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哲学家

The Philosophers,末日公投(港),After the Dark

主演:詹姆斯·达西,苏菲·洛,达里尔·沙巴拉,弗雷迪·史卓玛,瑞斯·维克菲尔德,邦妮·怀特,雅各布·雅迪斯,乔治·布莱顿,菲利帕·库特哈德,凯蒂·芬德莱,娜塔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印度尼西亚语言:英语年份:2013

《末日哲学家》剧照

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7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8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9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0

《末日哲学家》剧情介绍

末日哲学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哲学课,20名学生被逼参与思想实验。他们由班房跳进核辐射浩劫现场,若未能在防空洞争一席位,器官将瞬即被辐射尘贯穿,痛苦致死。然而,防空洞内的氧气及食物只够10人存活一年。 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低?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要牺牲谁去成就社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星期三第一季霹雳舞特工威龙杀人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风云传奇人际关系事务所未吟之歌被诅咒的圣徒有迹可循爱不可及暗影猎人第二季自杀小队:严厉惩罚春雪以毒攻毒冲浪企鹅2两个爸爸你所知道的邪恶案藏杀机勇气爆发BANGBRAVERN耀眼的他误打误撞第二季狼群大旅行3鬼水怪谈对话尼克松福山雅治LIVE电影言灵之幸夏忠犬骗徒一家亲怪兽2:史前异种

《末日哲学家》长篇影评

 1 ) 让我来吹一波末日哲学

首先,这是一个思想实验,简单来说,就是Yi Yin,这已经在电影里说得很清楚了,也就是“哲学之于现实,就如……”电影里的哲学老师,当然就是代表哲学了,准确来说是流行的西方哲学,因为一开场提出的什么猴子、什么火车都流行得不能再流行了,大家都听腻了但是代表哲学的他,花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毁灭了地球三次,就是为了让女主离开男主和他在一起,这是为何?

先来看看男主是个什么角色,很多影评都说男主是屌丝,这是屌丝逆袭的电影,其实也差不多,这里的男主代表的就是一个普通人,按照世纪末日的设定来说,就是农民。

而女主一开场就跟他搞在一起,搞完还不忘提醒他不要迟到,但是他还是迟到了,男主就是这样一个上课迟到,考试拿D,毫无特长的普通人。

那成绩A+的女主可以在火车死5人还是死1人的问题中清晰意识到这不是数学问题,不管拉杆还是推人都是谋杀,这么优秀的女主就是这名普通人一种觉悟。

这种觉悟是聪明的,所以老师会说女主应该跟他在一起,意思是这名普通人可以继续往哲学深入研究,一定能有更高的成就。

但是女主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归平凡的人性,原因很多,下面详细分析。

首先解释末日是什么意思,末日会挑选10个人在避难所躲一年,然后出来开创新世界,寓意也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如果让你选10个人从零开始建造世界,凭这10个人能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抽象之后的含义就是:如果世界只剩你一个人了,你会挑哪十项技能去创造世界;更加实在的说法就是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在乎发展自己哪十项个人特性。

来看第一场末日,男主作为一名农民,这种开场真的平平无奇,但是基于实用性的目的,大家还是挑选了农民、医生、工程师等一系列“有用”的职业。

女主虽然作为工程师,但是她还有另一重身份,也就是”觉悟“,女主意识到老师的神秘身份,专门跑去看了一眼,这时老师说他是唯一知道密码的人。

其实这也是代表哲学的老师的一个圈套,因为这个是个关于哲学的思想实验,是老师自己设定的场景,对于老师来说,哲学才能证明人是人,如果没有哲学,就算你有实用的技能,也和会扔石头的猴子差不多,所以老师认为他才掌握了创造新世界的钥匙,他们没有哲学连门都出不来。

然后哲学老师怕大家不服,开始了第二场末日的检验,这是的职业跟之前一样,但是增加了一些变数,好职业可能存在风险,比如医生是个好职业,但是医生也会有风险,就像电影说的到非洲染了埃博拉病毒。

有的职业虽然看起来比较差,但是可能也有好处,比如地产中介会接生(这就离谱了)。

其实这也代表着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选择,你认为的好的职业,不一定一直是好的,你认为差的职业,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优势。

反正最后选了一堆人,当然少不了代表哲学思想的老师了。

老师在避难所里一直非常理性,提出了很多很有可行性的方案,比如增加交配什么的。

但是这种提法还是遭到了人性的质疑,可能哲学认为人性就是天生愚蠢的,总是固执去坚持一些没必要的东西,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面临末日这么严重了,和多几个男人睡怎么了???。。。

反正最后哲学被打败了,至于为什么老师要去开门自杀,这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如果创造的新世界大家不认同理性的哲学,那这个世界存在也没什么意义了。

两次实验之后,这个老师很失望,觉得世俗离真正的理性还很远。

但是男主不服,提出了第三次末日挑战,这次就算当个花匠也无所谓,后面由女主自己挑人,挑了一大堆对世界毫无帮助的人,老师都觉得她疯了,但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赶跑了老师。

这种做法可以看作为”反理性“的行动,后面的确也是,天天打牌、喝酒、飞叶子,开开心心过了一年。

结局就是被幸存的哲学骂了一顿,然后开心地伸手按了导弹。

最后老师和女主的谈话,看起来是偷情,但是还是表示了哲学想挽留聪明的觉悟,但是聪明的觉悟感觉自己除了理性更应该追求人性,然后就走了,剩下哲学孤零零一个人,可能哲学的未来是一个人吃着三文治,可能不知什么时候忍受不了孤独就自杀了。

后话:如果按鸡汤文来说,本片就是想说:年轻人不要只追求对的事,更应追求想做的事。

但是按照哲学来说,就是说:什么是绝对的对,为了世界就应该抛弃人性吗?

总的来说:就是问观众,你想孤独理性地活着,还是没心没肺地死去?

 2 ) 泯灭人性

本片就是哲学和道德的碰撞,但是这两者都是只对人有作用。

主流认识是:哲学是道德的哲学,道德是哲学的道德。

如同物理边界实验,末日基本上使这两者都归于零,在此种情况下,我认为过分强调拉一方面都是不对,因为现行的根本不适用于末日,这些都必须推到从来,生存应该被提到第一位,哪怕泯灭人性!

领袖,独裁还是民主,领袖都是不可或缺的!

前两次领袖是导师,他,独裁,冷血,暴君可以形象形容他,嬴政是一个恰当的模板。

第一次,在没有他的第一次,领袖是一种必需品,就像空气,你感觉不到他,但是他是必须的,贴别是一个团体,他不好,但不可或缺;第二次,一个坏的领袖会引起内部的崩解。

第三次,领袖成了女主和薯条男,前者过于理想,后者随遇而安,在我看来他们也不是好的领袖,因为没有希望!

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极端!

就我来看必须是三者的混会才是一个好的领袖,理性,需要牺牲时能够舍弃,理想,对未来有憧憬,随遇,懂得适当的调节!

李世民是一个不错的模板!

我设计了第四次实验:导师决定随机二选一,他是规则制定者,所以将一对恋人分开,鉴于他们的爱,必然会空出一个位置,这时替补的自然是导师自己,这是他理所当然成为领袖,鉴于他能独立生存一年,说明他的能力足以胜任领袖并带领大家以避难所为中心生存下来!

之后是对泯灭的人性重建的时候了!

 3 ) 搞艺术的很高兴没有被抛弃

和女朋友一起看完了整个影片,从最开始诗人都没有说话的机会就被无情的放逐(枪决),女友就在旁边充满了对于老师的不爽和埋怨。

我们两个人都是学习艺术甚至偏向一点哲学方面,因此对于其中三次思想实验都有着各自看法。

可能在电影桥段中是平庸无趣的,但是却值得给人去进行有趣的讨论,也就是当我们在某种限制条件下,应该去进行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第一次实验中有着纯粹的理性选择,可以说是平面化的(性别,职业),唯一较为不同的是这样的民主小团体中会对统一的一个权力机构(老师)进行厌恶和反抗,即使这个权力机关作为了必要的恶者来代替他们对剩下未被选中者进行制裁。

但也并非说是不够理性的选择,只是进行了风险的偏好。

(赌没有密码或是有密码)第二次实验也是基于理性,但与上次不同的是选择了和权力机构进行共存,并为团体的族群利益来进行牺牲个人情感的诉求,直到最后掀起了来反抗。

第三种实验与前两者却是相反,不如说是反向讨论了诸如文学,诗歌和艺术的作用。

而诗人也是其中最接近于哲学家的“无用”职业。

他们愉快的度过而不是单纯为了走出避难所的活着了一整年,如果最后没有按下核弹的按钮,或许有一定概率延续下去(或许很小,毕竟我也分不清外面的草哪个有毒没毒,椰子我都敲不下来。

)对于上面三个实验来说。

我有两个想法。

当看到第一和第二个纯粹理性的实验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会脑海中浮现康德去讨论纯粹的理性这一件事情,而这种理性触及到人类的“底线”或者说是“原则”的时候,产生的“情绪的反抗”。

第二个便是对于道德,在为了一个群体的延续时候,不同男性对一位女性的性行为,是否合乎所谓的道德,这也就成为了理性的局限性。

那么即使是为了延续人类,在一个这样受限制的终极目标之下,最后发现理性其实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能成为了一种一维度或者二维度去评判一个人类时候的机械标准。

当然我们可以说其中选择一种折衷的选择(这种可能也合乎理性),也就是说尽量尊重个人的意志的情况下来进行选择,但这样也就没有谈到纯粹的理性的问题了,也不是这个实验的目的。

而我的女朋友,或许用了“动物之森”来告诉我关于这个思想实验的答案,原先在游戏里面快速还款,刷狼蛛,满足“目标”的朋友已经早早放弃了游戏,而她每天在玩着花花草草,建造摆放建筑,寻找新的乐趣点的时候 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一年。

 4 ) 其实就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

哲学有啥用;学了哲学和没学哲学,不是一样的过活。

如果人类文明、社会崩溃了,学的那些东西有啥用。

前面的试验,大家都以逻辑的方式思考,留下来的人都是科学的需要,但是都忽略了人的需要。

最后一次,以情感的方式思考,留下来能带来快乐的人。

虽然最后死亡了,但是能够快乐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推广开来,就是人生。

我们的人生说到底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这个路上我们对情感的需求远大于技术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哲学,为了度过一个圆满和快乐的人生。

 5 ) 可怜的东方哲学

一大早翻到了一部保存过的旧片,觉得很有意思,但看到豆瓣的低分点评,想想可能大家的打分来源于认为这个片名起错了和并没有看太懂。

哲学一词起源于希腊,指的是关于研究万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自我和群体存在,逻辑推理等等。

关于使用逻辑推理这一块,我相信东西方文化不会在智商面前造成差异,如果结果存在差异不外乎因子颗粒度不够细或者因子本身不是客观存在。

而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在这个主观因子上,导致了逻辑推导出的结果会具有差异。

一开始的2个实验,老师建议的用的纯粹的理性思考模式,放入条件因子:如何生存并延续后代,这是一个很客观的视角。

第一次学生们在执行时加入了感性色彩,没有把知道逃生密码的老师留在避难所里,结果全输,第二次学生们尝试完全理性,结果把老师逼急了,结果全输。

第三次女主转换了条件因子:如何生活,而把生存的问题交给上帝。

大家愉快的生活在避难所,而在可以走出的那一时起才开始思考基本生存问题,因为老师有私心所以挑战这个模式不能成立的种种可能,但女主轻轻带过无论结果是怎么死,整个过程是愉快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学生之间没有之前2次试验中的彼此隔阂和盘算,反而当老师假设要再开枪打死男主的时候,一个个学生主动挡在枪口前。

从理性“逻辑”角度,这是不可能的,但从哲学角度,这是符合逻辑的。

人性本来就是可以符合逻辑的,顺应它,过程肯定是美好的,过分把人性让理性上扭曲,过程一点不美好。

那结果呢?

何不交给上帝呢?

电影中也讨论了财富在面对灾难前的无力性,才智在面对感情前的消退性。

东方文化自身是美的,源于古人释放了人性,而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局限人性的条条框框部分,幸福感降低了,创造力也越来越低了。

 6 ) 当严肃的哲学遇上生动的生活,剧情推进,大家欣喜的发现鲜活的生活完美胜出

当严肃的哲学遇上生动的生活,剧情推进,大家欣喜的发现鲜活的生活完美胜出,但影片的结局又给了你一个惊喜,原来哲学的卫道者老师才是真正生活的俘虏……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末日哲学家

 7 ) The Philosophers 哲学的思考是否会因逻辑而死

这部电影的确挺有争议,针对这部电影,我也只是简单的表达我的想法,或许是我没有看懂,或者是我根本没有哲学的思维素养,但我愿意给四分。

人的意义,人类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那意义到底何在?

哲学思维需要逻辑,但完全从逻辑的论证出发,伴随着上帝已死的结论,很多信仰、美好、区别与动物性的人性都将终结,那人的意义的构建基础,是否还坚固,或者已经不成立了!

此时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源于逻辑并死于逻辑的哲学,是否必须要将自身的全部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

故事的外围框架无非是一个老师在课程里安排了有意识的打击,简单的情节却故意套用一个哲学命题,如果必须死,你选择让谁生。

这部哲学思考电影的前奏是几个哲学课程常用的几个命题,其中选择杀一个人救五个人的命题常用来考验哲学课程的学生,说的是,一趟疾驶而来的列车即将碾死绑在铁轨上的5个人,而你可以选择让它及时变轨,只是另一个轨道上有1个被绑的人,你是否会扳动开关?

换个假设,如果铁轨是单轨,但有一个胖子站在轨道边,把他推倒在铁轨上可以让列车脱轨,你是否会这样做?

用不断的逼问式的递进来让逻辑和理性占领感性的领地,终极的思考就是只有理性和逻辑,那世界会是怎样呢?

或者说,人类世界和社会的基础是否就是逻辑思维?

在第一次的末日模拟中,因为dangerous,老师被排除了,并且是在没有充分了解他的技能的情况下。

他是唯一知道逃生密码的人,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人之后,电影充分描述了密室内所有人的惨状;第二次在给所有看似有用的人以生存下去的权利后,追求生存下去的目标引发了冲突,将繁衍和延续作为群体的目标,这无可置疑是任何物种的天性,但却完全忽略了每个个体的感受,最终还是失败;第三次,女主放弃了逻辑,自述逻辑已经混乱了,但目的却仍有较为清晰的线索,一年的时间因为爱和陪伴而显得自然和顺畅,最终老师试图再将所有人拉回逻辑和理性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同行,因为放弃逻辑的时候,有生的欢乐,和对死的无谓。

那哲学呢,是否已经伴随着逻辑的抛弃而死了。

或者,哲学并不是完全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因为哲学,同样需要考虑每个个体的感受,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哲学。

群体的利益需求和目标是个体目标的集成和提炼,同时伴随着个体的相互妥协,这是刺猬取暖问题的结论,而作为后果之一,必有个体利益的残缺。

就像是民主,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并永远存在少数派报告。

承认了残缺,那就应当有目光被关注到个人身上,对于个体而言,自身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

群体的延续是群体的意义,那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意义呢?

每个人反观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反观自己的内心,去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或许人生没有第二重可能,或许死后没有另一片天空,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最后你是否劫后余生。

而是,过程。

 8 ) 别以为把高大上的标签加进去就是一部好电影

难得这么想吐槽,这还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

我真没理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动物学家给out了我觉得动物学家绝对比什么议员重要得多,你以为人家学动物没学过人呀,人就不是动物,末日之后植物都在动物死光?

人类是先圈养动物在发展到农耕的好么?第二回,其实在没市场的情况下,带再多的黄金也没用。

而且末日重生第一是要能生存生产,繁衍肯定是后话了。

还有每次要枪杀诗人,其实是对文学的原始否定,要么就是个人主观喜恶,不过要说主观喜恶这个老师表现得太明显了,尤其初始命题还是一切以逻辑为前提…………号称逻辑,其实漏洞百出,很多完全没逻辑,吐槽无力。

其实这就是个冠以哲学名义装b的yy的末日题材的故弄玄虚的师生恋而已。

最后再鄙视一下结尾,让你做A自杀、B谋杀、C没杀的选择题

 9 ) 关于三个实验的泛泛思考

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世界所有地方都会毁灭。

现在,有一艘诺亚方舟摆在所有人类的面前,但承载力有限,你愿意选择什么人登上方舟???

在纳粹时期,为了培育所谓的有种人,就进行过类似的实验。

然而,在影片中,女主角对这样的所谓选优、选育进行了批判,这样的选择真的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好地持续下去吗?

如果我们连目前的爱与人性都不能保存,我们还要什么未来。

第三个实验中,十个人在一年后出来,发现世界并没有毁灭,而且单单他们这座岛屿没有毁灭。

但是,他们抛弃了最优秀的一批人,即最基础的真正能帮助生存的人(吃穿用等)。

剩下的是个人都是一群艺术家(诗人、音乐家、舞蹈),这时,他们选择了死。

其实这三个实验都意味深长。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同学们在哲学老师的引导下最做的选择。

这个时候的人类,仅仅只是生存、仅仅只是繁殖。

所有人都背负着人类延续的使命。

但是,这样的生活,同几千年前的人类先祖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繁殖而繁殖,为了生存而生存。

这时候,我们没有了美学,没有了哲学,没有了艺术,所有一切的文化,所有一切带有人类独特属性的元素都小消失了。

人类还是人类吗???

人何动物有什么区别???

再有,动物发明文化是不是也能成为人类??

显然,哲学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两个实验的结局,都不太好。

第一个是人们抛弃了哲学家以后失去真正能让人生存的密码。

没有哲学家生活的可悲与绝望。

第二个是没有其他娱乐,人只有生育一个功能。

为了有限的资源(生育),人类的自私自利导致的内乱,最终导致人类走向毁灭。

第三个实验则是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的,进入安全区的人都是艺术家。

本来这样的生活很好,人们每天唱歌跳舞,你耕地来我织布,每天都活得很开心。

看似很好很完美,但为什么最终也走向毁灭呢?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悬空的艺术灿烂不了多久。

一年,对于历史来说,是短暂的欢愉,根本留下不了什么印记,更何况这样的短暂还使人类走向毁灭。

再想想,这个时候的大家似乎与平日的普通自娱自乐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开心,剩下什么呢?

甚至是最初的艺术也没有了。

有创造吗?

没有物质基础的艺术家们,不过是自娱自乐,再也没有更多的璀璨的艺术诞生了。

人类毁灭。

所以,这是不是一个倡导阶级平等的片子?

这里面有逻辑吗?

我看到的更多是职业、地位、阶级、技能、性格等带给人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艺术、哲学等知识如何与基础学科相容才更好,学科如何霸权主义。

所谓,“哲学之于现实,就像手淫之于性爱。

 10 ) 选择你的理性与人性

先大致谈下剧情,最后一堂课里的三次选择题。

第一场:告诉大家选择理性,这是世界逻辑的基础,就如人的本能,渴了喝水,饿了吃东西,不存在对与错,所以正常人都会选择对延续人类繁衍为目标的人。

第二场:是细化的选择,仍然以延续香火为目的,但是在理性选择之上加了权重比例,类似于渴了要喝水,但是如果水有毒,你仍然会放弃,比第一场多的只是增加智慧的理性选择,依旧是第一场的老套路,选择整体上对自己有利的。

第3场:人性的选择,纯粹的文艺范,选的绝大多数是精神文明相关的,大家也知道精神文明没有物质支撑,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导演得让你们都死,不过死的比那些选理性的更潇洒而已。

好,来看看3场为啥都得死,第一场,说起来是理性选择,但是他们老师的愤恨(也就是负面的人性)将理性推向死亡,说白了就是理性选择的再好,也是为人性服务,如果你们不接受我的人性取向,我也利用理性的手段完成我的人性偏向,不给你们密码,你们还是跟我一起死,什么延续香火,在老师个人负面人性面前都是屎。

第二段依旧,选完了是吧,不听我指挥,我让你们都得死,这老师体现的不是什么强者生存,直接就是完全的自私。

第3段呢,既然还是死,不如大家快乐的死吧,所以女主选的文艺范留下来,就如同你已经都癌症了,在医院躺着也是挂,彻底的放纵也是挂,不如就放纵吧。

当然女主的选择肯定不是依着人人平等之类的,搞精神文明的人是人,那些搞基础建设的就不是人了?

所以女主的选择也是很有倾向性的。

最后来讲大局,扯那么多理性和人性的选择,不就是 老师自私的为了泄私愤玩男猪脚么,而女主为了对抗老师,选着所有老师都不要的人来跟老师对着干,话说他两都是最聪明的,利用者人性和理性完成自私的本意,而其他同学都沉浸在选理性和选人性时,他两玩的不亦乐乎。

所以总体上讲,两个聪明人用一个哲学完成着内心自私的对决。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聪明人利用者世界逻辑甚至是人性的选择,逼迫你为他们的自私服务,犹如老板跟新员工说,做的越多能力提升的越快,这话听起来当然有道理,而却对于新员工来讲,难道老板说的不对吗?

可是在这句话后面还藏了一句,从你身上得到的价值就更高了。

不过也算导演在最后从另一个方面解释关于人性的恶与善的选择,老师在每场中都扮演着恶人性的选择,最后得到的都是大家的反抗,而第三场女主的善人性选择,带来的是意外的收获,同时也体现着拥有精神文明的生活才会比忙碌于物质世界的生活精彩,没有精神文明就是行尸走肉,所以也算是导演告诉大家应该选善的这一边,同时最后的结局也昭示了这一点,学生离开,留给老师的只是教科书,3个上楼梯的结局,老师始终是一个人,在人性上都是孤独的,灰暗的,着也是他在各个方面非要去选恶人性的一个结局吧。

《末日哲学家》短评

学哲学的果然不可爱╮( ̄▽ ̄"")╭

9分钟前
  • phoebeL
  • 还行

做什么都别做诗人

10分钟前
  • 高高高
  • 较差

之于人类个体,在严密得逻辑也取代不了情感

12分钟前
  • 终有剑心在
  • 推荐

有趣,但是虎头蛇尾。三个思想实验非常值得一试,可惜结局太渣。

14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越演越烂了!

18分钟前
  • 暗夜疯魔
  • 较差

2022-12-21/天天影视 人性2/教师喜欢女主,而女主喜欢男主。教师毕业前最后一堂哲学课设计末日生存游戏,为证明男主是个蠢蛋,只有高智商的教师自己才配得上女主。女主回应了教师的表白:生活并不可能全是逻辑。两个逻辑犯虽然匹配,但是却不能共同生活。

20分钟前
  • 紫衣雨露
  • 较差

题材不错,末日生存测试,人性本能显露,可惜逻辑性比较差。最狗血莫过于结尾的师生恋,一切都是因为老师被甩孩子气的报复情敌。

23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第3541-三次模拟有点意思,无奈底兜得不好,导致全盘看起来格局小了。

26分钟前
  • 黄岛
  • 较差

科学用来生存,哲学用来生活。科学不能带有感性。 电影拍成几个独立短篇效果一定非常好。\,这么形容看电影过程的兴趣,注意力,期望值变化。P.S.女主,无力吐槽,全片在做。正片最后几帧既想文艺又故意卖弄风骚,嘴巴微张,一动一动的。。。。。

30分钟前
  • 刁蝉
  • 还行

前15分钟还有点意思,后面装逼过头。崩坏!

31分钟前
  • 斯堂
  • 较差

本来还是三星+的,但是看到最后果断减一星。老师这个角色处理的不爽。我剧透下吧: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

33分钟前
  • Leksah
  • 较差

神经病,YY也要按照基本法。

36分钟前
  • Clarence
  • 较差

生存,死亡,或是根本不理会该死的二分法?每个人做自己的选择就好了,非得硬扯哪一种结局最好并写一大篇影评来试图说服别人的,也是可笑。(但是我这种世界末日自顾自的想法,真的不适合世界末日。)

38分钟前
  • 72%海盐巧颗粒
  • 还行

GG

41分钟前
  • 狂梦
  • 推荐

结尾太烂 本来以为讨论人性

43分钟前
  • L
  • 推荐

一部低成本小眾的電影,但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就像片中第三次世界末日,10個幸存名額也給一個詩人留了一席之位。

48分钟前
  • 孫悟周&周六
  • 推荐

理智和情感的博弈而情感终将战胜理智

52分钟前
  • 布小石&端木赐
  • 还行

尼玛被预告骗了。

56分钟前
  • 南药的雪
  • 较差

部分内容重叠哈佛Justice公开课,剩下内容不是讲末日哲学,而是醋桶老师的上帝视角和女主的圣母视角。

60分钟前
  • 小J²
  • 还行

Haha

1小时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