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惊雷

True Grit,真实的勇气(台),离奇复仇事件(港),真正的勇敢

主演:杰夫·布里吉斯,海莉·斯坦菲尔德,马特·达蒙,乔什·布洛林,巴里·佩珀,戴金·马修斯,贾拉斯·康罗伊,保罗·瑞,多姆纳尔·格里森,伊丽莎白·玛维尔,罗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大地惊雷》剧照

大地惊雷 剧照 NO.1大地惊雷 剧照 NO.2大地惊雷 剧照 NO.3大地惊雷 剧照 NO.4大地惊雷 剧照 NO.5大地惊雷 剧照 NO.6大地惊雷 剧照 NO.13大地惊雷 剧照 NO.14大地惊雷 剧照 NO.15大地惊雷 剧照 NO.16大地惊雷 剧照 NO.17大地惊雷 剧照 NO.18大地惊雷 剧照 NO.19大地惊雷 剧照 NO.20

《大地惊雷》剧情介绍

大地惊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父亲被害,14岁的玛蒂·罗斯(海莉·斯坦菲尔德 Hailee Steinfeld 饰)抵达案发地史密斯堡,作为长女代表家人处理后事。杀死父亲的凶手汤姆·切尼已不知去向,在这枯燥又忙碌的西部小镇上,没人关心杀死异乡人的逃犯何时落网。玛蒂决定自己雇佣警察为父亲报仇,经人介绍,她选择与醉醺醺的警长罗斯特·考波恩(杰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饰)合作,同时,一名来自德克萨斯的骑警拉博夫(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亦希望抓获汤姆·切尼,好在德州获得高额悬赏,为了让切尼在本地被正法,玛蒂必须在拉博夫之前抓到杀父仇人。成熟而坚强的玛蒂与罗斯特踏入了保留地,在那里有众多不法之徒,以及暂时逍遥法外的仇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任意依恋生活大爆炸第六季慧眼女特工第三季曾几何时天魔的黑兔蜕变卖猪索命咒哈罗德主人与男孩大掌柜国足看少年致命柔情纯平,再想想假面骑士×假面骑士Ghost&Drive超MOVIE大战Genesis朝鲜魔术师群盗:民乱的时代无处寻觅玩具娃娃岁月如金盛夏的少年~19452020纯真小镇的夫人商海通牒昨日之花银河宝贝凯恩舰哗变家族的国度印度好男孩哈尔滨金银花开新狼人传说不良人之幽冥蛊王

《大地惊雷》长篇影评

 1 ) 科恩的恩典

科恩兄弟,我的科恩兄弟。

[大地惊雷],我的[大地惊雷]。

在大银幕上看,感觉全出来了,几乎想嚎啕大哭。

可惜当我离科恩哥哥只有不到三米时,看着他总是若有所思的侧影,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是你们太懂我,还是我太懂你们,还是我们根本就是一类人。

怀疑,虚无,冷漠,暴力, 邪恶, 幽默。

小麦蒂是不是长老会信徒或者上帝的选民并不重要,我不是不相信,是不在乎,所以放心吧,我根本不会像全度妍那样,向上帝的存在发出挑衅。

我只是知道,这是一种自然属性,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选择,选择就必须付出代价,永无止境。

睡棺材铺,策马过河,挨打,爬树割尸体,爬房顶堵烟囱,被挟持,苦行僧一般的旅途过后,麦蒂终于亲手扣动扳机手刃仇人(起码她以为),却瞬间跌入深渊,不仅被蛇咬伤,失去胳膊,还一生未嫁,饱受流言蜚语。

更郁闷的是,麦蒂仍然固执地认为——钱尼逃走了。

这就是生活。

它根本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状态,只要你活着,就永远别指望结束什么,看到什么永恒。

即便督爷和骑警好几次如同天使降临一般拯救她于危难之时,即便披着熊皮的兽医荒诞地乱入告知两人凶手踪迹,即便印第安人的小屋如同好莱坞电影happy ending般亮起了那盏灯,苦修却还是一个接着一个,根本不会停止,除非到达死亡。

讽刺的是,当你不用做出选择、付出代价时,结局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就是上帝的恩典,也就是科恩的恩典。

 2 ) 新版与旧版的一些不同

1、旧版开头详细交待了父亲离家直到被杀的经过,新版用女孩的画外音一笔带过;2、旧版中女孩到达后发现殡仪馆门关着,于是先去刑场看了绞刑然后再去殡仪馆看父亲的遗体;新版中先看完遗体再去刑场,并且增加了行刑前犯人认罪伏法的情节;3、旧版中有老警察抓犯人回来的镜头;4、旧版中一路上三个人始终在一起,但新版中两次分道扬镳。

第一次是在出发后不久,直到小屋埋伏那段才汇合。

第二次是在女孩遇到仇人的前一夜,两个警察都失去了信心,小警察决定回得州;5、旧版中在小屋埋伏那段,小警察是因为紧张而破坏了老警察计划,新版中他只是凑巧赶到;6、新版中半路上发现一具被吊在树上的尸体,被一个陌生人带走了;还碰到一个披熊皮的医生;(完全莫名其妙的剧情)7、新版中增加了老警察在一户印第安人家里打听情报的剧情,老警察对两个印第安孩子非常粗暴。

旧版中没有。

8、新版中有雪景和夜景;旧版一路天晴;9、新版增加了老警察和小警察比赛枪法的剧情;10、新版增加了两个警察失去信心打算放弃的剧情,更反衬出女孩坚毅的性格;11、旧版中小警察救下女孩之后,把歹徒留在原地就直接去看老警察和4个歹徒的枪战了,很SB;新版中小警察把打晕,稍显合理一些。

12、新版结局有很大不同,小警察没死;女孩失去了一只手,长大后变成了老处女,老警官跟着马戏团到处演戏,女孩去看望他时已经死了,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3 )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这部电影,背景音乐基本由古老的赞美诗改编,如恩友歌、谷中的百合花。

其中让人惊艳的片尾曲是有中文歌词的,也有背景故事,如下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一 交通何甜美,喜樂何豐盛,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福氣何全備,平安何神聖,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二 今行這旅程,心中滿平安,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越行越光明,恩光照燦爛,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三 我有何所疑?

我有何所怕?

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與主永同憩,平安無復加,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副)安息!

安息!

安寧安穩,一無驚恐;安息!

安息!

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詩人介紹這首詩歌是特為在受試煉,心中傷痛的人而作的。

唱這首詩時,想到 神永遠的膀臂,雖災難臨身,心有痛楚難忍,但有 神的膀臂扶持,可免跌倒。

通常的詩歌都是先有詞後譜曲,這首詩歌(《選本詩歌》258首;《聖徒詩歌》465首)是先有譜而後填詞。

作曲者蕭華德(Anthony J. Showalter, 1858-1924),原藉維吉尼亞州。

他自幼隨父學音樂,嗣後從數位名師學習歌唱。

1980年開始在音樂學校教授聲樂,繼而自辦出版事業,出版六十多種詩歌詩集,銷售逾二百萬冊。

三十七歲赴英、法、德三國進修聖樂一年。

他在美國南部十二州,經常舉辦歌唱訓練班。

他是長老會的長老。

 1988年他在阿拉巴馬州舉辦音樂活動時,接到南卡羅來納州兩個學生的來信,他們都最近喪妻,向他傾吐失去親人的痛苦。

他不知如何執筆安慰他們,禱告後,申命記33:27:「永生的 神是祢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湧現心頭,就在信上告訴他們 神的膀臂能扶持我們,傷心的人可投靠祂。

寄信後,想起何不將這經文作一詩歌?

他作了曲,根據那節聖經寫下了副歌的歌詞,就寄給他的好友霍夫曼,請他完成歌詞。

霍夫曼(Elisa A. Hoffman, 1839-1929)生於美國賓州,父親是牧師。

他畢業於協和神學院,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但 神給他藉詩歌表達救恩的恩賜,十八歲開始作詩,總計有二千多首福音詩歌,許多時也兼作曲。

他是長老會的牧師,也在基督教的出版社事奉十一年。

摘自—— 古今聖詩漫談附:詩歌感想:神實在喜歡祂的兒女安息。

許多時候,祂是那樣定意地要把我們帶進安息裏去,以致祂常不照著我們的意思答應我們某些的禱告,直到我們終於在困惑中把執著的祈求變為謙卑的尋求,直到我們終於在尋求中恍然明白了祂某一個更高的美意,直到我們終於照著祂喜歡的方式從那個困境中奇妙地走出來,直到我們更多地明白何為安息而能更深地安息於祂的自己。

哦,安息真是何等的寶貴!

安息是一個人能夠正常活著所時刻需要的恰適光景,卻又是這個被罪顛倒的世界中那麼難尋的罕見情形。

何等難得看見一個真正安息的人,讓人覺得他的生命整個是舒展的、鎮定的、一無所缺的;讓人覺得真拿不出什麼能加添他的滿足;讓人莫名地覺得他裏面有個什麼一定是無價之寶、有個什麼一定是奇妙非常。

哦,安息的人是美麗的人,是供應人的人!

安息的人,是認識神的人,也是神要用的人。

感謝神,這世界所不可能有的安息,祂不但白白賜給了我們,而且要帶領我們實際進入和享受在其中。

祂親自應許我們說:“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33:27)”,又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14:27;16:33)”神的話從來不只是優雅的美文給我們好欣賞,乃是豐滿的實際給我們好進入,因為我們的神真,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神永遠活著、且永遠活著作屬祂之人不息的供應!

這首“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是根據申命記33:27神的應許寫成的,歌詞很簡單,但經歷了就很寶貴:“交通何甜美,喜樂何豐盛,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福氣何全備,平安何神聖,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 ——安息,從進入神聖交通而來;安息,從聯于平安之源開始。

我們都得承認,在人自己的裏面是尋不見安息的。

優越叫我們狂傲,卑下叫我們不平,長久安逸叫我們鬆散無聊,飛來橫禍叫我們恐慌無助。

沒有神,人在他一切的境遇裏都顯得脆弱可憐。

但與神聯合的人不再如此受制於環境,因這聯合已將我們帶入了萬福的泉源,現在神在我們的靈裏是這樣實際!

我們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等美事臨到我們身上,但交通中享受到那奇妙的甘甜、神聖的平安、舒展的喜樂卻是我們實實在在嘗到的,而嘗到這些,就自然安息,不能不安息。

頂不會安息的人在此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安息。

哦,太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其實不是繼續憑著自己苦苦支撐、絞盡腦汁、奔走求人,而是最簡單地轉向神,求祂將我們帶入聖靈的交通,求祂親自向我們施行安撫、指引方向。

然後,很奇妙地,惶惶不定出去了,無名憂慮出去了,人言可畏也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深厚穩固的安息,是清明智慧的看見,是恩慈美善的應許,以及許多說不盡列不完的神聖恩典。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賽30:15)”——這是永遠的秘訣,是環境不能推翻、仇敵不能奪去的特權!

接著詩歌又唱:“今行這旅程,心中滿平安,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越行越光明,恩光照燦爛,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在安息中行路的人是有福的!

安息不但叫我們心靈舒暢,也叫我們腳步輕快。

實在地,這條屬天的道路,這條遙望美地卻身在曠野的道路,心中若無安息,腳下就必沉重。

這曠野大而可畏,時遇難處如山,時遇逆境似沼,若非“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若非“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我們早已喪膽灰心、走投無路了。

但現在永生之神四面圍護,永久膀臂完全托住,我們就能以另一個無窮資源來計算曠野代價!

“耶和華啊,惟有你能幫助軟弱的,勝過強盛的。

(代下14:11)”,前面道路有你恩光來照亮,前面需要有你全能來供應,前面仇敵有你權杖來對付,所以神啊,我們能起來答應你的呼召走這條道路,不但走,而且在安息中走!

感謝你,將神聖安息賜給我們成為不止息的享受,在這驚擾曠野,你的安息猶顯寶貴!

說到這永久膀臂,實在奇妙!

多少次我們覺得就快要倒下去而竟然沒有倒下去,多少次我們覺得自己實在虛弱無能而竟然裏面有個更強的力運行叫我們很快從新得力奔跑。

這不是別的,就是祂那永久的膀臂。

這膀臂扶持了最軟弱的腳,這膀臂托住了最酸沉的手。

慢慢地,我們才明白,原來不靠別的,單靠這看不見卻那麼真實的膀臂,就能夠站得住,就能夠走得動!

權能屬乎祂!

“我有何所疑?

我有何所怕?

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與主永同憩,平安無復加,安息在你永久膀臂中。

”——是的,我有何所疑?

我有何所怕?

哪里有疑,哪里有怕,就在那裏我要退回到祂永久的膀臂中,在此仍舊仰望祂不改變的信實和慈愛。

祂以往如何藉祂奇妙的同在除去了我的疑懼,代以更深的堅固和安慰,這一次、下一次、每一次,祂也必以同樣的厚恩待我!

我不知道前頭還將遭遇什麼艱難困苦,但我知道祂安排這一切只為叫祂的兒女更多與祂同憩、享祂安息——哦,這平安就是主在寶座上的安息,祂永遠那樣鎮定安然、那樣滿有把握、那樣尊貴榮耀、那樣獨掌王權!

摸到祂的寶座,就平安,並且平安無複加。

何等特權,能夠不指望人血肉的膀臂,而單單依靠主永久的膀臂;何等福氣,能夠走一條路來學習脫離紛擾胸臆,而多享屬天安息!

主,我們永遠的救主,求你讓我們在將要經歷的一切曠野道路上,更多認識你永久的膀臂,更多得著你奧秘的安息,直到我們學會“安寧安穩,一無驚恐”,直到我們在安息中老練穩固,直到我們在安息中進入永遠敞臉見你!

主,將榮耀歸給你,將感謝也歸給你!

 4 ) 女孩视角下的蛮荒西部 “但去莫复问”的结局很有余味

对于科恩兄弟版《大地惊雷》和1969年老版之间的比较,已有高手细细盘点过了。

于我而言,最关注的新老版不同点在于,科恩兄弟选用了查尔斯•波蒂斯原著小说的视角,透过一个只有14岁的农场主女儿的眼睛,来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西部追凶故事。

  这个女孩,家境富裕,在“阿肯色河的南岸有四百八十英亩肥地”,能够砸出100美元雇用经验丰富身手过硬的执法官;头脑灵活,是天生的商人,和牲畜商的几次谈判,有理有据有策略有节奏,让人自愧弗如;胆大心细,冷静执着,和陌生人的尸体共眠,从枝桠上放下被乌鸦啄食的死人,遇到困境也绝不言弃,在最后的混斗中还果断端枪击中仇人。

  这样的女孩,她视角中的蛮荒西部和成人男性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于“老吃老做”的执法官考波恩,对女孩玛蒂来说,骑马渡过河之后面对的这片土地,是一个全然陌生、有无限可能性、致命危险性,同时又包含极深诱惑力的世界。

有从长相到文化都迥异于白人的印第安家庭,有残暴嗜血的亡命之徒,有披着熊首熊皮的原始巫医。

这是一个她以往熟稔的游戏规则(商业、法律、道德,甚至于逻辑)行不通的地界,这里枪打得准不准、马骑得溜不溜、地头人头熟不熟、应变能力强不强,还有运气好不好,才是决定生死、输赢、强弱、贫富的法则。

一开始的玛蒂,带着点儿孩子气的勇往直前一厢情愿,而经过这次险象环生的历险,她对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想必也大为不同了。

女孩视角中的男性英雄又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不是脸谱化的平面英雄,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一堆臭毛病,烂醉如泥的“独眼龙”执法官考波恩,粗鲁、邋遢、冷血、自以为是,下个马都趔趄还执拗自负地要展示自己的神枪法;自我感觉是西部“楚留香”的德州骑警拉博夫,打起架来关键时刻老是掉链子,以一敌四之时直接被人用套马绳套住,混战之中又是被马拖行又是被乱枪击中,差点舌头都被自己咬断,一嘴的鲜血。

两个臭男人还三不五时幼稚地斗嘴,遇到点挫折动不动就撂挑子。

不过,也要感激这堆臭毛病,这让执法官考波恩和骑警拉博夫身上闪现的光芒更加动人。

考波恩最后关头持枪骑马与四个匪徒搏命的环节,才让观众更加揪心,这个廉颇老矣的糟老头,真像他吹嘘得那么厉害吗?

拉博夫在几百米开外射出的那一发子弹,观众只怕也在屏幕前帮助“施”了不少法。

玛蒂被毒蛇咬了之后,考波恩星夜策马疾奔的一幕更是已被说滥,看到他精疲力尽地抱着玛蒂狂奔,真担心他像小黑一样功亏一篑不支倒下。

这两个坏脾气的臭男人,心底的善良、柔情、守信、仗义,也在抱团历险的过程中逐渐浮现,让人物充满魅力。

看到不少评论都在猜测玛蒂对两位男主的情感,在我看来,如今科恩兄弟这版的处理还是比较妥当的,三个人的感情是彼此由衷的佩服欣赏,是觉得对方又好气又好笑的性情相投,是互伸援手患难与共的坚固友情,是危急关头以命相托的过命交情。

当然,不否认作为小女孩,玛蒂或许天然地对共过患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男性会产生一些朦胧的情感,但三人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还是超越年龄和性别的。

所以,科恩兄弟此版的诠释,比“以身相许”的俗套结局,更符合角色和故事的应有走向。

最后,断臂的玛蒂无缘得见考波恩最后一面,只能带着对他的怀念和对拉博夫的挂念,继续孤独而坚强地生活下去。

如此结尾,虽然令人遗憾惆怅,但也更有余味。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5 ) 文明之外的信念

很多人能够清晰地指出美国历史上文明前线(new frontier)横扫大陆的年代,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迈过那文明和历史的交接之处,在那片荒夷大陆上真正目睹万物?

在这一步依然循规的西部片中,导演却做到了这一点,用14岁女孩的声音讲述了这个故事,将我们带入那个世界。

就像以往的西部片,那些警长,从城镇出发,步入荒野,擒获盗匪xx若干,凯旋而归。

不同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忧伤而温暖。

城镇自然是所谓的文明/自由聚集之地,Mattie Ross讨价还价的时候时不时提起自己的律师,陪审团,和家庭。

然而在绞刑架上的一幕,印第安人未来得及说话就被蒙住头,3个人影落下的时候,让人不免心中一紧,仿佛暗示了在所有繁荣平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埋伏。

除了城镇的繁华(破败也行,不过够热闹),荒凉的大地空无一人。

酒精,枪击,暴力这些西部片中应该有的元素都有。

而导演也幽默了一把,让一个身穿熊皮的家伙客串一下,灌木丛中没有灯光,没有御寒的房屋,只有一片冬日的原野,危险而迷人。

14岁的女孩子,尽管早熟,在这片苍凉之地上也不得不渺小。

她从自己温暖的家庭出发,爬上一棵树割掉一个死人,爬上屋顶遮盖住烟囱,然后看着某个可怜的客串人物手指头被砍掉,最后把几个尸体排排坐,自行离开。

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没有英雄,没有争议,类似所谓的武侠江湖,恩怨相报,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

Mattie不过是想要为自己的父亲复仇,Marshall可能是为了那些美元,但归根结底是他在所谓的文明城镇中快要腐朽,唯有马背和暴力才能塑造他的辉煌。

没有律法束缚的国度里,Mattie也似乎认定,如果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也需要代价。

就好像杀人犯逃匿之后,也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奔波的日夜里,一个偶然将自己的仇人送到了面前,她拿枪击倒仇人的时候,突然所有的一切突然有了答案。

科恩兄弟用雪夜来结束这个复仇的故事,用柔软的雪,疲惫的马,和黑夜尽头温暖而坚定的灯光结束那个时代的信念和法则。

而Mattie也在数年之后,追寻不得曾经的伙伴。

唯有失去的手臂,和灵魂上不能遗忘的故事,提醒着她——是啊,一切都曾经发生过,在那片荒夷之地上,在那片文明从未抵达的天空下……

 6 ) 真正的勇敢

真正的勇气――科恩版《大地惊雷》的个人解读(一)最会讲故事的人几年前,《故事》一书的作者、好莱坞金牌编剧罗伯特·麦基来华讲学,当现场有人问到他最喜欢的导演时,他回答:“科恩兄弟”。

接着又补充道:“没错,是科恩兄弟。

因为他们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最会讲故事的人”,这该是麦基从职业角度对个人心目中最好的导演的评价,而科恩兄弟是无愧于这个评价的。

好莱坞从来不缺会讲故事的人,这是它之所以称霸世界最关健的两个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是“场景”),但像科恩兄弟这样把故事讲的耐人寻味(每次重看都会发现新的东西)的人确实不多,即便是在他们最平常或最失败的电影里,你也能看到一些带有“科恩标签”,非比寻常的东西,比如《缺席的人》和《老妇杀手组》。

还有,观众总会在科恩兄弟的作品中发现一些类似谜语的东西,比如《巴顿·芬克》里脱落的墙纸,《逃狱三王》中屋顶上的奶牛,《缺席的人》里的飞碟,《老年无所依》中消失了的一大箱子钱。

它们是科恩兄弟电影中一个又一个没有答案的谜语。

而给出谜语的科恩兄弟却从未想给出答案。

而当人们费尽心思破解这些谜语,以至争论得不可开交时,似乎总是觉得有两张满是坏笑的脸在不远的暗处偷偷看着我们,而他们正是科恩兄弟。

时至2010年,人们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一向把故事讲的离经叛道的科恩兄弟,这回要拍一部相对简单、直来直去的电影了,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是部西部片,还是翻拍的西部片:这就是锁定该年度圣诞档的《大地惊雷》。

当然,也有不少科恩迷(包括我)对此心存疑虑:难道科恩兄弟被“招安”了?

难道忘了《老妇杀手组》(翻拍自五十年代的英国电影《贼博士》)惨败的教训了?直到看到电影,疑虑方才打消。

原来的猜测全是不明真相的错解,其实在这貌似简单的背后,兄弟俩是别有用心的。

虽然只是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圣诞档西部片,虽然没有什么谜语留下,只是部直来直去的复仇故事,但仍给科恩迷们留下了若干可供琐解的空间。

毕竟,尽管有《老年无所依》(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珠玉在前,纵观科恩兄弟的多部作品,改编自他人的小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再考虑到《老妇杀手组》余痛尚在,这次的改编+翻拍对科恩兄弟来说肯定是再三斟酌之后,做出的一个慎之又慎的决定。

因此,在这部《大地惊雷》里,必定有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必定是原著里不太重要以及1969年版同名电影里没有的。

(二)信仰与神迹第一次看过《大地惊雷》之后,留下的最重要的印象就是信仰加诸于人的力量,而这个人不过是个十四发的女孩儿。

正如科恩兄弟所说:“虽然有枪、有骑马的人,但这不是赞恩·格雷(美国著名西部小说家)笔下的西部传奇,我们更愿意将她(玛蒂·罗斯)看作一个感知到赋有某种神圣使命的年轻女孩儿在狂野西部的历险故事。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不是影像,而是一行字:“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

熟读《圣经》的西方读者当然知道这是引自《旧约.箴言》,也知道它的下半句:“义人却胆壮如狮子”。

实际上,《箴言》中的这句话就是对整部《大地惊雷》剧情的高度概括。

在即将出发追捕杀父仇人汤姆·钱尼之前,玛蒂祈祷说:“我虽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此外,在山谷木屋里被同伙杀死的年轻劫匪,咽气之前提到他在德州传教的哥哥是卫理公会的牧师,并说他们将在“荣耀之路”聚首,此处的“荣耀之路”是卫理公会的专用词汇,即“天堂”。

玛蒂的旁白说到杀父仇人钱尼时,最后一句是:“没有什么是无偿的,除了上帝的恩典”。

在原著小说和剧本的初稿里,并没有这句话,它是影片拍竣后混录时添进去的,显然,科恩兄弟是想让他们的意图更显性一点。

上帝的影子甚至还体现在影片的配乐里。

片中至少使用了五首十九世纪流传于美国西部拓荒者中间的赞美诗,包括主题曲《靠主臂膀》。

正因为宗教色彩过于浓烈,影片的配乐在奥斯卡入围的评审中,资格竟然被取消。

当然,科恩兄弟的电影从来都不止于信仰,因为信仰的基础不是信徒,而是信主,亦即至善、全能的上帝。

对玛蒂来说,“上帝”不是抽象的,不是幻影,而应该是个实体,就像是隔壁二大爷一样的客观存在。

否则,你就难以理解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小丫头放下手头的一切,在冰天雪地里跟着一个醉醺醺的家伙千里追凶了,那只能是对“上帝”的信仰和信念。

然而,上帝真的会保佑她吗?神迹真的会出现吗?我们只能说,这一切全在科恩兄弟的撑控之中。

而纵观科恩兄弟的电影,我们很难发现神迹的出现,很多时候,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摈弃神迹差不多成了科恩电影的一大特色。

但在《大地惊雷》中,神迹终于出现了,这体现在如下的两个环节里:首先是钱尼的现身。

眼看多天的辛苦没有结果,反而打草惊蛇,公鸡考格本和德州骑警勒伯夫总算达成一致:人已经抓不到了。

于是他们又一次沮丧地分了手。

就在准备返回的次日清晨,玛蒂到河边打水,突然,不远处的河对岸,汤姆·钱尼现身了。

《圣经·旧约》中多次出现“将仇敌交到你的手中”句式,大半是在犹太人与外族作战之前,那是来自上帝的承诺,然后当然是无往不利。

这次,科恩兄弟把钱尼“交到”玛蒂手中,就是要再次体现《圣经》中的神迹。

其次是考格本以一对四的决斗。

一个回合下来,考格本的座骑被打死,他被死马压在身上无法抽身。

此时,受伤但未落马的老大奈德(外号“幸运儿”)已骑马来到跟前,眼看考格本注定难逃一死了。

与此同时,在400码(1码=0.91米)开外的山上,勒伯夫扣动了扳机,考格本得救。

这里必须追述一下前面的铺垫:勒伯夫曾道及在追捕钱尼的过程中与其狭路相逢,他在距离钱尼300码时开枪射击,但只击中空气,话音未落就遭到考格本的一通嘲笑和奚落。

前面的一段似乎无关紧要的即景至此才算找到它的落脚处,显示出它的意义和目的――它是让观众知道当时的来复枪从300码外击中目标的难度,以凸显此时此刻400码的不可思议。

而在勒伯夫扣动扳机之前,还轻轻说了句“OhLord!”(“哦,上帝!

”)。

值得一提的是,枪声响过之后,隔了半响,幸运儿奈德才从马上滚落。

这有悖常理的一幕,不过是给“神迹”两字加了个重音符号。

(三)勇气与信心本片英文名“TrueGrit”,直译“真正的勇气”。

看老版时,以为片名指向的是约翰·韦恩饰演的考格本,而看过科恩版,通过还原原作的女孩儿视角,才惊觉片名所谓“真正的勇气”完全属于那个名叫玛蒂·罗斯的阿肯色女孩儿。

影片开场,随着那行“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字幕的淡出,紧跟就是旁白:“人们不相信一个14岁年轻女孩儿会在大冬天独自离家,去为父亲报仇雪恨,但这的确发生过”。

直到影片尾声,我们才知道影片的旁白来自中年玛蒂。

旁白简明扼要地点出了科恩兄弟的意思: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十四岁女孩儿的故事。

在此后的影片中,科恩兄弟通过展示各种困难来为玛蒂身上所表现出的“勇气”进行注解。

比如独自去看死刑执行(老版是在家仆的陪同下),然后与三具尸体同宿一室;再比如与勒伯夫第一次见面就针锋相对,以至让勒伯夫有些抓狂,说:“刚才你睡着时我本想亲你,现在只想用皮带狠狠抽你”。

面对抓狂的德州骑警,玛蒂毫无示弱的意思,她镇定地回击到:“反正两样都不好受”。

甚至经过漫长的追踪,连钱尼的人影都没见到,以至两位真正的警察都决定放弃时,玛蒂仍打算继续下去:“我不回去,我一定要逮到汤姆·钱尼,不管是死是活”。

说这话时,她脸上有一种石头般冷毅的表情,让荧幕前不知多少男人(如我)为之汗颜。

玛蒂的行为举止让我不期然地想起张艺谋镜头里的秋菊和魏敏芝,她们都有点“一根筋”,文气的说法叫“执着”。

不过,即便从秋菊和魏敏芝的角度去看这个美国小妞儿玛蒂·罗斯,其举动也令人无法理解。

比如坚持复仇,坚持同去追凶,坚持把钱尼带回史密斯堡受审等等,更不要说张口律师闭口上帝了。

或以为,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怪异的一根筋式坚持,并非全是玛蒂的性格使然,其中的形而上意味当与她的宗教背景有关。

罗斯一家是长老教会教徒,在把装着父亲的棺木送上回家的火车时,玛蒂叮嘱黑人家仆说:“告诉他们(家人),他(父亲弗兰克.罗斯)要穿上长老教会的长袍下葬”。

长老教会系属基督教中的加尔文宗,科恩兄弟曾说他们对“一个十四岁女孩儿身上所表现出的加尔文宗行为方式很感兴趣”。

他们口中所谓的“加尔文宗行为方式”指的是加尔文宗所奉行的教义,该教义的核心是“预定论”,即只有少数被上帝预定的选民才能得到救赎。

从简单的逻辑看,预定论会让恶人心安理得:我原本就不是上帝的选民,也不会得到救赎,索兴……。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预定论并没有导致顺从逻辑的结果,反而激发了信徒为了成为选民而一生善行。

正是玛蒂的宗教背景让她的一切行为变得可以理解。

正如临行之前她写给母亲的信中所说的那样:“爸爸一定会希望我站在正义的一边”,而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旁白中还说到,玛蒂的父亲是为了让钱尼成为好人才多管闲事因而被杀。

所以玛蒂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为了“正义”。

而弘扬正义、惩罚邪恶是为了荣耀上帝,为了成为上帝的选民并最终得到救赎。

也因此玛蒂不会像普通复仇者那样在复仇的过程中失去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爱咋地咋地。

木屋遭遇战之前,考格本说起他在犹他州抢劫高利贷银行一事,在聆听的过程中,玛蒂原本柔和的脸逐渐变得严肃僵硬,因为在她看来“抢劫就是抢劫”,与杀人偷窃无异。

木屋遭遇战之后,考格本想拍屁股走人,理由是“他们(劫匪)应该选在夏天被杀”,玛蒂却坚持兑现承诺,把死者安葬。

虽然她的坚持最终没有实现,但离开木屋时,三人之中只有她骑在马上还在不住回头张望,那表情分明就是“心有戚戚焉”。

在此后勒伯夫和考格本吵嘴的过程中,玛蒂始终站在受伤的勒伯夫一边,并不在意他曾经的的自大、无礼和擅自走人。

科恩兄弟曾多次强调他们的《大地惊雷》不是翻拍,而是“忠于原著”的改编。

其实,在细节上,他们的改动比老版还多,加入了若干科恩式的隐喻和黑色幽默,真正做到忠于原著的是主题的延续。

比如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就通过适度的细节改动加以强化,这是因为上帝考验“选民”信心的一部分就是让人遭难,只有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选民”。

因此,两版电影中给人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季节背景的不同。

老版中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到了科恩版则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也因此土地冰冻尸体无法埋葬。

“他们想要体面的葬礼,就应该在夏天被杀”)。

老版中,从乡下来到史密斯堡的玛蒂,追凶之前一直住在舒适的旅店里,在科恩新版中,玛蒂付清打理父亲尸体的费用(60美元)后己身无分文,不得不与被吊死的三具尸体睡了一夜;后来虽住到旅馆,却只能和一个老奶奶挤在一张床上,只有一床被子且夜间总被老奶奶“抢”走,还因此而感冒。

老版中,玛蒂与考格本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刑场,新版则是在酒馆后院的厕所,且一里一外,并未“见面”。

老版中的玛蒂虽然也足够“坚持”,但给人的感觉则是这种“坚持”更像是一个女孩子的固执,总体印象就是高高兴兴就抓到了凶手。

科恩版则不然,玛蒂的形象是在层层递进中表现出来的:她遭遇到了各种与其年龄不相衬的待遇,也表现出了各种与其年龄(和性别)不相衬的精明、顽强和grit。

不妨对比一下这个细节:扎营过夜时,老版中的考格本会守护躺下的玛蒂,待她睡着后自己才睡;新版中的考格本总是醉醺醺地先睡下,还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圈起来,以防“醒来的毒蛇”,当玛蒂试图如法炮制时,考格本说“你又瘦又小,蛇对你没兴趣”(这当然是歪理),甚至天黑了还让小姑娘去河边打水。

科恩兄弟对玛蒂的考验还有――1.勒伯夫离开,原本属于他的体力活只能玛蒂来干,比如偷袭木屋时上屋顶去堵烟囱,屋里的人朝屋顶开枪。

此前她还爬上十几米高的树上查看尸体,割断绳子。

这些都是老版中没有的。

2.被劫匪抓住后,老大奈德狠狠踩住玛蒂的脖子,而在老版中,踩的是后背――这未免太“温柔”了。

3.影片高潮处,两个版本中的玛蒂都掉进了洞穴,老版中玛蒂上到地面时安然无恙,新版中玛蒂则是被响尾蛇咬伤,也因此有了下面的情节:为救玛蒂性命,考格本骑着“小黑”长途奔袭,快到印第安医生房屋时,“小黑”力竭倒地,为免除“小黑”的痛苦,考格本将其射杀,此时已处于迷离状态的玛蒂看到考格本的举动,连声呼“NO”,伤痛欲绝。

其实,为了凸显与毒蛇遭遇的恐惧,影片前面也做了铺垫,比如考格本曾说到冬天的蛇也会在冬眠中惊醒,并在露宿时用绳子把自己围起来;在遇到钱尼的头天晚上,玛蒂把考格本的绳子拿过来,接着,镜头给了睡着的玛蒂一个全身特写,那根防蛇的绳子己经盘绕在她的身体周围。

 7 ) 差不多和Fargo一样好看

差点当成普通的西部片而错过的好电影。

电影节奏真是棒极了。

精彩的地方手起刀落漆次咔嚓环环紧扣。

抒情的地方飘雪星夜讲故事慢慢悠悠。

笑点特别多。

小姑娘爬树。

德州人被激怒。

小姑娘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当然还有两个人比枪法。

和小姑娘每次说,i have a good lawyer.最后星空夜奔的场景我稍稍出戏。

落日星空双人骑马,整个特别有画报感。

恶俗画报!

直到最后小黑死了,开始徒步跑起来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还真的是生死攸关的紧急阿。

我心中一直觉得Fargo是最好看的电影。

这个和Fargo比起来差不多了。

也许是因为都是从女性视觉看的故事。

14岁的小姑娘最后一生未婚我有点惊讶。

我以为这种安排不是很合理。

这样性格的女孩子其实有很多。

他们未必早婚。

却不一定不婚。

 8 ) 《大地惊雷》---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看这个SCR的片儿的初衷只是因为这是北美过去的一个月里的票房冠军。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这是科恩兄弟今年给的西部故事片,我也是按着这些想象去看的。

当然,电影制作很棒,可惜我的英文稀烂,对白基本听不懂,只能字幕。

所以,如以往,大半时间是在惊叹勇敢的小女孩儿,很多个瞬间我在拿此萝莉与宫崎骏的千寻美眉对比,好的,我是勇敢系女孩控。

整部片子的配乐会有莫名的温暖,当片尾曲《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响起的时候,我确定这是那首19世纪的赞美诗《靠主臂膀》,源自《圣经》的<申命记>33:27: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

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他在你前面撵出仇敌,说:“毁灭吧”。

摩西宣称神是我们的居所,在他里面有真正的安全,我们常常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一些事上,金钱、爱情、性、职业理想、社会地位、终生梦想,但是真正的安全乃是永生的神。

人的一生难免各种磨难,当我们所依赖的人与法则覆灭,自己也随之无力面对时,神会扶持我们的臂膀让我们站着面对,当我们以他为避难所的时候,我们就不在害怕。

如果你没有信仰依靠,当面对一点点困难时,就可能失去自己。

在世上做神的孩子而活看似冒险,其实没有神的人更加危险,正如将房子建在沙土上。

因为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所以我们前行中无所畏惧。

那么,我现在可以把所有灯光昏暗的画面重构,其实是这样的:父亲丧命,她的世界没有光亮,小女孩儿在黑夜里,同那支臂膀的扶持下,无所畏惧,勇敢清晰地走在朝圣的阳光大路上。

 9 ) 结尾的镜头跟《飘》的镜头很类似

都是在荒野上,一棵树,一个女人,一个像那棵树一样、独立、坚韧、胜过无数男人的女人。

为了凑满50字,quote一条微博吧:@麻辣情医吴迪:前天一个德国女记者采访我,她37岁单身有男友。

德国没有剩女这个词汇,30岁+单身女人大把没人觉得必须结婚。

她问中国剩女是无可奈何剩下的吗?

我说是无可奈何,但是她们选择了宁缺毋滥;30年前,她们母亲那一代也是无可奈何,但是她们选择了凑合结婚,关系不好也不离,因为单身没法活。

这是时代的进步

 10 ) 西部往事中的往事

还没看糟糕SCR画质的朋友有福了,四月下旬的北京电影季很可能会放映新版《大地惊雷》,胶片不容错过。

---如果把老版《大地惊雷》看做一段故事,那科恩兄弟的翻拍就相当于忆起往事。

作为对应的,新版《大地惊雷》发生了明显的视角变动,从警长过渡到了小姑娘。

在片长减短的前提下,首尾加上了小姑娘旁白,多出了厚重与沧桑,原来她也在追忆往事。

三十年的时间纵轴,记忆产生了迷人的纵深感。

西部片可以有很多种,大多刚韧不乏粗粝。

这一次,新版《大地惊雷》在必要的硬汉形象以外,掺入了略带感伤的追忆抒情。

老版节奏明快,有如西部郊外秋游,皆大欢喜的结局有如小姑娘爱读的美好童话。

在新版,这些统统不见了,科恩兄弟扬长避短的做法值得肯定。

一开始,新版的调子就有点感伤,在感伤中,小姑娘失去了父亲。

一直到最后,她跟警长天各一方,没能见上一面。

小姑娘选择为父亲报仇雪恨,在两个警察的帮助下,她成功了。

然而正如凶手为罪行付出了代价,小姑娘也为复仇付出了代价。

老版是英雄主义,所以它可以不需要代价。

但新版主人公是小姑娘,她如果再能全身而退,那科恩兄弟就实在太偷懒了。

所谓代价,一环套一环。

《老无所依》也有类似诠释,变态杀手干掉所有人,仿佛凌驾一切之上。

不想最后,他也逃不过另一环,直接被车撞上,这也是代价。

应该说,新版对时代还原更见真实,场景气氛也显得阴郁。

冬季、大雪,夜晚、冷雨,雪夜先后出现,天气变化莫测,那似乎也预示了结果难以预测。

一次是等待跟踪者,结果出现的是医生。

一次是丧失信心,打算放弃,不想小姑娘撞上了凶手。

人物性格方面,新版也有不小调动。

小姑娘变得更加果敢不说,以德州骑警为例,老版中他只是点缀性质的配角角色,后来枉死。

新版中,他的人物性格一并被强化,没有老版里的无脑,不知所踪。

他两次脱离了队伍,结果反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警长方面,老版的约翰·韦恩形象良好,逗逗猫、打打牌,歼敌完毕,衣服不脏、发型不乱。

新版的布里吉斯就要复杂出许多,他的英雄主义缩水了许多。

此君对待印第安人不友好、懒得去处理尸体、一枪送走气喘吁吁的小黑,这些都表明了他性格的复杂一面。

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他必须表现出向恶的一面(新版跟印第安人关系紧张)。

从最直观角度去区分两版人物差异,那是来自于外形。

小姑娘大上了一个型号,用粗放来形容不为过。

警长的眼罩从左眼换到了右眼,骑警梳理得干净的头发索性直接打乱,乱蓬蓬示人。

新版《大地惊雷》的开场戏中,灯光昏黄,从模糊到清晰。

女声旁白出现,镜头缓慢推进,地上一具尸体,一匹马跑出,再溶接进入凶手逃亡的画面,淡出黑幕。

两个镜头,干脆直接,典型的讲故事口吻。

上一回西部片里如此印象深刻的开场要算《刺杀神枪侠》,同样是迷人的配乐和画面,好一个“道听途说”。

第三个镜头中,小姑娘出现在火车上,玻璃反射出外面的陌生风光。

她表情并不轻松,可见在车上思考,对应前面镜头。

第五个镜头,下车,火车开走,出现史密斯堡的街区。

科恩兄弟把大量信息浓缩在了镜头中,若是一般导演,恐怕要花上数倍的镜头。

这种省略是必要的,毕竟不少观众熟悉老版故事,导演大可单刀直入,亮明小姑娘的坚强个性。

随后爬树认尸、学习野外生存本领,这些都可以看出她的成长。

在送医一段,警长不断快马加鞭,小姑娘陷入意识昏迷。

没了马,抱着走。

五分钟就拍出了日夜兼程和斗转星移,实在动人心魄。

黑暗远处亮起的灯火,不仅照亮了小姑娘生命,也带给观众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感冲动。

然而也就在这里,警长消失在茫茫雪夜,消失在小姑娘的生命中,成为了一段往事。

【外滩画报】

《大地惊雷》短评

The Coen&amp;#39;s go Western and Bridges &amp;#34;barks&amp;#34; his way through the movie. But it&amp;#39;s the young actress who&amp;#39;s the real revelation though.

8分钟前
  • 无所谓
  • 推荐

不喜欢不好看。

9分钟前
  • 小K仔
  • 较差

情怀这种东西,说有就有,说没也没。

12分钟前
  • 76
  • 还行

杰夫布里奇斯演得太棒了,科恩兄弟的又一部佳作

1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看trailer以为是西部版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其实很诙谐幽默, Soundtrack很给力.

16分钟前
  • YuRAY
  • 推荐

配乐和结尾不错。

21分钟前
  • shlaiyaya
  • 还行

科恩兄弟是最美国的,一直秉承着那种艰辛时期的拓荒者的刚毅性格,对自由的追求,对信仰的执着和追求的持之以恒。一望无垠的草原、深邃粗犷的群山、高深莫测的谷地,弥撒着对自己脚下这块沸腾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的人的渴望与关注。电影音乐很棒。

2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2012第一部电影。就如影片最后一句话。“时间就这么一去不回了”,,,

29分钟前
  • 三更残雪
  • 还行

美国的西部片除了风景之外,拍的不如60年代的意大利!!! 这种傻DIAO剧情为何能评到8.3???

32分钟前
  • 冥王星下雪了
  • 较差

极其无聊的一部电影 千万不要被他的评分所迷惑

37分钟前
  • jinwangcn
  • 较差

说实话,没多少感触

38分钟前
  • Mooncake
  • 还行

家事浩茫连广宇,大地深处听惊雷;摄影很讲究,大量的空镜头和远景,尽显美国西部的苍凉之美;多出来的结尾,增添了关怀,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令人无限怅惘。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片子不错 但是女主丑的惊天动地+嘴贱+打嘴炮 掉链子

48分钟前
  • CKY.
  • 较差

惊的左上角有一点!

49分钟前
  • 小狗要开双眼皮
  • 还行

好有情怀的西部片…

51分钟前
  • Anakin
  • 力荐

开场十分钟后华丽丽的睡着,醒来之后义无反顾的走了……男主的声音听得我想死,压根没印象看到过马特戴蒙- -

54分钟前
  • Yvette
  • 很差

小妞不得了,布里吉斯一直很棒,喜欢那种口音和吊儿郎当。

58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继续沿袭《老无所依》的路子,诉求情怀。英雄驰骋荒野,在马背上终老。用枪诉说、交流、证明。用枪扳平世道、人情、理义、索与取的秩序。人与人有情义,人与马有情谊。叙述徐缓平铺,所谓“反高潮”。然而老英雄星夜纵马飞驰,人与马一同累倒在荒野,怀抱女孩,跪地一声:我老了。这就是高潮,就是情怀。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一个执著的小女孩,一个疯子紧张,一个老是掉链子的探员,典型的西部片。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开头20分钟看得我好激昂,之后就一直昏昏欲睡了。。。

1小时前
  • 北落師門Hirum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