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续集的话,这部戏明显是不及格的,不但没有对上一部的剧情进行展开,甚至主角的定位都十分尴尬,存在感十分之低。
剧情方面低龄的可怕,就是妖王派下属抓胡巴一个主线,其他就是强行插入各种小品段子,整部电影就是在四分五裂的过程中度过的。
一部电影票房高要出续集是肯定的,但大多数续集都不尽人意,捉妖记的主创在第一部里面给我们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创意,但在第二部里面除了延续第一部的特效之外,在剧情方面几乎就是毫不走心,就算你没看过第一部,也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疑惑,就跟喜羊羊或者熊出没一样,每年一部大电影,你没看过前面的也没影响,但我不希望《捉妖记》这个可以讲一出很好故事的电影变成喜羊羊或者熊出没,他应该是每一部慢慢抽丝剥茧,看着主人公去解谜,慢慢成长,而不是一群人插科打诨瞎胡闹,总之这部戏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导演随手扔给给三四个小品的编剧,让他们去编各种笑料,然后自己将其串在一起就了事,丝毫没有诚意的电影,又怎能让真正的观众期待你接下去的作品?
你《捉妖记2》自己就是个妖孽,你还喊捉妖?
真是贼喊捉贼啊。
大胆妖孽,贫道今天就要替天行道!
看到有人说《捉妖记2》从早晨7:00开始就全部满座,我看了一下我们这边也是一票难求,比当初的《战狼2》还火爆,但我去看了的时候发现根本没多少人。
之前我亲眼看到早晨9:00的场次全场爆满,一个座位都没有了,连第一排都没有了,只不过没有截图。
于是有网友表示:《捉妖记2》肯定是偷票房了!
对此我表示严重不服:你看《捉妖记2》了吗?
你看都没看怎么能说人家偷票房呢?
你要是去看了,你就会发现:这他妈拍的是什么垃圾玩意儿!
电影承接上一集的剧情,讲述天荫亲手把胡巴赶走后,又准备把它找回来的故事。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原本第一集虽然算不上多么好,但是“没有圆满收场”的结局至少还是很反套路的,没有落入俗套。
当天荫和胡巴分道扬镳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完美结束了,再拍下去就是为了拍续集而拍续集了。
特别是上一集结尾天荫赶走胡巴,这集又把胡巴找回来,这特么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显然是编不下去,只好瞎编了。
当初还有不少观众被天荫赶走胡巴的剧情感动到,你再接着拍《捉妖记2》不是欺骗别人感情吗?
任何推翻上一集的结局,强行拍续集的行为,都是圈钱。
当然,我打差评不是因为剧组强行拍续集,而是因为剧组不仅强行拍续集,而且还拍了一部烂片。
《捉妖记2》中,胡巴和妖怪重建了永宁村。
胡巴的头上都绿了,可能《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是在它头上拍的吧。
同时因为它太丑了,严重影响市容,所以被打成了植物人。
作为一个植物人,它被另一个植物人传染,得了一言不合就尬舞的怪病,和一群妖怪当众跳起了广场舞。
坏妖王毕生最讨厌广场舞了,连忙派反派来追杀,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真希望它们成功杀死胡巴,全剧终。
俗话说“要想生活过得绿,头上就要带点绿”,不管处境多么危险,胡巴凭借它头上的绿色光环总是能化险为夷。
反派对胡巴展开追杀,还跟胡巴钻了小树林,简直是丧心病狂,连植物都不放过,更何况这植物还是个孩子。
胡巴凭借绿色光环安全逃生,见到了笨笨和屠四谷。
笨笨同样知道“要想生活过得绿,头上就要带点绿”的宇宙真理,如果说胡巴头上是小草坪,笨笨的头上就是一片大草原。
为了提高存活几率不惜头顶大草原,真是个心机boy。
而屠四谷是一个人生赢家,没事就专程飞去伦敦,在公园喂一个下午的白鸽,晚上再飞回香港。
他说,他从没尝试过失败,除了演过两部大烂片《摆渡人》和《捉妖记2》。
面对这样的人生赢家,胡巴迫不及待地对他吐了口水,以表爱意。
同时,他们也发现如果胡巴对你吐了口水,当它受到惊吓的时候,你就能看到它看到的画面。
比方说,胡巴看《捉妖记2》这部大烂片的时候,受到了惊吓,那么你也能看到《捉妖记2》。
随后,导演实在编不下去了,只好让屠四谷又是表演胸口碎大石,又是表演魔术的,企图蒙混过关,毕竟电影必须要凑够2小时,能凑一会儿是一会儿。
讲真,这还没春晚好看,我花钱不是来看你表演节目的,好吗?
另一边,天荫和小岚来到舔屎堂寻找父亲的下落。
其中小岚武艺高强,江湖人称“摸茎校尉”,凭借“一指禅”的技能行走江湖。
一旦敌人出现,她就摸对方的茎脉,让其器官充血肿胀,奇痒难忍,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手法相当高超。
在舔屎堂,他们见到了舔屎云青。
云青承诺会帮助天荫寻找父亲,毕竟“都是舔屎,自家兄弟”。
人生就是充满惊喜,他们想找爸爸,却找到了儿子。
就像你想看的是《指环王》,结果看了一部《阿迪王》。
天荫、小岚、胡巴好不容易全家团聚,结果导演一看这才演了1个多小时,连忙又安排云青秒变大BOSS,协同反派抢夺胡巴。
天荫见状,机智地给反派放《捉妖记2》看,反派纷纷笑得满地打滚,笑得生活不能自理。
蜜蜂也伸出援手,对云青说了一声“诚信yp,只进入你的身体,不进入你的生活”,然后就进入了云青的身体,不料被云青用六脉神剑逼了出来。
天荫再次发挥他机智的头脑,掏出他的宝剑,念了两句咒语:“《捉妖记2》是大烂片,《捉妖记2》是大烂片!
”然后他就把宝剑变成了大宝剑,爽死了云青。
故事的最后,胡巴也如愿以偿坐了大宝剑。
前面我们说了,本片就是编不下去还强行编,导致剧本惨不忍睹。
“妖也有好有坏”的剧情太俗套了,没有丝毫创意。
第一个这么拍的是天才,第二个拍的是庸才,第三个拍的就是蠢材了。
再比如坏妖王演着演着就不在了,云青是什么来历也没说清楚,连最基本的讲故事都讲不好,对世界观的搭建更是根本没有。
编剧,你是不是抄袭了小学生作文?
难怪梁朝伟说他“遇从影以来最大挑战”“演到精神分裂”,
毕竟好片演太多了,烂片不怎么会演了,所以是挑战。
而“挑战”前面还加一个“从影以来最大”,看来比《摆渡人》还具挑战性。
你们把堂堂影帝都搞得精神分裂了,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而且胡巴的造型太难看,不知道设计师是什么审美,希望你们学习一下什么才叫萌物。
除此之外,身为一名四川人,李宇春的四川方言让我听得很尴尬,说方言是没有问题的,但你就不能处理一下吗?
比如《让子弹飞》的四川方言就没什么违和感,甚至网上的“果子哥哥”的配音视频都比《捉妖记2》强。
整部电影剧本劣质,特效垃圾,笑点尴尬,非常无聊。
最可怕的是,第一集天荫就在找爸爸了,
第二集也在找爸爸,而这两集他把胡巴、老婆、奶奶全都找到了,甚至还找到了梁朝伟、姚晨、李宇春、汤唯。
他什么都找到了,可就是找不到爸爸。
这是为什么呢?
要是找到了爸爸,下一集岂不是又要想新点子,这多伤脑筋啊。
第二集没找到爸爸,所以还可以接着拍第三集,第三集找不到爸爸还可以接着拍第四集,只要一天找不到爸爸,就可以一直拍到宇宙毁灭。
电影里说,胡巴喜欢一个人就会对他吐口水。
所以我们要入乡随俗,一起对《捉妖记2》吐口水吧!
谈吐电影:操之过急的套现,粗制滥造的剧情文 | 执麦者2018年2月17日《捉妖记》第一部出品不易,在换角风波之后,依靠强大的网路宣传能力,博得24亿的惊人票房。
可以这么说,尽管第一部《捉妖记》缺点明显,但是它制作的诚意满满,营造的人妖的世界观架构是相当有趣的。
而且,第一部的主角里,井柏然的呆,白百何的灵,胡巴的萌,都相当有电影“人设”。
第一部《捉妖记》大卖,续集是板上钉钉的。
实际上,任何电影,续作制作的难度,远远要大过首部曲。
因为第一部,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需求,去讲述交代电影世界里的构成,妖是什么,人是什么,为什么争斗……这些问题,在第一部也很快以各式的方法解决。
而往往第二部要讲述的,其实是人物成长的故事。
比较起世界上经典的三部曲电影,像《黑客帝国》,《教父》,之所以第二部仍然有相当高的水准,原因就是基于这样的剧情延续。
我无需交代过多的剧情需求,可以把笔墨完全着墨于人物的成长,和新的悬疑的产生。
但是,这样的阐述方式,对于剧情的夯实程度,就有了更高的标准。
因为你一旦开始讲第二部的剧情,就一定要上衔接第一部的设定,下要链接第三部完结,甚至像《哈利波特》这种连番电影,需要层层衔接,有可能第一部的伏笔,最后一部才呈现结局。
实际上,这种剧情的设定,就是连载电影的魅力。
而粉丝群体庞大如《变形金刚》,为什么续集口碑一再崩盘,直到第五部续作票房扑街,实际就是迈克尔贝过于信任他的视觉打造,完全无视剧情的BUG。
不论是什么类型电影,科幻也好,奇幻也好,童话神话也好,脑洞可以再大,一定要有基本有序的剧情走向。
悬疑,反转,也是需要在出乎意外,又意料之中来设定,才是佳作。
前几日看《妖猫传》,因为原著本身思维的缜密,虽然是基于一个奇“幻”的剧情,但是异常合情合理的展现了电影的主题。
这种设定,才是一部优秀电影需求的前提。
当然,陈凯歌导演对于《妖猫传》原著如此极佳的剧情还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美绝,故事上,还颇有累赘和遗憾。
《捉妖记2》在第一部大获全胜的前提下,野心勃勃,不仅拿下浙江卫视春晚,央视春晚等多家媒体的硬广,更是联合了诸多明星和媒体平台,大肆的做预热。
我曾经说过:“<捉妖记>是中国病毒营销最好的一部电影作品。
”可以这样说,这部品质中等的电影,完全是依托营销的价值,推动了网络发酵,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它本身的营销方式,可以说值得所有有一定资本的文化背景产品的金主和企宣团队好好研究一下。
中国电影,在电影周边产品的售卖上,一向贫瘠。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不过是产生了“长江七号”、“大圣归来”、“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周边玩偶或者手办。
比如美日动则数十亿的周边产品售卖,的确,中国在电影周边产品研究的路,还有很长。
但是和“长江七号”里的“小七”大热一样,胡巴曾经也是在电影热映后享用了极高的玩偶售卖价值。
看得出来,在《捉妖记2》预热的前几个月,微博上就有为每一个单独的“妖”开通微博,其目的除了对电影做营销之外,也是在营造虚拟角色的价值,为周边产品做着良好的铺垫。
可以这么说,《捉妖记》系列可以成为一部有着极度商业用心,和运作渠道的商业系列作品。
可惜的是,第一部花费6年打造,第二部2年匆匆出炉的电影续作,败在的也是投资者急不可耐,急功近利的欲望上。
《捉妖记2》的剧情,可以说是毫无逻辑,槽点满满,梁朝伟的加入,不仅没有为电影带来他影帝级别的演技,浮夸的表演,和毫无意义的戏剧冲突,反而让这个觉得孤立于系列电影之间。
极其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白百何和井柏然的组合,第一部尽管起初有一些违和感,但是逐渐在电影中建立默契,也在这一部重新归零。
我们可以理解电影在第二部要加入新的角色,但是李宇春饰演的角色,同样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为了避免李宇春普通话表演过于出戏,以四川话的形式巧妙规避,也不是在藏拙的同时,让整个角色突兀。
而杨佑宁饰演的大反派,黑化过程看似有伏笔,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毫无线索,也毫无交代。
这种拍摄进度,就好像是为了凑齐每个角色的功能,而强行粘合的方式。
就好像你单独烹煮排骨,姜,藕片,调料……然后寄托合并就是一锅美汤一般。
这种强行融合的方式,只会让剧情拖沓,毫无意义,且不知所云。
而那些刻意增设的笑点,萌点,也因为剧情的跳脱显得无比的刻意,出戏。
诚然,《捉妖记》是一部儿童向的电影,但是如果只是瞄准儿童,那么,大量的成人台词,成人剧情就不应该出现。
事实上,《捉妖记》第一部,是一部相当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
所以说,萌可以,有趣也可以,一定要恰如其分。
那些突兀的笑点,莫名其妙的煽情,只会让本身就支离破碎的剧情显得更加的浅薄,苍白。
不过不说,这部原本极具IP像,极具连番潜质的喜剧奇幻电影,完成可以成为一部集票房,口碑,营销研究价值为一体的现象作品,在第二部就颓势明显。
想在两年前赚到饱,匆匆的规划而来,希望用营销再次复制票房奇迹。
尽管在《捉妖记2》已经打破了春节档票房首日的记录,但是,你必须要明白,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不仅仅只是消费,还有许多理性的观众,会依据电影表现,口碑,专业网站评分给出的意见选择观影。
即便《捉妖记2》复制第一部的票房奇迹,这种厮混出来的价值,也丝毫无法给电影本身带去半点专业评价的荣光。
而这些评价,反而是电影票房之外最重要的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卖得出好价钱,还获得更好的口碑。
希望《捉妖记2》的这种操之过急,粗制滥造,在伏笔仍然存留的第三部,可以好好给与恢复吧。
故事低幼,逻辑不可推,散乱无章,又胡凑剧情。
中间有一大段严重偏离主线,到最后导演估计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开头抓胡巴这事,就让云青画风突变变成了妖怪,来了场仓促的收尾大战。
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个符号,只会讲笑话抖机灵的傀儡,到处装疯卖傻,片子还时不时地来个胡巴的深情眼神特写,实在审美疲劳。
故事讲了近两个小时,看似讲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讲。
人物没有什么发展,世界观也没有怎么拓充。
说是续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加长版的番外。
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春节档,《捉妖记2》势必被口碑更好的《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双双逆袭,重蹈去年《西游伏妖篇》高开低走的覆辙。
可算把我恶心坏了,反胃,直想呕,绝对的生理不适。
粗短肥圆的各种丑怪卡通形象满屏乱飞,大红大绿的大歌舞晃瞎狗眼,卖萌卖得都起疹子了。
这么丑的形象是怎么定稿的?
剧情基本为零。
中国电影观众的钱太好骗了,以至于每年春节档都会有许多电影人一人拿一坨屎扎堆骗钱,掏钱的还争崩头。
等着吧,中国电影再这么毫无底线的不思进取下去,迟早步香港电影后尘。
第二部感觉确实没有第一部拍得好。
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增加了梁朝伟饰演的屠四谷卖胡巴这一故事线,加上延续上一部剧情的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和白百何饰演的霍小姐寻找胡巴这一条故事线,两条线互相交集,却又都缺乏完整性。
这次吸引了更多演员明星们倾情出演,总的来说全员演技都在线,但彼此之间的表现却都缺乏亮点,极其平淡枯燥。
胡巴也再次成为了影片的搞笑担当,依旧是如此地可爱!
不如第一部,剧情特别散,节奏缓慢,李宇春有特色但感觉不是很适合那个角色,杨佑宁出场没多久就猜到了剧情的走向一定是反派,梁朝伟老了点,倒是不影响,但和李宇春的搭配感觉有点不搭啊,尤其李宇春旁边真的美女如云,为啥让她来演这个角色,每个人讲的都不少反而没有讲好,白百合偶尔会想到她的风波影响观感,胡巴戏份再多点就好了,就胡巴和白百合的小纸符有点意思,小朋友应该会喜欢这么萌的胡巴,应该再放大些胡巴的比重才好
开头的妖尬舞看着有点搞不懂了,主线不清晰。
梁朝伟的加入并没有给剧情加分。
李宇春讲的四川话我很喜欢啊,感觉挺逗的,第二个造型很好看呢。
之前一直以为胡巴还算个主角,现在已经沦为了只能卖萌的配角了。
井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一般,感觉没投入感情似的。
百白何的演技也就那样吧,感情上比井投入一点。
我还关心梁和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结果根本没有讲到。。。。
整部电影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点的,感动的也就胡巴吹了蒲公英那一幕和见到爹娘的时候。
电影想讲的事情太多,时长太短什么也没讲解释清楚就这么结束了,略失望
首先表白梁先生,贡献了十足的演技和幽默。
其次,李宇春饰演的钱庄老板朱金真,真的是颜值和演技双高,笑点十足,全场最高频的笑点几乎都在梁先生和李宇春的对手戏上了,李宇春的四川话更是一大亮点。
整个片子看下来笑点十足,剧情笑点泪点齐飞,虽然剧情没有脱出俗套,依旧是屠四古先以恶人形象出现,后在和胡巴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感情,最后两线合并打boss的传统模式,但好在戏里亮点突出,配角也演技笑点到位。
过年,不就该看点合家欢的笑泪喜剧片嘛?
你说呢?
给三星,一星给胡巴,二星给白百何,再加一星给美景特效,毕竟做得养眼又大气。
剧情烂死,对第一部的疑问没有交代,看了后看了什么说不上来。
白百何的打戏还是很出彩,演技还是一流。
这片子宣传过了,让人提前有了好感,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说实话过得去,适合一家大小一起看,票价还是能值回的。
没有期待那么好,也就是明星,梁朝伟支撑,否则真没觉得那里特别好,主题也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意思?都快睡觉了。
无功无过的儿童剧,推荐给广大的小朋友们看,胡巴还是很可爱的,喜欢梁朝伟的傲娇人设,还有会做饭会搞怪会挣钱跑的快爱笑有酒窝没事还会开花的笨笨挺萌的
低于预期,的确是比较符合春节的其乐融融合家欢氛围,但为了迎合节日,刻意的幼齿和低龄,孩子是看的开心,但让成年人有点无所适从,这点比较可惜。华语能产生几个原创大IP真的比较难得,希望片方不要迷失方向,下一部好好把握。
对于我一个粉了梁朝伟十几年并且因为出国已经合计四五年没在大荧幕见过梁先生的人来说也没啥好抱怨的了(。
比西游记好……胡巴好像更可爱了 笨笨超暖 延续第一部的风格 没失望 但也没惊喜 适合一家人去看。
了无新意,直接看睡着,比第一部差。核心故事线单薄,没有节奏感和章法。胡巴沦为卖萌工具,梁朝伟东成西就的底子还在,但就是膈应。
最后那一段也特别燃,感觉井柏然侧脸帅的,春春和白百何也特别美,春春承包了不少笑点,梁生的演技还是无可挑剔的呀
怎么说呢?屠四谷倔强地说“也不是没有谁不行”的时候,我倒有一击即中的感觉。好像是看到了绝不向世界妥协的少年,可最后还是无法割舍心底的温柔。离别时他的下巴颤抖的样子,我想:不管他接什么片子,毕竟他是梁朝伟啊。遗憾的是,我的短评和电影本身是割裂的。
作为续集来说是及格的,很适合春节档这样合家欢的时节上映。胡巴还是那么可爱,有酒窝的笨笨(奔奔)也很好玩。胡巴爹娘的戏份没梁老虎多,都是演技在线的水准。朱老板是个惊喜,造型也加分很多。
两星半,不如第一部带给我的惊喜。这次虽然看得出来投资更大,也很努力地在煽情和卖萌,但是格局大了以后国产片在奇幻类型上的不足暴露得很明显,而且这剧情也太随便了。最大的优点我觉得是有点九十年代香港贺岁片那种肆意欢闹的感觉,应该是今年春节档最合家欢的一部了。
充其量就是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
非常合格的贺岁爆米花喜剧片,特效国内顶尖水平了,看得出成本下得很大。以寻亲打怪为主题,大的妖界框架还没铺开来,内涵该深挖挖了。胡巴继续蠢萌,不再是角色而是道具。其实影片主角应该是梁朝伟了,改变和成长,天荫和小岚负责推动主线剧情。而李宇春的表现很亮眼,真是让人唏嘘的爱情。
笨笨真可爱,打斗太多了吧,白百何井柏然简直打酱油的
你还别说,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亮点还就是李宇春。
怪兽伸缩车,飞剑滑翔器;和第一集半斤八两,与其去吐槽续集的低幼平庸,我其实更不理解前作为何会红得如此匪夷所思
故事完整,主题合家欢,强调家庭、友情,还有朱老板和亭主两段奋不顾身的爱情,美术好评,胡巴太萌了!!!春春太惊艳了!!!杨祐宁太帅了!!!慢性子又唠叨的奔奔太治愈了~
跟朋友一起看的,其乐融融,有开心也有流泪。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看电影,就会把重点放在品质鉴定上,跟朋友一起就忘了这事儿,只觉得好开心,不是只有好电影才值得看,也不是只有好电影才是好电影。
我妹说,笨笨长的好像孙杨。
不如第一部吧
本想带孩子们去看动画片的,结果动画片今天只有三场,还都是早上的,看完这部电影,只能说与一没法比,还不如给动画片多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