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仿纪录片拍摄形式,没有社会尖锐度,迈克尔·温特伯顿实在放不开手脚,其叙事能力也不是顶尖的,这个倒是在《代码46》也感觉过。
影片虽然涉及到暴力本源,但除了形式也没有多的东西。
对于好莱坞明星,特别是两个女主演,他也没有挖掘出特别的东西,卡西·阿弗莱克本来就不是流水线演员,表现也更有说服性。
影片倒是看了很久了,我是非常欣赏这部影片的,从根本上说我是喜欢那个主角而已,那种坏道极致,完全漠视道德而又抓住控制庸人的道德位置不放,不承认直到死去为止的心理素质,而且最宁我佩服的是那个被他杀却没有杀死半残废的妓女,他是如何握紧她的心的,像我这么庸俗的人在现实中一心一意,掏心掏肺,为一个女子,都不能得到她的垂青,更加不要说忠贞和生命了,呵呵。
主角的木讷真真正正表现出来一个反社会反人类变态杀人魔的心理素质和无赖程度。
因为蠢人都表现的很聪明,正如豆瓣上的某些影评(小小的吐槽)
四颗星为了导演的叙事,男主的表演以及这首电影插曲”Shame on You“。
我的观影习惯是,先看电影再看影评。
选中这部电影来观看,一是我对黑色犯罪题材的喜爱,二是我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结,三是两位女演员的号召力。
前面两点没有让我失望,这应该归功于导演,我很孤陋寡闻地事后看影评才知道他是大有来头。
最后一点确实让我大跌眼镜,她们本该是电影最具噱头最引眼球的部分吧,可惜表现差强人意,两位曾经的美国甜心都衰老了,天真不在风情不足。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刚好可以把注意力都放在男主的表现上面,他的表演让人信服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全然无害的人会犯下累累罪行。
有的豆友认为主人公是彻头彻尾的变态,我倒不是非常赞同。
也许是影片着力描写了他心理扭曲、屡次杀人的一面,而让人们忽略了他作为正常人类的一面,29岁之前他是一个好人,是小镇人民信任尊敬的警官。
所以他才会思念自己与Joyce的缠绵时光,他才会在Amy的尸体旁边大喊自己本来是打算娶她的,他才会说自己不想伤害无辜。
Joyce的出现唤醒了他童年的记忆,富翁害死他的哥哥提供给他一个实施报复的充分理由,只是内心的恶魔一旦释放出来,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他不再具有好人、警官的身份,他是杂草,虽然只是长错了地方,但是站在正常人的立场上只能根除他了。
他杀害Joyce,烧毁母亲的照片,是割除内心的恶的一种方式,就像他自我辩解的那样,I had to。
如果没有检察官的追查和流浪汉的勒索,他也许可以再次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与Amy结婚甚至终老,就像他在小时候猥亵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有哥哥替他顶罪,他得以逃脱惩罚并成为一名警官。
但是这次他显然没有那么幸运,他只能继续犯案来遮盖之前的罪行,直到绝路。
最后那一场大火他把自己连带相关人等一起付之一炬,因为他清楚自己永远不能回到过去了,即便没有证据可以制裁他,但是他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杂草了。
至于那些人是他不得不杀死的,他一直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他认为是这些人联手把他推到了这般田地,他的妈妈、Joyce、富翁、检察官、流浪汉等等。
而把他从精神病院接出来的Walker先生则躲过一劫,他不想伤害无辜的Walker先生,因此并没有同意他进来自己的屋子。
"Shame on You"应该就是他的写照,他分裂的人格中善的一面对恶的一面的表达。
一些媒体铺天盖地的为某些声名鹊起的导演冠之以”大师”的头衔,并添枝加叶的证明他们是如何从电影前辈的电影中得到了文化传承。
诸如此类的报道,总是让我哑口无言。
不过,如果真的要从英国电影界中找出一位举足轻重的电影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则是不可被忽视的一位。
温特伯顿的大部分电影毁誉参半,而电影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也颇具争议性。
不过,正是这种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的行径让温特伯顿具有”大师范儿”,这种范儿不是他刻意为之,而大师的头衔或许亦非他所觊觎之物。
他的电影有着浓烈的个人风格,甚至可以说他的每部电影都有着自己的性格,或暴戾,或阴郁,或凛冽,或炙热……没有人可以复制和替代温特伯顿,而温特伯顿本人也无法复制和替代自己以往的作品。
除了导演沉默低调而又特立独行的导演魅力吸引我之外,影片之中的杰西卡•阿尔芭和凯特•哈德森两大美女齐出阵也是我观看这部影片的动力。
当初在《甜心辣舞》里第一次发现阿尔芭便爱上了她的容颜,然而,把她的电影一部部看下来,却发觉她难以突破花瓶的形象。
对她而言,”天生丽质难自弃”未必是件十全十美的好事。
凯特•哈德森拥有一张”美国甜姐”的脸,而她的角色能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有《几近成名》中的角色。
而且,这个角色被记于心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电影本身的精彩。
如何让两个花瓶在电影中发挥出色,是温特伯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然而他知道自己电影中的两个女角色注定不能喧宾夺主,于是花瓶依旧是花瓶,不同的是阿尔芭的角色因为毁容而成为一个”被打破”的花瓶(这或许是突破花瓶形象最简洁、直接的方式)。
除了导演本人之外,对这部电影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卡西•阿弗莱克,尽管他不如哥哥本•阿弗莱克赫赫有名,但作为演员来讲,他对于角色的诠释更加细腻和敏感,这是一种”手术刀”式的表演,能通过自己的肢体或者表情展示角色的内心。
电影中的福德表面平静冷漠、内心阴鸷变态,而卡西对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演绎细致入微,丝丝入扣。
对于部分黑色电影迷来说,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因为可以说”黑色元素”几乎是这部电影中的唯一元素,相比于传统的黑色电影,《心中的杀手》虽不丰富却更加阴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它”黑色元素”的纯粹性。
卡西所饰演的角色福德在电影中堪称惊艳,他行事作风酷绝如冰,而在与两个女人缠绵时又热情似火,包括他瞬间让人觉得有些跳跃的所作所为都很将其的不确定的危险性彰显无遗,而在他人的眼中又是极为淡定。
对于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来讲,导演温特伯顿费了不小的力气打造福德这个角色不过是徒劳无功。
我得承认,我也觉得这部电影很无聊,而电影带来的快感亦是黑色电影中的”罪恶感”。
然而,温特伯顿刻意不去过多渲染原著中福德对于两个女子的情深意浓,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黑色电影的纯粹。
影片中单一的元素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影片的”无味”,对于其他警察对于福德的怀疑与侦查以及福德的”兄弟”以及复仇,这些事情的因果关系和推理逻辑皆都一笔带过,使影片失色不少。
在影片的最后,房子化为一片火海,福德与警探们皆在火海之中死光光。
福德因为”爱而害怕失去爱”只得选择让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灭亡,而这种爱充其量是一种变态、失常的”孽爱”。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没可能在现实中见过类似变态杀手,也没有参照,不过感觉这个人物刻画得还是挺好的。
最大的特点就是那半死不活的声音还有从头到尾、甚至面对着受害人时都异常冷静的表情,再加上一个英俊的外貌,感觉再没有比这更像变态的了。
其令人发指的行为,看了让人恨得牙痒痒,最后这么死真是太便宜这小子。
不过回顾剧情,整个情节却太单薄、太不合理了,一开始他去杀那个妓女,为什么要把车胎弄破呢?
为了给自己制造不在场的证明吗?
还有在将妓女运到医院以后,显然情况已经很清楚了,人没有死。
假设两种情况,一是当时就醒了,为什么还要骗他说人死了?
妓女醒了而不肯说出实情吗?
且不说她被打成那样,完全没理由再袒护这个变态,就算脑子糊涂,那死了孩子的大亨也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调查机会的啊。
就这样将这个家伙放跑了,还造成以后一连串的凶杀,请问这可能吗?
二是当时人并没有醒,那么为什么又要骗他说人死了呢?
显然此时已对此人有怀疑,但其后又让他一直逍遥法外,继续杀人,这就完全不可理解了。
男孩的死就更加不明不白了,这个家伙按照当时的情况,应该已经被怀疑了(牵扯到贪污、被打的妓女也没死),怎么还能单独在牢房里和那男孩谈话那么长时间?
而且他谈完话人马上就上吊了,那些警察难道是吃素的,这么简单的逻辑都弄不清?
唯一的解释恐怕只剩“躲XX”了。
还好这是个变态,不会自己一跑了之。
最后把他从精神病院放出来就更加天方夜谭了,一群人把那个女人带来干嘛?
出于人道主义让她和变态情人见最后一面?
当场对峙?
让凶手良心发现而内牛满面?
这不自己找死吗?
都知道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还不把他控制起来,这么多人一起跑来,难道把这里当法庭了?
总而言之,情节上的漏洞太多了,第二个女人完全就是白死的,因为在此之前这个家伙早已败露。
有些情节,完全是多余,为暴力而暴力,为变态而变态,很不合理。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善于思考。
这也是人之所以是集大成者的具体表现,思考造就了人性,与此同时,人性并非一直都是善意或者是好的。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黑暗,就如同黑暗的地方,很容易发现一丝丝光亮一样。
黑暗的人性的周围我们可以更加敏锐的觉察出来阳光的魅力,而阳光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阴暗却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
发掘人性的黑暗面有时候不是一句空话,然而却不是每一次都会有一个肯定的回答。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无法抑制的人性的黑暗面的体现。
本片名叫《心中的杀手》这是一个非常直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将内心之中的阴暗面体现出来,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后,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小警察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镇上的富二代要结婚了,但是之前与之相好的知足女却不肯善罢甘休。
于是,富二代让小警察想办法将失足女驱逐出去。
然而通过和失足女的一番心灵上的交流,小警察渐渐地爱上了她。
于是,两难的境地就出现了。
一方面碍于压力,小警察要想办法驱逐失足女,另一方面他却不想这样做,甚至还想着可以和失足女私奔。
然而这个时候,有人给小警察提供了一个信息,曾几何时自己哥哥的死和这个富二代脱不了干系。
于是,一个缜密的计划开始不断地在小警察的脑子里涌现。
最终,镇上发生了这样的新闻,因为富二代殴打失足女,失足女被迫开枪,富二代当场身亡。
而这个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的新闻,暗地里只有小警察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为了让这个新闻更像新闻,小警察开始了一连串的欲盖弥彰。
故事的一开始,你会不自觉地带进去主人公的这个职业身份。
表面上看,确实是小警察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而做了更多的犯罪的事情。
而且碍于警察这个身份,尤其是在美国这个标榜着自由民主的国家内,警察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在触犯了法律之后,警察是不是会具备常人不会具备的反侦察思维以及恶意破坏犯罪现场等等。
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让我们抓住一点进行深思。
然而,本片的意义却并不仅仅于此,这并不是单纯的讲述一个警察成为罪犯的故事,而是对于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剖析,剖析的结果基本上适用于任何讲述人性的影片内。
小警察并非是一个恶意的犯罪者,因为童年时候的一系列事情以及成长中的很多很多条条框框,使得他的生活被规矩所充满,最终变得麻木不仁。
然而与失足女的接触中,小警察慢慢的开始发现了生活中另类的“美好”。
这种美好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实际上却无意之间唤醒了小警察心中的阴暗面,而且长期以来被压抑着的阴暗面最终出现后是不不受控制的,这种失控会越发地促进这种阴暗面的滋生。
悲剧就此产生。
映射到大多数人的身上,尤其是那些平日里非常规矩的人身上,这样的故事就不得不引发我们注意了。
小警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那些别人的孩子,非常听话,也没有什么大的道德缺陷,平日里与大家的相处中很容易得到好评。
往往看似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然而内心之中的真实自己却并非外表展现出来的那样美好。
越是规矩的人,触发这个规矩之门后,引发的震荡就会越大。
因为平日里的形象一直都是伟岸光明的,然而内心要为这样的伟岸光明的形象进行不自觉地维持,久而久之就会将自己的人性不断地压抑.
压抑的结果就是使得内心中的黑暗面越发肆意妄为,只要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最终引发的洪水猛兽就是难以承受的。
小警察的真实写照就是如此。
他在失足女“死”后,已经完全不能将自己内心中的阴暗面很好地控制了,最终结果就是让这一切的所有都变成一种悲剧的集合体。
当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冲动行为,比如说对于自己女友的激情杀人等等。
本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用一个看似与主题毫无关联的开头,逐渐的将我们引导至一个很深的深渊当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并最终做出来抉择,这就是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
看似一切都在无意之间发生,然而这种毫无征兆的发生却像极了每一个人的阴暗面,在考验人性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阴暗面,如何控制好它才是重点,否则,现实生活将是多么的残暴不堪。
……你好,再见
一部沉闷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童年性经历的影响下,对几个人痛下杀手的故事。
童年的经历,导致心理扭曲,然后做出疯狂的事情,这样的电影,现在已经很多了。
一点也不新鲜了。
何况这部片子拍的如此沉闷,大段大段的独白,还有不知所云的一些对白,看得我都睡着了。
本来看这个片子,就冲两个大美女去的。
可惜,她们出场时间少得可怜,虽然床戏不少,竟然也没露点,上当了。
又看了一部烂片。
2010-09-07[破烂熊][心中的杀手.The.Killer.Inside.Me][中英双字][DVD-RMVB]
好不容易看完了110分钟的电影本来是冲着Jessie Alba没想到半个小时都不到Ford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述说这自己的内心生活小时候母亲的影响造就了现在的他结局很出乎人的意料宁愿相信他是爱Joyce的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烂片看多了的缘故,很多电影只看了20分钟就断定是个烂片,然后扔到一边。
这个电影还是一口气看完的,说明,至少不算烂片。
哈哈女性在这里面有天使般的容颜,更有天使般的心灵。
她们爱,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直到受到伤害,直到凶狠的硬拳头将她们击倒在地。
片尾妓女出现,她说:我什么都没说,我只是想见到你。
她的眼睛充满柔情。
然后身体被刀刺穿。
男主角在一开始就注定是万劫不复的结局,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个人的内心没有爱,没有恐惧,连他最后在房间里倒汽油,都是哼着小曲儿,还有在精神病院,这样一个人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坚固,没有任何弱点。
床戏不错,性与暴力本来就是血脉相连,根上都差不多,女性在受虐中获得快感,以及被真正征服,这也许可能解释为什么两个女人都爱男主角爱的死心塌地,这是受虐者对施虐者的承诺:生命的交付。
大家都是来看福利的 然而老司机觉得开头这他妈不叫福利啊 莫名其妙的 拍的一点也没有张力 抽皮带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卡西娃娃脸 芭姐实在很出戏 不过没关系 卡西声音就触到我g点了 妈呀用烟烫流浪汉那块有点小害怕了 反差啊 有点能感受到卡西年轻时候多张了 很有后劲的一个西部电影 卡西弹钢琴姿势太帅了 特别不care的那种感觉好喜欢看卡西演渣男坏人啊 啊啊啊请正面上我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很好这下呆萌和卡西都演过变态了 我觉得跟天才雷普利很像 太松散了 节奏很不好 让人有点不知所云 结尾表现手法也不太好 特效也太假
杰西卡加两颗星。
这变态还真不是一般的铁石心肠,什么也打动不了他,什么也打击不了他。
就一变态
男猪和影片很搭,女主再邪恶点就好了,总的来说有感觉,但不够黑
我漂亮的阿尔巴最后被打成了猪头
冲着阿尔巴来的,结果她也是一可怜人啊。
模拟的案发现场没有道理!!!只要查一下子弹发射的轨道就可以知道不是Jessica Alba开的枪。男主的口音很恶心。
顾名思义,虎头蛇尾。
mind-tormented, couldn't be worse... really really bad, totally waste of time, but still love Jessica, absolutely gorgeous
毫无逻辑
JessicaAlba 只能是二线么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
真悲剧
2010.11.07电影拍得还是挺有味道的,只是,用如此抒情、浪漫的笔触描绘这么BT的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感觉真的很不低碳环保诶。
怀旧的味道有了。但编剧生生的把一个本来可以更给力的故事给浪费了。
开场10分钟睡着了。。。。
够变态。。。人不能犯错啊
别拿正经道德逻辑去诠释这片子,取西部轻cult视点观,感觉实在好极了。世上并非什么事情一定都得深究缘由,爱她,所以杀死她,至于无关的人,杀死一两个又有什么所谓呢?褪去凡世尘俗的种种束缚,仍旧刻骨铭心的爱意,Casey与Jessica之间有,与Kate之间却没有,剧末火焰中相拥燃烧的二人,仿佛爱的本相
foolish girl, shame on you
其实有点囧。但是我想一定有很可观量的人是为了Jessica Alba 而看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