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证先锋IV》有着酷似内地剧的高光滤镜感,虽不像内地剧那般完全失真,但仍与前作迥异。
也正因此,它失去了港剧固有的迷人烟火气。
而且,仅从前四集来看,剧集的场景在案发现场、法证室和会议室切换,几乎没有外景,观众熟悉的街巷和餐厅等港剧必备场景居然神奇消失,这也大大减弱了“港剧感”。
《法证先锋》前三季那剥茧抽丝式的观察、化验、分析与推理,在这一季中完全被酷炫高科技取代。
案发现场必备的3D扫描仪,工作室里极具科幻感的大触摸屏,法证和法医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仪器设备,加上滤镜下过于空旷整洁外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室和会议室,比起前三季,工作环境确实大大进步,可却少了足够的“人味”。
也因为高科技可以迅速洞悉一切,不再需要角色们演绎过程,剧情也随之变得单薄,不得不在每集的单位时间里注水。
于是,便有了各种看起来机锋百出却实则多余的对话。
《法证先锋IV》中的主角个性不够鲜明,人物脸谱化的程度到达了顶峰,观众记住了愈发精密的实验室仪器,用超清触屏滑动展示的各种证据,却不再记得那些主角们的个性、生活中的小细节。
其次,案件编排不具推理性,一眼就能猜到真凶。
从《法证先锋IV》前两个案件看,幕后黑手实在过于明显,观众都不用仔细揣摩证据链,只听BGM的变化和特写镜头的多少,就可以轻而易举判断出真凶。
以前两个案件为例,凶手多为冲动杀人,虽然人设各异,但是演戏的套路几乎一模一样,连发怒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复制粘贴。
所谓的幕后真凶,大多是看问题时产生了极端思想,却不会令人有深入挖掘其背后动机的欲望,即使得知了真相,也不过寥寥数笔收场,索然无味。
夏日消暑剧 法证先锋IV 之 潇洒背后 重案组郭辉煌(King 国王)与高靖的坚毅神勇 ,法证组高安(go on?)与水慧明(Queen)的严谨缜密,法医组闻家希与湛庭(暂停?
)的细致专业,为观众展开的是一个又一个快节奏的侦破故事。
因被不少观众视作警匪片一类,因而观感与口碑麻麻。
而我的睇法不尽相同。
我看见的,是在警匪较量的背后,是每个人在专业工作态度,和潇洒身姿的背后,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心路历程。
有失落、有遗憾、有内疚、有苦痛、有愤懑、有无奈…… 高安,既有因妹妹被拐而造成的自责、有寻妹过程的艰辛,又有因蒙受爱侣的背叛,而产生的内心滴血的痛苦;是go on还是暂停,他给出了积极的人生答案。
《法证先锋IV》
TVB终于迎来开年大戏。
自从这部续作要开拍的消息传出,就让不少TVB老剧迷翘首以盼。
尽管剧组一波三折,但播出后热度仍然不断攀升。
开播第一天,就打破了TVB近8年的剧集首播纪录。
它就是《法证先锋4》。
不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似乎已经成了TVB续作的“黄金定律”。
从《创世纪》到《飞虎》,再到《使徒行者》,这些经典热门剧的续集都以高关注、低口碑的结局寥寥收场。
情怀终究不能拯救一切,这次高开低走的《法证先锋4》(以下简称《法4》)也不例外。
正如豆瓣评分所示,开播时的呼声有多高,吐槽与差评来得就有多快。
很多有“法政情怀”的观众,弹幕纷纷呼唤第一季的欧阳胖胖在哪里。
第一二三季的珠玉在前,观众自然会进行对比。
主角的大换血、一线大牌的缺席、网剧的尴尬滤镜、拖沓啰嗦的台词,无一不成为了大众的槽点。
▲截至目前,前三部《法证先锋》的豆瓣评分为8.5分、8.2分、7.6分,第四部却跌至5.6分。
明明是正宗的TVB出品,监制也是延续了前作的梅小青。
为何“法证”走到第四部,反而不行了?
选角失利人会撒谎,但证据不会。
《法证先锋》着重突出的是法证威力。
任何一桩案件,无论凶手再怎么狡猾和老道,抹去犯罪痕迹,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相较其它破案剧,往往习惯突出和夸大个人能力来破案。
《法证先锋》系列最大的亮点是,法证+法医+重案组三大部门的默契配合。
加之紧凑离奇的剧情,主角配角的细腻演技,让这一系列至今仍有余温。
但是,仅限于前面两季。
自《法4》播出以来,光看皮相,就已弱了几分——偏蓝调的网红滤镜,让习惯了TVB老剧里柔和暖色调的观众极为不适;一众演员年龄普遍偏大,使得他们在谈情说爱的时候,观众很难入戏;女演员的妆容过厚,出场总要给很长的铺垫镜头,不自然又冗杂。
不难看出,《法4》口碑遭遇滑铁卢,首当其冲的一定是演员的选用。
没有了最具观众缘的欧阳震华,也没有了实力演员黎耀祥的加持。
大器晚成却缺少了那么一点人气的黄浩然,显然不能使一票的“法政粉”满意。
最令观众诟病的,是TVB力捧的“星二代”谭俊彦。
他在剧中饰演的重案组高级督察郭辉煌,总是一板一眼,过于严肃,也过于符号化。
比起过去的人气角色,少了鲜明的人物特征,也很难看到人物的魅力。
前三部的《法证先锋》重案组高级督察都是Madam,大气又干练。
无论是《法1》里蒙嘉慧饰演的梁小柔,《法2》里佘诗曼饰演的马帼英,还是《法3》里徐子珊饰演的凌倩儿。
她们个个不施粉黛,敢闯敢拼,非常有性格。
尤其是第一部的梁小柔,刚出场时,为了抓捕嫌疑犯拉了一根绳子从房子上面往下跑。
一个勇敢独立又敬业的人物形象,瞬间就立起来了。
不穿名牌,也没有高级滤镜,却能让人惊叹,这个素颜的女警察太美了。
▲ 《法1》里的梁小柔在TVB职业剧中,大多数的角色都是公务人员或专业度很高的职业人。
他们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这些角色并不会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
主角们或幽默乐观、或真诚善良、或勇敢无畏的特点,总是能体现得非常自然。
而且,主角们往往并不完美,这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但很明显,《法4》在演员的选择和角色的设计上,都丢弃了他们最大的优势。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必然与TVB演员青黄不接的现状有关。
新生代演员难挑大梁,老一代又流失严重。
以前的TVB,演员都在无线电培训班学习。
每期学员的报名招生,都会有将近一万个人去报名参加,最后只会挑选20个人从事演艺活动。
而最后确定下来的这20个人,因为都不是科班出身,为了毕业后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还得经过全面的残酷培训。
学演戏的还要去接触配音、摄影等课程,即便日后不干导演,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也得知道摄像机的走位顺序。
看似与本职专业无关的内容,实则相当受用。
很多我们熟悉的巨星,都是从打杂做剧务,或者扮演无名尸体开始的。
他们有日复一日的历练,有籍籍无名的等待,有不为人知的辛苦,才会铸就他们今日的成功。
▲欧阳震华曾在83版《射雕英雄传》跑过龙套 而现在的演艺圈,更多的是捷径,是浮躁,是炒作。
演员的演技搬不上台面,自然剧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案件无趣《法证先锋》系列的核心内容,在于案件。
以《法4》第一集的剧场谋杀案为例,刚开篇就有两个死者,看似险象环生。
但随着各路人马走秀式地登场,时间已经过去一半。
最终凶手浮出水面,靠的不是层层推理,取而代之的是太多的高科技展示,是更新了法证的技术。
同时这也削弱了人物分析的力量,众人围着一个大型的触摸屏就把案子破了。
▲《法4》里的新科技科技升级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十多年过去了还用同样的仪器,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
但关键在于,破案没了头脑风暴的冲击。
曾经的《法证先锋》,都是以人为主,他们每一次取证和分析,都能让人感觉到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刑侦的悬疑感。
而在《法4》,几个人对着一台全自动触摸屏喋喋不休半天,索然无味。
相比第一部里欧阳震华饰演的高彦博,连同事车子抛锚都能讲出一套维修方法。
第四部里冷冰冰的高科技,就显得寡淡了许多。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第一个案子结束后,竟然用了将近一集的时间阐述罪犯的忏悔。
法政、警察和法医几大主演,还要聚在一起端着红酒杯讨论罪犯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生硬又尴尬。
而且他们在一起缺少感情的关联互动,让人怀疑:他们其实并不熟悉,为什么要在一起喝酒?
后面剧情注水就更加严重了。
甚至于,拿出一集来交代人物的感情线,看得观众纷纷被劝退。
看港剧的人,大多数是喜欢他们那种接地气的味道,法理的同时又不缺少人性的光辉。
主角们会在下班后喝一碗甜汤,会帮邻居倒垃圾,会和同事一起吃煲仔饭,会开长官的玩笑,会买六合彩,会关注绯闻周刊……他们既能一起互损,又能一起出生入死破案,那种温暖又有烟火气的氛围,才是我们爱TVB的原动力。
▲剧中的香港夜景想起《法1》里的第一个案件,一家四口只有一人死里逃生,其余三人全死于刀下。
在法政法医和警察的群策群力下,他们通过模拟现场案件,排除了好几个嫌疑人之后,才将目光锁定在真正的罪犯上。
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凶手竟然是躺在医院里险些丧命的儿子。
就像豆瓣剧迷点评第一部说的那样:《法证先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角色们都很聪明,没有把观众当弱智,每个主角也都很讨人喜欢,坏人不是死掉就是绳之于法,看这样的刑侦剧才舒服过瘾。
剧情也不拖泥带水,法证过程很专业,案件也很多样化,有谋杀有误杀有自杀,很多细节掌控得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没有烦人的感情戏,该分手就理智分手,不会纠缠不清或者搞三角关系。
也正因此,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案件中抽丝剥茧,才会让人大呼过瘾。
从《法4》目前拖沓的节奏来看,很多人已经失去耐心,都跑去重温前三部了。
从人力取证变成高科技全自动,白色的化验室变成太空舱,熟悉的卡司们一个个消失。
或许青春记忆中的TVB也不再壮年,但谁也无法抹杀TVB创造的辉煌。
即使现在略显落寞,也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品质经典。
港剧式微在无数80、90后的青春记忆里,TVB绝对是一抹难忘的亮色。
除了造星无数的金庸武侠剧,温情又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合家欢剧,最值得一提的就是TVB的职业剧了。
因为有了TVB经典的职业剧,我们在青春懵懂的时候就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我们看到技术高超的医生,穿着窄裙英姿飒爽的律政佳人,古灵精怪的侦探……甚至每看一部剧,影迷们就换一个职业理想,他们经典的牛仔裤造型,也影响了无数的年轻观众。
连经常给港剧配音的几个演员都有他们的专属粉丝,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就会想起剧中的经典人物。
相比内地,那些至今还在打着职业剧的旗号,实质为“爱情偶像剧”的电视剧。
TVB的职业剧在人物描写及剧情中,处处注意保持还原逼真的职业场景及工作过程。
可以说,在职业剧的领域里,TVB领先了内地一大步。
就拿现在内地正在热播的公关剧《完美关系》来讲。
剧里硬撑出来的正经让观众们频频摇头,男女主角的感情戏又油腻尴尬,堆叠出来的高级感反而让人不舒服。
而在众多的TVB职业剧里,以《法证先锋》为代表的刑侦题材,最让人津津乐道。
有多少人,是因为看了TVB,才知道了廉政公署,飞虎队,CID,才了解了什么是谈判专家,高级督察。
还有那句他们最爱说的:你现在有权保持缄默,但你所说的将会成为呈堂证供。
不少刑侦剧的高能烧脑案件,到现在还是很多90后的童年阴影。
《陀枪师姐》里的变态色魔,《法证先锋3》的天眼少女,《刑事侦缉档案》里的蝴蝶杀人案等等。
甚至有不少影迷看到红白蓝塑胶袋,就会想起TVB刑侦剧里曾拿它装过尸体,足以可见这些经典案子在影迷心中的地位。
▲法医验尸的过程随着《法4》开播,回忆起《法3》竟然已经过去了9年。
“港剧式微”这样的话,相信这些年大家都没少听。
好在,也有一些作品像《金宵大厦》等获得好评,为TVB的口碑拿下一城。
台湾偶像剧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最近因《想见你》等剧集逆风翻盘。
随着人们选择的增多,美日韩泰剧的冲击,我们的内地和港台作品更要匠心独运,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大众的检验,才能突出重围。
大家心里熟悉且有味道的TVB港剧,仍然在寒风中等待春天。
本文作者 |熠星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案情其实一般,但是我觉得这部剧的女性群像塑造的很好,比如奎因她对象和伊利恩一夜情了,虽然这个情节很离谱,但是奎因没有忽视男人的错误,连着一起骂,就很有智商。
高靖的动作戏真的很帅,还有徐意,徐意的身世其实蛮离谱的,她舅舅舅妈应该利用她拐卖过很多小孩,但是她好像只对高善特别,就很像为了推动情节,而有情节,但是徐意这个人物,真的刻画的很招人喜欢。
还有她们和闻法医之间的友情,所有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她们真的让我相信爱情是锦上添花,不是必需品。
但是这剧眼熟的演员有点多,其实会有点出戏。
哎呀,看完了,king和queen就是要在一起的!但是徐意和高sir就算了,其实我还是觉得莫尼克和高sir最配,徐意还是比较像妹妹。
还有家希,她跟那个他姐姐的前对象的感情线也是蛮扯的。
感谢编剧最后没有把我最爱的高靖写死,感恩。
总得来说总归是个破案剧,这部剧的案情没什么惊喜,破案的过程又感觉是碰巧,无功无过吧。
本以为法3喺系列之最差,估唔到法4仲差!!
我睇到第5集真心忍唔住要嚟吐槽!
1、法4的讲故事能力,真喺差咗好多。
先讲法1同法2剧情喺有高低起伏,工作同生活喺息息相关,角色性格分明。
再对比法4剧情“紧凑”到9唔搭8,破案细节讲唔上马虎,早早就话你知凶手喺边个,个个主要角色性格差不多。
工作同生活剪辑断层,人物好生硬…明明讲紧笑话都气氛沉重,睇咗4集就…emmmm…难以形容。
套剧就为咗讲法证有几咁专业…然后凶手背后嘅故事?
草草用几个画面解释,几个人结案陈词就over…What?!
法证:呢个指纹喺凶手嘅!
(明明逻辑牵强)警察:你就喺凶手!!
你无得唔认啦!
(明明无咩证据)凶手:喺!
我有做过!
(白痴吗你?!
人话喺你就认!!
香港的凶手真单纯!
)2、演员选角好有问题,朱晨丽演戏真喺好尴尬,谭俊彦面瘫,最失望喺黄浩然眼神空洞,主角一直读台词,唯一好嘅喺换咗黄心颖,如果唔喺真喺更难受。
演得自然嘅喺米雪,张文慈,谢雪心,李施嬅同埋啲配角!
连凶手演得都自然过专业人员!
唉!
拿命!
唔喺黑口黑面就等于专业噶。
角色与角色之间嘅感情?
真心表现唔到出嚟!!
情侣(黄+郑)…果种相敬如宾…我尴尬到快进!
3、当角色喜怒哀乐唔明显,情节少咗七情六欲…套剧仲点会成功呢。
感觉TVB真喺越走越退步…
本来是就想写写短评的,结果发现能吐槽的点太多,加上不弃剧的习惯,就以吐槽为乐来写写剧评。
虽然30集,但曲折的案件好像没多少,很多案件都比较简单,主角团的感情线比较多,而且多少都有点狗血。
高sir全季都在找妹妹,和女友拍拖五年同居那么久,女友出国工作竟然和初恋的大学教授走了,高sir最后和一起找妹妹的记者在一起。
郭sir和荃因,两个英文名就暗示,荃因被自己好闺蜜抢走老公,闺蜜怀孕流产老公还被杀了,闺蜜疯了。
闻sir和自己姐姐的男朋友在一起。
第1-4集第一集法证和警察的直接全部出场,加上第一个案子人物也多,还有几个现实世界里大咖(给了谢贤很多表现镜头),法证的人物难留印象,很多人看完前四集主角团的名字记不得几个吧。
案件有意思, 民俗+推理, 在第四季里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案子了,加上一些大咖,导演其实也想把时隔多年的这个ip拍好,吸引观众,但真相什么的也不太合理,结局淑敏告诉真相就变成教唆杀人了——所以说八卦的都该死是吧。
还有徐意住进郭sir的公寓,这个公寓里还有好几个法证,这个设定在后面就基本没什么用处,连郭sir家常的出场都不在这个公寓——不是在姐姐店里就是在queen的附近,同样的设定还有经常去拳馆打拳,前几集很常出现,后面就没有了。
莫妮卡和高sir相遇遇上街斗,明明已经爬上楼梯不跑到楼上去,一定要从枪林弹雨里走。
最后talk了大半集,一群光鲜亮丽的法证拿着红酒评论案件。
第5集巨人观加上人皮手套有点意思,不过表现的都有点水,制作人皮手套基本就几秒来回切换变成一段。
第7集真空袋表面的植物取证在海边取证了一次,搬回实验室又采集了一次,还补充一个制作植物玻片的完整过程。
尸僵了,还直接把衣服硬脱下来。
为了判断是不是虾条杀人,高sir见过保温杯,觉得是虾条的保温杯是凶器,给出了保温杯的来源,同事在上网找图片了,为什么高sir不提供保温杯的颜色检索,而是用闻家希的推理——材质要有硬度,内胆类似双重不锈钢夹层设计,而且她这个内胆的推理怎么来的,又不是致命伤,不就是保温杯的锁扣造成的伤痕,拿一个使得上力的塑料杯的锁扣也能造成伤痕。
而且这一段的图片检索和比对太水时间了。
第8集虾条门外听到密谈后,拿着一个保温杯冲进门对峙用保温杯打伤额头也太搞笑了吧,之前还以为是顺手拿起保温杯打了一下。
虾条都被抓了又是嫌疑人,血样不是随便采集,还得用被打伤时趁机采集到的血样,第一个案子也有类似剧情,嫌疑人的掌纹还得用一些小聪明(皮衣)才能采集。
车轱辘话说来说去水时长,凶器保温杯上有被害者的血迹、虾条指纹不能推断凶手,那为什么两个被害者身上都有虾条血液的床虱能推断虾条是凶手,不是只能推断两个人都在虾条的住所被害。
第9-10集没有命案,引入了施见贤,和一些主角团的故事背景。
第12集九几年拍的照片还能看出衣服装饰物的针法。
第15集法医帮自己的医生朋友作证没有医疗事故,不要避嫌吗?
这几集基本都是主角团的感情线,找从小被拐卖的妹妹,对象去发展自己离开,被姐妹ntr啊什么的(发现我看到一半还不记得这个女名字——水慧明(荃因queen——正好对应郭sir的king), 她的闺蜜太颠了)第17集炸弹犯炸闻法医的剧情,第一起判断控制范围是2km,这次因为有遮蔽物,但你也没法确定影响多大,范围直接按比例缩减,直接就变成500m,都没确定具体的发信位置(即使就在那片两栋楼之间也都十几米了),那警戒线的设定也没意义,然后这个警戒线也变成炸弹犯的警戒线——只要人走到了这条线就能炸,炸弹犯发现了警察来了,直接跑不就好,为什么还得让无人机返航,回收无人机,他的身份早就暴露了,回收没什么意义。
整个推理每环都不严谨,但又得做的十分精确来凸显紧张感,还有倒计时的设定也是如此,既然要用倒计时至少补几个倒计时完成上讲台的镜头。
后半集是高sir的寻亲太狗血了,找到——被车撞死——血友病不是亲妹——帮她找到亲妈,不知道时间跨度,总觉得高sir帮找到太容易了,既然这么容易前面怎么会找错。
第18集一个中了迷幻药在天台嗨的人,直接从边慢慢走过去(或者径直走过去)不给对方压力又快又使得上力没必要爬上阳台再靠近过去吧,电视剧里要从背后绕的一般都是自己想跳怕别人过来阻止,从外向内扑,你爬上去再慢慢靠近然后和她纠缠不是更容易掉下去。
第21集 翟家轩把刀刺刀皮特方面前了,看到后面警察来了竟然反扑警察去,最后皮特方竟然又是被车撞死。
第22集案件还没查完,作为有关系甚至有嫌疑的荃因竟然直接进入犯罪现场整理遗物了。
而且荃因想要留苏格兰威士忌卷烟的证据也太生硬了,生怕别人不发现异常。
第25集这几集编剧就爱误导观众了,比如艾玛的出场以为是迈克尔的对象,迈克尔是花心大萝卜,然后艾玛又是小三,结果艾玛和迈克尔是兄妹,小三是其他人。
第28集抢表这段和第三部抢笔那段有点像,闭路电视和前面卢的案件一样只是摆设。
第30集追逐逃犯翻车促成姻缘,第二部里也有类似剧情。
跳楼抓住天线拉扯——第三部。
徐意和高sir在一起少了点催化剂,最后的小丑案的闪回奇奇怪怪的参了点前面听古典绿袖子的画面。
人生若只如初见,剧情还可以,就是主演没有主角气场。
缺少一二中欧阳震华的亲和力,没有一二三中madam的气场。
一二法证法医警察三足鼎立,三有点偏重了警察部分,四警察部门黯淡很多,可能为了突出法证,但是法证的印象也不深刻。
配角部分的情节又伏笔,不是工具人。
编剧还是动了脑筋。
拍了四部了,主角也来来去去,记录了青春印记。
从法证1开始看挺喜欢这个系列,知道法证4要同步,还有些小兴奋,目前看了两集,真是有点看不下去了。
1.那份接地气的港味和人情味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像出席宴会一样的西装革履还有白大褂围着一个好像高科技但感觉像是某个乡镇企业制造的巨型iPad,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所有人的专业。
2.分析案情没有街边采集,走访怀疑对象的亲朋好友,突发情况,等情节铺垫,所有的角色都特能装,拿着个劲说话,(尸体会说话,尸体不会走还不如去看看活人,什么的)感觉每一位角色都飘在空中,落不下来。
3.分析案情要不就是穿着白大褂围着那个大iPad玩小iPad,要不就是围着一桌开会,一说一个个准,实际情节铺垫,观众们老早就知道了,一抓一个准,那些获取案件细节多么辛苦的情节一概不需要。
4.所有事情都那么巧,实际港剧爱用巧合的桥段一直挺突出,但这次也太巧合和,警察不来,雪姐也不来,每次来雪姐都在案发现场。
5.除了办案观众还希望看看角色直接的互动和情感发展,但目前两集给人的感觉,就是所有演员都着急下班收工,情节推进就是上班,案发现场,玩iPad,开会,抓人,下班,吃饭,锻炼,墓碑前野餐,这样的死循环下推动剧情发展。
观众需要了解每一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和感情发展从而产生共鸣去喜欢他所做的事,有的角色固执,有的聪慧,有的糊涂,有的幽默,塑造角色跟着角色感同身受,这是一部好剧的基础,目前2集一点没看出来,希望接下来的剧情,大家放下iPad,做一个人法证该做的事!
夏日消暑剧 法证先锋IV 之 潇洒背后 重案 法证 与 法医 三组互为独立 又 合作无间的队伍 在严谨 的专业态度之外 俊朗洒脱的外表背后 都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 感情枷锁 都面对一道人生苦痛的鸿沟 工作与个人情感 是两个并不平行的两面 这一辑剧集吸引我的 是编剧很好地 将两者融入其间 剧中人 以专业的态度面对工作挑战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情感的磨难 这是我感动于其中之因
从1看起到现在的4,说实在话还是喜欢欧阳振华老师主演的1-2部!
我欧阳胖胖的剧,非常经典了,帅气又有才华,演这类人才对我们欧阳胖胖来说简直手到擒来,我记得看陀枪师姐的时候,我就超级喜欢他了,有一种莫名让人信任的感觉,演戏说台词很好听,我是说粤语原因,好听,尤其在破案的时候听他的讲解,太舒服了,以前看他的陈小生觉得他一个胖子还当警察也不怕累死,可是他的确演的很多警察,而且都能演的不同,每一个角色让人都特别喜欢,演专业人才就会让人信任,演穷小子就真的很落魄的感觉,反正就是棒,已经没有更多的词可以总结他的
就…槽点太多
名副其实一星剧,贴地飞行。
哇!好久没看TVB了!
就是没有固定的想要看什么然后犹豫良久还是选择看它,刚开始真的是想弃剧,真的是好多地方想吐槽。可躲不过耐心看下去后就停不下来,目前追到第11集了~因为更新慢,还让我回头去看第三部,全部看完了。果然一对比,这第四部真的很烂,除了高科技的破案技术让我是很佩服的之外。
贺立维出轨搞死这个剧情我不喜欢,其他的都是一些港剧通病了,我能接受
不好意思各位我有点儿情怀分稍微高点
结局连个配角都不舍得死,怎么,留着拍第五季啊?
看完二十集 本来说很喜欢分手也体体面面的 很棒 结果最后收拾行李走人 明明是女主出轨好不好 即使出轨对象是初恋教授也是出轨好不好 搞得一副两个人都是情深意重为对方着想 深情款款的样子干什么干什么??? 看完26集 张曦雯哭那么激烈 然而没眼泪 蛮喜欢她的长相 然而听说她政治立场有问题
冲啊!法证先锋四!!
我觉得挺好看啊,把感情戏快进了就行
2.5 剧情跟阵容比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差
谭俊彦见个人就像是见凶手一样,那眼神,害!阿sir你这样真的可以盘人吗?
我收回喜欢看中年人谈恋爱这句话。
每天晚上洗漱的时候看看,就这样,这么难看的剧我竟然追完了。
发现一具浮尸,初步观察,死者是男性……这……真的很初步,看到熟悉的演员,也很喜欢港剧的节奏和正能量氛围
喜歡黃浩然,但還是想看bobby
也没有那么差,只是案情不够精彩,情感戏太多,有点喧宾夺主,不过还是可以看得出来也是用了心在拍。可惜没有精彩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案子了。
自从Emma和他哥出镜后就跟开了挂一样,这才是TVB的水准,前面那堆乱七八糟的不知道是什么!如果当初就是这个徐意的话会更好看,起码这对也名正言顺了!不会像现在搞得这么仓促!
不知不觉居然追了个港剧
这个滤镜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