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在童年遭遇了不幸之后,不但自己变得孤僻,周围的人对他也是有着一种敬而远之的同情。
两位童年玩伴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愧疚,都已经疏远了他。
戴维坐在人群中的时候,你可以清晰看得到他有着一种游离、悲伤、脆弱的气场,仿佛罩着一个结界,外面再阳光明媚,里面也是乌云密布。
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里是会给大家带来不快的,这种感情或许并非全是出于嫌弃,但是谁会愿意自己的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个“不正常的”让你心里不好受的人来不断提醒你命运是如何的不公呢?
但当吉米失去自己女儿的时候,他想到的最安全的最让他感到舒适的地方,恰恰是人人敬而远之的戴维。
在去找戴维之前,在家里忙前忙后的吉米和岳父有过一段对话。
大致内容是,我能理解你,但是我不理解你,你是一家之主,还有一家人等着你养活。
差不多得了。
岳父自然是出于好心,他自己也说,虽然这些话难听,但是“这些话你得听”。
而且在岳父眼里,这几句话吉米承受得了,这家伙是妥妥的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这话很难听,但是你得听吉米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好家伙》里罗伯特德尼罗的角色,刚好这两个人也都是黑帮分子,身上都带有一股狠劲。
你别看吉米坐过牢现在只是开个小卖部,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其实这条街都归吉米管。
至于坐牢的经历那简直就是给自己镀了一层讲义气豁得出去的硬汉的金。
而且从他对戴维儿时的不幸的解读中,你读不到后怕,反而读出了点自豪。
这么可怕的事情都没炸到他身上,颇似希特勒在被炸了以后还没被炸死后所得到的结论——自己是天选之子。
翻译翻译:那件小事也成就了我的人生
翻译翻译:所以我现在简直完美
他甚至是在自己的老婆面前自豪地显摆他对前妻的感情。。
但是失去了女儿之后的吉米是脆弱的。
这个时候的他不想再死撑着当什么完美的老大了,他想做个废物,他原本也应该有权利做这样的废物。
可是在一众“正常人”面前,他却完全被剥夺了这种权利。
如果在葬礼期间过度表现出自己的悲伤,别人可能会质疑他的能力、领导力,连自己的岳父都来提醒自己这时候可不能失掉了自制力。
在这种窒息的气氛下,他想要的就是一个可以完全做自己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去找戴维。
一方面,戴维也是有过不幸经历的人,不幸程度与失去女儿的吉米不相上下,他可能可以与吉米共情。
另一方面,吉米可以俯视戴维,他对戴维抱有同情,日常也应该表达过这种同情,所以他也有把握戴维会以同样的同情和共情来回报自己。
更阴暗的一面可能是,正是因为人人对戴维敬而远之,而吉米此时去找戴维,表现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善意,他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会带有一些快感。
最重要的是,戴维和别的“正常人”不一样,戴维的人生已经如此不幸,所以戴维没有任何资格在俯视和评判吉米。
直白地讲,这个时候吉米要的是一个可以乖乖听他吐槽看他哭还不插嘴废话不外传的人,这样的关系往往不需要友情,而是需要一种单方面的优越感。
所以如果有个混得很好的人突然有一天来向你抱怨他的人生有多痛苦,你不要想得太细,要是有时间听听就好,想太细了那就真是细思极恐。
之后吉米因为种种错误信息的影响下,把戴维杀掉了,而且很快就发现自己杀错了(说实话这段我竟然觉得有点喜感),他确实是沉浸在了对戴维的悲伤和愧疚中。
但是他很快就从这种情绪中恢复了过来。
看起来直接原因是老婆一段慷慨激昂的心灵鸡汤外加老道的爱抚手法。
但是或许他早就原谅自己了。
有什么不好原谅的呢?
戴维本来就是“坏掉的”,是不能被“正常人”所兼容了的异类。
现在他消失了,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这句台词的意思应该是他看起来就像坏掉了一样结尾吉米和肖恩的手势似乎在说明肖恩会继续追查吉米,而吉米则是一幅有本事你就来的样子,有点未完待续的意思。
但是我反而觉得这两人在这个手势里反而达成了一种默契: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我知道是你干的,你别张扬就好,你也给我留点面子,以后大家和和气气。
你看吉米这个匪帮的样子,加上他那像两条恶犬一般的左膀右臂,还有他那无处不在的眼线,肖恩真的有必要去为了一个已经是过去式的人去得罪这个犯罪组织吗?
可能其实每个人都在等着这一天,这个社会性死亡的人真正死亡的这一天,这样大家就不需要再对他感到愧疚和同情,不用被他那自带乌云的气场搞坏了心情。
这是世界很冷漠的一面,如果你不再是一个“正常人”的时候,这个世界都在盼望着你尽快“正常”起来,如果“正常”不了,那就盼望你消失的那天。
但我觉得我们或许都要承认,自己终究会主动或被动地成为生活中的弱者,会被“正常人”视为社会性受伤甚至死亡的人。
到了那个时候,但愿自己还能收获一些同情和共情。
但是在现在这个内卷、“强者”横行,结果论统治的时代,这点期望怕是越来越渺茫了。
最后再牵强地紧跟一下时事。
吉米是一个强者,我不否定他的努力和能力。
但是从影片中塑造出来的看,显然强者是不会和大家共情的,杀掉了戴维,他反而还“涅槃”了。
这世上确实有很多强者,他们有努力有能力,值得尊重,值得学习。
但是似乎在任何社会环境下,对这些强者、胜者组、上等人,都难以避免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共情。
人们在向往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媚上和吹捧,加深了这些人的自我暗示,加大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他人(尤其是不如他们的人)的不屑。
吉米自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看看近来的某些李主播,似乎也可以通用这个道理。
你想想老婆这几句鸡汤和几下爱抚就让吉米放下了愧疚,那我们生活中某些李主播,在直播间里斥责了大众之后,难道还会缺了这几句鸡汤和这几下爱抚吗,说不定他也“涅槃”了呢?
当我看到结尾的杰米对着警察朋友微笑的时候,我惊叹于杰米的自愈能力。
他失去了带给他生命动力的女儿,为给女儿报仇错杀了童年的朋友,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他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觉得导演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并且告诉我们要竭尽全力活下去,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不被人所知的秘密,但身为人类,却要背负这一切,接受这一切。
这个父亲是个混混,年轻的时候不干好事,他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就是他懂得爱。
他爱妻子,他杀死陷害他入狱的伙伴,是因为他没机会在癌症的妻子的最后时刻陪伴她。
他改邪归正,是为了女儿凯蒂。
他第二次杀人,是以为惩罚了杀死女儿的凶手。
只看动机,不问结果,导演将杰米的罪恶埋在了神秘河里,连同更多的秘密。
而那个被他杀死的人戴夫,却再没机会得到宽恕,从他小时候被人带走关进地窖的4天的梦魇般的日子之后,他一直作为行尸走肉活着,当他想打开封闭的心与妻子建立正常的关系,他的大门被杰米关闭了。
也许是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路,有的人总是有机会选择,而有的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
所以杰米总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人,妻子很爱他,而戴夫总是心事重重,甚至得不到妻子的信任。
幸运儿在被警察朋友西恩知道杀了人之后,西恩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也要给戴夫的老婆寄钱了。
倒霉蛋在临死的时候,被不受罚的许诺骗了,假装承认自己是杀凯蒂的凶手,结果还是被干掉了,他甚至为杀人编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理由,在酒吧里看到的凯蒂的热舞,让他看见了自己从未有过的青春。
生活里总是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幸运儿,就像杰米,做了多少错事,但人们还是喜欢他,随时准备原谅他。
还有一种是倒霉蛋,不管他自身受了多大创伤,如何试图活出意义,总是难以得到人们的喜欢,甭说信任,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能。
前者像个喜剧,后者像个悲剧。
悲剧谢幕的时候,人们甚至不会觉得有什么惋惜,觉得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果,而纵容这喜剧,给他们一些乐子。
人们觉得,这样理所当然。
结尾的游行,是喜剧的继续,欢庆的队伍,鼓掌的人们,围着幸运儿的有靠得住的兄弟和爱他的妻子,他在阳光下依然笑得那么自信,他还是可以迎接每一天,仿佛悲伤从未来临,是的,他失去了深爱的女儿,可他还有两个。
可是那个倒霉蛋呢,悄无声息的去了,游行队伍里低着头的他的小儿子,还有唤着儿子名字的妻子的忧郁,似乎证明他有来过,但是除此之外,他似乎被无情的抹去了。
人们也许还会想起他——总是紧蹙着的眉头,高大的身影里都是疲惫,想起时也难免觉得不爽,然后这念头一闪而过,继续过他们有滋有味欢快的生活。
但戴夫自有他的分量。
所以这部电影里他带我的震撼,远高于那个胜利者。
他的微不足道的一生,向死而生的一切,都像一个人类的梦魇,没人想去经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难免遭遇,这是真实存在的,不能逃避的命运。
为什么同样是伤害,有人毫不在意,有人郁郁于此,杰米的轻松与戴夫的沉重,是两种选择。
不过是两种存在。
神秘河里的一切,较此都更为复杂。
如果你细心去想神秘河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想必你会吓出一身冷汗。
而人类的正义,又有多少公平呢?
剧透,慎看!!!
我改了评分(原本3星),因为这部电影让我这几天一直不舒服。
剧本1星+演员1星。
为什么我要给这么低的分,我今天洗澡的时候又想起了这部电影。
1)整个电影下来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想要给观众传达什么。
2)如果这是个悬疑电影那么是不合格的,因为一开始小孩报警的时候刚好我没太注意所以就倒回去看了一遍记住了“她”,结果尸体是在公园发现的,所以当导演将凶手指向戴夫的时候我是没有相信的。
然而导演却安排让肖恩在最后才确认报警电话内容,然后之前的调查白费。
3)当肖恩知道吉米给雷的家里每个月寄$500时他就应该知道了是吉米在对杀害雷后的赎罪(因为吉米极其厌恶雷)。
所以结尾他说是不是想要给戴夫家里也每个月寄$500时他应该知道戴夫给吉米杀害了,而他却没有履行他警察的职责。
4)之前杀害2人的吉米结尾因为妻子的话让他的行为得到救赎,开始新生活,这是什么逻辑?
我不否认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这样的结局不应该表达在电影里。
5)整部电影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桩普通的随机性意外杀人事件,却从中添加剧情复杂化让整个故事显得那么别扭。
我宁愿看到的是小雷知道自己父亲死于吉米后的报复行为而不是让本就悲惨童年的戴夫继续悲惨人生。
以上纯属很主观的观后感,并无恶意。
神秘之河平静如斯,我们不知道在这深深的水底之下隐藏着什么?
或如人心,永远看不透这阴暗角落里的黑暗。
当这抹阴郁与黑暗充满全片,故事在灰色的基调下慢慢发生,让我的心不断感受来自影像中的压抑,想寻找到一丝光亮,却总不能够。
年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总是把人世看得太过透彻,吝啬于施舍出哪怕一点光明。
就如同他在拍摄《不可饶恕》那样,对不同人性的真实剖露令这样一部西部片成为经典。
于是《神秘之河》也注定要在伊斯特伍德手中成为另一部经典。
当看过故事的开篇,我不免想起另一部影片《沉睡者》,同样拥有一流的演员阵容,同样源起“儿童性虐待”的主题。
但是看过《神秘之河》之后,你会明白《沉睡者》尽管拥有罗伯特.迪尼罗和德斯汀.霍夫曼的加盟,但是依旧不能掩饰其缺乏深度的剧情,最终沦为一部空有形式的精致商业影片,娱乐性远远超过了对论题的探讨。
有了比较,你也会明白《神秘之河》对于人性阴暗的挖掘之深刻。
Jimmy 做事从来没有负责任的态度,从他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长大后他认为自己是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的,所以向警方告发了他的雷就应该被他杀了扔河里。
并且他觉得他自己就是上帝可以绕过司法系统绕过社会监督手刃任何他听说是杀他女儿凶手的人,哦,对了,以爱的名义,保护家人嘛,为了保护家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
哦,对了,无辜被害的David似乎也是某人的“家人”?
麦可的老爸?
瑟的老公?
他爸妈的儿子??
噢,管他呢对吧,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什么的通通可以去死吧,心好大啊?不过自私的自我保护主义更是大大的哟。
Jimmy手刃一无辜的童年玩伴之后,老婆安娜贝丝一边爬到Jimmy身上,一边对这个靠在窗边伪善地说“我杀错了人,事已至此,无法重来”(一如既往的“我做都做了,你想我怎样啊”的态度)的男人进行pet talk.。
“我跟女儿们说,爸爸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保护他所爱的人,她们就睡着啦。
Jimmy你的心好大的哟,你是统领这个镇子的料,你是个国王!
所有人都软弱鬼,而我们不是!
”听完了妻子一段极端自我保护主义演讲,Jimmy重拾男子汉大丈夫雄风,翻身过来把妻子压住狠狠地前戏!
太棒了,心底任何一丝(如果压根有过的话)内疚和不舒服,通通泄爽了。
不过最杯具的是,现实生活中,安娜贝丝是对的。
环顾四下,“统领镇子”的人,“国王”,从来都是Jimmy和安娜贝丝这样的人。
How about that.
乱涂乱画只因我是个孩子,被魔鬼绑架无力反抗只因为我是个孩子,身心囚禁人间炼狱只因我是个孩子。
挥之不去的黑森林只因我曾是个孩子,以暴止殇只因我曾是个孩子,隐秘难言独自煎熬只因我曾是个孩子,被杀戮恐吓震慑只因为我曾是个孩子。
直到临死之际我看到了那个孩子,坐在车后排的他孤独无助的望着我,我才知道,原来我的人生早在那一刻已被带走。
可我并不知道,残存的孤独无助感已传染给了我的孩子,尽管他从未在车后排坐过,尽管他现在正坐在盛大游行花车的最前端。
没有看过原著,具体原著是怎样的故事不太好理解,但是电影的话,剧情有点简单,且有些事件的联系很牵强,或者说那是一种角度,但并没有必然联系。
到最后我也没搞明白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剧情被完整的切割成了几个部分,先是三位主要角色的童年时期,只给了一个关于诱拐的场景,很细致,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关于那个孩子所受的性虐待,并没有给出什么刻画,只有一些象征性的镜头,最重要的部分用了最简单的镜头,影片后面的剧情中,童年的闪现实际上非常空洞,给我的感觉是主人公的成年之后的人生在电影中与童年的联系不紧密。
且中间时间跨度太大,后面的事件也过于唐突。
从童年出来,没有任何过度的,三个人有了各自的生活,有了各自的人生,但是这一部分也过于简单。
比如我会有兴趣知道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有了各自现在的生活状态,但是影片并没有涉及这些。
一个人抢劫过,坐过牢,杀过人,睚眦必报,没了。
一个人有一个老婆在闹别扭,没了。
另一个平淡的生活,没了。
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更何况那是已经即将步入中年的三个男人,这不是一辆车的事。
谁他妈敢说,三十年人生里只遇到过一个坎儿!
影片里那个打算和去世女孩私奔的孩子,信誓旦旦表示着自己的真心,但是孩子啊,人生才刚刚开始,它不止关系到一个女人。
世界上有无数的意外,但是谁又知道不这么意外又该怎么意外,原因什么的都是浮云,最终决定原因的是结果。
所以仅从结果来看,为女行凶的那人,杀错了人。
然后故事没了。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仅此而已的事情,我看不到更多的事情,不要找借口,事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别他妈扯出希特勒的故事,难道要说你的女儿死于希特勒的母亲没有堕胎?
什么狗屁逻辑!
我只是好奇警察没有将杀人行凶的那人查办,这真是一件对我来说难以理解的事情。
我不知道最后他们这样悠哉的状态与希特勒的母亲有没有联系,我确实为这样的结尾感到惊讶,这不代表我能接受这样的结尾。
稍微给点逻辑好伐,给个理由这是为什么?
追求出人意表的结尾,却忽视基本的逻辑,至少对我来说,一个合理的解释要比混乱的牵扯要更重要。
总之就是不是很满意。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张只有倒影没有演员面目显露的海报。
的确很神秘,你看不清我,我也看不清你。
了解彼此只是靠着水中的倒影,看着过去的点滴,汇成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
是真是假,谁都分不清。
片头5分钟左右的时刻,影片便能引起观众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当戴夫上了那辆车,两个伙伴注视着他远离,从此,人生的轨道便会朝着预知不了的方向进展,就像那些掉入下水道里的球,谁都猜不到,怎么避开。
命运就是命运,像一个张着大嘴的黑洞,想吞噬谁,怎么吞噬,都是它说的算。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讲小时候心无芥蒂的兄弟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反目的状态的,尤其是看到这是三个朋友。
三人行,又是一个三角关系,不管在爱情上还是友情上,都是编剧或导演们最爱的三角结构。
原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喋血街头》似的故事,但幸好不是。
小时候受过侵犯的戴夫,他的心灵并没有变成罪恶似的扭曲。
他并没有变成人们预料中的变态。
但这种痛苦的回忆同样带有强烈的打击——这种伤害将他永远的停留在小时候的状态:依旧带着棒球帽,依旧唯唯诺诺,依旧爱打球。
这种阴影伴随着他,让他永远怀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和事,所以他用不停的撒谎来保护自己。
可撒谎保护不了他,因为扭曲的是周遭人的眼光,是他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开始给自己下了错误的定位,包括最亲近的妻子。
这是一个最大的残酷。
他逃过了狼群的魔爪,却逃不过自己妻子的怀疑。
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案件的侦破过程,不在于到底谁是有罪的,不在于凶手到底得没得到惩罚。
它会让人胸口不舒服,发紧发闷,完全在于——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原本正常的男孩是如何被摧残、被逼迫、被杀害、被掩盖以及被遗忘的全过程。
就因为这一点,他的死亡,比起那个19岁少女的死亡,还要让人扼腕叹息。
有些球不能打偏,有些字不能随意刻下,有些车不能轻信然后登上。
可惜命运就像一条神秘河,由它选择到底流向何方,由它选择究竟是把人洗涤干净,还是淹没干净。
1. 曾经和男朋友大吵过一次,温柔的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摔烂了一罐可乐,我从没见过这种架势,着实被吓得够呛。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他和我表哥有过不愉快,而且我认为我表哥是正确的一方,而男朋友是错误的一方。
再次提起来我仍然坚定地站在我表哥的立场说男朋友的不是,他大发雷霆说“将来是我要和你过一辈子,你怎么总站在别人那边来反对我,咱们应该统一战线”,我就告诉他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明辨是非,坚定地拥护正确的一方。
2.男朋友的外公欺负另一个人,两人开始拌嘴然后恶言相向马上就要打起来,男朋友拎着铁锹冲出去要打人家把人家吓跑了。
我的理解:外公本来欺负人不对,应该小辈的替他道个歉然后把外公带回来。
男朋友的理解:即便是外公欺负别人,还是要站在外公这边,一起欺负别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结:我特别讲理,讲公正,讲正义。
男朋友说无所谓正义和真理,只要是家人做的就是对的。
关于本剧:瑟莱丝怀疑自己的丈夫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打了架,他无时间证人,他的谎言漏洞百出。
但她的结局却很凄惨,一个人在游行的队伍里寻找,呼喊。
吉米杀人了,还是自己的好朋友,安娜贝丝依然安慰他”爸爸为了心爱的人什么都敢做,勇敢地去做,他永远不会犯错,不管爸爸做了什么,他永远不会犯错“,结果两人在看游行时露出胜利的表情。
真是残酷的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三观。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的,从来都没有公平,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
也许接触社会后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神秘河,对同时喜欢Sean Penn和Eastwood的偶来说,没有比神秘河更适合的电影了。
三个幼时的亲密玩伴,因为一桩亵童案而关系疏离,对于受害者Tim Robbins来说,童年的梦魇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25年后因为Emmy Rossum的死,他们的命运又无奈重新纠结在了一起,只是各自的角色发生了改变,Sean Penn是死者的悲情悍父,Kevin Bacon是妻离子散的干练警官,而Tim Robbins则成为身背命案的普通嫌疑犯。
但是命案并不是本片的重点,只是借此引出各自心中深藏隐匿的过去。
不管愿不愿意,其实没有人可以从曾经的一切中真正脱身而去,当命运逼迫各自再次凝视始终无法愈合的伤口时,在陈年的淤积往事里每个人都感到艰难的窒息。
这不是注定因果的报应,而是破碎脆弱的人性,躲不开命运的捉弄,也躲不开自我的放逐。
全片阴郁凝重,悲怆绝望,即便是落幕时的阳光依然毫无温暖的救赎可言,Eastwood似乎并不打算慰藉这段凄凉的悲剧。
这又是一次杰出的集体演出,一场场对手戏就如同功力深厚的太极推手,很过瘾。
与神秘河相比,偶更喜欢Sean Penn在21克里的表演,预告片里出现过的大吼大叫有点high过头;而Tim Robbins令人心碎的压抑神伤则完全不需要依赖肢体动作,形神兼备;偶还很喜欢Kevin Bacon的表演,对于生活的隐忍不安不动声色的从他紧抿的嘴角里流露出来;尽管Eastwood的电影从来不关女人什么事,但Marcia Gay Harden几番无助的恸哭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热爱爵士乐的Eastwood还亲自一手打造了本片的OST,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we bury our sins here,we wash them clean”,in this mystic river。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年度观影效果最烂经历没有之一。胶转磁的声音与画面效果如图看VHS录像带,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糟糕透顶如同机翻的字幕,简直是灾难!彻底毁了对这片的观感。电影本身略诡异的风格,略冗长的叙事与西恩潘激情冲动的表演也不对我的胃口。有机会看好字幕要再刷
不可否认这片从技术上还不错,至少没什么硬伤。演技更是无可挑剔。可是……1,好人惨死(fuck!这是个什么社会什么世界!)2,恶人逍遥(贱人老婆还要装圣母吹她那沾满血腥的老公,做人不能那么无耻!)3,本片最贱的角色拿了最佳男主(如果是Tim还安慰些)综上所述,果断1星!
兄弟不会一直是兄弟,夫妻也易劳燕分飞,死亡的那段只能自己走。KevinBacon真精神,要是由他来演CM就好了。对SeanPenn的讨厌无以复加(并不单因为本片),导致对一切妄自尊大的狮子男(或随便什么男女)都极度厌恶,比如片中他的老婆。【30多岁,白人男,没正式工作,曾被性侵】
演员阵容加演技也掩盖不了这墨迹的剧情。
每个人都必须回头去注视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不管是美好,还是痛苦。
期望太高 有点失望。几个感性的男人坐在一起抽泣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美国是一个充斥着暴力狂鸡奸犯枪支泛滥而且施暴不重判杀人基本不用偿命的国家
who knows ?what could happen?生命有无数可能性,如果中途有了一点细枝末节的修正,那不同的人生便会有不同的结局,人性,其实是最惨烈的土壤。
这部电影留给我很多东西去思考..如何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如何走出童年的阴影?如何建立夫妻间的信任? ..Dave的死几乎是注定的,因为他的性格
这三个男人演的 火花四射 25年前 如果是你上了那辆车呢?
所以嘛,大家可别再嘲弄陈同学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了...
肯定是不错的片,但是问题在于我,我实在脸盲,名字也实在分不清,所以始终跟不上,对不起
人生的转折,有时候仅仅因为上错了一辆车。悲凉的宿命论调让人绝望,故事拖拖拉拉。
两星是为了憋屈的Tim Robbins,如果他来演杀人的角色,我大概会大快人心的打个满分之类。果然人心是偏得没办法的。
摆脱内疚的最佳方法:把你最对不起的人除掉;然后,跟当年的小伙伴打个招呼做个鬼脸,老婆孩子其乐融融……确实太黑暗了,唉
2019217 一个男孩的噩梦,却破天荒地讲述了三个男孩的“创伤后遗症”,各种纠缠与纠结极为冷酷。Laura Linney的角色堪比《色戒》里的易太太,表面看来无足轻重,结局一席话、一个表情即道破一切,受伤的人依旧抵抗不了命运的玩弄,侥幸的人戴上墨镜一切重回正轨。
剧本太槽糕。前半段用所有细节意图指向过去,强行暗示观众,扭曲了台词的现实性。后半段抛出低级的新线索,侮辱警察的办案能力。用巧合将角色逼入绝境,这不是好剧本应有的水准,而本片恰恰倚重的是剧本。结尾又忍不住说教了几句
压抑,难以忘怀
这个世界毁于爱恨和钱,大概主要是爱