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影片有两种表述事件的方式,一是以揭露真相为主旨,一是以事件为引子,剖析人性。
《报童》属于后者。
打动人的影片基本都有以下的特点。
形式上可以是普通人,遭遇却未必寻常,也总有某种意想不到的执着,坚持等等。
比如阿甘,似乎反应总有点滞后,想不通问题了就跑步,跑啊跑,跑着跑着,名来了,利来了,生活的困惑逐渐也不成为问题了。
报童,差不多算是记者吧,来深度挖掘一起可能是冤案的警长谋杀案。
影片并没有围绕案情本身做更多的编排,而着重于塑造一个个由于各种原因关联起来的人物的命运,从而揭示各种人性的冲突,社会的矛盾。
观影途中,你常常会疑惑,怎么会突然关心起小报童的感情纠结起来,是不是导演跑题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亦如生活并不是当初臆想的那样。
妮可扮演的明明是妓女,却对虚无飘渺的爱情一心执念。
现实的生活和个人的精神信念其实是可以分离的。
当妮可和牢中信友面对面意淫时,你感慨更多的也许是妮可对爱情的奋不顾身而不是她的淫荡吧?
自小失去母爱的小报童与黑人女佣亦母亦友,亲热却又 无奈,唯一真正知心难舍却不得不分离。
遇到妮可,注定改变报童的一生。
职业所带给人根深蒂固的印象与妮可本性对人的体贴善良形成巨大的反差。
妮可自然的关怀在报童的眼中却不啻于旱天甘露。
报童被水母所蜇那场戏极为震撼人心。
妮可粗鲁的驱赶众人只是为了顾全报童的自尊。
当妮可自己用尿为其解毒时,你会惊讶,不可思议,却深深的被震惊的无语。
当妮可拉着穿短裤的报童在草地慢舞时,你会不会感觉世界很美好,并没有所谓的背叛的感觉?
因为那是纯净的。
妮可长长而意味深长的盯着报童的眼睛,说,就这一次,报童如孩子般幸福的扯下T恤。
虽然怪异,甚至貌似不伦,你感受到更多的相信还是人性的关怀。
性有时也是一种安慰。
性有时也可以没有那么激烈,甚至可以舒缓人心。
哥哥原来是个GAY,报童难过的不是这个事实,而是哥哥没有告诉他。
这种亲人之间的疏离感深深的伤害了他,也是他极为依恋妮可的另一个推进剂。
如何作一个报人,黑人记者为求轰动,编造证据证明嫌疑犯无辜,影片最终也没给出此案的真相,却从一个个细节凸显嫌疑犯的偏激,怪异,暴力。
妮可最终成为虚无的爱情的牺牲品。
那么究竟谁是施害者?
当报童带着哥哥和妮可的尸体漂流在没有尽头的河流上,也许他得一生都将被改变。
在这部电影中,罪犯这个角色是高度象征性的,一伙人争取释放罪犯的过程,恰恰也是他们释放自己内心欲望的过程。
而当罪犯得到释放,Charlotte怀着恐惧迎接她的梦想,颤抖地舍弃了尊严,人格,进入了黑暗的怀抱,并且最后被她的梦想所毁灭。
Jack和Ward决定回到那个如同迷宫般的沼泽中去,希望拯救Charlotte,对于Ward来说则是去终结他释放出来的梦魇。
他死在罪犯手下,而罪犯也坐上电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归于尽。
在全片的青春萌动和种族问题的背后,真正起到支撑性作用的仍然是哥特主题,可以概括为:某角色释放被压抑的(或不被社会承认的)欲望——欲望产生灾难——该角色终结灾难(多半是同归于尽),而英国哥特传统中的地牢,城堡等意象在这里被沼泽地所替换。
本片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一直在隐藏哥特主题,既在外面包裹上怀旧,又巧妙地对哥特元素进行变换,比如说Charlotte的形象其实相当于经典哥特中的“无辜女性”,她虽然看似放荡,却对于人怀着天真的希望,性之于她来说是纯洁的,没有羞耻和禁忌。
她不愿意给Jack做Blow,只是因为不想毁掉一段友谊,甚至在遭受虐待之后还在信里说“他只是以他的方式爱着我”。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怀旧,一首一首地放老唱片,像《十二宫杀手》一样,实际却是冰冷的反思,那个自由追逐美好理想的年代潜藏着危机,性解放本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突然就开始让人遍体鳞伤,直到残酷的死亡。
于是我们在突然的失落中回想,原来一切在一开始就预示好了——呃,我开玩笑的,如果能做到这个效果那就是科恩兄弟了。
它需要把反思这条线扎扎实实地做好,以及一个《老无所依》式的开头,那一段狩猎就是一个超级大的伏笔。
即使不受奥斯卡的待见,却依旧是我最喜爱的影片风格之一。
不晓得是叙事方式还是翻译的问题,电影显得有些凌乱。
但主线还是明确且精彩。
我定义它是一部“风骚悬疑版的HELP”。
电影似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想要告诉我们60年代的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一方面在性的表现上果敢而大胆,而另一方面又在揭示人性的矛盾面。
妮可基德曼在两个小时里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奉献了她目前为止最风骚外放的荧幕形象。
电影里,妮可基德曼浓妆艳抹而玩世不恭,却对想要的爱情坚定不移。
她努力拯救那个与她仅有书信往来的男人,满足那个男人一切想要的性的需求,最终下场悲凉。
ZAC一如既往帅得一塌糊涂,不功不过的表演在他如花似玉的外表下显得不值一提。
马修此次大胆挑战性取向不同的角色,令人咂舌,却也仅仅是咂舌而已。
库萨克惊喜不断,在他作为所谓反派的表演上,却最是电影想要揭开的人性对立面的关键--被栽赃的未发生的杀戮和为了私欲而作出的伤害。
电影里ZAC的小裤衩,NICOLE的胸罩和CUSACK露臀做爱等等这些毫不掩饰的赤裸戏码,私以为并非单纯为制造噱头,更多是想要告诉观众电影正在把人性的丑恶善良一览无遗显露出来。
影片里每个角色都显得放浪不羁,不对好坏作出明显的区分。
这样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也许杂乱的过程才是最接近真实的作品。
不知那么多人怎生打上惊悚的标签,本片全然不是惊悚、悬疑片,而是一段叙事,带着反叛和亲情、求索和燥乱的血色青春。
有点像小武、任逍遥的那种调调,只是背景不是残破的发展中国家三线小城。
主线也比《小武》还上进点:小武是破败的人生,这片的两兄弟还是积极上进的,兼着必有的转型期迷茫而已。
——记录两兄弟的69年一段采访和破案经历。
故事情节里的猎奇性并不突出,对案情的交代连副线都算不上,编剧精力主要在于绘图式的叙事。
残破的青春往事,一地鸡毛的凋残。
夹杂着暴力、性乱、种族歧视等配菜,最后少年的一时狂躁害死了他名记哥哥。
双尸归府。
不算差的片,但我绝不想看第二遍的,沉闷压抑。
只有两兄弟对黑保姆的温情还算是一亮点。
The paperboy 指的是Jack Jansen.Jansen一家有三个人,父亲W. W. Jansen经营一家本地报纸,花心冷漠自私,不负责任,在儿子Jack五岁、Ward上高中时妻子离开 ;哥哥Ward Jansen是迈阿密时报的调查记者,写过一些关于civil right movements 的文章和为穷人河不公正的事情发声的报道,在本地小有名气;弟弟Jack是大学游泳队的运动员,但是因为喝醉了放光了游泳池的水而被游泳队和学校开除,尽管不想回家,但因为无处可去,只能在家为父亲工作,分发报纸。
从母亲离开以后,Anita就开始到Janson家兼职,基本上是她和Ward抚养Jack长大。
中间某个时间点,Ward由于某些事情被打,留下了嘴两边的伤疤(You stay away form the rough ones. Remember what happened last time?),留下了Jack,独自离开去了迈阿密。
因此Jack和Anita的关系最亲密。
1965年sheriff Call被杀,嫌疑犯Hillary被判死刑,正在等待被执行。
Charlotte一直与狱中的人通信,直到 与 Hillary成为了笔友,并爱上了他,订婚,她坚信Hillary是无辜的,于是她给小有名气的Ward写信称Hillary的案情有猫腻。
于是1969年夏天Ward 带着他的writer Yardley回到故乡开始调查Hillary的案件,Jack成为了他们的司机。
最终Ward、Yardley、Charlotte、Jack组成了『调查小组』。
没有人愿意配合调查,W. W. 也不希望儿子调查,只能从嫌疑犯那里入手。
当Charlotte抱着两个箱子出现在Jansen家门口的时候,Jack就对Charlotte一见钟情了,此后就一直喜欢Charlotte。
Jack帮Charlotte把箱子搬到车库后,Yardley 就一直在Checking out Charlotte,显然Yardley对Charlotte感性趣,Jack就很吃醋。
Yardley念Charlotte给Hillary的信后,说他认为Charlotte是荡妇。
他念信时Jack的表情蛮有意思。
Yardley显然有女朋友,叫Casy (?
),Ward也认识他的女朋友(透过电话打招呼)。
在他们接上Charlotte去狱中探望Hillary时,Jack幻想了Charlotte穿婚纱,Yardley仍然表现的很讨厌Charlotte(虚伪)。
狱中探望的那场戏,Charlotte和Hillary上演了隔空性爱,五个人的表情各有意味:Charlotte最简单;Jack不可思议的盯着Charlotte看或恶心的别过头看向别处(回家后恶心吐了);Yardley看向别处但并不震惊,最后Charlotte被带走后哈哈大笑(更确定Charlotte是荡妇,fuckable);Ward开始时斜眼看向Hillary的裆部,被Hillary发现闪躲开眼神,但其实他对Hillary是想看却又不敢正大光明看,只有他在这场戏里关注的是Hillary,他也是这场隔空性爱的参与者(用笔记本掩饰生理反应)。
第二次狱中探望,因为Charlotte没有穿裙子,Hillary发飙,Charlotte并没有任何表示。
Jack吃醋,不止Charlotte的,Ward与Yardley的关系的亲密程度也使Jack吃醋。
W. W. 把Jack被水母蛰伤被尿全身登上了报纸,Yardley念了这段新闻,并说『It is called newspaper business。
』(Yardley本人在newspaper business到底是吃了多少亏。。
)Jack暴发,动了手,Ward对二者的争执不置可否,Jack说了the N word,被Anita也听到,Yardley认为自己受到伤害,charlotte认为jack是Sexual depressed,Yardley说Charlotte是Forth years old women who is obsessed with prison cocks.第三次Jack带Ward去狱中访问Hillary,Hillary告诉Ward当时他和叔叔去偷草皮、卖草皮(尽管有刀和沾着血的衣服)并给了他叔叔的地址,此次访问中Ward开始take lead。
Ward 让Charlotte带Yardley去证实丢草皮的高尔夫球场的事,自己和Jack去沼泽访问Hillary的叔叔。
途中差点跟弟弟出柜。
『叔叔』的居住环境远离人类,工作是杀鳄鱼,『亲人』很多,俨然几代人乱伦同居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造访了Yardley在旅馆的房间,to fresh up,他把Jack留在了Yardley的房间,自己回了车库工作。
Yardley和Charlotte访问回来,显然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Jack猛吃醋,Yardley说自己带回了证据,Ward有所存疑,他问Yardley怎么发现的,Yardley说通过建筑商执照。
Yardley是想结束这个调查,离开,所以把新发现告诉了编辑,Ward认为调查不够深入,真相还不清楚,想继续调查。
Yardley离开,回到迈阿密。
Ward不相信Yardley所谓的新证据(Yardley took advantage of Charlotte,编造了证据,Charlotte单纯的为了把Hillary弄出来,slept with Yardley),带着Jack和Charlotte去海滩调查,在酒吧,喝醉了的Ward勾搭上了几个黑人,差点被虐死,第一次在弟弟Jack面前暴露性倾向以及癖好。
Ward住院期间,Jack想在编造的文章被发表之前至少去掉哥哥的名字,Yardley拒绝,并从Yardley处得知Yardley并不是伦敦人,并且Yardley一直在提供sexual favor to Ward. Yardley最终还是以自己和Ward的名义发表了自己编造证据的调查文章,引起关注,Hillary被释放。
Charlotte和Hillary结婚,随Hillary回沼泽居住。
Yardley文章发表之后,引起各方关注,Ward出院以后,想发文更正,编辑出于某种利益制止,Yardley签了书约,搬去了纽约,Ward沉沦。
Jack找Ward参加父亲婚礼,见到了沉沦的Ward,见到墙上的照片,更了解了自己的哥哥,两兄弟的关系显然比之前更亲密。
1969年12月12日,婚礼当天,独眼Ward的传闻显然满天飞了。
Jack收到了Charlotte的信,显然,Charlotte过的并不幸,Jack要去找Charlotte,Ward加入他。
Charlotte被Hillary杀害,Ward被割喉『Is this what you wanted?』『Yeah.』Jack凭借自己的游泳技术最终逃脱。
Hillary因为杀害Charlotte和Ward被执行死刑,是不是他杀害的sheriff Call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了。
Jack最终成了作家,却再也忘不了这个夏天,于是写了本小说,然后电影是从对Anita关于这本小说的采访开始的。
Jack五岁时母亲离开,父亲是甩手掌柜,哥哥和Anita抚养长大,在此过程中Ward由于自己的原因离开,生活中只有Anita是真的关心他。
当他把妈妈的戒指从Ellen手上摘下时说这是他仅有的了。
他把戒指给了Charlotte。
Ward是追逐真相的调查记者,若干年前,因为mess with rough guy,所以留下了脸上的伤疤(伤疤的形状。。
),将自己与家人隔离开,自己去了迈阿密,因为性倾向被Yardley占便宜,因为性癖好而受伤。
Yardley是片中唯二黑人之一,为了得到报社的工作,谎称自己来自伦敦(他告诉Jack时貌似有点伦敦音);有女朋友,喝醉时半推半就被Ward占便宜,为了能拿到故事,跟着Ward回到故乡;调查时为了故事引人注意而罔顾真相编造证据;编造的故事署上自己与Ward的名字,在Ward未同意的情况下发表;发表之后,拿到书约,搬到纽约,继续自己的生活。
他是认为自己被自己的身份限制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向上爬。。
Anita是片中唯二黑人之二,对于Jack和Ward来说是朋友,是家人,她了解他们两个的一切,她对他们宽容,疼爱。
她讨厌Ellen,所以Ellen入主之后被赶走。
她是朴实的南方黑人的代表。
W. W. 自私、冷漠、种族主义。
他讨厌黑人,却为了销量,要把电视上black woman的演讲等在报纸上。
他认为Yardley忘了自己皮肤的颜色。
Anita在他们家工总了那么长的时间,他都不知道Anita有几个孩子。
他为了报纸销量把小儿子被水母蛰,被尿一身的事登上报纸。
为了报纸的广告,要大儿子不要刊登他们的调查。
他把给前妻的礼物送给了EllenW. W. 的未婚妻Ellen,是从北方纽约来的做广告的,最终与W. W.结婚,成了他们家报纸的主编。
她也是种族主义者,尽管是从纽约过来的,她入住Jansen家后,立即就把Anita开除了,片中展现她的种族歧视的地方最多。
Charlotte爱上了自己幻想的Hillary,并为他争取到了自由,但是现实要残酷的多,最终还是死在了Hillary手下。
她对Jack真诚。
电影中寥寥无几的非种族主义者之一。
Hillary暴力,变态,冷血,血腥。
从他叔叔的居住环境可知他的成长环境。
影片想说的很多,种族、性别、性向等,所以显得很散,剧本可以,选的演员并不适合本片,在本片中的表演都有点欠火候,主演扎克·埃夫隆并没有能挑起整个片子的能力,妮可·基德曼演的“疯”女人不够疯,她看起来总是有点冷,大卫·奥伊罗演的黑人不够“上进”,约翰·库萨克演的变态不够暴力和变态,马修·麦康纳演的Ward只能算是正常。
可以更好的。
或许美国人拍电影就是注重逻辑,就是这么大胆,就是这么丰富,就是这么不动声色地震撼人心。
不管这部电影在别人的眼里被归为什么类别,但是在我看完之后,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将它归为一类。
因为它蕴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一、亲情故事中的亲情虽不是本片所重点所要表达的,但却贯穿始终。
它不像那些用亲情来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矫情的表现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爱,而是通过对比,凸显出了一个女佣与其雇主家小孩之间的亲情。
电影中,主人公杰克的爸爸是一个贪图女色,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的报社老板,杰克的妈妈从未在剧中出现,但通过介绍可以得知这个抛下孩子和家庭离开的母亲,不论她的离开是出于何种原因,她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而黑人女佣安妮塔却在这个家里任劳任怨,为杰克收拾狼籍的房间,为他做饭,洗衣服,为他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
杰克和他的哥哥华德可以说是被安妮塔拉扯大的。
安妮塔兢兢业业地打理着这个家,却连给自己的孩子做一顿饭的机会都很少。
或许正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母亲,因此她把对自己的孩子的爱转而寄托在了这两个孩子的身上。
而这两个孩子也把她视为家里的一份子,待她如自己的母亲。
片中杰克向安妮塔道歉时的那个拥抱,杰克在父亲的婚礼上为在厨房工作的安妮塔奉上的那杯酒,都是这个孩子对这位黑人母亲爱的表达。
在亲生父母的不闻不问与女佣的无微不至的鲜明对比下,这份佣人母亲和雇主孩子之间的亲情显得更加珍贵。
二、爱情爱情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电影中表达爱情这个主题的方法也五花八门。
有用青春的少男少女之恋来表达爱情的,有用耄耋老人的相濡以沫来表达爱情的,当然,更多的是用成年人之间的激情和性来表达爱情。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重口味的性爱镜头在这部片中并不少见,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性爱的画面,中间还有各种人物的YY以及性暴力镜头。
但与其他很多包含这些内容的电影不同的是,这些性的画面留给人的印象,远远不及杰克对夏洛特那勇敢与执着的爱来得深刻。
虽然,从一开始杰克就对夏洛特存在着一些性幻想,但这些幻想并不是出自于肉欲和兽性,而是出自于真切深沉的爱。
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可能是由于存在着恋母情结,喜欢上了这个被称为“bitch”的风骚女人。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她是别人的情人,并且还是一个罪犯的情人,他仍决定要爱她。
到后来她亲眼目睹这个女人和她的罪犯情人希拉里在监狱里调情的恶心场面,仍然坚持爱她。
再后来得知这个女人为了救出自己的情人而和华德的同事利亚德睡过之后,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还将自己珍藏的妈妈的结婚戒指送给了这个女人。
作为一个观众,我很难理解剧中人物的心情,但是能对一个女人做到这般包容,并能这般坚持,想必这份爱是足够深沉的。
最后,这个男孩,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赶赴“虎穴”,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哥哥,自己也险些送命,却只得到了这个女人的尸体。
我们不能说杰克在这场爱情中一无所获。
看到结局的人都能发现,这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因为这份沉甸甸的爱,长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男人。
当然,聪明的导演也没有忘记用另一份畸形的爱来衬托一下这段勇敢而执着的爱。
在夏洛特写给杰克的最后一封信中,她说:“希拉里很爱我,只是他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我。
”希拉里自己的爱的方式是什么?
这个杀人凶手变态狂爱的方式就是不停的骑他的“小母马”,就是满足自己野兽一样的性欲。
这中变态的爱所造成的悲剧,或许也是这部影片对观众的告诫与警醒吧。
三、司法公正除了情,这部影片也从某个侧面表现了法。
影片围绕着解救被判死刑的杀人犯希拉里展开。
可让人奇怪的是,从一开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不是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请来两名报社记者来调查这个案件。
调查案件,为犯人平凡不应当是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的吗?
为何却轮到由两名小小的报社记者来出面?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的美国的法律环境想必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从华德和利亚德去找希拉里的辩护律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被告的辩护人,这个资深的法律人士都没有想过要尽力帮他的代理人平反。
并且在他人介入的时候俨然一副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态度。
这种行为放在现在的美国来说肯定不仅违反律师的职业道德也将违反律师法。
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没有办法去制裁他。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个罪犯最终因为两个记者的一篇披露该案情的报道而获释。
这又一次揭露了当时美国司法制度的漏洞——舆论对司法的干预过大。
仅凭一篇报道,在证据还没有完全查清的,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的情况下,一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就得以重获自由,这对法律的威严是何等的打击?
司法公正在那个时代,那个地点是无从谈起的。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就如同这篇评论一样,有些杂乱。
电影中还有很多可挖掘的点。
虽然如此,但它们却没有让我觉得不知所云,电影没有因为要表达的东西丰富而变得散乱,而始终围绕着一根主线展开。
这是一部好电影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看得出来妮可.基德曼演的相当卖力了 由于导演拍砸 再好的演技也只是 昙花一现 剧本不错 演员不错 为何不好好利用呢?
剧情要讲很多东西 可越讲越乱 拖了时间 把主线给耽搁掉 要揭露60年黑人种族歧视 还要讲青春期成长史 再带着已经毫无兴趣的主线内容 这样只会浪费了演员们的用心良苦。
再说一下妮可.基德曼,她的演技现在去哪里了呢。
许多年以后,jack一定不会忘记他第一次见到Charlotte的那一个夏天的午后。
天气热得像是快要融化掉的糖块,黏糊糊的让人不想呼吸,Charlotte就那样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裙子出现在他的门口。
她说她要找Jenson ward。
她成了他的女神,成了他一段粉红色的回忆。
Charlotte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女人white trash. 但是她渴望爱情,希望能和一个危险的人相爱,发生一段传奇。
于是她跟监狱的囚犯写信,最后因为Hillary 的一句你给我家的感觉,而奋不顾身地爱上了他。
有些人在说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时候总是喜欢说他们有多么多么真性情,我听到这话就只会想笑,心里想到只有真婊子才能做到真性情。
而我们的Charlotte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对Jack说我不想blow掉我们的友谊,她对那些穿着泳衣的女孩说,如果必须有一个人在他身上尿尿那么这个人必须是我而不是你们这些贱货!
除了她的性感的外表吸引着情欲初开Jack,她的简单直爽的性格也正和涉世未深的jack不谋而合,我想许多年以后jack也许爱过了很多女人,可他仍然会对Charlotte念念不忘,因为没有人会像她那么真实而可爱。
这个世界更多的是虚伪和表演。
这个电影不是要讲一个杀人犯和侦探的犯罪故事,其实看看电影的题目就知道,是送报男孩,不是大侦探ward,或是七宗罪。
其实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Jack的成长,情欲的盛开,他的意淫,他的害怕惶恐,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整个电影神聚的地方。
电影里所有的零碎都围着他转,他是拼贴好整个碎片的关键。
整部电影脏乎乎湿哒哒的炎夏的南方氛围从头到尾一直延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青春的荷尔蒙包裹着,让角色和观众都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的焦虑状态。
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口热锅在滋滋地有条不紊地运作着。
而Jack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就在这个时候跌入了这个万花筒一样的世界。
所有的东西都黏在了他身上。
自己纷纷的情欲,Charlotte的尿液,Ward的血液,Yardly的蓝色T恤,Anita 的头发,Hillary家的冰淇淋,地上的花生壳,沼泽地里的泥水,鳄鱼被剖出来的肠子和内脏。
他对这个世界既渴望又害怕,这个世界那么脏,Charlotte和Hillary隔空做爱,Ward是个同性恋还因为被SM躺在自己的血泊里,父亲要和新的女人结婚连黑人保姆都被辞退,Yardly为出书成名背叛了他们。
可这个世界又那么美, Charlotte不仅诱人性感她还给他家的感觉,他们在泥巴里面跳舞,还有一直保护着他的哥哥,像母亲一样护着他的女佣Anita。
人们只有挖掘肮脏才能获得快乐,越是堕落也就越是快乐。
在电影的最后所有爱他的人都离他而去。
他必须的脱离母体去独自面对这个凶险的世界。
生活不再是睡在屋子里看着黄色杂志打飞机这么简单惬意了。
20岁那年的夏天他经历了人生重要的转折,所有的爱恨情仇都统统发生。
让他一步一步走进这个肮脏而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世界。
可是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他回想起他最爱的Charlotte的时候,他一定会觉得那个黏糊糊的粉红色的夏天也是他一生的最纯情的所在。
要不是妮可我也不会看到这么一部又香艳又丰富又好玩的电影。
我就是爱她穿奇奇怪怪的衣服接奇奇怪怪的电影剧本来演。
其实她跟电影里的Charlotte有相似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管不顾的。
据说这部电影是妮可自己争取试镜并且到后期自费宣传的。
可见她对这个很文学化的剧本和另类电影有多重视和喜爱。
只要能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得疯演得乐做自己的大艺术家,票房口碑都见鬼去吧。
Anita和Charlotte,Jack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
一个在片首被记者采访,关于一本献给她的书。
一个在片尾,尸体载在船上渐渐飘远。
Anita是黑人、女仆,但她从来不是唯唯诺诺的那种,她的“嚣张”连主人都有些反感,她靠劳动为生,不觉比任何人低贱,因此她会显露情绪,表达不满,所以她对于Jack扮演的角色更像母亲。
青春期的男孩会对什么样的女人毫不避讳的说出打手枪。
Anita对于Jack的意义很多。
旁白说Charlotte对于Jack是情人、是母亲,是妖艳的骚货。
至少前两个在Jack遇到Charlotte之前,是由Anita扮演的。
Charlotte是妓女,她很漂亮,但她举得自己是低贱的。
她对Jack说“你很年轻,有大好前途,可你居然想要我”。
可见她认为她不配遇到好人,好人她留不住的,所以他的笔友都是犯人,这不是因为她喜欢危险的男人,而是只有同样低贱的男人才让她觉得轻松。
她的自我认知决定了她的生活。
她说“他不像别的男人,只想和我上床”。
可无论是第一次探监时撕开丝袜的视奸,还是第二次探监时看见裤装的暴怒。
Hillary甚至丝毫都没有隐藏自己的暴力性格。
这就让人大大怀疑信中出现的那个男人是Charlotte自己在心中构建出来的。
而她另外一个缺乏自信的行为就是,当她感觉到事情太不对的时候,却没有丝毫勇气去改变它。
Charlotte在裤装事件后就没再去过监狱,因为她发现了这个男人和她想象中不一样。
但她没有阻止记者的调查,甚至还和他们混在一起。
Hillary获释去Charlotte的住处找她,以她之前信誓旦旦要救他出狱的架势。
居然不是提前几个小时跑到监狱门口接人,这已经说明了她思想上的转变。
而对于那场激烈的做爱,她也是逆来顺受。
她模糊自己的目的,既然救他出来是自己的愿望,那自己就应该感觉到享受,就应该跟他走。
即便真实意愿并非如此。
Charlotte从一开始就被自己绑架了。
Jack一直都是个孩子,他在Anita的庇护下长大,虽也胡闹但都是孩子的小打小闹。
而Charlotte的出现让他想成为一个男人,虽然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如愿。
Charlotte给Jack的那封信是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她把Hillary当成稻草的时候,对于这个小屁孩的所有举动都没动心。
但当一个希望破灭,这便入替成了她的希望。
可见爱不是真爱,只是排列后的优先级顺序而已。
而Jack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是自不量力。
当Ward被割喉的时候,他转身跑掉了。
他害怕,因为他只是个孩子。
Yardley说,有一次喝醉了让Ward给他吹了,后来Ward因为和黑人搞上了对自己生厌。
其实这只是Yardley对于自己是黑人一直以来的自卑作祟。
他的自大狂妄其实也都来源于此。
Ward对自己生厌是因为他和男人搞上了,而不是和黑人搞上了。
Anita说,从小是她和Ward照顾Jack,所以虽说人物不对,但至少有数量和性别还是保持平衡。
而Ward不是,他不但没人照顾,还要负责照顾弟弟。
而由于有更幼小的Jack,Anita对Ward应该也无暇顾忌太多。
这或许是Ward之所以对男性产生感情的原因,这是他童年缺失的东西。
他曾经想对Jack说,但欲言又止,可见他还是没过心理关。
而最后陪弟弟前往沼泽,多半也是抱着生无可恋的心态。
Anita 黑人女佣;Jack 小屁孩;Ward 同性恋;Yardley 黑人骗子;Charlotte 妓女;Hillary 杀人犯。
这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写照。
无论是因为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人都没能幸免。
Nicole Kidman和Matthew McConaughey的演技都很好,Zac Efron本身演的就是小屁孩,Jack和Charlotte对手戏本来就应该是被压制的状态,所以大致算可以。
John Cusack的戏份有些少,而且所有的场景表现的就只是变态而已。
花絮:1.Nicole Kidman取代了Sofía Vergara出演本片。
2.Alex Pettyfer是扮演Jack的第一人选。
3.Tobey Maguire因档期冲突放弃了饰演Ward。
4.Oprah Winfrey拒绝了饰演Anita。
生活就是一团乱麻,人就是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每个人的行为可能也没有逻辑可循,成长就伴随着阵痛和代价,同性恋自虐的哥哥,功利自私的父亲和他第五任女友,追求自己生活的母亲,凶狠狡猾的罪犯,极度缺爱自轻的初恋对象,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黑人助手以及歧视依旧的南部社会为这个善良莽撞初入社会的男孩勾勒出生活的全貌
送报男孩 (2012)6.22012 / 美国 / 剧情 惊悚 / 李·丹尼尔斯 / 马修·麦康纳 扎克·埃夫隆
1. When a boy loves a girl, he will give her his most precious thing. When the girl knows what the gift means, she will love him back. 2. Don't play S&M with strangers. 3. When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bastard, dump him. 还好没相信影评,这部比传说中的好看。演员和原声都很好。
Nicole的颠覆表演再一次有力证明了她在演艺界,甚至是电影界的价值,这是明星中难能可贵的精神。期待电影的同时,我用五星表达对Nicole的敬佩。
为妮可卖力表演加分!!
阴暗题材,内容混乱,妮可这把年纪还能有突破性演出,好难得。。。
妮可和库萨克是豁出去了,只可惜编剧功力差了一截。
回首当年,很有风格。
Landmark's E Street Cinema Washington,DC
不了解故事背景,看不懂
好!好!看!导演风格强烈 摄影和剪辑手法漫不经心实则完美映衬了全片弥漫的60年代佛罗里达那湿热恍惚的氛围 故事线略单薄 群演技令人眼前一亮 对我而言 妮可从没这么会演这么迷人过!哥哥捆绑在地被操的浑身是血那段配乐非常喜欢!(fuck rating)
真实感很强啊
是电影太无聊还是我多年的失眠症突然不药而愈?
平淡的没看懂
最后有点致命弯道的感觉,重口的基调与妮可
无关紧要的线索贯穿整个白痴故事,主角的弱智化显得没什么可看
本来应该是很带劲的一部老派电影,但被导演搞得支离破碎,看完不痛快,kidman在这片子里造型尺度倒是出位的很
不知所云,导演不知道到底要表达点什么,就充斥着各种莫名的软情色和暴力,妮可的表演也只能算是意料之中,马修演了个同性恋还算有点看头,库萨克演变态,Zac Efron貌似又瘦回来了各种露,电影的剧情让人很扶额,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闷热的佛州,那个湿地里有alligator和杀机的地方。
相當黑暗的翻案故事,巔覆了荷里活作品一直強調的價值觀,演員的突破演出也是亮點。
原著作者要哭了。
2星半 a complete mess
潮湿。躁动。慵懒。情欲。黏腻。野性。美国南方的风情有种独特的风味。不由得想起《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基德曼的妖娆性感让人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