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三人行

Die fetten Jahre sind vorbei,好日子到头了,大教育家,好景不再,替天行盗,The Edukators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尤莉亚·延奇,斯坦奇·艾塞克,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佩尔·马丁尼,Petra Zieser,Laura Schmidt,Sebastian Butz,奥利弗·布洛克,克努特·贝格尔,汉斯·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04

《替天行道三人行》剧照

《替天行道三人行》剧情介绍

替天行道三人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德国当代,简(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皮特(斯坦奇·艾塞克 Stipe Erceg 饰)和朱莉(朱丽娅·耶恩奇 Julia Jentsch 饰)是三个社会上随处可见的普通青年。但在他们的内心里,愤怒和失望的火焰从未停止过燃烧,对于国家的现状,对于政府的不满,对于富人的仇恨,为了给这些汹涌的感情找到出口,他们必须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他们在夜里潜入豪宅之中,在大肆恶作剧一番后留下写有“好日子到头了”的恐吓纸条,这样一种行动让三位好友在情感上得到了发泄,也在精神上获得了快感。一次行动中,朱莉造成的意外导致他们不得不重返“犯罪现场”,不幸的是,他们刚好撞见了归家的房主,情势所迫,三人做了一件他们都不愿意做的事情——绑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练爱ING僵尸归来2:消失的御林军他似火功夫2016皇上二大爷燃!沙排少女池塘怪谈刺头青恋爱成瘾初吻33次影子人功夫婆媳从太空看地球天涯芬芳传奇办公室第四季我的街区第三季白门五甲70年代秀第七季海洋深处杀死伊芙第一季茱利亚X3D俘虏寂静之地:入侵日大奕棋家蝴蝶效应2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宝莲灯LGD超神归来血路旅人杨六郎智破连环计

《替天行道三人行》长篇影评

 1 ) I will be forever as a idealism?

What kinda of life u wanna live?free and wild...my god...it is my dream...maybe a lot of people will laugh it...but i think i am not the only oneIf you're not liberal when you're under 3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re liberal after 30, you have no brain.really? let's wait to see who i would be after 30

 2 ) 不只关乎信仰

被软禁的Hardenberg提到1969年那个时候“穿着长喇叭裤、过着狂放不羁的生活”。

20世纪60年代属于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爱国愤青、理想主义者、朋克青年、反叛的学生、性自由倡议者,属于一切不安分的人,无论垮掉、颓废还是疲脱的人们。

80年代中期,西欧又进入到新社会运动时期,强调后物质生活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Hardenberg和Jan正好分别属于这两个一脉相承的年代,两个丰衣足食的反叛者。

影片里Jan不断强调“腐朽的资本主义”、“剥削”,实际上算是对社会主义的某种误读,或者说追求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贫富均等,类似人民公社,最终仍是个泡影,乐观的像那群抬着马克思、毛泽东头像游行唱《国际歌》的法国人。

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认真蛮横的追逐,不只关乎友情、爱情和信仰,感觉有点悲伤。

 3 ) 将要逝去的不仅只有好日子,还有热血的青春

这是一部贯穿了年轻人的政治诉求和爱情三角关系的电影。

政治诉求是对社会不平等的抗争,但是主人公采取了一个另类的相对平和的方式,他们没有像他们三四十年前的前辈,当年学潮中年轻人一样,光天化日下走上大街,喊着标语,充斥着暴力,明确的表达他们对社会制度的愤慨,对自由的追求。

而是采用夜闯富人宅的非暴力方式,对他们过于富裕的生活表示抗议。

因为一个意外也引出了绑架的富有张力的情节。

爱情三角关系在剧中与对政治的诉求相比,是一个相对弱化的情节,最终有一个三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类似乌托邦的结尾。

时空的距离在开始的一个场景中,Jan和Peter开车外出。

Jan抽烟借火时发现Peter在他们上次进行“教育”活动时,偷拿了一个价值5000欧的名表,几句询问后Jan把它扔出了车窗外。

我以为此处会有大的冲突,可是没有。

仍是两个好友之间的沟通,当Jan提到这事关我们做这个行动的道德标准时,Peter表示了理解。

伴随着freddy quinn充满回忆气氛的五十年代歌曲《Heimweh》(乡愁),看着这两个青年在车里的欢畅和亲密无间,导演把人带回了当年学潮年代的对兄弟般情谊的回忆中。

正如歌词所说,So schön, schön war die Zeit. 曾经的时光多么美好Brennend heißer Wüstensand 如今在灼热的沙漠(so schön, schön war die Zeit), 曾经的时光多么美好fern, so fern dem Heimatland 离故乡如此遥远(so schön, schön war die Zeit). 曾经的时光多么美好Kein Gruß, kein Herz, 没有问候,没有心情kein Kuss, kein Scherz. 没有亲吻,没有玩笑Alles liegt so weit, so weit 一切都那么遥远(so schön, schön war die Zeit). 曾经的时光多么美好一首《Heimweh》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即是对68年代的怀念,也是致敬。

观念的冲突Jan是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孤僻的人,电影并没有交代他的社会属性,学生或者是否已经工作我们都不知道。

当检票员下车追问他时,他用暴力来回击;在绑架Hardenburg的起始,也是他制服了Hardenburg. 当然他更是一个行动的理想主义者,而不只是沉浸在梦想中喃喃私语。

他的有些话语还是很打动我的。

比如在他跟 Jule聊天时,提到关于革命的困难:在过去所谓革命的东西,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流行的元素,人人都可以在商店里购买到,不论是切格瓦拉的T恤,还是暴力分子贴图;革命已经过去了,虽然没有成功,但是“die beste Ideen überleben”,革命的思想仍然流传了下来。

又比如他希望通过他们的“教育”行动,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一颗激昂的追求变革心灵,正如他和Jule在她的住处的墙上涂抹的那样:Jedes Herz ist eine revolutionäre Zelle(每一颗心脏都是一个革命的细胞).Hardenburg是一个成功的中年人,一个曾经的学潮中的革命骨干。

正如爱情都抵不住时间的流逝,思想的其他方面又怎么能避免呢?

革命理想也抵不过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老婆,孩子,养家糊口,想过更好的生活,最核心的从Hardenburg的嘴里说出来:虽然人可以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是不平等和竞争是深深刻在人的骨子里的。

当在山上时,看到对面的三个年轻人,他也陷入了对过往革命生活的回忆,以及想过简单生活的念头。

但正如时间流逝一样,过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在山上的日子里,他用他的智慧分化了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团结,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信任。

Manche Menschen ändern sich nie伴随着Jeff Buckley忧伤的《Hallelujah》,来到了片尾的蒙太奇。

Hardenburg回家了,可能他在叫警察前经过了深思,但过去的回忆已经不是现实了,现实就是几个毛小子闯入了我的家,肆意乱动我的东西,还绑架了我,这个仇能不报吗?

因此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警车里西装革履板着脸的Hardenburg,一个恢复了正常的Hardenburg.而三个年轻人则躲过了警察的抓捕,不管他们是不是想到了,Hardenburg不会遵守自己的诺言,还是他们想即刻出发,去从事他们新的革命行动:把欧洲的人们从对电视的沉迷中解救出来。

正如Jan和Peter墙上的话:Manche Menschen ändern sich nie(有些人是不会变的),不论是Hardenburg,还是Jan,peter和Jule.

 4 ) 社会主义雏形

【87】1、最后那个转折很牛: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资本家是环境的产物,资本主义是制度下产生的,所以一旦资本家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环境,人的本性,人保护既得利益等的心理就会让他们再次“不理解”无产阶级,让他们利用金钱、权势打压低于他们阶级的人。

2、那个胖子有一句话说得在理:阶级这个东西,制度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发地慢慢形成,人就是会分化,即使是在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也会有阶级,因为有财产分配和私有化,也会有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现在还提贫富差距,说明还在努力弥合,等哪一天不提贫富差距了,不是因为贫富差距没有了,而且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虽然被上阶级的人蹂躏,但是他们也可以蹂躏下阶级的人,就这样,每个人都成了囚笼里的一部分,打破阶级也就成了打破所有人的既得利益,因为总有更下阶级的人,可以给上一点阶级的人践踏。

3、三角恋,歇斯底里,脏乱,这就是下阶级的人的写照,没有那么光鲜和完美,但是下阶级的人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很有活力,虽然被压抑。

等他们喷薄而发的时候,就是创造下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新时代建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下阶级的人又被踩着压抑着。

等着下一次爆发

 5 ) Never Change

每颗心都是一个革命细胞。

所以他们疯狂。

他们没有改变,资本家没有,自然,他们也没有。

这才是最振奋人心的地方。

"30岁之前不左就是没灵魂,30岁之后还左就是没大脑……而这些你都不会察觉,直到一天,在投票站,你惊异地发现,你把票投给了保守党。

"Hanberger义正言辞地向Peter说教。

激进的神情在Jan的眼睛中消失。

大吵一架后,Peter丢下枪,开车下了山。

三人按照Jule的主意,把那个万恶的资本家送回了家。

场面就像和自己的长辈分别一样温馨。

似乎他们都被对方说服了。

就像大团圆电影一样,资本家最后成了笑眯眯的慈善主义者,而三个愤世嫉俗的青年也安于现实,过着平淡又宁静的生活。

可是,你想错了。

当Hanburger叫来的警察撞开三人的公寓时,他们逮捕到的,是一张纸条——Manche Menchen ?ndern Sich Nie(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

)没有人会改变。

资本家依然压榨劳动力,而Edukators依然我行我素。

这个世界太大,而他们太小。

所以Jan说,我们做了,却没有结果。

可是这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朋友就是朋友,即使那个朋友和你的女友相爱,在酒吧烂醉之后想到的依然是朋友。

虽然心有不甘,可是打架打到最后却成了拥抱。

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即使这个资本家在“人民的监狱”里了解到许多,即使他最终解脱了Jule的债务,即使他一脸真诚地说“不必担心警察”。

然而,在回到他金壁辉煌的别墅之后,在久久的沉思之后,他依然一身西装坐在豪华轿车中,车外站着即将冲进Peter公寓的警察。

这个世界有许多事并没有所谓对错。

一掷千金的生活固然令人称羡,一意孤行地坐自己也未尝不可。

人生有许多种假设,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教育家。

每个人都试图用强大的理论作为后盾说服对方或被对方更强大的理论压倒。

之后,他还是他,我依然是我,谁也没有改变谁。

这才是最振奋人心的地方。

 6 ) 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

《教育家》:温情的新理想主义革命之路。

这其实是一部极阳光又上进的电影作品,里面的主人公:杨、彼得、珠儿,对爱情、友情、理想都充满了温暖的渴求和向往,特别是单纯的彼得,他是片中最明媚的亮点,电影的结果也是如此光明敞亮,象征着一种温情的新理想主义革命的成功可能性。

“教育家”本是杨和彼得成立的小组织,以和平闯入的无伤害方式旨在警告富人,引起他们的恐慌以达到他们无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诉求。

彼得女友珠儿的无意加入,给这个组织带来了新危险、新考验、也摧生了新化合反应。

因为撞车事件,珠儿要承受8年偿还债务的努力工作,在她最困苦的时候,彼得伸出了援手,杨的话也给她带来了心的希望,3人开始了微妙的同居生活。

杨对珠儿说:“如果你继续一直为混蛋而拚命,你会慢慢的失去你一切的信仰。

所以,第一步,认清种种的不平。

第二步,采取行动。

自己完成第一步,接着找到同伴共同进行第二步。

”这个新的团队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珠儿向杨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世界在我眼前,我却无法融入,就象一个旁观者。

”杨回答:“就象矩阵一样,如果你看清了它的本质,你就无法再去享受生活于其中。

”珠儿被杨的话深深感染着。

“对于革命,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既使是有些没有成功,但重要的是,革命的信念存活延续了下来,个人的抗争也同样如此,你所经历的一切,承受的困难,都会让你更加坚强。

”和杨一起在和平闯入撞车事件富翁的家里时,爱情在他们心里发了芽。

可是失控的事件发生了,富翁的不期而遇,让一切变得复杂,三个人第一次走到了一起,却干了一件有悖于“教育家”的新举措——绑架。

于是,三个年轻人与被绑架的富翁之间的博奕就在远离都市的山间小屋中展开了。

这其中的精彩对白数不胜数,因为爱情所带来的复杂变化也在过程中微妙地并列进行着。

戏剧的是,这个富翁其实有着与“教育家”年轻成员们一样的经历,在1968年那个名副其实的叛乱时代,他可是SDS(民主社会学生同盟)的一员领袖,30年前,也曾是一个热血革命战士。

趋同于社会规则之后的他,对三个年轻人说道:“人类的本质决定着一切,那就是比别人过得更加的向往与追求。

在任何一个社会,阶级都会很快的产生。

”这无疑是最大众的社会同化呼声。

杨坚定信念:把自己当作先驱者,立志要引导民众改变一切。

富翁辩解:我被当作了无辜的替罪羔羊,是这个文明政治游戏的参与者,但却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彼得很牛B,反驳到:问题不是谁发明了枪,而是要追究是谁叩响了板机。

在这个组织里,深信不疑的追随者其实是彼得,一个单纯又真诚的大男孩。

在整个艰难的博奕过程中,大家一直在寻找“出路”,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现实中的,而彼得,最终还承受了突然知晓的爱情转变,也是他,给了“教育家”最温暖的一道阳光,让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三个,远比那些乏味的中产阶级教条重要!

”看此片,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是,也希望成立这么一个团队,象“教育家”的行事风格。

不为别的,只为纯粹的“革命”,坚守规则地行动起来,改变自我、寻求自由,幸福地生活。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其实一方面讲的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一方面也讲的是一种革命精神的遗失。

“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结局让人惊喜忘外,这就是革命的必要性,真正的革命者也会在过程中增长智慧、存储真正的实力,得以更坚定不移地行动下去。

这个结局真是太完美了。

 7 ) 「少年你太年輕了,想當年老子也…」

(劇透) 「大教育家」是Peter 和Jan在恐嚇信上的署名。

他們闖進富人之家,不偷,只搗亂,把古董玩具塞滿馬桶,把音響器材放進冰箱,並放下寫著「好日子過去了!

」的一封信。

這是他們的社會抗爭,要讓透過資本主義剝削低下層的富人心理不安。

但這是教育嗎?

那些富人能因此了解到全球資本主義怎樣剝削窮人嗎?

會因此反思所做的事情,所擁護的制度,教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嗎?

很明顯那些渡假後回家嚇一大跳的有錢人選擇報警而非反省。

兄弟倆的友情和抗爭事業,更因為闖進一個「阿嫂」而崩壞。

本來兩個男生搞游擊式抗爭,Jan脾氣古怪,自行研究電子機械;Peter平時就和女友Jule風流快活。

怎料Jule為報仇洩忿而拖著Jan即興行動;Jan的卻對「義嫂」有非份之想而一錯再錯。

結果「做戲咁做」碰見屋主Hardenberg回家,先打暈,再call人,情急之下綁架了這不幸的有錢人。

理想,公義,滲入私慾就是墮落的開始。

四個人走到深山小木屋,才是「教育」的戲肉。

Hardenberg三十年前原來是學運份子,今日卻肚滿腸肥為富不仁。

一場早餐辯論會應作通識教材,簡明地說明支持和反對 「資本主義自由經濟 」兩方的看法:路有涷死骨,朱門酒肉臭。

不仁不義!

但「朱門」有錢買多餘的食物可是罪?

有錢人是那些能把握時機的叻人!

人人都有機會,就看你是否努力。

是嗎,很多窮國的人可享受不了這平等機會。

但生在富國不是錯。

機會在前,去爭取有錯嗎?

但這不平等的制度是人為的,也是富人們努力去維持的……以三對一,主角的一方牌面看似佔優,主張也理直氣壯。

且慢,Hardenberg能賺大錢當然不是省油的燈,早看出三位主角的曖昧關係,適當時候左挑右撥,更不忘向觀眾解適為何當年背棄革命理想:大佬,出來做幾年嘢結婚生仔唔使錢麼?

養起頭家緊係要揀一條安安定定ge路,係咪?

當下說中了不少觀眾的心聲,被三位主角批判的鬱悶一掃而空。

噓 接著三位主角的曖昧終於穿煲,關係破裂,Hardenberg喝著咖啡看大戲。

唉。

甚麼理想?

Peter氣得一走了之;Jan想自己也是爛人一個,愧對甚麼社會公義,乾急著哭。

這真是熱血青年的死蔭幽谷。

Jeff Buckley唱"Hallelujah"的歌聲隨即響起……

這首詩歌由Leonard Cohen原作,低吟著破碎跌倒的人,仍然讚美上帝,破碎的黑暗中透出一絲希望之光。

詩哥引用大衛和參孫的典故,英雄一世,就是衰好色,就像Jan,就像風流的Cohen自身。

希望之光是甚麼?

是愛與寬恕。

Peter回來,三人決定送Hardenberg回家,Hardenberg也說既往不咎。

Hardenberg回到熟悉的環境,還是按捺不住報警。

警察闖進Peter和Jan的家,空空如也,只發現一紙宣言:「有些人永遠改變不了。

」映後討論中,有表示不能認同主角的立場和行動,認為他們理念空泛,認識膚淺,不切實際,只有姿勢。

但講實際,沒有比「搵食啫」一句更得民心的了。

但為確保自己有得食,不惜別人無得食,這就是問題,這就是自私。

當然主角的犯法行為不值效法,也沒甚麼實際效果。

但他們對社會的承擔,對公義的執著,仍然值得肯定。

可惜的是,有多少人反而牢牢記著Hardenberg自辯「要搵食養家」的順理成章,聊以自慰?

 8 ) 有思想的青春娱乐片

我承认我是冲着漂亮的女主角去看这部片子的,当然片中的男主角之一Daniel Bruhl也是曾主演过《再见列宁》和《拉贝日记》的俊朗大帅哥。

影片无论在题材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比较新颖,因为与其它大多数青春片不同,除了普通的男女情感,此片还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通过描述三位德国年轻人的叛逆行为,影片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这个贫富不均世界的不满,并试图唤起年轻人的革命意识。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尤其是在那些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眼中,片中三位主角的思想意识连同这部影片的主题一样,都显得有些幼稚和不切实际,依靠一些非暴力的”捣乱”行为来达到推翻现有制度以及消除剥削目的的做法的确过于理想主义。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从影片中找到共鸣:女主角因为一次意外车祸,欠下了近十万欧元的债务,不得不靠拼命打工来偿还,债主则是一位过着奢侈生活的百万富翁。

我们中国城市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不也同样如此?

我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买房欠了银行一屁股债,每月工资还上贷款后只剩下了可怜的两百块,而剥削他的房地产商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全国人民的心里也都是很清楚的。

当然影片最吸引我的不光是它的主题: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激烈的人物冲突,意想不到的结局,都十足的吸引人,特别是三位男女主角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和纠葛,充满魅力且让人意犹未尽。

再加上美丽如画的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湖光山色,本片至少在娱乐性上,成熟度还是相当高的。

影片最后,相同的人生追求让三位年轻人化解了隔阂,又重新团结在一起,勇敢的去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 — 无论多么疯狂和幼稚,也绝不动摇改变。

每一位有颗年轻的心的观众,都不可能不被这最后的场景所感动和鼓舞。

 9 ) Anarchy!

We take too much things for granted!Watch this movie with your heart and mind,and appreciate every line.You wont be regretted!

 10 ) 理想的革命者

听这个名字感觉勾起了我看这个电影的欲望,这部2004年的德语电影,由丹尼尔布鲁赫作为主演,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还是无耻混蛋里那个喜欢女主的德国战斗英雄,三位主演两男一女也可谓是影视角色经典。

给我的感受电影的拍摄是小成本电影评分软件豆瓣7.9imdb7.6 根据电影名字来,看主角是三个人两男一女。

男主面部表情忧郁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革命者。

帮助他人,对这个世界愤愤不平的热血青年。

男主男二是发小认识十年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住同一间公寓, 男二和女一是情侣,女主欠了九万多欧,因开车不小心撞车,负担不起房租公寓赶人 做了个兼职当高档餐厅服务员。

剧情发展,男二因些事情去了巴塞罗那,给男主和女主创造了大把机会,两人一起做劳动刷油漆,在聊天中女主吐露心声在两人刷完油漆后 女主问男主世界上有自由放荡的人吗,男主回答女主,这世界上有自由的人,可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自由的人。

这时感觉两人就互相有意思。

这个男主还留下了女主的照片,仔细观赏。

在某一天的夜里,男主和女主说他们的理想,随后两人便潜进个那个女主撞车欠钱人家里,开始他们的教育。

这胆子真是太大了,随着节奏感较强的的电子音乐两人开始移动家具,在将沙发扔进泳池时两人掉进泳池里男主私藏的女主照片掉落,两人感觉来了开始接吻,这俩人互有好感在前期男女主刷油漆听音乐 、聊聊天 、 做做饭、产生情愫, 男主和女主这种行为真是太对不起男二了两人过二人世界,忘了可怜的男二。

男主最终忍住欲望没进行下一步,照镜子审视要让自己要克制住,在这一刻他是对的。

猎狗狂吠,在别墅女主走进草坪被猎狗大声吼叫给吓到了,强光打在女主的脸上,女主惊叫一声把也给吓到了。

这两人太狼狈了,两人开车成功逃脱,不过想想还是蛮刺激的。

男二从巴塞罗那回来了,两人的二人世界到头了。

在别墅逃亡时女主手机还落在别墅里真是服了,笨蛋女主。

这时的男女主应该都非常的慌😊。

两人辉别墅找手机女孩被抓住,他们俩这也太冒失了吧上次被堵屋里了两人幸运能成功逃脱这次可就不行了。

女主被房子主人抱住,男主不考虑后果,拿着不知道什么东西将房主砸晕。

这下子这俩个人闯大祸了,教育者在这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被人发现是用这种方式教育他人吗,两人肯定更慌了😊。

三人凑齐男女主将男二摇了过来,意想不到的是把房主绑在自己车里,开到 拉到了女主舅舅遗弃的房子。

他们要在这里干什么杀人,囚禁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四人排排躺一起睡觉, 男二和女主亲亲热热,女主这时候应该心里是抗拒男二的把,男主在后边露出那那种眼神真的可怜。

四人相对相处的比较友善,男二还买了把气枪为啥债主,债主说也不在对女主进行起诉,一直想要电话搞事情。

女主这时还是比较聪明没听信他的谗言。

女主是一个比较独立要强的女性他不愿成为他们三个里最弱一环。

男二在发现了男主私藏女主的照片这下尴尬了。

三人排除万难让债主打电话给亲信,亲人,报平安。

在男二发现照片时男二和男主就出现裂缝了。

男女主感情到了又开始接吻,你躲的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晚要坦白你怎么面对你的兄弟,你怎么面对你的男朋友。

债主跑了,去购物的男主和女主一无所知,在河边玩耍促进感情。

男二在苦苦寻找,镜头切换形成鲜明的对比,人家已经在一起共度余生,而你还在努力奔跑。

不过有惊无险最终男二找到了债主,债主正在外边思考人生,并没有逃走。

在外边的男女主小车一晃陷入爱河。

在男二知道这件事时说不想管你们的烂摊子时,女主还在还在问男二说你爱不爱我?

男二向男主索要钥匙,男主把钥匙交给了男二,男二自己一人独自离去,越来越远。

配上悲伤的音乐三人都陷入了各自的痛苦之处,留下了眼泪。

将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入其中。

感动的是,在外面喝醉的男二回来了,他喝多了倒在了睡觉男主的身旁,不管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接下来要面对什么。

在那一刻,他们是在一起的。

在两人拥抱一起时音乐在响起,男二原谅他们。

在结尾处他们认为绑架是错的,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他们不敢杀人。

将债主送回到别墅中,债主信守承诺给女主一份手写主动放弃赔款书,也说不会告发警察,在这里债主也收获了一些东西,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得到了一些观点。

归于平静,男主想要放弃,经过说服三人继续踏上革命之路。

在结尾时债主还是背叛了他们特警在楼下蓄势待发,他们破门而入,三人早已不在,留下的事生活的痕迹,和一张被钉在墙上写着(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纸。

巴塞罗那很美丽,三人的革命将继续。

批评主角: 女主欠钱压力大被老板和客人说教心情不好,然后用钥匙刮别人的车这种行为真是道德败坏 ,在别墅里他也是把手机落在别墅,女主出轨男主不是啥好人,但也可以理解他是第一次干这种事落点什么在现场可以原谅。

女主和餐厅同事在厨房一起抽烟结果同事被逮到被老板当场开除,女主本可以逃之夭夭女主却把责任都揽了,过来祸不单行女主也被开除这段真是太搞笑了,女主明明知道这个工作对自己很重要还在厨房里抽烟,不开除他 他还会做违反餐厅规矩的事,这件事也能让他长个教训。

在别墅里女主将冰箱有些红酒扔在地上砸碎, 这是在让世界变更好让穷人过更好所套的虚壳,这完全是她发泄个人欲望的场所。

男主表面正直私下搞兄弟妻子可以获得伪君子的称号。

私自闯入有钱人家里说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仇富心理这么大吗,男主也没有遵守道德他会惩罚自己吗?教育家他和男二对他们自己的昵称,先不管他们做的对不对先说教育家这个名字他们俩有那能力教育人们吗?

他们俩教育的对吗?

私自闯入他人家里移动房子主人的家具这都可以够得上犯罪了。

哪怕这是对的男主这也是病态的教育方式,要是这段现实生活中发生挺震惊我的。

还有男主道德绑架是对的吗, 就是大善人吗 ?

观影时一直想让男主被抓起来,男主真的做的过分. 男二偷手表,自己去巴塞罗那女朋友被撬,他也是真放心。

电影里没出现几个角色,前段感觉比较精彩,后段大量的对话四日互相组合对话,将电影剧情演绎下去,很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的。

这是我对电影的个人观点,理想的事情只存在于理想。

这也是导演对这世界的意见。

这个世界需要改变,需要更完善,需要更好,但不能是这样。

他们几个让世界更美好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做出来的是有问题的。

正如女主所说的大多数人都想做放荡自由的人,但没办法只能向生活低头妥协.不能实现的世界,几位理想革命者对这个世界来说太天真。

《替天行道三人行》短评

结尾富人大叔最终还是报警了,算是印证了主人公“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改变”的预言。但是导演从人性上作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区隔,对于他宣扬的革命理念又有什么用处呢?最终这三个法理不容的年轻人也只能成为狼狈的出逃者。

5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理想主义式革命,梦幻般的结局让信念得以延续;果然德国人骨子里就透有革命的精神,虽说是意识形态下的,但也足够值得敬佩

10分钟前
  • Dean
  • 力荐

虽然类似Jules & Jim的三人行模式屡试不爽,但与《死亡实验》《浪潮》一样,说教意味太浓,是德国电影都爱这一口吗?还好结局不错,没有陷入人性本善、世界大同的俗套……

14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还行

三十岁以下不左的人没有灵魂,三十岁以上还左的人没有大脑。但是,这个片子,既没有带来愤怒,也没有带来反省。

16分钟前
  • Molloey
  • 还行

“每颗跳动的心都是一个革命的细胞”

17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力荐

观看于德语课,看了台词本,惊叹于德国人的语速。。。越来越觉得有些事情是想不清楚的呀~

20分钟前
  • 爱吃三位汤圆叶
  • 力荐

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就一浮云!真心要实现理想,首先要懂得面对现实

22分钟前
  • 乌冬
  • 还行

德国愤青

25分钟前
  • 亲爱的葡萄
  • 推荐

德國片的探討真是又嚴肅又深刻。

26分钟前
  • kafailo
  • 力荐

如果以三人被捕为结局就好得多,这才符合革命的悲剧气质。如片中的资本家所说,阶级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三个年轻loser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只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还继续拿正义、拯救世界来催眠自己也显得太可笑了。

30分钟前
  • 时间
  • 推荐

冷冰冰的德国电影

34分钟前
  • 怒海新生
  • 较差

Manche Menschen ändern sich nie

39分钟前
  • nixie
  • 力荐

没有字幕就算了,又是承载了太多梦想的作品。

42分钟前
  • 会飞的猪蹄111
  • 还行

单薄的一比

44分钟前
  • 橙子
  • 较差

小木屋里的辩论让人深思,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制度没有完美,只看你站与什么立场,年轻时总是对社会诸多不满,大部分人年纪大了就渐渐被同化了,只有极少数成为了革命家。

46分钟前
  • 泡芙味的草莓
  • 推荐

很浓的千禧年前后德味电影。挺无聊的。

49分钟前
  • 山山山之东以东
  • 较差

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

53分钟前
  • kayouka
  • 力荐

3.5,真三人行最后,但是讨论阶层太浅59

55分钟前
  • 西西里的朗读者
  • 还行

和夜神月同

59分钟前
  • 四喜阿丸
  • 推荐

“如果你继续为了混蛋而拼命,你会慢慢失去你一切的信仰。”“问题不是谁发明了枪,而是谁扣动了扳机。”手持摄影,城市罗宾汉,三个年轻人在茫茫城市里找寻可供献身的信仰的故事,巴基被做成机器前的故事,最终发现今人似故人,世事多变迁,资本主义的“走狗”曾经也是社会主义的斗士,而当代年轻人所谓的“自我”,不过只是人在变化发展中归结于自身的子集。很粗糙,很动人。

1小时前
  • 白日做梦有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