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电影了,突然翻到了这部,如果它是主打怀旧,硬生生和《最好的我们》搅在一起,那恐怕又是一部烂片了,看之前浏览了短评,知道和《最好的我们》剧情连接不是很紧密,没有耿耿余淮,所以反而心安,谁也不是谁的配角。
路星河这个人小说里没有,可是拍成电视剧一点也不觉得突兀,我们总见到这样的人,在生活的角落,在生活的舞台中央,ta天然有能量,本来我想评这部电影,写着写着还是免不了扯题外话,看剧的时候正是高中,亚历山大,还是腾出了很多时间来看,我其实一直不是一个疯狂追剧的人,但是感同身受吧,那段时间借剧放松一下,影视剧就是有这么一种力量,能让人身临其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能逆袭的屌丝,就是一个身怀绝技潜伏的高手,就是那个最后一路开挂的黑马,在平凡里也是一朵花,好吧有点扯远,(喜欢豆瓣就是这么个原因,畅所欲言吧,读者觉得啰嗦了就看短评) 再见路星河,起这个名字大抵还是有借《最好的我们》的噱头的这样一个意思,只能说这个名字又爱又恨吧,虽然也是被它吸引过来看的,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个故事更有意思。
它是从一个主线上岔开了一条路,差那么一点点,男生表白,所以,有了这个故事,差那么一点点哥们没成女票,所以,没有结尾,就叫青春 摆脱一般套路,这里面的男主没有不明所以恍然大悟的狗血剧情,说实在这种审美疲劳了真的是,然鹅这个剧情呢是这样子,生日惊喜搞成了虐恋摊牌,这算高潮之一了吧,最后居然就这样了,没有突然发现“真爱”,算作我看这部剧的小惊喜,日久生情,就怕日久见人心,日久没有了新鲜感做不成连理新人,搞清楚了,也不矫情。
我其实很想知道,吴可给耿耿要了联系方式,两个女孩会聊什么呢,就像博子和藤井树的书信,也会是一个雪天,一个感冒发烧的人,一个千里之外的等待吗?
电影看的越多,越发觉颜值真的是个屁,台词读的越多,越知道最粗最野也可以是最精雕细琢。
吴可是个简单到底的名字,越看越觉得喜欢,反倒是路星河这个名字有点偶像剧的意思,到是不喜欢了,可是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起这个名字的人,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呢,让最勇敢的人在星河漫天里唱绝望的情歌,唱暗恋和失恋的长恨歌。
又说远了,这个故事讲了三段感情,双双和黄山最明白易懂,路星河和耿耿最糊里糊涂,吴可和路星河,没有纠缠没有撕扯,昨天爱了,今天哭了,明天还是兄弟,永远的朋友,谁都聪明,谁都大气,我觉得这是青春的样子,我们年轻,所以敢单纯敢放手敢潇洒,敢承受敢回头,买醉一个晚上就够了,流泪一个人就可以了。
幸福也在其中——明天还是自由的去爱。
青春片怎么能不谈梦想呢,有梦就没有走投无路的困境,永远有长风助你破浪,年轻人玩摇滚组乐队在卡车上high,喧哗至上。
回答生活,不耐平凡。
即使明天还是售货员,厨师,考研累成狗,盘算生意经,有那一晚,在电影里,很俗,在生活里,真好。
我还想说,这个故事的创意我给满分,一帮人造假被拆穿到真实想做一个真乐队,有人徘徊有人目的不纯(追女朋友或追男朋友)有人早就有一颗种子,所有人的心理活动贴切的不行不行,所以的转折没有一点突兀感,这是好作品应有的样子。
最后我想说,再见路星河,再见不是拜拜,是再次见到,从看到这个片名的第一眼起,我就没有动摇过它有别的含义,回首一眼,他还有别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生活不止一面,成长不止少年。
《最好的我们》里 就看了路星河的部分 他就像星星一样 一直在那里亮着光 你不开心了一转身一抬头就能看到他 所以一边刷牙一边看《再见路星河》 非常普通的青春剧 就快要普通地结尾了 画面里 大学里演出散场后在剧场外弹唱的他们 来到了“毕业以后”好像都跟当时在卡车上说的不一样 眼里满是迷茫孤寂 少了少年时的神采飞扬 人生啊 怎么会沿着你想象的走下去呢 但无论生活怎么变迁 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永远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样子
吴可真是神通广大的女孩子 什么都能为路星河办到 很喜欢白帆这时候别有意味地对路星河说的“我觉得吴可 挺好的”
为了音乐为了朋友
我真希望多年后路星河转个身 能看见那个一直为他亮一盏灯的女孩紧跟着无尽头的队伍幻听到快被忘掉的旋律暂停 回放 我们笑容 眼泪 得意 羞涩 我们曾在麦田自由地游戏有个甜头就会很开心奔跑啊 透明的孩子们笑容 眼泪 得意 羞涩 我们人海之中 喧哗至上 我们
01我从未看见有关于《再见路星河》这部电影的宣传报道,所以是无意中在爱奇艺上溜达时偶然发现的,然后果断地选择静静观赏,只因路星河。
路星河是《最好的我们》里面活得最洒脱的一个人,在剧里他是富二代,有钱有才但是没人理解没人疼爱。
大人忙着赚钱,老师忙着上课,同学忙着学习,没有几个人真正地了解他。
他在家长的眼里是不学无术,在老师的眼里是吊儿郎当,在同学的眼里是任性十足。
路星河人生最大的爱好是画画,可是大家觉得那个不能成为职业。
父亲觉得子承父业才是正道,老师觉得画画这些艺体生无非是想走走偏门,好在同学还比较欣赏。
路星河喜欢单纯善良的耿耿,无奈耿耿心有所属,他一等就是十年,不改初衷。
十年里,路星河求婚56次,耿耿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陪在她身边。
如果不是最后耿耿偶遇到余淮,我相信两个同样痴情的一定会在一起。
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路星河,《最好的我们》的结局有些让人惋惜。
可是爱情是不能强求的,也是不能将就的。
所以偶遇《再见路星河》确实让我欢欣雀跃,这会不会是《最好的我们》的另一个结局?
02我非常想知道路星河在《再见路星河》里面是怎样破釜沉舟,披荆斩刺虏获耿耿的芳心的?
可是事与愿违,在这部戏里耿耿只有三个镜头,原来这部戏最大的焦点不是爱情,而是青春年少时的那些冲动、那些韧性、那些回忆。
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路星河在大学创办的摇滚社团,因成员矛盾不欢而散;眼看答应心爱女生耿耿的演出临近,面对一次次招揽新成员的各种拒绝失败,崩溃边缘的路星河依然梦想着她看完演出并答应与他交往。
一筹莫展的路星河在碰到4位学校怪咖时,想到一个绝妙创意,一场假唱摇滚演出!
因为太想让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团队,他决定成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摇滚乐队。
随着社团演出的紧张倒数20天,5个人开始了从心灵到肉体,从不会乐器到摇滚达人,从白天到黑夜的碰撞与融合,一连串儿的突发事件应接不暇……但是好在路星河总能出其不意见招拆招,最终成功地将社团的作品展现给全校师生,并且赢得高度的评价。
首先从演员配置上来讲,剧中的主演都非常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将自己主演的角色展现地淋淋尽致。
特别是左立饰演的学校厨师白帆,还有余芷慧饰演的文双双,他们的演技确实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演艺事业的希望。
从电影整体构造来讲,编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现在想想,如果学生时代没有唱过摇滚,似乎都没有经历青春。
不摇滚,无青春。
青春是用来干嘛的?
青春就是用来吼的,让全身的细胞都处于亢奋的状态,这样的青春才是激情青春,才是最有活力的青春。
从剧情设置上来讲情节比较紧凑,没有拖拉的感觉。
只是我觉得路星河的竞争对手太龌蹉,居然有那么多的损招,来制约别人的发展。
举报社团里有非学生成员,不能在学校排练也不能参加比赛;预选失败后就宣扬路星河有找找校长走后门;比赛前夜将所有的乐器都弄得支离破碎无法参加比赛等等,可是我觉得学生应该没有那么坏,至少不会怀得那么有毅力,也就是说编剧在给路星河新成立喧哗至上社团设置的障碍确实不够刺激。
03《再见路星河》在各大平台的评分都是8分,看的时候我觉得这分有点水,看完后觉得8分绝对值得。
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最后的升华。
虽然乐队取得了成功,可是毕业后他们还是各奔东西,各自做着各自的工作,与音乐并不交集。
但是这段经历,他们从未忘记,总是在某事某刻会想起那些点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我们那个时候都做了什么?
现在的我们在回想我们自己青春时,有没有觉得自己曾经为自己的梦想也好,为自己的激情也罢,做了什么幼稚可笑又或者是引以为豪的事情?
我们在回想那段时光时,心中是苦涩的还是甜蜜的?
现在的我们行色匆匆,是否在坚持青春时的誓言和梦想?
是否早已淡忘自己曾经的辉煌?
是否身陷囹圄早已让自己面目全非?
我们每个还没有实现梦想的人都缺少像路星河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遇神杀神,遇魔杀魔。
我们一直没有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高晓松说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觉得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怀有梦想。
既然我们现在还逃脱不了冰冷的现实,那就更应该用自己剩余的时间去坚持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不辜负这段历程,让我们离青春时那个梦想更近一些。
看过《最好的我们》,对路星河的印象自然是很深刻的,我还记得当初《最好的我们》大结局的时候,当时大家心疼路星河还上了微博热搜。
看这部剧的时候,看到名字,我以为他最后会追上耿耿,弥补上《最好的我们》里面对耿耿星河的遗憾。
但是剧情并没有这样发展。
看到路星河跟吴可的感情线,我以为按照往常的套路,他会最终被她打动,然后成就电影里的一条爱情线。
但是很明显,也没有。
对于这两点的话,我很欣赏这个设计。
首先对耿耿星河的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再好终究不是我等的那个人。
坚持了这个观点,并没有因观众的呼声而改变原来的走向,这点我很喜欢,虽然我也很惋惜耿耿星河。
再对吴可的话,也是同样有路星河的风格,没有依照以往的套路,描上这条情感线,很自然,很舒服。
这点我也是非常喜欢的。
电影的主线就是青春的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映照了当代青年身上的阳光无畏的气息,我很喜欢这种正能量的感觉。
路星河的乐队几经受挫,临表演时被踢出乐团,假唱当场被揭穿,自创乐队被对手举报有非本校学生,终于开始表演乐器被破坏,乐器借到后又进不了场。
他们一路成长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一次次被打趴,一次次站起来,最后路星河也悟出了他们表演的意义。
乐队的五个人,也不仅仅有代表大学生的一方,还有没能上大学的一方,虚度了一些大学时光的路星河,没有人生方向盲目投身考研的吴可,大学里就开始创业有经济头脑的黄山,放弃读书沉迷网游打工度日的文双双,因家里穷被家人劝说放弃大学的白帆。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生活中不同的青年,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却交织在一起碰出了别样的火花。
最后的结局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梦想,都在年轻的时候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可是谁也猜不透未来,谁也看不到。
但他们都知道,在他们的现在与当初的梦想存在的差距之间,至少他们梦过。
在经过社会经历的洗礼之后,他们还可以回想起当初那个疯狂热血的自己,感叹:我也有那样的一段时光。
那是我们正年少,梦想的热度刚刚好,后来我们谁也没猜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白帆喜欢时不时戴耳机。
还有他的名言“ktv都是流行音乐,我不喜欢” 镜头划过最无聊的大学课堂,上课睡觉。
韩子健在排练室和女朋友你先来我先来,镜头有点拍快了啊。
接到路星河的假消息时开心的唱起了《18 and life》。
他的铃声好像还是首金属。
做了很多垃圾的事儿,最后看到路星河演出时,无奈又羡慕地呼吸了一下。
路星河是个很有思想很讨厌形式的人,却选择了假唱。
这件事在某一层面上来并没有什么感觉。
路星河教乐器的时候都指导了技术,除了弹贝斯的黄山啊。
路星河是真有钱。
架子鼓吉他加起来上万,被砸了也不去找赔。
师大江大啥学校啊这么多摇滚迷,连耿耿这样的小清新也能比金属礼。
五个人推车过马路的镜头致敬了披头士。
还有白帆穿的 迪伦的T恤。
排练室贴满了乐队海报。
吴可和路星河的镜头美极了。
电影倒不如说是从路星河出发来写故事,人物也的确做了调整,也算是更为丰满。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又喜欢摇滚又无所事事的堕落大学生,简直深有共鸣。
当然也有很多漏洞,比如三个月能从零练成四首原创歌,两个小时就搭成台子化妆换服装。
大家的结局都和最初想的不一样。
所以再见,那个永远的路星河。
内容算不上特别精彩,但是的确是给了路星河耿耿的故事一个不错的结局。
故事里有着的故事,不错的一部剧其实。
因为 ,最好的我们,莫名喜欢上的路星河热播时没有追,却在它结束了好久的某天在高二课室偷偷看到剧终。
最近突然想起了谭松韵,然后就是耿耿于怀。
发现了,遗忘了好久的《再见,路星河》。
昨天的心理课上,老师问我们喜欢什么爱情电影或者歌曲,恶作剧之吻 泰坦尼克号 体面呀等等。
最后她说无论喜欢什么,那里面一定存在着你认可的观点。
又看到这样的剧评,喜欢路星河的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路星河。
一个人在被窝里看完了再见,路星河,好像给没有结束的剧,画上美丽的一笔,不是句号,因为它的剧末并没有结束。
真正看懂这剧是在最后的几个画面,音乐里的他们的未来,未来里他们的回忆,或许 ,未来,一切有所不同。
但是从不后悔,有过的那阵冲动。
努力过了,奋不顾身就不会后悔。
路星河喜欢耿耿,即使最后没有结果但他满足了 ,也有了自己的梦想;吴可的喜欢也让她成长了,她勇敢了 ,不仅于爱情,还有生活;白帆,好像是平淡也无法改变,但是因为音乐, 因为感情,内心却有了力量,平凡却也不枯燥;文双双,带着女儿,好像少了好多热情,可能也是大部分的人的缩影,跟着生活走;黄山,并没有兑现的承诺,就像好多人走着走着的迷失,到觉悟的迷茫,错误却已存在;与其说 ,再见 路星河;不如说, 路星河,未来见。
喧哗至上,加油[/cp]
我听到了《难忘今宵》,居然是这部片子给我最深的印象。
谭松韵是来打酱油的,王栎鑫原来也是快男出身,如今都成人夫了,当然,张杰也都是人爸了。
说回这片子本身吧,没有故事,剧情乱七八糟,青春、梦想、爱情,什么都想扯,但就像它的音乐一样不知所云。
没看过《最好的我们》,我是当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的,但这真不是电影!
这就是一场无病呻吟,像极了那些年我看过的校园DV。
成都之后谁人还识董小姐?
又有谁知道《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里的那个青涩的谭松韵?
怀念当初无人知晓的谭松韵,自私地不想人知道她,可惜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路星河是《最好的我们》里面活得最洒脱的一个人,在剧里他是富二代,有钱有才但是没人理解没人疼爱。
大人忙着赚钱,老师忙着上课,同学忙着学习,没有几个人真正地了解他。
他在家长的眼里是不学无术,在老师的眼里是吊儿郎当,在同学的眼里是任性十足。
路星河喜欢单纯善良的耿耿,无奈耿耿心有所属,他一等就是十年,不改初衷。
十年里,路星河求婚56次,耿耿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陪在她身边。
如果不是最后耿耿偶遇到余淮,我相信两个同样痴情的一定会在一起。
大学生路星河在乐队担任主唱,想在演出时对喜欢的女孩表白,不料在演出前被乐队开除,他临时找来了不会乐器的四个人想要完成表演。
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收获了友谊、重新认识了自我,有了别样的青春体悟。
一场演出贯穿了剧情的始终,算是有线索有条理的,以及对各种问题麻烦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方式非常棒,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启示的,那就是遇到各种麻烦各种问题,貌似已经是绝路了,但只要加上“我们必须演出”“我必须要完成”就一定会绝地反击,绝路逢生,达成目标。
再见了,路星河。
蹭最好的我们的热度。
明知烂片而看之,可谓是执着了。
而且我居然咬着牙没快进的看完了,我这好奇心果然是很重。
不为了剧情,我在乎这些?!!
剧情来讲吧,耿耿可有可无,可是多了些耿耿余淮的故事,大概电影也可以少铺垫那么多故事了吧。
其实啊,所有点进来的人都是因为世界欠他们知道路星河。
明知不会在一起,却希望他们在一起,如此而已。
所以才打开了电影的播放键。
反倒是没有刻画他对耿耿的喜欢,没有着墨,甚至可以说是一笔带过了。
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的舍友的票去开一场音乐会,未免牵强了,若是为了表白倒是不为过。
耿耿倒是习以为常了。
所以说,消耗了最好的我们里面的人物好感。
所以,我不喜欢,而且反感。
你到底有多喜欢她,放女孩问出这个问题时,路星河的答案很美,可是很牵强。
要了耿耿的手机号,想要多了解一下他。
大概这是一个女孩子最纯粹的爱情了吧。
他还帮路星河说情,该是多大的难过和在乎啊。
依旧青春校园剧的套路,乐队的梦想和重重阻挠,无新意。
倒是情怀、故事讲的还不如缝纫机乐队,每个人的理由都好牵强啊,而且无情感逻辑。
结尾还是有点泪目的,最后我们什么都没有改变,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现实残酷在此吧。
或者,成为了想成为的人,身边却没了原来的那个人。
轻叹一声。
再见。
吴可。
还是把自己变为有能力的人,可以在危难时叫到车,可以有自由不去考研,可以一个人撑起世界。
就酱吧,不想写了,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