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网络暴力施加者是卑鄙胆小的,急切地寻找所谓的“杀手”,可以随便敲键盘施暴,当然也可以随意转换角色。
以为存在一种更恶的势力,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
没有谁值得同情,永民还是蕾娜,即使自身有万般缺陷,社恐的自己只能依靠网络还是突然感受到“风水轮流转”的恐惧。
“韩国有5万个间谍,自身已经被“染红”了,却防备着北部的。
”其实极具讽刺,无论是“作案手段”直播tv,或是创建的论坛。
全剧前后照应,大胆,剧情发展也不慢,只是感觉有些不明所以,所以可能有理解错误。
本剧应该不需要设定主角,网络暴力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个。
总之总算看上卞耀汉这部了。
卡麦隆·韦斯特有一本著名的心理学小说《二十四重人格》;池城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韩剧《kmhm》,都在讲多重人格的话题《社交恐惧症》试图呈现给观众一个虚拟世界的力量,尽管那力量不能用任何度量衡来给一个描述,让人能有具体的感同身受影片算是比较短的100来分钟,前60分钟我以为看到了韩国制作的烂片,就靠卞耀汉的一些人气和柳俊烈够能放的开的"丑"撑场面,还好,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后劲还是有的,尤其个别镜头单用暗黑背景屏幕,全程再现网络聊天实景,导演的用心集中在下半场薄发,渐渐引出他要表达的情绪,此处不用"情怀"之类的词汇,因为网络暴力的主题,私以为用"情绪"更妥帖一些影片里前后两段几乎一样的场面是一种悲凉的纠缠,前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束,后一个由参与者变成被加害的人,原因却全都是因为隔着屏幕毫没由来的指责,参与的人个个都极尽谩骂之能势,甚至可能只听说了一个字眼,就已经编好了一篇长长的檄文结尾卞耀汉有几句画外音:"热闹了一阵之后,就被女团的丑闻很快盖过去了",可被毁了人生的永民再也没有回过鹭梁津,更不要说他曾有过的理想……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像是交替显现出的一个人不同的分身,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一会唯唯诺诺,一会因为可以匿名就不可一世的跋扈起来,有时候记性好到睚眦必报,又有时候因为可以躲在屏幕背后,赶趟儿似的去关注下一个"绯闻",平日里份内的职责面前呆若木鸡,用上网名了,摇身一变,挥斥方遒,明明压制的很好的脾气,在网络世界里和一个素不相识的某某嘴仗开到天际……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表象不同的一个世界:千百年来,历史里写的都是"弱肉强食",《六龙飞天》里天下第一剑最终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是了,这是这世界的第一个分身吧,第二个分身就是虚拟的世界吧,它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分身,有时候是温暖,是热情,是慷慨,是真诚,有时候是冷漠,是残酷,是好斗,是自私……还有还有,囿于词汇和篇幅的那些如果说真实和虚拟是世界不同的两个互为关照的面,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完全拎得清两者的分界,也许有点自视过高了有一句话:从生活逃入文学注定失败,因为文学写的必然是生活!
把这句话可以改为:从真实世界逃入虚拟世界注定失败,因为虚拟反映的必然是真实!
直到片尾,也没能弄明白社交恐惧症这个名字和剧情的关系,但是没关系啊,这又不影响这部电影想表达的,而且,我是两天追完六龙飞天依然意犹未尽,社交恐惧症早就在观影名单里,前段时间刚好忘记,看完六龙又刚好想起。
以下,社交恐惧症的1234561、故事很简单,就是网络引发的问题,不管是现杀,还是网上互扒黑料,还是人肉搜索,还是当下红的不得了的直播,究其根本都是网络,看着现杀直播感受着要现杀的人就要到家门口的恐惧,因为网络黑料上不了学还得改名换姓的人生,人肉搜索下信息的暴露,每一个都跟网络脱不了干系。
2、本来是去现杀,结果却出现人命,当时的每个人在发现尸体时,除了受惊,在冷静过后,估计心理也是压力,难道不是因为自己这群人现杀和网络语言的压力?
网络恶言也许没有违反法律,但在道德上却是被人所无法忍受的,有恶言攻击,就有所谓的正义的反击,还有人肉搜索下暴露的个人信息。
贝卡和道多利都是网络称呼,但是人肉信息下,蒙面键盘侠的真身暴露在日光下,难道不会遭人报复?
3、这群人所谓的查明真相,不过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内心愧疚:如果真的是他杀,那这条人命就不是因为自己的现杀导致的,如果是他杀,那就不是自己的过错,就不用内心愧疚,直播出来,不仅证明自己的清白,还能为自己在网络上博出一片名声,于是,何不为呢?
4、发现尸体的第一时间,内心呼喊倒霉紧接着就掏出手机拍照然后删除自己的发言,这种事情太多了,每一个意外事件的现场,围观者除了围观者本人,还有围观者手中的手机和闪烁的闪光灯,发布,分享,消息迅速传播,分享和信息传播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关键的地方是,在任意一个这样的事故现场,很多人想起的是,赶紧拍照上传分享,而不是报警救人。
5、故事的最后,证明这就是自杀事件,在追查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的同伴就是之前和贝卡有过矛盾的道多利,于是刀锋一转,开始发力,语言攻击不够痛快,甚至打着真相的旗号再要来一场现杀,在目睹道多利要上吊的时候,没有所谓的恐惧和愧疚,反而带着嘲讽觉得是作秀,这些人的丑恶嘴脸,真是刺眼。
6、电影里一直在直播,直播发现尸体,直播寻找真凶,直播现杀道多利,现实生活中用这种方式博取眼球的方式其实一点都不少。
7、电影里志雄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同伴怂恿的去现杀,被拉着去找真凶。
在这些人第一次将凶手锁定为张世民的时候,这些人也是怂恿着志雄,道多利在志雄犹豫的时候一下子就按出了发送键,神态丝毫不在乎。
坐在电脑后面看不见脸的键盘侠们用手指嚣张的在平台和论坛上发光发热,不背负法律也不背负道德,我还是觉得,当我知道永明就是到道多利的时候,一开始觉得他怎么老是做这种怂恿不负责的事情的疑惑突然间就没有了,他也许在被贝卡扒出黑料之后改名换姓想开始新的生活了,但是,本性难改。
8、关于贝卡,也许是因为读太多书,因此,没有办法跟其他的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沟通,有时候有些人说他们怪异,倒不如说只是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9、说点别的。
故事很完整,没有大腕但是却很精彩,通过现杀到追查再到现杀,无一不反应这个社会下的网络暴力,看的时候,最惊心的有两场戏,一是发现尸体,众人都是手机拍照赶着删除信息,除了要考警察志愿生的志雄和永民,没有人在乎吊着的人,连报警都是看直播的网友们报的。
二是当这群侦探们发现永民就是道多利之后,刀锋转向永民,除了恶语相向怀疑凶手,还有图有真相仿佛抓到了真凶。
这感觉,像极了三人成虎。
10、我本来是冲着卞耀汉来的,看完之后,本来是打三星半的,但是现在给四星11、网络暴力,人肉信息,我们身边不是没有这种事,但是把这样的故事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大概没几个中国导演想拍,因为,没大腕故事也不搏眼球,圈不了钱啊!
最后,忍不住吐槽国产电影,投那么多钱拍那么多烂片,也是拼最后,送上四星,以及我的膝盖。
以上over
文/子夜的昙《社交恐惧症》,这里的“社交”一词,实际上是指社交网络。
我个人觉得,片名译为《键盘侠们》更为准确。
本来只是想在微博上推荐这部片,但发现我想说的远不止140个字,只好写成长文。
这是一部讲述网络暴力的独立电影。
一个女生对一个自杀的军人予以刻薄的评论,引发网民不满,进而形成网络暴力,一群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正义人肉了这个女生,并追到她的住处进行“现杀”,未曾想,他们到达时女生已经上吊自杀。
警察说,从法律上来讲年轻人没有责任,但事实上是他们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年轻人里有两个警察志愿生,也就是正在准备警察考试的人。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女生的自杀,相信这是一起谋杀事件,因此开始了追查。
女生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并非电影的主线,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的,正是他们在追查过程中不断陷入和重新产生的网络暴力。
最后警察志愿生中的一人成为网络暴力受害人,直至连他也走上了自杀之路。
这让我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个盲人摸到的地方都是他的真实感受,而他所做出的判断,也都是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所带给他的经验,每一个盲人摸出来的象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一个是完全错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判断,都是亲身经历,但你所摸到的那一部分,并非就是“真象”的全部,而我们却深信不疑自己看到的那部分即是真相。
既然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那么我们对自己因此而生出的“正义”便也深信不疑。
而很多时候,人只要认定自己”政治正确“,便可以随心所欲做出疯狂的事情,比如对自己所认定的过错一方当事人的谩骂攻击,进而形成网络暴力。
这部电影虽然是韩国拍的,但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都让人十分熟悉,那同样是中国的网络生态,我甚至认为中国的网络生态更甚一些。
那些人也有自己的影子,即便不参与围攻谩骂,多数时候我也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仔细一想,失误不少,但很少去反思和承认。
其实很多时候陷入的争执和纠缠,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将自己天然划为”正义“一方以后,即便错了,也会给自己找数不清的理由,因为是为了”正义“,即便手段有些偏差,也可以原谅。
人为什么总是站在”正义“的高板凳上,认为自己左手握真理、右手握真相呢?
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与中国国民性最相通的国家,但韩国的影视作品并不避讳本国国民的人性,也因此,我们可以从韩国人的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身上深深的劣根性。
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和国内一部电影很相似,应该是搜索。
表现都不太一样。
主体都是网络暴力。
卞耀汉2011年,出演韩国独立电影《周六勤务》“道延”一角正式出道。
同年,出演独立电影《灾难电影》。
2012年,分别接拍独立电影《目击者的夜晚》,《乌鸦少年》与《Magic Hour》。
2013年7月3日,参演曹义锡、金丙书执导的电影《监视者们》上映,该片讲述特殊犯罪科监视班队员与银行盗窃团伙之间发生的故事 。
同年,参演韩国禁烟社教片《三面镜子》,与金政勋导演合作电影《野狗》。
2014年6月4日,卞耀汉参演由李桢凡导演,张东健、金敏喜主演的电影《哭泣的男人》上映,该片讲述一个黑帮杀手为了守护心爱的女人而奋力一搏的故事 。
10月17日,卞耀汉出演tvN金土剧《未生》饰演“韩石律”,这也是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讲述人生只有围棋的主人公在职业入段失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而展开的故事,以社会新鲜人的视角描绘职场人们的面貌 。
电影起因是某个大兵自杀了。
而A女就在网上嘲讽侮辱了死者,结果引发了网民群起而攻之,辱骂扒皮。
结果,A女就自杀了。
当然,自杀的原因其实也没有讲明,但大家就认定了是因为网民的攻击。
于是某几个首当其冲的网民就被JC叔叔约谈了,聊天过程见图。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看了这一段,我突然想到了,侮辱诋毁一个死者或者活人,当然都是不应该的。
我的问题是,攻击一个死者,和攻击一个活人,哪个伤害性更大?
看起来,似乎是攻击一个活人更严重,对吗?
因为,死了的人,已经死了,不会再死一次了。
而,活着的人,分分钟可能死一死。。。
当然,也未必是因为那些网上评论,真的去自尽。
但不管如何,事后都会被说是受不了网络舆论的压力而选择自尽的,对吧?
这个对自己的伤害性,其实才是最大的。
看到这一篇文字的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有关网络暴力的电影吧故事情节紧凑,镜头拍的也不错,BGM也配合情节发展,看得我是惊心动魄,生怕突然出现了什么。
不过最恐怖的镜头,是闵荷英死之前摄像头拍下的片段。
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看完后的心情还是挺沉重的。
生怕勇民也自杀,整个心都是揪着呢。
看到志雄最后接到勇民电话,急忙跑到他家,看到勇民拿刀的样子,大喊他的名字。
真的让我很动容,差点哭啊。
那个时候的勇民一定很绝望,即使他以前做过不对的事情,可是还是让人很心疼啊。
在调查过程中,牵扯的网络中的事情,真的是让人看的无语。
再次让人感叹人言可畏。
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让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过着没有社交媒体就不能活的生活。
就包括现在写影评的我,不是也是通过网络跟你们分享我的感受吗?
所以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事实,改变不了的现实。
参加现杀的那些视频直播的人,真的是好好地诠释了一句话,“看热闹不嫌事大”。
刚开始作为围观者,被卷入到其中,后来又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难道就没有点儿觉悟和反省吧。
可是并没有,知道最后把勇民所隐藏的事情揭发后,一群人杀到了他家,奚落数落看不起。
勇民代表那些著名黑子,黑别人红了之后,又被当成众矢之的,被别人挖出黑料。
这些人固然可怕,可如果没有旁观者的添油加醋和凑热闹。
他们又怎么活跃的起来。
只能说现在闲人还是有很多。
大家都抱着“那么多人也不少我一个”的看法,加入到施暴中。
当事人当然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直到抵抗不了,以死来了结。
那这是自杀?
还是他杀?
如果说是自杀,你信吗?
我不信。
难道那些留言和舆论没有激化他们的恐惧?
让他们不得不走向死亡吗?
影片叫《社交恐惧症》。
如果以后网络暴力不能制止,估计患上这种恐惧症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吧。
生活在这个透明的时代里,我们没有隐私,越想越恐怖。
以此片提醒自己吧,不要做键盘侠,管好自己的嘴,有些事并不是你看到那样。
将心比心下,不要轻易下结论。
(卞耀汉和李柱胜演的真好,特别是卞耀汉,演技真实自然,不错不错,不过我还没看过未生,看来要去看看他和时完了)
其实我觉得文不对题,片中角色没有任何人有社交恐惧症,就算闵河娜言辞激烈也并非不懂得与人交流。
还有闵荷娜事件还有那么多疑点,检方和警 察 就草草结案了吗?
总觉得勇民和志雄以及其他当时去到现场参与现杀的人调查了一段时间无果后居然这样就遗忘那个可怕的场面是不合理的。
总觉得调查这一段无果无法接受。
或者说这要强调不是当事人谁都无法感同身受。
人类的冷漠无情已经到了一个很难扭转的阶段?
这让我想起匹诺曹里女主的妈妈点燃民众的愤怒之后用其他的重大新闻来覆盖原来的新闻并以此转移民众视线好相似啊。
冲着柳俊烈去看的一部电影,胆子小,时不时暂停下来缓一缓;正如在简介里看到的,影片没有已出暴力场面却让人不自觉毛骨悚然。
影片中自杀而亡的女生闵荷英,在我看来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尽管我在看影片时已经忘了影名。
她在作品赏析课上的笔记被老师擅自查看,老师评价颇高,反问她为什么不按照笔记来做出评论,要知道她对别人的评论可是犀利过火的,失真的;我想她不知道怎么对外表达正面的情绪,而一味地用恶意的话语相对,在课上如此,在网上也是如此。
当现杀真正来临时她才显现出恐惧,或许就是因为她需要面对一批人,人。
她对外界采取的反应很极端,发出与大众意愿相悖的评论,和整个世界抗争。
她的战友只有她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她身上显现的,是反社会人格。
影片没有明确交代举报抄袭教授和贝卡究竟是谁,对作品本身我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只能抛开这些来谈谈感想。
回到影片主角,永民曾是贝卡攻击的受害者,也是产生网络暴力群体的一员,带着复仇心理去生活的他,对网络已经成瘾,喜欢写黑评,仇恨使他身份暴露,最后又离开这个他改头换面生存下来的地方,不知踪迹。
智勇在我看来,立场不够坚定,淌进这趟浑水,带着玩笑心理,成为现杀小队一员,自以为网络舆论影响不至于置人于死地,太过随意地恶评,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的正义使命相悖了。
影片在兜兜转转过后,又是回到女主自杀而亡的真相,可是会有多少人相信,而他们又从何辨别?
在现实中,我们时刻也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但是,who knows?
涉及到的主题是网络暴力,当下讨论比较火的问题之一。
影片主要不是在讲述什么,讲的生动与否都不是影片的关键。
关键在于代入,将你的生活与影片相结合而引发的思考。
看完影片之后的感受才尤为重要。
影片的选裁,不突兀,不夸张,不造作。
影片的色调没有刻意去营造压抑,但故事的起伏总是发生在晚上,甚至有些镜头,我需要把亮度调高才能看得见。
我想还是与主题有关吧,和网络一般,你看不清,更看不到。
没有过多残忍的镜头,比如闵荷英死去的镜头,没有特写,就是全景,背面,也许这种不露骨的残忍才真的可怕。
影片的人物塑造,不是很成功。
没有刻画的很细腻,只是大方向的去把控。
有些情节,也没有处理的打动人心。
比如受害者和施暴者,影片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比如影片的片名《社交恐惧症》,影片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述“女主”闵荷英与社交恐惧症的联系以及社交恐惧症与网络暴力的必然性,表达的太浅显,就是一群无聊的闲人在无聊的攻击。
虽然是有这样的存在,但这毕竟不是纪录片,电影还是要有其表达内涵及方式的,更何况现在记录片都在转型呢。
整体感觉,是粗糙了些。
但主题的选择,还是贴近当下的。
思考的深度,还是有部分去取决于观众的。
影片较为讽刺的就是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乃至后来成为受害者的,竟然是准备参加警察考试的学生,这太讽刺了…他的结局也是肯定的
这个情节也是整部影片表现最血腥的了,人性的冷漠。
闵荷英的离去也没有唤醒大家的良知,悲剧又在重演…思考后总是要有改变的,网络虽然可以满足你的想象以及内心的部分黑暗,但适可而止。
共创和谐网络社会啥啥的,就没有必要再说了。
大道理,大家都懂。
骂爽了,骂惨了,又用害人的键盘去编造同情的 善良的 正义的另一个你,没劲
网络迟早会好,我相信,毕竟它是由人操控的嘛。
没有人会拒绝善良的意见,也没有人会接受无故的谩骂。
远在网络那边施暴者的你/他/她,自重。
电影中的结局总是惊人的相似~
没有太好看
网络暴力防不胜防
年纪轻轻接的剧都是质感棒棒的,社会话题性足足的。这话扔下了,卞耀汉肯定会红
太尼玛恐怖了!!!键盘侠和网络暴力,国内直播自杀也不是没有过啊
分六七遍才看完
影片只是默默的讲述了一个故事,网络暴民在现场目睹了自己「杀死」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后面仍然在继续网络暴力,这就是真实情况。虽然是2014年的片子,伪纪实,也有点闷,还是建议大家可以看看。PS:片名有点误导,应该是比如「网络暴力」「键盘侠」。
大段大段的网络对话好无聊,不好看
网络暴力真害死人
搜索升级版,呼吁重视网络暴力,呼吁立法管理,实习网络实名制,呼吁建立合法的网络警察。PS我就是去看柳俊烈的
关于网络暴力~其实我只是来看男主的~
选题很新颖~整体不温不火~本意是要拷问社交网络的肆意评论及互动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但整体偏平~
片名如果就叫현피(即片中两次的“现实Player Kill”)也许更贴内容。抛出问题揭露残酷让人有所思考,但没有给出答案,这也许就是主创者对这个世界的悲观态度,网络暴力的牺牲者层出不穷,但键盘侠们依旧杀人于字里行间。也正因如此,让人最后感到有点空虚乏力,未达高潮,却仍留余韵。
故事整体感觉有点偏平,却也没忘记把形成网络人格的根本引流到生活的真实处,这点值得写故事的们来学习,最近韩影的选材真的很有创意,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引发拷问网络言论过度自由的弊端处,话语权在网络上的任性,很多时候会引就舆论的反偏差,所以网络大V最好不要瞎逼乱说,严重点会毁了自己的。
为了看金正八来的,演得真好。虽然有点欠揍。但还是很帅。虽然还是有点欠揍。但是帅呀
本来很不错的题材,但是没有拍出本可以到达的更广的深度。不过,人在社交网络中的确总是携群出动的。
完整的故事,也不拖沓、过分煽情。两位主演表演好,俊烈演88之前的戏。对韩国这个实名的权限不是很了解,之前的highkick里面也有涉及,貌似很容易就会惹出事?
KAFA。元素有樂趣(直播、網路霸凌、讓上字幕的人傷腦筋的text),敘事能力欠缺。
作为独立电影小成本制作,演员演技基本在线,还可以。nh那么多无脑键盘侠该治治了。
刚刷完88心塞至极随手点开阿烈的这部来看。真是时间点太巧了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完全符合。一句话能杀人吗?也许不。那一人一句呢?影片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突然换位的情节太妙了,完美诠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有做了受害那一方才会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恐怖,毕竟是一对多呢。以后还是闭嘴少说话吧。。
不错的立意但可能可惜有点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