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每一步重大关口的选择都是艰难,有时候按下倒退键,回到那个艰难的痛点徘徊,反复的一再给出自己彼时更多的选择和可能的设想,并不是因为后悔,而是人本身想要事事都求得圆满的求全心理,是人本身的困境带来的问题。
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都不能两全,都会带着一些伤害,要么受委屈伤害自己,要么锐利锋芒伤害别人。
尽管从主观上并不是故意为之,但客观上或多或少我们都曾经做过这样的事。
袁元之所以有这个梦境,就是她曾经为了事业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自己母亲的离世,把她再次拉回到了当初放弃掉那个孩子的选择中。
她在梦里又给了自己一种选择,既可以完成当设计师的梦想,又能做母亲,留下那个生命,可最后在梦里她发现这样的选择也做不到完美。
即便她生下了惠子,给了她生命,但也不可能带着孩子独自回国创业,一切从头开始打拼,只能把她留给日本的婆婆照顾抚养,而没有经由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即便将来与她相认,也只能客气的称呼她一声“袁元小姐”,而她功成名就后想给惠子弥补的一切,惠子也许并不会接受。
这样看来她还是做不好一个母亲,就如梦境中惠子对她说的,还不如不生下她。
袁元曾经因为当初放弃那个孩子,在心里留下了这样一个痛点,她也知道自己隐瞒爱人私自放弃那个孩子是自私,是会给爱的人情感上带来伤害的,但她还是头也不回的做了那样的决定,在当时的处境里,她有一百个那样做的理由支撑她,比如不惜倾家荡产支持她梦想的一直为她付出的母亲在她身上倾注的设计师梦想的心血,比如婆婆对她的事业的不理解,比如日复一日一眼可以望到头的重复静谧的小镇生活,比如强烈地按捺不住的实现自我,做设计师的心愿。
这些因素的驱使下,对于彼时彼境当时的她其实是唯一最符合她本心的选择。
她选择了坚持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也实实在在的因为这种选择给彼时的爱人造成了伤害,但她一直不想面对这个,日子总会过去的,伤痛总会过去的,不去看不去想,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就对了,只要一直不回头这样往前走就对了。
这么多年来,袁元确实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近来忽然发现,人对自己做过的不好的事情的记忆比好的要记的更全,更清楚,最近和好友发小会面,想起小时候的争执,不管实际情况当时是谁对谁错,但我仍然会非常清楚的记得自己曾经出口说过的伤害对方的话,那时愤怒的样子和言行。
后来发现这些自己记得特别清楚的事可能别人那里早就过去了,但自己做过的事,是永远会留下痕迹的在内心深处,在记忆里,无法涂改,无法彻底抹掉。
袁元对彼时的爱人撒了一个巨大的谎,自那之后,她就在内心深处带着自己对昔日爱人的伤害在负重前行,她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过她对富哉的伤害,可表面上她永远风平浪静,一直以来她都在靠强大的意念压制着这种歉疚感,用事业上的成就逃避,因为觉得即便再来过一次,她也仍然会这样选择,所以这种歉疚感对她而言其实很无奈。
她既要遵从本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不想伤害到其他人,照顾到其他人的感受,这种两全于她的处境根本不可能。
而人就是这样,人就喜欢求全,希望万般选择都能不负如来不负卿,袁元也逃不脱,她被这种东西困住了,回到北海道,沉到湖底,她想寻求一种解脱,从那种一直以来困住她的枷锁里挣脱出来。
导演用这样一种外化的仪式感的设计让袁元获得了新生,与留在这里的记忆,过往和情感有个告别,重新面对那些被她一直埋在心底的人和事,对自己一直被压着的歉疚感有个交代。
人总是在很多时候,会设想自己倒退回某一个节点去重新做一次选择,但最终会发现,其实没有哪一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每一个选择又会生出新的岔口,你也不知道下一个选择点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又会不会再生出倒退回去再来一次的想法。
而人性就想要每一次选择都能落得圆满,于是便不断的有人想要回到过去,用时光机或者是梦境。
然后呢?
既然很多选择都实际不会两全,都会造成伤害但又不得不做,那我们就只能与自己和解,宽容自己,原谅彼时彼境无奈的自己,毕竟人生就是这样不得圆满,才总会有对所谓来生和下一世的寄托。
有时候会想是否一代代的人就是这样不断的重复的活,重复的体验,重复的陷入选择的困境,能留下的只有记忆和感受。
另外再刷的时候发现配乐和画面还有故事情绪真的很贴,尤其是袁元回忆自己的母亲,回到儿时住的胡同那段真的想坐在影院一直听下去。
回到影片的主旨:女性的成长和心灵救赎之路。
这个出发点很对,只是叙事编排上可能会让观众一头雾水,你本来以为这是一段纯净的跨国恋情,可实际上却在讲母亲与女儿之间纠结的情感关系。
事业成功的服装设计师袁元被梦境干扰,失去灵感,这时突然闯入一个学服装设计的日本女孩惠子,女孩自称是袁元的仰慕者,但结果却是千里寻母的亲生女儿,袁元跟女孩诉说过往,如何放弃家庭寻求自我,女孩和她相处融洽,崇拜有加。
十八年前的选择很难说出对错,人生也很难样样圆满,虽然影片敏感地触摸到现代女性的内心缺角,柔软、独特,带着几分诗意和反省的气质,但一切又都是轻描淡写、清浅飘忽的,甚至是残忍、冰冷的,有点不知所以然的冒仙气却不接地气,就像俞飞鸿在片中的台词一样:“好像被困在半空中,无法飞翔,也无法降落。
『在乎你』电影以女主俞飞鸿的视角展开,映照梦想与现实、事业与家庭碰撞下的抉择,终是“心病还需心药医”,剧情虚实结合,画面精致细腻,节奏缓慢至极,相较于长达两小时的片长,内容则略显空洞,宛如一部唯美的MV慢放n倍的感觉。
【6分】
『在乎你』电影以女主俞飞鸿的视角展开,映照梦想与现实、事业与家庭碰撞下的抉择,终是“心病还需心药医”,剧情虚实结合,画面精致细腻,节奏缓慢至极,相较于长达两小时的片长,内容则略显空洞,宛如一部唯美的MV慢放n倍的感觉。
【6分】
网上偶然发现这样一个片子,开头不是很抓人,但是随着女儿的到来,女主的故事娓娓道来。
导演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回顾了袁元,作为几乎倾家荡产到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
因为爱情涉世未深就定下终身。
但是世事难料,丈夫的父亲病故,只能放弃东京大城市的寻梦之旅,随着丈夫来到北方小镇继承家店。
文化差异,小地方的封闭,日益加深的婆媳裂缝,昔日朋友的飞黄腾达,这让yuanyuan喘不过气。
虽幸丈夫理解,但是同是重压下的他根本无法支撑女主的梦想。
导演的叙事能力蛮强的,通过几个旁人的叙述,几个镜头就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到女主的情绪中。
一边是爱人和未出世的孩子,一边是对家庭倾家荡产培养自己,但是自己却过着还见不到尽头的主妇生活。
这似乎都要到了女人要做抉择的永恒话题...虚实两条线的手法,到了后半段才引爆情绪点,说实话后半段真的蛮感人的。
特别是大泽隆夫 出场后和俞飞鸿的戏,不太明白这么低的分对得起他们的演技吗。
特别是重逢那段特写,从错愕,苦涩,酸楚,再到相逢后欢欣的回甘,眼角泛起的泪光。
那令人挂记到鼻酸的声音,似曾相识的笑。
中年人的感情戏完全不输满屏网红脸 x演技查得掉渣的小鲜肉。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185558/discussion/616275538/这篇影评写得蛮好的,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也无法关注到堕胎的这个群体的女性。
大多数从新闻或者生活组看来的茶余饭后的故事不过是唏嘘这些女性遇人不淑(年少无知的, 怀孕后丈夫偷吃打胎离婚的,,,,,)。
但是谁会关注到她们呢,男人们看后就轻飘飘地留下一句“空洞,矫情....”,所以低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那些,专门打女胎,求男宝的女人,多年后会不会梦到自己未出世的女儿呢。
当然大多数的底层女性也被生活消磨得不剩什么了,还有不成器的儿子和甩手掌柜的丈夫要她们操心。
还有啊,给我的感触还是女主反复问女儿那些“你想清楚了” "你还年轻..." 很多时候年轻人尚未经济完全独立,能承担生活重任的时候还是谨慎选择结婚生子, 大部分时候都是双方家庭夹逼之下做的不情愿凑合之事。
凭心而论,建议大家,这部电影真的不要看。
这部电影无从掌控好其自身的节奏,温吞的推进却并没能勾勒出电影情感的真挚,相反不少对剧情推进无用的废戏使电影由舒缓逐渐变成了冗长,而俞飞鸿饰演的女主袁元,她的每一步选择其实都在于她自己,而由此来看不仅是电影对跨国家庭关系矛盾的着点苍白无力,也使人物所衍生的情感变的莫名其妙了起来,在电影所欲的悲伤下,只有一片空无。
最起码来说,没有粉饰太平已经很好了。
当「如果要抛弃我,当初就不要生下我」成为事实,大家是不是真的过得更好呢。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权利,后不后悔也是他们的权利,决绝得头也不回的同时说两句梦话足够了,「如果那时候我…」这样那样的话语在多年的尘埃落定面前太苍白无力,不如喘口气放过自己罢。
在潮湿闷热的广州夜晚,我去看了《在乎你》的广州场点映。
之前只听说是女神俞飞鸿的新片,却并没有想到是这样的题材。
虽然刚刚看完的时候有点懵,但北海道纯净壮阔的雪,和醇冽的清酒还是一直闪现在脑中,当然还有女神温柔恬淡的笑。
这么说吧,片中有很多关于女性人生选择的思考,有贯穿始终的悬疑脉络,也有丰富的背景细节,是一部需要慢慢回味的电影。
以下可能涉及剧透。
01事业or家庭,永远的选择题女主角袁元年轻时代在东京学习服装设计,与日本青年森岛富哉相知相爱,就像大部分热恋中的情侣一样,他们的相处甜蜜而美好。
毕业后,两人直接登记注册结婚。
这里其实就是袁元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在刚刚毕业的年纪,真的就能决定未来的人生方向吗?
是藉由爱恋与热情走进婚姻,还是多等几年看清自己的路再做决定,多年后她在惠子面前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由于富哉的父亲病重,袁元跟随富哉来到了故乡北海道小镇。
父亲病故后,富哉接手了家族的酒坊,努力学习酿酒工艺。
而与此同时,袁元与日本婆婆每天在家中要相处的时间很长,彼此之间却并不愉快。
婆婆更希望儿媳能够温良有礼,照顾家庭,谨守传统,但袁元自己心里还是有着关于服装设计的梦想,并不想只做一个家庭主妇。
这里是袁元的第二次选择:是与婆婆妥协回归家庭,还是继续自己的梦想?
袁元选择了后者,她偷偷把自己的作品寄给国内的朋友,却被婆婆发现了,两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富哉也因此与母亲发生争吵,但这种矛盾谁也无法完美的解决。
事业还是家庭,对现代女性来说是个残忍的命题。
并不是没有能够兼顾的榜样,但这样的女性基本都可以跟超人相媲美。
对普通女性来说,回归家庭意味着放弃事业,要承担未来婚姻里潜在的巨大风险;选择事业则意味着减少对家庭和孩子的付出,要承受同样沉重的自我愧疚感与社会压力。
袁元的第三次选择,正是由于孩子的意外到来。
影片开头出现的,袁元在车站丢弃牛皮纸袋的镜头,其实我并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影片中也是直到最后才揭开这个谜底。
前段时间,焦俊艳和papi酱在综艺节目里的一段对话,把人生排序的话题推上了热搜,papi酱的排序是第一自己,其次伴侣,之后孩子,再之后是父母。
虽然还是引发了巨大争议,但更多认同她观点并敢于说出来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在乎你”,我们应该最在乎的人到底是谁?
对所有仍旧怀抱事业梦想的女性来说,每个应该最在乎的“你”,都是“自己”。
这也是袁元的第三次选择:离开日本回国,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终于成为了著名设计师,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02 不是所有决定,都可以弥补多年以后,日本女孩惠子忽然出现在袁元的新品牌发布会现场。
似乎袁元多年来的心结终于有机会解开,她对惠子讲了当年的故事,却无法得到惠子的谅解。
每次决定,可能都是有舍有得,实现梦想的代价,是有人被无辜伤害。
而被伤害者,并不一定要原谅。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这也是我对《都挺好》大结局非常不满的原因)
袁元再次来到仍然下着大雪的北海道小镇,古老的清酒作坊中,时间仿佛从未流逝。
旧时少年成了大叔,不变的是对她满眼爱意。
但错过就是错过了,虽然两个人“多年来只隔着一片海,却像隔了一辈子”。
再见,或许意味着放下心结,再也不见。
富哉仍然要守着家族的酒坊,袁元还是会回到国内继续服装设计的生涯。
有些决定,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03 关于惠子惠子这个神秘的女孩子,她真的存在吗?
还是袁元一直以来的心结,产生了真实的幻觉?
我更倾向于后者。
影片里的暗示有很多处。
1.片中反复中出现的静谧大佛,其实是建筑师安藤忠雄著名的“头大佛”,位于日本札幌的MakomanaiTakino墓地。
大佛建成15年后,安藤忠雄为它设计了外部的山丘,作为祷告厅使用,是祭奠生灵寄托哀思与希望的地方。
2.片名《在乎你》的英文版,用的是“Wish You WereHere”。
3.影片开头,出现过袁元收到已过世母亲短信的情节,可能也是女主角因为太过思念产生的臆想。
4.丢弃包裹着验孕棒的牛皮纸袋,这个镜头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
只是臆想的故事,和母女相处的片段太过真实,前半程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
而且结尾切换到真实的部分,过渡并不是特别明显。
不知是否导演故意为之,如果把惠子理解为真实存在的,可能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吧。
04细节之美还有一些小细节是我很喜欢的,比如女神俞飞鸿的造型。
工作时基本是allblack,但每一套之间其实仔细看都是不同的设计,很符合服装设计师的身份。
去北海道的时候则是深深浅浅的灰色和栗色,用了很多羊毛和针织元素,显得整个人柔软起来。
还有惠子在片中穿过的一件oversize白色粗针毛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只是这个没找到图。
《在乎你》的美术指导是张世宏,师从殿堂级美术指导张叔平(《一代宗师》、《花样年华》、《2046》),电影场景中除了北海道冰雪清冷的美之外,还有旧时北京胡同和袁元新品牌服装秀惊艳的舞台设计。
影片配乐来自ANDREMATTHIAS,来自德国的音乐人,钢琴和大提琴为主,风格简单而冷冽,但很能扣动心弦。
对了,还有一个惊喜是男主角大泽隆夫,日本实力演员,当年热剧《仁医》的男主角。
广州点映也来到了现场,片中和真人都很有魅力。
不过,估计影片上映后评论可能会有点两极化,喜欢这种调性的会觉得很美,不喜欢的会觉得不知所云。
我算是前者,如果你也是的话,咱们在评论聊聊吧。
风格可以提升时尚审美的30部电影(古典篇)为什么我们都爱Vintage中古包?
平民价卖卡地亚级设计,不该被遗忘的时尚传奇1000元以内极简服装品牌2018胶囊衣橱:秋冬 夏季 春季2016胶囊衣橱:冬季 秋季 夏季书影音《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一 之二 之三》《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四 之五 之六》《气质最好的样子:之一 之二》《生活的100个基本》《林中小屋》 《如花在野》 《咖啡之友》《你好,之华》 《夏目友人帐》《都挺好》 《地久天长》《瑞典人为什么自在》《水深火热的星球》旅行英国乡村之一 英国乡村之二香港渔村 上海老建筑 苏州园林 阳朔我的故事吖咪Yummy 纯白书房 古董珠宝👉Echo的英伦珠宝杂货铺 或添加微信:Echo-GZUK
为什么会称之为第一层救赎,以看到影片袁元回到日本要参加惠子的成人礼为前提,在河边和惠子的对话,惠子大声的问着袁元:“为什么要在当初生下我?
”错愕的袁元呆立在那,而影片画面飞速倒转。
画面中婆婆拿出了那个反复出现在袁元梦境中火车站的那个纸袋,袁元隐藏多年的秘密终被揭开。
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影片一直重复着年轻时袁元在火车站反复向垃圾桶扔纸袋的画面,又为什么袁元每次的梦境都会反复出现小女孩的问题:“你去哪了?
”这些困惑和不解终于知晓,这个被袁元臆想出来的女儿——惠子,从未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那些和惠子相处的画面都是袁元在内心和脑海甚至梦境里,无数次想象的画面。
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当一切回归现实,当袁元面对富哉坦白隐藏了多年的密秘后,袁元会选择跳进冰冷的湖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编觉得像是自杀。
)这不得不让小编联想到高亚麟老师在一期节目中说的一段话。
“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无论你是三十岁还是六十岁,你都不会意识到死亡离你这么近,因为你有父母,父母就是你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将死神挡在外面,可当父母老去了、逝去了,你就直面死亡,这个时候父母就是要寻找下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而子女就是他们人生下半程的全部所在。
”由此小编联想到了袁元在母亲去世后,为何会选择将秘密告诉给母亲,又为何会臆想出惠子这个女儿。
因为在面对了母亲的离世,那份孤独和活下去的动力是需要靠“女儿”来支撑来给予的。
她一定总是在无数个深夜反复的臆想着,自己和“女儿”重逢的画面,如何和她交流,如何和她相处,如何弥补“女儿”这么多年缺失的母爱。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你是我的女儿!
”袁元面对惠子大声的忏悔着,可是现实往往更加残酷,换来的是女儿的不告而别,尤其在面对惠子的质问和指责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将袁元彻底打入谷底跌入黑暗让她直面死亡。
这也是我对袁元第一层救赎的理解。
有剧透哟 一次无意间路过电影院,看到片花,被电影中北海道干净的冬天吸引了。
当然更大的引力来自于俞飞鸿。
印象中的俞飞鸿少有这样利落强势的造型和角色。
在看《在乎你》之前,已经刷了不少影评。
今天终于看到了。
很庆幸自己没有被影评刷走了。
不带有偏见,才能遇见越是掩埋,越是存在
侵权即删 影片讲的故事是少见的题材,毕竟在中国无痛人流的广告实在太多了,堕胎在无形中被美化。
更深一层来说应该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从来都是弱势一方,永远是承担更多的一方。
在羞于谈性的国度,女性的声音更是缺失,在这个“杀人”的决定中,女性的煎熬少有被看到,生理上的痛苦,心灵上的自我囚禁,世俗的偏见等等,这些都会让女性试图用力掩盖,或者刻意遗忘。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大佛,被山丘包围就像女主袁元心中的秘密——多年前流失的孩子。
外观上被掩埋(多年的秘密就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知道),但却是真实存在自己的心底,停止不了的思念甚至会长大,终于迎来一个“遇见”——远道而来的日本女孩惠子。
惠子向袁元发出邀请:我希望我的父母能来参加我的成人礼。
成人礼在影片中代表着:成人礼之后,你就不再被当做孩子看待,你是独立的成人了。
对于袁元来说,惠子的成人礼代表几个放下:母亲离世的释然,当年流产的决定,对丈夫的愧疚,对当年那个家的放下。
为什么袁元一定要堕胎再离开?
生下来,不就可以多年以后在相认吗?
女人为母则刚,但忘了在中国有多少饱受家暴的妈妈们不敢,不能离婚的理由正是无辜无依无靠的孩子。
同样的当时的袁元没有任何勇气去面对这个意外的生命,丈夫沉浸在工作中,和婆婆煎熬的相处,陌生的国度,偏僻甚至封闭的小镇,心底里对理想的渴望。
还有别忘了女人成为母亲之前,她也是别人的孩子。
远在中国,还有倾家荡产送她出国的妈妈(影片中没有出现过袁元父亲的角色,猜测袁元也是单亲家庭成长)林林种种的环境导致袁元无法有勇气生下孩子,毕竟经过十月怀胎,再真实把幼小的孩子抱在怀里,谁又能确定自己能狠下心离开呢?
谁真的能做到十几年骨肉分离,不闻不问呢?
影片可爱之处在于没有过多去描述当时年轻袁元的煎熬和不舍(这也是有观众吐槽的部分,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生下孩子)懂得克制的影片才能没有任何预设去呈现故事,引发观众去思考和回味。
既然掩埋不了,就会破土而出。
熟悉的梦境,不停呢喃的梦话。
最严重的后遗症和创伤在心底长出藤蔓,藤蔓蔓延出来,就是必须去正视的提示。
越是掩埋,越是存在放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袁元时隔多年再遇见男主福哉,福哉还穿着当年袁元亲手制作的外套。
福哉对袁云的情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北海道之旅是圆梦,赎罪,也是告别——新生。
西方心理学上说每个人在面对痛失所爱会经历五个阶段:①否认(失落) DENIAL ② 愤怒 ANGER ③ 协商(迷茫) BARGAINING ④ 绝望(消极) DEPRESSION ⑤接受 ACCEPTANCE 否认 无法真正去接纳自己当年流产的决定,幻念成真促使袁元再次踏上北海道这片熟悉又伤心的土地。
愤怒 对北海道往事回忆中,自己孤单无助占据了主要。
流产的决定显得逼于无奈,终究是自己对外界无力的愤怒回应。
协商/迷茫 自己事业的停滞,心底日渐无法压抑的愧疚,在迷茫中只能回到原点去面对。
绝望 在北海道再次与惠子相遇,最终在惠子灵魂一问:你们都错了,为什么还要生下我?
全片开始反转,镜头切换成福哉痛苦、愤怒地发问:为什么你当年要这样做?
原来当年的惠子并没有出生。
自己偷偷做的决定原来真的会让人感到绝望。
人,是一种高度自愈的物种。
高度自愈的代价是贴近悲伤的核心,有多贴近,就能有多大的机会从悲伤中活下来。
面对无法面对的绝望,袁元投身于冰冷的泉水中,就像当年自己的感受一样: 那时的我好像被困在半空中,无法自由地飞翔。
接受 日本婆婆拿出当年丢弃在车站的牛皮纸袋,其实秘密不是一个人的。
所有这一切敞开后,袁元与往事和解,坐在离开的车厢中,窗外成人礼的惠子隔着隔音玻璃说着听不到的原谅。
我等这一天,很多年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我存在在你的存在。
这一天只能是袁元的想象,想象自己终有有一天可以当面和惠子娓娓道来,说出这么多年无人可说的所有。
让她知道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
很庆幸能看到这么克制的叙述。
《在乎你》译名:Wish you were here 直白翻译:希望当时你也在。
可能是对当年的孩子说的话,也可能是希望当时婆婆和丈夫的理解和陪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再见,不负初见。
愿你我的人生中没有无法直视的决定和遗憾。
THE END
看到介绍有俞飞鸿才看,知道俞飞鸿是因为使用兰蔻。
其实不喜欢日本的人、电影、书籍,好多东东。
打三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小片段打动了我,让我流泪。
惠子的许愿,飞过的鹤……看到介绍有俞飞鸿才看,知道俞飞鸿是因为使用兰蔻。
其实不喜欢日本的人、电影、书籍,好多东东。
打三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小片段打动了我,让我流泪。
惠子的许愿,飞过的鹤……
大泽隆夫的颜值和演技在后面一个小时使得这部不知所云的片子有了一丝丝看点
完全找不到任何优点,故事讲得稀烂……
“多年来只隔着一片海,却像隔了一辈子”。ps 观影时的半睡半醒,不知道是赶早班飞机的生物钟原因亦或是影片叙事风格导致。
前面有一个类似的也是中国女的日本男的 周迅。。。。这个连那个也赶不上
從佈景、題材到表演、攝像都是一流。也許最終女主男主和男主母親在北海道的相擁是救贖,而惠子是黃粱一夢,只是構想,是美好卻永存的虛幻。惠子存不存在不是關鍵,就像《燃燒》全鐘淑飾演的惠美存不存在一樣,沒有結論,眾說紛紜就好。
这部电影就给我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从开头莫名的糊镜头,到情节,到人物和他们的动机,到悬疑,到设定,就给我一种导演大概很有钱,能找来这么多明星和资源拍了一部拉长MV。俞飞鸿演技和台词真的令人着急,倒是日本演员们真不错。俞飞鸿脸上应该也做了不少吧,感觉现在已经没表情了,真人气质还是很好的。
台词矫情,剧情空洞老套狗血,转折突兀,bug横飞,不知所云。俞飞鸿美,前田公辉可爱,北海道干净漂亮,没了。
不是很好看,但是男主居然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暗恋很久的人。
有点惊悚
这个算是个日语片吧
吹什么女神呢,没好吹的吧
看过《漫长的告白》更明白《在乎你》拍的镜头才是美
这多好的一部文艺片被你们打得6分都不到。现在豆瓣都是些什么人?百度贴吧过来的吗。。。。
很美的电影,人美,衣美,景美,音乐也美,值得一看!“越是掩埋,越是存在!”每一个成功的人后面都有自己才知道的代价。
看完之后,有2个感受:女神真好看,雪景真美!1个疑问:这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电影啊,剧情,爱情,还是悬疑?这不是我期待的文艺片....
男主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太好看了……
拍得有点做作。。。但是keiko好可爱(当然我妈喜欢就好啦
6/10。俞美人的颜值也难掩电影的差劲(若不是抽奖中了电影票,不会浪费周五晚上这美妙的时光)。
看了杭州场点映,北海道风景可以再半分
在北京路期艺遇电影院看到了主创及主演,影片初看有不少疑惑,不少唯美画片及关于人生矛盾抉择过后反而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