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玩具都是深深渴望和孩子们玩耍的,希望与害怕永远是他们世界的主要情绪。
——题记《玩具总动员》系列是皮克斯的开山之作,随着《玩具总动员3》全球大范围公映,一个曾经的无名公司用15年时间完成了其羽翼丰满的价值塑造:以第十一部长篇及三部曲的方式完美交卷。
《玩具总动员》故事的最初构想源自于皮克斯早期短片《小锡兵》带来的灵感,每个人在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丢失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满心悲伤。
如果同样的悲伤换做以玩具的视角看待将会是什么样?
失去了主人后要努力挽回对玩具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陪主人玩耍,通过所有玩具存在的理由和共通的感情基础,皮克斯将一个简单故事赋予了不一样的哲学思辨。
源自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麦基原理——“冲突让人物和故事变得有趣”是皮克斯动画一贯的金科玉律。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同样也为玩具系列留下了丰富的角色设置,一个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吊线木偶片主角牛仔胡迪,一个是充满冷战时期星际竞赛的太空英雄形象巴斯光年,新与旧的对比充满了戏剧张力,故事中玩具们的情绪从通过步话机偷听新玩具成员的害怕之情与之后发现威胁解除的释然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巴斯作为小主人安迪的生日礼物大大冲击了胡迪之前“安迪最爱”的领导地位,而之后的争斗与和解都需要胡迪一个人去面对……动画片可以摆脱童话的情节,选择用成年人的视角表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又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开心,这也成为皮克斯之后屡屡采用的经典方式。
如果说《玩具总动员》无论从技术还是说故事的角度都开创了皮克斯纪元的开始,之后的《玩具总动员2》更是将玩具存在的终极意义诠释到动画片前所未有的高度。
玩具的世界注定是不会风平浪静的,经过了第一部的“不打不相识”,皮克斯在思考:什么是比被另一个玩具所替代还要更糟糕的呢?
一个龌龊的玩具收藏家出现在了《玩具总动员2》的原始故事板里,他的目标是要把经典的牛仔娃娃运到东京,严密封存永远地摆放在陈列架中——难道被没别人瞻仰和崇拜真的是玩具的终极意义吗?
机缘巧合下胡迪遇到了和自己同时期的女牛仔娃娃杰西、老矿工彼得、小马牛眼,在众多胡迪自己的周边产品的簇拥下,胡迪的心开始逐渐膨胀起来……《When somebody loved me》是《玩具总动员2》中极为亮眼的插曲,在音乐的缓缓流淌中,女牛仔娃娃杰西从被小女主人宠爱到逐渐被冷落的过程以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呈现出来,直到她被抛弃在郊外那一刻不禁让成年观众眼眶湿润。
胡迪也开始重新思考玩具的存在意义:回到安迪身边最终成为他无比坚定的信念。
续集电影可以与第一部平起平坐就可以堪称非凡,《玩具总动员2》却做到了几乎所有续集电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超越第一部。
出色的故事脚本、丰满的人物设定、细腻的叙事细节、精益求精的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皮克斯将传统的迪士尼精神发扬光大。
《玩具总动员3》的新故事中安迪长大了,到了人生要去上大学的时间节点:“安迪,这些旧玩具要怎么处理?
”,在母亲发问中这些陪伴孩子成长玩具的去留结局将铺陈开来……故事还是完美的,从胡迪的心境变化过程到洁癖动作的细节刻画三大感慨与感动看点:开篇玩具们用手机骗安迪发现自己,再次被安迪触碰带来的激动与莫名感伤;当玩具们即将进入垃圾焚烧时心手相牵那一刻的大冲击与感动;"They mean a lot to me"片子的最后30分钟甚是煽情,还好我们都戴着厚厚的3D眼镜,来掩饰着泪流满面的岁月不老......这一次,PIXAR用1小时42分钟的跌宕起伏给出你喜极而泣的终极答案!
PIXAR 因为热爱 所以充满力量附:15年,10部动画片1995《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第一部技术意义上的3D动画,胡迪与巴斯的经典形象“不打不相识”;1998《虫虫危机(A bug's life)》微观世界第一次在3D技术下生动起来,皮克斯最众所不知的电影在业界享有极高口碑;1999《玩具总动员2(Toy Story2)》女牛仔娃娃的主题音乐《When somebody loved me》打动人心,这一次,动画片诠释的主旨可以如此厚重而深刻;2001《怪物公司(Monsters,Inc)》虚拟出以孩子尖叫作为动力的怪物城市,故事及细节设置都令人叫绝,长毛怪物的小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003《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6000米海下的父子情深,一部片子可以让一种小丑鱼被全世界改叫为Nemo;2004《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 中年发福超人先生面对失业后的不惑生活,弹力老婆、飞毛腿儿子、隐身狂女儿和尚未发现超能力的小儿子如何让生活乱上再乱;2006《汽车总动员(Cars)》知名赛车麦坤迷失落寞小镇,皮克斯老板心境重现:生活有时是需要慢下来的,错过的往往是因为生命想要给你更多;2007《料理鼠王(Ratatouille)》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每个老鼠也可以,想做厨师的老鼠再次被OSCAR肯定成就;2008《瓦力(WALL E)》再现默片时代细节为王的精髓,以宏大的宇宙为舞台演绎垃圾小子与IPOD野蛮女友的罗马假日;2009《飞屋环游记(UP)》四分钟催泪爱情“黄金蒙太奇”后10297颗气球牵引下的飞屋腾空而起,一场关于爱与回忆的哲学思辨混杂着人生极致感动呈现出来……图片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c6e53e0100j4qv.html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续集,往往是不讨好的,通常都被冠以“狗尾续貂”抢钱之嫌,所以当皮克斯决定重拾十年前落下的“玩具系列”,估计这块金字招牌也让不少人捏了把汗。
而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心里剩下的,只有满满的感动和惊喜。
本片相距上一部也十年有余,于是皮克斯索性让安迪长大,离家上大学之际,作出处置玩具们的决定。
剧情发展的前一个多小时高潮迭起,其实剧情发展的方向,依旧看得到前两部的影子——胡迪与众玩具的矛盾激发到解决,然后同心协力一致达成目的。
在这里,你可能会挑剔皮克斯在重复原来的老路子,没错,这一部分充分照顾到了小朋友们的口味,新人物的不断出现,也让本片精彩依旧趣味纷呈,但不足以让本片位属精品之列。
不过后半个小时的出现,让本片的主题,相比前两部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玩具们在垃圾场的逃亡过程中遭遇暗算,掉入巨大的熔炉中,无力但是坚定地手拉着手,相互微笑着等待死神的降临时,熔炉中橘黄色的光线正打在玩具们的身上,温馨而又悲怆,像足了夕阳西下前的光芒。
虽然我明知道皮克斯不会就这样结局,但是还是“不慎”被打动了,毕竟,玩具系列与我相伴的这么多年里,印象中永远没有胡迪和巴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当玩具们一切努力白费,英雄终归末路,看着系列长大的观众们不胜唏嘘:会长大的安迪,会被抛弃的玩具,一切都是会变的,这个定律在电影里也同样适用。
而时间不只是带给玩具们被冷落的命运,更带走了太多我们儿时的情怀,电影至此,已然于诙谐幽默的基调中,不自觉引申出一丝丝怅惘的怀旧情绪。
皮克斯小试“熔炉冒险”牛刀之后,玩具们有惊无险回到了安迪身旁,一般的故事,大抵会就此打住,也绝不失观赏度。
可接下来安迪的选择,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在牛仔胡迪的引导下,原本打算将玩具藏之阁楼的安迪抱着一大箱玩具,下定决心把玩具们送给同样喜欢玩具的小女孩邦妮。
当安迪拿出玩具依次介绍玩具时,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安迪对玩具们深层的喜爱,而这种喜爱表现的越明显,我们也越是不舍。
到最后很意外地拿出箱底的胡迪时,我和安迪同时叹了口气,虽然不舍,但是这可能也是玩具们最好的结局,安迪说"They mean a lot to me, i hope you can treat them well"(大概是这么说的),眼中饱含的是叹息和一点释然。
安迪拿出玩具们与邦妮一同玩耍了好久,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安迪把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这个镜头也曾经在前代中出现,首尾呼应,在这儿多了几分永别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一场完美的道别。
玩具对我们的童年来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玩具中,为每一个玩具赋予生命和能力,他们也曾经是我们想象力的塑造者,丰富装点着我们的童年,大概谁也没曾想过去和自己的玩具道别。
皮克斯正是以我们的童心为引子,在这部影片的后半个小时,直接击中我们生命中曾经最重要的东西。
当我看完片子本以为自己抓住了些什么时,其实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在了。
“当我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我就把幼稚的东西放了出来。
”玩具总动员3是一幅令人惊叹、充满魔力的画面,让人想起了塔尔苏斯的名言,但它的制造者从未忘记自己是孩子的感觉。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继续他们近乎连续的动画杰作,带着色彩缤纷的情感回归到电影中最好的玩具盒中。
在故事的第一个情感刺激中,第一个场景深入到一个松散的、令人惊叹的想象娱乐中,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设计出了自己的世界和玩具故事。
但安迪终于长大了,正准备上大学。
他的玩具(大部分人都在这里,尽管有些人已经离开了,由于年龄、破碎和庭院销售),由于玩的太少而被摧毁,他想出了精心设计的方案,迫使安迪把他们捡起来,还记得玩游戏的时间。
他们很伤心,但很实用——“每个玩具都能通过这个”。
在上大学前的一个星期,安迪的妈妈让安迪把他想要的玩具分开,放在阁楼上,那些是垃圾。
在一场混合中,巴斯光年,土豆头和其他一些人几乎没有从垃圾填埋场(在未被碰过的垃圾箱里)逃到当地的日托中心。
这只毛茸茸的泰迪熊,由于被取代而被激怒了,并被激怒了,它在中央领导着一个让人不寒而栗、完全腐败的极权主义政权。
我们的英雄们被塞进了孩子们的毛虫房间里,即使没有他们的尊严,他们也几乎无法逃脱。
Lotso用铁来加强纪律,最终重新编程,为他服务——努力让他回到正常的电影中,这是电影中最受鼓舞的动画。
这部电影的其余部分基本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了玩具总动员和越狱,这是我看过的最令人兴奋的u级动作冒险片,这是皮克斯的最后一部。
(有些时刻可能会让非常年幼的孩子们感到不安——这只猴子!
)自玩具总动员2以来,角色动画的发展就有了飞跃。
人类的可塑性更强,也更有活力。
所有主要角色的表演都更加丰富和细致。
这对即将到来的戏剧至关重要。
芭比和肯(“我不是女孩的玩具!
”“你是一个有腿的钱包!
”)有他们自己的有趣的有趣的故事线,而画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不明显。
一个特别突出的是费雪的经典聊天电话,一个中间的老计时器。
特迪。
牛顿的作品与华丽的动画结合在一起(由眉来表演,从来没有如此崇高!
)创造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厌世的表演。
皮克斯总是提供华丽的剧本,而这一点,阳光的Michael Arndt的Michael Arndt也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在他们的故事会议上的苍蝇。
这个故事集巨大的笑声和丰富的悲怆,似乎没有任何努力,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结局,几乎没有人会干涩的眼睛。
非常完美的。
为了获得积分,黑帮们都被关了,包括雷克斯的“主要捕食者”地位和电子游戏瘾。
一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中,胡迪坐在透明胶带上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对老矿工说——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
仔细想想的话,这句台词依然没能解决之前老矿工提出的问题:Andy会长大,会上大学,会交女朋友,会在公司开水间里跟女同事开玩笑。
这些生活经历必定是玩具不可能参与的部分。
和主人分离其实是每一件玩具绝不可逆转的宿命,不管你们在彼此生命中扮演过怎么样重要的角色。
只是“提前”成为博物馆藏品和“继续”作为Andy玩具的二选一试卷中,编剧用避重就轻的技巧转移了问题关键。
选择后者,暂缓对矛盾的思考,《玩具2》是这样在欢乐中结尾的。
但是现在,这个时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二皮克斯近年来似乎总处在一个很奇妙的瓶颈上,往往开篇命题宏大有力发人深省,故事行进至中部却无以为继,特别是后半个小时更容易出现场面精彩纷呈、主线却越跑越偏的情形。
一口豪气接不上,便掀起千重浪,大起大落掩盖链子松掉的痕迹。
这当然并不能完全说是编剧不好,真要让一部担负着沉重票房负担的商业动画,在搞笑与动作的间隙还能坐下来一五一十地探讨大道理,还要探讨出结果,似乎有点为难他们。
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这次《玩具总动员3》起势并不高,甚至根本就还是沿用之前提过的问题:主人长大,玩具们的命运何去何从。
但是借由这个扯不断的话头,《玩具3》脚踏实地走入全新的视野里,并且一气呵成把三部的情绪做了一次完美的归总。
三玩具是儿童的伙伴,更是他们在不可知世界里,最初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存在。
大人太高远,电视太多变,都是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复杂对象。
即使是同龄小孩相处,也都还没具备什么相处的经验。
志明对春娇关心,羊子爱欺负马男,也许隔天态度就大不同,于是这就让远没有学会理解他人的小小“自我”百思不得其解了。
只有家中的玩具,是一动不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的,也从不会让主人觉得难以捉摸。
在它们身上,小孩子可以投射自身对时空的理解,建筑心中那个世界的雏形。
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拥有。
拥有以后,会眷恋,然后会奢望一直这样下去。
可是如今的我们都该知道,一生一世也许一开始就是个美丽的谎言。
我们在变化中,能做的只有跟着变。
区别只是,谁是强势的一方。
玩具们总是时刻担心着andy变心,也不是没想过主动与andy切割以求得主动。
这里,唯有胡迪一个人是类似于殉道似地努力维持着和andy的某种契约。
在玩具的规则里,职责自然就是让小孩子开心。
当Andy不是小孩,这个契约早应该失效了。
可作为“Andy的玩具”存在下去,已经是胡迪的价值观。
所以当他在另一个主人的怀抱里无论如何开心,心里想的始终还是Andy。
所以他会被任何人的反诘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还是相信一生一世。
这种格格不入的执着,完全突破了玩具的视角,进入到更深层的一种心理关系中,也托起了整部电影中无时不刻弥漫着的那份伤感。
除了横贯15年的三部曲终要走到尾声的基本情绪无可避免,这伤感也蕴含着主创们对人生中那个最美好年代的不舍(包括其中些许70年代元素)。
《玩具总动员》开启了三维动画长片的新纪元,开启了皮克斯的动画传奇,成为了属于他们这批人和一代人的《白雪公主》。
可最重要的,它让每个人开始回想,自己成长这一路丢弃了多少。
那些玩具不但见证了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也见证了那个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他们已在各人的心里跑不见了。
《玩具3》中最令人意外的,是Andy这个角色的最后丰满一笔。
作为故事背景里的主人,其实即使符号感强一些也无关紧要。
米高梅《猫和老鼠》里所有人类就只有一双脚。
但当Andy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从箱子里拿出来给小女孩展示时,那一幅幅无需出现的记忆闪回仿佛就在虚空中凝固。
我们能看到,他真的是一个好主人,他真正是用心地和玩具相处过。
无怪胡迪数十年来死心塌地去爱他。
这绝对超越了一件玩具和一个人。
腐向退散。
四玩具的命运最终会怎样,除了成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垃圾外,《玩具3》里陆续给出了三个选项。
1:束之高阁。
消极地等着主人有天重新回来开启箱子怀旧把玩,或期待主人生了小孩,再来带着一起玩。
但赔上漫长的寂寞,来等候一个未知的可能,是大部分玩具无法接受的。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玩具,只有在被玩的时候,才有他们存在的价值,这也是《玩具2》中胡迪拒绝成为收藏的主要原因。
但玩具的更新换代极快,每个年代的孩子也有各自的潮流和喜好。
父亲若不由分说强迫儿子不看喜羊羊而去看蓝精灵,总觉得也不对劲。
2:去幼儿园。
在游戏室等待每天不同的小孩来宠幸。
但这里有个问题,除了低龄孩子不爱惜玩具的无奈现状外,游戏室的玩具跟小孩是没有真正长时间的互动的。
小孩一批一批长大离开,玩具仅仅贡献出了他们的“功能”,而永远不会有作为一个孩子私人玩具的那种相互陪伴感的。
所以无怪胡迪在看到阳光幼儿园“欣欣向荣”的美好盛景之后,还是坚持要回到Andy身边。
3:换一个新主人。
当然前提是,这是个好主人。
一个称职的主人可以给玩具带来这么多温暖的回忆,并把欢乐延续下去。
而不用心的主人一旦把玩具过度物化,很自然就会深深地伤掉玩具的心。
这种伤害,最终培育出了电影里最黑暗的那个角色。
这无法真正说是谁的错,小孩子的行为目的最单纯最直接,于是最容易残忍。
我们都是在慢慢前进中,被不断碰撞的疼痛教会了体谅。
可是同时,我们也更好地学会闪躲,更独立地成为一片孤岛。
我们不再折磨玩具,却也终于不再需要玩具。
这对玩具是最讽刺的,可对我们人类也同样是回旋一刀。
五所以说《玩具3》中的问题并不能算多么漂亮地被解决了,大家可以满意,却无法释怀。
编剧只是用自己的能力给主角玩具们安排了一个最美好的归宿,但所有人心里明白,这不可能是世间所有玩具的下场。
只是,至少能放一点温暖给观众。
坚守你相信的吧,哪怕你已经失去了它。
同时也清楚告诉观众,其实每个人就做好自己吧,然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就是这样。
六人物造型依然不变,但细节处进步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人类角色保持了相对“假”的质感,但头发已经突飞猛进。
立体3D效果非常不明显,如果不打算选择巨幕的话,看普通版的足矣。
字幕时段后依然有长篇花絮,不用起身。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
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
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
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
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
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我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
玩具们不断向熔炉的深渊下陷,巴斯光年终于放弃挣扎,向女牛仔伸出他的手,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无奈和绝望却还有清晰可见的坚定和勇气。
我的确有被绝望吞噬的感觉,但让我差点落泪的不是对悲剧的恐惧却是玩具们手拉手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壮,原来电影前半段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其中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放大并如熔浆一样从荧幕中喷薄而出,完全击溃我的心脏。
让我想起的是斯蒂芬金在《尸体》中以第一人称形容主人公和他朋友的一段话,大意是就算是要落入深渊,他也要与另一个他紧紧相拥。
虽然这场戏以圆满结局收场,但手牵手的瞬间已经成为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段落之一。
《玩具总动员》三部曲跨度达到了15年之久。
其第一部于1995年上映,作为首部长篇CG电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二部曾险些仅仅面向电视市场,但在Pixar的坚持下终于搬上了大屏幕,并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续作好评甚于首作的电影之一。
随后11年中,Pixar在和迪斯尼分分合合的变故中不断壮大,陆续推出的几部CG电影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评价。
今天,他们终于为这个漫长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玩具总动员3》堪称神作,皮克斯真的做到了。
本作在延续前两部作品风格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新角色(大多为反派角色,因为之前的反派全被演说家Woody归正了),拥有更宏大的场景、更搞笑的桥段、更令人震撼的剧情。
在众多令人难忘的电影三部曲中,除了《魔戒》系列外,最成功的恐怕就要数《玩具总动员》了。
而且这次,中国大陆享受到了额外的“福利”(不是ACFun上的那种),该片在中国的公映时间是最早的,比北美提前了2天。
===================================================绝非儿童片那般消遣中国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所谓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而皮克斯常年挥之不去的“总动员”的“低龄”帽子事实上阻碍了更广大年龄段观众对他们作品的了解。
皮克斯一直认为,动画片不仅仅是给小孩看的,不同年龄的人会从电影中看出不一样的感觉。
或许在他们早期作品中,所谓幼稚的成分居多,但是自从《海底总动员》开始,情况有了大幅的改变,而近些年的《Wall·E》和《飞屋环游记》,更是将动画片的包容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这次的《玩具总动员3》,孩子们自然可以从影片中找到欢乐,也能为最后玩具们的九死一生感到刺激。
而对于从1995年到2010年同Andy一起长大的人们来说,更多的恐怕是回忆中的童年,记忆深处曾经属于自己的玩具,和当时用玩具们编造的各种神奇故事。
或许你能看到弱小的玩具们在面对不可预知的宿命时表现出的无畏的团结;或许你能看到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一个邪恶的人需要遭受怎样的心理打击;或许你还能从中看到可怕的独裁政权是如何从统治集团内部瓦解的……总之,《玩具总动员3》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我们不应从它的表现形式上来武断地推测内容的受众。
=====================================================神来之笔(本章有关键剧透)影片的最后20分钟真可谓是神来之笔,将整部电影升华到了前两部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玩具们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后终于回到了Andy家中,本来Woody会跟着Andy去上大学,而其他玩具将被束之阁楼,就此尘封。
影片到这里结束,也算是完满了,或许导演还可以加上俗套的黑屏,字幕“十年以后……”,然后镜头切换到Andy的孩子在玩他当年的玩具……但是这样何来神作?
所以Woody给Andy留了一张纸条,引导他把这些玩具送给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Bonnie,之前Woody在她家留宿一晚,知道她也是个喜爱玩具,会善待玩具的孩子。
而Woody偷偷地从上大学的行李中跑出来和其他玩具一起,最后Andy决定将Woody也送给Bonnie。
于是我们看到的画面是,Andy向Bonnie一一介绍这些玩具,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他把牛仔Woody架在脖子上飞奔,他让Buzz Lightyear在空中翱翔,他把的Potato Head夫妇温馨地放在一起,他将三个Aliens一字排开……有人说,光凭这最后的20分钟,就足以让这部影片不朽。
或许这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样完美的结局,让许多观众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皮克斯就是这样,让你在前一分钟笑,在后一分钟哭。
=====================================================花絮尤记得在《玩具总动员2》中,大魔头Zurg和Buzz在电梯上恶搞《星球大战》的对话,本作中笑点依旧很多,让我们来略数一二。
西班牙舞者操作方法:打开巴斯光年的后盖,用尖锐的物品按住Reset按钮至少5秒以上,你就会得到一个会说西班牙语并且有着非凡舞蹈能力的巴斯光年。
百变 Potato Head作为本作的最佳配角,Mr. Potato Head(中文貌似叫做土豆先生)在电影中拆装零件无数次,同时整过三次容。
You would not believe what I've been through tonight!口头禅三部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口头禅是“To Infinity and Beyond!”(飞向宇宙,浩瀚无限!
)。
不过本作中又加了一句(其实这一句前作中已经出现过了):“You have saved our lives. We are eternally grateful!”,来自三个外星小玩偶和Potato Head夫妇。
打酱油的龙猫Bonnie家中有许多新玩具,其中之一是……嗯?
龙猫?
宫崎骏内牛满面啊……eBay = 淘宝?
在影片的开头,Andy的妈妈问他怎么处理这些玩具,其中有一句台词(记不得原文了)是说,把它们放到eBay上看看能卖多少钱。
结果官方版的中文字幕居然把eBay翻译成了“淘宝”……抓墙(这也太不敬业了,要不然就是淘宝给了钱了)……
这一部迎来了残酷的现实,安迪长大了,他不再需要玩具了,玩具们很寂寞,千方百计地想要主人来玩自己一次,却失败了。
这一部中的胡迪一直很清醒,最开始在大家都要留在幼儿园的时候,他选择去陪伴主人,他的驴子想要和他一起,他拒绝了,因为他虽然爱自己的主人,但是也深刻地知道玩具的处境,并不想大家被从此遗弃,因此他选择自己完成使命,这也体现了他的领导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间被人捡走,又体验了被玩的乐趣时他还是坚定地要回到主人身边。
知道大家有危险,毅然决然地回到幼儿园营救大家,并没有丝毫责怪大家放弃安迪,所以胡迪是个好统领,是个好玩具。
最后大家的获救是因为娃娃,娃娃并没有因为主人换了其他玩具而怨恨,只要主人没有放弃自己,它永远是主人的好玩具。
最后,安迪把玩具交给小女孩时我哭了,他熟练地说出每个玩具扮演的角色,说明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玩具陪伴了他一整个童年,最后一次和小女孩一起玩玩具,作为告别,也看出他是真心爱玩具的好主人。
人会有很多玩具,也会有一天不需要玩具,但是请记住玩具曾经陪伴自己岁月,善待每一个玩具
本人性别女,没玩过类似牛仔和巴斯光年那样的玩具。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妈妈十分娇纵我,禁不住我的大哭大闹给我买了一个芭比和一套家具。
在90年代初几百块可真是一笔大钱,所以我非常珍惜她,至今都完好的保存在床下箱子里。
商场里有各式各样发色肤色和眼睛颜色的芭比,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成功女性,不是女牙医,就是女记者,要么拥有豪华套房,是集美貌智慧努力善良于一身的女性,小女孩们的偶像,我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以后就是那样。
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成为一个完美的女性是几乎不可能的。
第三部里芭比的出现令我很欢喜,然而她一开始在车上哭哭啼啼娇小姐状,却让我很是失望,甚至有点反感,觉得她会坏事。
后来她投奔了ben,我觉得也是意料之中。
没想到她发现大家都被关监狱之后,芭比居然果断跟ben分手去找自己的朋友们(剧情进展到这里他们甚至还没什么真正的交情,毕竟芭比是妹妹的玩具,和他们不是一个主人)。
现实里哪个姑娘能做到?
还不是嫁鸡随鸡,甚至还没嫁,就事事向着男友,把男友放在朋友之前永远优先考虑。
而这部动画里的芭比不是一个普通姑娘,她宁可不要帅气男友和豪华套房,也要正义。
然后芭比大展拳脚,逼供ben,并穿着ben的宇航服假扮他去骗取资料。
这才是我心中的芭比,不仅是美丽,还讲义气,懂大义,有智慧,并且身强力壮。
我也曾经拥有,不对,我现在依然拥有这样一个芭比,她就在我床下的储物盒里,她从不让我失望。
皮克斯动画确实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玩具总动员3》距离第一部已经15年了,距离第二部也已经超过了10年,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通过第一部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观众现在已经步入成年,其实这对一部儿童片的续集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
但好在皮克斯所最擅长的就是老少通吃,看《玩具3》,前一个小时是款待新朋友的,后半小时是回馈老朋友的。
安迪从懵懂的小男孩成长到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追风少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也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在轻松谐趣的气氛下却始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我们一直在被提醒着,这其实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其实像影片前三分之二内容中那种绚丽铿锵的趣味对抗并不是皮克斯的长项,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一次他们居然做得很成功。
一个线条清晰动机明确的主线故事,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和巧妙化解始终牵引着我融入这个虽然看似整体设定有点牵强的但情趣盎然的过程中。
到了第三部,创作者对人物的诠释也更加大胆,每个人物都有亮点而且个性突出,包括像大熊、大头娃娃等反面人物的性格层次也很丰富,“越狱”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的设计创意十足,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恶搞情节,恐怕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巴斯光年被重置为西班牙籍太空游侠之后令人捧腹的表现的,另外还有土豆头夫妇的插科打诨也很精彩。
在情义无价的外衣下,扯起了以暴抗暴的反独裁大旗,美国人在输出民主和博爱的价值观方面总是不遗余力的。
不过如果只做到了如上这些,这也就是一部质素中等偏上的行货而已,在我以为的情节高潮过后,《玩具3》最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看似是情感的余波,却像一颗流弹击中了我的胸膛,让我猝不及防又回味无穷。
作为《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的终结篇,《玩具3》为安迪和玩具们安排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
玩具对儿童来说,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依赖,更成为漫漫人生路中不可磨灭的生命坐标,也许我们不能像安迪一样经历与玩具之间那么戏剧化的聚散依依,但至少影片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寂寞童年的玩具们,对大多数人来讲,恐怕也没有机会像安迪一样为这些昔日的灵魂伴侣安排一个至少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归宿的,它们不知所踪的命运是否会在《玩具3》的感召下撩拨你的心弦,是考验你的童心和情怀的试金石。
安迪和小女孩邦妮的对话实际寓意着童心的传递和延续,当安迪满怀激情地向邦妮一一介绍这些伴他度过难忘童年的玩具时,这里产生的震撼和怅惘是可以与《飞屋环游记》开场的10分钟相媲美的,而且在表述上更加返璞归真,水到渠成。
仅凭《玩具3》这最后20分钟,就足以让这部影片不朽,这也是皮克斯动画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皮克斯第二部采用3D技术拍摄的动画片,《玩具3》和《飞屋环游记》表现出了在3D技术运用上相似的薄弱,其实这部电影几乎也是可以摘下眼镜看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那样的伪3D,影片3D制作的意图和诚意还是能看出来的,但比起前不久梦工厂的《驯龙高手》来,《玩具3》在技术上可以用相形见绌来形容,只能靠简单的层次感来制造3D感受,动态视觉效果严重不足。
其实以皮克斯动画独到的风格和韵味,以损失画面亮度为代价的3D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可以抛弃的鸡肋的,滥用反而会给他们减分。
这真的是我们的故事。
Toy Story 在2010年的夏天走到了终点,1995-2010,对于我们,再也没有比这15年更让人难以忘怀的光阴了。
伍迪和巴斯光年又带领着穿梭在十五年里的熟悉的玩具朋友们再一次冒险,像前两次一样。
但却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冒险,给我们的最后一次冒险,终于在 Andy把玩具送给了小女孩Bonnie,然后开着汽车离开他们去上大学,伍迪和伙伴们看着安迪的车越走越远,我们发现终于还是无法面对他们的分离。
冒险一如既往的惊险,被意外送到托儿所的Andy的玩具以为自己被主人遗弃,他们见到的Sunnyside看起来如此幸福般地展开在眼前。
可是当他们发现这是个外表华丽,其实却是如囚笼般的玩具监狱,他们又在一起回到Andy身边。
当他们最后还是被运到垃圾焚烧场时,当他们觉得自己就要掉入那个满是烈焰的熔炉时,他们忽然间的把手拉在一起,淡然地接受着属于玩具们的命运。
来自pizza planet的三眼兄弟把大家都救了,这是个我们都要的结局,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应该有的结局,因为我们总是抱着希望。
最后的最后,Andy要把自己的玩具们都留给Bonnie,他知道他已经无法向童年时那样与伍迪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悲伤与秘密,他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属于他和他的玩具们的房间。
时间是让人不知不觉便开始留恋的,沉默的……Andy长高了,长成了十七岁的小伙子,就要到大学里在这个世界上展开自己新的生活。
Andy在把他的玩具一只一只从箱子里拿出来,就像当初第一次拥有他们的时候那样兴奋地向Bonnie介绍他们,也是最后的一次。
只有伍迪他们没有变,巴斯光年,杰西,土豆人夫妇,弹簧狗,大恐龙,猪排博士,三眼兄弟……他们都没有变,他们一直,永远都是属于Andy的玩具。
本想把伍迪带到大学的Andy还是没把他带走,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带不走他们了。
我们呢?
我们也从小学时候和伙伴或者由爸爸妈妈带着到电影院看Toy Story,到现在,电影院座位旁边已经不再是那时候的人,又或许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看完,眼睛里留着不肯掉下来的青春。
只有我们自己最知道,最清楚,这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伍迪没有变,是我们变了。
于是,这是时候跟他们说再见了。
Andy从车里看到Bonnie与这些从他孩童时代一直陪着他到现在的伙伴们,说:Thanks, guys。
伍迪望着远去的汽车说:so long,partner.这一路真的好长,我的伙伴。
End
我是老了
完美!哭疯了!永远爱你们!
看不进去。
消遣时间
玩具总动员,小时候的感动没了,而更多的是悬疑和恐怖.难道我们已经老了?
你儿时的玩具都放在哪里?
连玩具们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年的我就是这样,摆弄着玩具,嘀嘀咕咕地说着毫无逻辑的故事。如今玩具们都到哪里去了呢?或许我们舍弃旧物的时候,要对他们衷心地说句对不起,对不起找不回曾经的自己。
一般般吧 感觉跟1、2没什么太大差别 3D效果也看不太出来
黑暗童话
对自己曾经的玩具们由衷说一句:感谢陪伴!很高兴安迪的玩具找到了新家,阳光幼儿园也恢复了阳光!
看着这9.0的总分,不禁感叹,豆瓣上的同学的童年过得还真好……鄙人十分羡慕呢
不太喜欢这个系列的动画,太低龄化作为完结篇来说,很有诚意,很动人。没在影院看过3d的确不太好评价
无感
虽然中间睡着几分钟,但是依然看得很哈皮~
奇怪这么高分,是给小盆友看得呢。
跨度十五年的欢乐与泪水
1.这一次着实为玩具们的命运揪心了一把。2.结尾的大哥哥与小妹妹一起在草坪上玩玩具,令每个如今的大孩子怀念起小时候,温馨感人。3.长大的小孩与不变的玩具永远是一个不可消除的矛盾。
非常不明白,为毛外国动画片里的幼儿园却画着繁体字的标牌?不是应该画英文的吗?好吧,你们能更改视频里的字幕、配音、以及anything╮(╯▽╰)╭
很多人看了哭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啊,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