父母,一对年轻人,父亲的用意昭然若揭。
他说,我是Gay,然后转身亲吻了雕像。
整部电影都是冷色调,像是法国人的风格,用情节一点一点压迫你的神经。
他开始尝试自残,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被错误的引导。
整部电影最讽刺的地方,唯一一个温暖的镜头,是他搞定了用来自杀的药。
Alex不过是一个故意和Dominik的渣。
从最开始的校长问答,到后来酒会之后上课故意搞暧昧,柔道课不怀好意的笑,并在网上讽刺他,再到后来手影的视频。
这是导致dominik自闭,偏激,神经质的一个直接原因。
女主,引导Dominik思想走进死角的人。
他们宣扬的死亡不过是说说而已,她没有勇气真正的面对死亡。
再说他的父母,dominik死后,两个人离婚了,新欢是各自的同事。
也就是说,dominik最初10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的时候,只有那个乌克兰女仆在家。
这个两个人10天都没有回去,工作兼搞婚外恋。
我只是觉得很悲哀,反过来想,两人的关系也是一条暗线,不再赘述。
故事最后,我一直搞错了。
Dominik从来都没有想死,他拿着药瓶去酒吧是为了给她。
而她呢?
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是一个必然的情节、反过来推到前面,她所说的死亡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残但是不会自杀。
他失望了,把药倒进马桶。
开始尝试吃一颗,一颗,越来越多,第二瓶整个都吞掉了。
幻觉让他疯狂,死亡。
最后的醒悟已经来不及。
女主,dominik在他们的自杀空间消失太久。
她说想要解散这里,其实已经是在思想上有了解脱。
dominik的母亲告诉他们,dominik死了。
玩家开始一个一个消失,女主冲出房间,向天空嘶吼。
所有人得到了解脱,唯一一个不曾想过自杀的dominik却死掉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最后一句废话】第N次挑出《自杀空间》里面 自己喜欢的情节来看突然觉得Dominik只是太敏感 Alex的玩笑应是这个年龄段男生之间会出现的戏谑.
不想死的人最后还是死了,这才是电影里面最大的悲哀。
Dominik是一位诞生在富裕家庭的东欧孩子,长相姣好,性取向成谜。
父亲是政客,母亲是一位公司老板,两人都很繁忙。
而且两个人的脾气都不是什么好的。
这也就构成了Dominik选择自杀的第一个因素,家庭关系。
D的家庭里面的关爱可以说是约等于0,父母把自己甩给保姆和司机,一点也不过问。
连他逃学几天也是别人之后D自残被送进精神病院才发现的。
长期以来在父母那里没有汲取到应该有的,同龄人享有的父母的关爱,让他的内心似乎少了一块。
D在摔跤的时候被一位男士压在身下,本来是摔跤动作,想不到自己太过激动竟然当场cum。
这件事情被学校作为谈资,广泛流传。
D感觉到shamed about it,甚至萌生出了把枪拿进学校射杀同学的想法。
同学之间对他的sex取向嗤之以鼻,有毒的,对性取向的仇恨氛围也构成了他自杀的第二个因素,校园霸凌。
这种霸凌是有型的,同学甚至在网上post含沙射影攻击D。
对同性恋或者说是非异性恋性取向的仇恨充斥在学校里面。
D在自杀房间里面诉苦甚至最后差一点采取了冲动的行动。
电影里面其实也有蛮多的可圈可点的地方:第一就是D的哥特风转变也太帅了,感觉是我印象里的欧洲青少年非常主流的样子这是可以说的吗。
杀马特风格的粗黑眼线以及半边的刘海,有点像徐良。
第二就是有点像地雷女。
OD,自残,改花刀,原来地雷女之经验来自于欧洲。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波兰电影。
很好看,很喜欢也很心疼。
Dominik,可怜而无辜的。
他只是一直吊在悬崖边,看着一个个的人,轻轻推了他一把。
Alex、呵呵,真想骂你是混球。
你捅了那个有些迷着你的D一刀,甚至顺势更加羞辱;Sylwia,你更不是个东西,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慢条思语的唆使着D自杀,呵、试问,你一直说:我们是怪物,怪胎;我想杀了自己就可以死掉了;你对D说的第一句话是:保护我。
呵、你最后成功了,让D从心理上真正的成为了孤独者。
最后,他替你去死了。
心慌了?
后悔了?
觉得我可真是热爱着从不围绕我转着的地球儿了?
D的眼神真是美丽,他的漂亮的眼睛似会说话。
嘿嘿、我是颜控,可这并不是我给这部片子来个4星的理由。。
其实我看的貌似不是电影想表达的什么拯救网瘾少年,原谅我、我不明白电影的目的与意图D的爹、娘,其实也挺难的。
为了工作,给钱给时间又是出卖身体啥的、也不容易。
可孩子么、、小么,不宠他宠谁呀不惯着他惯着谁呀是不唉、就像那个问题:女人抱怨你没钱,老在她身边转悠,不成大器;有了钱,就没时间陪她,那你还想不想要这个家。
其实S说对了一句话,你太敏感。
其实我想补充,你也更脆弱,更偏执。
你要虚幻,最后你的S女王也没给你买单,最终的难还是你的父母来承担的。
D。
这里是公孙,期待更多朋友。
我不顾你的质问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你在门外疯狂的嘶吼你愤怒,你无奈,你难过,你痛苦你恨铁不成钢你伤心绝望为什么我会这样你依旧敲着门嘶吼着我恨不得割下自己的耳朵不想再听到任何你发出的声音不要再问我到底怎么了 我一句话也不愿意对你说即使说了又会怎么样你有你对我的期望我有我自己的理想你走吧 你快走吧不要管我在我还有理智之前 我只想一个人静一静嘘我听到你在门外拨通了电话你在向外界求助 你向他人诉说你的痛苦你说你的孩子不懂事 你说你很无助你还说你的孩子不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电话那旁的他们安慰着你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哦嘿我多想对着门外大喊一声你他妈的快把电话挂了吧别再自作聪明的推断你孩子的心思了别再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当然了解这种蠢话了可是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现在是真的不愿意跟你进行任何交流我听到了你低声的啜泣还有电脑开机的声音你在翻找些什么 你想要翻找些什么茫茫网络世界你搜寻的很无助吗可是你了解我啊我的社交我的娱乐我的品位还有我的寄托所以你是在尝试用百度搜索我的姓名吗你了解我?
真了解我困了趴在床上哭够了准备睡了咣咣咣你又开始砸门了心中有股暴怒的气息涌上来 突然想解决了自己解决了世界你又让原本平静下来的我变得暴躁起来我努力的克制住自己以免伤到你的心可是你依旧在挑战着我的耐力此刻的你恨我吗 想杀了我吗我也好烦我到底哪对不起你了你现在这样!
我什么都给你了你还不知足吗!
我都把你给惯坏了!
谁对你好你找谁去吧!
我养不了我不养了!
都他妈的滚蛋!
我要你干嘛!!
你暴怒了你总嫌我没事装忧郁你总说就不知道我成天有多少苦大仇深的事你总说我波动不堪的情绪总是会弄得周围人都不爽你总说我的负能量影响着身边的人你总说我沉默的时候你恨不得杀了我你总说一跟我吵架就忍不住要抡我几个耳光你看我这么不好你干嘛还要这样你说因为你是我妈我该如何拒绝你这强加来的好意我是多么不忍心自己的痛苦会伤害到你于是我躲起来让你眼不见心不烦你偏偏又要胡乱猜测强加给自己不愉快我又能如何我确实不愿意与你交流了以前你嫌我交男朋友影响了学习 后来我的成绩确实下滑了男朋友也没了 成绩也没上来有一天我告诉你说我好像喜欢女的了你没当回事的笑了笑说 你又在那胡思乱想啥玩意呢随你吧 信不信由你你要我还怎么跟你说话呢要我告诉你我只是看了一部电影好像看到了敏感的自己男主角最后死了所以我心里很难过 越想越难过我说 我是因为刚才看了一部电影所以现在才如此抑郁我若这么告诉你了你信么?
所以请你以后务必在我真正需要你的时候出现 而不是我呼喊着妈妈时 你却说我幼稚--因一张令我神魂颠倒的面庞而看,因一段男男激吻的片段而看直到最后英俊少年,同性之爱,诱惑身躯都无法阻止那音乐下的孤独喷涌而出的孤独。
社交网络到底让我们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让我们更加孤独了。
当我们一遍遍刷着微博、朋友圈、QQ空间、人人、facebook等一切社交网络的时候,我们是否成了它们的奴隶,被牵引着,迷失于这个虚拟世界。
网络世界呆久了,往往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不愿甚至害怕与人交流,这就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副作用。
这时候,重新拥抱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门,呼吸外面新鲜空气,享受阳光普照,用心感受生命的律动!
电影后半段很虐也很有意味,压抑迷茫让人痛心,尤其结尾和开头暗合真是讽刺的妙笔。
就像他父母的信里所写,年轻的时候可能觉得世界是无意义的。
可能觉得周遭都是冷漠与不被理解。
想成为恐怖分子、故作强大暴虐 与世界为敌。
但是,他们终有一天会长大,年轻人会变成成年人——不坦诚也不希望被理解——就像他的父母那样。
互相背叛,各自忙于维护自己的脸面。
男主企图以房间从空间上隔开外界,但是心里又渴望与人倾诉;而成年人,走在房间外,只是把心关在了房间里。
或者像网络彼端那个 自闭但不自杀 却用自杀来骗感情的S一样。
我不觉得S和男主的心态属于同一阶段。
S知道虚拟世界给她带来的是什么,她如同邪教的教皇;男主只是迷茫的闯入者。
让我想起小说版的《发条橙》。
终有一天,突然看开,叛逆中迷茫的青年都变成平凡的成年人。
只是成长,多么不易。
世界冷漠的本质、社会机械化的趋势,和天性中渴望归属和认同的基因,总在青少年时期碰撞的格外惨烈。
这个故事越想越有难言的悲凉。
但是……这也不能弥补我非常非常遗憾着为什么不是个GAY片!
看了那篇脑补“明明可以发展下去的基情”,我这种百抓挠心的感觉哟...很伤心的好不好!
开头明明就是青春明媚的最多来点迷幻色彩的好么!
为什么要急转直下啊魂淡!
说起这个就想到腐剧SKNIS。
其中只有一集的Tony x Maxxie 就让我神魂颠倒…最后好么炮灰了!
Maxxie为什么要去喜欢贫民窟啊!
人家只是想看 两个美少年在一起啊魂淡!
每次两只美少年颜都很正,造型更正,魅惑的我欲罢不能之时,基情都不是主线啊吐艳!
到了下一个出场的电影,造型就不正了 嘤嘤嘤T T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心满意足的美少年之恋呢。。。
作为腐女,还是个只爱美少年的腐女,坦诚讲是冲着男猪脚去的,男主有些多兰的感觉,是我爱的类型。
但是这绝对算不上是一部同志电影,男主是不是弯的,到最后我都怀疑了。
事实上,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他和渣攻的接吻视频传到网上,他是开心的,他也乐于开些同性的玩笑(片中我最爱的片段)。
可他却后来转而去迷恋自杀房间的粉红女。
其实这部影片谈论的不是性向问题。
男主的父亲是政府官员,虚伪,儿子的性向人生比不上自己的职位颜面。
母亲是服装公司高层,繁忙,觉得为儿子做了很多,却不肯在其受伤时陪伴。
缺乏语言沟通与认可的男主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同。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当其与渣攻的基情被恶搞时会崩溃,因为他大概觉得被背叛,于是去到自杀房间寻求新的慰藉。
也许他确实爱渣攻,但或许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最后,他的父母为其寻求心里治疗的过程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父母声称其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可他们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父母把我们作为他们的附庸,痛诉我们的不体谅,可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权呢?所以我说这是一部主旋律,适合父母与孩子共同观看。
再加上结尾男主自杀时的痛哭,孩子们也可以体会自杀的痛苦,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其模仿。
如果不是该片的同性镜头和血腥场面,广电总局或许会引进也不一定。
比起一味讲求最后父母与孩子冰释前嫌的大团圆结局,显然死亡的悲剧更能引起观影者的反思,不是吗?
十几年前讨论互联网一代与家庭冲突的电影,基本只占一个时效性的题材优势,关于网络的想象力与自杀症候群等明显受日本残酷青春电影的影响,可编导又要把金融危机这类东欧电影擅长的现实主义议题加到父亲身上,最后就是两边不靠,只有人设,没有推进。这种美学上的割裂直接表现在电影里两个空间的割裂,一边只在虚拟空间嘲笑父母,另一边明明想要对成年儿子行使家长权,却不断冲心理医生开火,这种从人物关系到戏剧性的割裂并不能反映两个世界的矛盾,表现虚拟与现实矛盾恰恰应该在两个空间的联系上做文章,其实还是反映出编导彼时对宅文化入侵欧洲的束手无策与陌生。另一方面,编导对青春期抑郁的想象力也着实有限,同志人设更像噱头,男主在虚拟空间的互动看不出丝毫同志痕迹。“作”的观感始终缠绕男主,这本身就与影片期望表达的主题背道而驰。
一群人关在网络里自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别人的生命,但是其实无能的家伙不管到了哪儿还是无能。如果他们能自杀的话,反而我会说他们是勇士。而一个本来只是遇到一些挫折的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把自己的伤口放大到了无限,变成了牺牲品。
正是反应现在社会现象,家庭教育很重要,最后结局让人痛心。
Jakub居然是88的比Bill大两岁...演技不错嘛
没啥共鸣
男主太性感了 。
前半段三星,后半段一星,后半段完全就是沉迷网络的 社会反面教材!
玻璃心男主角搞基未遂的跟踪报道。
喂深莫!所有绝色销魂男都有个糟逼女主角,呜呜的哭了起来~
自以为是的叛逆却连房门都不敢出 莽撞的吞药连后悔都来不及最后只能哭着找妈
可以说我脑残,因为本身自己也在男主身上看见了许多似曾相识的影子,我也是这样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的孩子。
有点意识流么。我捉摸着,以后想不开了,看看最后的镜头估计就忍过去了
非常劲酷的一部电影。在现实中找不到爱与存在感的少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谁真的愿意死,也许自杀只是少年引起这个冷漠世界的拙劣手段。
想看搞基,把前二十分钟看通透
虽然剧情什么的稍微有点儿俗,什么网游的烂制作,但是美少年的容颜已经把我彻底征服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其实整部片子看下来就觉得很沉重。没有人关心自己没有人真正有心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生活,其实这折射出的是很多很多青年人。
7,男主被宠坏了,又在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被引导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但是那些艰难的时刻除了自己挺过来还能怎么办呢?中段有些臃肿,但最后的录像看的直掉眼泪。
骗纸。
看看男主的颜
1、铺垫不足,明显表现在搅基戏份太少,像评论里说的那样“要搞基请深搞”嘛。2、真心想看东欧美少年之恋!3、哥特范儿的男主又帅演得又好,配乐赞!4、其实能成为更好的电影的,遗憾了。5、和男主电脑一样啊!
死在青春期的人是多么幸运,讨厌的一点是,死的太不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