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

Салют-7,星空浩劫(港),礼炮号空间站,礼炮7号,Salyut 7

主演: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帕维尔·杰列维扬科,柳波芙·阿克肖诺娃,欧克萨娜·范德拉,玛丽亚·米罗诺娃,伊戈尔·乌戈尔尼科夫,亚历山大·斯莫勒克,亚历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7

《太空救援》剧照

太空救援 剧照 NO.1太空救援 剧照 NO.2太空救援 剧照 NO.3太空救援 剧照 NO.4太空救援 剧照 NO.5太空救援 剧照 NO.6太空救援 剧照 NO.13太空救援 剧照 NO.14太空救援 剧照 NO.15太空救援 剧照 NO.16太空救援 剧照 NO.17太空救援 剧照 NO.18太空救援 剧照 NO.19太空救援 剧照 NO.20

《太空救援》剧情介绍

太空救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落头氏之吻2冒名之肤人类星球逐心第40号城市战士第二季舞伎家的料理人醒狮芭比与姐妹之赛马记在最终列车上开始的恋爱猎手李算九指新娘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塞尔玛自杀四人组义理/耻不安感第五季孤身一人一个屋檐下提款机我们的青春不怕疼ThunderboltFantasy东离剑游纪哥伦比亚笑四人后山日先照我的一家人第三季圣诞节的专属屠杀月野艺能事务所一屋两火

《太空救援》长篇影评

 1 ) 苏联时代的伟大被好莱坞式的快餐剧情消磨的一丝不剩

这部电影的卖点之一似乎是“真实事件改编”,甚至有人反复强调“不是科幻,是奇迹”。

事实是,除了上天之前和对接桥段,其他和历史真实没有任何联系。

陨石带,火灾,大面积漏水,挑战者号的回收任务,不存在的。

礼炮七号事故起因是传感器故障,但是需要修复的远不止一个传感器。

所有细节都展现了编剧对科幻,乃至基础工程技术知识的匮乏。

地面飞控管理混乱,毫无系统工程可言;经历严重的陨石撞击、漏水和火灾后系统的完整性;安全绳的细节(太空行走的安全绳都有两个挂钩,会保证任何时刻至少有一个链接飞船舱体);航天员的体征管理,等等。

电影里空间站的耐操程度更像是一台自行车,团队则是一群修车工。

航天员的情绪管理能力,执行力和心理素质让我不敢想象他们受过高等教育。

当年礼炮七号的两位苏联英雄在极端生理和心里压力下,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完成对接和一系列机械、电子故障修复达成的奇迹,变成了两个不听命令的莽汉用数十个分镜锤掉一块铁皮。

爽不爽?

炫不炫?

因为观众的文化水平仅限于理解“靠着不懈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意象。

修了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部件,最后两人在修好的空间站上生活一百多天落地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安度晚年,远不如生离死别歇斯底里神智失常更能引起震撼和共鸣。

好莱坞式的大脑是拒绝思考的礼炮七号,迎合的是这个时代的快餐需求,侮辱的是上个时代的智商。

俄罗斯人是健忘的,或许中国人也是。

毕竟死人不会说话。

 2 ) 致敬用生命来奉献的人们

给战斗民族结结实实的给四星,一个太空片把人看哭了两次。

终于跳出在打怪兽、拯救全人类话题,重点是真实故事改编:飞船和空间站对接时比电影里的还艰难,据说根本就没提前试过对接,到了太空里才发现这个空间站居然是转动的,还这么快…

每次选择都可能没有归程 地面模拟对接台词说“动作温柔点,就像和姑娘谈恋爱一样” “可我从没和一个转动轴的姑娘这样谈恋爱啊”

划破天际 明亮如星

据说有一段拍摄是使用了真实的太空取景当我们选择慢速对接失败时,反过来想,那么同步速度对接呢?

机械师维克托讲真是再也不想和舰长合作了钦佩战斗民族的勇气和一身熊劲,为人类宇宙探索打开了明亮的希望。

汗水湿透衣背 当我们面临生死选择时,真的会那么心甘情愿放弃再见亲人爱人一面的机会吗?

原则是“舰长最后离开”,想起读书时学过的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很难过,预先知道的离别和死亡会更难以面对。

所有工作人员默契选择出去,给一家三口最后的时间

爸爸在天上修东西 修好了就回去了

梦境最可怕莫过于和现实重合舰长弗拉基米尔在没有临危受命前,接到朋友电话说做梦梦到他因为缺氧死在了空间站里。

生命就是这样脆弱,命运也会愚弄人间的普通个体,没有遇见还不会那么可怕,巧合到一起就会将恐惧放大,让悲痛扩散。

生命离别之际仿佛再次看到天使

问题解决后那种生的希望也在天使光芒里变得舒适柔和

美国宇航员的致敬是为了全人类的太空探索发展史

这一刻没有国度差异和种族歧视维克托那句“我该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释。

我该怎么向你的孩子解释”令人肃然起敬,没有反面角色的战斗民族+五千万成本,也向人类探索太空步伐中所有奉献者致敬。

据说真实的礼炮七号修复场景图。

打盹的不行还驴唇不对马嘴,祝好梦。

后续再完善。

 3 ) 关于说剧情不合理的解释

拍的不错,很真实,那些说没有高潮的麻烦去看纯科幻电影,这个电影是根据现实改编的,没有你想要的高潮。

还看到有说最后才想起来用锤子砸不符合情理的我说要么就是看电影不认真要么就是智商是硬伤,下面做了个一摸一样的模型,工作人员用锤子试过了,但是没成功,最后我们也看到了,所以指挥部没有让他们砸,让他们选择活一个人,但他们没答应,要么一起生要么一起死,他们把决定也反馈给指挥部了,所以才会出现后来仍然要摧毁空间站的决定,他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传感器上了,所以决定最后试一次,不行就一起死,指挥部唯一算漏的就是低温环境下金属变脆,他们成功破坏掉了保护套。

还有说最后敲掉人没飞不符合物理原理的,没看到在脚下装了个固定平台么,还用绳子绑住了,这怎么飞?

总之一句话,看电影多用脑子想想,这电影拍的很棒,特效完爆国产电影,四星肯定值的。

 4 ) 心怀星辰

OWOM一周一影观影团2020.8.3本片根据1985年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维修真实事件改编。

故事或许不复杂,但其中对火箭发射、太空景色、失重水滴的还原是相当精美的;另外对太空英雄的刻画、政治博弈、互助情感的描绘也很能打动人。

说些延伸感想。

太空事业是人类的伟大追求,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革命性尝试。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

”第一次人造火箭,第一次卫星升空,第一次载人发射,第一次太空漫步,直到第一次人类登月、太空维修以及近期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都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人与自然跟深刻认知的实践和对自然、地球、宇宙更深的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此句并非为了突显自觉人类之渺小,而是更清楚自身有限定位与无限追求;自认为德尔菲神庙所言“认识你自己”远远不够,除了认识自己、他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之外,对于物质世界如宇宙观的树立亦相当重要;正如在李世民“三镜”之上,我认为还可有三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心为镜,可以观善恶;以天为镜,可以照来去;以空为镜,可以度甘苦。

“希望是一颗永恒的钻石。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昔有夸父逐日,今有英雄太空漫步,未来则人人皆心怀星辰大海。

p. s. 1969年7月20日【人类月球日】

 5 ) a seemed impossible task

电影根据1985年前苏联礼炮七号空间站救援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朴实,情节推进也很稳重。

提现了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留下的一个比较大的悬念是,那束没有光源的光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后来查了查,发现是一个叫“天使事件”的事情。

也有知乎上的说只是艺术手法,有象征意义。

但也许两者都有吧,因为历史上的“天使事件”不是在救援行动中记载的,而影片中两次出现都是在主人公获救之后。

总而言之,是一部低调奢华的片子吧。

 6 ) 很值得看的一步太空历险片

前天和弟弟一起去看的,虽然电影院里只有七八个人,可能是题材比较冷门,但是这个片子绝对值得一看,俄罗斯拍的真的很好。

剧情紧凑,3D效果逼真。

看的一直很揪心,一点出戏的机会都不给。

失重的效果排的非常好,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好奇。

除了惊心紧张的气氛,还有一股鼓舞人心的不放弃的敬业精神,无畏铃声和牺牲精神,这种牺牲自我也要为祖国减少损失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看的泪目。

总之,这部太空系列真的值得一看。

 7 ) 前苏联兄弟情是怎样的?

整部《太空救援》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国家之大义,就是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情谊了。

在这样浩瀚无际的宇宙里,宏观的家国情怀之下,这样落在主人公身上的小小情感仿佛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在这样历史洪流之中,小人物之间的兄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第一场戏是在湖中边钓鱼边饮酒。

原本是很惬意的时光,被给维克多的宇航员通知而打断,面对维克多的喜讯,弗拉基米尔讽刺地说:“你甚至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宇航员。

你从来没在太空舱外活动过。

你只是一个穿着太空服的工程师。

”然而这句话在两人在太空中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之后,维克多却拿弗拉基米尔的这句话调侃自己。

有时兄弟情就算这样,不会太计较,不会太往心里去。

弗拉基米尔是个敢想敢干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而维克多却是个心思缜密谨慎细致的工程师,两人的角色设置有点“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意思。

在弗拉基米尔一股作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对接任务之后。

虽然任务完成了,维克多还是气他的冒险和不听劝告,说:“神经病都没你疯。

”“我拒绝和你继续这个任务。

”而弗拉基米尔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有的选择吗?

”这也为两位英雄增添了一分生活气息,他们也有普通的情绪,会生气,会闹别扭,就算在国家大义面前,人也不是机器,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

而在惊心动魄的太空舱内爆炸之后,弗拉基米尔在面对烧伤的维克多时说的却是“你看起来晒得很黑啊。

”但在与地面无线对话中他却说“我很担心维克多。

”而维克多在缺乏止痛药和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幻听到了对接的声音,幻想美国人来拯救自己了,不顾弗拉基米尔的阻止要去强行打开舱门。

为此弗拉基米尔头上重重地挨了一记灭火器,可他仍然安慰维克多“都是你想象的而已…我也一度以为我看到了天使,但是并没有…”他们会与对方争吵,会讽刺会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心里还是担心着兄弟的。

只是羞于表达,不善言辞。

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推进,二人的兄弟情谊和羁绊也越来越深。

于是,在指挥中心说:“只能带你们一个回地球”之后,弗拉基米尔说的是“再见”。

他很快地做出决定,将活下去的希望交给好兄弟维克多。

之后镜头由远至近慢慢摇到弗拉基米尔的脸上,他惬意地双手抱头仰躺着,一副悠然的样子好像在享受莫斯科的阳光,而这时船舱内冰冷的灯一如当年天使的圣光,他在这样纯净的光线直线慢慢地闭上眼睛,回忆起和妻子的对话。

这个镜头几乎让我快要忘记这是一部太空题材的电影。

这里传达出了极强的宗教感和救赎感,震撼人心。

可是就在与妻女的对话之后,弗拉基米尔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仍然希望维克多活下去。

这不是简单的“家庭和兄弟之间你选择谁”这样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命和未来相比,你会选择牺牲自己而让兄弟幸福吗”弗拉基米尔在享受完自己最后一根烟之后,告诉维克多是时候驶离了,嘱咐他给自己注射止痛药,手动离舱等等。

如果这是普通的英雄故事,这里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

然而这是前苏联故事,它时时刻刻不透露着一种旧时代的张力和人情味。

所以维克多拒绝了,他说:“我不想独自离开,如果我一个人返回,我该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释?

”所以两人齐心协力,抱着必须活下去的决心,在最后一刻打破了外罩,赢得了胜利。

在茫茫宇宙之中,两人望向地球上的璀璨星火,以父亲的身份聊着,聊着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家庭。

这种既是队友又是挚友的兄弟情谊正是整部电影中最引起共鸣最值得动容的情感。

 8 ) Салют-7 Rescue Program

话说,片方不去KSP论坛宣传一番吗?

去搜了一下Александр真人照片,比电影还帅。

以及题外话,有计划去朝阳大悦城金逸影城看电影的,不管啥电影,如果排在三号厅一定确定以及肯定不要买第一排的电影票。

说多都是泪。

宇航员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 (下图右)与лади́мир Ля́хов (下图左)

联盟号发射说实话这个镜头想起了秒速五厘米

这么多水大概是编剧夸张,镜头里看有几十升水

想到自己没有机会上去就只能去捏捏KSP玩

好想上去

有没有想到地心引力哈哈大量画面毫不吝惜地给了太空美景,以后有高清片源了绝壁拿来当壁纸(当然我并不怀疑现在就可以搞定,不然别人为啥可以贴出来呢😂)。

美过KSP的RSS渲染!

想舔屏🤣唯二不爽的地方一是编剧强行给лади́мир加戏幻视、幻听出大力;二是助推器分离之后一两秒就分镜切到入轨成功。

英雄妻子虽然我想到的是英雄母亲Nina太美了。

又及两位宇航员坐在飞船外聊天讨论为什么宇航员的孩子都是女儿那段说实话想笑又想哭。

大概Y都被辐射杀死了吧。

可惜最近要忙论文和项目,不然又可以去重温James拼飞船Copper开飞船以及Martin砸飞船。

嗯,百看不厌。

最后的最后,敬STS Challenger和另一位Владимир。

 9 ) 太空救援

注意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真实事件该片,该片根据“礼炮七号”真实事件改编,被称赞为”一场史诗级的太空灾难"和“一次人类奇迹",可见该片的成功。

看完电影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电影的故事十分震撼,绝望中的那一丝希望,让我揪心,每分每秒都扣人心弦,宇航员面对家庭和责任的选择时,无不在提醒观众,责任的重要性,电影最后两位美国宇航员向主角致敬,让观众对两位宇航员肃然起敬。

 10 ) 《太空救援》:太空站和宇航员的绝地救援

12018就这样突如其来,而《前任3》的热潮依然没过,在影院里依然看到有红着眼睛从放映厅出来的女生,里面响起了“说散就散”。

我顺手拿张湿纸巾抹掉泪痕,是的,我也很不争气地流了泪,不过不是因为催泪大片前任三,而是因为俄罗斯的一部科幻片-《太空救援》。

这部影片根据人类史上少有的太空救援奇迹—礼炮七号空间站失联的故事改编,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后期,两国开展以太空科技领域的竞争。

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萨维茨卡亚(首个在太空漫步的女性航天员)、沃尔克在1984年搭乘飞船登上了“礼炮七号”太空站。

宇航员们在太空站外面执行任务并且兴致勃勃地聊着天,正当气氛十分融洽欢愉时,萨维茨卡亚神情凝重,她的宇航服被电焊上的刺扎破,气压突降。

弗拉基米尔镇定地带着她回到了飞船舱门口。

就在弗拉基米尔要进去舱内时,他看到了光,没有光源的光。

弗拉基米尔返回地球接受心理医生治疗,他坚持看到了没有光源的光,那道光柔和舒服,成了天使状。

医生建议他停止工作,就这样,弗拉基米尔成了退役宇航员,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时隔三年,1985年2月11号,这个再也平常不过的日子,围绕在整个苏联航天一线人员身边的却是沉重的黑色气压。

礼炮七号失联了,重启后无线电接收也罢工了。

礼炮七号彻底失去了联系。

于此同时,美国也在研制太空站的发射,苏联的上层官僚坐不住了,为了避免美国占有礼炮七号,强烈要求摧毁它。

这一摧毁,意味着苏联的航天科研倒退十年。

胖胖的宇航指挥负责人无奈之下决定派出宇航员,希望在赶在美国之前去维修礼炮七号。

2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和工程师维克托临危受命搭乘飞船前往太空。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实现手动控制飞船与失去控制并且以高速度运转的礼炮七号对接,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对接非合作航天器。

而当他们进入到太空站后真正的困难才来临,舱内温度极低已经结成冰窟,所幸气压正常。

两人在寒冷中将太阳能板修好,舱内的积雪化成了水。

正当两人兴奋地排水时,一颗水珠进入了飞船,引起了火灾。

维克托被烧伤,整个飞船的氧气供应系统、cpu都失灵了。

此时地球上的官僚阶级等不及要摧毁礼炮七号,而飞船上的氧气瓶只能支撑一人回到地球。

指挥官决定让“船长”弗拉基米尔留在太空站,维克托回去地球。

弗拉基米尔平静的接受了上级安排们,维克托强烈反对,两人决定去舱外敲掉变形的传感器来恢复供电实现舱内氧气供应。

一方面是真空里力的消失。

一方面是政治家的摧毁欲望,一场属于宇航员们的救援由此展开。

3我很少接触到科幻片,但是《太空救援》让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震撼。

为什么说有些片子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呢?

因为氛围更因为感官。

就我而言,这部电影是如果是在电影院看,满分10分我给8分;放在电子设备上,估计也就6分。

因为制作的3D效果就足以占了两分,太空里神秘的那道光,浩瀚宇宙的磅礴,夜空下的极光,舱内漂浮的水珠…这些都是满满的看点。

但是如果仅仅以为只是制作技术高超的科幻片就错了,里面硬汉的铁血柔情、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的冲突、真空下的政治以及隐晦的那道光…这些无一不例外触动着我们的心。

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的冲突大概是所有故事背景的开端。

随着剧情的发展官僚政治和科研事业、个人安危不断地在碰撞达到了高潮。

这是一条很隐晦的线,而胖胖的航天指挥负责人卡农就是联结着这条线的人。

他不忍心国家科研事业的退步,却抵挡不住国家政策,只能将两位两位宇航员送上太空站。

面对宇航员在太空的种种困难,他焦心无力,只能割舍太空站下命令让两人回来。

两人面临重重危险维修工作难以进展,官僚不断施压,他不顾一切冲上去喊,“我一定会让你们回来的。

”而当两人面临二选一的死亡时,他闭着眼对执行任务的组长说,“你让维克托回来吧。

对不起。

”在那个背景,国家荣誉高于一切,他注定只能屈服被动的做出选择。

对于一个航天指挥官,放弃太空站和放弃宇航员,都是犹如切掉自己的心头肉。

可是他更不愿意放弃的是宇航员,他一早就让两人回来,可是当他听到弗拉基米尔说“如果是你在太空站,你会选择回去吗?

”他是宇航员出身,可他现在是指挥官;而当他面对弗拉基米尔的家人,他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最后当两位宇航员在太空艰难的企图敲碎感应器,他在地球也拿着锤子奋力地往模拟器上敲,哪怕有一丝希望都好。

他就在所有的冲突矛盾里苦苦挣扎。

宇航员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太空站救援。

4硬汉的铁血柔情。

弗拉基米尔大概是影片中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硬汉代表,他明知任务艰巨危险重重却依然离开家人赶赴太空,他可以果敢地用拼命式的方法对接礼炮七号,面对太空站里重重的危险,他也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岗位,哪怕最后上级命令让同伴离开,而他留在将要被摧毁的太空站,他也坦然接受。

在太空站被摧毁前他一直都是平静地展现硬汉那一面。

在和妻子女儿短短的几句对话里,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女儿,他也只是说“爸爸很快就回去”。

面对强忍泪水的妻子,他说,“我也爱你”。

似乎再也平常不过的几句话,能引发他柔情的是那根烟。

和妻子女儿通话后,他平静的抽了一根烟,在太空间难得的阳光照耀下,他露出了最为柔和的一面,那份柔情只有自己知道。

那维克托呢,他明显比弗拉基米尔温柔多了,至少面对怀孕的妻子。

可是这并不影响他硬汉本性的发挥。

在飞船失火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立即出来,哪怕火势再太,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被火灼烧半边脸后,在缺氧和药物的影响下,他的求生欲望激发了他的幻听,疯狂地冲去打开舱门。

理智的弗拉基米尔前去阻止,两人打了一架,最终他镇定了下来。

他家中妻子即将临盆,可是当他听到弗拉基米尔让他回去,他无比倔强地喊道:“你让我回去,怎么面对我的孩子?

怎么面对你的女儿?

”两人做出了成功几率近乎零的选择,可这也是他们能一起回去的唯一方法,硬汉柔情其实从不冲突。

5在影片中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和星球大战是故事的背景,可那也只是地球上的事。

真空下无政治,宇宙里无国界。

才是影片的主题。

就像当时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实施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弗拉基米尔还是偷偷地把伏特加带上太空。

在寒冷的舱内,两人把酒挤了出来,酒滴在真空下飘起来,这也突出了真空中无政治的主题。

而那飘起来的蟑螂,弗拉基米尔戏称是第一只上太空的小强。

维克托说如果是在地球上,早就把他踩死了。

可这是太空,舱内除了他二人外这是唯一的生命。

是啊,在那个时候,早没有所谓的生物分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命。

最为明显的是当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成功维修好太空站后,美国的宇航员也成功来到了太空。

在浩瀚的宇宙里,隔着厚厚的舱门,美国宇航员朝两人敬了礼,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虽然受到笨重的宇航服牵制,却并不影响他们两人庄重的回礼。

导演别出心裁地给宇航服上的国旗一个特写,这也突出了影片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真空无政治,那个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宇航员。

这一部影片不是记录美苏争霸时航天科技的发展,而是正如影片最后的那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所有为航天事业奉献的英雄。

没有政治斗争,没有国界之分,有的只是一群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英雄。

6这部影片的看点太多太多了,包括弗拉基米尔两次看到的那道光。

一次是在萨维茨卡亚宇航服被扎破,两人紧急地回去时,弗拉基米尔在跨进舱门前的回眸。

一次是在弗拉基米尔和维克托在舱外成功地敲碎感应器,回望这浩瀚的宇宙,那道光再次出现。

影片制作独具匠心,两次强调那道光却从未出现在银幕里,只是通过照在宇航员脸上璀璨的光芒和宇航员诧异的表情来表示。

因为按照现实中的报道,那道光到底是什么也是一直以来人们的争议。

我更愿意理解为:代表胜利和希望的曙光。

两次绝地逢生后的胜利希望之光。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值得所有的人去看,不分国界不分职业,只是单纯地致敬我们所有的航天英雄—有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更多的是在背后默默奉献勤奋耕耘的工作人员。

《太空救援》短评

8.0/10 分。不错的片子,据说才花了4000万。比咱们天朝某些宣传动辄上亿几个亿的“大片”强多了。。。

7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俄罗斯的太空片,真实事件改编,比好莱坞氏炫技更胜一筹,细腻又彪悍地刻画了宇航员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直呼看不过瘾。弗拉基米尔给人一种痞坏痞坏的感觉,但他其实也就是在太空喝点小酒抽个烟,到了该担当时刻当仁不让,遇到危机冷静处理,对妻女也满腹柔情。宇航员、宇航员的家人、领导们时时要做最艰难的决定,这种极限的体验本身就非同凡响。电影的小细节也很特别,颇有俄罗斯味儿,片头女宇航员在谈论失重情况下做爱,两位主角在空间站像吸果冻一样吸伏特加,一边猛敲传感器的破盖子一边谈论怎么宇航员生的都是女儿。

10分钟前
  • 根在南梦在北
  • 力荐

多一星,给俄罗斯的特效已经超越我国。

14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还行

注意:这不是科幻!这不是科幻!这不是科幻!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战斗民族就是厉害!

15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7,其实我对开场那个看见天使的故事更有兴趣(据说是真事),真实事件改编,可以看成是俄版阿波罗十三号,不过阿波罗戏剧性更强,本片更有临场感,最近这两年俄罗斯拍了不少太空电影,以他们太空探索的经验来说,是有不少好素材可以搬上银幕。

20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本来以为是俄版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最后居然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强调一下,这不是科幻,不是科幻……

24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既给这部片子加分,也成为这片最大的桎梏,地外特效堪称满分,但是除了一次对接大场面几乎没有…观众们可是看过《地心引力》的啊~

25分钟前
  • 旺仔流奶
  • 还行

崇高又伟大

27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有老毛子的狠劲

31分钟前
  • 一臉無聊
  • 较差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太空灾难片,电影多了一份历史感。创造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两位太空员在舱外的画面振奋之余,还有点基。两艘飞船面对面那太奇幻了。不知不觉,俄罗斯的特效也做得这么棒了!三星半!

32分钟前
  • 电影Mark
  • 推荐

配樂好low

34分钟前
  • norris
  • 较差

从电影角度讲是不功不过,但边看我脑子里边在回想索尔仁尼琴写下的那句话:“苏联大吹大擂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天上去的那天,在梁赞,正对着我的住所的窗口,有两对穿着犯人外套和棉裤的自由妇女用抬斗把灰浆抬上四层楼。”

3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剧情莫名其妙的

43分钟前
  • 夏天
  • 较差

院线版最大不足就是用了英配而不是俄语版,战斗民族的个性完全体现不出来,做着很牛逼的事,但说着英语总觉得不对。

47分钟前
  • 还行

相当成熟的商业电影,既有模仿好莱坞模式的段落,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冷战时期的设定更为救援增添了几分政治意味。在大多数科幻电影都追求写实与科学的今天,俄罗斯反而拍了部“反科学”的科幻片,特技效果并不出彩,但整体十分厚重、有质感,我们总是苛求真实,但其实人情更能打动人心。

52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精神可嘉!然而他们还是毁了一艘飞船,而地面上的人一心想把他们给灭了,哪里有尽了一切努力?!形式电影

56分钟前
  • Ryan
  • 较差

“你是怎么把酒带上来的?”“根据我的太空经验,我能把驴带上来。”

57分钟前
  • 伊夏
  • 还行

没想到俄罗斯的太空片能拍得如此干净利落,比《地心引力》不遑多让。值得大银幕再刷。

1小时前
  • 拔刀诀
  • 推荐

一路快进,无爱

1小时前
  • 尖酸刻薄的评论家
  • 较差

主角伟大,但是片子拍的很平淡。

1小时前
  • Biro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