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老港正传

老港正传,老左正传,Mr. Cinema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7

《老港正传》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老港正传》剧情介绍

老港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想见你甜蜜的人生午夜狂欢出租屋的女人幸福在哪里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三枪拍案惊奇英伦对决证书红宝石戒指照亮我燕阳春211号牢房最后一个男人第三季冲出地球高达创形者攻略陛下100次偷窥者北京女子图鉴之助理女王只是未婚夫的关系焚城少女杀手特急便吞天巨鲨老公大作战墨西哥太平间的九具尸体最灿烂的我们音乐江湖解忧之拯救大作战萌犬偷渡记明月的暑期日记

《老港正传》长篇影评

 1 ) 与老港的一场私密交流

越来越觉得看一场电影就是与片中人物进行一次私密的交流,甘苦好坏自在我心。

影评人的观点,大众的观点,朋友的观点,通通都是BULLSHIT。

对于我个人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与否,标准在于它是否打动了我/刺激了我/娱乐了我。

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再众口铄金的经典我也只觉寡然无味,而如果达到了其中任何一条,再积毁销骨的烂片我也自能咂摸出它的妙处。

在我所看到的评论里,很多人似乎对《老港正传》这部所谓的回归十年应景之作并不感冒,甚至诸多苛责。

有人说它谄媚,有人说它做作,有人说它题材太大有心无力。

然而,这些并不能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判断。

的确,《老港正传》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没有我所激赏的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圆熟自如的叙事手法,结构有点松散,拼接有点生硬,一看就感觉不是大手笔。

不过,它却有着实打动我的闪光点,而正因这些闪光点,我不吝于给它四颗星。

这些闪光来自对人物及细节的刻画。

故事的主人公左向港,无疑是片中最具个性的一个人物。

在刚开始进入故事的时候,作为观众,其实对这个人物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会成天将社会主义好挂在嘴边,把去北京天安门当作朝圣般的梦想呢?

更何况,这个人物的生存背景是在回归前的香港。

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老港的生活一幕幕展开,忽然觉得,抛开那层政治信仰的外衣,老港已经在黄秋生的演绎下越来越可亲可感。

固执、大男子主义、乐于助人却偏偏看不到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人我甚至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原型!

所以说看电影就是一种私密的体验,只有自己的经历与片中的情节发生化学作用,才能感觉入味三分。

而电影里的其他人物,我同样可以在他们身上捕捉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为生活劳碌的父辈,一生不曾发家致富,但却勤勤恳恳乐天知命。

这仿佛就是我的父母亲辈的写照。

为理想奔忙的年轻人,有的出国远走,有的闷头打拼,有梦,有挫败,有坚持。

这又似乎能为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感同身受,输入斗志。

而贯穿其间的那些浓郁的亲情,年少的爱情,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友情,更让人不由动容。

可以说,虽然那些对政治情结的表达方式不一定真实,将人物的个人史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的联系也许牵强,但是,这些细微处的小情感却是真实的,可以被体会的。

似乎每一场欢乐与哀愁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映射,而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叹息,都自有你生命中的掌故可循。

想到这里,话说回来,子非鱼,你又不是老港,你甚至不是老港那一代的香港人,你又怎么知道老港的爱国激情不是真实的呢?

你又怎么能妄下判定说将个人置于历史背景之下就是矫揉造作呢?

更何况,一百万人有一百万种活法,老港也自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必然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电影,反映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及其与时代的联系,怎么就谄媚了呢?

前两天看《TIME》,报道了中国的ME generation,也就是我们这一代。

文章大意是说,ME generation在一个远离政治动乱的环境下成长,因此,相比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对政治更多的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由此文章得出结论,要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靠这一代人是没有希望的。

老美自喜欢拿他们所谓的民主眼光打量我们,因此结论未免偏颇,这暂且不表,不过我窃以为文章说的ME generation对政治表现冷漠是确有其事,现代人对诉诸政治、和政治联系比较密切的东西,有一种冷感甚至反感的倾向。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喜欢《老港正传》的原因。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真应该对自己观影态度的客观性作个反思了。

 2 ) 没有你,历史并不完整

2007年拍出质地这么粗糙的电影,也算是导演用心良苦,想要把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浓缩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

老港却戏份不多,最让我动容的是他老婆毛舜筠。

辛苦操劳勤俭持家,攒下的几万块继续被老公悄悄送给了别人的儿子,她眼泪差点掉下来,说“你问过我吗”。

但最后还是认同了她老公的价值观,要帮助别人,即使他们自己的儿子已经“搞不定”了。

她写给老公的遗言,说,老公是善良的人,即使她买一块火腿,他也要切掉一大半送给邻居。

正是这种傻傻的单纯,才让她一直爱着他。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公和儿子能够一起同舟共济,像一双筷子一样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

毛舜筠的旁白响起,我眼泪一直掉一直掉。

香港回归与否,对于妻子这个角色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她的生活只要有老公孩子,就是完整的。

她体谅老公想要去北京的愿望,但只能虚弱地说:我的身体不太好,不能陪你走路去北京了。

最后离开了人世,老公在她的遗像前说:今天香港回归,所有人都去见证历史,但是你不在,历史对我来说就不完整。

是啊,小人物的历史,只是家庭史,并不需要多宏大的事件参与其中。

可能同是女性,毛舜筠的戏反而是让我最有共鸣的。

你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这一点她做到了。

老港是电影放映员,他放的电影,从动画到武侠片到第五代导演的故事片,最后戏院倒闭,他恋恋不舍地找经理说,他还可以回来当义工。

这个不贪钱、不攀比的香港人,怀着一颗非常依恋祖国的心,香港回归之后,把许多东西都寄回大陆老家。

其实我挺质疑他的“归属感”,要是开头多交代一些他和大陆的连结,可能能更自然地表现他对大陆的爱。

相比而言,他儿子郑中基和莫文蔚饰演的新香港人,就比较自然。

改革开放让这两个年轻人对现实充满了希望,回归之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第一桶金,频频受挫并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这两个四处碰壁仍旧互相鼓励的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是新香港人,自然而然地花钱,为公司卖命,想要找到更好的机会,父辈求安稳的想法在他们身上已经起不了作用。

郑中基的迷茫困顿,是回归时期香港人的真实写照,股市崩盘,前途未卜,他也成了洪流中被挟裹着的一粒沙。

内地人拿着大把钱来香港消费,香港人怀揣梦想到内地掘金,但他次次失败,因为泡沫经济成了穷光蛋,连文化上的冲击他都无法甄别好坏,学内地人开游戏机厅结果被查封。

其实我想,当时的香港人,有很多一部分是被内地的声色犬马混淆了价值观,导演把这种“无法甄别”的困顿,用儿子的角色表现出来。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香港回归之前,很多港人是很抵触的,因为不明白回归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果然之后股市崩盘,文化激荡。

《老港正传》把一个纯港人对回归的想法表现得如此热切,我感觉有失客观。

唱红歌,插国旗,甚至全片木有出现回归后“香港”的独立身份紫荆花旗,只是用国旗来代替香港。

这种主观的、一边倒的身份认同,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3 ) 我喜欢《老港正传》

昨天晚上,我从11点半开始看这个片子,一直看到今天也就是7月1日凌晨。

完了我才发现,哦,原来我以此方式纪念了香港回归10周年。

《老港正传》就是一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香港电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我发现我很喜欢。

绝对比内地主旋律电影好看100倍。

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事实上这些年很多香港电影已经不香港了为了讨好内地就内地化了,反而失去了香港电影形态特有的魅力。

所以看这个片子很过瘾,香港演员的布莱希特表演形态在此片中呈现恰到好,既保持了其表演特点也不过分夸张化(特别是疯惯了的郑中基这次能处理成这样的确不容易),剧本也相当好,好几处我都感动的鼻子酸酸,想到我爸我妈。

 4 ) 理想vs现实

半夜,他发了个消息,说他看完了《老港正传》。

上一次,我收到这样得消息是在2月14日。

我今天也看完了。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身边的家人重要。

我一直不理解那些人,既然有个人主义为什么要结婚呢?

既然结婚,又有了孩子,干吗还坚持个人狗屁理想呢?

两个都要,太自私了吧。

空虚可怕还是孤独可怕。

又孤独又空虚,做人干吗

 5 ) 也许是主旋律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黄秋生还没“成为”港独的时候,他似乎跟内地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在这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电影里,他扮演一个从姓名到性格到性命都“左”到不能再左的“老左”——名叫左向港,是会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的积极分子;职业是戏院的放映员,但他的儿子以为他的工作是开会;最大的死对头是住在隔壁的“右派”邻居老陆;一生最大的心愿不是发财升官,甚至也不是家宅平安,而是去北京。

这个片子,就这么拉拉杂杂地,像流水一样地过完了老左一家、老右一家的故事。

在香港飞快地向前奔跑的那些年里,大时代的风也同样吹进了他们的生命日常,带走了两代人的爱、青春、和光芒万丈的理想。

老左与老右老左姓左,政治立场也“左”;老右不姓右,政治立场却很“右”。

这两个死对头年轻时会因为一句话不中听就大打出手,却偏偏一起在公屋楼顶上做了半辈子的邻居。

老左的儿子,与老右的女儿青梅竹马,两人大概也曾盘算过要是当了亲家怎么办,谁知道最后竟然没当成。

老右一家搬离了公屋,靠着卖鱼蛋,也硬生生地把生活往上抬了一个台阶。

老左老老实实地在戏院当了一辈子放映员,也在楼顶上继续着属于他的悲欢离合。

男人总是喜欢角斗的游戏,譬如二十几个人争一个球的竞赛,又或者非要为了一个离地三千丈的政治概念争执不休。

女人们则不同了,老左和老右各自的妻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就是在两人的怂恿下两家人做了邻居,然后一起上演着那个时代左邻右舍之间的日常:东家煲了汤,西家煮了饭,孩子们不分你我满地跑,借着父亲的“职务之便”溜进戏院看电影,偷胶片。

不同于老左心里的理想国,也不是老右头脑里的乌托邦,女人带着孩子们接上了烟火气,好让男人们无聊的争斗得闲继续。

老左丧妻,老右和妻子主张着帮忙打点上下;老右的女儿小产,老左帮忙送到工会医院急救。

老右焦头烂额之际吐露心声:“真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们工会搞这个秘密医院,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

”而老左立刻吹胡子瞪眼:“什么秘密啊?

政府发牌照的,合法的!

”到这一刻我们才明白,老左和老右都老了,时代的巨轮磨平了他们或左或右的锋芒,他们就像两只光秃秃的刺猬,尽管还要针锋相对,可是那意味已经变了。

他们原来所坚信的,已经不紧要了。

没有大哪里来的小,没有左哪里来的右呢?

老左和老右,成了各自的命运里分割不开的一部分。

老港与小港郑中基扮演了老左的儿子小左,是出生于香港的一代,思想上已经不像老左那么“左”了,姑且就叫他小港吧。

小港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先是和邻居老陆为了政治正确的问题打了一架,然后在公屋的楼顶上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宣告儿子降临。

这对父子的缘分一开始就是“政治正确”的,仿佛脱离了“政治正确”的外衣,就会父不父子不子天下大乱。

带着小港买西瓜,老港会说一样的价钱不如把好的留给别人,小港就说一样的价钱那不如买个生虫的?

老港每天除了在戏院放电影,就是和工会的人开会,小港在作文里写“我爸爸的工作是开会”。

小港有先天性的心脏缺陷,他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心脏会有个洞?

”而这时候老港正在跟他讲,“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

小港按老港的安排,上的是工会子弟学校,毕业后无法投考香港的大学,只好北上回大陆创业。

卖过文化衫、养过狗、开过游戏厅和酒店……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他才带着满身伤痕回到公屋的家中。

这时候母亲已经离世了,就在老港跟邻居提前庆祝香港回归的时候。

小港在医院里大声咆哮,质问父亲:你有没有搞错?

整天想着去北京,你知不知道我们受了多少委屈?

那一刻老港也无言以对。

终于到了7月1日,当记者在大雨里做民调的时候,老港面对镜头机械地点头:“香港回归,很好,很好。

”那一天国家向主权完整迈出了一大步,老港和小港的家,却这么散了。

阿忠与阿敏阿忠的爸爸是老左,阿敏的爸爸是老右。

两个父亲在政治立场上水火不容,两个孩子却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只不过一个上的是工会子弟小学,一个上的普通小学。

高中毕业后,阿敏去了美国读书,阿忠无法投考大学,开启了北上冒险淘金之旅。

阿忠的创业之旅充满艰辛,阿敏的求学之路也并不顺遂。

阿敏飞美国的那一天,阿忠正在餐厅里服务难缠的客人,为了送机立马辞掉了这份没什么吸引力的工作,却始终赶不上她。

阿忠在广东开游戏厅,买游戏机欠了一大笔钱,游戏厅却被查封了,偏偏这时候阿敏回国,手上添满了在国外打工留下的累累伤痕。

阿忠走投无路,向阿敏借钱,却不知道这一开口伤了她的心,把她推得更远。

阿敏要回美国结婚,偏偏半夜接到阿忠酒后胡言的电话,第二天就改变主意逃了婚。

也许这是一个伏笔,往后的十几年里,她总是遇人不淑,生意失败、被男朋友抛弃、小产,好像能遇到的所有坏事都被她遇到了。

而阿忠呢,总是与她短暂地交汇后,又挥挥翅膀各自飞翔。

她与他之间,好像总差了那么一口气。

两人第二次重逢,是在街头地摊,阿敏帮阿忠吆喝、卖货,明明是正经事,两人却嬉笑得好像小时候过家家。

第三次重逢,香港已经回归了,精疲力竭的两人在茶餐厅偶遇,互相调侃着自己这些年的坎坷。

阿忠捉住阿敏的手,那一瞬间她的眼神有惊喜和闪躲,她一边说着男人都靠不住,一边又说着找到一个伴侣再战江湖。

每一次相见,他总是自惭形秽,她又总是名花有主,他们互相追逐时间却总是不对。

但每一次告别,阿忠都站在后面看她的背影,心里期待着她走慢一点,再慢一点,而她好像真的听到了一样越走越慢。

她是知道他想说什么的,她一直在等着他说出来罢了,可是他毕竟没有。

直到一场SARS终于化解了老左和老右的矛盾,也终结了阿忠与阿敏的时差。

坐在医院里,阿敏紧紧握着阿忠的手,十七年了,她说,我上次这样握着你的手是十七年前了。

他对她的喜欢,永远那么笨拙又真诚;她对他的等待,又永远在遥遥无期中反复。

但是终于,当一切又回到最初的那个老旧戏院里,阿忠也肯对阿敏亮出求婚戒指了。

尾声故事的最后已是2007年,戏院最后一次放映电影,观众只有五个人:老左、老陆夫妻、阿忠与阿敏。

当黄秋生的脸上划过胶片的道道光影时,整个结局就呈现出一种迷离的诡异戏剧感。

这时候恰到好处地,郑中基唱起了《星光伴我心》。

我从来没有想过郑中基的声音可以那么好听,作为莫文蔚小姐的影迷,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莫小姐的演技可以比她在其他任何一部电影都让人觉得惊艳,更没有想到黄秋生、毛舜筠竟然可以更好。

当然感动,但整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阿忠和阿敏离开香港前,阿敏在街头捕捉到的面孔:“你拍来做什么?

”“我想记住这些人。

”这真是一部奇怪的主旋律影片,老左最后终于因为奥运会而去了毕生所愿的北京,香港也在经历了主权变动、金融风暴和SARS围城之后,骨碌碌地继续往前进,不断去面对新的历史问题。

老左和老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阿忠和阿敏的时代,也许也要过去了。

记住他们。

毕竟,世界上不存在让一个城市为之停顿的个人的悲哀。

-End-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宇宙闹市”,转载请豆邮联系。

 6 ) 儿子投奔怒海+他的不野蛮女友

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导演有意把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改拍成一部:前半部分荒诞剧+中间悲剧+结尾直接不理主线自己跑去玩了的电影。

前半部分在老左不可理喻甚至变态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下很难让观众对这个近似于神经病的左派青年产生什么好的情感。

家中小孩没好学上,妻子忙早忙晚,这些都不顾却还去为人人,难道他们不是人吗?

小家无爱爱大家不显得很假嘛?

当然这是剧情而已,可是这样的剧情摆出来导演你想表达什么啊?

电影中间部分讲由于老左的“神经病”直接导致妻子阵亡,儿子逃亡。

荒诞完了就是悲剧啊。

结尾是导演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直接不理主线开始讲儿子的爱情和创业了。

这和主线有蛋关系啊?

和邻居家妹子破镜重圆和给邻居家儿子打工这个97有蛋关系啊?

 7 ) 正面宣传的细节

自从电影《麦兜的故事》激发了香港人的本位意识之后,港产电影越来越多这样关乎每个寻常人最基本生活层面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欣赏的趋势。

香港从来不缺乏商业类型片,并且无论是那一种类型都已经有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与陈果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同,拍过《金鸡》的赵良骏于这个当下推出的《老港正传》更像是一部“行进中的影像记录”,以时间为序将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说是一个群体在社会变迁当中的林林总总一一展现出来。

因为种种原因,普通香港人在回归前的生活,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割裂的。

低空掠过的巨大的飞机、芜杂的棚户区,这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香港。

我不知道普通香港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一些历史细节的重现,而一下子被拖回到回忆里面。

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作为普通的内地观众,我们似乎并不缺乏一些共鸣点,整个社会经济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增长,传统文化观念的遗失、观念的转变等等。

就连棚户区的环境、出国留学热、移民热、红塔山、纤夫的爱等等这些细节,其实离我们寻常生活层面也不远。

电影的主角大概是香港最普通的草根阶层了,一个爱国电影院的放映员,做一行就做数十载光景,风雨不改。

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回祖国看看天安门,看看祖国美好的河山。

然而天意弄人,但是他的夙愿却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影片尾声,他也未能到达北京。

不过,他得到了做2008年奥运会义工的申请表。

影片最后却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其实在这个月里,“回归”一直都是一个相当热的关键词。

一直在各种媒体当中听到“文化回归”这个概念,强调是一种心理的归属感。

如果这部电影是完完全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其实这根文化的脉并没有完全的割裂,所谓的“回归”,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老港正传》大概只能说是毁誉参半。

毁的部分是因为有人都说他“正面宣传”,过于“意识形态”了,不佳的票房成绩在香港的商业环境当中已经比较弱势,而且在短短的一两小时内浓缩了四十年的变迁,时间被压缩,整个电影的节奏被抽成了一格一格,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局促。

誉的部分除了那些经历十来年“烂片”磨砺的“老戏骨”们出色的表演、画龙点睛一般的《星光伴我心》等等之外,那些鲜活的细节让这个“正面宣传”显得立体和生动。

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给这部电影一个很切合的评价,因为我跟很多人一样都看到它两面,但有一些可以肯定,这部电影应该会得到香港金像奖很多个提名,从《早熟》开始向正剧转型的毛姐(毛舜筠)内敛且精彩的演技应该会得到再一次的肯定,还有,这部电影离着经典还有一段距离。

 

 8 ) 《老港正传》:不痛不痒的草根史诗

实在说不清是谁先如此评价这部电影的,给冠以香港草根化史诗性影片,大凡用到“史诗”两个字似乎就可以另眼看待了。

但笔者却从中无法领悟到那份史诗性的深邃,只有四人餐桌般的无奈。

《金鸡》算不算一部史诗性作品呢,虽然其创意荒诞,其手法有很大的戏谑成份,但笔者认为其算得上史诗,两条线索十分的明显,“老鸡”的生活以及香港经济的兴衰,都极其贴合主题,三十年的沉浮是显而易见的。

《老港正传》虽然将剧情拖长到了四十年,也大体反映了香港这四十年的变化,但事实上,所有的变化都是浮光掠影,大概只是一个回忆,基本没有突出的主线,无论是电影,无论是经济,以及人物的思维,都蜻蜓点水一般,大概也只能勾起香港人绝对不完整的回忆。

当然,人物是主线,由老港一家两代人的生活折射出世态变化,但笔者相信,人物在这部戏中显得更有力度,扣上“史诗”两个字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具体的说,老港(老左)这个人物是游离于香港社会的,他的思维,虽然极具回归色彩,但也就是这种回归的色彩造成了他本人根本无法体现出香港社会的变迁。

影片在前半段中,时间过得飞快,几乎几年便由一个细节带过了,显然根本无法体显出真正香港人身上的香港意识。

用一个游离于香港社会之外的人物来表现香港史诗,这肯定是笑话。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这种点评的由来。

很不客气地说,这是一部献礼片,在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此片的出现不足为奇了,当老左这个人物从始至终地表现出回归色彩时,我们便清楚了为什么要通过这么一个人物来体显香港的变迁,或者不变。

事实上是一种回归之情,四十年的回归之情,于是,便称作了史诗,其中的暖昧意味不言而喻。

笔者无意谈论编导的创作初衷,也无意谈论其中的政治意味。

但这样做作的手法虽然可以扣以香港史诗(即回归心情的史诗)这样的辉煌的帽子,但事实上却造成了影片平淡如流水帐式的结构。

如前所说,在影片前半部,老港这个人物虽然善良虽然渴望回归,虽然想站在天安门前照一张像,但他却是苍白了,所有的细节都平淡得无法体显出老港这个人物真正的个性来,大体上是一个符号,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

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部如过眼云烟般地掠过,试问,一个如此左的人物在当时的香港环境中是否真有导演切身可写的戏份?

对英的抗争与回归的心情似乎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于是,影片后半部终于开始入戏了,回归到了回归的年代,从大陆的改革开放开始,香港与内陆的经济得到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开始。

而这个时候才开始了真正的人物描写,老左也好,小左也罢,此时人物处于内陆影响着香港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个有着长久回归念头的人物来说,此时才真正有戏。

比较起来,郑中基所饰演的儿子才真正体现出回归的意味,他的经商,他的爱情以及他对老港的感情变化都是影片的重点,都具有时代性与草根的生存性。

而老左则不然,善良地帮助了朋友的儿子,忽略妻子生病的情况,这些情节都只是为了塑造他个人的性格或定义为善良,而奔向北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原因也多与塑造这个人物有关,但更让人感觉是略有口号式的。

终于工作可以体显香港变化了,但也没有着力体现,笔墨少没触及到实质。

这是一部有关亲情的影片,这一点不必细说,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无论是郑中基与莫文蔚的爱情,还是老左与儿子妻子之间的家庭观念,甚至是老左老右的关系,这所有一切倒绝对贴合草根意识,但很可惜,除了郑中基与莫文蔚这条线索中有几个细节做了那种分分合合的处理,其它的线索更象只是在叙事,没有太多的感情的升华。

平淡得令人找不出其中可以激动的心情。

草根的情的确是平淡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细节来渲染,导演显然在这方面用力不足。

由上可见,此片作为一部献礼片,由于回归主题的介入造成了言多而不尽的局面,回归史诗的主题到了影片后半部才真正有些眉目,而情感主题也没有能够让人尽兴,能够尽量的挖掘,大体上属于一部不痛不痒的影片。

韩兮2007-7-7于通州

 9 ) 0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重頭作品

為慶祝香港回歸十週年而製作的各項呈獻中,較成功、較有意義的莫如是銀都機構拉頭製作、施揚平、蕭君紅、趙良駿編劇、趙良駿導演的這部《老港正傳》。

影片生動描寫一群一向被歧視的香港人(對北京盲忠的愛國人士),客觀表現得有血有肉,動人處不少,更重要是有自省,說明一個時代的終結,對北京盲忠的愛國人士不再有。

宣傳說該片寫香港四十年變化,幸好是「跨張」的宣傳,100多分鐘的電影怎可寫一個城市40年的大小事情呢?

如果編劇、導演真的是把香港40年的大事寫進電影裡,這部電影也不成「戲」,只會是電視台新聞部製作的特備節目。

這部電影講到香港近40年的大事其實少到只有四、五件而已,如67暴動、81年股災、97回歸、03年沙士等等。

事件這樣少,影片才會有足夠篇幅描寫人物的細節。

影片好看的地方便是那些細節,包括來自真實的基層人物、真實的血淚生活、感動人心的仗義行為、令人傷心的理想幻滅等等。

影片成功的地方是劇中人都一一親歷片中提到的幾件香港大事,不只是「見證」而已。

由於「劇中人親身參與」,劇情便深刻得多,可以活生生交待歷史大事對小人物的影響。

主角左向港(黃秋生飾)參與67示威,被警察打傷;兒子女友(莫文蔚飾)留產,碰著沙士時期,政府醫院半關門,因而要送到左派診所急救,片中人物的故事與時代大事交織得很好,這些是編劇成功的地方。

影片名字叫《老港正傳》(當初叫《老左正傳》),本以為是寫一個人的故事,原來並非如此。

他的角色描寫得很立體,因為他的兒子(鄭中基飾)和他的妻子(毛舜筠飾)也佔很重戲份。

兒子和妻子兩個角色的戲份都幫助營造老左這個人物。

兒子該角色是唸勞工子弟學校的,受各方歧視,而英文不行,升學和找工作亦都有困難。

編導以該類人作這片第二角色,大有匡正香港市民對這些人看法的本意,甚為有心。

出乎意料之外,鄭中基演出該角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樂觀甚至有時攪笑,完全沒有甚麼酸腐氣,一反大眾對該個角色的定型印象;另外,他與莫文蔚合演的愛情戲,也合襯。

他們兩個角色本來存在階級茅盾,一個去美國讀書,但另一個連廣州暨大也進不了,只在廣東小城鎮做生意、開遊戲機中心、經營養狗場,遭人欺騙、生意失敗。

今回鄭中基與莫文蔚拍擋,既演出社會階級差異,也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濡以沫的關係。

兩人配搭有驚喜。

另一方面,妻子那個角色逝世,固然製造悲情戲劇效果,更重要是逼使老左自省、並點出老左不幸的根源。

老左是個大好人,但他有時熱情過度,幫人多過幫自己妻兒,便有點過份。

劇情令他自自然然的反省,點出他的悲劇在於行為不合時宜,實在是編劇的妙筆。

這部影片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編導客觀、中立,有反省、有批評,他們不著痕跡點出老左一生的錯、並帶出向大陸發展的訊息。

影片結局說鄭中基與莫文蔚這一對回大陸,雖然屬於簡單化的樂觀,但總也是一個暫時解決方案。

我預測這部影片會是明年香港金像獎的重頭作品。

(完)

 10 ) 《老港正传》,一开始,就老了

《老港正传》,一开始,就老了作者:kamiyu 日期:2008-01-28今晚在公司持续加班,设计、做年终总结、工作分配,一大堆事。

8点才下楼带了个饭盒上来,边吃边看《老港正传》,看了时间,吃完一个饭盒是18分钟,没停下来,继续看完才工作。

《老港正传》在07年中上映,票房平淡,看过几则评论都提到是导演野心多想用一个不典型的人去讲一个典型的时代,因为隔阂大观众不卖帐之类。

其实在这个电影里,政治背景只是一种异化了的生活物质,和古巨基爱得太迟唱到的“工作太忙”、“疏淡如水”没有区别,故事探讨左右的问题反而是植根在温情上,太重去分析电影的政治元素,反而错过了窥探感受一个触动心灵的小人物世界。

老港的无私和单纯,和OTAKU没两样,只不过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动漫画,永远活在自己的期待中,话说这种人是最幸福的,只要不去让生活的残酷把他触动。

做他生活中的同伴,要理解他的单纯,愿意永远与他当同路人,但一旦中途不能坚持,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毛舜君和莫文慰这2个女人是演得最好的,瘦弱不美艳的外形已经让人信服她们的角色。

2个的女人同时要接受不富裕,而且一直忍受下去,在拮据的生活下维持家庭的稳定,这就是千家万户普通不过的阿妈。

莫文慰和郑中基,在整个故事一直没有成功过,永远在生活向前的方向兜圈,我想起了10年前认识的一个表叔,他很想发达,但不是出身在关系庞大的背景中,用尽一切力,都只是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人的1%,这种小人物,唯一提早进入幸福的方法,就是尽早接受自己不能发达,只能平淡生活的事实,他们在人间环绕了十几年,在最后才悟到了这个境界。

毛舜君的忽然离世,令人感触,让老港对生活感受上有了残酷的一次冲击,甚至连建立多年的真理主义都震荡了,但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个死亡,可以改变一个对生活的依存感,但却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这一代人,即使再挣扎求变,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发一封EMIAL买一次股票,可能就是他毕生的最大逾越了。

看到最后,很感动,差点点哭了。

对老港,最后定义的,能够代入我们这群老饼,一被他触动开始,我就老了。

看到最后,很感动,我差点哭了。

鸡毛说我的BLOG,明明没人看,也要写下去,他的画,明明没人看,也要画下去,老港也是这样过来的,明明没人叫你爱国,还是会左下去,最大的存在感,也不过是去天安门,拍个照,留个影,一生就完成了。

《老港正传》短评

浪费了三个资深演员

6分钟前
  • 花卷花卷~
  • 较差

哭了兩次

8分钟前
  • 煎炸菇
  • 力荐

没有想象中有力度.毛和郑演得不错.

11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香港回归10周年

16分钟前
  • gogosnow
  • 较差

用小人物的生活变迁来反映历史事件的手法 现在很常用,郑中基的表演就太过火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搞笑片呢。

17分钟前
  • 完全
  • 较差

对不起这个名

22分钟前
  • 小白兔去德国
  • 还行

十多年前第一次看总觉得不得劲,今年重看发现是被“老左”二字误导了,其实主角一家谈不上多左,爱国爱港的普通百姓而已,普通到一直很边缘,因而对左派活动的参与很有限,但回归之后还是那么边缘,就不能不提某办统战专统敌人的神操作了。

27分钟前
  • 本味何知
  • 还行

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正面收获。

32分钟前
  • 涂XXX
  • 很差

很煽情;可惜毕竟不是艺术片,很多地方其实可以给足细节,人物型也可以更复杂鲜活而没这么模型化。不过总之就很不错了,我很挺煽情片哦~

3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本来的烂片气势,被黄sir演绎出深情来。

36分钟前
  • 临素光
  • 还行

秋生!你真的特爱演这个?

37分钟前
  • 哈卡
  • 较差

社会主义有力量、回归好,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39分钟前
  • 脉六
  • 还行

这点功力也想拍史诗片?省省吧

41分钟前
  • 鸡毛台
  • 还行

不痛不痒!好多历史史实未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4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选角不太符合遗传学规律。

47分钟前
  • Piglette
  • 较差

给PARTY舔屁沟的电影

52分钟前
  • 7分钟前
  • 较差

好久没有一部烂得让我看不下去的电影了。原本为了写回归和电影的paper而看的,角色塑造为了剧情服务、历史刻画为了宣传服务,无价值的电影

57分钟前
  • lxy
  • 很差

我总是为这样的电影伤感.

60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推荐

不喜欢莫文蔚。感觉上此片子没有什么内涵。

1小时前
  • 岁月●流金
  • 较差

感人……

1小时前
  • Soari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